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内涵与因应

|idpi

孙宝华

[摘 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体现了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的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研究好、破解好这一命题,将会促进具有五千年文明史、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成功踏上现代化强国之路,推进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全面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中国在世界格局和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

[关键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背景;内涵;因应

2017年12月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①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 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命题,体现了“变”的前所未有、百年罕遇。研究好、破解好这一命题,将在世界格局和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历史进程中,更好地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促进中国成功踏上现代化强国之路,推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背景

“大变局是人们对世界格局变化的认识概括,大变局之‘变有其自身的规律和逻辑。” ③这个大变局,是从事实上“一家独大”的单极世界向协同共治的多极世界的转变,是现代化发展路径从一元走向多元的转变,也是社会主义从遭遇严重挫折向21世纪焕发蓬勃生机的转变。

1. 世界政治版图的变化

在近代世界历史上,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出现在西方国家,这些国家在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之后相继成为工业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独立运动,促进世界的政治版图随之发生变化。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成员国总数共有51个,多数是欧美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起主导作用。截止到2019年,联合国的成员增加到了193个,其中绝大多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国家,以这些国家为主体的“第三世界”开始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成了战后国际事务中一支重要力量。“第三世界是由超越两大阵营、超越国家性质的发展中国家所组成,它成为一支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举足轻重的力量。” ④世界大战造就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而革命则解放了被压迫民族和殖民地人民,导致了中国、印度、土耳其等东方国家成立了独立的多民族国家,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增长近200个。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是第三世界形成的起点,标志着亚非国家开始作为一支崭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不结盟运动是第三世界发展的里程碑。1964年出现的七十七国集团,是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重要而鲜明的标志。发展中国家的逐步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版图和政治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加速了世界一体化的整体进程。

2. 科技革命的“蓬勃力量”

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同时成为影响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有:一是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带动系列的产业发展和变革;二是与新能源、气候变化、海洋开发、空间开发等相关的技术创新更加密集;三是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展现出了重大的科技活力。

当下,正在孕育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将会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首先,信息技术将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发挥出重要的连锁效应;第二,生产将走向智能化、自动化,企业变革速度加快,不断催生出新的运营模式;第三,传统的低技能劳动会受到巨大冲击,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也将不断降低,这对全球的分工模式、各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历史实践表明,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任何国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此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浪潮中,必然会有一些国家脱颖而出,成为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国际竞争格局必将发生深刻调 整。

3. 厚积薄发的“中国崛起”

21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格局日趋均衡,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新工业革命推动新兴市场国家高速发展,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机遇,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發展中国家成为新兴大国力量,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 响。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利于持续推动完成国家重大战略安排。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引擎。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亚投行的设立、G20峰会的召开都表明中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可以说,中国用几十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完成的工业化历程。

其次,中国已经从一个追赶者变为一个迅速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参与者和领跑者。2019年,在世界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坚持进一步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位居世界前列,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是美欧日等国的总和。事实充分证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勇立潮头,担当起大国责任,走向世界中央。尤其是自2013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有138个国家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极大地增强了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合作和金融支持。中国积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推动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稳步发展,为世界的稳定和繁荣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 慧。

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要内涵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特指现代国际关系而言的,可以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准确概括了当前国际格局的主要特征。这个大变局,概括起来说,就是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我们要深刻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解读出其中基础性变量的内在运动机理,还是要回到马克思的分析路径上来。” ⑤站在唯物史观角度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在提高,国家间的联系在增强,但发展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也在增大。

1. 国际力量的对比及转折

以国际力量对比关系为核心的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是大变局的基本表现。“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叠加冲击,导致全球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冲突和风险隐患急剧上升,进而引发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和调整。” ⑥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變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与此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也非常突出。

2. 大国关系深刻调整的变化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不仅体现在国际力量对比关系的转折变化上,还体现在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世界经济重心正“自西向东”加快位移,也就是由北大西洋向太平洋区域转移,国际经济格局“东升西降”趋势日益明显;世界权力格局由一超多强向多元体系转移,国际格局出现重组、调整,力量对比更加趋于平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全球治理的话语权越来越向发展中国家倾斜,全球治理体系越来越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世界文明多样性更加彰显,世界各国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成为主基调。

3. 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进一步发展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内涵。中国是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实现各国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无论是从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区域转移的趋势来看,还是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规律来看,中国都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推动力量。“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来袭,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尽最大努力,为许多国家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援助。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现在的中国,不仅坚持继续帮扶广大发展中国家,同时也在为某些发达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援助,实际上是在联手整个世界应对危机、共渡难关。近些年来,因积极而广泛地参与国际减贫活动,中国已成长为推动全球扶贫解困的中坚力量。中国的作用和贡献,可谓有口皆碑。” ⑦中国奉行多边主义,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多极化的多“极”中,中国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推动力量,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日益参与全球治理并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决定了中国会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重要领导力量。中国积极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一直强调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以此来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进而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中国发挥着以公平、平等、正义为基础的国际责任。我国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通过内外统筹、量力而行的多元化方针,推动了国际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繁荣和均衡发展,强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相互依存以及对世界事务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在增进人类共同利益,解决全球面临的共同难题,维护全球和地区稳定等方面,中国也在义不容辞地承担责任,贡献着中国智慧。近年来,我国更加积极地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更加负责任地介入全球热点问题的谈判和解决,更加主动地提出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

