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idpi

--- 流碰撞中弄明白这个转化过程。二是,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思想对于学生并不陌生,为了达成该目标我组织学生回想小学阶段遇到的转化思想的例子,举例说明,再次体验“转化”思想。

为了很好地达成本节课的目标,我设计了两个学习活动。一是小组合作探究如何求不规则部分空气的体积;
二是小组分工合作测量数据,计算瓶子的容积。如何求不规则部分空气的体积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因此我设计活动一,利用小组内合作交流的方法共同克服该难题,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内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当学生知道求瓶子容积的计算方法后,小组再次合作,测量出所需要的数据,计算瓶子的容积。

整节课下来,我认为自己还有很多不足。首先是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做得不是很好,学生上课发言不积极;
其次,是课堂时间分配的不合理,小组

2 ----

3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P8-9例3,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花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瞧!星期天小朋友们在跷跷板乐园玩得可开心呢。这里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和同桌互相说说。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自主提问题如:
(1):一共有几个人在玩跷跷板? (2):在玩跷跷板的比观众多几人? (3):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 3、解决“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先自己想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算法) 4、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算法)

①4×3=12(人) 12+7=19(人) ②4×3+7=19(人) ③2×6=12(人) 12+7=19(人) ④2×6+5=17(人) ⑤6+6+7=19(人) ⑥2×8+3=19(人) ⑦6×3+1=19(人) ⑧4×5-1=19(人)

5、问:4×3=12(人)帮助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玩跷跷板一共有几人?)

2×6=12(人)帮助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玩跷跷板一共有几人?) 4×5-1=19(人)你的思路很特别,是怎么想的?(玩跷跷板的有3个4人,把观众7人看作2个4人,一共有5个4人,再减去多看的一个。)

6、你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多种不同的算法。有分步列两个算式和列综合算式。归纳起来,也就是有三种方法,引导学生取名字,一种是乘加的方法,一种是连加的方法,还有一种是乘减的方法。

板书:①乘加 ②连加 ③乘减

7、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让生充分发表意见) 那以后你们在实际解决问题中,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算。好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二)联系实际、巩固应用、发展提高。

师:刚才同学们学的真认真,现在你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帮助熊妈妈解决数学问题吗?

1、做练习二(1)

① 从小熊一家的谈话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让生独立解答)

② 请生汇报,还有不同的算法吗?学生评价。

生1:9×3+6=33(个) 生2:9+9+9+6=33(个) 生3:9×4-3=33(个)

师:小熊谢谢你们的帮助,为了感谢小朋友,小熊带你们到花园里玩。你们高兴吗?

2、做一做:(开放题)

(出示:花园图:瞧!花园真美!)

① 花园里藏着许多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 (以小组为单位提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② 小组派代表汇报。

③ 评价:哪一组提的问题最精彩? 3、找生活中用乘加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每人找一个问题,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派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总结质疑,自我评价。

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最大的体会是什么?还有什么数学问题?和大家交流交流。

(四)课堂作业

第4课时 用数学解决问题

歙县霞坑中心学校——张淑俊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情境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

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能较好地说出解题过程。 3、体会用数学的过程,感受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

会看图,弄清图意,并结合图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辅以铺垫,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了一些动物朋友来和大家一起上课,你们欢迎吗?可是,小动物们说了,它们要和聪明的孩子交朋友。现在,它们要出几道题目来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聪明的小朋友。

1、课件出示:口算我最棒。

同学们以开火车的形式来完成,一个同学回答后,其他同学当小老师,用手势来判断他答得对不对,明白吗?第一列火车要出发了。

2、课件出示:我会看图列式。

二、合作探究,体验发现 看来每个同学都是聪明的孩子,现在小动物们要来和我们一起上课了,它们带来了许多数学问题,请我们班的同学帮忙解决,你们愿意吗?

