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7篇

|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千秋伟业,人才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号召,赋予上海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重大任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7篇,供大家参考。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7篇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篇1

千秋伟业,人才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号召,赋予上海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重大任务。上海教育系统在教育部和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育才、聚才、用才“三管齐下”,着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一、抓识才育才,创新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模式。

深化人才供给侧改革。一是探索拔尖人才早期识别与培养路径。建设基础教育阶段拔尖人才早期培养平台,试点推行弹性学制,通过中考保留自招批次等通道,实施特才特招。二是改革基础前沿领域人才培养机制。把博硕研究生增量招生计划向基础前沿学科倾斜,加强推免与培养。三是建立紧缺人才培养快速反应机制。以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为契机,用好目录外应用型本科专业省级统筹权,产教协同培养适应“四新经济”和产业发展所需高素质人才。

二、抓引才聚才,加快打造区域高水平人才高地。

引育并举、存量增量并重,发挥教育系统“人才蓄水池”独特作用。一是构建人才引进识别评估平台。面向各行业提供引才潜力、科研能力等精准评估,两年累计开展4万余人次评估服务。二是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举办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实施人才高峰工程、青年英才揽蓄工程,引进集聚学科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三是健全人才全过程培养体系。针对学科领军人才、中青年骨干人才、“双师型”人才和青年人才分类实施专项支持培养计划。目前,上海高校已集聚一支由115名两院院士领衔、2.5万名高级职称教师组成的人才队伍,每年获国家科技三大奖数占全国高校10%以上、全市近80%,基础研究和重大原始创新引领优势彰显。

三、抓留才用才,营造人才宜居宜业的良好环境。

充分信任、善待人才,做好人才服务。一是推行高校综合预算管理。在一所地方高校整体试点并取得成效基础上,逐步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地方高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二级学院,全面下放经费自主等统筹权。二是深化用人机制改革。针对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推行不定行政级别、不定编制、不受岗位设置和工资总额限制政策;对地方高校编制内5%优秀人才不受绩效总额限制,赋予人才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三是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推行高校与国有房企共建教育人才公寓、专项支持高校整体包租上海公租房。有序增加公办学校国际部学位,明确国内高层次人才就读基础教育各学段学校的标准,提供人才优质就医服务。

上海将在教育部领导指导下,着力培养、引进和用好优秀人才,为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关键支撑。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篇2

同志们:

这次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是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的实践经验,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书记专门作了重要批示。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长办公会议先后两次对职业教育工作作了专题研究。下面,我根据省政府常务会议的精神,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职业教育是我省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特别是20xx年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全省现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649所,在校学生达113万人,高中段普职招生比例已连续五年达到1∶1;成为全国唯一达到该比例的省区。职业教育质量逐步提高,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能力得到增强。近五年来,职业教育已为全社会输送了近百万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我省职业教育无论是规模还是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特别是与我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WWW.BAIHUAWEN.CN★要求相比,都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职业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够合理(从中等职业在校生结构来看,农林类仅占0.8%,加工制造类占14%),难以适应产业发展与就业市场的要求。

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其经济腾飞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条件,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秘密武器”,德国、美国、日本、韩国莫不如此。去年,我省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标志着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必须思想再统一、认识再提高,切实把发展职业教育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经济竞争力,都要求我们造就一支宏大的技能型人才队伍。随着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先进制造业、高效生态农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大批一般技能就业岗位正在日益转化为高技术含量的岗位,对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一大批设计师、工程师、高级管理人员,而且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们可以从国外引进一流的技术设备、现代管理经验,也可以引进部分高级技术人才和高层管理人才,但不可能从国外引进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和技能型人才队伍。而劳动者素质与技能型人才是决定产业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市场上同样一个产品,合资组装的质量往往比不上原装进口的,为什么?差距往往不在于产品设计和生产技术,而在于制造加工水平,在于一线操作工人的技能。当前企业产品加工制造水平低,材耗、能耗大,劳动生产率低,安全事故多等问题,都与从业人员素质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从目前我省技能型人才队伍现状来看,不仅数量不足,而且结构层次够不合理,高级技能型人才比例明显偏低。我省现有1300多万职工中,具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约300万人左右,其中中级工占30%左右,高级工以上仅占10%左右。这已成为我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瓶颈制约。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前提。要把经济增长切实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强职业教育,加快培养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培育人力资源优势、扩大城乡就业的重要举措。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是我国也是我省现阶段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优势所在,但应该看到,与劳动力低成本相并存的是劳动力的低素质、低效率。随着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提高,劳动力竞争不再主要是价格的竞争,而是技能素质的竞争;再加上这几年我省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的竞争优势正趋弱化。要继续保持这一优势,就必须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把劳动力的数量优势真正转化为建立在高素质、高技能基础上的人力资源优势。我省和全国一样,由于人口多,在相当一个时期,就业压力会越来越大,“”新增城镇就业将达300万人,解决就业困难始终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从当前就业形势来看,一个突出的矛盾是,劳动力总量供给有余和高素质劳动力供给不足相并存,供需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一方面相当数量的城乡劳动力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招工难,尤其是“技工荒”已成为许多企业发展面临的难题,甚至已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出现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现有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与用工要求不相适应。如果不下决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规模培训劳动力,提高素质,增强技能,这一矛盾必将越来越尖锐,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障碍。因此,要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扩大就业,就必须切实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者和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任务。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加强职业教育。当前,我省农村多数农民文化知识水平低,不懂得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是停留在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模式上,而且年龄结构不合理,老年农民比例过高,急需对农民进行业技能培训,更急需培养一大批掌握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的新型现代农民,优化农民队伍结构。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另一方面,按照“”规划纲要,今后五年我省非农从业人员比重将从目前的75%提高到80%,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相应需要转移大约35万农村劳动力,可谓任重而道远。这不仅仅是因为需要转移的数量巨大,更重要的是这些需要转移的对象要从农业生产转移到非农产业,实现个人职业的大改行,绝非易事。这就迫切需要通过职业教育对转移劳动力进行新的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具备转业改行的一技之能。提高农村文明程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除了加强宣传引导、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以外,提高农民整体文化素质是根本。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可以在增强农民职业技能的同时,使广大农民更加文明、更加向上,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加强职业教育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没有发达的职业教育,就不能说建立了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省教育整体发展中急需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加强职业教育,可以说已成为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过去,我们比较重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这是正确的,我们还要坚持,但应该更重视职业教育。目前,人才结构不合理,重要原因是教育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这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有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不能顺利找到工作,而对各类技能型毕业生需求量很大,有的还供不应求。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就会造成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很大浪费,也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求学需要。因此,从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也必须进一步合理调整教育结构,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总之,我们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意义,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作为我省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使之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明确任务要求,突出工作重点

从全国来说,当前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扩大培养规模。就我省而言,要在稳定合理规模的同时,重点在调整结构、提高质量上下功夫。今后一个时期,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与服务经济、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继续稳定办学规模,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多元办学格局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形成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增加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给,到20xx年,努力使我省产业工人队伍中,中级工达到45%,高级工以上的达到15%,从而明显提高我省劳动力整体素质,为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下一步,我省职业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进口旺,出口畅,技能强,用得上”若干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在工作的指导思想上,要认真把握好三个原则:

