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教案模板

|idpi

我和乌丽娜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3、从“我”和乌丽娜数小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纯真的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

教学重点:

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丽江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

教学难点:

透过文字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同学们,几年的学校生活,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回忆。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学,还有同桌,在这些同学中,你和谁的友情最深,能简要地谈谈吗?(引领学生以难忘的友情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

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我”和乌丽娜怎么样?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能体会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和学习生字的情况。

(1)初读课文,注意长句子的自然停顿,如: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2)学习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①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如“酥”“诧”“捶”“宅”。

注意多音字“娜”。

②形:注意区分“宅——诧”的字形。

③义: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如果与课文理解紧密相关就留到后面随文学习。

4、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初步解决下面的问题: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古城丽江给“我”和乌丽娜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

(逛古城、数小桥、到纳西人家、吃丽江粑粑)

二、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一)课文重点写什么?(“我”和乌丽娜数小桥。)

(二)从课文对“我”和乌丽娜数小桥这件事的叙述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1、体会丽江的美。

勾画出描写丽江的句子,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老师点拨:

(1)整体描写。

①扣住“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体会古城富有情趣的布局美。

②扣住“一千多年的历史”和“四方街的建筑特点”体会丽江城的古味。

(2)局部描写。

“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①“水”:水的特点是什么?

清亮:扣住“倒映着白墙灰瓦,还有那在水„„特别好看”理解。

活跃:扣住“流下来”“冒出来”“哗哗哗”“汩汩汩”“穿行”等词语理解。

②“桥”:桥的特点是什么?(林林总总)“林林总总”什么意思?(形容繁多)

桥林林总总体现在哪些方面?

数量多:354座。

样式多:石板桥、木板桥;石拱桥、木拱桥;单孔桥、双孔桥、多孔桥。

材料多:石头、木头。

雕刻丰富:有东巴象形文的吉祥语,有东巴神舞,还有各种鸟兽花木。

(3)总结过渡。

这“水”和“桥”给丽江带来了什么?又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什么?

2、从具体词句中朗读体会“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的快乐。

如“我们流连在水边,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3、小结:丽江的“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从这快乐中也让我们体会到乌丽娜对美丽的丽江古城深深的热爱,这种热爱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找出具体词句朗读体会。

4、学到这里,你觉得乌丽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拓展训练,感悟表达。

1、乌丽娜这样活泼开朗的小姑娘谁都喜欢,“我”更是与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课文最后一部分表现了什么感情?

(我对乌丽娜的思念之情。)

2、在分别一年后的今天,当“我”看到《丽江古城》的邮票,决定给乌丽娜写封信,把邮票寄给她时,想一想,在信中“我”会对乌丽娜说些什么?

交流发言。

四、积累背诵。

1、课文在叙事中写景,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的?

2、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特别好看”。

板书设计:

逛古城

10 我和乌丽娜 数小桥 热爱丽江古城

到纳西人家 友谊纯真诚挚

吃丽江粑粑

九 古诗四首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了解诗人的身世、创作背景等,准确把握诗中的真正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诵四首古诗并加以背诵。

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的爱国深情。能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具准备:录音机(配乐朗诵)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前两首古诗,体会是人的思想感情。

一.新课切入

本单元我们已经从不同方面体会了爱国情,既有游子思乡,又有热爱自己祖国语言,还有不辱使命的晏子,更有热切报效祖国的钱学森。而今天我们要学习四首古诗,来感受我们国家古代诗人是怎样作诗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的。

二.学习> 1.杜甫:
唐代大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之为杜工部。“诗圣”。祖籍襄阳( 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属河南)。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篇现存有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内容深刻。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2.《春望》的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冬,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六月攻破潼关,玄宗奔蜀,长安沦陷。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八月,杜甫从鄜州(今陕西富县)家中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捉住,带到长安。《春望》这首诗写于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忧民的痛苦心情。

3.音读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朗读时需要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读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4.义读 对照注释,理解重点字词.5.情读:能够描绘诗意。

《春望》“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

4、美读:体会诗境,领会诗人的感情。 (1).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

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
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颈联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迫切心情, 诗的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6.赏析名句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此联历来有两种解释,讨论: ①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流泪,闻鸟儿惊心; ②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种解释,为什么? 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由于感慨时政,国都残破,与亲人离别之恨,反而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而惊心,表达了作者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家书抵万金”一句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迫切心情,引起读者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 明确: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通过眺望沦陷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请你模仿刚才学习《春望》的方法,自学《泊秦淮》。

