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教案模板

|idpi

急救医学或称之为急诊医学。自60年代以来,不少国家开始重视发展急救事业,均在大中城市建立急救机构,并已形成一门独立学科,它包括院外急救、急诊科及急重症监护三个部分。急救医学是专门对危重症及意外事故伤害而言,除了医学科学本身,还有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学科。

我国在50年代开始在大中城市建立急救站,为院外急救,规模较小、结构简单,只起到运输和初级救护作用。随着城市人口成倍增多,人的寿命增长,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医院病床尚未能与之适应,急救站的机构也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到了1981年,据调查北京市人口死亡率比1949年下降1/2,在病种分类上,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上升到领先于其它疾病的死亡率,心脏病致死率占27.27%,脑血管病占25.51%,合计为52.78%;
心脑血管病多以急症形式在家中发病,危及病人生命。急救站有限的力量难以完成现场急救任务。因而不少急重病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院外救治,即使上医院也难以使用急救车,出现了人背、车驮、平板车运送的状况。加上急救通讯系统落后使许多危重命人由于得不到现场抢救而丧生,因此,加强院外急救工作十分重要。

由急救站发展到科学化、严密化的急救中心。院外急救即体现了采用先进的现代技术,迅速到达现场,实行综合救治的措施,它使医学领域发生了一种变革,使急救工作不再是被动的,而是“流动医院”迅速到达现场和病人身边,使他们得到最迫切和有效的急救和治疗,危重病人的生存希望,就从这里开始。这在医学领域内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跨学科的社会协作和科学管理为急救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合理的急救模式必须具备通讯灵敏、指挥有效、抢救及时,技术先进的特点,以完成下列任务:(a)对发生在家庭、现场的急症和意外事故进行有效的急救,并在医疗监护下送往医院;
(b)指挥、协调本地区急救网及有关医疗单位的救护力量;
(c)突发性重大灾伤事故,协助国家卫生部门进行急救组织、现场指挥,并担任部分抢救任务;
(d)开展急救医学的科研、情报和国内外学术交流及急救知识的普及。

(1)急救体制:其工作是独立的,大城市要按区域和交通情况,合理地设立若干分中心,构成协调一致的急救网,以缩短急救半径。原则上要求做到,从呼救到急救车到达病家应在10~15分钟内。

(2)急救机构主要部门有:

①急救部:由两个部门组成。指挥调度室用无线、有线通讯系统,接受急救呼叫,发出急救指令,进行急救范围的联系。急救队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和司机执行急危重症任务。

②科研情报部:搜集、贮存、综述、分析应用国内外急救医学资料,进行与急救医学有关的基础、应用科学的研究。

③社会协调教学部:社会急救网的组建,对各类人员及市民进行急救、教学、普及急救知识,是急救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的一项任务。同时,不应忽视急救中心的社会性,应合同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急救法令、条例,保证急救工作的开展。

2、院前急救护理工作

随着急救事业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急救中心均建立了急救护理队伍,其主要任务是与医生协同进行现场急救、灾难处理、危急症现场处置、现场途中监护等。院前急救中的护理工作,它是急救医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急救事业正在迅速发展的今天,“急救护理学”将逐步形成它自己的一个学科。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特点:

(1)最早获得呼救信息,由指挥调度室获得呼救信息,向中心一线人员(医生、护士、司机)下达指令,医护人员立即了解病情及发病地点,迅速抵达现场救治(部分急救中心要求得到指令后,白天1分钟、夜间3分钟立即出发)。

(2)迅速准备抢救器材,抵达现场开展救治。除救护车上备用用品外,迅速根据病情准备急救物品、现代化仪器、设备进行综合救治,抢救车作为一个“流动医院”对重症病人实施途中监护,转送到医院。

(3)现场抢救原则:

①现场脱险。现场救治中遇到触电、塌方、火灾、中毒时,首先将病人及时脱离险区,再进行救治。

②先救命,后治伤。对出现心跳、呼吸停止或严重休克、大出血、内脏损伤危及生命的,应先抢救,要求护理人员对各科疾患的症状、治疗护理业务熟练,进行有效的果断确诊及救治。

③途中监护。经现场抢救,掌握转运时机,及时运回急救中心或其他医院,在运转中护理人员进行监护,保持病人正确卧位,观察记录病情,保持,输液畅通,发现异常与医生配合抢救。

④消毒隔离工作。因所遇病种多样(如黄疸性肝炎、肺结核等),在救治转送后工作人员、物品、仪器及救护车均须进行有效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确保病人及抢救人员健康安全。

