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水教学设计

|idpi

《水变成水蒸汽》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水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命脉,在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水。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和动手实验,进一步认识水,从而体会到水与每种生物都息息相关,增强节水意识,自觉保护水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比较水的多少》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的,本课是结合生活中很多地方需要比较液体的多少,但是人的感觉有时会出现错觉,所以为了精确地测量就需要借助一些仪器、量筒就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教材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从形状不同而且装水多少也不同的瓶子,“哪只瓶子里装的水多,哪只瓶子里装的水少”,用比较的方法入手,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假设(猜想)、制定实验方案、运用各种材料进行验证比较、搜集整理事实、思考加工得出结论,最后交流研究成果的过程;
其次是引出量筒这一测量工具,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多少的玻璃仪器之一,在以后的科学课上要经常用到。教材用图片、文字提示了量筒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能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水的多少。进一步学会用科学实验来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学会使用量筒量水的多少。

科学知识:知道比较水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一些是比较简单的,认识毫升。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及乐于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利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使用量筒,比较出水多了多少。

三、分析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事都十分好奇,学生爱问好动,求知欲强,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事物感知较强,还是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有较强的表现欲。因此,在科学探究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科学的乐趣。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设计理念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达到科学思维的培养。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实验记录表等;
并积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情景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

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的意识,共同完成科学探究的任务。

3、师生交流法:通过师生的互动,加深对比较水的多少的认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4、对比观察法:对事物变化的前后进行对比观察,并描述、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从而形成新的科学问题。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瓶水。三个瓶子中,水面都高低不同。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还是一样多?你知道吗?并简单说说理由。

2、进行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1)讨论比较水多少的方法。

先提问:要比较这两个瓶子中哪个瓶子里的水多,直接用肉眼观察行不行呢?你认为可以用什么办法呢?小组同学可以讨论一下,不要只局限于一种方法。并进行学生讨论交流。再汇报:你们决定用什么方法来比较?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比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方法:倒入同样的杯子、瓶子比高低;
倒入小杯比杯数;
用秤比重量……) (2)学生比较水的多少。

刚才我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办法,这些办法都可以来比较水的多少,下面就请大家自主选择一种办法来比较两个瓶子中水的多少。同时,老师要提醒大家在倒水的过程中不要将水倒出来,保证比较的准确度,把你们的比较结果记录下来。

3、引导学生使用量筒比较水的多少。 (1)引出量筒。

我们已经比较出来两个瓶子里水的多少了,那么其中一个瓶子里的水比另一个瓶子里的水多多少呢?你可以怎样来描述呢?学生汇报。为了精确地测量水的多少,需要借助专用测量水的仪器,量筒就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之一。

(2)认识和使用量筒。

现在我们来观察量筒,比一比谁的发现多?注意量筒是玻璃做的,我们在观察使用时要注意什么?(轻拿轻放) 小结:量筒壁上有刻度,这刻的单位是毫升,毫升就是通常用来表示液体的单位。在我们使用的量筒上,每一格刻度代表多少毫升?一次最多可以测量多少毫升的水?

提问:你们认为在读数据时,视线应怎样?出示:(读数示意图)视线应与量筒上的刻度与液面相平。

讲述:很多同学一定想马上使用量筒来测量水的多少了,现在就请各小组用量筒分别测出三个瓶子里各有多少水?相差多少水?把测量的结果写在探究记录纸上。各组汇报测量结果。

4、练习测量50毫升的水。

5、小结延伸。

今天我们就怎样比较水的多少进行了研究,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新的问题吗?在生活中,大多数液体的包装材料上都标有具体多少毫升的数据,请大家注意观察。

《水》教案

昆山高新区西塘实验小学 杨丽玲

教材简介

《水》是三年级上学期的内容,学生对感知事物还比较笼统。他们刚开始接触科学课,对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还不熟悉,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以前的科学课学习中,学生仅仅是用某一个感官观察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没有明确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正确方法。本课以水为载体,重点对“水是什么样的”进行探索研究。让学生用感官(眼、鼻、舌)运用看、闻、尝的方法把水与其它液体进行比较,感知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是透明的。重点对学生进行感知训练,初步掌握一些观察的技能,如怎样闻气味、尝味道等。

目标预设

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
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
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
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并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网状图来对水的概念进行梳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脑筋急转弯,请听好:用手拿不起,用刀砍不断,做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生:水。

师:真聪明,你是怎么猜到的?(学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水》(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我们知道的水

1、师:同学们,在科学学习中,学会提出问题非常重要,对于水,你们会提哪些问题呢?