《泊秦淮》写作背景

六朝故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城中的秦淮河一带,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晚唐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时流行的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此诗,以抒发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1、音读:读准字音,节奏。

2、义读: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 笼:笼罩。犹:还在。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以花为曲名,南朝陈后主在位时,生活奢侈,制作《玉树后庭花》之类描写宫女美色的歌曲,寻欢作乐。不久,陈朝灭亡。《玉树后庭花》被称为“亡国之音”。杜牧的时代,唐王朝日益衰落,朝廷上充斥着腐败和糜烂,杜牧的《泊秦淮》就是在用“隔江犹唱《后庭花》”警示唐王朝。

3、情读:能够描绘诗意。

4、美读:体会诗境,领会诗人的感情。

(1)最后两句作者是斥责歌女吗?为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

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指责的是座中点歌的人,讽刺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诗人针砭时弊,抒发心中的不满。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泊秦淮》中多年积蓄心头的兴亡感慨喷涌而出,而艺术表现上却委婉含蓄,借景抒情,让人悟到言外之意和象外之旨,被誉之为绝唱。

播放本首诗的配乐朗诵,感受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听两遍:第一次注意正字正音、节奏等,要求学生边听边作好标记;
第二次重在感受诗的情感气势。

2.谈听后初感,确定每首诗的感情基调:《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 3.自由朗读,加以体会。

4.齐读感受。

三.说诗的故事 1.说诗人与诗

第一次小组合作交流。内容可以是:诗人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写这首诗的?诗人当时的境遇如何?诗人的哪些经历与本诗有关?你觉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再推荐代表作全班交流,师作必要补充。

2.叙诗中情景

第二次小组合作探究:借助工具书及课本注释,一起讨论理解诗的内容;
再走进诗人所处的时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中情景,发出内心感慨。

选出最具诗人气质的同学作代表作全班交流。

四.诗中情感

1.跟着配乐朗诵,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分小组进行练习,组织小组赛,读后师生共作简评,加深理解。

3.自由地、有感情地背诵这四首诗,体会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怀。

五.课外延伸

1.选择你最喜欢、最欣赏的一首,写下自己的感受。

2.收集其他各个时期的爱国诗篇,加以背诵。

六.板书设计 《春望》 《泊秦淮》 唐 杜甫 唐 杜牧

触景伤怀 忧国思家 对世风时局的忧愤 爱国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过零丁洋》 宋 陆游 宋 文天祥

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 宁死不屈 正气凛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 品味诗中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教学重点:

尝试诗歌鉴赏,提高品赏能力。在语文活动中,拓宽知识锻炼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分两部分:“品赏”以学生自读思考为主,降低鉴赏难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养成边读边思边记录的读书习惯。“活动”重在积累并延伸课本知识,在自由的,有组织的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内心感受,激发情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课前准备:1.从《唐诗鉴赏词典》《宋诗鉴赏词典》等工具书,或网上查找有关四首诗的鉴赏文章,自行组织阅读。

2.以组为单位,收集其他爱国诗歌,加以背诵。

教学流程:
一. 检复导入

1. 抽查四首诗的背诵情况。

2. 概括四首诗的共同主题:深深的爱国情怀。

二. 品诗中深情

这四首诗都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蕴涵的是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思考:诗中何处最能体现这一深情?(提示:可以从重点的字词、有名的诗句入手)

1. 自由朗读,边读边思,结合课前相关资料的阅读,在书旁写下自己的看法。

2. 全班交流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只深秋,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足见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有新意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三. 语文活动——爱国诗歌赛诗会

全班分成四组,以积分的形式展开比赛。赛前确定评委。

1.读诗

每小组推选代表,有感情地朗诵四首诗中的任一首。

2.背诗

以抢答形式进行内容为同学课前收集的诗歌。主持人出诗题,先背出者得分。

3.赏诗

在自己所收集的诗中,选择一首群策群力,作出评点。

4、习诗

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你肯定更爱我们的祖国,请作诗一首,抒发你内心的爱国情怀。

5、表扬优胜,鼓励失败

四、课外延伸

各小组出一期“爱国诗歌”的手抄报,在班级中加以展示。

摩擦力三疑三探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滑动摩擦,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摩擦力的应用,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教具

弹簧秤、木块、木板、重物、毛巾、轴承.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力的效果之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用比较小的力推桌子,桌子并没有开始运动,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

桌子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它的作用效果跟推力相抵消.我们用比较大的力推桌子,桌子开始运动起来,这时推力的大小超过了摩擦力.

