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开办)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开展情况汇报

|idpi

(企业开办)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开展情况汇报

东昌府区行政审批局市场准入科

东昌府区行政审批局在市审批局业务指导下,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积极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企业开办服务质量,进一步减环节、减材料,优流程、压时限,降成本、强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2021年度企业开办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1年东昌府区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再创新高。截止到2021年12月31日,东昌府区新增市场主体28924户,其中新增个体工商户17741户,新增私营企业11183户,新增农民合作社244户;
比2020年同期增加市场主体4958户。现我辖区共有市场主体167000户。

二、继续深化企业开办“零材料办理,零成本收费,零见面审批,零距离服务;
一个环节,最快20分钟办理的“4012”品牌。一是大力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2021年至今,东昌府区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开办的全程电子化率达99%以上;
二为全区新开办市场主体赠送免费印章27712枚,为企业节省资金220万元;
三是持续完善“智能审批”功能,实现“掌上开办”。不断地完善自助终端“智能秒批”、“爱山东”APP、微信公众号商事登记掌上办服务功能,让市场主体在手机上就可以办理登记注册业务。四是我们推出企业开办上门服务活动,深入农贸市场为商户现场办理营业执照,打通办证“最后一公里”。在东昌府区二干路便民市场现场指导商户利用手机微信的聊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公众号,受理登记申请52户,当场发放营业执照33户。“营业执照上门办”活动,受到市场开办者和商户的一致好评。

三、推进企业开办“四级通办”。我局推进聊城市东昌府区御苑社区率先实现了“智慧政务进银行、进社区”,标志着东昌府区正式开启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政务”新模式,截至目前共办理了225张营业执照,让企业和群众就近享受银行与政务服务叠加带来的便利。

四、推行企业开办“异地通办”。已设置“异地通办”窗口,完善联动机制,简化服务流程,做到了企业开办实质性“全区通办”、“跨域通办”、“跨省通办”,整个过程全是线上办理,节约了办事企业的时间和费用。目前,东昌府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已与多地签订企业跨区域通办的政务服务协议,包括与五省六县签订“跨省通办”政务服务协议、与省会经济圈七市共13个区县级行政审批服务局签订了《省会经济圈行政审批服务一体化工作备忘录》、与山东省15个市中心城区行政审批部门互签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框架合作协议,进一步推进了与多地实现商事登记的“异地受理、互通互认、属地审批、即时办结、免费邮寄、就近取证”,异地办理事项“一次办好”。

五、推进制度创新、提升开办便利度。一是优化银行开户。目前东昌府区辖区内已实现建行、农行、农商行、浦发、沪农商5家商业银行新开办市场主体开户及相关必要配套功能免费(含首年年费)和建行、农行、农商行、浦发、齐鲁银行即时开户全覆盖,并逐步推进远程终端即时开户。二是深化“政银合作”。东昌府区已与辖区10家银行签约合作,“政银合作”覆盖东昌府区辖区内100家银行网点,拓展了“政银合作”的广度。与辖区内商业银行签约合作,部分区、镇(街道)和村(社区)已实现“政银合作网点”全覆盖。

六、强化制度集成,提升服务质效。一是优化退出服务。设立了企业注销专窗,深化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鼓励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申请简易注销,东昌府区审批服务推出“简易注销提醒服务”“注销提醒服务”。简易注销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企业(含农民专业合作社)简易注销登记2816户,占注销总数的62%。二是优化全生命周期服务。我局将企业全生命周期涉及的106项政务服务事项,通过事项进驻、全程网办、帮办代办等方式全部实现了在区政务服务大厅的办理;
升级了“十个一”审批模式,创新推动“一业一证”改革,涉及57个行业,截至目前,“证照联办”改革办件量为3841件,“一业一证”改革办件量为3005件。

东昌府区典型经验做法

1.打造全市首家“智慧政务”社区。新区街道御苑社区作为山东省智慧政务服务进社区的首家示范点,打造了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政务”新模式,实现了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极大提高了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便利化程度,促进了市场主体的总量扩张和活力提升。

“智慧政务”一体机共汇总政务服务事项 1400 余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查询政务信息、了解办理指南、秒批秒办等各类政务服务事项,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此项工作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更是进一步提升智慧政务服务水平、更好便民利企的创新举措。