生:水是什么样的、水的用途、水从哪里来(雨水,河流,海水,地下水,水蒸气„„水在大自然中是循环的)、水分子、海水为什么是咸的(可以归类为水的味道?海水咸是因为海中有大量的可溶性盐类,这些是因为水循环中大底冲刷泥土中的物质汇聚到海中形成的)、井水为什么冬暖夏凉(泥土的保温作用)、海水为什么是蓝色(日光由七中色光组成,红橙等波长长的光穿透力强,能被海水和其他东西吸收,蓝紫色波长短被海水反射所以看到是蓝色。)冰山瀑布为什么是白色(表面有很多小水滴能够折射光线所以看上去是白色。)„„

师:同学们都很会提问,让大家的思维一下子都打开了,原来我们对水有这么多问题, 这里有些是我们能够解决的,有些需要查阅资料才能解决。课前老师让大家填写了关于水的网状图,让我们一起看看,大家对水有什么样的认识。(展示网状图)

师:
水是什么样的?有的同学说水是透明的、会流动.清澈和干净同样是说明他是透明的。你还能补充吗?水有什么味道?什么颜色?(教师追问其他同学)„„ 师:现在你能根据我们填写的网状图,说说你知道的水吗?

生: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存在在江河湖海中,他有很多用途,世界上的动植物和人类都离不开他„„ 师:你总结的太好了。(还有谁能说的更完善?)

(二)水在哪个袋中

1、师:没想到大家对水已经有了这么多的认识!这张网状图还可以无限的扩展,真是说也说不完!接下来我要用一个活动来检验大家的知识,看你们能否从装有不同物质的袋子中找到水在哪个袋中。

2、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活动的要求:

① 每个小组桌上有一个不透明的黑袋子,里面可能装了石头、树叶、牛奶、木块、水、空气和醋中的一种。

② 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你能辨别出每种物质分别在哪个袋中吗?

③ 注意:1.观察时的动作要轻,边观察边填写实验记录单;

2.对你们的观察结果保密,不要被其他小组听到;

3.观察完后将袋口封好,贴在记录板上对应的位置;

生:学生观察

师:我发现好多小组分辨的很快,但似乎遇到一些难题,哪个小组来说说? 生:我们组最后发现水和醋还有牛奶没办法分辨,他们都是流动的。

师:有没有谁能够解决?

生:可以闻味道,但不是很清楚。

师:既然如此,如果我把条件放松一点,准许你打开最后不能分辨的这三个袋子,你能完成实验吗?

生:学生继续实验。完成的小组上交记录板。

3、师:让我们来看一下,大家都找到了水在5号袋中,快说说你们用到哪些方法,是怎么判断的?

生:可以摸,闻,听,看,尝。

师:看到、闻到、尝到什么说明是水?注意,在确保观察物质安全无毒的情况下可以用尝的办法。

生:无色无味透明的是水。摸起来流动的,凉凉的。另外一个袋子看上去像水,但是有酸味,所以是醋。白色的是牛奶,很香。

师:那其他袋子里的物质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树叶摸起来比较薄很脆;
石头凉凉的很硬很重;
木头是方的,也比较硬,比石头轻 ;
空气是鼓鼓的,非常轻,看不见也摸不着。(师追问)

师:让我们打开一组看看,确实是这样。我们的同学们都是小侦探,全部都找对了水在5号袋中!通过这个实验,你能再说说水有什么特点吗? 生: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会流动,摸起来凉凉的。

师:非常棒!