当桌子运动起来后,我们必须继续施加推力才能使它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用力,桌子会停下来,这时的推力用来平衡摩擦力.

二、设疑自探

1.什么情况下产生摩擦力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摩擦力产生的原因目前在科学上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摩擦力的产生,是因为物体的表面不光滑.甲、乙两个物体接触时,由于挤压,两个物体的凹凸部分相咬合,甲物体要发生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乙物体对甲物体的相对运动有一种阻碍作用,这就是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

(1)摩擦力大小的测量

教师: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首先应该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我们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只要用弹簧秤测出拉力的大小,就知道了摩擦力的大小.

(2)学生实验(课本图912)

教师: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就可知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3)学生实验

教师:在木块上放一个铅笔盒,这时,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增大,再测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4)学生实验

教师:将毛巾铺在木板上,把木块放在毛巾上,测量木块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5)教师总结

通过以上实验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摩擦力的方向

教师:摩擦力对物体的相对运动起阻碍作用,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三、解疑合探 增大有益摩擦

教师: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在很多场合,摩擦力是有益的.请人说说摩擦力的有益之处.

(学生回答)

人走路时不打滑多亏了摩擦力.我们拿起一个茶杯,靠的就是手和杯子之间的摩擦力.缝纫机的大轮带动小轮转动,那是皮带和轮子之间有摩擦力的缘故.很难想象,生活中一旦失去了摩擦力会变成什么样子.

凡是摩擦有益的场合,我们应该设法增大摩擦,根据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道理,请大家举例说明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方法增大有益摩擦.

(学生举例,教师讲评)

四、减小有害摩擦

教师:摩擦力并不是都有好处,在有些场合是有害的,必须设法减小它.

机器的各个部件之间的摩擦不仅浪费动力,而且造成机件的摩损,影响机器的寿命.

大家想想,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由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减小有害摩擦,应该使物体表面更光滑.但是,利用这种方法还不能使摩擦力减小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现在,我们再做一个实验.在木块和木板之间放一排圆铅笔,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可见,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这就是所有的车辆都安上轮子的道理.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装有很多光滑的钢球或钢柱(展示轴承),这样,转动时的滚动摩擦非常小. 还有一种减小摩擦的方法是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加润滑油可以在摩擦面间形成一层油膜,运动部件只在油膜上滑动,减小了摩擦.利用压缩气体在摩擦面之间形成一层气垫,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可以使摩擦变得更小.气垫轴承、气垫船就是利用气垫来减小摩擦的.

(四)置疑再探 摩擦力的种类 1.滑动摩擦力 2.静摩擦力

3 3.滚动摩擦力

五、总结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跟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常用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更粗糙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使摩擦面光滑,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气垫)这三种方法.

六、作业

新课程探究 动手动脑学物理

三疑三探

“三疑三探”新授课操作流程

一、设疑自探(12分钟)

1.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1分钟)

2.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或指定一名同学归纳整理预习中产生的疑问。(2分钟)

3.以小组为单位提出疑问,教师同时板书归纳成自探提纲。(如果本节内容学生没有预习,可根据课题提出问题,也可以经过学生短暂的浏览教材后,不再分组归纳,由学生直接提出问题,以免浪费时间)。(2分钟)

4.学生独立自探(这个环节要留足时间,避免形式)。(7分钟) 5.自学快结束时,教师出示对各组展示或评价的分工。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围绕自学提纲,先在小组内合探,重点探究本组需要展示或评价的问题,由展示人归纳整理后,迅速板书到黑板划定的位置上,为下一环节自我讲解准备。如果不需板书,则等待教师或主持人的点名发言。(6分钟)

2.按分工进行全班展示和评价。(7分钟)

3.学生难以完成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点拨,或点拨后让学生二次讨论解决。

4.难度大的问题,教师要讲解。(2分钟)

三、质疑再探(3分钟)

1.给学生半分钟的反思回味时间,然后再让学生质疑,如果课堂时间充足,先在组内质疑和答疑。如果时间紧张,可由学生直接质疑,全班学生争相解答。有价值且有争议的问题也可由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式解决。

2.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直接解答。属教材以后重现或科学仍在探讨的问题要给学生指明,属于课外实践探究的问题要注意引导学生课下带着兴趣探究。

四、运用拓展(15分钟)

1.教师结合本节重点、难点、易混点,引导学生自主编题。(3分钟) 2.组内展示,择优向教师推荐。(1分钟)

