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调研报告

|idpi

民警幸福感调研报告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组成力量的人民警察,其“幸福感”程度直接决定着其维护社会平安稳定作用的发挥。提升人民警察幸福感是提升整个社会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经济社会的急剧转型中,过多地强调警察义务而忽视了警察权益保护,人民警察的执法观念、执法实践经受着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挑战,警察的“幸福感”不容乐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影响警察“幸福感”的主要原因

“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受,这种感受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客观体验。当前,民警的“幸福感”不强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疲惫感。公安工作千头万绪,涉及维稳、治安、户籍、交通等多个方面。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财物的大流动,各类违法犯罪手段不断升级,各类大型安保活动持续不断,治安维稳形势日趋严峻,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相反的却是,警力增长速度缓慢,远远跟不上经济社会和治安形势发展的需要,有限的警力疲于应付,带来警察疲惫感、压力感等心理不适应。

(二)压力感。一方面,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违法犯罪活动更加多元化、动态化,一些新型犯罪和作案手段超过了民警的心理预期,加上还要承担大量的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处置等维稳处突任务,这些都对传统思维观念和工作模

式造成了冲击,无形中增加了民警的思想压力。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民主法治进程加快,部分民警无法顺利跟上新的执法环境、执法形势的需要,在角色转换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不适应,也给民警带来一定压力感。

(三)委屈感。虽然警察工作十分辛苦、付出很多,但并不是所有执法行为都能得到社会的理解。群众对警察执法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甚至谩骂、殴打、阻扰警察执法的情况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媒体热衷于报道警队的负面消息,丑化了警察形象。部分警察对这些现象难以接受,认为付出很多却没得到社会承认,心理产生不平衡和委屈感。

(四)失落感。由于警察队伍人数众多,职位偏少,在晋升提拔等方面相对其他行政单位竞争更激烈,警察的政治待遇并没有体现出警察作为高危职业的优待性。经济待遇上,在公务员系列中也只能算中等水平。警察从工作强度、工作时间上,都比其他公务员付出更多,但待遇却不占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警察的失落感。

(五)愧疚感。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对工作时间要求比较严格,值班、加班、节假日上班等情况普遍存在。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紧急任务时更要随叫随到。由于休息时间的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很多民警不能像其他人一样与家人分享天伦之乐,内心深处对家人有一种愧疚感。

二、如何提升人民警察“幸福感”

人民警察“幸福感”事关队伍的长远发展,应统筹考虑

民警多个层次的需求,抓住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

(一)提高职业认同感,做有理想的民警。要重视和加强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意识地提高民警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使民警认为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只有整个警队的职业认同感增强了,把警察从职业谋生层面上升为事业追求层面,形成一种导向、一种风尚、一种氛围,民警的幸福感才能得到根本提升。

(二)提升社会认可度,做有地位的民警。需要从外部提升社会对警队的认可度,使民警在群众心目中更加有威信、有地位,民警工作才能更加舒心。一是必须通过努力工作,不断提高公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让群众相信警察有能力保一方平安,我们在群众心目中才有地位。二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警队从来不缺少埋头苦干、披肝沥胆、舍生忘死的先进人物,要善于挖掘宣传,把公安民警的拼搏奉献、正义忠诚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多角度、多视野、全方位展现在群众面前。

(三)维护正当执法权,做有尊严的民警。必须高度重视警察维权问题,否则会极大伤害整个警察群体的情感。因此,在警察执法过程中,对于那些客观、合法的监督,我们要虚心接受并及时改进完善。对于那些为了泄私愤而故意诋毁警察形象、阻挠警察执法甚至报复民警的个别人、个别单位,纪检监督部门要为民警伸张正义,依法维护民警权益。

对那些歪曲事实、恶意炒作的少数媒体,公安宣传部门要充分运用警察公共关系手段,及时澄清事实,以正视听。只有民警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树立起法律和警察的权威,民警才能放心执法,才能有效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加强组织关爱度,做有价值的民警。一是政治上关爱。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提高民警的职务配备比例和职级待遇,最大限度为警队谋求政治福祉。二是物质上关爱。按照国家规定的警察工资略高于地方的标准落实警察的工资待遇,落实加班补贴,定期组织身体健康检查,对英模、英烈以及作出突出贡献的民警适当提高物质奖励标准,对家庭困难民警的子女、家属在上学、就业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全方位体现组织的温情和关爱。三是精神上关爱。重视民警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警营文化建设上亮新招、创新路。丰富的警营文化生活,不仅能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还能帮助民警寻找到精神家园,让民警的凝聚力和幸福感得到提升。