一是面向区域发展,面向城乡就业。职业教育要切实改变传统的升学导向,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尤其是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努力形成区域经济与职业教育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要始终为城乡需要就业者提供职业技能教育服务,始终为用工单位提供所需人才的培训服务。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是坚持市场取向,坚持政府引导。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满足城乡劳动者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满足社会对多层次、多领域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同时,政府要充分履行职能,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引导和管理,切实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是依靠制度创新,依靠社会力量。要使我省职业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必须坚持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通过办学体制改革,增强职业教育活力;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要积极依靠企业、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充分调动教、学、用三方积极性,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

关于下一步全省职业教育工作,昌黎副省长等会还要作全面部署。会后,省政府将下发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在这里,我着重强调四个方面:

(一)着力构建全覆盖的大职教体系。

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曾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应该看到,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必须加快构建全覆盖、全方位、多元化的大职教体系。

构建完善的大职教体系,首先是要扩大职业教育的对象范围。以往我们的工作往往局限于职业院校,这个面太窄。职业教育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城乡需要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包括城乡新增劳动力就业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二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重点是高级技工和技师的培养。主要通过中、高等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三是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继续学习。包括对农民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应用各类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对企业在岗职工进行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使之适应技术进步和岗位技能的要求;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继续培训,切实提高其经营管理能力。

构建大职教体系是一项规模浩大的社会工程。各级政府要把大职教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规划、宏观引导和协调管理。把各类职业教育对象和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企业等主体都列入职业教育的政策覆盖范围,按照构建大职教体系的要求进行政策制度设计,提供支持和服务,推动大职教体系建立,促进大职能格局的形成。

(二)着力强化职业教育的导向机制。

职业教育相对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技能型人才缺乏应有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职业教育对学生和家长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因此,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很重要的是探索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激励更多人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导向机制。

从今年开始,省政府将建立职业教育的助学奖学制度。在义务教育实施“四项工程”的基础上,中等职业学校扶困资助范围从“低保”家庭等五类学生,扩展到农村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对大中专院校农业种养技术专业类的本省学生,一律免交学费。对品学兼优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奖学金形式给予奖励。此外,对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予以补助,对全省回乡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按不同专业、不同等级职业资格,分别进行6个月至一年的职业技能培训。

强化职业教育的导向机制,还必须体现在就业和分配领域。要切实加强劳动准入管理,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切实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督促企业从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人员中优先招录员工。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对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采取年薪制、技术奖励津贴、一次性奖励等激励措施,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推动更多需要就业和在岗的人员接受职业教育。省政府还将建立对高技能人才的奖励制度,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各行业职业道德好、事业心强、业绩突出的高技能人才,并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从而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三)着力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一是在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上下功夫。我省高中段普职招生比例虽然已达1∶1,但透过数据分析,目前面对生产一线的专业设置比例还太低,而且12%的中职毕业生事实上选择继续升学。因此,面对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不少生产制造领域的技术岗位却招不到工。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适时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从我省实际出发,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进一步扩大农林类、工程技术类等紧缺专业的招生数量,适当压缩一些长线专业的规模,特别是要扩大高级技工、技师的培养规模。另一方面,切实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在形成部分综合性职业院校的同时,努力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制造加工、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建筑工程等专门化学校和培训机构,培育优势,树立品牌,提升竞争力。省和各地都要重点支持办好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群众信得过、用人单位信得过的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品牌特色专业,进一步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二是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上下功夫。重点是改善学生实训条件,推动校企合作,双管齐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训基地是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保证。要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实训基地,为学生学会动手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创造条件。省里将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力度,在现有基础上两年内再建设70个水平一流、资源共享,起示范作用的省级中职教育实训基地,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实训体系。加强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要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加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为已掌握一定知识、技能的学生提供更加熟练掌握技能的机会。有条件和地方和学校,在试点的基础上可推行“半工半读”的培养方法,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加强工学结合。要改进完善职业教育的评价制度,以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评价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评价标准和制度,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是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关键要有一支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这些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了加强,但“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高技能教师和专业建设带头人匮乏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今后,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认真搞好教师全员培训,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为主要内容,重点培养教师的实训指导能力,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快培养一批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优秀学科专业带头人。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畅通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进口”,加大力度从企事业单位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高技能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并根据职业教育教师的特点完善相应配套政策,鼓励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兼职,建立能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

(四)着力推进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

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融公益性与产业性于一体,是教育体系中最具灵活性、也是最需要探索的领域。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两方面的改革创新:

一是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要进一步破除部门界限、学校类型界限等体制性障碍,改变职业教育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状况,整合力量,盘活资源,激发活力。首先,在加强规划管理的前提下,鼓励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兴办职业教育。要把民办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的总体发展规划。在招生、创建示范专业、建设实训基地等方面,民办与公办享受同样的政策。鼓励创建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走规模化、集团化办学路子。鼓励民办职业学校扩大规模,尤其是加大对实训设备、师资引进的投入,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水平。要依法加强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民办职业教育有序健康发展。其次,要引导和扶持各类培训机构、企业、行业组织、社区组织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是鼓励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通过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优势,满足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在政府补助的农村劳动力素质等各类培训中,要引入竞争机制,让参训人员和用人单位自主选择培训机构。第三,继续推进公办职业院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进一步增强公办职业院校的活力。

二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以提高学生实际技能水平为目标,切实改变单纯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职业技能要求和市场需求变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和技能训练方法。实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构建以能力为本、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通过多种形式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大力发展“订单”培养、委托培训、定向培训。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专业、实训基地,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承接企业产品加工,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这些改革,努力建立起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更加紧密联系的机制。

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改变职业教育薄弱状况,要解决体制问题、投入问题、社会环境问题,这一切都离不开有效的组织领导。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就业、抓产业素质、抓“三农”问题、抓发展后劲和竞争力,必须切实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工作到位。

首先,要明确政府责任。发展职业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对本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切实负起责任,真正重视和加强职业教育,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工作力度,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职责,总体应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省政府对全省职业教育发展进行规划引导和宏观管理,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进行扶持,抓好一批重点职业院校。各市政府要重点加强对职业教育政策的落实、资源整合、学校布局、资金筹措的统筹,办好本级相关职业学校,对本地区职业教育发展进行统筹管理。县(市)政府要重点抓好县级骨干职校建设和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建设,切实承担职业教育的属地责任。

第二,要加强部门协调。职业教育涉及多个部门。目前,教育、劳动、经贸、农办基本上是各管一块,这虽然有利于调动部门积极性,但也带来不少问题。下一步,必须按照发展大职教的要求,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强部门配合,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实行齐抓共管。省里将建立有关厅局参加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省职业教育工作,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教育部门要跳出原有的框框,工作不能仅限于几所高等、中等职业院校,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整个大职教的改革和发展,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担负起对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指导任务。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和现有工作格局,继续实行部门分工负责制。省教育厅负责牵头职业院校教育和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工作;省农办负责牵头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省劳动保障厅负责牵头企业职工培训、农民工培训、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工作;省经贸委负责牵头企业经营理人员素质提升工作。发改、财政、人事等部门也要各司其职,加强配合,齐心协力,共同促进职业教育加快发展。

