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音乐的蓬勃发展

|idpi

杨建措

[摘 要]

歐洲启蒙运动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18至19世纪,随着此时启蒙思想不断深入人心,也开始日渐盛行客观、科学、理性、尚美之风气,改革与创新在此时成为主流。古典主义音乐在此环境中产生并渐渐发展起来。本文着重论述西方古典音乐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及代表人物贝多芬的背景及音乐创作,通过研究其发展和产生的影响去了解当时浩瀚如宇宙的西方音乐历史。

[关键词]古典主义风格;贝多芬;曼海姆乐派

[中图分类号]J6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1)03-0085-03

古典音乐的概念较为宽泛与笼统,其实质在于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表达,历史悠久的欧洲音乐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催生了与以往巴洛克音乐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此时期音乐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深深影响着当时世界音乐的发展和变革,而贝多芬也正是此时期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前人所创下的音乐功绩(由海顿完善的维也纳古典主义样式、由莫扎特完善开创的多种音乐体裁),并在那基础之上进行变革和开拓,是西方音乐(近现代)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自由音乐家。贝多芬将18世纪与19世纪、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连接了起来,正是他顽强不屈的意志与那为表达感情而不囿于桎梏的气势造就了一段辉煌的音乐艺术。由此我们从古典音乐的发展入手浅述。

一、古典主义音乐的历史及发展

18世纪中期及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热烈开展,随之催生出的启蒙运动也使得当时的欧洲社会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欧洲音乐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随着教会地位的衰落,宫廷音乐随之替代教会音乐占据了主流位置,音乐也渐渐变得世俗化,在普通市民家庭中得到普及,听音乐会也成为一种潮流。

18世纪中叶,欧洲音乐面临其发展历程里的另一个转折,以意大利为中心的巴洛克音乐时代逐渐衰落,而逐渐兴起了一个以德国和意大利为中心的古典主义音乐时代,在西方音乐史中,占据了欧洲音乐艺术的主流位置。它与以往的巴洛克音乐截然不同,可分为前古典主义音乐阶段和维也纳古典乐派阶段。

1750—1820年间,器乐创作在此时成为音乐家们的主要方向,创作器乐作品的音乐家大都集中在德国和奥地利,其间便催生出了诸如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代表人物,他们的音乐都以奏鸣曲为主要曲式、以大小调为基础等相似的风格特征,而这些特征逐渐变为当时音乐写作的规范,带有此特征的音乐被后世称为“古典主义音乐”,也由此衍生出了“古典主义音乐时期”的划分依据。

前古典主义音乐阶段的代表乐派主要为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及早期维也纳乐派,此时期是整个古典音乐发展的萌芽期,因此也被称为后巴洛克阶段。

作为古典主义音乐发展的初级阶段,前古典主义时期以18世纪二三十年代为开端延伸至18世纪下半叶,此时虽是古典主义音乐发展的初级阶段,却发展得极其迅速,例如,对器乐作品的重视程度超越声乐作品,音乐的风格发生了显著的改变;音乐家们开始严格记谱,此方式替代了早前的通奏低音记谱方式;在音乐创作上也越来越多地用到了大小调和声体系。

曼海姆乐派来源于18世纪的德国南部城市曼海姆,由曼海姆公爵组织成立的“曼海姆管弦乐队”享誉一时,其创作及演奏极其优越,并成功吸引到了许多周边国家如奥地利和捷克的音乐家来此创作和演出。这些作曲家和音乐家们便被称为曼海姆乐派。此乐派的创作领域集中在管弦乐作品领域,以主调音乐作为其风格特征,旋律灵巧,结构清晰并以简明的和声创作为主。在演奏方面强调速度与力度的对比。

柏林乐派来源于18世纪中叶的德国柏林,也可称之为“北德乐派”,它是以巴赫的儿子C.P.E巴赫为中心组织起来的一个乐派,其贡献主要体现在采用了三个乐章的曲式结构,该乐派为近代钢琴奏鸣曲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道路。代表人物有匡茨、W.F巴赫等。柏林乐派的音乐风格与同时期的法国洛可可风格(华丽、轻盈)相比,更为强调大幅度的速度变化和力度对比,其表达方式更为激情,内心情感表达更为丰富且真实。

早期维也纳乐派主要指代在18世纪中叶主要活动于维也纳的一批音乐家,其代表人物包括瓦根塞尔、蒙恩等。他们的创作领域包括协奏曲、交响曲及大量室内乐作品,其音乐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具有对比性的主题群,使音乐具备冲突性及戏剧性效果。这些创作为后来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形成打下了坚实基础[1]。

