后羿射蛇传说研究

|idpi

摘  要:传说是一种民间文学体裁,它不仅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还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岳阳地区流传的“后羿射蛇”虽然只是一个地方性传说,流传范围相对狭小,但仍然具有研究价值。通过对此传说的研究可以填补岳阳地区传说研究的空白,发挥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作用。同时通过探讨后羿射蛇传说的神话起源、流传过程中因人口的迁移、地域的转变、民间故事与民间传说的相互转化以及民众的再创作等原因所产生的变异和它对岳阳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与历史价值、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分析地方性传说演变的一般规律,并研究其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和城镇建设的价值。

关键词:后羿射蛇;传说;民间文化

“传说是一种古老而至今活跃的民间文学体载。传说是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述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故事。”[1]62也就是说,传说是没有特定作者的。虽然有特定个人对传说进行整理、记录、修改,但是传说仍是属于“大家”的作品。同时,传说起初都是以口头流传的方式传播的,即以讲故事的方式说出来,而不是写出来或是唱出来的,因此,传说具有传奇性。在口头流传的过程中,只有具有传奇性的故事情节,甚至是“超人间”的内容才能激起听众的兴趣,于流传。但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传说的内容多么离奇或“超人间”,它的内容也是与事实有联系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历史上的实有之人、实有之事;二是特定地方的风物或习俗。只不过这种与事实的联系并不是科学的、真实的,而是艺术的。比如本文要研究的后羿射蛇传说,这是一个岳阳地方性传说,它讲述了岳阳的神秘由来,对岳阳的社会发展曾有过深远的影响。

相传在古尧帝的那个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地上还有九婴、修蛇、大风等怪兽残害百姓。其中修蛇就盘踞在洞庭湖一带的深山里,后来我们又把修蛇叫做巴蛇。传说此蛇身长有一百多米,身上带着剧毒,乃是天生地孕的妖蛇。巴蛇残忍嗜血,灵智早开却不能潜心修行,为祸一方,致使洞庭湖一带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最终惊动了尧帝,尧帝随即派遣勇士后羿来诛杀此蛇。

后羿到了洞庭湖之后,却久寻妖蛇而不见,只得驾一叶小舟在湖上慢慢寻找。一日湖心突然冒出了一座移动的“小山”。后羿仔细一看,原来是身上长了草的巴蛇。巴蛇同样也看到了后羿,知道他是来诛杀自己的。于是直接向后羿的小船冲了过来。后羿拔箭防御,对着妖蛇射箭,可是巴蛇身有金鳞,毫发无损。此举激怒了巴蛇,翻起巨浪不停地折腾着后羿的小船。但后羿稳稳地站在小船上,随着颠簸的小船一上一下。他手握利剑静候巴蛇,当巴蛇张开如山洞般的大口向他冲来之时,后羿灵活地一晃,躲开攻击,然后飞身骑到巴蛇身上,拼命攻击巴蛇的三寸。巴蛇的鳞甲虽坚如钢铁,但到底抵挡不住后羿神剑的力量。一股腥臭的鲜血从伤口喷出,立即染红了湖水。巴蛇疼得咝咝直叫,暴怒而起,直接卷起尾巴试图一举击杀后羿,而后羿趁势用力反击,巴蛇的尾巴反而被斩了下来。最后后羿拔剑砍向巴蛇的头部,巴蛇在水中挣扎了一番,最终漂在水上不动了。

此时湖边挤满了闻讯赶来的民众,见巴蛇被后羿击杀,无不欢天呼地。后羿见巴蛇尸体太大,怕民众处理不当。于是就叫青年壮士把巴蛇拖上岸,请乡村妇女把蛇肉烹煮分给人们吃,吃完剩下的骨头竟然堆成了一座山。为了镇压妖蛇,人们听从后羿的建议在骨山上修建房屋村莊,后称为“巴陵”,即岳阳。时至今日,在岳阳市巴陵广场前修筑有后羿射蛇的雕像以纪念这位为民除害的英雄。雕像上后羿有弓无箭,传闻箭落入洞庭湖里化成了一条横跨岳阳楼区的笔直主干道巴陵路。