第三,要加大财力支持。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增加必要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服务,切实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扶持职业教育加快发展。要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各级财政对公办职业院校的学校建设、公用经费、专项经费,要与普通学校一样予以保障。市、县两级教育附加费地方可用部分,应安排不低于30%的比例用于职业教育。要认真落实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使用的有关政策,企业应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以按2.5%提取,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工人的教育和培训。为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省政府决定实施“浙江省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这六项行动计划是:职业院校助学奖学行动计划、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行动计划、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县级骨干职业学校建设行动计划、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行动计划、提升劳动力素质行动计划。实施这六项行动计划今明两年共将安排财政资金10.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支出4.2亿元,每年安排2.1亿元,比原有职教资金增加了1.9亿元,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按原定政策和渠道安排,今年省财政安排的经费达6600万元。这里的关键是要把钱用好,用出效益,真正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确保通过这些行动计划的实施,推动我省职业教育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四,要营造良好氛围。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参与。各新闻媒体和有关单位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要广泛宣传优秀技能人才的先进事迹,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精神,宣扬高素质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倡导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努力在全社会消除重学历轻技能的偏见,形成尊重技能、尊重劳动的新风尚。要积极总结各地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宣传办得好的职业院校可供借鉴的好经验,以此推动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要认真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劳动比武大赛等活动,努力形成人人争学技能绝活、争当技术能手的良好氛围,切实形成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劳动者光荣的社会风尚。

同志们,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职业教育已经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当前正面临着难得的有利时机。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篇3

这次会议,是建区以来召开的第二次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省市教育工作会议和区委一届四次全会精神,总结 交流近几年来我区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工作思路,动员全区上下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教育强区复查为契机,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十五”时期我区教育事业的基本情况

“十五”以来,特别是新区建立以来,区委、区政府认真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全区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一)成功创建教育强区

“十五”时期前两年,全区实现了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xx年新区建立后,我们提出了创建省教育强区的目标。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同年 12 月通过了省教育强区评估验收, 20xx年 3 月被省人民政府正式认定为省第三批教育强区。教育强区的创建,进一步增强了我区教育的综合实力。

一是改善了教育条件。“十五”时期,全区投入学校基本建设 40515.17 万元,竣工校舍建筑面积 312656.18 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都达到省均水平。同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政府投入 1500 多万元,全区装备多媒体 93 套,新增计算机 2770 台,生机比达到 11.5 ∶ 1 。22所中小学完成校园网建设,校园网覆盖率达到 50% 。建立了区教育信息中心资源库和视频系统,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二是提高了保障水平。20xx年以来,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投入保障机制,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预算内教育支出占全区可用财力的40% 左右。通过加大区级统筹力度,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足额到位并逐年增长,教师工资纳入财政统发,统筹教师的“三保一金”和年终奖金发放,从而既保障了学校的健康发展,又保证了教师待遇水平的逐年提高。

三是普及了基础教育。幼儿入园率达到 95.3% ,小学和初中适龄少儿的入学率和巩固率都达到 99.9% 以上。初升高比例达到 91.17% ,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同时,全面实施“双百万培训工程”,近三年来,全区完成各类成人培训 114350 人,其中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 10328 人。

四是提升了办学水平。以等级学校和示范学校争创为抓手,扎实推进学校上等级上水平。全区所有学校都成为市二级以上学校,其中省示范性学校 21 所,省二级以上成校 4 所,市一级初中、小学 24 所。市示范幼儿园 2 所,市一级幼儿园 9 所。全区 9 个镇均为省教育强镇,菱湖和练市成为市示范性教育强镇。

(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认真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可喜成绩 。

一是坚持德育为首。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扎实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认真探索和全面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建立了全国学生成长导师制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和《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都相继进行了报道。

二是坚持培育特色。建立和完善学校发展评价、教师发展评价和学生发展评价三个体系。实施地方课程建设,经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立项,在全市率先编写出版了《旅游天地》地方课程。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千金小学《剪纸艺术》等学校的“一校一品”教育特色品牌初步形成。

三是坚持全面发展。全面执行课程标准,大力开展文体、科技和社会综合实践等素质教育活动。初升高比例逐年提高,20xx 年 84.1% , 20xx年 86.03% , 20xx 年 91.17% 。各类竞赛成绩优秀, 20xx 年我区在市初中自然、数学“飞英奖”竞赛中,获一等奖的 12 人,占全市 52.1% 。参加第十九届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航空航海模型锦标赛,共有 100 人获奖,占全市获奖人数的 30% 。建区三年,我区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上分别夺得团体第一、二、三名。在市鼓号队比赛、市青少年信息奥林匹克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三)不断深化教育改革

一是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坚持适度发展的原则,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举办民办学校。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全区有民办教育机构 6 所,在校生 1769人。

二是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教师人事聘用制、岗位聘任制和职称量化评审制,改革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经过几年努力,教师素质明显提高。全区初中和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 98.5% 和 99.72% ,高学历比例分别达到 61.46% 和 61.51% 。中级职称以上教师1242 名,占教师总数的 43.1% 。特级教师 2 名,区级以上名教师 176 名,区级以上名校长 11 名,并涌现了一批全国和省市优秀教师和优秀德育工作者。

三是不断深化幼教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管理职能,理顺幼教管理体制,建立了镇幼教管理办公室。加强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形成了以9所中心幼儿园为龙头的农村幼教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了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民办为主体,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幼教体系。

(四)认真解决热点问题

把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下大力气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热点问题。一是资助困难学生。20xx年下半年实施教育券助学制度以来,每年有近 1500 名家庭困难学生得到资助,每年免除杂费和课本费金额近 80 万元。20xx年,区政府投入 200 多万元用于“农村学校食宿改造”、“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家庭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和“爱心营养餐”四大工程,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规范教育收费。建立了收费公示和登记卡制度,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20xx年秋季开始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切实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三是创建平安校园。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 ,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完善安全工作应急预案,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建立和实施学校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和督查整治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44 所学校创建为平安校园,35 所学校食堂达到卫生量化等级标准,为广大学生创造了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正视我区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与政府财力有限的矛盾比较突出。教育基本建设历年欠债较多,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偏低,教师待遇不高。教育经费紧张仍是制约我区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二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全区教育均衡发展还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优质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学生安全、思想道德教育和学校周边环境等方面还有不少隐患,有待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多的关心支持。这些困难和问题都需要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逐步予以解决。

二、“”时期我区教育发展的基本思路

“”时期,我区的教育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高质量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促进全区教育均衡、协调、优质发展,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是:到 20xx 年,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 97%,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 99.9% 以上,初升高比例达到 95% 以上。80%的中心幼儿园达到市级示范性幼儿园以上标准,力争所有学校都建成省标准化学校,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完成校园网建设。建立区级教育资源库和网络远程教育视频系统两个信息平台,并得到广泛应用。建设区域性中心成校 4 所,创办区职教中心,促进中职和普高教育协调发展。加大创强力度,50% 的镇建成市示范性教育强镇。为全面实现“”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推动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一)依法提高投入水平