(五)减轻工作压力感,做有快乐的民警。公安工作任务繁重是客观事实,如何有效减轻民警工作压力十分重要。一是有效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当前,公安工作进入警务信息化时代,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依赖大量人力的工作模式,提高警务工作效率。二是合理分配警务资源。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对各警种现有的警力和承担的工作进行科

学评估、合理分工,尽量精简机关警力,把警力更多地向基层实战部门倾斜,做到警力资源与工作量的大体平衡,避免工作任务分配不当。三是落实民警休假制度。按规定保障民警的休假制度,让民警有适当时间调整身心,从而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公安民警家属调研报告

扶持公安民警家属创业的“公安民警家属就业创业行动”的实施方案。

xxxx市公安局、xxxx市妇联联合采取行动,通过走访企业,寻求就业岗位;
走访警嫂,摸清就业需求。

召开专场职业介绍会等形式,切实将帮助失业警嫂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市公安民警家属需就业创业现状我市申报就业创业的民警家属61人,(其中需就业的45人,需创业的16人),年龄结构在30至50岁之间;
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的30人(其中本科7人),高中学历17人,中专学历11人,初中学历3人;
家属年人均收入1万元以下的39人,1万元至2万元的11人,2万元至3万元的11人。

42人掌握一些基本技能。

想从事的就业领域分别为销售员、教师、办公文员、生产工人、手工编织、服装加工、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项目,有25人想参加培训。

有创业志愿的家属有基础的5人,能自筹部分资金的9人。

创业项目集中在种植业、餐饮业、批发、绿色洗衣、服务、修理、医药等。

根据以上数据,全市民警家属需就业创业状况呈如下特点:1、年龄有些偏大。

全市就业家属人数45人,30岁以下的8人,占家属总人数的17。

8%,30岁至40岁的家属19人,占总数的42.2%。

40岁至50岁的16人,占总数的35,6%。

50岁至60岁的2人,占总数的4,4%。

由于就业面偏窄、工种少,年龄偏大就业难,像服务行业餐饮、美容美发等需要30岁以下人员。

2、年人均收入较低。

全市调查中显示,家属年人均收入1万元的10人,总人数的占16,4%,收入低,花销大,经济紧张急需就业创业。

3、文化水平较高。

需就业的家属61人,大专以上学历的30人占总数的49,2%,中专11人占总数的18%,高中17人占总数的28%,初中3人占总数的4,9%。

4、选择的岗位偏高。

需就业的45人中,想当教师的9人,占总数的20%,办公文员14人占总数的31%,销售员2人,占总数的4%。

由于我市民警家属的文化水平较高,决定了她们选择就业岗位偏高,期望值过高是与她们的文化素质和愿望决定的。

5、有基础的较少,能自筹部分资金的较多。

16名创业人员中仅有5人有创业基础,占创业总数的31%,能自筹部分资金的9人占总人数的56,3%。

二、妇联组织能够提供的帮助与支持1、提供就业岗位。

各级妇联组织共提供就业项目21个,就业岗位70个。

2、提供技能培训。

一是创业培训,结合SYB普惠制培训为警嫂创业提升创业能力。

二是岗位培训,提供家政服务、计算机、手工编织、美容美发等多种技能培训。

3、贷款扶持。

积极争取巾帼创业循环金、小额担保贷款优先照顾警嫂三、全市民警家属就业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1、创业意识不强阻碍了她们就业创业一是畏难情绪严重,进取意识不强。

在调查中,有近60%以上的妇女对自主创业存在着畏难情绪,思想保守,满足现状,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妇女担心投资不赚钱,害怕失败,依赖政府思想很浓。

二是家庭事务繁重,制约了创业就业意愿的实现。

民警工作忙,没有时间做家务,家属家务繁重等诸多困难,限制了她们外出创业就业的积极性,甚至放弃了创业就业的机会。

2、期望值过高限制了她们就业创业部分家属就业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缺乏竞争意识和吃苦精神。