(三)给袋中的物体分类

1、师:现在我们已经把袋子里的物质一一区分出来了,如果请你给他们分分类,你会怎么分?老师教大家一个方法,我们可以先想想这几种物体各有什么特点,比如水,它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物质的特点,选择一个分类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现在请各小组讨论下,我们可以按什么标准分,分成哪几类?合作完成分类的思维导图。

生:讨论分类并完成思维导图。

学生展示,教师追问,修改分类的思维导图。

师:这组同学把袋中的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这是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的?分类标准可以写在哪里?哪些属于固体?哪些属于液体?哪些属于气体? 生:固体有石头、木块、树叶,液体有水、醋、牛奶,气体有空气。

师:没错,像石头这样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的我们叫做固体,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有固定体积的我们叫做液体,像空气这样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固定体积的我们叫做气体。大家还有别的分法吗?

生:能吃的和不能吃的,有味道和没味道的,可以用作建筑材料的和不能的„„ 师:你们说的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分类方法,看来大家的创造潜力无限,肯定大有作为喔。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生活中最常见的水,现在,你能总结一下你知道的水吗?

生: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在大自然中有很多的存在形式,有很多的用途,动物和植物都离不开它„„

师:你总结的真棒,一开始同学们还对水提了很多问题,有些解决了,有些还没有解决,你能回去查阅资料,补充这张网状图吗?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板书设计:

1、水

固体 有固定形状和体积

液体 没有固定形状,有固定体积

气体 既没有固定形状也没有固定体积

小学科学《神奇的水》教学案例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有奖投稿 小学科学《神奇的水》教学案例

文 章来源 莲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小学科学《神奇的水》教学案例

一、导入

1、猜谜

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好!请看谜面(课件1)

师:这么多人举手,一起说,谜底是什么?板书:水

2、复习旧知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与水接触。如吃饭、洗澡……你知道水是怎样的物体? 生:(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二、新授

(一)研究水的毛细现象

1、激趣

师: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句话什么意思? 生:(略)

师:自然状态下水是往低处流的,你有没有见过水往高处“爬”呢?(等待学生思考)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实验,能亲眼看到水往高处“爬”的现象。想不想做这个实验?

2、实验指导

要先做这个实验,首先要知道做这个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实验的方法和要求。请看课件(课件2) 实验材料:一张折叠过的餐巾纸 实验步骤:1.准备一杯水

(解释:这是一杯自来水,为了便于大家的观察,在里面加了点红墨水。)

2.把餐巾纸垂直插入水中 3.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注意:实验完成后把餐巾纸放在旧报纸上

3、学生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4、交流

师:从刚才的实验中,你看到水往上“爬”了吗? 生:(略)

师:板书“爬”。怎样“爬”给描述一下 生:(略) 师:这种现象神奇吗? 生:神奇。

师:板书“神奇的”。(暗示学生齐读课题)

5、研究水往上“爬‘的条件或原因

师:水能沿着餐巾纸往上爬,能沿着布条、粉笔、玻璃片往上爬吗?盒子里有材料,大 家试试。

学生实验

交流(水在布条、粉笔、餐巾纸上都能往上爬,而玻璃片却不行。)

师:我们看到了水在布条、粉笔、餐巾纸上都能往上爬,而玻璃片却不行。为什么呢?

找找原因吧!(提示:比较各种材料的结构)

师:个别指导:把布条展开对着光看看,把餐巾纸撕开看看,把粉笔折成两半看看。

师:你们有发现吗? 生:(交流)。

师小结:水之所以能够 “爬”上去,秘密就在这些小孔、小缝隙上。

如果玻璃片上也有孔隙,水会“爬”吗?──你有没有办法使玻璃片有孔隙? 生:(用两片合在一起)。

为了节省实验时间,我事先已在玻璃片上贴了胶带,把有胶带的一面合在一起,玻璃片

之间就会有空隙,水会沿着缝隙向上“爬”吗?大家再实验一下。

生:实验,观察

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再一次证明了什么? 生:(水能沿着……)

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师做实验(在餐巾纸上滴一滴红色的水)你看到了什么? 生:(水向四周扩散)。

6、揭示“毛细现象”

师:水会沿着材料的孔隙往上爬,会沿着这些孔隙向四周扩散,科学上把水的这一神奇

现象称为“毛细现象”。什么叫毛细现象呢?科学家是这样说的。(出示课件3)齐读

7、应用

师:(出示课件4)没有下雨,墙根为什么会潮湿呢?你能用刚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现 象吗?