⑤对急救护理人员基本素质要求: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人道主义精神;
独立工作强;
熟练掌握常规抢救技术;
工作细心,严格执行各种常规制度及查对制度;
掌握常用现场化验等。因此,要求急救护理人员必要坚持业务学习,定期培训,提高理论及技术水平。

近年来,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心脑血管病的急诊及意外伤害突发事件在不断增多。由于其发病凶险,常危及生命,且患者发病多在医院外,因此,对我国医院的急救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0年9月,美国心脏学会及欧洲复苏学会等联合发布了《21世纪国际心肺复苏、心脑急症急救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了解我国与国际救援系统的接轨情况及该指南的主要内容,记者走访了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李宗浩教授。

李教授参加了《指南》制定和发布的重要会议,他指出,该指南总结了20世纪后40年国际急救实践,在严格按照循证医学原则的前提下,对过去的指南中提到的方法进行逐一论证,去除了过去指南中不安全或无效的诊治手段,增加了新的经科学论证的内容。这是一个由国际急救、复苏专家制定的、有效的、能被广泛接受的国际急救及复苏指南。该指南与我国现行的急救理念及实践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

变更一 走出围墙 融入社会

说起急救,传统观念使人们首先会想到医院急诊科,即围墙中的医院。但现实中急救更多的是在医院外实施的,因为大量的危重病人是在医院外发病,如在家庭、公共场所;
而突发事件如车祸、意外事故、火灾、地震等的紧急救援也更多发生在医院外,那么,将急救限制在医院内显然是不符合现实要求的。因此,现代急救医学的理念更突出于在院外、在社区进行抢救。要求急救要走出医院围墙,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及时到达现场,及时进行救治。所谓社会力量是指社区的医务人员及现场第一目击者。在2000年发布的《指南》中,强调了急救“生存链”的问题。生存链由“4个e”组成,即早期呼叫急救医疗系统,急救人员快速到达现场(earlyems);
早期心肺复苏(earlycpr);
早期应用自动除颤器(earlyaed)及早期高级生命支持(earlyacls)。该指南强调,前3个e每个环节都必须在社区进行,应加强对社区医务人员和民众救护员的培训,使他们能够识别病人的危急状态,并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和应用体外自动除颤器(aed)。

变更二 急救医学的三次革命

革命一 早在20世纪的60年代,由美国急救医学专家safar和kouwenhoven等提出了口对口吹气和胸外挤压的心肺复苏法。有资料显示, 1998年,在美国接受心肺复苏方法培训者达7000万人次,运用该方法。在美国和欧洲,平均每天能挽救近1000例院外猝死病人。

革命二 在1992年美国jama上发表文章提出了“生存链”的概念和内容。生存链的提出,将急救的技术、技能与社区模式、社区人群的急救理念结合起来。

革命三 20世纪末,在急救医学上人们更强调应用高科技——体外自动除颤器。李教授认为,aed是21世纪的“灭火器”。美国急救学家认为,aed的使用可将猝死患者生存率提高到50%。目前,在美国,aed已进入警车、消防车、社区、民航班机及一些公共场所,甚至已开始进入家庭。早期除颤对于心脏停搏患者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实施除颤的速度是治疗室颤性心脏停搏成功的决定因素,除颤每耽搁1分钟,患者的生存率便降低7%~10%,延误超过12分钟,生存率就只有2%~5%了。

变更三 急救医学也应遵循 循证医学原则

近年来,循证医学原则在急救医学理论和方法的变革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指南》中,处处都可以体现到循证医学原则。它将各种急救的方法、手段、急救中使用的药物等分为Ⅰ、Ⅱa、Ⅱb、Ⅲ级,供医务人员选择。如在院外,救援人员应识别可能发生卒中的病人,并提供快速运送,提前通知接收医院,以增加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可能性为Ⅰ级方法;
只作胸外挤压的cpr,应在紧急救援时或救援人员无法(不愿或不能)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应用,该方法为Ⅱa级。此外,过去认为肾上腺素在急救中是必用的,且要大剂量使用,但经过应用循证医学原则论证,提示这种用法并不改变患者的病死率,而短期应用肾上腺素效果也很好。这些都足以说明,在急救中,各种方法的应用不再是仅仅依据医师的经验,而是更加注重科学论证。

我们的差距

有资料显示,目前美国猝死患者通过急救,其生存率为28.7%左右,而我国则不到1%。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我们的急救网络不健全,急救半径过长,技术和装备不能适应院外救护。如我们的急救车的设备比较落后,我们没有认识到急救车不仅是运送病人的工具,更是抢救病人的场所。另一方面是我们的急救理念和运作模式方面存在问题,与现实社会有很大的不适应性。第三是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急救专业人员知识的缺陷。我们现在医院急诊科的医师护士受过很好的医学教育,但他们缺乏急救现场脱险、救灾、自救互救的技能,这就影响了实施救护。在美国有专门从事院外急救的职业教育部门及队伍、急救医助(paramedic),其知识技能及使用的装备很适合现场医学救援,值得我们借鉴。

