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兵团军垦文物的生命力

|idpi

郗荣利

摘 要:军垦文物是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长期以来经过征集而积累下来的独具特色的革命历史见证,是以新中国成立初期至现代发展建设时期为主要阶段,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九二五起义部队革命战士在新疆屯垦戍边、艰苦奋斗建设生产、建设兵团的革命历史缩影,是剿匪、开垦荒地、社会劳动、艰苦生活、学习文化、表彰、文献、交通运输以及初建工业等各历史时期遗留下的实物和图片。军垦文物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态上都很丰富、很独特,小到一根针或一枚纪念章,大到拖拉机、汽车或一组工业机器和农用飞机,每件文物都有它的独特性,在其背后拥有不同的动人故事,所以军垦文物虽然历史不长,但它的历史意义深远重大,不仅反映一个时期的历史事件,還具有良好教育意义。

关键词:初期阶段;兴旺阶段;保护和利用;保护现状

1 军垦文物的初期阶段

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于1988年筹建,那时的馆藏文物非常少,特别是军垦文物数量有限。从某种意义上讲,文物事业是一种超前的事业,可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许许多多军垦文物就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有些还在使用,有些被放在不起眼的地方,未被人们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发展,这些物品将成为特殊的文物。兵团军垦文物大多已度过五十个春秋,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物资极其匮乏,所用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这些不起眼的军垦文物很难得到妥善保存,都逐渐流失掉,或被风雨驳蚀破坏掉。

当时人们的认识是出土的且有几千年历史的器物才是文物,军垦博物馆初期既有出土的历史文物,又有现代军垦文物,正处于发展的时期。军垦文物是兵团独特的,也是全国唯一的,军垦文物会越来越被人们认知。当今军垦文物不仅被人们重视,而且还打造出军垦文化,军垦精神被世代相传。

2 军垦文物的兴旺阶段

2000年开始,馆藏军垦文物进入了兴旺时期。博物馆成立文物征集小组对兵团所属的师、团场进行广泛的文物征集。走进老革命起义军人、老支边青年、老军垦家中,总之走进劳动群众的生活中,征集到了大量的文物。过去馆藏文物只有几百件,经过南北疆各馆的征集,还有在北京等地外省知名人物的文物征集,馆藏文物突增到了几千件。纸质类文物数量迅猛增加,纺织品类、劳动工具和重点人物的文物在不断地充实。大型农机具、工业设备以及运输工具等各类文物不断完善。2006年,新疆兵团通航公司给军垦博物馆捐赠了两架飞机,是兵团第一批使用的农用飞机,也是博物馆最大的可移动文物。

馆藏图片类文物也在大量充实。随着现代电子设备的普及,收集翻拍、扫描大量的文献和图片资料,正源源不断地充实反映各个时期的信息资源。除文物中的实物之外,这也是反映兵团人屯垦戍边、艰苦奋斗的重要信息。目前,军垦文化生机勃勃,全兵团有许多师、团正在建立反映各自兵团屯垦戍边的博物馆和团史馆,人们对军垦文物有了新的认识。

库房是藏品的生存环境,库房质量的优劣,关系着藏品的寿命长短。馆藏文物的数量多了,保管、存放就遇到了新问题。为了了解和学习大馆的先进经验,馆领导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学习文物管理方面的业务,还赴北京参观学习了多处大型的国家级博物馆的先进技术,通过参观学习,大开眼界。在文物库房建设安防消防设施方面,我们也做到心中有底,将原来做的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结合馆里的情况,寻找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为长期发展进行合理的布局,合理使用有限的资金。

2011年,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对库房的整体布局、硬件设施、管理等提出了符合现代藏品库房的规划与设想,按照文物库房实际面积定制文物柜、文物排架,将文物藏品进行分类分库房管理,库房内都安装了测量恒温恒湿设备,配备了抽湿机,安装了通风设备,并建立了先进的安防与消防设施等。为了防止文物带病虫、细菌进入库房,还配备了文物杀虫机等。不论是从环境上还是配套设备安全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改善了库房的整体面貌,军垦文物保护质量也有了质的飞跃(图1~图4)。

3 军垦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为了对军垦文物进行保护和管理,必须制订健全的管理制度,如文物交接制度、登记制度、编目制度、档案制度、库房管理制度和出入库制度、注销和统计制度、保养和修复制度、复制制度等。军垦文物中毛毡类文物易被虫蛀,很容易消失。部分文物的件数也无法统一,比如有的一件文物像饭票、布票等就有几十张上百张。对重要的或易损坏的文物,军垦博物馆工作人员均制作了一些复制品,用它们作为研究、展览的使用品。复制军垦文物难度非常大,有一部分文物不是手工造出来的,而是机械制造的产物,完全靠手工来复制难度就大得多。