3.教师有选择地向全班进行展示(基础题、中档题、难度大的题)。可以让学生把编的题迅速板书在黑板上或通过投影仪展示。

4.全班同学同时训练。(2分钟)

5.检查学生训练情况。可由编题者评价学生解答是否正确,或讲解一下编题意图。(1分钟)

6.如果学生编题没有达到本节教学目的,教师需要把自己预设的习题进行出示,供全班练习。(6分钟) 7.反思与总结。(1分钟)

8.学科班长评价(确定展示之星、评价之星、质疑之星、编题之星、诺奖希望小组等)。(1分钟) “三疑三探”复习课操作流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1.创设问题情景(1分钟)

2.浏览教材上本节复习内容,思考该部分应该掌握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2分钟)

3.教师提问归纳补充,最终形成自探提纲。对于理科,教师在归纳整理后,也可以以典型习题的形式让学生作为自探的内容。(3分钟) 4.学生自探(自探快结束时公布小组展示、评价分工)。(6分钟)

二、解疑合探(12分钟)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评价。(10分钟) 2.教师必要的点拨、讲解。(2分钟)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学生质疑 2.学生解答

3.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教师点拨,直至亲自解答。

说明:复习课不是知识的简单再现,而是要进一步理清知识间联系,做到做一题通一法,会一类。既不能抛开课本,又必须注重拓展和延伸。

四、运用拓展(18分钟) 1.学生编题(2分钟)

2.组内展示,选择最优的题目板书到指定位置。(2分钟) 3.教师有选择确定供全班练习。(3分钟)

4.检查解答情况,也可让编题者说说编题意图。(3分钟)

5.教师补充习题与学生解答(对于理科,如果设疑自探中,教师习题已设置全面,本环节可以删去)。(6分钟) 6.总结(1分钟)

7.学科班长评价。(1分钟)

“三疑三探”试卷(习题)讲评课操作流程

一、设疑自探(6分钟)

1.教师简要点评学生答题情况:指出存在的几个共性问题(屏幕展示),提出本节学习目标(提前书写在黑板右角)。(2分钟) 2.教师公布习题答案,学生对照答案先自探纠错。(4分钟)

二、解疑合探:(24分钟) 1.小组内合探解决问题。(4分钟) 2.教师分配各组演板及点评任务和地点。

3.小组针对任务进行讨论,得出结论,让展示同学(必须是本题以前做错的同学)去演板(2分钟),并全面合探教师指出的其它问题,做好归纳总结和及时纠错,为抢答和质疑做准备(2分钟)。 4.点评同学逐个问题进行点评、归纳(重点讲解这类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和其它解法)。(8分钟)

5.针对每一个问题,如果学生点评归纳不到位,教师要进行补充,并及时出示变式题进行当堂强化性检测。(8分钟)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回顾后,再提出新问题或提出在以上讨论中新发现的问题。 2.学生答疑。

3.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亲自解答。

四、运用拓展(10分钟)

1.学生针对本节探究问题进行编题或变型。(2分钟) 2.组内展示,选择最优秀题目进行投影。(1分钟) 3.教师有选择的指定全班练习。(4分钟) 4.让学生来抢答,并让出题学生评价。(2分钟) 5.学科班长总结评价。(1分钟)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设疑自探自主解决基础问题解疑合探合作解决较难问题小组交流学生展示学生点评质疑再探质疑解决更难问题拓展训练出题解决应用问题学校之星最佳小组得展示之星年级分之星点评栏之星质疑班级之星之星

学习“三疑三探”模式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带着疑惑,带着向往。尽管披星戴月,旅途劳顿,也丝毫没有减轻老师们外出学习的热情和期待!上一周全校语数老师分两批奔赴西峡县参观学习教育局独创的“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一共听了四节课,一场报告,感受颇多!

一、

工作热情高涨

一走进校园就被学校领导热情的招待感染着;
教师们热情洋溢的课堂,让人感受着青春和活力;
中层领导激情四射的报告让人仰视;
学生在校园里沸腾能感受到学生处人员的工作效率。他们身上好像充满着无穷的力量,这震撼着我的心灵!他们的激情和动力来源于哪里!?在未来愿景和内动力的驱动下,又有什么不能创造奇迹呢!

