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理论下的案例教学

|idpi

施雨

[摘   要]由于大多师范院校没有开设通用技术相应专业,因此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大多从其他学科转岗而来,专业背景多种多样。一些通用技术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相对缺乏,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通用技术核心素养是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利用案例进行教学,给学生搭建认知的脚手架,是通用技术教师快速掌握课程内涵、把握课堂、抓住学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脚手架理论;案例教学;通用技术;人机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7-0043-02

伴随着2017版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和新课程理念的广泛传播,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责不仅是传统讲授,而且是丰富教学形式。案例是将理论与实践对接的桥梁,对教育理论的丰富与拓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真正的教育理论都是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通用技术的教育理论也不例外,也是在积累大量教育教学案例的基础上形成的。通用技术教师需要领悟案例中隐含的基本教育理论或原理,生成新的教育案例,解决新的教育实际问题。

一、脚手架理论的含义

脚手架理论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从建筑行业中借用的一个术语,用来说明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凭借由父母、教师、同伴或他人提供的辅助物完成原本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一旦学生能独立完成某种任务,这种辅助物就像建筑竣工后的脚手架,会被逐渐撤离。

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工具,脚手架教学从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和最近发展区中发展而来,是指教师等人在支持学生的发展中,提供支持结构以让他们进入下一阶段或水平的角色。脚手架理论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为学生搭建合适的脚手架”,利用案例进行教学是通用技术课程中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二、案例教学的含义

理查特曾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郑金洲认为,“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案例选取与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为例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是通用技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我是以校内公开课的形式讲授的,选用的班级是本校的高一(2)班,学生整体成绩比较好。在讲授公开课之前,我在高一(5)班和高一(8)班进行过试讲,这两个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课堂参与度高。这节课我首先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人机关系,其次要让学生理解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理解技术为人服务的思想。

人机关系既反映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又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分析方法。当然,这里的人机关系不是专业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人机关系的理念下认识设计,为之后学习方案的构思、评价和优化打下基础。对人机关系的分析,还是要落实到人,落实到技术为人服务这一最终目的。教材中选择的案例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但通用技术教师还是应该在生活中选取一些其他的案例作为补充,丰富学生对人机关系要实现目标的理解。教师在选取和设计案例时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搭建合适的脚手架,在进行教学时这样选取和设计的案例才能够吸引学生,提升学生的通用技术核心素养。

1.典型性

通用技术学科的实践性非常强,涉猎的领域范围很广,考虑到时间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因素,教师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教学案例,这样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在讲解“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舒适”时,因为我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选取的案例主线是“水杯”,因此,此处我还是想以“水杯”为例来说明“舒适”这个目标。但是我在高一(5)班试讲时发现,这样的案例并不具有典型性,学生也不太感兴趣。因此,我想更换案例。后来我乘坐公交车时,发现公交车驾驶员的座椅下方是有弹簧的,这引发了我的思考,为什么公交车驾驶员的座椅要设计成这样呢?这不是跟我要讲的设计中人机关系要实现的“舒适”目标正好吻合吗?因此,我在高一(8)班试讲的过程中换了案例,首先用幻灯片展示一张我们常见的公交车驾驶员的座椅,然后问学生:这张椅子你们见过吗?有学生认出来了,说上学坐公交车时见过,然后我继续加以引导:大家知道这张椅子的名称吗?它叫太空椅,为什么叫太空椅呢?这个名称显然很多学生没有听过,因此他们感觉很新鲜,也非常感兴趣。带着问题,我讲解了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舒适。在设计产品时,要考虑到人使用产品的舒适度,不能因为长期使用产生疲劳感,特别是公交车的驾驶员,一天要工作好多个小时,并且是手、脚、眼共同协调工作,十分辛苦,如果碰到路况不好,行车过程中颠簸,人长期保持同一个坐姿就更容易感觉疲劳了,很容易出事故。这张椅子被取名为太空椅,正是因为它的舒适性,它设计的弧度符合人体的曲线,面料是棉质的,坐起来十分舒服,底部的弹簧能够有效减轻驾驶员因路面颠簸而产生的不适,给身体一个缓冲。对这样的案例学生很感兴趣,因为案例在生活中能够见到,具有典型性。