军垦文物在入馆前,大都是满身尘土或有厚厚的油污,必须进行清扫和清洗。如书籍,当时很多书籍都是扫盲班轮流使用的,人多书少,书籍的使用率高,扫盲结束后被人们遗忘在角落,长年累月,文物出现纸质泛黄、字迹褪色、脆裂等现象,还出现虫蛀、霉菌等病害。博物馆将这些书籍征集回来时已面目全非。军垦文物中有许多大型的铁质文物,由于体积较大不易放入室内,只能存放在室外。经空气带着粉尘的流动,要常进行清洗和维护。馆藏的两架飞机是存放在室外的大型文物,日晒雨淋需年年维护,到了冬季要用篷布全部盖起来,而到了夏天要进行冲洗,局部有油污的地方要用洗洁净擦洗干净。

皮毛类军垦文物的数量也不少,这类文物很容易被虫蛀,仅仅靠投药根本杀不净虫卵。另一种办法就是冷冻,在零下40摄氏度以下环境情况下基本上可以杀死虫卵。我们将皮毛类文物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进行冷冻消毒,经过15天的冷冻,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再将皮毛文物放入真空灭菌机内,经8小时消毒后,保护员戴上口罩和白手套,将此文物入库保存。

我们不能只是将文物藏于库房之中,要让它们“活”起来,一件文物是否“活”起来关键是人,精心整理、挖掘价值、充分利用是必须要做的工作。怎样体现文物价值,做好文物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文物利用的最基本方式是展示。

军垦博物馆起步初期阶段就是文物展示,因受场馆所限,陈展面积仅1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和图片几十件,但这也说明文物已经开始得到利用。后来文物的数量源源不断地增加,小馆已经无法容纳,就建了一座近10000平方米的大馆,陈列的文物几百件,参观人数急剧增加。即便这样,仍不能满足文物保护与利用的要求,为了达到更高的陈列水准,为了展示更多的文物精品,博物馆又进行了第三次改造装修。在这期间为了使展厅文物、图片安全入库,在撤展工作中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将展厅的所有文物、图片、展品进行撤展入库,按照程序逐一登记备案。最终经过11个月的施工,新的陈列面貌出现了。陈展文物1000余件,图片1000余张,多年沉睡在库房中的文物被“请”了出来,它们“活”起来,充分发挥它们的教育作用。

文物不能仅局限在博物馆内,要让文物走出去。如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对外开放三十周年回顾展”“中国梦军垦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垦博物馆历史文物展”走进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中国梦军垦情—纪念‘八千湘女上天山66周年历史文物展”在长沙简牍博物馆展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20世纪50年代初进疆女兵风采展”在鲁迅纪念馆临展厅开展,也在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展出等,这些展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弘扬了军垦精神,延长军垦文物的生命力,成为教育下一代有价值的资料。由此,有许多电视台人员慕名而来,以军垦文物为背景拍摄各类电视片,采访军垦人物,讲述军垦故事。不仅如此,军垦文物的身影常出现在刊物、画册、报纸上等。军垦博物馆在近几年的时间里,获得了全国百家红色旅游景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得到了许多中央领导人和国内外各界知名人士的好评,这都应归功于军垦文物的价值和生命力。

4 军垦文物保护现状分析

近几年,开始对馆藏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盘查。从文物的现状总体来看,木质、纸张类文物质地较稳定,金属类少量文物不太稳定,个别有锈蚀情况,当然这些锈蚀都是在文物征集时就存在的,未发现新的锈蚀情况。但让人最头痛的还是毛皮类文物,它们不是很稳定,需不间断地投放防虫蛀药消毒灭菌,这次盘点仍然发现有虫蛀现象。主要问题还是库房环境不理想,比如气候变化,出现潮湿天气的天数增加,使文物库房内湿度加大,也使库房空气中的粉尘增多,另外军垦博物馆库房在负一楼,湿度偏大、空气流通不畅等。

任何物质器物都要走向消亡,引起文物消亡的外部原因很多,主要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于纸质文物,自然因素是指空气中气温湿度、微生物、光线辐射等对纸质藏品的影响;人为因素是指对保护纸质文物不够重视,不加以爱护,这也是损害纸质文物的不良因素。文物消亡的速度与样式、过程是不尽相同的,消亡的原因更是千奇百怪。如撕裂、碰砸、挤压等力学机构性破坏,水浸、腐蚀、火烧等化学反应破坏,虫蛀、鼠咬、菌类吞噬等生物性破坏,硬化龟裂、粉化等温度射线辐射引起的破坏。

在军垦文物中,木质文物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时间久了木质文物也易变色、腐朽。我们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应对文物库房和存放文物的环境进行改善,运用数字化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军垦文物的有效分类和整合,建立健全数据索引目录,并通过自身的搜索引擎来对所有藏品进行快速定位查找,提升文物库房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与准确性,延长军垦文物的寿命。

5 结束语

军垦文物见证了兵团的文明与进步,保护好军垦文物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要以科学的方法来延续军垦文物的生命力。军垦文物在今后的发展中,不仅只陈列在博物馆中,还刊登在画册和刊物上,更要进行更多的巡展,让军垦文物走出兵团军垦博物馆、走出新疆、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人了解兵团历史,了解军垦历史。作为一名文博工作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責任心,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合理利用文物,只有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使其得到持久永续的传承,才能延长军垦文物的生命力,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

推荐访问:军垦 兵团 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