2、推进政企合作。

6月11日成立聊城市首家商圈“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代办点”。东昌府区行政审批局和柳园街道办事处、京都商贸有限公司共同签署了优化企业开办政企合作协议,在京都商城挂牌成立聊城市首家政企合作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代办点,该代办点可辐射铁塔商圈四千多户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这就意味着商场内的商户足不出户就能在商场内实现营业执照办理、变更、注销、挂失一站式服务,为商圈商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3、成立了聊城市首支“红色审批服务队”。

淄博市博山区是人民公仆焦裕禄同志的家乡,东昌府区是时代楷模孔繁森同志的故乡;
为把红色基因和革命传统融入日常政务服务工作当中,7月1日,时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喜庆之际,聊城市东昌府区与淄博市博山区两地行政审批服务局举办的“政务服务红色通办工作经验交流会”,成立了聊城市首支“红色审批服务队”。4、东昌府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设立万达广场“商事登记+MALL”服务站,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

东昌府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政务服务“四级通办”的基础上,优化政务服务供给,致力于打造“群众身边的服务专厅”,积极推进“15分钟政务服务圈”,推动“放管服”改革向基层下沉,将政务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实现群众出门不远“办成事”的切实诉求。于7月开启万达广场服务站的试运行工作,并接受群众咨询和建议。该服务站的设立,成为全市“商事登记+MALL”政务服务的示范样板,切实打通了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共为200余家商户办理相关业务,实现群众就近办、便捷办,推进政务服务多点可办、快办好办。

5、“一照多址”便捷登记 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

10月18日,聊城市三陶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李先生在聊城市东昌府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领取了“一照六址”的营业执照,这是推进市场主体登记便利化改革的又一位受益者。

“一照六址”的营业执照,简化了登记手续,精简材料80%,大大节省了企业网点扩张的人力和时间成本,降低了企业创业准入费用,为企业的规模扩张和高效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一)存在虚假承诺现象,监管难度大。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在提高服务效能、为群众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突出问题。比如:企业登记提交材料规范中减少了住所证明,只需提交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书,在承诺书中填写房屋权属信息,房屋性质实行承诺制,有些企业为方便经营,擅自改变房屋性质,造成出现住宅楼摇身变成商业用房的现象。这种行为造成扰民现象,严重影响了周边住户的居住环境,不利于社会安定。

(二)审管权责界限不清晰、衔接不到位。一方面, 审批与监管责任难以衔接。主管部门觉得, “既然不批了也就不监管了”,“不知道怎么管了”, 而审批局又无力监管, 导致集中事项的事后监管责任无法落实, 出现部门之间新的推诿扯皮现象。另一方面, 审批与监管责任划分边界不清。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后, 将原来一个部门的审管职责一分为二, 审批和监管原本在一个部门进行的内循环转变为两个部门间的外循环, 由此引发申请人在审批环节的行为由谁负责监管的争议。《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中规定的监管职责、行政处罚由登记机关实施, 而审批局作为登记机关无法履行某些监管职责及行政处罚权, 行业主管部门有行政处罚权却不是登记机关, 因而对这类行为的处罚职责难以确认。

四、下步整改措施

(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一是加强分类核查。要针对证明事项的特点分类确定核查办法,将承诺人的信用状况作为确定核查办法的重要因素,明确核查时间、标准、方式以及是否免予核查。二是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在提交企业登记材料时,须保证所提供的各种材料及签字的真实性。并且因提供虚假材料而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及其他责任须由本企业承担。三是推进信息共享。建立部门之间的信息函询协查机制,提高信息共享的力度。

(二)厘清审管边界,加强审管联动。一方面要厘清审管权责界限。按照 “职责法定、审管分离”“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严格履职尽责,编制部门职责边界清单,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边界。另一方面要加强审管联动。建立有效地审管联动机制,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加强对申请材料的审核,尤其是对涉嫌虚假申报登记住所和“一址多照、一人多照”登记的情况,逐户电话核实,一旦发现情况异常,进行重点监控,并及时通报给市场监管部门,根据市场监管部门的调查反馈结果做出相应处理,最大限度避免虚假登记行为的发生。

下一步,东昌府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不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让更多改革成果惠及到各类市场主体,助力市场主体又好又快发展。

规划局优化营商环境情况报告

2021年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汇报

全市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汇报

对于优化营商环境调研报告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

推荐访问:开办 情况汇报 优化 突破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