1、主动探究,体验假发的含义。 课件出示:蘑菇图

(1)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分析已知条件。

师:已知条件是什么? 生:树根下有6个蘑菇。

师:从图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看图提出问题) 师:谁能把已知条件和提出的问题连起来说一遍?(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那么,同学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加法。

师:为什么用加法?(因为是求一共有几个或者说求总数,所以用加法)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合并起来一共是多少,就是求总数,所以要选用加法来计算。

师:哪位同学能把这个算是填写完整呢? 课件出示:(

)+2=(

) 生1:6+2=8 生2:2+6=8 师:不管是左边加右边,还是右边加左边,都是合并起来,都是求总数,所以可以用2+6,也可以用6+2.2、合作交流,体验减法的含义

师:哦,小鹿有意见了,它说你们怎么不理我呀,我还有话对你们说呢。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大屏幕,小路说了什么?它向我们提了什么问题?把小路的话和提的问题连起来说一说。谁来说一说?(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把算是写在你的数学书上。

师:谁来说说你的算是? 生:9-3+6 师: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来解决呢?(充分让学生说) 生:因为题目说总共9只小路,走了3只,求还剩下几只? 师:很好!就是把总数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一部分是多少,就用减法来计算。

3、对比加减法的含义

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第一幅图用加法计算,而第二幅图用减法计算吗?

生:蘑菇图求的是总数,而小鹿图是把总数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一部分。

师:说的很好,同桌之间也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师:同学们,知道吗?你们的智慧把森林里的其它动物也都吸引过来了。大家想知道是谁吗?

师:原来是一群可爱的天鹅。它们除了一个问题想来考考我们呢!瞧,是什么问题呢?(课件出示:在天鹅图下加上总数大括号和“8只”及岸上天鹅的上方加上“?只”?

师:你恩能集体解决天鹅的问题吗?不告诉别人自己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生:8-3=5 师:为什么选用减法呢?

生:因为是从总数8只中去掉在河中游的3只,只求在岸上休息的还剩下几只。

四: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1、今天,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研究了8.9的图文应用题,下面,同学们就来评价以下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吧!

2、最后老师还有一些作业要刘改大家课后去完成:P58练习十二。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P8-9例3,练习二第

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花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瞧!星期天小朋友们在跷跷板乐园玩得可开心呢。这里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和同桌互相说说。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自主提问题如:
(1):一共有几个人在玩跷跷板? (2):在玩跷跷板的比观众多几人? (3):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

3、解决“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先自己想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算法)

4、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算法)

①4×3=12(人) 12+7=19(人) ②4×3+7=19(人) ③2×6=12(人) 12+7=19(人) ④2×6+5=17(人) ⑤6+6+7=19(人) ⑥2×8+3=19(人) ⑦6×3+1=19(人) ⑧4×5-1=19(人)

5、问:4×3=12(人)帮助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玩跷跷板一共有几人?)

2×6=12(人)帮助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玩跷跷板一共有几人?) 4×5-1=19(人)你的思路很特别,是怎么想的?(玩跷跷板的有3个4人,把观众7人看作2个4人,一共有5个4人,再减去多看的一个。)

6、你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多种不同的算法。有分步列两个算式和列综合算式。归纳起来,也就是有三种方法,引导学生取名字,一种是乘加的方法,一种是连加的方法,还有一种是乘减的方法。

板书:①乘加 ②连加 ③乘减

谷城县赵湾中心学校 胡忠兰

7、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让生充分发表意见)

那以后你们在实际解决问题中,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算。好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二)联系实际、巩固应用、发展提高。

师:刚才同学们学的真认真,现在你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帮助熊妈妈解决数学问题吗?

1、做练习二(1)

① 从小熊一家的谈话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让生独立解答)

② 请生汇报,还有不同的算法吗?学生评价。

生1:9×3+6=33(个) 生2:9+9+9+6=33(个) 生3:9×4-3=33(个)

师:小熊谢谢你们的帮助,为了感谢小朋友,小熊带你们到花园里玩。你们高兴吗?

2、做一做:(开放题)

(出示:花园图:瞧!花园真美!)

① 花园里藏着许多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 (以小组为单位提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② 小组派代表汇报。

③ 评价:哪一组提的问题最精彩?

3、找生活中用乘加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每人找一个问题,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派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总结质疑,自我评价。

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最大的体会是什么?还有什么数学问题?和大家交流交流。

(四)课堂作业

P10页

练习二

第2、3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执 教: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韩雅平 指导教师: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朱佳香

一、教学设计思想

首先,教材通过一道例题让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体会适合用“两步乘法计算”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的特点,初步掌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和过程,再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安排了不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进一步体会“两步乘法计算”的策略意义极其适用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一个个图文结合的情境图,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去获取信息,引导发现并分析数量关系,积累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二、教材分析

1.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解决问题,《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有与同伴的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本课时教材努力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条件。

首先,教材以学校生动活泼的内容为素材,展示实际活动中的计算问题。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教材从学校生活选材,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运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解决问题。