师:(出示课件5)小明同学在写钢笔字的时候,一不小心,漏出的一滴钢笔水在本子

上,你认为怎样处理最方便最科学呢? 师:桌子上有水了,用毛巾抹一抹,这也是利用了毛细现象。

毛细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请欣赏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过渡:上面,我们了解了水的毛细现象,其实水还有许多神奇的现象呢,想继续研究吗?

(二)研究“团结”的水

1、师:我为大家准备了一杯水,观察一下水面和杯口是否相平?如果往杯子里放2 枚 回形针,水会从杯口溢出来吗? 生:(预测)

师:你们估计放多少枚回形针水会溢出来?看谁猜得最准。

学:(预测)

师:我们用实验来证明。

2、实验指导(课件6) 研究内容:“团结”的水 实验材料:一杯水、回形针。

实验步骤:

(1)观察装满水的杯子,水面是什么样子。(观察时注意视线和杯子的口在同一个水

平面上)如果水面没有和杯口相平,用针筒加水,直到水面和杯口相平。

(2)拿出回形针放到杯里,每次只能放一枚回形针,直到水溢出来为止。

(3)边放边数,能放了多少枚回形针,并观察水面的形状变化。

(老师强调一点,如果放10 枚回形针水没有溢出来,放第11 枚回形针水就溢出来,那 么,放回形针根数应该是10 枚)

温馨提示: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准确,所有同学不能摇晃桌子,以防水溢出。(学生实验)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交流:

师:告诉我,你们放入了多少枚回形针? 生:(略)

师:有没有同学观察过在放回形针之前之后,水面形状的变化?(指名说)水都超出了

杯口上面了,还没有溢出来,说明什么?(暗示:指团结的水)

生:(水很团结)

生:(表面呈弧形,好像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 生:(水的表面有一种互相拉着的力)

5、小结、板书:表面张力(课件7)齐读

6、应用

(课件8)、(课件9)解释──草叶上的露珠是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成为圆球状, (课件10)解释──水黾在水上滑行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支撑。

三、总结

1、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水的哪些神奇之处? 生:会“爬”、──(水的毛细现象 生:会“团结”

《比较水的多少》教学设计

——丰富教学内涵,培养科学素养

湖北省安陆市孛畈镇横山小学

陈家朝

一、教材依据

《比较水的多少》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的一课教学内容。

二、背景分析

生活中经常要比较水的多少,但人的感觉有时会出错。要精确的测量就要借助一些仪器。量筒是测量液体多少的仪器。教材分两方面进行:(1)用比较的方法认识水的多少。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进行比较。(2)介绍量筒这一测量工具,并提出“毫升”的概念,引导学生测量比较。从表面上看,教学可以分两部分展开——先比较水的多少,再介绍量筒。实质上这种分割处理两部分内容的方法没能充分发掘教材的内涵,也就没有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采用“合二为一”的方法,在比较水的多少时,让学生力求方法最多,方案最佳。在优化方法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讨设计出自己认为理想的测量工具——量筒。这样做,既为教学创造了一个极好的探究过程,又使学生对量筒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更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完整有序的认知逻辑形式。如此安排丰富了教学内涵,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理念

科学课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科学技能、思维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伦理,内容极其丰富。怎样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工作落到实处呢?我的体会是研发教材、研究学生,创造科学有序、丰富多彩而又切合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尽可能地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知识是载体,它应该搭载起能力、方法、技能、情感和伦理等诸多内容。这是个理念。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用多元化的思维创造“一箭多雕”的教学效果。我的做法是:(1)让学生获取浅显的知识。(2)为获得知识构建探究的过程。(3)在过程中培养思维方法,掌握实验技能,体验情感,树立价值观。目的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为本课教学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科学知识——认识量筒。(2)科学技能——用实验比较水的多少培养实验技能。(3)思维方法——用多种方法比较水的多少培养求异求新的思维方法。(4)探究能力——在设计量筒中培养探索研究能力。(5)科学精神——在 1 实验证实估测后树立求实的作风。(6)科学态度——在完善量筒的设计中树立精益求精的态度。(7)科学伦理——在优化比较的方法中形成真理标准意识。

