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idpi

石颖

摘 要:国有企业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近年来,国有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明显增强,主要表现在创新投入不断加大、创新成果逐年增加、承担了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任务、成为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主导力量。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对国有企业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加快质量变革、转变发展方式、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应在向前沿性战略性产业领域布局、打造共生共荣的创新生态、强化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引导形成创新社会氛围等五个方面重点着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挑战更是机遇,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放在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八项重点任务的首位,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企业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体,而国有企业承担着引领我国产业高端发展、参与全球经济与科技竞争的重要责任。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骨干力量和全民意志的重要体现,应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集中力量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难题,更好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一、国有企业创新引领作用明显提升

“十三五”以来,国有企业的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创新投入快速增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不断增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一)国有企业不断加大科研创新投入

近年来,国有企业的科研创新投入不断加大,成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力量。2016-2019年,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 1.97万亿元,占全国研发经费的 26.5%,中央企业牵头承担了 2030个重大项目。中央企业拥有 733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 91个,两院院士 227名。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2019年,国企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9505亿元,同比增长 33%,占当年中央企业投资总额的 20%,较上年提高 4.5个百分点。新材料产业投资增速114.9%,节能环保产业投资增速 88.1%,新能源產业投资增速76.8%。

(二)国有企业科研创新成果逐年增加

国有企业拥有雄厚的科研、人才和技术积累,且主要集中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实施国家重大创新工程的基础好、实力强。当前,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深海探测、高速铁路、商用飞机、特高压输变电、移动通信、大型水电站、高铁、核电、智能电网等领域占领了国际科技制高点,获得了世界技术发展趋势的引领地位,而这些重大技术创新基本上是国有企业完成的。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获得了一定领先优势。2012-2018年,中央企业共有 605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约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有 16项,占全国总数的84%。2019年,中央企业在国家科技奖励表彰中的奖项数量占比达到 40%。截至 2019年底,中央企业拥有有效专利总量约 77万项。

(三)国有企业承担国家重要的科技创新任务

国有企业作为创新型国家的主干力量,承担的重大科技创新和成套技术设备研发任务较重,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标志性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承担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工程和许多国防科技工业重大项目,彰显了国之重器的实力与担当。2016年以来,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北斗卫星全球组网,“天问一号”奔向火星,全国已建设开通5G基站超 50万个,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全面通车,白鹤滩水电站即将建成,圆满完成了国家科技创新任务,并在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进一步努力。

(四)国有企业是参与国际科技竞争主导力量

国际经验表明,大企业不仅是一国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也是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依托力量。据统计,世界 500强企业的科研支出在美国占 85%,英国为 76%,法国为 82%,意大利和荷兰则达 93%。在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一般都是各行业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不仅资金雄厚、技术先进、设备优良,而且具有较强的研发力量和技术创新能力。我国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人员和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长,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在国际市场上显示出较强的核心竞争力,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已经成长为与跨国公司竞争的重要力量。

二、新阶段对国企创新引领作用的新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有企业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完成提质增效任务、不断做强做优做大,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积极贡献,所以必须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

(一)积极应对国际竞争,加快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

科学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命运,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在争先抢占科技制高点,如美国科技创新战略、“制造业回归”战略,日本连续发布《日本制造业白皮书》,德国工业 4.0试图增强其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法国通过“未来工业联盟”项目实现再工业化,各国发力抢占下一次科技变革先机。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发达国家以低碳经济、绿色环保、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等为重要手段,充分利用其科技优势,不断强化全球竞争优势。在新冠疫情危机下,一些西方政客提出了“去中国化”、“脱钩论”等观点。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要精准抓好“六稳”、守住“六保”底线,特别要走出一条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新路子。我国经济总量虽已稳居世界第二,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世界经济竞争主要表现为大企业竞争,重大科技创新基本上由大企业最终实现,中央企业是跨越式创新的领军力量,以中央企业为龙头实现全面创新发展对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是“十四五”期间推动我国经济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和重要抓手。