李教授指出,虽然我国的急救事业已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我国科技、经济及社会生活发展尚不协调,在一些方面我们还无法与国际接轨。李教授说,在挽救生命,减轻伤残方面,我们不能搞中国特色。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学习和应用已经循证医学原则证实的急救方法和手段,提高我国的急救水平。

生存链:用来描述患者复苏时间重要性的一个四环接链,包括:早期识别、求救,启动急救医疗系统;
早期进行CPR,早期进行电击除颤,早期进行复苏后的高级生命支持。

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机体在多种机型致病因素作用下(如严重疾病,外伤,手术,感染等之后),同时或者序贯性发生两个或者以上器官的可逆性功能障碍,甚至最终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综合征。

糖尿病危象:指糖尿病控制不佳,在应激情况下诱发的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糖尿病治疗不当或者胰岛素分泌异常而引起的低血糖也属于此类。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由于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急性低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

SIRS(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机体对致病因子防御性反应过度,最终转变为全身炎症损伤病理过程的临床综合征。

心源性休克:由于心肌受损,导致心排量降低,不能满足器官和组织的血液供应所致的休克。

急性左心衰的表现:

1、呼吸困难患者极度呼吸困难,达30-40次/分,鼻孔张大,吸气时可见到三凹征,可出现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2、急性肺水肿表现有咳痰(稀薄泡沫样或粉红色泡沫样)、咳血、咳嗽,口唇发绀、大汗淋漓,濒死感。

3、周围血管收缩,动脉压升高,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出冷汗。

4、听诊闻及两肺湿罗音和哮鸣音,心尖部舒张期奔马律,R增快。加重可有交替脉。

5、检查心电图左室电压增高、X线下肺间质肺泡水肿,肺门云雾状蝶翼样阴影。

⒈简述心搏停止的诊断要点

①主要依据:突然意识丧失;
心音或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
心电图可以有3种表现-------心室颤动,室性自主心律即心肌电-机械分离,心室停搏(心搏停止)

②次要依据: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
自主呼吸完全消失,或先呈叹息或点头状呼吸,随后自主呼吸消失;
口唇,甲床等末梢部位出现紫绀⒉简述心肺脑复苏过程的三阶段九步骤三个时期:基础生命支持,加强生命支持,复苏后生命维护。九步骤:A airway:开放气道B breathing呼吸支持C circulation循环支持D difibrillation+drug除颤+给药E electrocardiograph心电图G gauge监测H human mentation保持和恢复人的智能活动I intensive care强化监护

简述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以消除诱因,环节患者紧张情绪,积极氧疗,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肌收缩为主⑴一般治疗:①患者取坐位,双下肢下垂于床边,以减少静脉回流,必要时轮流结扎四肢②吸氧

⑵药物治疗:①镇静:吗啡。②快速利尿:呋塞米。③血管扩张剂:硝普钠,酚妥拉明,硝酸甘油。④增强心肌收缩能力:强心苷类,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⑤氨茶碱⑥糖皮质激素⑶机械辅助循环:主动脉内囊反搏动⑷消除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

⒐简述休克的分类,常见病因及诊断治疗

分类:①失血性休克、失液性休克、创伤性休克②心源性休克、心脏压塞性休克③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细胞性休克

病因:①低血容量:大出血,严重烧伤,大手术等②心泵功能障碍:急性心肌梗死大量心包积液等③心血管功能失常:重症肺炎,药物创伤氢化物等诊断要点:①有诱发休克的诱因②意识障碍③脉搏细速大于100/每分钟或者不能触之④四肢湿冷,胸骨上皮肤指压征,皮肤花纹,粘膜苍白或者发绀,尿量大于30ml每小时⑤收缩压小于80mmhg⑥脉压差小于20mmhg⑦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较基础血压下降30%以上符合1及234忠的两项,和567中一项

休克的治疗措施

⑴病因防治:积极防治原发病,去除休克的原始动因如止血,控制感染,输液镇痛等⑵紧急处理:平卧或者头胸与下肢抬高30度,保暖镇静少搬动。吸氧2~4L每分钟或者更高,建立静脉通道,建立必要检测项目⑶,抗休克的措施:①补充血容量②纠正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③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拟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α受体,阻滞剂,硝普钠,氯丙嗪等)④维护脏器功能⑷其他治疗措施:①纳洛酮②环氧化酶抑制剂③其他