二、

以“疑探”为中心的精细化管理

走近校门口,漫步品味,学风、校风、校训、校徽、校歌,都紧紧围绕“疑探”提出,思路明确,导向性强;
走入校园,角角落落都渗透着“疑探”的教育理念,他指导着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在改革之中;
课堂上模式清晰容易操作,教学技艺娴熟的老师能驾轻就熟达到无模状态,但都处处流淌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管理精细到位;
聆听报告中感悟到了,学校各方面的管理不仅仅是精细,最主要是深入,每一项内容都能做强做大,持之以恒,而且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实践归纳成理论,理论指导着实践,完美的结合,构成了成功的经验。

三、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理解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阶段的三个主要环节,即:1.设疑自探:针对教学目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自学自探并提出疑问,老师归纳、梳理、补充问题,形成自探提纲;
2.解疑合探:对教学任务和提出的问题限定时间,进行合作探究,当堂解决本节课提出的相关疑难问题;

3.质疑再探: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已学知识提出新的问题,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探究更全面、更深刻的问题答案。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拓展,因此这个教学模式也被概括为:“三疑三探,运用拓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奠基作用,同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一脉相通的,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了“传道、授业、解惑“本身,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就是“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好模式、好方法。

2.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取消课前预习,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促使了学生课内高效和快乐地学习。

3.“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虽然课堂上的问题是让学生自己提出,答案又是让学生自己解决,但是这样开放的课堂需要老师有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才能驾驭课堂,又由于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这就迫使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四、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1我认为,在“设疑自探”环节中,如果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前,教师能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浏览所学内容,经过快速思考再提出问题,这样可能提出的问题质量会更高一些,也能更能靠近教学目标,教师整理补充起来也比较容易,不至于在设定问题上浪费时间。即使教师整理、补充自探提纲,也应该是在学生问题的基础上整理、补充,而不是另外设定问题。

2.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能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的任务,教师不要要求学生两两谈论或分组讨论,不要让学生有依赖思想,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能力应该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精髓。

3.在“置疑再探”这个环节里,如果学生提不出更有深度的问题,教师应该尽量引导、培养他们进一步置疑的能力,如果这节课内容确实没必要再次置疑,教师也不应该非要套“三疑三探”的死模式,应该灵活处理,遵循“无疑不探”的原则,进入下一个环节。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棘手,很尖锐,教师不应该要求学生立即回答,应该给时间,让学生再讨论,思考成熟后再回答,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而走形式。对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我们要活学活用。

4.在“运用拓展”这个环节里,主要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在巡视时要重点关注学困生和中等生的编题情况,学生展示习题要体现知识的基础性和拓展性,要注重学生所编题的质量,教师还要对训练题进行预设,以备学生所编习题偏离教学目标时进行补充、完善。从学生被动做题到学生主动编题,是一个“质”的飞跃,是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创新思维的提炼和升华,是新课堂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同时学生自编自练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自我创造的价值,所以教师千万不要让这个环节走过场,要好好把握,认真对待。

总之,“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给教师提供了更大的运用空间。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值得我去探索和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有效之处。

杨文普“三疑三探”报告会的心得体会

3月8号西峡一高校长杨文普校长来我校做“三疑三探”的报告会,杨校长渊博的学识,幽默的谈吐使我进一步认识了“三疑三探”这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是这样的充满欢乐,这样的火花四溅,它实现教与学的创新,它使教师与学生共同飞速成长。

一.三疑三探的理解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阶段的三个主要环节,即:

1、设疑自探:针对教学目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自学自探并提出疑问,老师归纳、梳理、补充问题,形成自探提纲;

2、解疑合探:对教学任务和提出的问题限定时间,进行合作探究,当堂解决本节课提出的相关疑难问题;

3、质疑再探: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已学知识提出新的问题,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探究更全面、更深刻的问题答案。最后,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拓展,因此这个教学模式也被概括为:“三疑三探,运用拓展”。

二.三疑三探的优点

导读:学习实践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心得体会,在县教研室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北关小学的部分教师更新了教学观念,不断探求和改进教学方法,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出发点,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策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运用后,我在运用“三疑三探”这种教学模式之后的体会,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优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的“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习实践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开学初,在县教研室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北关小学的部分教师更新了教学观念,不断探求和改进教学方法,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出发点,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策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课堂中运用后,使北关小学的教改不断走向深入,下面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我在运用“三疑三探”这种教学模式之后的体会。

一、“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优点。

首先,“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的“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中学习新知识阶段的三个主要环节,全面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与学的彻底改变。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归纳创新问题,勇于评价问题,同时养成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其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能增加教师教学的乐趣。教师一直处在主导地位,课堂上喋喋不休第传授知识,工作单调无聊。这种模式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迫使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认真研究教材,才能上好每一节课,才能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在这种学习和思考中提升自己的 价值,享受教师的乐趣。