其次,教材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资源。练习二十三的习题,反映多方面的具体情境和问题。有小学生自己的生活事例:社团方阵、跑步锻炼、游泳,贴照片,写字等。有身边生活事例:买鸡蛋、家庭垃圾等。让学生了解生产生活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多次经历解决问题过程,得到训练,这对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十分重要。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材呈现解决问题的内容,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每个例题展示了不同学生想出不同解决办法,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习题情境图中蕴含多种信息,揭示了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选择信息,让学生思考、分析、寻找一到两种方法。

三、学情分析

1

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本课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教学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过程和方法: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进一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会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时主要采用抛锚式教学:

(1)创设情境--从贴近学生实际校园生活的社团活动学生情景入手,从列队的3个方阵中提取信息,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描述。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请学生帮老师计算人数。

(3)自主学习--通过自主思考、分析列示计算,分析不同的解决策略。

(4)协作学习--在问题难易适中并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练习中,通过小组和同桌的讨论、交流,从不同角度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多样性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5)效果评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堂练习本、预习、收集生活中用乘法计算的数学信息;

2.教师的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多媒体设备;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磁性黑板贴。

2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乘法,一位数除法等内容,那今天我们就利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好不好?【板书:解决问题】

生:好。

———————————————————————————————————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去文具店买了些笔,你看,这样一支笔,要卖2元钱,这样10支笔装一盒,你看,老师买了几盒? 生:3盒。

师:老师买了这3盒笔,这样要花多少元钱呢?这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PPT出示图片】 生:能!

师:那就请你们在本子上试试看。你是怎么想的,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好了吗? 生:好了。

师:咱们一起来解决,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我先算一盒笔多少元,也就是2×10=20,再求3盒笔多少元,20×3=60元,答:一共要60元。

【教师板书“2×10×3=60(元)”并复述学生的作答】

师:你这个第一个式子是什么意思?你的意思是先求出一盒笔多少元?你的想法就是先求先求一盒多少元,再求一盒多少元,是这个意思吗?{根据学生是选择综合法还是分步法进行引导讲解} 【教师板书“先求一盒多少元”】

师:好了,同学们,这是刚刚这位同学的想法,你们的想法怎么样?和他一样吗?有不一样的吗? 生:先求3盒有多少支笔,3×10=30(支)再乘以2.。

【教师板书“3×10×2=60(元)”】

师:谁明白这位同学第一步是先求什么?

生:他是先求3盒有多少支笔,一共有30支。

师:再求?

生:一共有多少元?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们真聪明,这道题想出来了2种不同的思路,这是第一张方法,这是第二种方法。这2种方法是不是都明白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再求什么呢?请你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每完成一项任务,学生自己举手} 【教师板书“法

一、法二”】

师:好了,我们看,这位同学第一步先求的是一盒多少元,另一位同学第一步先求的是3盒多少支笔,但是我们最终都能算出3盒笔„„ 生:一共花了多少元。

师:也就是说,分2步计算都可以求出3盒笔一共花多少元。【教师板书“答:„„”】

师:你们知道咱们班级的社团活动?生:跳绳。

师:大家都知道,社团课是集体室外活动,这回啊,学校正计划组织一次社团展示会。看!这会参加展示的同学都汇集到了操场上了训练,人可真多啊。学校分配给我一个任务,统计人数,你们谁帮我一起数一数到场有多少人吧!生:数不过来。【PPT开始】

3

师:不仅你们数不过来来,老师也数糊涂了,不要紧,听老师喊:“按照班级列队站好“。来瞧一瞧,孩子们找到自己的位置了吗。好,整队,立正,稍息。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多少个方阵了?生:3个方阵。

师:从这些社团队伍中你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呢?生:能知道每个方阵有几行几列? 师:那你怎么数每个方阵有几行几列呢?生:横着看是行,竖着看是列。

师:那就让我们用他的方法一起来数一数好不好。生:好。

师:

1、

2、

3、4……8行,

1、

2、3^10列。也就是说有8行、10列。也可以换种说法说每个方阵竖着看有10列,每列几人啊?生:8人。

师:再换句话说就是每个方阵横着看有8行,每行有10人,对不对啊?生:对。

师:那这下,你们可以利用你装满数学知识的小脑袋算一算有多少人了吗?生:可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那请拿出课堂练习本,把式子写下来吧,做好了请举手示意老师。好,让我们一起停下手中的工作,来听一听同学们是怎么算的吧。你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首先,我先算10×8=80(人),再算80×3=240(人)。

师:【板书:10×8×3=240(人)】这个10×8是先求的什么? 生:先求的一个方阵的有80人。

师:也就是要求总人数,你先求一个方阵人数。【板书:先求一个方阵人数】那你又是怎么知道一个方阵有80人的?