当前国内对此传说的记载文献较为零散,并没有系统的整理,研究也不深入。像朱圣钟研究了传说的演变,但并没有对传说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而一些趣闻网站对传说的记载也五花八门,并没有进行详细的研究。笔者是岳阳人,自小就听闻此传说,深受其影响。因此对传说这一体裁充满兴趣,其富有神秘感的情节、幻想夸张的艺术方式等都对笔者的创作产生影响。因此,笔者克服了研究资料颇少的困境,对此传说进行深入研究。

一、后羿射蛇传说的起源

“传说”在民众的口头产生和流传,之后在流传中变异、丰富、成熟。口头流传的传播方式使得传说因人而异,同时,时代、地域的变迁也会使传说发生更加显著的变异。而这种变异也就使故事保持了其旺盛的生命力[1]9。凡是流传久远的传说大都经历了漫长的变异和发展,情节由简单到繁复;主题由浅薄到深刻;人物性格由粗疏到个性化。后羿射蛇传说同样也遵循这一规律。

后羿射蛇传说是由神话的情节和故事进行现实化和人格化加工,使神话转化成传说形式。后羿射蛇传说最早见于《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于是天下广狭、险易、远近,始有道里。”[2]大意是说,在尧帝的那个时代,天上十个太阳一起出来,把庄稼禾苗都烤焦了,把树木花草都晒死了,百姓没有什么食物可吃。而且、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这些凶猛禽兽还一起出来残害百姓。于是尧帝就让后羿在畴华这地方杀死凿齿,在凶水这地方杀死九婴,在青丘泽射死了大风,又从天上射落九个太阳,在地下杀死,在洞庭斩断修蛇,在桑林擒获了封豨。这样,百姓都高高兴兴,推举尧为天子。于是天下大定,人民幸福,荒野之处就有了道路和村落。这是文献中第一次出现修蛇的记载,修蛇在洞庭湖被斩杀,也是后羿射蛇传说出现的一个引子。这个时候的传说还是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的,带有浓郁的原始思维色彩。

之后的诸多文献在阐述“后羿射蛇”故事时都引用此文,如唐代释道宣《广弘明集》载“淮南等云,(羿)斩修蛇于洞庭”,宋代郑樵《通志》载“按淮南子(羿)断修蛇于洞庭”等。

二、后羿射蛇传说的流变

后羿射蛇传说自《淮南子》第一次出现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了。期间从“斩修蛇于洞庭”一句演化出数个版本。传说逐渐与神话分离,随着时间的流逝,神话的色彩渐淡,传说特征越来越明显。在流传过程中,传说经过数代人不断的润色、再创造,表现出不同的风采,包括传说的名称、修蛇的由来、故事发生的原因、经过等都有些许变化。

首先,故事的名称由“后羿断修蛇”变为“羿屠巴蛇”。从“修蛇”到“巴蛇”的转变也带来一个疑问:后羿所屠的究竟是修蛇还是巴蛇?“修蛇”与“巴蛇”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同时,“修蛇”与“巴蛇”的转变也影响了关于妖蛇的来源。一说修蛇,认为后羿所屠之妖蛇来源是帝尧时代九阳同出时祸害人民的妖兽。一说巴蛇,认为是来自四川巴山上顺着长江游下来的妖蛇,一路上吞噬过路百姓,随后住在洞庭湖的深山里为祸一方。也有人认为“巴蛇”是“巴蛇吞象”中所描写的那条蛇,不知何缘故,使得传说发生了如此转变。