四、教学准备

挂图,多媒体课件,瓶子,大、中、小号杯子,尺子,纸条,笔,实验报告,量筒,水曹,水。

五、教学过程

1、教学铺垫:教师出示“T”字图形,要求学生估测横线和竖线的长短。 (由于视觉的偏差,大多数学生会认为竖线长些,其实横线比竖线长1厘米。)

2、教师提问:要准确的做出判断,该怎么办? (测量。)

3、埋下伏笔:用尺子可以测定物体的长短,读尺子上的刻度可以确定长短是多少。

4、感受水:今天我们要学习“水”这一单元的内容,让我们先感受一下自然界水的魅力。

(课件展示)

5、生活入手: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生活中经常要比较水的多少。请同学们看水的多与少。

(课件展示)

6、教学导入:这是粗略的比较,如何准确的比较水的多少呢? (课件展示,板书课题)

7、估测判定:在我们的面前都有三瓶水,分别标有

1、

2、

3、编号。请同学们估测一下,哪个瓶子的水多些?把估测的结果填在实验报告里。

(由于瓶子粗细不一,液面高低不等,学生很难做出准确判断。)

8、教师提问:用什么办法有力地证实你的估测呢? (实验测量)

9、实验要求:我为同学们提供如下材料(课件实物同时展示)瓶子、大杯子、小杯子、尺子、笔、纸条等。)请同学们想办法证实自己的估测。我有三点必须着重强调:(1)看哪个组测量的办法多。(2)哪种测量方法最简便、最精确。(3)把实验方法填在报告里,可以采用简单的记法,如:大杯+ 小杯。

(课件展示)

10、方案预设:师生先简单讨论讨论测量方案。

2

11、实验过程:学生分组测量,填写实验报告。

12、汇报结果: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13、重点突破:测量的结果是出来了,正如我事先强调的,我要看看同学们是怎样做的,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好?

(各组汇报自己的方法,别的小组说过的方法就不必再说。)

14、综合结果:(1)、大杯+大杯。(2)、小杯+小杯(3)、大杯+小杯(4)、在大瓶子上刻刻度量。

15、利弊判定:第(1)种方法速度快,但不准确;
第(2)种方法准确,但速度慢;
第(3)种方法较前两种方法都好;
第(4)种方法最好。

(用课件展示)

16、难点突破:把尺子刻在瓶子上,一个刻度表示多少呢?

(讨论:正如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一样,刻度必须要定一个大家公认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毫升”,用一毫升做一个刻度,在竖直的玻璃瓶上刻上记号就成了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量筒。教师出示量筒。这是谁发明的?就是你们。)

17、知识强化:让我们来感知一下一毫升有多大。 (课件展示)

18、扩展应用:用量筒测量既简便又精确。让学生用量筒测量几瓶水的多少,看到底多多少与少多少。

(在学生测量的过程中相机介绍读取量筒刻度应注意的事项。)

六、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如下特点。

(1)、体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我把教材的两部分内容合为一体,注重比较水的过程,在过程中探讨设计量筒。教学结构更严谨,逻辑更严密,内容更丰富,内涵更宽泛。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我大胆取舍,目的是让材料更有结构性,更有利于学生渐进地探究。另外,在教学的开篇我增设了一个用尺子量“T”字形线段的细节,目的是启发学生:标准的尺子能测量线段的长短,统一单位的量筒才能计量液体的体积。前者的铺垫是引发学生用联想的方法创造后者。

(2)、遵循了认知规律。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不认识起步,再初步认识,最后才精确认识。认知的成果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完善。我先让学生估测瓶中的水是多少。瓶子的选择是极易产生错觉的异型瓶子。再要求他们通过多种方法求证,然后在

3 筛选最佳方案中求得创新。其目的是把学习的过程变为对事物认知的过程。实现了“让儿童像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一样去历经实践与创新的探究历程。”