要切实承担政府的办学职责,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加大区财政对教育经费的统筹力度,确保教 师工资、学校公用经费、学校维修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区财政按公用经费总量不低于 3% 的比例逐年提高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按每年不低于全区教职工工资总额 3% 的比例安排师训经费,按总人口数每人每年不少于2元的标准安排成人教育经费。每年安排适量的清欠奖励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逐步消除农村学校建设债务。各镇政府要继续承担学校基本建设等方面的责任。各级政府要将土地净出让金的 2% 用于教育,根据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征收城建教育配套费。对教育布局调整后闲置的地产,经区政府批准后可以置换,置换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学校建设。大力拓展金融信贷、教育服务等筹资渠道,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赠捐资办学。

(二)扎实推进均衡发展

一要科学规划教育布局。各镇要根据学生人数变化、交通条件改善和群众教育需求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整合资源,促进教育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经济便捷。要抓住中心城区加快发展的机遇,坚持教育设施超前建设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整合、扩充中心城教育资源。二要狠抓硬件和师资建设。大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和信息化,多渠道筹措经费,合理规划,加快步伐,到 20xx年,全区学校标准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信息化水平达到全省平均以上,实现全区学校硬件设施状况的均衡化。大力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师德师能教育,实行师徒结对、上挂下派、研训一体等多元化的教师培养模式,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教育培训、考核评价和有序流动等制度,任何部门不得任意占用教师编制。完善教育奖制度,改善教师待遇,今后凡是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性津补贴均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教师工资外奖金福利全年不低于5000 元,并逐年增长,其中财政安排 3000 元以上。力争逐步提高教师的住房公积金标准。三要保障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继续实施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扩面工程”和“营养餐工程”,确保任何学生不因贫失学。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公办学校为主,在民工集中地举办民工子女学校为辅,切实保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从今年开始,教育行政部门要向民工子女学校派出管理人员加强监管,切实把它纳入当地教育系统,实行统一管理。

(三)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实现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发展。进一步探索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教育部门要继续深化“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维护这一原创品牌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宣传部门要强化舆论引导,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要加强对歌厅、网吧等娱乐场所的管理。要适应时代要求,端正教育思想,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进教育内容和方法,改革和完善考试 评价制度,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良性互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大合力。

(四)大力营造良好环境

一要强化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要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坚持督政和督学并重,建立健全办学的基础性评估和发展性评估体系,加强对各镇党政领导的教育工作考核,促进教育强区强镇建设。二要强化依法治教。结合“五五”普法教育,广泛宣传教育法律法规,落实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制度,协助学校做好法制教育,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校务公开,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坚决杜绝教育乱收费。三要强化安全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全面推广“一分钟安全警示教育”,完善学校应急预案、安全管理制度和全区学校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镇和相关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的职责,保障学校安全所必需的人财物条件,加强安全督查与整治,重点防范交通伤害、溺水死亡、食物中毒等事故的发生,全力打造平安校园。四要强化改革创新。加强党委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依法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在坚持政府办学为主的前提下,按照“存量不减保公平、增量放开扩资源”的原则,适度举办民办学校。深化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和教育集团化管理模式的研究和推广工作,进一步推进教师人事制度和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激发教师工作活力,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三、高标准做好迎接强区复查工作

20xx年,是实施“”教育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创建教育强区后接受省政府复查的第一年,各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教育强区复查的重要意义,严格按照各自的创强职责,认真工作,高标准做好迎接复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抓紧建立工作组。区政府将建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区创强复查工作领导小组,各镇和有关部门也要抓紧建立相应的工作组。要抓紧建立例会制度,定期召集各镇各部门相关人员,深入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指导 意见和落实措施。要抓紧开展自查自纠,各级创强复查工作组要认真制订好迎接复查验收的工作方案,对照强区标准和省教育强区验收评估组20xx年提出的四条整改意见,查漏补缺,狠抓整改落实。

(二)突出工作重点

一要突出学校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确保今年有 10 所学校通过省标准化学校验收,使省标准化学校达到 50% 以上。继续按照区、镇、校 4 :4 :2 的比例,分担学校信息化建设经费。建设区级视频教育网,每镇配置一个双向互动视频网点, 80% 以上的学校完成计算机网络建设,基本实现“校校通”和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的目标。二要突出重点工程建设。今年全区教育建设工程总投入将达到 7340 万元,新建校舍 51068 平米。锦绣学校和东迁学校已列入全区重点建设工程和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浔溪中学迁建已列入XX镇政府工作报告 和XX镇政府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庆同小学扩建、泉生中小学整体搬迁和浔溪小学易地搬迁工作也要加快实施。各镇、各建设单位要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经费缺的困难,创新破难,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狠抓进度和质量,确保按时竣工并交付使用。区级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大开绿灯,积极支持。三要突出教育投入保障,确保添置学校常规实验仪器经费的落实,确保区、镇财政对学校公用经费的足额拨付,尽力缩小我区生均经费与省平均水平的差距。

(三)巩固教育成果

一要巩固发展义务教育。实施学校素质教育主要目标和校长年度工作目标“双考核”。推进“一校一品”特色品牌建设,深化导师制的探索实践并推向全国。狠抓初中毕业班的报名率、参考率和升学率,确保今年初升高比例有新的提高。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二要加快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各镇要加强学前教育的管理,严格学前教育举办者的资格准入,加快推进幼托一体化。从今年开始,各镇落实 1 至 3 名中心幼儿园的公办教师编制,负责管理本镇的学前教育。三要增强教育对经济建设的服务功能。建立区域中心成校 1 - 2 所。充分整合成职教育资源,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积极实施“双百万培训工程”,推进农科教结合,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四)加强行风建设

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加强行业自律,维护教育的良好形象。扎实开展干部廉政教育和师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廉洁自律意识,倾听群众的呼声,认真实施和完善民主治教、依法治教的各项制度,规范办学行为、管理行为和收费行为,提高管理效能。

同志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让我们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把建成高标准教育强区而努力奋斗!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能够再次站在这里向各位领导、老师们汇报一下我的班级管理工作,我深感荣幸!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工作贵在创新,创新贵在落实”。下面我就近三个月有关教学方面的班级管理心得向各位领导、老师们汇报一下:

第一,采用分层次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明湖高一四个A班,其实力并非多强,尖子生的确尖,但是后进生也不少,任课教师要兼顾整体,于是出现了“尖子生吃不饱,后进生吞不下”的尴尬局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分层次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1、根据考试成绩,分学科把各科成绩按照降序排列,分ABC三个系列,每个系列选择一名同学作为该科课代表,这样每个学科就有了三个课代表,分别代表三个学生团体的利益。我给这三个课代表分配不同的任务,使其各司其职,职责分明地成为任课教师的左膀右臂。2、任课教师根据课标加大课堂容量,无论课上讲授还是课下作业布置也分ABC三个等级,使不同系列的同学完成不同任务即可。3、张贴每个学科的ABC分层表,让每个学生知道自己在哪个系列,然后用统一的表格打印填写后贴在自己课桌的右下角,这样自己哪个学科属于哪个系列也就一目了然了。4、每进行一次大型考试系列更换一次,这样学生就明确知道了自己哪个学科差,进而制定目标向更高系列前进。