其次,关于后羿射蛇传说流传的版本。在两千多年的流传过程中,传说演变得更加完整,有头有尾,有理有据。同时在历代人民的再创作之下流传的版本甚多。其中流传最广的版本,一是本文上述关于传说的基本阐述,另一个则是以下版本。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对巴氏夫妇,两人结婚多年无子,求神拜佛之后十年终于怀有一对双胞胎,巴老爹很是开心,后为两子起名为巴蛇和巴蟒。兄长巴蟒性情温和,做事细心周到,十分勤快,待人谦逊有禮。而弟弟巴蛇则与兄长完全相反。巴蛇好吃懒做,性情乖戾暴躁,做事两天打鱼三天晒网,只想着不劳而获。两兄弟如同事物的正反两面,让巴老爹十分头疼。在巴蛇和巴蟒十岁的时候,巴老爹突然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位老者对他说,巴蛇和巴蟒其实是两条巨蛇,亲生的儿子居然是蛇,这个梦吓坏了巴老爹,也在巴老爹心中埋下了怀疑的种子。通过一天天的观察,巴老爹发现两兄弟果真是蛇。巴老爹深受打击,郁郁而终。而巴母承受不了爱人逝世的打击,也随之而去,最后只剩下巴蛇和巴蟒一起生活。巴蛇越来越懒,两人完全不同的性格使得生活摩擦不断,两人逐渐产生隔阂,随着矛盾越演越烈,两人大打出手。在打斗过程中,突然一道闪电打下来,将两人打回了原形。巴蟒变成一条身负金鳞的大蛇,游到了东海之中,随后化成了龙。而巴蛇变成浑身带剧毒的巨蛇,由四川顺着长江而下,游到了洞庭湖,之后在洞庭湖的深山里盘踞下来为非作歹,使得洞庭湖一带民不聊生,因此惹怒了天帝。天帝便派遣后羿射杀巴蛇,在经过一番殊死搏斗之后,后羿终于杀死巴蛇。巴蛇的尸骨僵而不化,变成了一座小山。老百姓为了镇压妖蛇,便在山上修建房屋,即为巴陵,现称为岳阳。

这个版本的后羿射蛇传说更具有民间故事的特点,将神话传说更加世俗化、社会化、生活化了。故事的主人公不再只有神,以神格为中心,而是出现了人,加重人格的表现;其超现实的因素有了一定的限度,加入了家庭伦理的因素,也增加了原传说没有的“三段式”表现手法,情节由简单到繁复,主题也由浅薄变得更加深刻。同时这也体现了当时人民的世界观、道德观、社会理想等,表面了他们对勤劳勇敢的歌颂与对好吃懒做的批判,起着观念培育和道德教化的作用。

三、后羿射蛇传说变异的原因

使后羿射蛇传说演变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地域变迁、民众的再创造、人口的迁移等,可以说这是在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传说逐渐改变了原始的面貌,变得更加丰富饱满,富有传奇色彩。

首先,朱圣钟认为,“后羿断修蛇”转变为“羿屠巴蛇”与巴人分布迁移的历史密切相关。自战国至南北朝时期,巴人在长江中游多有分布,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牵涉到当时的政治、军事等事项时,多与活动于这一带的巴人等少数民族有关。“因此说,这种由‘修蛇到‘巴蛇的转变有其紧密的历史背景。”[3]笔者是赞同这一观点的,传说的创造离不开民众,传说的转变同样也离不开民众。巴人的迁移发展导致了这一原始传说的歧异,虽然后羿射蛇传说仍然保留了后羿在洞庭湖射蛇的主要情节,但是蛇的由来也因为巴人的不断迁移发展而发生变化。另外,笔者还认为后羿射蛇传说的变异与洪涝灾害有关。

一方面,“修蛇”是帝尧时代的妖兽,距今已久,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众对于“修蛇”的存在难免产生怀疑。因此,“修蛇”慢慢转变为从四川巴山上顺着长江游下来的“巴蛇”。这样一来蛇的由来就变得真实可靠。另一方面,岳阳是长江岸边城市,自古受长江旱涝灾害影响甚重。而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四川、湖南等地,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这与巴蛇的来历不免有些巧合。再结合湖南、四川等地流传关于走蛟的传说,让人有相信的理由,后来后羿射蛇传说的变异与洪水灾害有着不浅的关系。“巴蛇”实际上就是洪水的象征。所以,从“修蛇”向“巴蛇”的转变,我们既可以看到神话的世俗化,也可以看到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后羿射蛇传说中,当后羿射杀妖蛇之后便让渔民们食其肉堆其骨,修建房屋村庄,这也可以认为是灾后重建。当然以上只是笔者的一些有根据的猜想。