表现在市场期望值与市场行情不符,不愿从事条件差、待遇低的低端岗位,一味追求环境好、工资高、离家近、工作轻的工作,人为缩小了择业范围,增加了就业难度,造成了就业需求与用工实际之间的不平衡。

(二)对策为落实好公安民警家属“就业创业行动“的实施方案,营造公安民警家属就业创业良好环境。

妇联组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宣传引导,转变观念。

要想使民警家属走上创业之路,最重要是转变观念,强化意识。

用正确的理论影响并促进她们思想观念转变,引导她们树立“四自”精神,激发她们在经济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广泛宣传妇女创业和就业典型的先进事迹,用身边生活中的事例去激励,使她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强化培训,提升素质。

第一要开展技能培训工作。

各级妇联要大力开展妇女技能培训工作,制订出培训计划、培训内容。

对民警家属优先培训,根据她们的文化层次、技能水平,搜集和筛选出一批适合再就业的项目,举办就业培训班,帮助她们尽快撑握一技之长,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新机制。

第二要大力开办女性创业培训班。

借助普惠制SYB创业培训,组织家属学文化、学科学、学管理、学营销、学习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知识,激励她们自强自立,增强创业意识和开拓精神。

三是优化服务,拓宽渠道。

第一要强化服务。

联合相关部门和企业,举办劳务洽谈会、招聘会等活动,及时向她们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咨询和指导。

第二要搭建平台。

从当地实际需求出发,拓展就业渠道和就业领域,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优先吸收民警家属就业机会。

解决难题,扶持创业。

第三要帮扶贫困。

解决特殊困难民警家属就业和实际生活问题,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加快辽宁全面振兴推进妇女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要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力量,着重帮助那些低收入的家属就业,切实为她们解决生活实际困难。

四是要强领导,密切合作。

公安机关、妇联要把“就业创业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结合实际,加强对行动实施的组织协调、跟踪服务,密切配合,共同推进行动的实施,确保“就业创业行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关于对公安民警思想状况的调研报告

公安民警的思想状况如何,关系着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决定着公安工作的最终成效。为了切实加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研究分析公安民警思想状况,有力服务公安工作开展,我局在日常了解掌握的基础上,采取召开座谈会、访谈、谈心等形式,深入调查了民警的思想状况实际,为指导公安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一、我局民警思想状况

我局民警思想状况实际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讲,我局民警思想是忠诚可靠、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但是,民警思想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该引起公安机关领导者的高度重视。

一是警务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客观造成了刑事、治安案件的相对增多,社会治安呈周期性、阶段性的发展变化形势,公安民警必须接连不断地参与各种严打战役、专项整顿活动,公安工作任务相当繁重。群体性闹事、集体群访事件及因不可抗力作用发生的一些突发性事件,使公安民警承担的事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繁重、具体,常年加班加点、连续作战、超负荷工作已成了民警的“家常便饭”。

二是家庭无法兼顾,思想压力大。特殊的岗位职能决定了公安民警的工作、生活无规律,特别是一线民警工作时间长,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
生活无规律,与家人无法步调一

1 致;
顾及家庭少,与家人感情难以完全融合;
时刻处于危险地带,留给家人无限的担心。再加上诸如涉及民警子女入学、家庭住房、家属就业等问题,给民警精神、心理和经济上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与负担,已成为导致民警精神压力过重的一个关键问题。然而,民警所承担的责任、任务不允许有足够多的时间照顾家庭,更没有能力来处理和解决一些家庭困难,大部分家庭事务都由其家属承担,这造成了部分民警家属对民警工作缺乏理解、配合和支持,带来了家庭矛盾,影响了民警的工作。

三是社会期望值高,心理压力大。由于治安形势的日益复杂化,各级党委政府、上级公安机关和社会各界群众对公安民警的要求越来越严,期望越来越高,再加上对公安机关窗口单位服务职能的强化,使得民警总有做不完的事,整天疲于奔波,忙于应付工作,思想上紧崩着安全弦。再之,执法环境的多样性、复杂化,民警的一言一行必须面对社会、公众的“审视”,加上人民群众的素质差异,部分群众的不实投诉、少数媒体的炒作曝光,往往会使民警产生“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错误心态。

