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idpi

   安全生产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基本任务,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安全生产问题也是一个综合的复杂问题,涉及到政府监管、法律法规、安全技术、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企业管理、劳动者素质等各个方面。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建立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对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谓长效机制,按字面可以理解为在长时期内能够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的一种管理体制、工作状况或发展态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内涵,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应是立足根本,并从长期考虑的安全生产系统各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协调方式和运行体系。其构成要素从思路上至少应考虑“四性”:一是长期性。即是在制度建设、立法思路、政策设计和采取的措施上,应立足长远,从战略上考虑,其管理效应应对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发挥作用和产生影响,而不是一种短期行为。二是系统性。即是在制度建设、立法思路、政策设计和采取的措施上,应具有全局性。这是由安全生产是个系统工程和事故链的特点所决定的。三是根本性。即是在制度建设、立法思路、政策设计和采取的措施上,应立足防范,更多地从治本上研究和考虑。四是自主性。即是在制度建设、立法思路、政策设计和采取的措施上,要使生产经营主体真正具有自我管理的意识,形成自我约束的机制。  

安全生产重点在夯实基层基础工作,重心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如何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认为应从以下十个环节着手,积极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彻底解决实际工作的热点和难题问题。  

(一)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有待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我们实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的有力武器。只有加强安全生产的立法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法律体系,才能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安全生产法》的出台,使我国有了一部安全生产的基本法。要想让《安全生产法》得到有效施行,还必须出台与之相配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行政法规和实施细则。当前要以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为契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需要,加快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一是要根据《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精神和有关规定,全面修订各行业(领域)的法律法规、标准中与之不相适应的内容;
二是要根据《安全生产法》的立法精神和有关规定,研究制定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抓紧研究制定《安全生产法》的实施细则和各项配套法规、规章,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三是加强安全生产立法理论的研究和司法实践的总结,并应扩大安全生产立法的公开性、民主性和广泛性。       

(二)要完善监督管理工作机制。要对安全生产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必须有一个好的管理体制来做保证。在日常工作中,由于相关职能部门间不能形成有效的协商机制,使得各类安全检查各行其是,结果使企业疲于应付。因此要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完善、理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很有必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完善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完善、理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各级各部门间的相互关系;
二是在安全监督综合管理部门内建立起高效、规范、科学的工作机制。只有形成了上下贯通、职责明确、层次分明的监管工作机制,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可靠。  

(三)要建立健全运行保障机制。运行保障机制就是确保解决用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资源和要素的投入长期稳定和运转的正常进行,是长效机制得以正常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一是组织保障机制。在各地各部门、各规模以上企业、高危企业,应配齐安全管理人员,要做到机构、人员、装备、经费“四到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要生产必须要安全”的原则,切实将安全监管工作延伸到村(居)委和社区,形成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监管网络,确保组织保障到位,监管得力。要特别针对镇(街)一级监管无力的症结,推行委托执法,实行责权统一,改变安全监管断层现象。二是安全生产投入保障机制。县(市、区)、镇(街)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要确保安全机构运行的必要经费,切实解决安全监管人员的工作经费和福利费用。同时,县(市、区)、镇(街)政府财政要预算和落实重大公共隐患治理费用、事故灾难应急处置经费,保证专款专用。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按时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加大对安全设备等安全条件的改善投入,有效提高生产经营单位整体抗风险能力。三是风险保障机制。保险业与安全生产工作的结合,让保险机构主动介入生产安全事故保险,国家和省要尽快制定实施办法,加快商业保险公司顺利进入安全生产领域步伐,推行高危行业雇主责任险、从业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生产经营单位财产保险等商业险种,使之化解企业事故风险,彻底解决以往企业出事、政府兜底的境况。  

(四)要建立健全预警监控机制。预警监控机制是实现长效机制调节与反馈功能的基本载体,其作用在于通过研究、分析、判断、预测其运行状况,并有针对性开展工作。一是坚持安全生产调度与统计分析制度。各地、各部门要落实专人做好安全生产信息和事故统计工作,为政府安全生产决策提供真实、科学的依据。二是坚持安全生产情况通报制度,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及时通报情况。三是坚持重点监控制度。要通过安全大检查和群众举报等有效形式,对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和重大危险源,一一建档公布,并按照定整改方案、定整改资金、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期限的“四定”措施加以督促落实,做到及时整改、有效监控,确保安全。四是坚持动态分级预警制度。各地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和行业特点,开展安全事故预警及突发事故灾难预警工作,做到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尤其是对已发生的事故,重点抓好举一反三警示教育,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必要措施,切实遏制住事故多发、重发的势头。  

(五)要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应急救援机制是基层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环节,它是遏制事故进一步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制定一套完善、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组织制定本区域内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制定地方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要求各镇(街)、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行业、企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形成主次分明、衔接合理、内容完善的县(市、区)、镇(街)、企业三级预案体系。二是健全应急救援队伍。要成立以县(市、区)长为总指挥、分管副领导为副总指挥、各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应急救援的指挥系统、信息系统、技术支持系统,专家咨询系统、救援组织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8大系统。三是组建现场应急救援力量。一方面要重点培养由消防、卫生及相关职能部门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救援队伍,另一方面有意识培养各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组织和社会救援力量,组建起一支专业队伍与社会力量联动互补、密切配合的精干队伍。四是开展有针对性的预案演练。对己形成的预案及救援队伍,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实战演练,及时修订和完善预案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各救援队伍的配合能力。  

(六)要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要引导企业自觉执行《安全生产法》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的各项规定,依法保证必需的安全投入,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安全质量管理,达到“规范化、标准化”要求,从根本上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七)建立健全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企业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一是要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按照国际规则建立企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二是要依法建立健全重大建设项目和高危行业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体系。企业应自主地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价。三是建立健全企业安全评估体系。对此,企业应自觉地接受安全生产监管和监察机构的评估。四是应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建立健全有行业特色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八)全面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制。长时间以来,在安全生产上我们习惯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行业管理、企业负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管理模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政府由直接管理企业的安全工作,变为宏观调控,监督指导;
另一方面,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因此重效益轻安全、重生产轻安全、重经营轻安全成了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的共同点,特别是在个体、私营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企业负责”流于形式,结果直接导致我国生产形势恶化,重特大事故屡屡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形象。随着现代化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标准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一样,将成为我国现代企业安全科学管理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我国全面推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设是一种必然趋势。  

(九)要加强企业安全技术装备建设机制。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原因十分复杂,除了生产力总体水平较低,监察体制不够完善、法制不够健全等因素之外,企业安全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长期以来,企业在安全生产基础建设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安全欠账太多,由于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一些重大危险源得不到有效治理,形成了特大事故隐患,安全生产条件很难保障,也不利于尽快扭转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不利局面。为此要积极引导企业重视安全生产,加大安全生产设备投资与安全体系建设,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从而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要建立健全宣传教育机制。安全生产治本之策在于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真正使全社会的人都懂得安全,重视安全,并在生产生活中注意安全,遵守安全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一方面要按照分类指导、统筹规划和分级实施的原则,对基层政府负责人、企业领导、安管干部、特种作业人员分级培训,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员工安全意识薄弱、技能及防护素质偏低的状况。另一方面,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发挥舆论优势,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职工广泛开展“反违章、反事故”等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在全社区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观念,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安全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第三,各级政府和新闻媒体对安全生产工作要加大正面报道力度,树立好典型,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工作及其安全监管人员认同感,在全社会营造起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推荐访问:浅谈 安全生产 长效机制 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