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措施

⑴一般处理使患者脱离中毒现场,脱去被污染的衣物佩戴物,保持保持呼吸道通畅⑵清除毒物:①彻底清晰污染部位②经口中毒者,催吐,2%碳酸氢钠溶液或者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而后催吐,并反复进行③洗胃后导泻

⑶应用特效解毒药物:①抗胆碱能药物阿托品②胆碱酯酶复能剂双复磷

⑷对症治疗,针对呼吸异常、心律失常、肺水肿、休克、脑水肿,抽搐等严重表现,应注意加强呼吸功能的支持措施,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时给予呼吸机治疗

简述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阿托品化”的判断要点临床表现:①毒蕈碱样表现(最早):腺体分泌增加,平滑肌痉挛,流泪,流涎,大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脏抑制,心动过缓瞳孔括约肌收缩,缩小呈指针样②烟碱样表现:肌肉颤动,严重时强直痉挛,抽搐,伴脉动加速,血压升高等③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头痛头晕,行走不稳,共济失调等,严重者烦躁,抽搐,甚至脑水肿④经皮肤黏膜吸收中毒,过敏性皮炎,水泡与剥落性皮炎,少数迟发性脑病,中间综合症以肌力减退为主。阿托品化——意识好转,皮肤干燥,颜面潮红,肺部湿罗音小时,瞳孔较前扩大,心律较前增快等阿托品中毒——瞳孔扩大,烦躁不安,神志不清,抽搐,尿潴留甚至昏迷,可用毛果芸香碱对抗

急诊医学外科部分试题

A1型选择题

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通讯指挥系统是:

A.实施统一指挥,互相协调的功能 B.初级生命支持,转运伤员到相关医院 C.高级生命支持,及确定性手术治疗 D.实施统一指挥,互相帮助的功能 E.协调急救站点的车辆和人员 [掌握][1分钟][A][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一节概述 2.急救网点的任务:

A.实施统一指挥,互相协调的功能 B.初级生命支持,转运伤员到相关医院 C.高级生命支持,及确定性手术治疗 D.实施统一指挥,互相帮助的功能 E.协调急救站点的车辆和人员 [掌握][1分钟][B][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一节概述 3.医院急救的主要目的:

A.实施统一指挥,互相协调的功能 B.初级生命支持,转运伤员到相关医院 C.高级生命支持,及确定性手术治疗 D.实施统一指挥,互相帮助的功能 E.协调急救站点的车辆和人员 [掌握][1分钟][C][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一节概述 4.院内急救包括:
A.急诊抢救

B.后续相关专科治疗 C.高级生命支持

D.急诊抢救和后续相关专科治疗 E.专科会诊确定手术 [掌握][1分钟][D][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一节概述 5.创伤指数(TI)是:

A.由Kirkpatrick于1972年提出

B.根据创伤部位、伤员生理变化及创伤类型估算 C.按异常程度各评

1、

2、

3、

4、

5、6分

D.TI:5~9分为轻伤;
10~17分为中度伤;
17分以上为重伤 E.TI>9分的伤员送往创伤或大医院 [了解][1分钟][B][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二节创伤的院前急救 6.CRMAS评分法:

A.由Clemmer于1986年创建 B.综合了RPM法和RSM法,以循环、呼吸、腹部情况、运动、语言为评判标准 C.共5项内容、每项评分内容分1~3三个分值 D.总分9~10为极重伤,7~8为重伤,6分为轻伤 E.此评分方法适用于院内急救评分 [了解][1分钟][B][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二节创伤的院前急救 7.在发生大批量伤员时:

A.抢救尽可能多的伤员为原则 B.无法抢救的尽量不抢救为原则 C.以抢救老人和孩子为原则 D.尽量争取时间为抢救原则 E.争取全部抢救成功为原则 [了解][1分钟][A][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二节创伤的院前急救 8.批量伤员分拣方法中用绿色标记为:
A.危重伤 B.重伤 C.轻伤 D.濒死伤 E.死亡

[了解][1分钟][C][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二节创伤的院前急救 9.成人现场心肺复苏中胸外按压的比例是:
A 15:2 B 15:1 C 30:2 D 30:1 E 5:1 [掌握][1分钟][D][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二节创伤的院前急救 10.反映心肺复苏有效性的金标准和可靠性指标为:
A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 B 呼吸末CO2分压 C 冠状动脉灌注压 D 主动脉舒张压 E 右房舒张压之差

[掌握][1分钟][C][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二节创伤的院前急救 11.下列关于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急救者用按压前额的食指和拇指捏住患者鼻翼,将口罩住患者的口 B 人工呼吸建立前,人工呼吸的频率为8-10次/分 C 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频率为12-14次/分 D 急救者每次吹起,潮气量约800-1000ml E 一旦发现无呼吸,先给1次人工通气