四是精神体力透支,健康压力大。警务工作繁重,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家庭负担过重,以及来自不同方面的的巨大压力,让民警食无定量、睡不应时,饮食习惯、生物钟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或破坏,精神体力透支,健康压力大,民警的心理、身体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因此,客观上就造成了警务工作效能提高不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队伍的 2 建设与发展。

五是纪律约束紧,行为压力大。近几年,公安机关出台了一系列纪律规章,且执行的力度大,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是,由于有些内容对民警的要求、规定有的不够科学合理,“高压线”太多,使民警在工作中顾虑重重,畏首畏尾,要时刻提防“触电”,不敢大胆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遇到棘手问题往往束手束脚。六是教育活动频繁,自身压力大。近几年,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纷繁复杂,有来自党委政府的、有来自政法委的、有来自纪检部门的,也有公安机关内部的。这些活动中,每次都不外忽学习、剖析、整改、建章立制等同样的阶段,相同的事项重复进行,让民警产生厌倦心理。同时,工学矛盾和工训矛盾频频冲突,综合部门民警拼死忙活,负担越来越重,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民警怨气越来越大,使的教育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负担。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民警思想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民警思想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不少民警没有充分认识当前公安机关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认识到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强化公安执法工作是新时期、新形势及构建和谐社会对公安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公安机关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依法治国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上级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整顿及活动,出台的方法、措施,既是加强公安 3 队伍建设的需要,更是对广大民警的爱护。只有规章制度健全了,民警心里明白了,思想上清楚了,行动上才会正确。只有从严治警,才可能使民警少出事,不出事,使公安队伍更加纯洁、永不变色。二是民警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虽然这几年来加大了教育培训的力度,想方设法提高民警的政治业务素质,但是素质提高毕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逐步提高。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打牢民警的思想基础,要把真实了解人、全面掌握人、有效教育人和合理使用人作为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将着力点放到引导广大民警增强思想修养、党性修养、人格修养和不断加强“三观”改造上,教育广大民警始终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爱,自觉做到行使权力不越界、不跨线、不出格,在各种诱惑面前能够坚持住信仰,保持住本色,恪守住道德,切实增强“四个能力”建设的思想基础,构筑起思想道德的防线。

(二)加强民警素质培训。教育培训出战斗力。要加强民警的逻辑分析和辩证思维方面的训练,注重培训民警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科学地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要加强民警岗位业务技能培训,使民警具有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公安业务技能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要善于引导和加强民警对哲学、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综合知识的培训学习,让民警成为精通公安业务的行家里手。要培养民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学习和掌握服务群众、执法为民的要 4 求,密切警民关系、调解矛盾、化解纠纷的本领,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要组织民警学习和掌握有关政策法规,把握执勤执法的操作基本规程,让民警履行职能在符合法律、政策的前提下刚柔相济,注重技巧,情理交融,趋利避害。

(三)加强心理健康引导。大力加强民警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自我调控能力,掌握有效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技巧。一要坚持正面引导。要加强对公安民警的思想引导,让公安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民警的自信心、事业心和责任心。二要关心爱护民警。要花大力气了解、掌握公安民警包括工作、思想、生活、家庭等在内的基本情况,积极开展同公安民警的交心、谈心活动,开展警营、家庭联谊和帮教、监督活动,切实增进了解、沟通情况、提高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三要减轻工作负担。要分析掌握民警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开展轮岗换岗工作,适时调整民警岗位,对工作任务重的岗位要视情况调整或增加警力。对在履行工作中有不适表现或不良苗头的,要为其松绑减压。四要开展心理测试。要在提高民警思想、工作、文化、身体素质的同时,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测试活动,聘请心理专家通过发表电视访谈、开展知识讲座,从各方面缓解民警身心压力,引导民警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使民警在工作、生活中保持自觉、自知、快乐的思想情绪。

