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育措施研究

|

尹谢民

(陇南市武都区旧城山小学 甘肃 陇南 746000)

小学语文学科内容体系庞杂、涉及到诸多方面,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记忆难以达到语文教学目标。学生唯有具备深厚的阅读基础,掌握灵活、多样且适切的阅读策略,能够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通过阅读获得丰富启示、积累语言知识,才能学会、学好语文。但就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限制,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十分缓慢,不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提升。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摆在首位,聚焦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坚持从学生角度出发整合阅读素材、开展阅读活动、加强阅读指导,从而循序渐进地培育学生阅读能力,体现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

阅读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包含阅读品质、阅读素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积极面对并解决困难,保持坚毅品质及高度专注,并且能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获取知识信息、习得语文技能。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学习语文以阅读为起点,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阅读中所获的体验十分丰富,不仅包含对知识的积累及体会,还包括审美鉴赏、情感融入、对比分析等,通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有效且科学的语文学习策略,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与此同时,当代社会内知识的更新速度及密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小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远远不足以支持其持续及终身发展,学生在后续学习或步入社会后,需要依靠自身的自主能力、创造能力等学习对自己有益的知识。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阅读能力,可以达成“授人以渔”的教学效果,赋予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通往知识海洋的桥梁,让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获得丰富启示、为自己的思想及行为提供指导,对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除此之外,优质的阅读活动可以让学生巩固已经获取的语文知识,相对于传统的复习课而言,阅读活动更加开放、多样与有趣,学生在阅读中自觉积累写作素材,分析文本的谋篇布局、行文脉络、语言表达方式、语言特色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写作中自然而然地迁移运用阅读知识、技巧,让自己的作文语言更加生动、贴切,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稳步提升[1]。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已经意识到培育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性、迫切性,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探索改进阅读教学方法的有效路径,开展愈加多样的阅读活动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自主提升,但受到学生主观因素、教师教学因素、家庭因素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育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三大方面:

其一,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侧重于带领学生解读、分析课文,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思路阅读课文,难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主阅读能力及创新创造力,导致学生所获的阅读体验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思维容易陷入定式,并且由于学生缺乏自主阅读及深入探究的机会,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停留于表面,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审美观念、阅读思维的影响,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育学生阅读能力;

其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开展的阅读活动在形式上十分单一,通常为教师讲解+学生阅读+回答问题+参与习题训练,教师固定、单一且僵化的阅读教学方式导致小学生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普遍较低,不愿意主动参与至阅读活动中,即使在教师的强制性要求下进行阅读,也会出现注意力分散、阅读不够深入的现象,导致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性偏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十分缓慢;

其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家校共育未能发挥育人合力,阅读活动局限在校园、教室及课堂内,忽视语文教学的延伸性、广泛性及深刻性,未能将语文教学效果延伸至学生的家庭生活当中,导致学生在教师监督之下能够完成阅读任务,但在缺乏教师监督的情况下会出现学习懈怠现象、应付心理,难以促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终身阅读意识,并且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2]。

(1)设计课前导读清单,创造自主阅读机会

提升学生自主阅读意识,确保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可以自觉主动地开展阅读活动,结合自己的需求选择阅读素材,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为解决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及探究机会匮乏、阅读意识淡薄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课前预习时间,充分考虑小学生自我管理、约束能力较为薄弱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阅读认知状态、语文教学内容及目标等设计课前导读清单,帮助学生明确课前自主阅读目标、侧重点,规划好自己的课前时间,通过课前的自主阅读初步感受、熟悉新知识,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疑惑及问题,不仅可以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还能够为课堂阅读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3]。

例如在《祖父的园子》课文教学前,教师可以设置并向学生发送课前导读清单:①略读课文,明确课文主要内容,描写祖父园子的几大方面;②默读课文,圈画出“我”在祖父园子内做了哪些事情,祖父的园子有何特别之处;③找出课文内可体现“我”的内心感受的句子;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在导读清单的引导下,学生初步依靠自己的阅读经验、语文知识、语文技能等分析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策略以获得情感、语言知识、行文脉络等方面的启示,在正式阅读活动前便做好认知基础、语文知识的准备,更加期待对课文的深入探究与挖掘,可见课前导读清单的设置能够激发学生自主阅读意识,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自我发展。

(2)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动因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单一、固定是制约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教师需要把握好小学生的兴趣点,坚持从学生角度出发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阅读动因的同时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稳步提升。

1、以情境教学法营造阅读氛围

情境教学法是指以生活化场景为依托,将教学意图及内容渗透至直观、生动且有趣的情境之内,促进学生与情境进行交互并从中汲取知识、积累经验、习得技能方法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契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特点,可以为学生营造更加开放、自主、轻松、快乐的阅读氛围,将抽象笼统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像、视频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的场景、画面当中,从而促成学生更加良好、深刻且丰富的阅读体验,真正在阅读中实现心领神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需要教师挖掘学生感兴趣、易于理解及接受、贴近现实生活的情境资源,把握好情境创设的切入时机。

例如在《麻雀》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猎狗”、“麻雀”、“林荫路”等图片,播放麻雀从树枝上一跃而下的视频,呈现猎犬吠叫、麻雀鸣叫的音频,以动态化的视频、声音以烘托氛围,再现课文故事场景,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般的体验,可以将自己代入到故事角色之中,感受不同语句内所体现的或是紧张不安,或是义无反顾的情绪情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老麻雀的伟大、老麻雀对小麻雀深沉的爱。