(3)、注意干预分寸的把握。教师的干预过多会形成包办代替,干预太少会导致放任自流。干预多少有个“度”。我们要把干预度控制到切合实际的最低点。即所谓“一英寸宽,一英里深。”切口小、影响深。本课教学我干预了两次:①在比较水的多少时,我提出了三个要求——方法多、方法简便、方法精确。②在学生不知道用什么标准做量筒的刻度单位时,我介绍“毫升”计量单位。第一次干预是为了使探究活动升值——设计出量筒。第二次干预是为了促进量筒的设计更完善,而且“毫升”本身就是人们硬性规定的。这样没有包办 学生的探究活动,只是针对课堂教学的特点相对缩短了探究的曲折历程。算得上是“切口小,影响深。”

(4)、注重了情感与价值观的体现。情感和价值观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通过创设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产生体验和获得感悟。我不是把量筒介绍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创造出量筒。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在创造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感悟自己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比较水的多少实验中,我力求方法多,方案佳。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在估测时,我有意选择T形图案和怪形瓶子,有意造成错觉,再实验求证。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求实的作风。

2945字

青岛版(二)课堂教学内容所属学科: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 课程:三年级上册《认识水》 适用对象:小学3-6年级学生 教学背景:

本课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水的科学》中的第一节课,介绍的是水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会用自己的感官(眼、耳、鼻、舌、手)和简单的器材来观察水。 2.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

3.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并能判断什么样的物质是液体。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性质,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水。 2.能判断什么样的物质是液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并在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水是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进一步

1 / 3

认识水是怎样的液体。

教学方法:

在学生已有的用感觉器官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微课课件,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猜测、探究等活动,发现水的基本特征,初步得出结论,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分析的习惯,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
一、液体与固体

1.教师倒水时故意洒一些,赶紧找抹布——怕水流了——引入液体与固体的概念。

2.同位交流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液体,哪些是固体。 二、找“水”

1.教师出示装有水、白醋、糖水、果汁的四只水杯。

2.由于有些学生家里没有网络,所以首先播放微课视频,同时请两位在家里做过的同学演示操作,其他学生直观获取本节课的重点,进行自学。

三、描述“水”

1.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2.各小组汇报,不重复汇报相同的发现。

3.你们能否对水的特点归纳一下呢?

4.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物体像水这样搅起来有泡泡,还有旋涡,又没有固定形状的?

5.学生举例。

6.你们知道刚才所说的这些都是什么样的物体吗?

2 / 3

7.今天,老师还带来了海水、鱼塘里的水、矿泉水、想了解它们吗? 8.老师会分给各组一份这样的一些水,希望每组都能像刚才那样仔细地去观察这三种水,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这里,老师还要提醒大家注意一点,就是有些水大家并不太熟悉,能不能直接去尝它们的味道?

9.各组派一名学生领材料。并分组自由观察研究。教师巡视。

10.学生汇报新发现。

11.刚才大家发现了这三种水各自不同的特点,那么它们和自来水相比,有相同的地方吗?

四、总结拓展,畅谈感想

1.通过刚才的观察研究,你们有什么收获吗?还想研究什么? 2.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今天我们能有这么多的发现吗? 3.提出希望今后大家都能保持这种良好的科学探究的习惯。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要接受自己行动所带来的责任而非自己成就所带来的荣耀。

2、每个人都必须发展两种重要的能力适应改变与动荡的能力以及为长期目标延缓享乐的能力。

3、将一付好牌打好没有什么了不起能将一付坏牌打好的人才值得钦佩。

3 / 3

《认识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式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

2、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3、知道谁的基本性质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二、教材分析: 通过探究水的基本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能力,通过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离。钢刀切不断,铁钩钩不起。”谜底”水。

师:对于水你了解多少呢? 生:学生各抒己见 (二)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对,水是生命之源,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水,如果没有水,地球上将没有生命。可见水十分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水”。

活动一:我们来观察:水是什么样的?