第二,进行感恩励志教育。学校平均每两周过一次大周末,即学生回家一次,学生周日返校后晚上前两节课播放感恩励志电影,如《暖春》、《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等,第三节课利用提前准备好的作文纸写观后感,第四节课开主题班会时要把电影评论作为班会的一部分,让学生登台自由发表见解。周一把作文交给语文老师,待语文老师精心批改后选取前十五名优秀作品更新教室外墙励志宣传栏,我把该宣传栏命名为“捻手书规范,信手铸经典”,每两周更新一次。

第三,加强班级学习小组建设,开展切实有效的“班级青蓝工程”。班级共分六个学习小组,为前后八位同学组成,设一位大组长,前后四人为一个小组,设一位小组长,大、小组长均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样班级内就有了六位大组长,十二位小组长,每三个同学就有了一位老师,有了疑难问题先小组内讨论,无果后交由大组长,再无果交由课代表,课代表为学科优秀者,如再无解题思路直接交由老师讲解。所谓班级“青蓝工程”是指小组内三个同学向小组长拜师,组长坐在前面椅子上,组员站在椅子后面拍照,做出大的宣传栏对外张贴。然后根据每次考试组员的进步情况进行量化给于该组相应的奖励,比如组员三盒纯奶而组长要发两盒,以此激发学生勤学好问的品质。

第四,全面落实全员育人教育活动。1、按照学科互补原则给学生分配导师,比如英语单科相对差的按照3:7比例分配强弱,即30%学员为英语优秀者,70%为英语较差者。这样英语较差的同学就可以更大程度上接近其任课老师进而增强该学科的学习兴趣。2、体育课每周都有,利用隔周的一节体育课搞全员育人活动,一般和没课的任课老师一起按照级部既定安排在操场搞一些师生交流活动,如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足球赛,篮球赛,定点投篮,螃蟹走等活动。

第五,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尽量减少课堂精力流失率。学生成绩的提高离不开每天七节正课,但是不少同学课上极易走神,无法保证紧跟老师思路。在老师提问时,原本记得很好的知识点一站起来大脑一片空白,不少老师会说这是紧张所致,我认为不全是。我做了详细的调查,学生走神的直接原因是没有带着问题进课堂,即课前根本没有系统预习。学习效率低下,光复习和作业时间都不够用,根本没时间预习。所以课下复习功课的效率至关重要!我给该“效率”下了个定义:单位时间内领悟并掌握的道理的个数就叫做学习效率。所以三分钟见不到解题思路就要与同学交流,绝不能死死咬住一个难点不动,实在不会也可看一下同学的作业,我认为把别人的作业写在自己的本子上并搞懂了不叫“抄袭”,这叫“借鉴”,抄了却不搞懂只是应付老师批改才叫“抄袭”。这样就能提高课下复习效率,进而有了时间进行学科课前预习,然后带着问题进课堂,课堂之上就能牢牢抓住老师思路,努力捕捉老师在什么地方解决自己课前预习的盲点和疑点。

第六,结合主题班会进行理想教育,然后确立远期和近期目标。1、我们的学生缺乏理想的可不在少数,近几年来“大学无用论”、“大学毕业即失业”、“大学生就业难”等的消极言论风靡互联网,不少学生也深受影响。所以帮助学生尤其是高一的新生树立考取211或985等重点名校的理想是班主任工作的首当要务。我在网上下载了很多高一新生励志理想课件,进行精心的整合,同时下载一些励志理想视频插入其中,如:北大才女刘媛媛演讲视频,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一些全国名校的宣传视频等。学生看了深受教育,然后趁热打铁帮助同学树立远期目标:选择一所自己心仪的大学作为目标写在专门准备好的便签上,然后贴上自己的一寸照片贴在外墙宣传栏里,以此进行理想教育。2、帮助学生树立近期目标,如:距离两个月后的年终期末考试,自制纸片包括年级进步名次,每科的前进计划如要进入ABC哪个系列等,然后自定如果没能达到的自罚措施,最后张贴在外墙宣传栏里。

第七,认真落实家长会和家长听课制度。每次考试后,分批次召开家长会,每次来六位家长,这样能够更方便地和家长面对面交流学生情况。根据学校要求安排家长到班听课制度,家长可能听不懂,但是家长的到来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了些许的压力和信心,老师会更精心地备课,学生会更用心地听课,这在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八,狠抓两休和三餐。两休和三餐是学生学习的生命线,两休的质量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中午12:30和晚上的10:30必须要求学生静静地躺在床上休息,假若睡不着就在脑海中“放电影”,回忆当天从上午第一节课到下午最后一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努力去回忆,部分回忆不起来的就隔过去,这样慢慢就睡了。三餐也是学习的生命线之一,不少学生早晨起床直接去教室,随便让同学捎些食品就在教室凑合了,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没有足够的营养学习一定跟不上,所以我要求学生一日三餐必须在餐厅就餐,一天至少要吃两个鸡蛋外加一盒奶,所以我要求家长每月至少给学生送两箱奶。班级成绩的取得证明我的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学生生病的越来越少,而学习精力却越来越好,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第九,实时掌控班情,定期召开协调组班级交流座谈会,形成正规简报下发给各位老师并在班级内张贴。每次大型考试后,比如月考后,选择一天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召开师生交流座谈会。分别在ABC三个系列中各选五名同学作为班级代表,事先让这些代表同学在班内召开各系列会议,把大家的意见和想法提出来形成文字,然后由代表在座谈会上提出来与老师们交流,共同寻求最好的教学思路,我认为班和班之间和自己的孩子一样绝对是不同的。每个班有每个班的班情,同一个班不同发展时期班情也是不同的,作为班主任必须时时把握自己班的班情,就像了解自己孩子的喜好一样找到自己班级的平衡点,于宏观处统领全局,于微观处细分差别,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科学合理地推动班级工作的开展。

总之,一个好的班主任不光可以决定一班孩子的命运,还可以左右协调组全体任课老师一年的荣辱。无论一个多么优秀的任课教师面对一个不成器的班级也只能望洋兴叹,无论一个原先多么消极的任课教师面对一个激情洋溢、斗志昂扬的班级也会为之感染,进而在成就整个班级的同时成就自身。学校把明湖最好的班级交在我的手中,这是一份信任,更是一份期待。我将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地把班带好,竭力不让五十八个家庭失望,竭力不让跟随我干的九位任课老师失望;竭力不让信任我的领导失望。我将继续全力以赴,在开拓中创新,在创新中落实,在落实中进取,我的价值将为之而实现!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篇5

同志们:

刚才,钟燕同志把过去的五年和新开启的五年作了个很好很到位的回顾总结、谋划开篇。会上表彰了先进,几个单位做了典型发言。成绩总结和工作安排,春节后的战线会我还会讲,今天就不重复了。总的一句话,全市教育工作抓得很好,教育事业发展健康有序,对大家做出的努力和贡献我代表市人民政府表示感谢和敬意!

