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营企业税收管理浅析

|idpi

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企业以其经营灵活、经营成本低、组织形式优化、人员设置精简、经营周期短、资金流通快等特点,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了就业渠道,为地方经济持续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云县县委政府积极营造发展大幅经济的软环境,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促进市场竞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强民营企业税收管理,云县国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探索出了一套较为适合该县实际的管理办法,但从管理实践来看,民营企业的税收管理还不同程度存在着管理不深,不透、不严、不全、不细等问题,部分民营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不规范、税收流失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本文结合云县民营企业管理现状、管理措施、存在问题作进一步分析,并对加强民营企业税收管理,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云县民营企业管理现状及管理措施  

  截至目前,云县辖区内共有国税管理企业总户数66户,其中民营企业29户(工业22户,商业7户,包括改制企业),占企业总户数的44%。全县企业分布在12个乡(镇)、重点分布在爱华镇。近年来,云县国税局立足实际,面向征管,树立“税源有限,管理无限”的管理理念,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管理”的管理原则,以“科学化、精细化”为管理目标,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以纳税人规模类型为划分标准,积极探索税源分类管理方法,在借鉴其他行业成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既符合税收管理规律,又符合本地实际的民营企业税源管理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一)针对问题,完善措施,积极探索实践新的管理模式。制定了《云县国税局税源分类管理实施办法》,在全县初步建立起了“规模分类、行业管理、区域责任、分析监控”的分类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管理效应。通过规模分类模式,明确划分各职能部门的职能权限,并按纳税人规模类型对管理对象进行划分归类,在管理方法上实行按类别分组管理,把全县的所有纳税人划分为6大类。其中:第一类为电力业,主要包括漫湾、大朝山以及县辖区范围内的小型水电行业;
第二类为糖业,主要包括云县甘化公司和幸福糖业有限公司;
第三类酒业,包括澜沧江酒业集团和茅粮酒业集团。第四类为矿业,包括铜、优势硅和其它矿产品;
第五类为烟草业;
第六类为商贸业,包括建筑材料、食品饮料、日用百货、服装鞋帽、家用电器、五金配件、家具用具、机械器材、文化体育等行业。相继制定了《税收管理员管理办法》、《重点税源分类管理办法》、《个体税收管理办法》《百户企业》管理办法等十几个税源分类管理、监督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和办法,保证了税源分类管理的有效实施。针对民营企业管理现状,经过调查提出了以落实政策为主要内容,以纳税辅导为主要手段,以评估检查为主要方式,以规范管理、建设精品项目为目标的新型的、前瞻式税源管理模式。  

  (二)加强部门合作,堵塞管理漏洞。户籍管理是税源管理的基础。在税源管理过程中,为了及时掌握企业及纳税人动态变化,准确掌握辖区内税源变动情况,国税局主动与工商局、地税局、招商局等单位联系,收集辖区新办企业信息和新型招商引资项目信息。并与上述部门协商建立信息交换制度,充分利用第三方信息资源,及时掌握和严格做好企业开户、变更、停复业、注销、外出经营报销登记管理。  

  (三)强化宣传辅导,提高企业财务人员和办税人员水平。针对辖区内的新办企业大都属于非公经济成分,企业法人、财务人员和办税人员的从业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对最新的税收法律、法规学习不够,经常造成政策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国税局创新宣传培训形式,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一是抓住重点进行宣传。注重寻找纳税人税法知识的“盲区”,要求税收管理员在入户检查时,有针对性的将最新的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宣传到纳税人,为纳税人开展送法律、送政策上门。二是分类宣传培训。结合新出台的税收政策,分税种、分内容对纳税人进行宣传培训。定期和不定期为纳税人专门开办新企业所得税法培训班、增值税转型政策培训班、涉农税收业务培训等,为企业分发了各类宣传资料,有效提高了企业财务人员和办税人员水平。三是广泛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计算机网络等新闻媒体,对税收政策法律法规、工作制度工作纪律进行规范宣传,营造和谐税收环境。不断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遵从度。  

  (四)严格监督检查,积极推进建账建制,保证建账质量  

针对各企业财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实,采取上门帮助辅导建账、委托有从业资格的人员建账等措施,并采取跟踪检查的方式,定期深入企业,指导检查建账记账情况,督促按要求记账,按月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和有关附报资料,提高建账记账的质量。  

(五)落实政策,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保证国家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准确落实,及时将最新的涉税优惠政策复印下发到各个纳税人,并辅导他们做好减免税的申请工作。与此同时,还定期专门举办减免税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培训班,对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梳理,力求把最新的各项优惠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目前,辖区内所有应当享受减免税的纳税人已经享受减免税政策户,享受税收优惠  万元,其中:。  