维也纳古典乐派,是在前古典音乐风格的基础上形成的,就像音乐历史中的各类乐派,18世纪下半叶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是一个较为概括且宽泛性的称谓,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为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中,海顿和莫扎特的创作标志着古典主义音乐全盛期的到来,而贝多芬的创作风格属于两个时期,两个时代。他们以维也纳为自己创作、生活的中心地点,正是这座有着丰富音乐生活的城市为三位大师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音乐环境,虽然他们并未同时在此居住,但他们的创作在各种传统、思想和原则上,也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他们三位都继承了传统的德奥音乐体系,并都深受欧洲启蒙运动思想的影响,创作出了一部部带有着鲜明人道主义色彩的作品,共同对当时的西方音乐甚至世界的音乐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代表人物之一的弗朗兹·约瑟夫·海顿,是古典时期重要的作曲家,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大师,他确立了古典主义风格的典型范本,如奠定交响曲的结构形式、确立弦乐四重奏体裁,等等。海顿的作品结构匀称,旋律朴素,音乐语言偏幽默,音乐风格亲切、乐观。代表作品有:《第94交响曲》(惊愕)、弦乐作品《云雀四重奏》、清唱剧《创世纪》等。

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作为欧洲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样对欧洲古典音乐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他一生创作了百余部音乐作品,同时完善了维也纳古典乐派奏鸣曲三乐章的范例。其在歌剧创作的艺术成就颇高,他主张音乐至上,音乐风格极具个性,旋律方面风格多变,音乐语言天真、明朗、欢快。

二、维也纳古典时期的音乐

古典时期的音乐旋律线条流畅、优美,和声简洁,乐句结构方正,主要以器乐创作为中心。在18世纪下半叶,德国、奥地利地区的音乐创作有四大器乐体裁:奏鸣曲、交响曲、室内乐和协奏曲。[2]这些作品的格式在当时极富盛名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手里呈现出极为统一的格式。

关于这四大器乐体裁,其创作核心均为奏鸣曲式。该时期的古典奏鸣曲主要由三到四个乐章组成,形式上主要以快板第一乐章(奏鸣曲式)、慢板第二乐章(展开部)、快板第三乐章和快板第四乐章为组成部分。

古典协奏曲通常指独奏乐器与其乐队合作的表演形式,此形式的确立者为莫扎特,而推动古典协奏曲达到最高境界的音乐家便是贝多芬,他创作的钢琴协奏曲和小提琴协奏曲的地位难以撼动。

古典交响曲大多由四个乐章组成,此形式于18世纪40至90年代形成,其结构形式基本与古典奏鸣曲相同,早期的代表人物为意大利作曲家佩尔格莱西、萨马蒂尼等,不过最终该体裁的巅峰也是由贝多芬创作的九部交响曲所达到的。

古典室内乐从最早的以独唱、重唱、小合奏、小重唱等形式变为以两人到九人合作演奏器乐的形式。它的结构布局与古典奏鸣曲大致相同,也是三到四个乐章。室内乐最为普遍的形式有钢琴三重奏、弦乐三重奏、弦乐四重奏等。弦乐四重奏是古典主义时期最为重要的室内乐形式,在历史的洪流中,它由仅供贵族自娱自乐的形式逐渐发展向世俗生活,并成为可以表达人们深刻情感的重要器乐体裁。

古典奏鸣曲起源于18世纪上叶,在维也纳古典时期作为创作的典型曲式而存在,它是此时期音乐家创作器乐作品时最常采用的曲式之一,这是一种大型的器乐音乐结构,其中,对比式手法应用颇为广泛。该曲式主分成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部分,古典奏鸣曲曲式最重要的奠基者为斯卡拉蒂和C.P.E巴赫。

在维也纳古典时期,钢琴的地位有了进一步提升。乐队方面,主要采用标准管弦乐队。在西方,管弦乐队主要发源于16世纪下叶的协唱曲乐队、戏剧乐队和室内合奏乐队。16—17世纪上叶,乐队的常用乐器为小提琴、长笛、大管、长号、定音鼓、维奥尔琴及羽管古钢琴等。到了17世纪下叶,就变成了以拉弦乐器及拨弦乐器为主要组成部分,其间可自由加入管乐器的形式。18世纪下叶到19世纪,逐渐变成了由小规模管弦乐队到大规模乐队,最终形成名为“古典交响乐队”,以弓弦乐器为基础的双管编制管弦乐队。

在音乐写作模式上,形成了一套规范,主要特征表现为对称乐句、方整的结构、分明的段落等,并且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的器乐作品大多为主调音乐。

三、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贝多芬

极富盛名的路德维希·凡·贝多芬,他继承了前人所创下的音乐功绩,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积极大胆的变革和开拓,是西方音乐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自由音乐家。贝多芬将18世纪与19世纪、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连接了起来[3],正是他顽强不屈的意志与那为表达感情而不囿于桎梏的气势造就了一段辉煌的音乐艺术。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波恩时期、维也纳时期、创作成熟时期及创作晚期。[4]

(一)波恩时期(1770—1792)

波恩,位于德国莱茵河西畔,贝多芬也正是在这座古老的城市度过了他从出生起的22年。这一阶段对贝多芬思想及性格的影响极为深远,此时期的波恩音乐氛围颇为浓厚,这样的音乐环境使得贝多芬的创作主要偏向于一些钢琴小品、三重奏、四重奏等,也培养出其坚韧不拔的性格。其父亲作为当时宫廷小合唱队的歌手,对寄予贝多芬厚望,不过年轻的贝多芬未能达父所愿。但在当时,海顿、莫扎特都曾大大赞赏了贝多芬的才能。