教育这个题目太大,很难讲清楚。我分管3年多边抓工作边思考,这两天集中做了些思考,有的想清楚了,有的还想不太明白。今天就几个方面提出些问题,同大家一起思考、交流。

一、关于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问题。

我始终强调要以大教育的观念抓教育。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与老百姓联系最紧密,老百姓满不满意主要是看这一块,毫无疑问是最大的民生,是重中之重,这是必须要抓好的,也抓得比较好。但株洲这样一个城市才一所大学,显然是与株洲经济社会发展不相称的;株洲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能有发言权的是职业教育,但由于管理体制、行政级别再加上与老百姓联系没有那么紧密等原因,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多的还是看作是学校自己的事;民办教育为株洲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要求规范办学更多,如何加大支持力度还不够;大多时候我们讲教育更多的是讲城区的教育,对县区特别是县里的教育加强指导还有进一步加大力度的问题。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

对于第一个问题,安杰书记曾同我说过,在多个场合说过,株洲还能不能争取多几所哪怕是一所大学。现在是关键时候,我们要作好政策对接,指导有可能升格的学校与上衔接,就是要进入省里的“十三五”规划,我了解到的是省中医高专在争取、汽车工程职院有这个想法,包括铁道、铁路职院也有比较好的基础,湖南工大的二级学院能不能与我市职业院校合起来成为应用型大学?幼儿师范学校在争取升专科学校。当前我们可以作个重要工作去向省里汇报争取。

第二个问题,最重要是按20xx年基本建成职教园的目标,加快还没入园开学的5所学校新校区的建设,特别是市属三个学校的建设,业主是三个学校,建设主体是教投公司,教育主管部门也是重要的推动者;再一个就是扎实推进职教“三年攻坚计划”,市政府作出安排了,要坚决落实、扎实推动,真正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第三个问题,我们始终要讲两句话,一是规范,二是支持,实际情况是要更重视支持的问题。在前期调研座谈的基础上,今年要拿出实实在在的办法。关于这个事,腾飞市长有批示,我也多次催问,要抓紧抓好。

第四个问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我再次强调的是,要加强对县区教育督导、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特别是各县市区教育局长在去年机构改革中调整很大,大部分都是新局长,这个时候对县市区加强督导、指导就更重要了。教育督导怎么督导,县区政府的投入保障这是个硬东西,要真正到位。这次两会有城区部分离退休老师上访,上级规定的政策待遇应该落实的,有些区里还没有落实,这是要不得的。我们天天讲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不能放空炮。几个区要高度重视,解决好。总而言之,我们的教育不只是基础教育,不只是城区教育,是一个大教育,必须要有这个观念,并且在这个观念下推动工作。

二、关于提升教育质量的问题。

过去5年,我们进步很大,每年都有进步,我们总结不是说高中这一块综合评价实现了“五连增”吗?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这一点,教育形象越来越好,老百姓越来越满意,说明我们的努力有成效,我们有理由感到自豪,也有理由更加自信。是不是还有进步的空间?当然,老百姓还有更高的期待,提升质量永远在路上。要提升质量涉及方方面面,我要强调的有几个问题。

第一位的是公办初中怎么做强的问题。20xx年教育体制调整,我市做得很彻底,这是符合上级要求的,20xx年来我们对下区的初中采取了很多措施,确实也有很大的提升。但公办初中还是缺少龙头,没有品牌学校,前年办了个建宁中学,慢慢在老百姓中形成口碑,吸引力越来越大。但还不够,说到初中,家长第一想到的还是景炎,再想到建宁,然后就没有了,还有一些优质生源跑到长沙去了。我看这个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通过一些体制机制的改变来推动,比如说集团化办学的思路,可以采取联盟校,优质高中托管初中的方式。长沙市一中就在长沙市托管了6个学校,目前情况还不错,我们可以借鉴。武广公司在武广新城要建学校,交由天元区办学,希望市二中托管,我看就可以往这个方向走。先走一下,看一看,然后在其他学校推,一定要做好初高中衔接。当然,办好公办初中,我们也不能把已形成品牌的民办初中丢了,包括中南林科大原址引进长郡办学的问题,要采取多种方式、多条途径,提升初中教育质量。我在茶陵任县委书记时的教育局长谭外珠,他把初中比作人的腰杆子,我市教育这个腰杆确实要更硬起来。

再一个就是校长、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毫无疑问,这是提升质量的关键所在。去年城区高中校长做了一次大调整,改善了校长队伍结构,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我相信对于高中教育会产生积极作用。我同几位校长谈过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都有自己做得好的地方。新的校长一定要继承这些好的东西,同时必须要有所改变创新。就是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新高考为指挥棒,怎么样创新管理,怎么样创新教学,要有前瞻性、针对性,要通过创新取得成效,这个成效最根本的就是要体现在育人能力提升上。不管怎么创新,我看关键还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习讲“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我们就要有这样的教师队伍。

这里两个问题:一是要有需要的老师;二是有了要不断提升能力水平。去年与编办、人社对进老师做了一些改变,实施效果很好。关键是要搞清楚,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我们到底还缺什么样的老师,是总体上的缺还是结构上的缺。总体上的缺必须要让需要的老师进来,结构上的缺要加大区域校际之间老师的交流轮转,包括校长的轮转,上面有这方面的要求,我们要采取措施。再就是对在岗位上的教师,要加大培养培训的力度,这种培养培训要有针对性,要有实效。特别是省里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我们要抓好落实,农村教育问题,我看最核心的问题还是教师队伍的问题。我这里讲质量,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是科学的质量,按绿色评价质量标准评价我们的教育质量。我市承担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探索和实践,这个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很复杂,我想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改变以往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学校、片面以分数评价师生的方式,评价要真正落在学生健康全面成长上。

三、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问题。

我个人理解,最主要的是要让每个家庭的小孩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和资源。我市所有县市区全部建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省教育强县市区,这是了不起的成绩。这说明了很多问题,其中就包括了教育资源越来越优,也在走向均衡公平。但公平的教育资源提供,我认为永远只是相对的,城乡、校际、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差距始终存在,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努力的目标。

这里有个工作是可以做好的,就是教育信息化问题,也就是互联网+教育问题。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比较好的成效。现在是我们要在实现“三通两平台”的基础上升级,实现各个方面的互联互通,让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往薄弱的地方、学校倾斜。昨天的培训,有专家专门讲了这个问题,听说讲的很好。这个工作我研究得不够,只是觉得十分重要,要专门研究,加快推进。总的一条就是信息化平台和终端要好用、管用,让教育管理、教学组织的每个环节受益于新技术、新手段,落脚点是每个学生接受到好的教育资源,特别是相对落后地方、学校的学生。

