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主题设计的误区、缘由与对策

|idpi

周步兵 王恒富

摘   要

随着新教材、新课标在全国范围内的正式使用,议题式教学渐成为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观察他人上课、自己上课的基础上,反思议题式教学课堂,发现教学主题设计方面存在高度、效度、实度、亮度等不到位的现象,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究其原因,往往是教师缺少顶层设计、建构和顶层设计等意识。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要涵养顶层设计意识,成为主题的引领者;涵养建构意识,成为课堂的建构者;涵养课程意识,成为专业的践行者。

关键词

议题式教学  政治课新课标  主题设计  顶层设计  课程意识  核心素养

“主题”一词的意思是中心思想,泛指主要内容。在2020年修订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主题”一词出现12次,且表述为“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1]。这规定了主题在议题式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的角色与责任就是“引领”。“引领”是指带动事物跟它或它们向某一方向运动、发展。结合新课标对主题的定位,那就是说,“课程内容情境化”的构思和设计必须指向主题,或者说,主题引导着、带领着“课程内容情境化”的进程。由于实际教学中主题设计存在种种失误,影响主题发挥引领作用。为了更好地实施议题式教学,有必要从误区、缘由与对策三个层面对主题设计进行探究。

一、议题式教学主题设计的误区

1.平铺直叙的议题设计导致主题缺少“高度”

议题设计是活动型学科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议题上承主题,下接活动。从主题与议题关系看,“‘题为‘议之主”提示了议题创设的基本遵循,这就是说,议题围绕主题而创设、议题实施要服务于主题。议题设计不能高屋建瓴地揭示议题与主题的内在关系,必然影响主题的高度。

[案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第一课时的备课,遵循“先个人后集体、先试上后矫正”的程序。主备老师提出用两个议题的方案:议题1“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议题2“为什么说奴隶社会必然会取代原始社会”。新课试上之后集体讨论,大家觉得课堂主题不够突出。于是,把第二个议题升級为“为什么说存在剥削和压迫的奴隶社会代替没有剥削和平等的原始社会,反而是一种人类历史的进步”。这样,议题就对准了模块和本课的主题——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而且议题本身也蕴含辩证思维的要素和要求,教学主题就有了高度。

议题上承主题,统领的学科内容必须占据制高点;又要体现重点和难点,统领活动设计。因此,创设高品质议题需要吃透主题,科学研制议题,以议题的高度成就主题的高度。

2.好大喜功的情境创设导致主题缺少“实度”

新课标指出,情境创设要“提供综合的视点,提升综合能力”;新课标又提示“优化案例的关键在于优化情境的功能”。“优化情境”应该结合学情进行恰当的情境“劣构化”与“复杂化”建构,即给学生创设适度“难题”,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和素养的涵养。

[案例2]某教师为了上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公开课,课前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旅行,先后造访大别山、红旗渠和焦裕禄纪念馆。在教学时,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为议题,以实地考察和文献查阅相结合的方法,以研学活动为基础创设教学情境:(1)访问大别山,重走革命路。思考:结合大别山地区革命史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什么来决定的?(2)参观林县红旗渠。思考: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3)参观新兰考,祭拜焦裕禄。思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方式是怎么形成的?又是如何体现的?

这位老师为了上好课,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这是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课后,听课老师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已经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主题的主要观点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正确认识。公开课教学只是再次重复研学旅行活动的学习主题,而没有进一步挖掘课前研学活动作为情境的功能,更没有趁热打铁把主题再拔高,这就反过来证明其课堂活动学习效率不高,教学主题缺乏实度。这启示教师要善于创设高质量的情境,更要学会充分挖掘和释放情境承载的主题能力,为提高主题的实度服务。

3.就事论事的问题呈现导致主题缺少“亮度”

问题在实现主题和开展活动中处于重要的位置。问题承担着具体落实主题的任务,又引领开展各种具体活动的责任。具体来说,创设问题,既要围绕主题这个中心,又要切中议题的指向,更要对应内容的要求并指向适合的学习活动。这必然要求研磨问题,把问题放在主题、议题、活动和学生发展这一复杂的学习系统之中,科学创设问题,讲求问题质量,促进教学主题发光。

[案例3]某老师试教《经济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二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时,以对京沪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的调查为基础,以“为什么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总议题探究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在总议题下,设计的第一个子议题是“京沪高速有限责任公司为何要上市?”下设三个问题:(1)结合京沪高速公路的发展,谈谈壮大国有经济对人民生产生活的意义何在?(2)国有企业引入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对国有经济发展有何好处?(3)中国高速公路能否走向私有?试教后,同行建议“问题与主题的关联度待增强”。根据这一建议,对问题进行重新设计,设置了四个问题:(1)结合京沪高速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谈谈壮大国有经济对人民生产生活的意义何在?(2)国有企业引入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对国有经济发展有何好处?(3)中国的高速公路为什么不能私有?(4)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给我们发展经济的最大启示是什么?这样,变化了第三问,增加了直指“坚持发展公有制经济不动摇”的第四问,主题立即凸显出来,有了亮度。

核心素养是通过问题来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内部蕴藏的问题资源;研究情境,放大情境的育人功能,用高质量的问题统领情境;研制高质量问题回应主题,体现主题的引领作用;以高质量问题促进学生素养发展,让主题闪亮起来。

4.舍本逐末的活动探究导致主题缺少“效度”

通过探究讨论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达成目标、发展能力、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议题式教学的优势。活动创设要追求参与度、亲近度,但活动不能忘记主题,活动要讲求节律,更要注意对准目标、追求效率。