(二)适应新阶段新形势,引领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产品和服务的重要供给者。但是国有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水平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高端高质的新需求。国有企业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持续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更高水平的服务,促进我国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三)推动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亟需转变。在“双循环”背景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总的来看,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较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实质性改变。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对外依存度高达 50%,虽然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量世界第一,但自主品牌出口不足 10%。国有企业迫切需要摆脱技术依赖,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努力突破。中国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后,需要加大科技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实现产业链基础的高级化与供应链水平的现代化,突破“卡脖子”的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原材料供给,确保国家经济安全。而中央企业是国家基础创新的主要力量,必须在重大基础性、前沿性理论研究上取得重大和关键性突破,在涉及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关联性强的领域加强基础性前沿性创新。这类创新资本投入量大、周期长、风险高,其他资本不愿进入,必须由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勇挑重担。

(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加强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国有企业正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的重要载体,在科技创新方面始终是中坚力量。当前,国有企业在创新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如研发投入不稳定,创新的市场化程度不够、经济效益导向不强,技术创新专业化管理水平不高、存在科研活动“行政化”问题,科技激励不强,創新氛围不够,尚未形成崇尚创新、支持冒险的创新文化。加之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内在机制不活,影响和制约了自主创新以及创新成果市场化转换的积极性。此外,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正从管理模式、营销方式逐步转向高精尖技术领域,竞争更为激烈,这就对加快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十四五”起,我国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必须培育一大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而关系国计民生的国有企业必须扛起这个重要使命和历史责任。

三、提升国企创新引领作用的五个着力点

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国有企业肩负重大国家使命,是“新型举国体制”制度优势的重要载体,是解决制约国家重大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国有企业要尽快把独特优势发挥出来,着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有效带动社会创业创新。

(一)国有企业应引领产业布局和研发导向

首先,应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前沿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其次,应更多地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倾斜,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意愿,面向市场支持原创性创新,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加速向创新产品转化,实现产业化发展。更重要的是,国有企业应深耕主营业务领域,加快推进非主业剥离,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使部分国有企业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二)国企应促进形成共生共荣的创新生态

一方面,国有企业的优势在于整合创新,应将目光更多地放在资源整合工作上,加强国有企业集团内部不同业务领域之间的交流合作,拉动上下游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发挥出创新的溢出效应。另一方面,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探索与高校和科研机构深化合作的各种有效形式,如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通过市场化方式设立各类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投资基金,鼓励优势产业集团与科研院所重组,将技术优势不断扩展为规模经济优势,从而提高合作主体的创新能力。

(三)国有企业应继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

从国有企业来讲,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着力解决一批制约企业和行业长远发展的共性及关键技术瓶颈问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从政策支持来讲,应更多允许和鼓励国有企业自行决定创新发展战略,减少监管部门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干预,在税收、筹资成本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让企业“轻装上阵”。此外,国有企业应建立持续稳定有效的创新投入机制,增加研发投入规模、优化研发投入结构、提高研发资金使用效率。

(四)国企要为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作出示范

国有企业要在突破体制机制对创新的束缚上下苦功夫,更加重视制度创新,精准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重要内容,构建适应企业特点、鼓励创新、科学规范的现代国企管理体系。通过制定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的新机制,提高科研人才的自主权和经费使用的灵活度,在落户、子女入学、医疗等方面为科研人员解除后顾之忧。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将创新作为干部考核的核心指标之一,加大中长期激励力度,让一线技术人员静下心来搞创新。

(五)国企要引导形成支持创新的社会氛围

国有企业只有为创新提供一定的试错空间,才能真正激发科研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要完善对创新失败的容错机制,清晰容错标准、细化容错条件、明确被严格禁止的错误,保护和鼓励敢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管理者及创新团队,打破国企负责人不敢创新、不愿创新的僵局。只是体制机制改革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培育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创新文化,带动形成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

猜你喜欢 引领作用科技创新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妇女生活(2017年8期)2017-09-06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年6期)2017-07-13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现代企业(2017年1期)2017-02-18基于SCI的科技创新领域文献同被引分析现代情报(2016年10期)2016-12-15做“学讲计划”教学模式中的点灯人新课程·上旬(2016年9期)2016-11-29浅析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商(2016年23期)2016-07-23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低碳化创新驱动研究商场现代化(2016年9期)2016-05-07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探究科技视界(2016年7期)2016-04-01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中国总会计师(2014年8期)2015-03-10电大课程管理员在学生思想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成人教育(2014年11期)2015-02-10

推荐访问:国有企业 引领 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