三、因应变局,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同时也处于建党100年、新中国成立72年、改革开放43年的关键节点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判断,是习近平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和方法分析当前社会发展和国际格局变迁的一般规律得出的,这一命题对我们审视国际社会发展趋势,应对大变局的机遇和挑战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论断中,“百年”是一个基本的时间轴,也常常是重要的时间周期。这个百年周期和中国“两个一百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周期高度一致。

1. 坚持真理,永葆政治本色

马克思主张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为保证社会革命取得胜利和实现革命的最高目标——消灭阶级,无产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 ⑧。马克思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奋斗目标,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提出党的纲领,这构成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核心内容。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一百多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当我们行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潮流中,又叠加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这两大因素对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面对这种大势,我们不能悲观恐慌,也不应消极应对,而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历史的、辩证的、长远的眼光来认清形势,保持政治定力。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全球化仍然是历史前进的重要潮流,共克时艰、合作共赢是全球的正确选择。立足大变局,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主动迎接挑战。

在时代的大变局潮流中,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越是面对不熟悉不确定的因素,面对难以预见的风险考验,越是要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的指引,靠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马列主义为理论基础,注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那一天开始,从战争到和平、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历代领导集体都重视理论的力量支撑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赋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的新内涵。

2. 立足“中国道路”,坚定“四个自信”

近代以来,在中国社会剧烈变迁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激烈斗争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敢于担当,以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带领和团结中国人民在苦难和挫折中不断求索,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领导了中国人民走过了独立自主、艰苦创业的时代,走过了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时代。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以来中国走出困境走向胜利的坚强领导。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只有依靠共产党的领导,依靠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有组织、有秩序、分步骤地积极推进、大胆探索,才有可能实现既定目标。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四个自信”的建设,关系到一个国家正确发展方向的坚持、发展速度以及效率的保持和提升,关系到民族精神共识的凝聚、精神支柱的构筑。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將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如何准确把握新时代,从容直面世界,理性审视自我发展道路? 如何在立足当代、直面世界的同时从容走向未来,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道路的再度辉煌? 回答好这些时代性课题,我们必须不断增进“四个自信”。

“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只有立足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道路,坚持独立自主,才能强根固本。这条道路所形成的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支点,又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爱”“自强不息”“家国情怀”“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而且还批判借鉴吸收了西方工业文明的现代化理论精华,它是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执政党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整体概括与诠释。只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才能进一步构建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才能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3. 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新发展理念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后,置身于当下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将面临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这就需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以新的举措破解前进中所面对的一系列问题。对于贯穿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来说,改革开放的新举措要着眼于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国内良性大循环和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无论“幸福”还是“复兴”,其实质是要中国赶上时代,把落后的农业国建设为先进的工业国,进一步迈向现代化的道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如何贯穿新发展理念,如何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让更多的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

从国内来看,我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都在增加。必须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敢于啃硬骨头,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利益固化藩篱,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从大变局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科技创新和工业化进程的升级需要国内治理机制的有效升级。同时,国际关系本质上是以大国关系为基础的国际力量的对比。而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是决定国际力量对比关系的根本因素。改革开放的40多年中,中国成为世界上进步最快、发展成效最显著的国家,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4. 推动和平发展,促进广泛合作

面对当前如此复杂和尖锐的国际形势,“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一切国际问题都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中国判断是非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合作和促进世界经济繁荣。” ⑨这既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对中国道路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中国道路高速发展的难得机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全球有75年大体和平发展时期,虽然围绕中国的贸易斗争、文化斗争从来没有停歇过,但世界总体趋势还是 “和平与发展”,中国抓住了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和平发展机遇实现了快速发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中国道路提出了“继续和平发展”的新要求。首先,世界大势需要和平,中国是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世界和平有赖于中国发挥核心关键作用。其次,中国自身建设和国内的发展也需要一个稳定、和平的发展环境,只有国家和平安宁,建设者们才能安心搞建设,国家的各项事业才能得到普遍稳定的快速发展,国家才能腾出更多经费和精力搞建设,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总之,和平发展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对中国道路提出的新要求,是世界局势之需,是中国自身发展之需,是人类文明进步之需。

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多极力量中的重要力量,特别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下,中国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最重要力量之一。但中国不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唯一力量,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强烈地渴望和平,这些国家都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只有世界各国共同携手,共同分担维护和平的重担,才能有效维护好世界和平。

注释:

①《习近平接见2017年度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与会使节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9日,第1版。

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8年12月22日,第11版。

③房宁、丰俊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行百里者半九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理论视野》2020年第2期。

④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现代史》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22页。

⑤樊志宏:《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基础变量》,《学习时报》2020年4月24日,第2版。

⑥王永中:《如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疫情的叠加冲击》,《人民论坛》2020年第5期。

⑦于洪君主编:《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31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8页。

⑨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400页。

作者系中共枣庄市委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 矫海霞)

猜你喜欢 历史背景因应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0年135期)2020-12-07教学管理模式因应深度研究陕西教育·高教版(2020年11期)2020-12-07新业态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之因应卷宗(2020年26期)2020-12-06新时代我国高校防范宗教渗透的三大挑战及其因应青年与社会(2020年9期)2020-05-03试论中国古典舞身韵“云手系列”的历史背景戏剧之家(2019年24期)2019-08-21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有效教学的初探东方教育(2018年26期)2018-09-28有理数的数学内涵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16年7期)2016-12-07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再构建及中国的因应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24期)2016-11-09木木相册作文大王·中高年级(2014年5期)2014-08-07近代朝鲜条约外交的确立理论观察(2012年5期)2012-11-23

推荐访问:因应 之大 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