[掌握][1分钟][A][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二节创伤的院前急救 12.上臂大出血止血带应扎在:
A.腋窝处 B.上臂上1/3处 C.上臂中段部 D.上臂下1/3处 E.肘关节处

[掌握][1分钟][B][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二节创伤的院前急救

13.绷带包扎法哪项是错误的

A.取舒适坐位或卧位 B.肢体关节保持功能位置

C.有伤口者,应先予清洁并保持干燥 D.包扎方向是由近心端向远心端 E.绷带结打在肢体外侧

[掌握][1分钟][D][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二节创伤的院前急救 14.下面三角巾包扎法叙述正确的是:

A.面部包扎法:顶角打结,套住下颌,底边拉向头后,两底角向后下拉紧

B.头顶部包扎法:三角巾底边的正中放在眉间上部,顶角经头顶垂向枕后,两底角经两耳上缘向上拉

C.腹部内脏拖出包扎法:内脏脱出不多,先用大块消毒纱布盖好,再用饭碗罩住或用纱布卷制成保护圈套好

D.腹部包扎法:前脚经两腿之间向后拉,两脚包绕大腿打结 E.上肢包扎法:顶角包绕上肢,两臂屈于胸前,两底角相遇打结 [掌握][1分钟][C][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二节创伤的院前急救 15.关于固定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则:外露骨折部位暂不送回伤口,畸形伤部位也不必复位 B:目的:限制伤部活动、便于转运伤者 C:固定材料不可就地取材

D:根据伤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固定法 E:对骨折部位尽早进行临时固定 [掌握][1分钟][C][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二节创伤的院前急救 16.关于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目的使受伤病人脱离危险区

B.原则上现场救护,只有在现场环境危险,才能移动伤员 C.尽可能找人帮忙,并设法找到搬运工具 D.尽量不要单独搬动伤员,情况紧急时也不可 E.移动前先了解伤情,有出血的应先止血和包扎 [掌握][1分钟][D][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二节创伤的院前急救 17.关于多发伤的定义错误是:
A 在同一伤因的打击下

B 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 C 其中之一即使单独存在创伤也不可能危及生命

D 主要包括头颅伤、颈部伤、胸部伤、腹部伤、泌尿系损伤等 E 多发伤需急诊处理 [了解][1分钟][C][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18.关于多发伤叙述错误的是:
A.损伤机制复杂 B.伤情重、变化快 C.生理紊乱严重 D.诊断较易

E.处理顺序与原则矛盾 [了解][1分钟][D][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19.以下不属于多发伤的特点的是:
A.损伤机制复杂 B.伤情重、变化快 C.生理紊乱严重

D.诊断困难,易漏诊、误诊 E.处理顺序与原则不矛盾 [了解][1分钟][E][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20.以下哪项不属于多发伤可能导致的并发症:
A.器官广泛受损及破坏 B.失血量大 C.感染 D.脓毒症 E.手术较复杂 [了解][1分钟][E][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21.以下哪项不属于多发伤的临床特征:
A.创伤部位多、伤情复杂 B.生理紊乱严重、并发症多 C.严重的低氧血症 D.高代谢状态

E.患者大都意识不清 [了解][1分钟][E][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22.多发伤的诊断方法不包括:
A.简要询问病史,了解伤情 B.监测生命体征,判断有无致命伤

C.按照“CRASH PLAN”顺序检查,以免漏诊 D.可行必要的辅助检查 E.请多科室会诊 [了解][1分钟][E][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23.多发伤中骨关节伤的首选辅助检查是:
A.X线 B.B超 C.CT D.MRI E.PET [了解][1分钟][A][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24.下列关于复合伤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或两种以上致伤因素 B.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

C.机体生理病理紊乱较多发伤更严重复杂 D.常见于工矿事故、交通事故爆炸事故等 E.诊断较复杂 [了解][1分钟][E][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25.复合伤的基本特点是:

A.有两种致伤因素,其中一种起主导作用 B.两种致伤因素作用相同 C.可迅速判断伤者情况 D.治疗较多发伤容易 E.致伤因素作用单一 [了解][1分钟][A][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26.下列关于复合伤的原则不符的为:
A.迅速撤离伤员,避免再度损伤 B.保持呼吸道通畅

C.心跳呼吸骤停时,立即行心肺复苏 D.给予止痛、镇静剂 E.救治原则与多发伤不同 [掌握][1分钟][E][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27.下列不属于烧伤复合伤的临床特点的是:
A.全身情况差 B.症状多样化 C.心肺功能不全 D.易发生肾功能衰竭 E.诊断较困难 [了解][1分钟][E][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28.下列有关化学性复合伤的处理不正确的是:
A.伤口位于四肢,及时使用止血带 B.及时清洗残余毒物