2.真实性

案例教学不能虚构,应强调真实性,而且应符合课程的理论。因为案例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解决理论在实际中如何应用的问题。另外,案例应接近实际,准确反映实践活动。选取与设计案例应以生活中常见的技术设计现象为基本素材,对现象做出真实、可靠的反映。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这节内容中,教材上有一个案例——“铁锹的作业效率”。我刚开始试讲时,由于自身对铁锹缺乏感性的认识,因此讲起来非常的生硬,学生的兴趣也不大。在进行二次备课的过程中,我请教了老教师,他们给我普及了一些基本的知识,也给我提供了一些参考性的意见。在课本展示的图片上,工人手中的铁锹是圆头的,经过调查和了解后我才得知,一般圆头的铁锹用于挖土,而真正用于装载的铁锹都是方头的。同时我也明白了,案例中涉及的内容一定要具备真实性,这样教师才能在案例中深入地挖掘内容,学生才能听得更清楚、更明白。在对这个案例进行讲解分析时,我首先提问:“铁锹的作业试验”中改进了哪些具体的人机关系后,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学生在回答时联系到生活实际,更加深了对人机关系中“高效”的理解。教师通过设计这种探究性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体验,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3.趣味性

案例如果平淡无趣,晦涩难懂,则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降低案例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选择案例时,教师不仅要考虑典型性和真实性,而且要考虑案例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升案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探究。

在开设公开课之前,我在高一(5)班和高一(8)班试讲时,引入环节中选用的案例关于我随身带的两个杯子,一个是带盖带勺的陶瓷杯,另一个是乐扣的塑料杯。我首先问学生,我们班组织秋游,同学们要带水杯,你们觉得带哪一个更合适呢?大多学生对我这个问题并不感兴趣,但有的学生比较调皮,故意讲:带陶瓷杯更合适。这样的引入显然是失败的。在高一(2)班正式上公开课时,我对引入的案例进行了更新,选取了一种学生平时不常见的杯子:斜口杯。作为问题引入,这个案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人机关系内容的学习中。在这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解开谜底:欧洲人鼻子大,如果是普通的平口杯,喝水很不方便,鼻子还容易陷进杯口里;而斜口杯是由日本的设计师在发现欧洲人喝水不便时突发的设计灵感,将杯口的形状设计成斜面的,能够有效避免尴尬。学生听后恍然大悟,并展现出会心的笑容。我再进一步提问:这个案例反映了人机关系要实现的哪些目标?有学生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说实现了高效的目标,提高了欧洲人的喝水效率;也有学生说,实现了舒适这个目标,因为欧洲人喝水更加舒适,鼻子再也不会碰到杯沿了;还有学生反对,认为四个目标都能实现,然后讲出了理由。学生不仅对这个案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加深了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效果来看,这节课达到了我预想的教学目标。

总之,教师提供脚手架的目的是和学生之間实现交流互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脚手架理论”没有绝对的定义,教师要做的是针对本学科设计出真正适合自己教学情境的“脚手架”,比如恰当地使用案例进行教学,为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及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分析,让学生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

(责任编辑    黄诺依)

猜你喜欢通用技术案例教学机械设计基础案例教学初探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41期)2019-11-11做一名复合型技术教师速读·中旬(2016年10期)2017-05-10通用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速读·中旬(2016年8期)2017-05-09高中通用技术有效性教学策略构建浅议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年3期)2017-04-22小议高中通用技术的有效教学南北桥(2017年4期)2017-03-09小议高中通用技术的有效教学南北桥(2017年4期)2017-03-09浅谈化学与新兴学科通用技术之间的联系文理导航(2015年11期)2015-05-13独立本科院校Java语言教学的研究计算机教育(2009年21期)2009-12-30全过程案例教学法——《建设法规》课程案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商情(2009年7期)2009-07-22案例教学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1期)2009-05-27

推荐访问:脚手架 案例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