再次,“三疑三探”模式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奠基作用,它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传道、授业、解惑”本身。

最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有利于解决学困生厌学问题,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我们教师主导地位早已根深蒂固,由来已久,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只有教师观念转变了,才能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2教师的备课量大大增加,学生会提出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知识丰富,准备充足。

3有时候对这种模式理解不够透彻,死搬硬套和课堂失控的现象,完成不了教学目标。

4有时课堂环节不够优化,存在耗费时间现象。

三、采取措施。

1以往的课堂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精神饱满,学生无奈接受,我们培养一批批只重视“分数”的好学生,我们的老师和家长也只看重分数,这样怎麽能培养创新型人才?所以实行这种模式也是大势所趋,现在我们刚接触,学习这种模式,这是一种过渡,我以为在语文教学中,不要照搬这种死模式,应把它和新课程结合起来,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

段,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一种切实可行的具有自己特色的“三疑三探”模式。比如,讲解每一课学生一定不会质疑,我想可以先让教师示范性引领一下,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待养成习惯后再慢慢放手。在学生不会编题出题时,教师可以先出一些题引导学生,慢慢过渡一下。

2语文课堂中,在不预习的情况下放手让学生质疑自探问题,一堂课下来,很多同学课文读的还不够熟练,更谈不上有感情,我觉得无论是什么模式的课堂,指导学生朗读都应该占着重要比重。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安排时间,不能走过场,扎实有效地实施每一个环节,把握课堂的每一分钟,让40分钟出高效。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模式,不一定适合所有的科目,不一定要让所有教师必须照搬,可以因人而异,灵活运用。

学习“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涿鹿县初级中学

孔令男

2014年7月14日—17日,我参加了县教科局举办的有关“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培训学习,认真听取了西峡县杨文普校长和彭广生局长的精彩报告,向我们真实的展示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真正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也使我对“三疑三探”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了全面具体的认识。在小组学习探讨中,我也是受益匪浅。可以广泛的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思想经验,充实自己的头脑,扩展思维的疆域,体会互助合作的乐趣等等。下面我就具体谈一谈这几天学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的“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中学习新知识阶段的三个主要环节,全面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与学的彻底改变。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归纳创新问题,勇于评价问题,同时养成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其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能增加教师教学的乐趣。教师一直处在主导地位,课堂上喋喋不休的传授知识,工作单调无聊。这种模式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迫使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认真研究教材,才能上好每一节课,才能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在这种学习和思考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享受教学的乐趣。

再次,“三疑三探”模式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课堂上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

另外,通过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使我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教师主导地位早已根深蒂固,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方法,只有教师观念转变了,方法得当了,才能真正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而且教师的备课量大大增加,学生会提出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知识丰富,准备充足,预设问题要准确全面。

总之,这次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但却是我学习的开始。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潜心钻研,深刻领会“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内涵,并把它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实施“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经验交流与研讨

沈师二校

近一段时间,我区在中小学广泛开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改革试验,现将我校的教改情况总结如下:

一 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认识

第一个环节是“设疑自探”。课一开始,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试着提出问题,教师再做补充,形成由几个具体问题组成的自探提纲。然后教师围绕这些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这一环节既是课堂导入的过程,也是确立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过程。

第二个环节是“解疑合探”。通过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前面的“自探情况”,并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这里要解的“疑”既包括设疑自探中所设的“疑”,也包括自探中派生出的新的疑问。这一环节一般遵循“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对于优等生仍回答不了的问题,要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通过讨论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予以讲解、点拨。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以上两个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在同一堂课中反复出现,如设疑自探

一、解疑自探

一、设疑自探

二、解疑自探二„„

第三个环节是“质疑再探”。在基本完成本节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甚至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让不同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知识提出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引导学生自己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如果说一开始的“设疑”是“走进教材,用好教材”,这里的“质疑”就是“走出教材,超出教材”,这是一个深化和拓展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精神的最佳时期。

最后一个环节是“运用拓展”。先由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针对本节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问题,通过展示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如果学生编题达不到目标要求,教师再予以补充。在此基础上由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反思归纳。