C.全身情况可,及时行清创处理 D.各种创伤处理原则与单纯伤基本相同 E.如无法处理伤口,可暂不处理 [了解][1分钟][E][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29.以下叙述不属于放射性复合伤临床特点的是:
A.休克发生率高 B.感染发生率高 C.造血功能严重受损 D.创伤愈合过程延缓 E.处理相对困难 [了解][1分钟][E][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30.挤压综合征最常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是:
A.凝血功能障碍 B.急性肾功能衰竭 C.心力衰竭 D.肝昏迷 E.局部组织坏死

[了解][1分钟][B][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31.挤压综合征的全身治疗原则不正确的是:
A.防止休克,纠正酸中毒及高钾血症。

B.应用利尿剂,应用20%甘露醇,每日1—2g/kg.C.控制感染,应用广谱抗菌药物。

D.高压氧疗。

E.及时送往医院 [了解][1分钟][B][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32.创伤后出现肌红蛋白尿是下列哪种情况特征

A 伤后低蛋白血症 B伤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C急性肾功能衰竭 D伤后酸碱平衡失调 E伤后感染严重

[了解][1分钟][C][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33.挤压综合征最常引起:

A.肝缺血坏死

B.呼吸衰竭

C.急性肾功能衰竭

D.昏迷

E.心力衰竭

[了解][1分钟][C][记忆型]第八章 创伤急救 第三节特殊创伤急救 34.下列关于急性腹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脏痛表现为定位模糊的弥散性钝痛

B.内脏痛多由于各种因素作用于内脏传入神经末梢所致 C.体性痛有尖锐、定位明确的特点 D.牵涉痛表现为远隔部位疼痛

E.病变器官与牵涉痛部位具有相同神经冲动 [了解][1分钟][E][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35.急性腹痛伴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特点不正确的是:
A.精神紧张、脉速、面色苍白、冷汗、肢端湿冷 B.末梢循环障碍 C.少尿、血压下降

D.中心静脉压和心排出量降低 E.血红蛋白升高 [了解][1分钟][E][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36.急性腹痛伴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不正确的是:
A.有中毒表现

B.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C.白细胞异常 D.出现异形核细胞 E.血红蛋白升高 [了解][1分钟][E][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37.急性腹痛伴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原则不正确的是:
A.静脉补液

B.抗生素经验性治疗 C.物理降温 D.清除感染灶 E.积极会诊 [了解][1分钟][E][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38.继发性急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不正确的是:
A.突然起病,疼痛呈持续性、烧灼样疼痛 B.消化道症状 C.腹膜刺激征

D.体温可高至38度以上

E.空腔脏器穿孔一般无气腹征 [了解][1分钟][E][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39.继发性急性腹膜炎的治疗原则不正确的是:
A.动态监测病情变化 B.胃肠减压、留置导尿 C.补充血容量、应用抗生素 D.积极处理原发灶 E.情况稳定后手术治疗 [了解][1分钟][E][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40.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施行非手术治疗的最关键的治疗措施是:

A 禁食 B 胃肠减压 C 补液、输血 D 针灸、中药 E 选用抗生素

[掌握][1分钟][B][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4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特征性的X线影象是:
A 胃泡增大影象 B 膈下游离气体征象 C 气液平面像 D 两侧隔肌升高像 E 盆腔积液

[掌握][1分钟][B][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42.膈下游离气体出现在

A 胆囊穿孔 B 胃肠穿孔 C 胰腺损伤 D 肝脾破裂 E 膀胱破裂

[掌握][1分钟][B][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43.胆道出血三联征是:

A.腹痛、出血、黄疸

B.休克、腹痛、神志淡漠 C.腹痛、寒战高热、神志淡漠

D.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E休克、神志淡漠、黄疸

[掌握][1分钟][A][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44.男性,35岁。左上腹被撞伤8小时,来院时已休克。体检: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左上腹部有压痛,腹穿有不凝固血,考虑脾破裂。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立即行手术止血 B.积极抗休克治疗

C.输大量血液 D.使用止血药物

E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掌握][1分钟][A][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45.突发腹部和腰背部“撕裂”样疼痛见于:
A.腹主动脉瘤破裂 B.胆道出血 C.肝癌破裂 D.异位妊娠破裂 E.胃肠穿孔 [掌握][1分钟][A][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46.临床特点为持续腹痛+随缺血坏死出现腹膜刺激征的腹痛为:
A.缺血性腹痛 B.失血性腹痛 C.梗阻性腹痛 D.穿孔性腹痛 E.损伤性腹痛 [掌握][1分钟][A][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47.以下疾病可引起缺血性腹痛的是:
A.肠系膜栓塞综合症 B.肠梗阻 C.肠套叠