(六)创新管理方式,规范税收管理行为。在总结近几年来税源管理工作得失的基础上,制定了《云县国税税收管理员实施办法》,从规范税收管理员的日常管理行为着手,积极构建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程序。按照临沧市国税局“百户企业”管理的要求,县局为每个企业设计了一套处方式管理电子表格,包括纳税人基本信息登记表、税种信息登记表、发票票种核定及领购信息登记表、申报信息登记表、优惠政策信息登记表、税收资格认定信息登记表、日常检查情况统计表、违法违章处理信息登记表、纳税辅导登记表、纳税评估信息登记表等表格,详细记录纳税人在国税机关的税收行为流程,为更进一步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储备了较全面的征管资料。  

(七)明确责任,严肃追究过错责任。为了进一步明确职责,提高税收管理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有效调动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该局结合执法责任制考核和过错责任追究、税收征管质量考核,定期对税收管理员工作任务进行考评,对于未完成的工作任务,在进行通报批评的同时扣发对应责任人的考核奖励。  

  二、民营企业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云县国税局在民营企业税收管理方面,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初步探索出了一套既符合税收管理规律,又符合本地实际的新型的税源管理模式,在管理模式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从多年管理实践来看,还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在税收管理上,缺少一套较为完备的、适应民营企业税收征管的措施和方法,管理体系尚不完整,日常征管主要以企业申报数作为税款征收和核定税负的依据。对于企业经营多变、申报不实等现象,国税部门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控制机制。异常申报现象突出,虽然云县国税局一方面积极推行企业建账建制,扩大查账征收面,另一方面对于部分长期账务不实、账务混乱等企业采取核定征收办法,强化控管,防止税收流失,尽管如此,全县民营企业的税收入库仍然不尽人意。  

  (二)部分民营企业主法制观念淡薄。从云县来看,民营企业当中,有部分私营企业主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法制观念淡薄的现象。业主办公司的目的就是盈利,企业效益不好时对税务部门的抵触情绪尤为严重,不能很好地配合国税部门的工作,对税款的申报缺乏主动意识,每月申报期税收管理员要进行挨户催报催缴,有的要拖延到申报期的最后一天;
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说停业就停业,从不考虑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只注重税收减免政策,却不能很好的履行纳税人的义务,主观随意性较大、主动依法纳税意识淡薄。  

  (三)民营企业大部分会计、财务不够健全。一是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云县民营企业当中,只有部分企业配备专职会计,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专业的会计人员,有的财务人员虽持有会计证,但缺乏税法政策知识、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运用能力低,会计核算不健全、财务管理水平差。二是财务人员配备不符合规定。兼职会计或代理记账会计占的比例较高,民营企业中兼职财会人员少则三四家、多则七八家,会计兼职占到60%以上,往往只是月底做账、报账或者月初纳税申报时才到企业,企业叫报什么,就报什么,失去了会计 监督职能,直接影响了及时准确记账、财务核算,纳税申报异常率较高。三是账簿设置不规范。大部分查账征收户小企业纳税人虽然建立了账簿,但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记账不规范,给查账带来困难。  

  (四)税收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机制限制。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建立,在强化管理责任、增强执法监督、分离管理操作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监督制约作用,但税收管理员的日常事务性工作量大、临时性工作多、科技化管理手段应用不足、效率低下、管理操作时有混淆等,使得多数管理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深层次的税收管理活动。二是纳税评估力度不够。新的税收征管模式强调了纳税评估、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异常申报监控、经济税收联动分析等,但从目前情况看,纳税信用等级制度还没有全面建立起来,只限一些大企业,纳税评估力度弱化,评估质量相对不高,实际操作中纳税评估工作不能全面有效地发挥出其应有作用。三是企业账务质量不高。部分民营企业销售收入反映不真实、记账不实,原始凭据不全,白条入账现象普遍存在且屡禁不止,不能准确地进行财务核算,发票违章现象严重。特别是工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大多是不开发票或少开发票,有的利用多开户头、现金交易以及以物易物等现象偷税,部分企业按发票需要开票并按照发票开具金额申报纳税,税收流失严重。四是发票管理漏管。税收管理员在日常的税收管理工作中往往只重视增值税专用发票,低估普通发票,发票使用管理不规范,不开、拒开、填写项目内容不完整、大头小尾、真票假开等依然存在。总之,民营企业纳税人行业涉及面广,纳税户多。由于其资金运用灵活、会计税收核算不健全、管理漏洞多、纳税意识相对淡薄、导致异常申报比例相对较高。  

  三、加强民营企业税收管理的设想和对策  

  针对民营企业税收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要加强民营企业税收管理,必须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正确运用经济、财会、税收法律法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民营企业税收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一)完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1、加强宣传,明确职责。加大学习和宣传《企业会计制度》的力度,明确会计核算政策,正确选择会计制度,建立内部分析报告制度。国税部门要将宣传和培训的重心向民营企业倾斜,实时举办财务人员培训班,讲授企业会计制度、涉税法律法规等知识使其充分认识到企业进一步发展必须建立在规范生产经营、财务会计核算和诚信纳税上,真正做到完善账证,准确核算,真实申报,依法纳税。  