在音乐的成长道路上给予青年贝多芬最大帮助的是当时的宫廷管风琴师聂费,正是他帮助贝多芬把视野扩大到了德国文学与音乐的传统文化之中。虽然贝多芬没有接受过正统的文化教育,但是基于强烈的求学欲望,他甚至在学习音乐之余主动到大学去选修哲学与文学。

(二)维也纳时期

1792—1803年迎来了贝多芬创作的第二个时期,他离开波恩赴维也纳随海顿学习作曲,还向当时的作曲家阿尔布莱希贝尔格学习对位。在维也纳求学期间,贝多芬开始以钢琴演奏家的身份受到上层社会的欢迎和崇拜。此时,他的音乐开始显现出一股非常强烈的力量和气势,映射出贝多芬独特的个性,也正是在这段时期,无上荣耀伴随的同时灾难也降临在贝多芬的身上,耳聋病症开始不断折磨他并令他极度痛苦,但是贝多芬对艺术无上的追求,使他坚强地开始在生活的不幸中继续奋斗,创作出了表达强烈希望的音乐。正如他所说的“我将扼住命运的咽喉!”[5]

(三)创作成熟期

贝多芬创作的鼎盛期在他完成《第三交响曲》时到来了,在这一时期他创作出了许多杰作,诸如第二十一首“黎明”奏鸣曲、小提琴曲“克莱采”还有第三到第八交响曲,第三到第五钢琴协奏曲,等等。贝多芬不同凡响的人格和艺术魅力正是从这样大量的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

贝多芬一直保持着超强的自尊与人格,不向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与世俗化妥协。且从未停止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无尽的力量和热情从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展示出其强烈又非凡的个人奋斗意识。

(四)創作晚期

在1815—1827年,历史出现重大变革,拿破仑失败,而欧洲封建势力开始复辟,维也纳随之也成为了其政治中心,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贝多芬的创作迎来了最高峰,他完成了像《第九交响曲》《庄严弥撒》等震撼人心的绝世作品。这个时期的贝多芬,更为注重音乐与内在自我的联系,他还是继续钻研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如亨德尔、巴赫等大师的音乐。

贝多芬在西方音乐历史的长河中最突出的贡献无异于开始将奏鸣曲式广泛运用于各类体裁音乐作品中,其中各种音乐材料的相互贯穿与动机的使用,这样的创新令奏鸣曲、交响套曲的结构形式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

总之,贝多芬汇集了无数古典主义音乐的精华,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英雄主义色彩浓厚、特征鲜明,在其作品中,我们虽然能感受到部分苦难及悲痛的情绪,但在作品结尾依然可以感受到振奋人心的精神力量,直至他逝世前都没有放弃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他为后人留下的绝不仅仅是单纯的音乐作品,而是遇到困难永不言弃、积极向上的大胆精神。

结 语

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在世界音乐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深深影响着当时世界音乐的发展。这一时期的音乐着重于协调理智与感情,具有非常明显的时代性特征。在此时期出现的众多音乐家,皆为西方古典音乐的变革和创新创作了大量优秀且不可代替的音乐作品。

贝多芬结合了莫扎特、巴赫、亨德尔等大师优秀的音乐创作,并将自己的个人情感融入其中,这样的情感写作,激烈而又克制,太过于震撼人心。由此,人们常说贝多芬既浪漫又古典,既大胆又理性。这样的贝多芬,代表了古典主义音乐发展的顶峰,且开启了浪漫主义作品的先河。

本文较浅显地说明了西方古典主义音乐的开源与其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将其代表人物之一的贝多芬作了简单介绍,包括其生平及主要创作。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更能了解到,西方音乐历史的宏大。只有不断深入学习与作曲家、音乐作品相关的历史,才能够深刻地了解其意义及内容,有助于我们继承伟大音乐家们所留下的精神,这些精神引领着音乐学子们奋勇向上。

注释:

[1]李兴梧,蒲娟娟.西方音乐史纲与名曲赏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3:100—101.

[2]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83—190.

[3]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205.

[4]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205—207.

[5]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206.

(责任编辑:庄 唯)

猜你喜欢 贝多芬 贝多芬幼儿智力世界(2020年5期)2020-10-29贝多芬只有一个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20年3期)2020-03-02贝多芬只有一个故事家·高考季(2018年5期)2018-04-02“没良心”的贝多芬杂文选刊(2017年11期)2017-11-08贝多芬的故事(下)琴童(2009年9期)2009-09-16贝多芬的故事(上)琴童(2009年8期)2009-08-12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琴童(2009年8期)2009-08-12欢迎你走进《古典音乐之门》电影画刊(1999年12期)1999-06-05聋子最好青年文摘·上半月(1998年3期)1998-12-31相见恨晚中国青年(1984年6期)1984-08-20

推荐访问:古典音乐 蓬勃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