其次,在历史不断发展变化中,实际上部分民间故事会与民间传说相互转化。“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叙事散文中的不同门类,它们各自具备相互区别的一些鲜明的表现形式特征。而实际上部分民间传说、故事却呈现出相互转变、演化、融合等复杂形态。民间故事和传说相互演变的情况一般有两种:一是民间故事向传说转化;二就是民间传说向故事转化。”[4]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后羿射蛇传说转变的原因。

我们可以上述另外版本的后羿射蛇传说为例,分析民间传说向民间故事的转化情况。一般来说,传说总是与一定的历史人物、事件、地方风物、社会风俗等紧密联系的。比如后羿射蛇传说中出现了神话人物后羿,记述了后羿射蛇的事件以及再现岳阳市巴陵广场的雕像这样的客观实在物。这就导致传说的可移动性远不如民间故事。但这也并不是绝对的,传说也同样以口头流传方式逐渐发生变异、演化、流传。不同地区出现了大量的同型传说,比如酒井传说。所以在流传过程中,如果传说没有相关的事物或人物等使之可以固定下来,那么传说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流传地域的扩展,一方面失去原有的可信物,如特定的人或物,一方面又增加了新的风物,成为同类型的传说。

后羿射蛇传说因为在流传过程中有在岳阳市巴陵广场的雕像、神话人物后羿这样相关的事物使之固定,所以原有的面貌并没有完全失去,仍然保留了后羿在洞庭湖射蛇的主要情节,但是蛇的由来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帝尧时期的凶禽怪兽变成了巴氏夫妇生子巴蛇,也带有很浓的民俗色彩。传说渐渐向民间故事转化,失去了传说特征,保留了主要情节,包裹着故事的外衣,具备了故事的特征,甚至体现了一些民间故事的表现手法。比如说增加了原型传说所没有的“三段式”表现手法,从而充分讲述了巴蛇的神秘由来,使之从简单的尧之时的修蛇变为更富有伦理教育色彩的生子巴蛇。

最后,后羿射蛇传说的转变是与民众的再创作离不开的。无论是人口迁移,还是传说与民间故事的相互转化,都离不开民众的作用。在还没有文字记载或民众文化程度不高的时候,传说与民间故事的流传都依靠人民的口口相传。在一次次的讲述中融入人民的创造与价值观,使传说故事渐渐丰满,甚至脱离原貌。

四、后羿射蛇传说的价值

“民间传说作为民间叙事散文的一种,主要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人们常将民间传说称为‘口传的历史。它既是人民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科学、宗教及其它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1]12因此,传说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对历史起着填补空白、纠正谬误的作用。

(一)历史价值

本文所研究的后羿射蛇传说是以后羿射蛇的雕像这样的客观实在物为中心的,它反映了我国原始民众与自然作斗爭的无比伟大的力量,藉一种具体可见的象征关系以满足或表达他们心中抽象的意愿,同时也是民众对各类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评价。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内涵着人间的行为原则。后羿射蛇就体现出当时人民所歌颂的勇敢无畏、为民除害的精神。巴蛇为祸一方,生灵涂炭,于是勇士后羿挺身而出,九死一生,最后为民除害,造福一方。总体来说这体现了当时人民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同时传说还具有一定的娱乐价值,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和民众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民众可以通过离奇的故事缓解生活的压力,获得精神的放松与愉悦。在长期的传统社会中民众总是处于被压抑、贫困的环境中,他们不可实现的愿望在传说中得以实现,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解脱与胜利。在后羿射蛇传说中,“蛇”就代表了强权、暴力、剥削,“天帝派来的后羿”如同神明一般降临,打倒恶霸。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民生活的困境体现在传说故事当中,同时体现了君权天授等思想,寄希望于君王解救民众的愿望。