通过运用情境教学法,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置身于视听一体化的场景之内,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体会其中心思想、蕴藏的情感情绪,调动自己的多重感官、心理功能全身心投入至阅读活动内,真正获得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以问题引导法活跃学生思维

阅读思维是不可或缺的阅读能力要素,学生思维活跃,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课文,才能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而激活学生阅读思维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便是问题引导法,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链,以问题驱动学生自主阅读、深入探究,让学生综合调动自己的对比分析、总结归纳、反推等多种思维方式,增加思考的深度,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观点,可以有效避免学生阅读体验同质化,防止学生受到固定思维的束缚,且在思维发散中能够增强学生质疑问难意识、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评价能力,继而达到培育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链: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小女孩很可怜?小女孩擦火柴后看到的幻景体现出小女孩哪些内心渴望?小女孩的命运是悲惨的,但为何课文中多次出现“微笑”、“幸福”的字眼?如果在当代社会小女孩还会悲惨死去吗?如果你看到小女孩会怎样说、怎样做?一系列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指向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本质成因,逐步发散学生思维。

问题引导法的运用将学生的浅层次阅读转变为深层次阅读,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广泛性,让学生从当代社会实际出发予以故事内的人物以当代关照,促进学生学习思维深潜,完成问题认知建构,形成崭新的学力基础,从而有效培育学生阅读能力。

3、以合作教学法降低阅读难度

小学生语文基础较为薄弱,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在面对内涵深刻、阅读难度较大的课文时很容易产生畏难心理,不愿意深入理解课文,表达自己的观念,会制约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合作教学法,一方面以合作互助的方式促进学生间的思维碰撞、资源共享、问题共同探讨及解决,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及阅读的有效策略;另一方面促成学生间的优势互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高效率达成学习目标,大胆且个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阅读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体验到阅读及合作的乐趣,降低阅读及探究难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确保各个小组间阅读及语文水平基本相同,小组内成员的个体性差异较为明显,在此基础上设置合作探究任务,助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4]。

例如在《詹天佑》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杰出”、“爱国”这两点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请学生阅读课文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析,圈画出重点语句以解决为何说詹天佑是爱国工程师?为何说詹天佑是杰出工程师这两大阅读任务。在合作学习后请各小组代表汇报展示,其余小组进行补充,教师简单讲解以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采纳他人观点、吸取他人长处,在同伴的帮助下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并逐步形成边阅读、边思考,边探究的良好阅读习惯。

4、以群文阅读提升学生阅读品质

群文阅读是拓宽学生阅读面,改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现代化阅读教学模式。群文阅读包含议题、集体建构等基本要素,教师选择可议性、探究性、开放性议题,串联多文本以构建群文,指导学生在比较分析多文本之间的信息,发现多文本间的关联性,在群文阅读中师生共享阅读智慧,逐步构建文本意义,并且在视野融合中形成关于文本理解的共识。在开展群文阅读活动中教师要依据结构化理念及“1+x”思想,以一篇课文为核心,带动多篇文本构成群文,注重体现多文本之间的区别及共性,让学生在议题的带动下形成整体性的阅读感知,把握好文本的特质并采取相应的阅读方法,在比较、对照、议论及整合中产出阅读成果,可以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凝练对自己终身有益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咏柳》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古诗的意象美设置议题—春意盎然话春天,通过议题串联杜甫《绝句》、韩愈《晚春》、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古诗以构建群文,引导学生阅读古诗,讨论这些古诗抓住哪些意象写春天?这些意象有何特质?表达诗人何种思想情感?可否对其进行归类?

对于古诗教学,教师善于设置议题帮助学生在阅读古诗时找准意象、理解意象,从寻常事物中体会诗人对事物描述的生动、贴切,体会诗人在诗文中渗透的细腻、真挚且深刻的情感,能够提升学生阅读古诗的能力,真正领略我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3)注重阅读课外延伸,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带动难以充分发掘学生的阅读潜力、促成学生良好且稳定的阅读习惯,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扎实推进家校共育,积极拓宽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将阅读活动延伸至学生的家庭生活之中,与家长形成合力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自主阅读意识,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采取个性化的阅读策略,并且在浓郁家庭阅读氛围的带动下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让学生在阅读活动内获得成功感、满足感及幸福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发组成阅读兴趣小组,各个小组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裁,如说明文、科普文、新闻资讯、民间故事、人物传记、小说、散文等,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小组活动,相互分享阅读素材及阅读经验,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如在教授《金色的鱼钩》课文后,教师可以设置主题—弘扬红色精神,诵读红色经典,请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通过网络收集资料,与家长共同制定一周阅读计划,在阅读过程中批注自己的感悟、体验及收获,随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向家长复述革命英雄故事,与家长探讨阅读素材的内涵,向家长询问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等,都能够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依托家校共育有效培育学生阅读能力[5]。

总之,培育学生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提质增效、落实素质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且均衡发展、为学生终身及可持续发展做足准备的必然选择。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学生自主阅读及探究机会匮乏、学生阅读兴趣较低、课外延伸拓展不足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要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阅读素材、组织开展阅读活动,注重课前预习阶段的导读,教学过程中的多措并举、兴趣培养,以及课后延伸阶段的家校共育,以此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课文语文能力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发明与创新(2022年30期)2022-10-03《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21年9期)2021-12-06背课文的小偷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人大建设(2018年6期)2018-08-16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5期)2018-02-10背课文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语文知识连连看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5期)2009-06-08语文妙脆角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5期)2009-06-08

推荐访问:中学生 培育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