[案例4]某老师围绕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组织如何理解“奴隶”含义的探究活动。他引入诗人崔道融的五言绝句《牧竖》,带领学生共同追问“牧竖”的前世今生。从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一章:“启讨灭了有扈氏后,就罚他们作‘牧竖(牧奴)”开始,到《楚辞·天问》:“有扈牧竖,云何而逢?”再到《汉书·刘向传》:“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宋代陆游《识愧》诗:“几年羸疾卧家山,牧竖樵夫日往还。”《明史·刘基传》:“初,太祖以韩林儿称宋后,遥奉之。岁首,中书省设御座行礼,基独不拜,曰:‘牧竖耳,奉之何为?”……学生非常兴奋。这时有学生提问,请老师介绍一下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关于奴隶的故事。由于没有相关预案,教师匆忙中把问题抛给学生,请学生讲自己所知道的国外关于奴隶的故事。于是,一场原生态的故事会开始了,没有深度探究,更没有自觉围绕主题。

新课标提出,活动型学科课程要“采取内容与活动相互嵌入的组合方式”,“要对应结构化的学科内容,力求提供序列化的活动设计,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这要求我们在活动创设过程中,要有充分的准备,科学全面解读教学内容,创设匹配的活动;在实施活动教学时,要有教学智慧——活动要有主题,教师的心更要有主题。否则,就可能出现游离于主题之外的低效活动。

二、议题式教学主题设计误区的缘由

教材、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构成了课堂教学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材由国家统一审定,具有权威性和一定时期稳定性的特点,教材不能成为误区的缘由。学生的发展基础和学习能力是前一个学段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也不能成为误区的缘由。教学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能够成为误区缘由的是教师自身。关注教师、研究教师的行动,还得从其行动的根源——思想意识的研究入手。从思想意识角度看,教师往往缺少三种意识。

1.缺乏頂层设计意识

顶层设计是众多观念和设想之中的重中之重。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就是强化主题有效落实,促进主题发挥引领作用。表现在:议题设计中注意“高度”,情境创设中讲求“实度”,问题呈现时追求“亮度”,活动探究中不忘“效度”。有了顶层设计意识,就会强化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追求主题落实的质和量,追求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高水平和高层次。

2.缺乏建构意识

围绕主题创设议题需要建构,围绕议题创设情境和活动需要建构,围绕主题、议题和情境来创设问题需要建构。建构意识和建构能力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是议题式教学的支撑技术。培养教师的建构意识和建构能力,可以促进议题体现主题、情境助力主题、问题指向主题、活动围绕主题,从而建构和谐有效的主题、议题、情境、问题和活动的学习生态体系,打造促进核心素养生成的场域。

3.缺乏课程意识

主题卓有成效的实现需要课程意识。从学科课程转向活动型学科课程,是思想政治课程的重大转型和发展,需要全体教师更新课程观念。议题式教学的新实践特别需要培养教师的课程理解力执行力和反思力。只有具备良好的课程理解力、行动力和反思力,课程目标、课时目标、教学主题、议题讨论、活动学习等才能有效,才能内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外化为学生有素养的行动。

三、议题式教学主题设计的对策

走出主题设计的误区,必须立足现实,从根源出发,从改进教师的意识抓起,推动教师认清自己的职责,涵养顶层设计意识、建构意识和课程意识。

1.涵养顶层设计意识,成为主题的引领者

涵养顶层设计意识、培养引领能力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提高政治站位,保证顶层设计的正确方向;认真学习系统论等相关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升顶层设计意识和能力;深刻领会课程标准、课程方案和新版教材,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设计的依据和结构等内容,领会国家意志和要求,扎实课程的顶层设计意识和能力;充分认识思想政治课在学生成长中的“第一粒纽扣”的责任,坚持学生立场,走近学生、熟悉学生、关爱学生,以倾听者的姿态,站到学生中间,做好学生发展的引路人,保障顶层设计的有效落实。

2.涵养建构意识,成为课堂的建构者

涵养建构意识、培养建构能力要求教师反复研读建构主义的专著和相关刊物的研究文章,打牢建构课堂的理论基础;认真向优秀的专家和同行学习,认真学习新课标中的优秀案例和报刊杂志介绍的实践案例,学习他人建构课堂的经验;善于利用团队的资源,在备课组、教研组、名师工作室等环境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妥善利用本专业的QQ群、微信群等资源,相互扶持,相互成就;认真学习新版课程标准、课程方案和新版教材,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设计的依据和结构等内容,在此基础上,认真备课,集体合作,建构和优化教学内容;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把学生的需要放在建构的重要位置并落实到备课中去,建构优秀的教学方案,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3.涵养课程意识,成为专业的践行者

涵养课程意识、培养践行能力要求教师以“人生只为一堂课”为追求,认真学习课程理论,特别是课程发展的最新成果,确保以先进的理论指导课程实践;积极参加听课、观课活动,向同行学习;积极利用备课组、教研组等平台,发挥集体智慧,充分研课、磨课,优化方案,确保把每一节课都上成精品;尊重学生的需要,以学生发展为重,师生协作,确保学生素养的最优发展。这样,不仅能有效地落实主题的教学要求,更有利于教师成为专业的践行者。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3.

【责任编辑  郑雪凌】

猜你喜欢 议题建构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中学生数理化·高三版(2021年3期)2021-05-14高中政治议题式学习与思考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20年1期)2020-07-04渗透模型思想强化化归意识初中生世界·九年级(2020年2期)2020-04-10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基于微观公平的现代中小学校内部制度与文化建构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体现读者意识的高中读写教学实践探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建构游戏玩不够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2016年12期)2017-05-24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年3期)2017-03-09

推荐访问:议题 缘由 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