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写生中的色彩应用浅析

|idpi

郭林吉

内容提要:对于山水画写生来说,色彩是重要的表现要素。色彩风格及其中蕴含的语言,不仅是山水画独特魅力的表现,还是一个山水画家自身风格的体现。基于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在山水画写生中色彩应用的表现价值及其情感语言,从而对山水画中的色彩运用建立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山水画;写生;色彩;应用

中国山水画对色彩的研究与探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方式。在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使山水画朝着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色彩应用可以使作品呈现不同的表现方式,产生更大的想象空间。本文分析了传统山水画和现代山水画写生中的色彩应用及特点,并基于个人的实践心得,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对山水画写生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色彩在中国山水画写生中的发展

在中国山水画写生中,色彩应用来自对传统中国画用色的继承发展。不同历史时期的画家不断更新和发展色彩的风格及应用,从而对作品进行独特的诠释。数千年以来,中国山水画的色彩观蕴含着厚重的中国文化底蕴。

中国画的传统色彩观包含“随类赋彩”与“墨分五色”。

“随类赋彩”的一个含义是指用色要以客观现实为依据,要考虑物象类别的不同。“类”是类别概念,不是指某个具体物象,也不是指某种特殊环境下的物象,而是包括了相同或相近似的不同物象;另一个含义是画家主观赋予的,不是纯粹的自然色再现,而是画家意象思维的结果。如墨荷、朱竹等,其颜色都不是物象本身的固有色,而是画家经过联想创作出来的。“墨分五色”中的五色是指墨色变化的“焦、浓、重、淡、清”。唐代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山不待空青而翠,凤不待五色而綷。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历代的中国画家都讲究用墨,用墨是中国画的基本特色。中国画不是单纯地把墨当作黑色来用,而是运用墨色的变化,依靠笔中含水墨量的差异,在画纸上产生墨色的干、湿、浓、淡等变化。

传统上习惯把山水画分成重彩、浅绛和水墨三种样式。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经历了由浓到淡,由重视丹青向重视水墨的转变过程。

青绿画法是传统山水画中色彩最为浓重的一种,它成熟较早,并在盛唐时期一度辉煌。以石青、石绿为主调的色彩形态来源于“青山绿水”这一客观的自然存在,有别于西方写实绘画中对自然风景的光色空间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真实的表现。青绿山水以线条勾勒造型,设色虽然鲜亮明丽,但离不开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念与用色原则。青绿具有象征性,这样的色彩意象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草木茂盛、生命蓬勃。通过色的并置来实现彩的生动,这样的处理方法把青绿山水画的创作纳入了一个比较固定的模式,并在今天成为一种传统绘画的经典样式。

浅绛的画法则是在水墨的基础上略施淡彩,通常用的是一冷一暖的花青和赭石,稍为浓重一点的也用一些石青、石绿、朱磦等,但依然遵循水墨清雅、简淡的原则。设色的目的也不是要去追慕和表现山水的客观情态、自然性状,只是使画面层次的变化较水墨更为丰富一些。清代王原祁说到设色之法,认为“与用墨无异,全论火候,不在取色,而在取气,故墨中有色,色中有墨。……今人但取傅彩悦目,不问节腠,不入窾要,宜其浮而不实也”。着色不是为了要表达色彩,而是更好地体现墨韵。因此要服从墨色表现,注重色与墨的相调和。

水墨的色彩是最单纯的,仅用黑白两色。水墨的画法充分利用了毛笔和宣纸的特性,运用笔墨的干湿浓淡营造了许多微妙的变化。这种认识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老子“五色令人目盲”、孔子“绘事后素”等观点,水墨滤去了自然风景中的绚丽色彩,注重以情境的营造和笔墨的表现潜入内心,追求朴素和简淡的美。宋元以后,中国的山水画基本上以水墨为主要创作方式,墨的简朴、玄淡被认为可以概括所有的色彩,并可以充分地表达文人雅士的志趣、精神和文化品位。

二、色彩表现在山水画写生中的应用

石涛曾言“笔墨当随时代”,传统笔墨要结合时代的气息与风貌,这句话在画面的赋色上同样适用。当代画家将传统赋色技法与现代色彩理念相结合,将传统山水画用色与现代中国画用色进行互补,使写生作品呈现出新的面貌。笔者在近些年的写生实践中也有相当多的体会,总结出以下几点用色经验。