D.嵌顿性腹股沟疝 E.肾结石 [掌握][1分钟][A][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48.功能紊乱性腹痛特点为:
A.板状腹 B.常发生休克

C.腹痛无明确定位和精神因素和全身性疾病史 D.压痛、反跳痛明显 E.膈下游离气体 [了解][1分钟][C][记忆型]十四章 急性疼痛 第三节急性腹痛

论述题

1.多发伤的急救原则? 答案:(1)以颅脑损伤为主的患者则应首先输入甘露醇溶液以降低颅压,然后再进行各项检查;
(2)以失血为主的患者,如实质性脏器破裂、血管损伤、骨盆或长骨骨折等,要立即快速输液;
(3)将各部位的创伤视为一个整体,根据伤情的需要从全局的观点制定抢救措施、手术顺序及器官功能的监测与支持,切不可将各部位的损伤孤立地隔离开来。

2.多发伤的手术处理顺序及一期手术治疗? 答案:1多发伤的手术处理顺序及一期手术治疗

2胸腹联合伤:同台分组行剖胸及剖腹探查术。多数情况下可先作胸腔闭式引流,再行剖腹探查术

3腹部伤伴其它其他脏器伤:腹腔内实质性脏器及大血管伤,抗休克的同时积极进行剖腹手术,病情平稳后再依次处理其它其他部位损伤

4四肢骨折:开放性伤可急诊手术,闭合性骨折可择期处理

5多发性骨折:也应争取时间尽早施行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术,便于护理及康复 3.复合伤的救治原则?

答案:1.迅速而安全地使伤员离开现场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心跳和呼吸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4.其它其他部位或脏器损伤参照多发伤的处理原则

5.给予止痛、镇静剂,有颅脑伤或呼吸抑制者,禁用吗啡、度冷丁哌替啶 6.放射性损伤

①尽早给予抗放射性药物 ②尽早消灭创面或伤口

4.炎症性腹痛的常见病种?

答案: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坏死性肠炎、急性盆腔炎 5.脏器穿孔性腹痛的临床基本特点?

答案:突发持续性腹痛、腹膜刺激征、气腹 6.梗阻性腹痛的临床基本特点?

答案:阵发性腹痛、呕吐、腹痛、腹胀、排泄障碍

更多课程资料请到大学课程网www.dawendou.com学习

目前,我国急诊医学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整体发展不平衡。但是,急诊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或专业逐渐为政府和医学学术界所接受。特别是在开展医院管理年的活动中,急诊科成为各医院考察的重点科室,促进了急诊医学的发展。

目前,我国急诊医学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整体发展不平衡。但是,急诊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或专业逐渐为政府和医学学术界所接受。特别是在开展医院管理年的活动中,急诊科成为各医院考察的重点科室,促进了急诊医学的发展。

我国现在每个二级以上的医院均设有急诊科,地市级城市均有急救中心或急救站。许多医学院校还成立了急诊医学教研室或急诊医学系。

李教授认为,目前我国急诊医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尚未建立急诊科专科医师培训和准入制度

由于我们尚无独立的急诊医学专业化培养体系和准入制度,导致目前从事急诊工作的医师均来自于其他临床专业,急诊医学专业化培训相对缺乏。因此,很多急诊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许多急诊操作不规范,对最新的急诊医学发展也缺乏深入的了解。

2.急诊科结构模式混乱

我国目前尚未形成急诊科的统一模式。在一些重视急诊科的医院,急诊科人员和设备配置以及学科发展情况稍好。但在那些急诊科不被重视的医院,人员结构不合理,设备配置严重不足。

李教授认为,合理的急诊科结构模式应是院前急救、急诊病房和急诊ICU三维一体的结构模式。院前急救是急诊的突击队或先锋队,院内急诊科是急诊的桥头堡,而ICU则是大本营,三者相互依从,构成一个急救生命链,有利于急危重病的抢救。

急诊科医师是“特种兵”

李教授形象地比喻说,急诊科医师类似军队中的特种兵,要求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医疗环境中做出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定。具体而言,急诊科医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高度的责任心

急诊科医师首先要求有高度的责任心,因为很多急诊患者,特别是一些危重病急诊患者,生命体征极度不稳定,再加上应诊时间短,接诊医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了解患者的全部病情。因此要求接诊医师多看、多问,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李教授认为,对于一个急诊科医师,责任心比医疗技术更为重要。