(二)实用价值

作为民间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传说也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今天,民间传说仍然有很大的作用。上文有提到,本文研究的传说是以客观实在物为中心虚实结合的。围绕“传说核”构建的故事能够使静态的人物景观变得鲜活起来,增加了故事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它还能够使民众由眼前的事物联想到遥远的历史生活,从自然美想到社会美,从而增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所以作为“传说核”的人文景观、名人遗迹、陵墓洞穴等客观实在物是当地开展旅游事业的主要资源。依托传说故事、历史人文景观会吸引无数中外游客,从而促进城镇的经济发展。同时后羿射蛇的传说故事也可以以电影、舞台剧等多种形式呈现,达到推广宣传的收益作用。所以,在旅游资源开发和影视资源开发方面,后羿射蛇传说对岳阳都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再者,民间传说这一文化特色也是城镇建设中重要的一环。“文化是城镇的灵魂,一个地区的历史传统、自然环境、民俗风情、精神状态、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表现,都是文化传承的结果。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化特色在转变城镇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后羿射蛇”雕像竖立于岳阳巴陵广场吸引着无数游客的到来,后羿射蛇的传说也不断地在流传,赋予雕像以生命,至今岳阳人民仍然相信,从广场而出横贯岳阳的主干道巴陵路是后羿的箭所化成的。这也加重了岳阳的城市文化氛围。

最后,“传说承载着民众思想与文化的发展史,从传说中可以看出民众在不同时期的历史观念、道德观、美学观、世界观等,这也就可以作为相关学科研究民间文化的资料,这是传说的主要资料价值”[1]38。虽然传说所表述的故事情节经过艺术的加工,不是科学的,但是这些故事中所反映的观念和情感是真实可信的,可以作为民间文化学的重要资料。并且传说解释了某种地方风俗和习惯,包含着丰富的民众生活习俗资料,从中可以了解到民间生活方式。

(三)艺术价值

民间传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文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的题材内容和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后羿射蛇传说用奇丽的想象,通俗的文字,口耳相传的形式构建了虚实相间的故事,为后世文人的创作提供了有别于后羿射日传说的方向与题材源泉。同时传说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它口语化的语言、“三段式”故事表现手法等也启发了后世文人的创作。

通过后羿射蛇传说,我们可以看到原始人们对于自然的态度、理解程度和心愿。同时后羿射蛇传说的雕像也同样具有艺术价值。

最后,世人大多只听闻后羿射日,却很少听说后羿射蛇。笔者认为这对于岳阳来说是一个有别于岳阳楼的有利旅游宣传点。岳阳政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推广此传说,比如丽江推出了《印象丽江》的表演。岳阳也可以学习参考,请著名导演根据后羿射蛇的故事编导话剧、舞台剧、影视剧等,并借助洞庭湖的天然优势,大力推广,吸引国内外游客,以推动岳阳的旅游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宝林.中国民间文学概要(增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刘安.淮南子[M].高绣,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80.

[3]朱圣钟.“后羿断修蛇”为何转变为“羿屠巴蛇”[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1(1):67-69.

[4]李扬.简论民间传说和故事的相互转化[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1997(4):90-94.

[5]岳凯声.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民间传说的运用[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5-37.

作者简介:李瑶,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民间文化 “孔雀”造型缩影下透析云南民间舞蹈文化根源参花(上)(2021年1期)2020-12-28晚清民国儿童围涎造型艺术研究设计(2019年3期)2019-03-27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建议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年1期)2018-05-04民间文化与赵树理小说世界家苑(2018年3期)2018-04-27二人转的民间文化属性及特征戏剧之家(2018年36期)2018-03-30简析《檀香刑》的文化内涵青年文学家(2017年29期)2017-11-08动漫与民间文化的审美契合新闻界(2011年2期)2011-06-30民间文化发展的政策与法律保障研究商情(2009年3期)2009-04-28

推荐访问:后羿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