再就是公平的教育机会,很重要的也是老百姓最关注的一个事就是招生问题。我市在这方面做得是比较好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做到了,高中生取消择校生按成绩等次录取做到了,中职网上招录做到了,还有就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弟零门槛入学做到了,做到这些是很不容易的事。考试招生是很敏感的事,做得不好群众的意见很大。在这方面,我们有些工作还要改革、完善,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坚持、坚守,到哪一天小孩上学谁打招呼都没用、小孩上学谁都不用找,那就是真正的公平了。在教育公平问题上,还有个事就是针对弱势群体,加大资助帮扶力度,这种扶助要精准到位。

四、关于几个工作方法问题。

第一是定力。

教育的事谁都有话说,谁都可以说得出话,谁都说得出几分道理。我说教育工作难做就难在这里,关系千家万户,千家万户都可以评价。某个老百姓有个什么意见,在领导那里说了,在网上弄了下,我们当然要重视,但一定不要反应过度。教育是有内在规律的,我们要重视大多数人反应强烈的问题,要注意这些问题的解决。决不能被人牵着鼻子走,决不能少数人误会了几句话、批评了几句话,就乱了阵脚、慌了神,要在教育大的方面保持自信、保持定力。这个定力就是要把握好党的教育大政方针,特别是要把握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做好方针政策、改革要求与我市实际的结合,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按教学规律办学校。

第二是统筹力。

最前面我讲了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现在我要说的是“一岗多责”工作统筹。除了主业,还有安全维稳、廉政建设。校园、校车、考试安全始终要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责任要上肩,如果出了个事特别是影响力很大的事,你一年所做的事都等于白做了。廉政建设教育局会专题安排部署,比如教辅资料的问题、补课收费的问题、民办培训机构的问题等等,上次带队检查考核我已说过,就不多说了。总的说就是要知道形势变了,不能还是老习惯,不能心存侥幸,在党风廉政上一定不要出问题。当然要看到,教育领域在这些方面是抓得比较好的,不能有个什么问题就扩大化,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人有问题就解决什么人的问题。

第三是执行力。

网络语言有句口头禅,说是重要的事说三遍。市委、市政府做出的工作安排,我作为主管副市长安排的工作,包括市教育局作出的工作安排,不说是说了三遍的,就是讲了一次的,都要执行到位。在工作中对于这些安排如果没有说出不同意见,就是有不同意见,只要是定了的事,都要执行到位,不能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搞变通、打折扣。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讲了四个方面12个问题,肯定不全面,只是有针对性;肯定还有偏颇,只是心怀责任。如有不妥,就当我只是感性而发,如有道理,请当作工作要求;如没说到位的,就只当是指出问题同大家一起思考。

昨日在一位教育人士微信上看到几句话说:“教育,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说到核心价值是“仁爱、创新”。我比较赞成。新的一年,未来的岁月,希望所有的教育人心怀理想信念、为孩子们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去追求、去奉献。祝大家新年平安喜乐!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篇6

xx年,我们将坚守“卓尔不群、越而胜己”的信念,深入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以更高的决策站位、更精准的系统谋划、更扎实的创新举措,全面践行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8——2020)》,继续深入推进“幸福课程”体系建设,加快实施一系列校本化课程变革行动。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进一步完善“幸福课程”体系

卓越的学校离不开卓越的课程。在我校“幸福教育”体系五大板块中,“幸福课程”最为核心。我们将在已成功结题的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幸福教育”理念下校本化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基础上,接续开展实践研究,进一步完善学校《“幸福课程”总图谱》和各门学科的《“幸福课程”实施方案》,按照“立德树人”总要求,指向培育核心素养总目标,体现“促进幸福成长、奠基幸福人生”的“幸福课程”本质特征,对各类课程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优化,形成更加适切的校本化课程体系。

二、创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行动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实施好国家课程,是基础教育最基本的任务。我们的实施行动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变革课程实施行为。

我们将进一步推进“幸福课堂”建设行动,指向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让民主性、体验性、生长性成为每门学科、每项教学活动的常态。推进教学内容优化重组,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让知识碎片化走向结构化,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促进教学方式优化,充分发挥“泰微课”资源导学、助学功能,注重实践体验,关注思维活动,突出自主探究,引导合作分享,研制出台《xx实验学校学生学习指导手册》。积极探索“班群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行政班+走班”实施方式,实现年级段优秀教师资源共享。创新评价机制,优化课堂评价标准,突出欣赏性、激励性导向,建成能够充分体现“幸福教育”核心要求,又切合各学科课程特点,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幸福课堂”评价体系。

二是推进拓展性课程开发。

通过项目化推动,各学科将按照《课程图谱》和《实施方案》,实施国家课程拓展行动,以形成一批更加“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拓展性课程群。如:《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拓展行动,将深入推进《“小海豚”德育剧场——情境德育实践探索》项目建设,按计划形成系列化德育特色课程,并力争升格为省级“品格提升工程”项目;《语文》学科课程拓展行动,将深入推进“经典诵读”“整本书阅读”和“群文阅读”等校本课程项目建设,重点推进高年级段“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群文阅读教学改革实践,努力实现基础教育全域视野下小学语文课程变革新突破。

三、深化校本活动课程化建构行动

实践证明,课程化建构是提升校本活动品质的重要路径。本年度,我们将继续立足校本,突出重点,坚持“学生喜爱、未来需要、学校可供”的原则,对一系列校本化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系统性优化整合,根据不同年级、层次学生发展需求,按照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课程结构要素,进行课程化建构。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社团活动课程化。

充分发掘校内外课程资源,系统整合各类社团活动,进行课程化建构,形成一系列内容丰富、门类齐全、进阶分层、特色鲜明的精品校本课程群。积极尝试社团活动课程与“课后延时服务”项目的有机结合,创新实施方式,丰富“幸福星期三”活动课程内涵与外延,进一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

二是特色教育课程化。

深入推进学校传统教育活动的课程化行动,形成“八节”“四仪”特色活动课程群,放大教育效应;推进国际理解教育行动,坚持“从中国出发”,实现“24节气”等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境内外游学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系列化、精品化。

三是特色项目课程化。

加强素质教育“5+2”行动研究,将“五大行动”融入校本化课程体系,进一步落细落实。加快实施省级课程基地项目——“幸福球”小学特色文化建设,按期完成“三球”特色课程建设任务,使乒乓球、足球、篮球项目在精英化培训基础上更添普及化教育,顺利通过验收。继续与全国学校体育联盟开展项目化合作,深入推进特色大课间体质提升行动,建设好“幸福体育园地”,完善各年级素质操特色课程,举办好年度全员运动会。

实施幸福教育,促进生命成长,奠基幸福人生,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聚力课程变革,建设“幸福课程”“幸福课堂”,向着卓越奔跑,是我们不变的行动。我们将在市局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校师生,积极引导广大家长,凝心聚力,不懈奋斗,为构建卓越教育体系,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篇7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部署要求,围绕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改革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加快推进全省教育改革工作。