2.广博的医学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

急诊科医师不但要求掌握广博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具备各临床专业的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掌握各种急诊抢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技术、现场急救技术、中毒抢救等。这些是急诊科医师的专业基础,能够保障其在错综复杂、险象环生的急症病情中,找出患者最关键的问题,做出正确决定。另外,急诊科医师还应掌握一些法律知识,因为急诊科是一个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科室。

3.严谨的工作态度

急诊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危急患者,诊治时间十分有限,有的患者甚至一进入急诊室即先进入抢救过程,根本来不及了解病史。正因为如此,急诊科医师必须有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养成病历书写详细,勤查勤问,认真观察,反复思考等良好的工作习惯,并要求会诊医师认真写好会诊记录。这一方面可减少由于工作疏忽耽误患者治疗,另一方面,也免于被起诉而陷入医疗纠纷。

4.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

急诊科医师不仅要面对各种急诊患者,特别是对病情危急患者,其家属往往心情焦急,容易情绪失控,而且急诊科还经常会面对酗酒闹事者、吸毒者、打架斗殴者等。这都要求急诊科医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处乱不惊,有条不紊地按照科学方法和诊疗规范处理患者。

李教授认为,“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对急诊而言最具代表性。对于病情危急的患者,要求急诊科医师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能够果断决策。而这些素质的形成,有赖于平时临床经验的积累、对患者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急诊医学发展前景

李教授指出,尽管目前我国急诊医学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但急诊医学发展前景光明,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兴学科,其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原因:

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要求更快捷有效质量更高的急救医疗服务。

2.2.随着社区医疗制度逐渐完善,很多慢性病、常见病和多发病有望在社区医疗机构能得到有效诊治,而由社区转来的危急病救治则是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责无旁贷的工作。

3.3.现代医学进展使专业分化越来越细,许多专科医师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日益专一化,有的仅是某种疾病的专家,如冠心病专家等。而患者是一个整体,特别是老年患者常有多种慢性病同时存在,某种慢性病急性发作或在许多慢性病的基础上出现新的急性病,急诊科医师应该有成为解决这些急症的专家。

4.

4.一些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禽流感、SARS等,还有交通事故伤以及地震、海难等意外灾害事故都要求有常备不懈的灾难救治和急救医学队伍。另外,将于2008年召开的奥运会对紧急医疗救援的需要也为急诊医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5.

李教授认为,急诊医学较之其他发展较为成熟的临床专业而言,目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最具发展活力,急诊医学就像一块白色的画布,等待着急诊科医师去描绘出美丽的图画。

6.指南修订与规范化培训

7.

李教授介绍,2007年急诊医学分会的主要工作分为急诊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重要急诊急救技术的规范化培训,以及学术交流与继续教育三方面,但重点是前两方面的工作,目的是使我国急诊科医师更专业化。

8.

1.修订急诊临床诊疗指南

9.李教授说修订指南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学会所有委员以及一些富有学术成就和临床经验的急诊医学专家都将参与指南的修订工作,特别对一些富有急诊特色的专题,如心肺复苏、中毒救治、创伤救治、危急病处理、小儿急救、院前急救、灾难医学等区别于其他临床学科的专题。 10.

另外,学会还将参与急诊医学教材的编写,以及与中国医师学会和卫生部一起,参与急诊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的制定和急诊医师培训基地的评审。

11.2.急诊急救技术的规范化培训

12.

由于我国没有规范的急诊医学专业化培训,导致很多急诊急救技术操作不规范。例如,心肺复苏技术(CPR)是一项最具急诊特点的技术,在所有救命技术中,它是一项最易掌握、投入最少但见效最快的技术。

13.在美国,政府公职人员、学生、警察等都接受CPR的普及培训,医护人员更是需要定期(每2年1次)通过CPR专业考核后才能行医。 14.

而在我国,能规范操作CPR的医护人员很少。在200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中,参赛者发生猝死,但现场无人及时进行CPR。我国医师对CPR的理论掌握得都不错,但是不注重有效的实践训练。例如目前都知道心外按压比例为30∶2,但在实践中能规范操作的医师并不多。因此亟待在全国进行CPR的专业化培训,首先规范化培训医务人员,且需要卫生部门考核发证,再由医务人员培训其他社会人群,一步一步推进,最后达到全民普及的目的。

15.

3.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

16.

2007年5月,学会在上海举行国际创伤急救大会,7月将在长春举行全国危重病急救大会,8月将在乌鲁木齐举行全国中毒复苏学术大会,10月将与中国医院学会院前急救管理委员会联合举办奥运会急救培训。另外,2007年还将完成10多个国家级急救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急诊医学心肺复苏教案模板

急诊医学教学工作总结

门诊急诊诊医生工作总结

医院急诊医师岗位职责

急诊医生工作总结

推荐访问:急诊 教案 模板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