  2、完善监管,增强责任。严格民营企业账簿审验、使用、保管制度,按规定设置账簿,完善向税务机关报送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加强财会人员管理,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强化会计证的验审工作,规范兼职会计代理行为,严格限制兼职会计兼职数量,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管职能。  

  (二)建立规范化、现代化的税收管理监控体系  

  1、夯实管理基础。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财务核算方式,采取不同的申报管理方法,对民营企业建账建制和纳税申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符合实行查账征收条件的,采取查账征收管理方法。对于不能完整的设置账簿或抵触情绪较大不愿设置账簿的企业,可以实行核定定额的方法进行管理,本着高于同行业建账户纳税额的原则,调整核定其应纳税额,促其建账。督促企业真实反映经营状况,促进企业依法纳税,将税收管理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纳税服务和税源监控上来。  

  2、强化监控力度。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日常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增强管理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严格实行最低税负告诫制度,建立部门联系制度,加强外部信息管理,与工商、公安、银行等相关部门联网,开展数据交流和共享,在系统内部及时与地税和各兄弟县局进行有关信息的联系沟通,共同打击偷逃税行为,提高纳税人的遵循度。正确处理好“管户”与“管事”的关系,税收管理员要根据管理内容的主次缓急、进行科学、合理、高效的安排,找出管理规律,把精力主要用在对民营企业管理的动态情况掌握上,变被动为主动,全面建立和实施纳税申报定期分析制度,定期分析动态指标,交流管理信息,完善民营企业纳税人报送纳税资料。  

  3、加强纳税评估。提高对民营企业的管理意识,扩大评估面,力争在一个纳税年度对县域全部民营企业评估检查一次,并要把握重点,对群众来信来访检举的、申报税额与其经营规模不相称的、不按规定建立使用保管账簿和财产资料混乱不全的民营企业要重点评估;
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纳税人实施不同的评估方式,增强评估的科学性;
加强税务稽查部门与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对民营企业纳税人的检查力度,对经常申报异常的企业进行日常和专项检查,以查促管,以评增收,对纳税评估中发现存在重大疑点的,稽查部门可以及时进行跟踪检查,以点带面,确保发现一个,查处一片,增收一块,提高民营企业管理质量和收入比重。   

  4、加强发票控管,堵塞税收漏洞。一是加大对利用普通发票偷税行为及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克服重增值税专用发票轻普通发票管理的不正确认识,严把验旧购新关;
二是严格发票管理制度。从严控制发票发售领用关,对领购发票的纳税人可以要求其现场在发票联上加盖发票专用章和条形章,杜绝发票外借。加大对大面额普通发票的管理,根据企业经营规模大小缴纳税款的多少,核定其发票面额的大小,尽量控制大面额普通发票的发售;
三是建立管理员管票专项制度。将发票日常检查作为管理员的一项重要职责,充分发挥以票管税作用,强化各种发票的协查比对和监控,堵塞税收漏洞,进一步完善普通发票检查方法,改变以往只重账务检查而忽视对发票开具金额与实现销售收入的比对的做法,采取逆向检查并不定期到纳税人经营地点明查暗访等方式对其开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核查。  

  5、实施信息管税,强化基础数据管理。针对管理员工作杂头绪多的实际,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依托作用,采用科技化手段实现对民营企业的管理。一是加强对税源的调查。广泛、准确、及时地搜集涉税经济信息,摸清企业税源户籍、会计财务信息、资金周转、产品货物流通、发票购销双方流转等经营情况。进一步加强与稽查部门的密切配合,管理部门将调查搜集到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录入计算机,将调查搜集的资料与稽查部门实现信息资料共享,保证管理需要。二是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应用软件开发工作,开发适用于民营企业纳税人征管监控应用软件,实现各类台账、报表及相关信息搜集、汇总和传递的电子化处理,可以逐步取消手工台账、报表,切实减轻基层税收管理员工作压力,大幅提高各类统计、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并通过对静态资料的分析实现对税源的动态监控管理,实行经济税源税收联动分析,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监控作用。  

  6、强化管理,优化服务。“信息化加专业化、精细化加标准化”税收征管模式提出了税源管理部门应作为开展税收管理的主要承担者,要求管理员不仅要懂税收、通法律,会财务、擅统计、精分析,更要熟练计算机应用,因此,在税收管理员搭配上注意新老结合,实现人力资源最佳组合,充分发挥每个税收管理员的优势,提高税收管理能力;
二是分类施教,强化人员培训和再教育,尤其是信息化技术和会计财务税收政策法规新知识的培训,将培训的重点适当向基层一线人员倾斜,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杜绝培训人员与实际操作人员脱节的现象,不要让培训只流于形式。其次,要强化终身学习理念,增强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税收管理者的理论和操作水平。   沧江闲人

推荐访问:浅析 民营企业 税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