(一)“随类赋彩”与材料革新

“随类赋彩”中随类是随色象类的意思。在西方科学色彩观传入后,以西润中,明暗、对比、光源色、环境色等概念进一步扩充了“类”的范畴。当代的中国画家越来越注重主观意识对画面的调节。

他们通过对颜色的设计及对整体色调的掌控呈现画作的色彩关系,通过主观意识将色彩从客观物象中抽离出来,形成了现代中国画色彩学体系。“赋彩”,指根据绘画对象的特点、外观及气质采用不同的色彩。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色彩语言及其表达有差异,除了表现固有色,同时也有“意象”化的着色手段。这种意象化的色彩是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生活的体会,更重视精神因素。

古代绘画中常用的植物颜料与矿物颜料,制作工艺复杂,颜色品類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颜料制造工艺也在不断进步,颜色的种类、质量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画家对颜料的使用有了更多的选择,现代的丙烯、水彩和水粉等颜料也可用于画面中。色彩媒介的变革和应用直接丰富了色彩的色相,为丰富画面色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增强了画面的丰富性和不同材质色彩的对比美感。中国画的形式语言也得到完善,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绘画由传统表述方式向当代表现形式的转化。

在当代语境下,新的表现对象对设色理念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材料则为设色变革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更多的可能性。

(二)经营位置与视觉扩张

在当代山水画写生中,重视色彩构成有助于营造视觉扩张力,从画面经营之始就要关注色彩的经营,要预设出画色彩的位置,而不是墨色画完后进行补充。每一笔上色都应观照画面的总体面貌,可以利用宣纸的吸水性使水墨产生交融与隔离的效果,增强写生的表现力。创作中,无论是色相的强弱还是色阶的深浅,都以块面的形式呈现于画面。这在画面基调和黑白灰的大效果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就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和欣赏习惯而言,运用大块面的色彩,对于统一整幅画的整体色调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重要的是要与整幅画的基调保持高度的一致,让整幅画的画面关系变得协调和统一,同时配上其他色彩,也能进一步增强对比的效果,引发欣赏者的共鸣和联想。

(三)重视情感注入

艺术家在创作一幅作品的时候,必然带着某种情感参与创作,而这种情感是否自然地融入作品,决定了作品的成功与否。画家在对自然色彩进行提炼、加工后得到的表达情思、表现时代风貌的“心源”之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视觉效果。

笔者从上述用色经验中汲取营养,并在生宣纸上不断探索用重彩表现写意山水的方法。生宣纸具有洇化的特性,控制好对水分的运用,能在虚实之间表现出特殊的韵味。相比于熟宣纸,生宣纸表面凹凸有致、粗细相间的纹理,以及纸中的细细闪光,更能体现色彩的表现力,使作品的装饰美与写意美更好地结合,从而使写生作品保持生动性,形成个人的面貌。

三、色彩在山水画写生中的价值

嵇康曰:“夫观气采色,天下之通用也。心变于内而色应于外,较然可见。”中国画的色彩表现具有超越物象的客观情状,是画家情感与客观对象高度合一的结果。我们把色彩作为一种学术论题加以讨论,使其从技法相传所形成的程式中解放出来,赋予色彩以新的形象和生命。艺术的发展需要时代审美和文化心理结构的共同作用。现今的山水画创作应该体现出时代的审美特征。也就是说,写生实践中的色彩应体现时代感。

色彩是情境,也是意境。情境源于客观存在,意境生发于心性和灵性。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画者要以心观色,更要体会生命气象中的激情与理想。客观自然不仅是山水画表现的对象,更是画者师法自然之源,是山水画内涵得以不断丰富、发展的源泉。而对“画理”“艺术化境”的分析理解,则让画者对山水画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创作者只有真正理解艺术表现的深度,才能在艺术追求上有更大的发展。

约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

猜你喜欢 写生山水画色彩 秋天的色彩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11期)2018-11-23缤纷夏日小资CHIC!ELEGANCE(2018年24期)2018-08-13当代写实工笔人物画线描稿当随时代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9期)2017-10-22论现时代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的风景素描教学艺术研究(2017年1期)2017-07-05春天的色彩环球人物(2016年9期)2016-04-20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程灿山水画作品书画艺术(2015年2期)2015-07-13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连环画报(2014年2期)2014-03-26张和平山水画欣赏当代人(2011年6期)2011-08-22明代山水画家蓝瑛文艺生活·上旬刊(2009年3期)2009-11-01

推荐访问:山水画 写生 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