这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和一般流程,根据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不同内容的课,还可以增删或调换某个具体环节,进行灵活运用。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三,是一个变数,可以变通为二,或四,或者其他。但有一点不能变,就是学生质疑的方式不能变,学生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模式不能变。我认为“三疑三探”的核心是紧扣一个“疑”字和一个“探”字,强调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现在的学生普遍只会回答问题而不会提出问题,只有做题能力而没有创新能力。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追根溯源,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出了问题。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灌输’课堂,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主动性很难调动起来,更不用说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了。” 所以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这一目的。

二是各学科的落实情况调查 以语文、数学和外语学科为例

(一)语文学科

经过一段时间的听课,现将听课和座谈所反映的情况总结如下。

优点:

1.教学目标明确。大部分教师分别用口头表述或多媒体展示等不同方法,向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有方向、有目标地学习。

2.注重启发诱导,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在设疑自探环节,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置充满情趣的导语,引导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3.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足的自学质疑、探究的时间。

4.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1)在学生正式进入文本阅读前,教师能提出具有阅读导向的要求,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2)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强,有一定的教学机智,在处理学生生成的问题与教师预设的教学主问题的关系上,大部分教师都能较好地加以引导归纳;
在点评学生的发言时,能及时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过难,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能及时分解难题,恰当引导。

5.学生养之有素。从课堂上看,大部分的学生学习素养很好,会自学,能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有良好的读书习惯;
会提问,能根据教师要求、教学内容主动提出对文本学习有价值的问题;
会展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会倾听,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会评价――能对别人的发言进行客观评价;
会说话――在自己的发言时能先肯定别人发言的优点,然后自然地转入自己的观点,口语交际能力较强。从学生的养之有素,可见“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教育功效。

不足:

1.运用拓展不足。运用拓展本是“三疑三探”的重要环节,是检测学生本节课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很遗憾的是,从听课情况看,有的课的“运用拓展”进行得都不充分,有的甚至没有时间进行拓展。

2.学生参与面不广。从学生课堂活动来看,学生质疑、解疑的人次虽然很多,但多是那几个或十几个程度较好的学生在发言。很多学生还都是处于“听”“看”的状态。

3.合作学习体现不够。其中有的课,在教学中都遇到了学生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完全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疑,但很可惜的是,有的教师可能是因为教学时间紧而没有安排讨论。

4.语文教学的特点体现不足,文本解读不够深入,语言品味不足。 建议:

1.加强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

从听课情况看,教师的基本教学素质都很不错,粉笔字漂亮、普通话标准、教学重点把握较准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发展。但是做为语文教师,在文本解读、对“语文教学”的理解深度、对“课程改革”的理解深度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进一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困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课堂无“闲人”,人人都成功。

总之,大部分教师能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方面很见成效。

(二)数学学科 西峡“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改变了数学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

数学教学能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数学课标的理念,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和能力,这些数学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数学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师由学生的“控制者”变为学生的“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

教师能以新的课程意识和课改理念为依据,对其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及时反思等。

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是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不足;
二是“三疑”的提出(具体的数学问题)与教材内容是否衔接(有些内容很发散,需教师调控等)研究不够;
三是感到数学课时间不够用(拖堂,或内容讲不完);
四是大班额的教学班进行分组合作交流很困难,教学中也有满堂灌的现象。

改进建议:

中学数学知识对一节课而言,“三疑三探”是围绕一个主题或侧面来进行的。中学数学新课程则强调课程知识要尽量体现超文本的特点。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在我校,教师、学生在对课程文本的理解和学习中,总要融入个人独特的经验,开成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对“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作出某些创造性的改变。

“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成为一种动态的课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教师、课程之间要突出自主的、互动的、交流对话等形式。

(三)英语学科的总结 优点:

1.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习惯

英语学习的最高目标就是培养学习者用英语思维的习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的第一探——设疑自探,在学习新课以前,首先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进而深入地对学习目标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的思维活动中。

2、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的第二探——解疑合探,完全符合新课程倡导的“学会合作,学会交流”的理念,学生在与同伴、与老师合探的过程中,打破了“老师讲学生听(记)”的传统教学模式,既决了语言知识中难题,也与教师和学生建立起了积极向上的社会关系。

3、培养了学生的用于挑战的创新意识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每一个教育者重视与关心的目标棵。“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的第三探——质疑再探,鼓励学生用于挑战权威,敢于深入探究的意识,是非常难得可贵,对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愿望奠定的很好的基础。

4、体现了学生的主体的地位

学生在“三探”之后能有针对性地遍写一道练习题,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个挑战,学生在遍题的过程能够发现自己所学知识的缺漏,老师发现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所学的知识有诊断,对今后的学习有预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议:

