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新时代研学活动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idpi

王益熙

摘 要 近年来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学习需求的层次和种类也越来越多样,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便是众望所归。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势得到了普遍认可,但游学对经济条件有着较高的依赖,无法使更广泛的受众参与进来。为此,上海科技馆在强调公益性原则的基础上,让所有学生享有平等学习的机会,并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所在,建构了一系列主题研学活动。

关键词 科普研学 活动设计 体系构建

1 研学活动的特点

1.1 科学性

研学旅行不同于课堂教学,没有课程标准和固定教材,所以活动主题在研学课程的设计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奠定了研学内容和形式的基调。上海科技馆以科学传播为宗旨,以科普展示为载体,围绕“自然·人·科技”,设有“生物万象”“地壳探秘”“设计师摇篮”“智慧之光”“地球家园”“信息时代”“机器人世界”“探索之光”“人与健康”“宇航天地”“彩虹儿童乐园”“蜘蛛展”“动物世界”13个常设展厅、中国古代科技和中外科学探索者2个浮雕长廊、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墙,以及由巨幕、球幕、四维、太空四大特种影院组成的科学影城,期望唤起观众探索自然与科技奥秘的热情。在确定活动主题时,科技辅导员应当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并根据其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难易程度,挖掘展览中的亮点。其实,活动主题的确定也是一次选择与放弃的过程,不能因为目标太多而胡乱堆砌,乃至影响教学效果。

1.2 教育性

上海科技馆主题研学活动基于场馆资源,创立了展览教育、拓展教育和线上教育三个大类。以展览教育为基础,讲述藏品展项背后的故事;以拓展教育为抓手,延伸博物馆教育的宽度;以线上教育为推手,提高科普教育的辐射面。对于同一个科学概念,从小学生到中学生的理解跨度相差非常大,以往只能采取妥协的方法,仅开发一种模式的活动方案,这就导致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结果。笔者认为,科技辅导员应当全面梳理展项资源,主动对接课标,设计分层教学,并强化探究,提升能力,为青少年提供个性化的科普服务,拒绝“大锅饭”“一锅烩”。

1.3 互动性

上海科技馆主题研学活动以人为本,面对不同认知阶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活动方案。其中,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侧重于讲解演示。中学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具备假设演绎思维,会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自主探索学习。我们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沉浸其中,通过参与互动体验,达成“行”和“知”的完美合一。

1.4 创新性

上海科技馆主题研学活动共有三种创新模式:(1)以场馆为主导,为研学团队定制活动、研发课程;(2)以学校为主导,在学习单的辅助下,由学校教师带领学生参观研学;(3)场馆和学校共同策划,结合校内课程,开展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不仅如此,在研学活动的主题确定阶段,我们还基于馆校合作平台进行试点,联合师生前来场馆亲身体验。

2 研学活动的设计要素

2.1 活动目标

上海科技馆主题研学活动鼓励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并利用自己的原有认知建构新的知识。尤其重视在特殊环境下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个性创意、思维判断、动手实践、沟通协调、临场应变等能力。此外,还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树立环境保护、关爱他人的意识,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提升人格素养。实现六维科学目标,即激发学习兴趣、理解科学知识、从事科学推理、反思科学意义、参与科学实践、发展科学认同。

2.2 活动内容和形式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活动方案,真正做到“听得见、看得到、玩得乐、理解透”。在活动的内容策划上,注重研学团队的意见反馈,同时紧跟社会热点,定期推陈出新。在活动的形式策劃上,覆盖现场参观、手工制作、科学课程、科学表演、科普讲座等,亦可灵活组合给予更多选择的空间。

2.3 活动实施

为做到“研”与“学”不分离、“编”与“授”不脱离,上海科技馆所有的主题研学活动均由教育活动部的资深科技辅导员编写,并亲自带队授课。教学相长,良性互动,在实施过程中完成活动方案的改进。面对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00后”“10后”,其视野和阅历的丰富程度远超想象,只有在“授”与“受”之间借助零距离的接触,才能设计出适合他们的研学活动,提供恰如其分的成长营养。