生:横着看有8行,每行10人。师:也就是有8个10是吗?生:是的。

师:你们同意他的做法吗?生:同意。师:我们再来回顾下他的做法,先求出一个方阵有8行10个人的等于80人,再求3个方阵, 那么就有3个80人也就是总人数240人。你们都是这么做的吗?有没有同学是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个大队伍的,谁来说一说他独特的想法吧!

生:我是横着看的,先算一大行有多少人,再算一个有几个大行。

师:一大行有多少人你,你是怎么算的。生:一小行有10人,3个方阵也就是30人。

师:我们都横着看看第一行,3个方阵拼成一大行就有3个小行,一大行有3个10人就是30人。有这样的几个大行?生:8大行。师:

师:也就是8个30人。能用式子表达下吗?生:10×3×8=240(人)

师:【板书:10×3×8=240(人)先求一大行】还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想法,你是从行还是列看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

生:我是竖着看,先算一算有几列,再求总数。10×3×8=240(人)

师:【板书:10×3×8=240(人)先求总列数】竖着看一个方阵有几列,总共几个方阵。生:10列,3个方阵。

师:那么就是有3个10列,那每列又有8人,总共就有240人。

师:我们来看看虽然3两位方法式子一样,可是先求的内容,也就是看待问题和解决策略的角度不同。但是都是使用两步乘法计算出社团展示的学生240人。那如果老师再变一变式子,你能说一说这式子表示的意思吗?【板书:8×3×10=240(人)】生:能。

师:请和同桌说一说,这个式子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生:先求3个方阵共几行。

师:一个方阵8小行,3个方阵就是3个8等于24小行,每小行10人,也就是24个10等于240人。你们同意吗?生:同意。

师:这个式子也是用了两步乘法。【板书:两步乘法计算】这3个式子都是先求大块中的一小块,再求总数的方法了吗,你们都掌握了吗?生:掌握了。

师:那接下来你们就来帮老师算一算,买了多少个我最爱吃的蛋白质最全面的鸡蛋。:请小组一起合作,交流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算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好,你来说,你的列式是……?生:……。师:先求的是?表示?生:先求的是……

师:我们既可以用分步做,也可以综合列式。剩下的式子就请四人小组交流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好,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些题目都用两步乘法计算,看来两步乘法可以专门用来解决某一类问题,那是解决什么样子的问题?生:先求一小部分,再求一大块。

师:那这个小部分里还有小部分吗?生:有。

师:那这个小部分和整个大部分都是随便分的吗?生:(有顺序的分) 师:要嘛是像方阵一样排列,要嘛像鸡蛋一样码好放在盒子里,都是平均分。

师:而且啊,这个本身小部分有序的排放之后就组成了大整体。所以两步乘法可以用来很好的解决求“有序排放“分堆、分盒、分小部分的整体的总数。你们说是吧。生:是。

师:这个整体数目是一定的,我们看待小部分的角度不同或者分法不同,会不会影响整体的数目啊?生:不会。

师:恩,你们真棒,从小问题中发现了大道理。

三:应用巩固,积累经验。

师:再来看看两步乘法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孙杨是……“。你说一说你怎么做。生:……师:先求的?生:……师:再求的?生:……

5

师:这道题中的大部分也就是整体是什么?生:游了多少米。师:也就是总路程,它被分成了几个来回。生:3个来回。师:一个来回就是2个。生:25米。

师:再来,观察下你们的作文本,做一下这道题……生:每行16个字……

四、师生互动,共同小结

师:原来在我们生活中存在了这么的信息和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今天我们主要是用什么方法解决哪一类问题?

生:用两步乘法计算求有序部分组成的整体的问题。

师:并且啊,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我们都可以得出结论,真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啊。

师:其实啊,还有许许多多这样一类的问题,同学们今天回去就自己找一找身边具有这样特征的信息,用刚刚学的方法算一算吧。下课。

6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3个方阵一共多少人 。

两步乘法计算

1、10×8×3=240(人)先求一个方阵人数

2、8×3×10=240(人)先求总行数

3、10×3×8=240(人)先求总列数

十、作业设计

寻找身边的信息,试着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推荐访问: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