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语文朗读,读出无限精彩

|idpi

沈晶晶

朗读,就是大声而清晰地读出课文内容,确保语义连贯不失本意。这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方式,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吸收知识的最佳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朗读主要是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及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文本信息。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朗读教学的成效,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展开深入分析,以期让学生读出精彩。

一、布置预读任务,加深文本理解

为了让语文教学更有效率,教師可给学生布置预读任务。和预习任务不同的是,预读任务更侧重于读。通过预读,学生将对课文形成一个初步印象,也会同步梳理出很多的问题。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预读任务,教师要求学生按照两个步骤操作。首先,粗读课文,重点厘清文章中的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其次,细读课文,重点分析文章中的重难点内容。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猴王出世》一课为例。在第一遍朗读时,教师要求学生先梳理课文中的生字词,在教材空白处作批注。然后,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查询,争取解决生字词。遇到无法解决的内容,进行重点记录,留待上课解决。只有做好这些基本工作,学生才能顺利地朗读原文。等完成一遍粗读后,教师可以提高标准,要求学生进行细读,也就是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阅读原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逐字、逐句、逐段地阅读原文,先概括整段的中心意思,再将不理解的句子画下来,并试着划分全文的层次,知道整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两遍预读,学生已经解决课文中60%的问题,剩下40%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以解答心中的疑惑。

在小学阶段,为了更好地开展朗读教学,教师可以在开课前为学生布置预读任务。在预读的过程中,学生将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生字词,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成效,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创设朗读情境,激荡学生胸怀

在开展朗读教学时,如果可以辅之以特殊的氛围,就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成效。因为大多数学生并不喜欢朗读,更加倾向于默读、指读,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释放,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朗读、爱上朗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结合教学素材,为学生创造具有关联性的情境,这样才能发挥“情境”的功能。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女娲补天》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上朗读,教师要先研究课文内容,提炼其中的关键信息,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在《女娲补天》这则神话故事里,作者在一开始就已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如“轰隆隆的巨大响声”“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的洪水”“四处挣扎的人们”等。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施,模拟出符合环境氛围的声效,如加入雷声、洪水声、闪电声、大火燃烧的声音以及人们的呼救声等,以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体验。在逼真的声效中,教师的声音清晰地传出来:“在远古时期,当女娲造人以后,世间本来太平祥和。但是有一天,一阵轰隆隆的雷声惊醒了久已沉睡的女娲,而人世间的灾难才刚刚开始……”此时此刻,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学生都沉浸在教师的声音里。当朗读结束后,学生都情不自禁地捧起书本,认真地朗读文章。通过教师的有效示范,学生对朗读产生了别样的兴趣。

创设有效的情境是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关键步骤。案例中,教师为学生模拟声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朗诵课文,其实就是在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从被动变为主动,并且乐于进行朗读活动。

三、捕捉文章精华,朗读重点内容

在开展朗读教学时,很多教师存在一个教学误区,认为朗读必须针对全文,不能针对某一部分。其实,朗读只是学习文本的一种手段,并不是一种限定教学思维的工具。朗读课文,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印象,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朗读全文过渡到朗读局部,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景阳冈》一课时,该文选自《水浒传》第23回,主要讲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这一章是经典桥段,备受读者的青睐。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要求学生先默读课文,在默读的过程中解决生字词的问题。由于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如果从头到尾朗读,势必会浪费很多的教学时间,而且不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针对这类由古典名著改编而成的课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捕捉文本的重点,重点朗读文本的核心部分,在深入品鉴中提高对文本的思想认知。而本文的重点就是“武松打虎”的过程,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重点朗读这一部分的内容,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文笔的精妙。同时,教师也可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如,作者运用怎样的手法刻画武松这一形象?“武松打虎”到底精彩在何处?如此,既能完成朗读教学的目的,又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朗读未必需要针对全篇课文,也可以针对局部。当教师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核心部分,就能提高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自愿的参与朗读活动。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实现朗读教学的目的。

四、教师示范朗读,传授朗读秘诀

朗读是一项技能,需要教师的悉心培养,学生才能形成朗读习惯并掌握朗读技巧。刚开始朗读时,学生的朗读情况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为语气平淡、没有情感的起伏,整体比较死板。不论朗读诗歌、散文还是小说,学生都用同样的语气和声调,因此很难打动听众。为了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教师不能让学生用完成任务的心态对待朗读训练,而应该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朗读技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小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容易出现丢字、漏字、读错音、语速和所读内容不一致、缺乏感情等问题。针对前四类问题,教师需要对学生加以提示,让学生明白朗读不能一味图快,而应该以准确为前提,认真读出每一个字。针对“缺乏感情”这个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归原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朗读技巧。

例如,在教学《梅花魂》一课时,教师先给学生作出了朗读示范,同时要求学生重点品读祖孙间的对话,尤其需要标出对话中的动词以及形容词。如,原文中提到祖父给“我”教诗词时,总是忍不住掉眼泪,而“我”并不理解祖父的心意,祖父也只能摇头叹气。在朗读这一片段时,学生需要注意语气、停顿,要揣摩人物的心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意识到朗读并不是简单的从头读到尾,而是应该结合人物的心情,用恰如其分的语气和停顿表达出来。

案例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教师为学生作出了正确的示范,让学生深入文本内容,揣摩人物心情,用合适的语调、语气完成情感的表达。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既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又能真正爱上朗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环节必不可少,也是最常见的教学形式。在开展朗读教学时,教师不仅需要营造恰当的情境,而且需要传授学生朗读的技巧,更需要打破常规,运用丰富的朗读形式,带给学生全新的朗读体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

猜你喜欢文本课文情境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成长·读写月刊(2019年1期)2019-01-28端午节的来历学苑创造·A版(2017年6期)2017-06-23背课文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中国扶贫(2014年8期)2014-06-27感悟三角形的高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2008年4期)2008-07-11

推荐访问:读出 朗读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