1.注重对每一个环节的细节性的研究,在质疑再探与运用拓展之间要注意加强练习的梯度与层次,以便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学习规律。

2.重视对学生语音、语调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利用录音、广播等手段加强对起始年级的学生的语音和语调的训练,克服地方音对英语发音的影响。

3.希望每一个英语教师都讲普通话,无论何时何地。 三 师生眼中“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与不足

(一)优点

1.不少教师觉得“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优点很多,其最主要的优点在于:这种模式更实用、更高效、更快捷,学生主动参与比被动接受效果要好得多。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上学生敢于提问并积极回答,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探究、学习知识、做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学生的引路人,这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

2.大部分学生认为:这一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习更有乐趣,上课时间过得很快,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学习成绩一升再升,课业负担明显减轻。一位城区小学六年级学生说:“原来不敢举手发言的同学,现在敢于发言了;
原来很内向、不敢说话的同学,现在变得活泼开朗了;
原来我们不爱看书,现在一有空闲就看。运用了”三疑三探“,让我们敢发言、敢提问、敢评价。”

(二)不足之处与改进建议

1.近半数的教师认为:有的课并没有体现出“三疑三探”的理念,仍然主要是老师在提问,学生在回答。而在一些能体现该模式的课中,在课开始时的“设疑自探”环节,教师出示本课题目后马上就让学生提问,这时候学生只是看到了一个标题,在没有预习的情况下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或者学生的提问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比如“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节,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有什么性质,等类似这样的问题。学生无需思考即可复制出无数这样的“问题”,尽管在形式上是学生提出了“问题”,但实质上学生并不是在“提问”,而是为了迎合教师讲课的要求,在教师一次次相似的“启发诱导”下作出的相似的“回答”。

另一种现象是教师的越位。“三疑三探”的理念本来是问题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记者发现有的教师可能担心课讲不完,就主动替学生质疑提问,或者虽然是学生提问,但变成了学生一问,教师一答,没有给学生“探”的时间。

此外,一些课上学生的提问主要集中在开始的“设疑自探”和后面的“质疑再探”部分,中间的大部分时间学生的提问并不多。

在对待学困生问题上,该模式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要“优先学困生”。但我们从听课中看到,在这方面体现得似乎并不明显。一些学困生和内向的学生受到的关注不够,很少有发言机会。

最后,也有不少教师提出,教学时间的把握往往与教师预设的存在差异,四个环节时间分配和过程调控有难度,对教师自身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质疑再探、运用拓展环节时间不够用,总是很紧张;
有的课型在时间分配上不太好把握,学生自探、合探的时间不够充分,时间不够用,任务难以完成。他们提出的建议是:质疑再探环节不要用过多的时间花在前面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上,在学生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加强教师的调控和指导,留足时间让学生编题自练、运用拓展,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知识巩固、技能迁移要与学习同步进行,作业练习要进一步强化;
套用教学模式不能死板僵化、只注重走形式,应该灵活运用,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要选择运用不同的教法 最后,课堂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源于教师的专业素养特别是学科素养不够,使得该模式不能得到很好的运用。要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些“历史遗留问题”是比较困难的。

2.大部分学生无意见。有一部分学生反映:运用该模式上课,时间总是紧张,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就到下课时间了;
一些教师课讲不完就拖堂,挤占了学生的休息时间;
有时候学生没有真正进入状态,教师没有及时加以引导。建议: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当堂训练,让每一个环节发挥应有的作用。

后记:

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鼓励质疑提问本来是东西方自古就有的传统。从苏格拉底到爱因斯坦,西方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无不对质疑提问的重要性再三强调。中国尽管有崇古的传统,但也不乏鼓励和强调质疑发问的思想。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更是把“问”提到了一个极高的地位。杨文普坦承,“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从东西方思想家、教育家的思想中汲取了营养。然而,中国尽管有这些宝贵的教育思想,但主要是一些零散的思想断片,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教学模式。“三疑三探”的价值正在于此。

总理对课堂教学非常重视,他在北京35中听课后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三疑三探”对我国当前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对于探索和建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这一模式诞生刚刚几年,还有不够成熟和完善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修正和完善。期待“三疑三探”能给中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引起人们更多的思考和讨论,并提出新的问题。

三疑三探教案模板语文

三疑三探教案设计模板(共5篇)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评语(共3篇)

三疑三探心得体会(共3篇)

推荐访问:教案 模板 三疑三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