(四)加强警心工程构建。要大力构建警心工程,不断 5 提升队伍凝聚力,激发民警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力。一是大力弘扬立警为公精神,致力于典型引路、崇尚先进、树立正气。加大先进典型推选和宣传力度,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公安网络、专题简报等宣传阵地,积极选树和表彰在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把公安工作和先进人物推向社会,充分展示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要从政治上、精神上关心关注立功受奖的“功臣”,建立优秀民警和专业人才储备库,将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同志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始终坚持以警为本理念,致力于贴近基层、优警抚警、凝聚警心。认真落实从优待警措施,积极推出从优待警举措,努力实现民警诸多利益向一线倾斜,多做得警心、暖警心、稳警心的工作。要增强工作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落实民警休假制度,尽量避免民警超负荷工作。要及时排解民警工作中所受的“无过委屈”,有力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使队伍凝聚力始终不减。

勉县公安局

二OO九年度民警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市局政治部:

去年以来,我局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正确领导下,坚持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国政法公安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将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有机结合,创新民警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引导广大公安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营造警爱民、民拥警的良好警民关系,全面推进了我县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促进了全县各项公安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队伍综合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现将2009年度我局民警思想状况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民警的思想基本状况

去年,我局大力加强了队伍正规化建设,注重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创人民满意政法单位、精神文明创建、创佳评差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民警的综合素质。通过发放调查表、重点走访、个别谈话等方式,对我局民警队伍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局民警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在广大公安民警宗旨意识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得到了调动,广大民警都注重加强自身素质提高。具体情况如下:

- 1

练模式、制定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广大公安民警兢兢业业、不计个人得失,立足岗位,全身心投入到各项工作中。遇到节假日或大型活动,民警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节日和活动安全保卫工作中,为人民群众欢度节日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在公安基础信息录入工作中,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派出所民警克服警力不足和事务繁多等困难,全力投入到信息录入工作中,很多民警都带病坚持工作,有的民警甚至调动家庭力量,动员妻子儿女一起参加录入工作。

四是民警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得到了进一步调动。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对公安民警执法提出了更严更细的要求,为了能够适应工作需要,民警主动加强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全体公安民警纷纷加强计算机运用学习,很多老民警克服种种困难投入到计算机运用学习中,全局民警基本能够达到计算机“八会”要求。通过学习,民警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明显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通过一系列的政治、业务培训和作风养成教育,广大民警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和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民警思想上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问题。还有许多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3

六是民警身心健康状态欠佳。在社会治安形势错综复杂、公安任务繁重艰巨的情况下,许多民警超负荷工作,精神高度紧张,身心疲惫,久而久之,致使一些民警的思想情绪出现波动,少数民警由于心理问题长期无法得到舒解,形成心理疾病。另外,长期超负荷工作也造成大多数民警积劳成疾,一些民警长期带病坚持工作,还有相当一部分民警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久而久之,势必影响公安队伍的战斗力。

三、工作措施

一是坚持政治建警,确保公安队伍的正确政治方向。加强全局民警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认真组织民警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警令警规,积极引导民警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持经常性地开展警示教育、法制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民警思想防线,增强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打造一支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政治本色的公安队伍。

二是找准方法,注重实效,切实开展好民警的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创新培训模式,在培训中多将一些公安业务和政治素养课程紧密联系起来进行讲授。进一步提高培训力量和教官素质,从源头上下功夫。开展好“轮值轮训,战训合一”的训练模式,解决好民警学习培训和警务工作相冲突的矛盾。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提高民警身体素质、业务技能、执法水平等综合素质。

- 5

七是多措并举,培养民警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通过评选评优等各种活动,增强民警职业认同感,进一步抓好先进典型挖掘、塑造、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激励作用。以坚持团结、稳定、鼓励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及时宣传发生在公安机关的先进典型事例和优秀公安民警的事迹,挖掘、塑造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公安先进典型,进行全方位宣传,增强民警的荣誉感,树立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

二○一○年二月二十五

基层民警执法能力调研报告

基层民警执法能力调研报告

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首次提出“职业倦怠”这一概念。从此,诸多心理学者就一直倾心研究,并开始向不同的行业延伸,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通俗地说,“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症”,是指人们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因职业缺乏目标、生涯缺乏规划以及工作环境中的某些因素,造成工作热情丧失,工作绩效下降,并连带出现各种生理、心理两方面的不适反应和疲劳症状。作为长期处于职业压力下的高危人群——警察,特别是基层监狱民警,深入而细致地研究职业倦怠十分必要。

