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走集约化强县富民之路

|idpi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政策精神,积极调整全市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大力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取得了明显成效。下面就我市的发展情况、特点及存在问题建议,谈以下两点:  

一、我市产业化发展现状及特点  

“十一五”期间,我市坚持把实施“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战略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引导、扶持县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全市以产业化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做大做强旅游、铸造加工、小杂粮种植、特色养殖等“一县一业”产业,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强势推进各市县区“一村一品”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优质林果、大棚基地、休闲农业等特色产业村,全力构筑现代产业化体系。到“十一五”期末,全市  个县市区基本都确立了“一县一业”特色主导产业,其中  县的旅游业、  县的铸造业、   种植业等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突出的优势品牌。目前,全市共有   个村列入全省“一村一品”专业村,其中   个列为示范村,为促进农民增收起到良好的带动、示范作用。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市“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促进了优势产业发展。我市矿产资源储量丰富,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这些优势资源,狠抓园区工业、现代农业和旅游服务业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二是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实施和推进,把分散经营转变为整体推进、龙头带动、集约经营,促进优势区域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形成,使得一、二、三产的分布更加符合当地实际和发展需要。三是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全市优势产业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扩大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和途径。实践证明,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发挥本地优势,培养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有利于推进产业化进程,实现小生产、小产品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几点建议  

目前,我市“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趋势总体上是好的,但与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迫切需求以及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部分县市对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认识不足,发展处于自发状态,缺乏整体规划和强有力的引导。各县市要就“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加强调查研究,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认真研究本地资源特点和区域优势,科学分析市场需求变化,找准产业发展的切入点,确定产业发展方向,科学制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  

 二是各县市区“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总体规模不大,品牌建设滞后,品牌效益难以体现,缺乏市场竞争力。国内许多经济发达市县几乎都是坚持走特色之路、打优势品牌,走出了通过发展特色经济来壮大县域经济的成功之道。这就说明,特色就是品牌、就是市场、就是竞争力。所以,我们要加强特色品牌建设,要制定“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主导产品,严格制定各项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扩大标准化实施范围,组织创建标准化示范区,加强质量安全论证管理。此外,还要加强品牌的保护、宣传和推广力度,培育名牌产品,树立品牌形象,发挥品牌效应,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三是多数“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化进程较慢,龙头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各类农业产业规模较小,技术装备、经营理念落后,精深加工程度较低。“一县一业、一村一品”能不能更好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龙头企业的发展。因此,要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方法,着力打造一批龙头示范项目,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健康有序发展。要坚持依据资源、区位等条件确定各地区优势主导产业,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竞争立项、集中资金,重点扶持、连续扶持,做大做强各市县区优势主导产业。  

四是在当前农村劳动力持续大量向非农领域转移的背景下,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接受新技术能力弱,导致产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思想守旧,加之信贷、保险等金融政策没有及时跟进,阻碍了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发展“一村一品”,主体是农民,目的是让更多的农民致富,因此,必须在推进“一村一品”的进程中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民和农村专业人才培训,造就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为农村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是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滞后,企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高,效益较低,风险较大。政府部门要适当降低门槛,完善投入机制,政府、金融、工商大户、农民自筹等多种力量一齐上,资金渠道多样化,共同推进县乡村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推荐访问:集约化 之路 富民 一品 大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