师:认识水之前,同学们要先帮老师一个忙,分辨一下这三个杯子里哪杯装的是水。

师:首先看它们像不像水?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观察后回答:透明的、没有颜色。

师:其实它们分别是一杯清水,一杯白酒和一杯盐水,想要把它们正确的分开,需要有科学的观察步骤。

师:回答的很好,观察活动要有计划、有步骤,正确的步骤是一看、二闻、三尝。

师:怎样判断无色的液体是不是水呢? 生;
讨论后回答可以闻可以尝 师: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品尝。

1、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充分调动了我们的感官解决了这个问题,可见,在我们的科学实验中,实践非常重要,不要毫无根据的乱说。

2、出示实物:橡皮、木头、牛奶、冰块、酱油,比较它们与水的异同点。 同学们帮助老师准确的找到了哪杯是水,老师奖励大家可以玩一玩水,听规则:可以把烧杯里的水倒入一个空烧杯里,红钢笔水也从烧杯里倒入另一个空烧杯里,观察一下,感受一下。

对比的观察感受一下,一块橡皮从一个烧杯倒入另一个空烧杯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讨论:水、红钢笔水能流动,橡皮不能流动。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像水、红钢笔水这样能能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像橡皮这样不能流动的物体叫做固体。常温常压下,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3、水有形状吗?

师:通过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初步的认识了水,老师又有了一个疑问:能够流动的水有没有形状呢?

生答有/没有,师问烧杯里的水是什么形状的。(教师举着烧杯水) 用多种形状的杯子盛水,水是什么形状的?(在烧杯中是圆柱型,方杯子里是长方体,平地烧瓶,锥形瓶等)

水有形状,只是水的形状不固定,他会随着容器的形状而变化。

(三)综合应用:
自然界中哪里有水?

天上、地下、动植物体内都含有水分。

其实地球上水的分布非常的广泛,如果把咱们教室看做地球,其中就有三排是水,只有这一排才是我们生活的陆地,水的面积占到了地球的3/4,所有地球又可以称为水球。

我们发现地球上的水真多,假如我们把地球上的水看做100毫升,淡水仅仅只有3毫升,这其中还包括了我们人类不能利用的地球南北极的冰川,深层的地下水,去除它们只剩下我们能够利用的江河湖泊和浅层地下水0.3毫升。

同学们,我们能利用的水资源丰富吗?

所以在工农业生产方面,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的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同学们在家里有没有力所能及的保护水资源的好点子? (四)课后拓展:

安排学生课后调查“一个苹果里有多少水”。

教学活动设计中班科学《玩水》

活动名称:科学《玩水》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水的基本特点(无色、无味、流动性)。

2、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视频、牛奶、清水、醋、盐水、糖水、杯子、盆子、塑料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下午好!”今天呢,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谜语“手抓不起,刀切不开,但是我们大家都需要它”

小朋友们用我们聪慧的大脑来猜一猜它到底是什么呢?(谜底:水) ——幼:(幼儿自由回答)

——师:好,小朋友猜的非常棒,那现在老师告诉小朋友们正确答案吧,它是水宝宝,小朋友们在仔细想一想,刚才老师说的谜语怎么说还记得吗? ——幼:手抓不起,刀切不开

——师:那接下来我们看一看水到底能不能抓的起,刀能不能切开呢?(老师证实) ——师:那我们的水宝宝神奇不神奇啊,(神奇)接下来还

有比这个更神奇的呢,老师面前有三杯液体,水宝宝呢就藏在它们中间,我要请小朋友用漂亮的大眼睛帮老师来找一找那一杯是清水宝宝好不好?(供给三杯液体:牛奶、清水、醋)

——幼:好(请个别幼儿找)

——师:好!小朋友们真聪明,那用我们聪明的小脑袋想一想,刚才你们怎么一下子就能分辨出那一杯是清水宝宝呢,它有什么特点啊,我请坐的端的小朋友来回答。

——幼:它还没有颜色

——小朋友们真棒,哦,原来水宝宝是没有颜色的

——师:那接下来我们在来探索一下水宝宝还有什么奥秘,现在呢,老师想知道水宝宝是什么味道的,怎样才能知道

水宝宝是什么味道的呢?(出示清水、盐水、糖水) ——幼:用嘴巴舔一舔,用舌头尝一尝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那现在呢,老师要请一位坐的端的小朋友上来帮老师尝一尝那一杯是清水宝宝?(个别幼儿或全体幼儿) ——哦,原来水宝宝还没有味道

——师:下来在睁大你们漂亮的大眼睛来仔细观察,老师这呢,还有一大盆水宝宝,那老师把塑料袋放进去捞一捞,水宝宝怎么样了呀!仔细看奥

——幼:顺着袋子流下去了

——对,小朋友们真聪明,那你们想不想自己来试一试呀! ——幼:想(幼儿操作实践)

——师:那你们玩的时候可不能把水宝宝弄疼了,弄疼了,它生气了,就不和你们玩了! ——那你们看一看水宝宝怎么样了呀!