毋庸讳言,当前民警队伍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士气低落、能力不强、对工作疲于应付甚至得过且过等职业倦怠现象。我们必须承认,产生职业倦怠是正常的,无需遮掩,因为敢于承认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监狱警察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多角度的综合性问题,不是单单解决某一个方面就可以解决的。消除监狱警察的职业倦怠感,需细致分析,探究根源,从而对症下药,解决实际问题。

一、职业倦怠表现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监狱人民警察是刑罚的具体执行者,其职责是依法管理监狱、执行刑罚、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等活动。但随着社会转型和变革,引起人们在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监狱民警也无可避免的遇到竞争压力、子女读书就业、住房购车等一系列问题。认知上的矛盾、思想上的彷徨、心理上的迷惘必然伴随着情绪上的烦恼、沮丧与焦虑,容易产生无所适从的心理状态,从而导致监狱民警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灵上的焦虑,久而久之,产生烦躁、自卑、抑郁等严重心理问题。

职业倦怠大致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生理上的表现,主要表现为生理呈现亚健康状态,如寝食难安,反应迟钝、行动迟缓、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萎靡等。二是心理上的表现,其主要症状为失去工作乐趣,职业的价值感和认同感降低;
对工作任务产生厌倦,工作激情逐渐消退;
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疲惫感,对工作的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
对办公场所有强烈排斥感甚至恐惧感等。

职业倦怠的行为表现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职业价值感和成就感降低,仅仅把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混一口饭吃”是其典型的语言形式;
二是缺少职业效能感,成功的体验甚少;
三是平庸体验强化,把干工作看成是“苦海无边”,盼望早日“船到码头车到站”;
四是工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激情,缺乏创新意识,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

二、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职业倦怠”心理源于两方面因素,即内在的心理原因与外在的社会原因。

(1)在职业认同感出现“高原反应”,与现实社会认识产生矛盾。一般来说,工作十几年的民警,容易产生职业冷漠感,“钟摆式”有规律的工作、“程序化”按部就班的生活,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我们常听到基层民警说:同样的话讲了无数遍,真的感觉很乏味,几十年就这么过来了,实在很无奈。对生活富有激情的内心追求与客观情况的差异,往往会引发一个人的矛盾心理,使之产生对职业的反抗情绪,引起的消极抗拒心理,导致拒绝感与平淡感的消极心理发生。社会在发展,人们对职业本质属性的认识也在发展,特别是在国家大力推进“科学化、法制化、社会化”过程中,许多新思想、新观念、新举措正在猛烈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冲击民警们所坚守的那些固有的职业基本特性,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产生了新压力。如果不能客观分析、正确认识、主动面对和积极调适,则必然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职业倦怠。

(2)继续学习和知识更新滞后。随着经济转轨、体制转变、社会转型速度的进一步加快,社会矛盾进一步凸显,刑事犯罪年龄趋向年轻,态势趋向高发,手段日趋复杂,监狱人民警察所扮演的不仅仅是“监管者”的角色,而更多的是“教育者”、“矫治者”、“引路人”角色,因此,监狱民警必须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应付所要面对的挑战。但实际上,由于许多监狱地势较为偏远,再“充电”的软件和硬件设施相对落后,满足不了他们想继续“加油”的愿望,这让很多基层民警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业务素质跟不上时代的节奏变化,干起工作也就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面对罪犯维权意识的觉醒,有不少民警甚至出现了精神懈怠、能力不足和本领恐慌。

(3)工作高压力及教育改造投入与产出的反差之间的矛盾。由于种种原因,一些监狱单位警力资源不足,配备不合理的现象比较突出,同时民警还承担着繁重的生产任务和经济指标任务,这导致一线民警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尤其是节假日,更是监狱压力最大、要求最高、任务最重的时候。长期超负荷和高压状态下的工作使不少民警不堪重负,容易催化心理问题。现实中,民警的付出多,而教育改造的成效不显著,两者不成比例,教育改造往往是投入与产出极为不相称,这又可能导致民警产生对职业的失望感。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长期如此,必然会使部分民警失去工作热情,产生职业倦怠现象。

