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女性出行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idpi

陈冰雪 汪彩霞 谢佳恩 张呈瑞 胡敏 王帅

【摘  要】据数据显示,我国女性人口逐年递增,但是大部分女性出行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较低,而且我国针对保障女性安全出行的研究也微乎甚微。基于此,本文在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分析女性出行的安全现状,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出行安全;女性

一、女性出行方式及出行基本特征

现如今,T3出行,曹操出行、高德打车以及滴滴打车等出行方式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互联网出行工具的产生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出行的便利性,但同时也从另一方面给人们的出行安全带来了隐患。随着女性出行遇害事件的频频发生,一些网约车平台也相继提高了安全服务意识,例如滴滴平台已陆续上线“分享行程”、“紧急求助”、“号码保护”及“人像认证”等安全功能。在所有司机及车主信息都确保“三证验真”的基础上,滴滴平台还增加了“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以升级对司机的管控,增加用户乘车安全性。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我国女性安全出行问题仍有待解决。根据《中国女性安全出行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女性暴力事件最常发生在公共交通上,暴力发生最多的时间为19点至20点,男性施害者占94.17%。下图1中展示了暴力事件最常发生的地方。可见公共交通存在很高的风险系数。

二、互联网下女性出行安全的现状分析

(一)保障出行安全的工具不完善

如今出行工具各式各样,但安全系数较高的出行工具并不多。例如很多出行工具都无摄像头、一键报警、人脸识别等等设施设备。这使得施害者违背社会道德与责任感,做出一系列的暴力事件。

(二)女性深陷泥潭公众袖手旁观

面对女性暴力事件,有时旁观者可能在场,但很少有人愿意主动站出来抵制暴力事件。面对充满舆论的大千世界、面对道德偏失的绑架话语,很多人都选择了视而不见。所以公民责任感逐渐丢失,渐渐的女性暴力事件也就愈来愈多。服务行业的出行工具司机,部分藐视责任感与社会感,违反道德,随之增加的依然是暴力事件。

(三)安全意识薄弱不具自保能力

暴力事件常发生在晚上,那么也就意味着女性在夜晚出行的频率较高。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女性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自我保护能力也不强,在面对暴力事件的时候,女性力量在生理方面的劣势,因此几乎所有女性在遇见暴力事件时,都难能反击。

(四)偏僻地区网络问题亟待解决

据调查显示,许多暴力事件发生的地点都较为偏远,而且暴力事情常发生的地段地区网络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事故多发地区网络存在严重的网络不畅讯息传达不及时的问题,因为在很多偏僻地区,即便有暴力事件发生,警察出警地点距离事发地也是很远的,很多时候无法及时制止暴力事件的恶化。

三、保护女性出行安全对策

(一)出行工具——网约车应完善录音、一键报警、人脸识别等保障完全的功能

随着网约车经济的发展,人们在出行时通常会选择网约车作为交通工具。而全程录音、一键报警、人脸识别系统既可以有效的规范司机在行程中的行为,同时也为乘客在出行中提供了保障。在近期货拉拉跳车事件成为了热点,这起事件本不应该发生,如果货拉拉上有全程录音、一键报警等功能,司机也许不会在不与女孩沟通的情况下三次偏航,發生女孩最后跳车身亡事件。因此,网约车完善相关约束司机个人行为以及保护乘客安全的有效设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社会公众——加大媒体曝光、引导正确价值观、提升公民责任感

社会应鼓励公民勇于向暴力事情抵抗,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同时,媒体在对女性出行遭受的不安全事件进行报道时,应突破“弱化女性”的思维,尽可能全面客观地深入调查,用证据与事实说话,而不是看图说话。针对女性出行遇害事件,曝光其原因、时间分析等,公示严惩施害者并正确引导人们看待暴力事件,提升人们的责任感。同时,媒体在调查时,应采访多方观点,尤其要多采访研究社会安全方面的专家,搜集多方建议想法,增强报道的权威力可信度。

(三)意识培养——女性出行自我防范意识以及司机职业素质的培养

为了给女性营造一个安全出行的环境,司机的职业素质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最近的货拉拉事件中可以看出,女性出门在外自我保护意识不可少的同时还应该合理保护自身的权益,不能过度的自我保护,人与人之间也应该多些信任。在培养女性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引导他们如何正确地判断危险,以及如何在确保自身生命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合理的自我保护等问题。比如在危险情况下,可以利用“虚拟警笛”发出巨大的警报声,震慑坏人的同时也为受害者赢得逃跑的时间,并吸引路人的关注,分散坏人的注意力;“紧急求助”和“伪装来电”:可及时联系家人朋友或者警察;可以预先设定出行时间,在预设时间内没有返回,会自动绑定一级好友进行虚拟来电。此外,女性还可以购买防狼喷雾等防身小物件,或者学习女子防身术来保护自身安全。

(四)偏远地区——加快当地网络的建设和当地安全的维护

目前我国女性出行安全相关的法律未形成系统,散落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等中,这些法律法规对女性出行不安全事件的处理规定比较笼统,尤其是针对偏僻地区,相关责任方的安全责任界定不清晰。除了完善法律法规之外,还需要落实保护措施、偏僻地区应增设路灯、摄像头等基础设施、提高GPS的定位精准,为女性安全出行提供环境保障,同时再加大对偏远地区的安全维护,建设安全警制,切实保障女性的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总结

合理的提高女性出行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网约车司机的专业素养,并完善偏僻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加强相关女性安全法律法规的建立,营造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是现如今保障女性安全出行的必要手段。此外,女性还可以利用一些外部工具多方位保障自身出行安全,比如随身携带防狼喷雾、手机一键报警、GPS手机定位、伪装来电等,为出行做好万全准备,保障自身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施玲艳.浅析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会计的变革[J].今日财富,2021(03):100-101.

[2]王瑨,向坚持,王耀光.我国网约车安全现状及治理研究[J].经济师,2021(01):41-42+45.

[3]张敏,黎指楠.女大学生出行不安全事件特征与应对策略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9,29(03):10-13.

作者简介:

陈冰雪(1999-),女,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本科生;

汪彩霞(2000-),女,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本科生;

谢佳恩(1999-),男,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本科生;

张呈瑞(1999-),女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本科生;

胡敏(1999-),女,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本科生;

基金项目:

2020年重庆市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S202014388013)

(作者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女性互联网 “互联网+”时代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探讨卷宗(2020年10期)2020-07-04互联网企业无形资产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商业会计(2019年18期)2019-11-16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评价信息关联性应用研究科学与财富(2018年17期)2018-08-11“互联网+”思维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魅力中国(2018年46期)2018-04-04互联网+大学生创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与实践大陆桥视野·下(2017年12期)2017-11-29浅谈互联网信息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读与写·上旬刊(2017年1期)2017-03-23魏晋南北朝法律的儒家化初探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7年2期)2017-02-20从《世说新语》看士族女性的魏晋风度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6年12期)2017-01-17浅谈《觉醒》中爱德娜身边的三位男性青春岁月(2016年20期)2016-12-21《苏小姐的婚事》中透射出的当代女性境遇青年文学家(2016年21期)2016-08-01

推荐访问:互联网 现状及 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