——哦,原来水宝宝也可以流动呀!水宝宝真神奇

——师:好,小朋友们表现的非常棒,那现在小朋友和水宝宝玩了这么长时间了,都知道水宝宝在日常生活还可以干什么呀?

——幼:洗脸、洗手、解渴、拖地、擦桌子、、、

——师:对,小朋友们真聪明,那水宝宝对我们有这么多的用处,我们能不能浪费它呀! ——幼:不能

——师:比如,我们洗手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啊 ——幼:水龙头开的很小、、、——师:那喝水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啊! ——幼:不能把水洒在外面、、、

——小朋友们今天表现的非常棒,水宝宝呢也非常的开心,水宝宝为了给小朋友们庆祝庆祝,特意举办了一个新年舞会,它想邀请所有的小朋友们和它一起去水的世界玩一玩,可是呢,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去水的世界呢? ——幼:坐船、游着去、、、

——师:那老师想让小朋友和水宝宝一起去水的世界,小朋友们知道水宝宝是怎样游的呢?

——幼:(幼儿自由发挥)

——师:好,小朋友们学水宝宝游的样子漂亮极了,那我们现 在和水宝宝一起去水的世界参加新年舞会吧好不好! ——幼:好

——师:那我们现在就出发喽!(跟着老师一起做一做,跳一跳)

——师:好,小朋友们今天表现的真棒,水宝宝可喜欢小朋友们了,那今天我们和水宝宝玩了这么长时间,水宝宝都累了,我想小朋友们应该也累了吧,那我们都休息休息吧!跟水宝宝再见吧!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认识水》教学设计

(二)

课堂教学内容所属学科: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 课程:三年级上册《认识水》 适用对象:小学3-6年级学生 教学背景:

本课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水的科学》中的第一节课,介绍的是水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会用自己的感官(眼、耳、鼻、舌、手)和简单的器材来观察水。 2.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

3.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并能判断什么样的物质是液体。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性质,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水。 2.能判断什么样的物质是液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性,并在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水是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进一步认识水是怎样的液体。

教学方法:

在学生已有的用感觉器官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微课课件,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猜测、探究等活动,发现水的基本特征,初步得出结论,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分析的习惯,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

一、液体与固体

1.教师倒水时故意洒一些,赶紧找抹布——怕水流了——引入液体与固体的概念。

2.同位交流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液体,哪些是固体。

二、找“水”

1.教师出示装有水、白醋、糖水、果汁的四只水杯。

2.由于有些学生家里没有网络,所以首先播放微课视频,同时请两位在家里做过的同学演示操作,其他学生直观获取本节课的重点,进行自学。

三、描述“水”

1.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2.各小组汇报,不重复汇报相同的发现。

3.你们能否对水的特点归纳一下呢?

4.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物体像水这样搅起来有泡泡,还有旋涡,又没有固定形状的?

5.学生举例。

6.你们知道刚才所说的这些都是什么样的物体吗?

7.今天,老师还带来了海水、鱼塘里的水、矿泉水、想了解它们吗?

8.老师会分给各组一份这样的一些水,希望每组都能像刚才那样仔细地去观察这三种水,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这里,老师还要提醒大家注意一点,就是有些水大家并不太熟悉,能不能直接去尝它们的味道?

9.各组派一名学生领材料。并分组自由观察研究。教师巡视。

10.学生汇报新发现。

11.刚才大家发现了这三种水各自不同的特点,那么它们和自来水相比,有相同的地方吗?

四、总结拓展,畅谈感想

1.通过刚才的观察研究,你们有什么收获吗?还想研究什么? 2.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今天我们能有这么多的发现吗?

3.提出希望今后大家都能保持这种良好的科学探究的习惯。

水教学设计

落水教学设计

水乡教学设计

理水教学设计

跳水教学设计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科学

    上一篇:餐厅口号

    下一篇:数字谜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