(4)不够完善的评价体系造成民警内心矛盾冲突。监狱管理者对民警的评价与改造教育本身的价值标准之间的矛盾差异,会极大地扼杀民警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使民警自我价值丧失。现实情况是罪犯狱内重新犯罪率、生产经营效益成为评价民警的相当重要的指标,而对于罪犯良知的培养和重塑、人格的熏陶和渐染、责任感的树立和承担等软性指标,则很难进入民警的评价系统,这往往对民警的工作实绩难以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民警的合理个性和人生价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体现,自然而然地会产生职业倦怠。

(5)工作存在高风险。毋庸置疑,犯罪分子的阴暗心理和抗改行为可能会在日常的改造活动中经常显露出来,这直接或间接的对监狱民警构成人身危险。同时,“五防”( 防罪犯脱逃、防非正常死亡、防重大恶性案件、防重大恶性传染病、防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关系到监狱安全和社会稳定。哪怕有半点放松警惕都会酿成不可挽回的事故(如自杀、脱逃等),而对于监狱民警自身来说,丝毫的懈怠、麻痹都是不可想象的,都会酿成不可收拾的结果,而每一次倒查责任,轻则处分、处罚,重则辞退,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显然,这种问责,对每一个民警都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其所面对的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

(6)部分民警自身性格缺陷以及缺乏对监狱工作的情感认同。一方面,责任感与使命感、自信与自卑感、压力与困惑等心理感受,是每一位民警都会遇到的心理现象。但是,这些心理感受又会因人而异,那些整天忙于工作,无暇充实自己的生活,以及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内心焦虑、孤独等无法排遣的民警,则容易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青年往往具备胸怀大志、自尊心强和创新精神。监狱警察是一支纪律鲜明、必须服从上级安排的部队。但如果一些曾经怀揣美好梦想,希望能在监狱岗位上施展拳脚的青年民警费心尽力考入队伍后发现这里和自己想要的完全不一样、其创新精神无法得到发扬时,其结果必然是无法接受这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样的心理落差,从而产生职业倦怠。

(7)工作单位的偏僻性和教育改造环境的暗示。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多数监狱都建设在远离城市的郊区,交通极为不便,环境较为艰苦,消息相对闭塞。民警长期生活和工作在这里,就相当于扎根农村。日积月累的压抑和苦闷,没有适当的发泄和心理上的疏导,久而久之就会影响民警的身心健康,不利于个体发展,给监管改造大局留下隐患。另一方面,民警职业的传统观念,诸如一味强调蜡烛精神、春蚕精神等会给民警带来消极暗示,会让民警感觉到职业荣誉感缺失、人生价值观迷惘、家庭幸福感降低。

(8)工作对象的特异性及较低的社会认同度。我国监狱真正的宗旨则是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坚持以改人为宗旨。把罪犯改造成能够遵守法律、自食其力的新人。监狱民警的职责不仅仅是监督罪犯劳动改造,更主要的是要对其思想进行改造。因为职业的特殊性,使得监狱民警每天面对的是消极思想较为严重以及一些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误差的犯罪群体,而如何在改造工作中抵制这种消极情绪传染,不被他们同化,这显得尤为迫切。自古以来,监狱留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神秘而阴森的地方,监狱警察留给人们的印象也总是和“虐囚”、“收黑钱”等负面形象联系起来,因此,要不断宣传“正能量”,增加监狱工作的社会认同度。

毋庸赘述,当前,职业倦怠严重影响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它已成为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现代化建设的“瓶颈”。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民警其身体往往处于亚健康状态,在情绪上常常表现出性格急躁、紧张、不安、降低自我效能感等;
在精神上则表现为萎靡不振、缺乏活力;
在工作上则表现为安于现状、害怕挑战、不思进取。一部分民警由于在职业里体验不到幸福感,于是容易转移兴趣,在其它方面比如通过过度娱乐打发时间、寻求心理平衡。这种消极情感,必定会对改造对象造成直接的消极影响,其结果,只会导致民警厌教、罪犯厌改。只有消除职业倦怠心理,才能达到自我与职业的和谐统一,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推动教育改造事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袭警调研报告

警务调研报告

协警调研报告

法警调研报告

民警身体健康状况调研报告

推荐访问:民警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