2.4 活动评价

相对而言,研学活动较为复杂、多元,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评价其教学质量呢?我们从多维度、多方位、多视角出发,真切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而不是单一地评判好与差。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投入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的效果,具体可从三个方面来衡量学习过程的价值:(1)内在价值:包括来自家庭教育、阅读经验的个人兴趣和教学设计、互动方式等激发学生产生的情境兴趣;(2)工具价值:学生认识到这些任务能够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未来目标相联系;(3)实现价值:学生完成任务时能够确立个体的存在意义。

3 研学活动的体系建构

3.1 核心课程

我们聚焦社会资源、利用自然资源、结合馆内资源的教育属性,努力做好研学活动的选择、解析、整合和转化工作,加强核心课程的打造与建设,助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经过若干年的经验累积,上海科技馆已逐渐形成以“科技与人”为主题的核心课程体系,兼具独特性、专业性和创新性,下设“STEM科技馆奇妙日”和“遇见@科学家”系列课程。其中,“STEM科技馆奇妙日”系列课程包括“纸飞机”“水火箭”“水主沉浮”“察岩观色”“风中起源”“跷跷板与天平秤”“桥梁工程师”“迷你污水处理系统”“葡萄酒的发酵科学”“DNA项链”“机器情报员”“谍影重重”“智能教室”“混色电路”“迎宾小车”“小球历险记”“太阳能车挑战赛”“虫虫机器人”等子项目。在“遇见@科学家”系列课程中,每月选取一位当月出生的杰出科学家,举办“科学家主题月”活动,以“科学家及其成就”为主线,全面展示科学家的人格魅力、科学精神、科研成就和科学理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科学实践和推理,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激发科学学习的动力。

3.2 特色课程

当今世界科技迅速发展,智能化的趋势更是势不可挡。为顺应潮流、与时俱进,上海科技馆专门开设了以“走近人工智能”为主题的特色课程体系,下设“科迷工作坊”和“创客课堂”系列课程。其中,“科迷工作坊”系列课程包括“搬运材料”“海洋清理”“灾难警报”“废物回收”“空投营救”“倒车雷达”“太空探索”等子项目;“创客课堂”系列课程包括“Logo设计师”“火箭工程师”“指尖陀螺”“安全标识”等子项目。特色课程采取探究型模式,从生活中的机器人应用出发,了解人工智能的主要分类、工作原理和部件结构,探秘智能机器人的各种应用领域,尝试解决智能家居中的一些小问题。

3.3 探索课程

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上海科技馆专门开设了以“再续航天梦”为主题的探索课程体系,下设“神箭凌霄”和“探索宇宙飞行器”系列课程,每个系列课程根据不同的探索任务,附有多个子项目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探索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全球航天工程的行业现状,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意识,并对航天人全身心为国奉献的大无畏精神肃然起敬。

3.4 趣味课程

为建立体系完善、辐射全体的研学课程,针对低幼儿童和亲子家庭,上海科技馆专门开设了以“地球守护联盟”为主题的趣味课程体系,兼具生动性和教育性,下设“动物世界”和“自然环保”系列课程。趣味课程注重在轻松有趣的互动游戏和动手做体验中學习相关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关爱动物、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4 结语

上海科技馆的主题研学活动一经推出后广受好评,2019年全年共计接待研学团队352批12 878人次。未来,我们将立足长三角科普场馆联盟,加大宣传力度并主动对接,期望对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科普研学基地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效提升科普研学旅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参考文献

[1]祝胜华,何永生.研学旅行课程体系探索与践行[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2]孙月飞,朱嘉奇,杨卫晶.解码研学旅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9.

[3]研学旅游新发展及案例探析[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

[4]朱传世.研学旅行设计[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活动设计体系构建 社会化阅读视阈下的教师专业阅读活动设计中国教师(2020年9期)2020-09-15阳光总在风雨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年22期)2020-08-09单元学习活动设计: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小学教学研究(2020年5期)2020-06-27应对“害怕”,我可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年13期)2020-05-13用画笔给心灵打上“疫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年10期)2020-04-13我真的很独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年4期)2020-02-16应用型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机制创新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9年1期)2019-06-03基于新时代下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科技资讯(2019年1期)2019-04-27基于企业战略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探讨西部论丛(2019年3期)2019-01-21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科技资讯(2018年27期)2018-03-26

推荐访问:新时代 解码 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