今年8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我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各地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认真学习贯彻,掀起了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热潮。一是迅速进行传达贯彻。各市、县(市、区)及时在党委会和政府常务会上组织学习,并抓紧把相关精神传达到基层。宿迁、盐城、南通、苏州、徐州五市已先后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其他地区正在抓紧制定本地教育规划纲要,积极筹备教育工作会议。二是及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省有关部门贯彻实施教育规划纲要重点任务分解方案,明确了各项工作的责任部门。在省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科技厅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方案、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方案,以及加强学前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已正式出台。三是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省教育厅专门组织宣讲团,由厅领导带队分赴13个市宣传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解读教育规划纲要。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认真组织学习讨论,深入研究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同时,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这些为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营造了良好环境。

下面,我就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扎实推进教育改革工作,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

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改革。梁保华书记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罗志军省长强调,要把改革创新贯彻到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突出改革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协调性。从江苏教育发展历程看,这些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育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在新的发展阶段,我省教育要不断实现新的跨越,率先建成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加快推进教育改革。

首先,贯彻实施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必须把推进教育改革作为工作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谋划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是这次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基本原则。我省教育规划纲要通篇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从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现代学校制度、招生考试制度、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教育开放与合作等重点领域对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上,都提出了重大改革政策措施。总的来说,我省教育规划纲要是一部以改革为动力、以改革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目的是发展,主线是改革。在组织实施规划纲要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握精髓、抓住关键,将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贯穿始终,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促进公平,以改革增强活力。

其次,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必须把推进教育改革作为治本之策。目前,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比如素质教育问题、择校问题、减负问题、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等等。其中有些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有些是发展中逐步显现出来的,还有一些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成因十分复杂,涉及到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如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些问题肯定难以解决,必须找准症结、正本清源,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努力突破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尽快破解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深化改革中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使江苏教育事业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第三,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必须把推进教育改革作为关键举措。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教育改革发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科技和人力资源基础。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目前,我省的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得还不够紧密,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等方面亟待加强,归根到底还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教育只有适应社会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服务,才有旺盛的生命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大力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创业型人才,努力在知识创新、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作出更大贡献,进一步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以带动和引领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和科学发展。

二、准确把握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教育工作方针,立足省情实际,遵循教育规律,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大胆突破,激发活力,努力形成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工作中,重点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好改革的基本原则。教育改革的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明确改革的方向和原则十分重要。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从民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解决深层次矛盾,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把能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需要作为检验教育改革的根本标准。二是要坚持统筹谋划,确保改革协调有序推进。搞好总体设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立足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综合改革与专项改革相结合,着眼于事关全局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确保改革的科学性、系统性。三是要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各地各校大胆实践。充分考虑城乡差别、区域差别,把整体部署和尊重基层创造结合起来,引导各地各校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增强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把握好改革的主要目标。坚持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引领,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要求,确定我省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一是构建现代教育新体系,切实做到学有所教。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结构完善、质量保证、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基本满足所有社会成员学习需求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适应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二是建立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深化对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成才观,适应区域、行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的实际需求,打破不同教育类别、机构、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逐步形成多样化的人才成长通道,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江苏人。三是打造教育公平新平台,保障教育机会平等。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四是创建规范管理新体制,推动教育健康和谐发展。“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巩固,“市县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各级各类学校依法办学的现代学校制度基本建立。五是形成教育发展新格局,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教育改革发展与人口总量结构变化相适应,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高等教育社会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批处于国际前沿、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科研成果,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成效明显。六是激发教育发展新活力,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实现学校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增强办学活力。引导学校适应社会需求,科学定位、特色办学,形成各自不同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七是构筑东部教育新高地,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在深化改革的同时扩大开放,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扩大对外交流合作,运用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指导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在区域教育联动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占据领先地位。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吸引更多的国外优秀人才到我省留学和任教,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

(三)把握好改革的推进方法。教育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必须讲究工作方法。一是要坚持上下联动。教育改革既涉及体制机制,也涉及思想观念,涉及利益格局调整,既需要自上而下的指导和推动,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实践和探索。要加强顶层设计,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制定好改革的具体方案,系统推进改革。同时,要坚持从基层做起,充分发挥地方、学校和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行动,大胆探索,把各项改革任务真正落到实处。二是要坚持整体推进。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多层次、多领域的体制机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要采取综合改革的思路,既要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和教育各个领域的改革,又要充分考虑教育改革的外部环境与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要注意把握各级各类教育改革的相互影响,发挥高等教育改革、基础教育改革、职业教育改革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改革也意味着风险,要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事先做好应对预案,妥善处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把改革的推进力度与社会的承受程度统一起来。三是要坚持重点突破。现阶段的改革,不可能一下子解决教育存在的所有问题,必须抓住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抓住影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性矛盾,集中力量进行突破。要以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全面梳理制约我省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以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人才培养体制和招生考试制度等为重点推进教育改革,力求取得明显成效,提振改革信心。

三、认真落实我省教育改革各项工作任务

经过前一阶段努力,我省教育改革的几个主要政策文件已经出台,不同学段教育改革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也已明确。最近,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我省一批项目列入试点。在组织实施国家试点项目的同时,要对我省教育改革实行整体推进。也就是说,我省的教育改革绝不仅是苏南的改革,或是苏北、苏中的改革,各地都要按照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全面加以落实,扎实做好教育改革各项工作。

一是要改革办园体制,完善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机制。学前教育是我省各级各类教育的“短板”,群众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反映比较强烈。为此,省政府办公厅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取得突破。要把发展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规范管理,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扶持发展民办幼儿园,努力开创我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在统筹规划、政策引导、投入保障、日常监管等方面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到20xx年,每个乡镇至少办一所达省优标准的公办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都建成合格园。这里要强调的是,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时配套建设幼儿园是教育事业的政策性投资,属国有教育资产,应按属地原则移交当地政府举办,不得改变性质和用途。对已改变性质和用途的,由当地政府限期收回。在坚持政府主导学前教育发展的同时,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多元办园,扶持并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形成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要优化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学前教育机构由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自20xx年起,新设幼儿园均须按省级优质园标准建设。建立健全县级统筹、县乡(镇、街道)共建的管理机制,县级政府统筹管理城乡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建设并办好区域内公办幼儿园。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根据人口规模和城乡差异合理规划幼儿园布局,逐步实现适龄儿童就近入园。

二是要缩小办学差距,完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建设,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放大并合理配置优质资源,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质量内涵,大力推进区域教育一体化和教育公平,基本消除区域内城乡、学校间差距,基本解决义务教育择校过度等热点难点问题。合理规划学校布局,科学配备每所学校的教师,促进骨干教师区域内校际定期交流,鼓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到农村任教,积极探索建立结对帮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联合办学机制,以优质资源的扩大辐射促进教育均衡。深化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课程体系。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实施高中质量提升和特色建设工程,促进学校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多样化个性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创新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是要健全职教体系,完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机制。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就业为导向、质量为核心、服务为宗旨,立足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方式,统筹推进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形成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鼓励和支持实验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改革创新,在发展方式、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重点突破,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大幅度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加大公办职业院校改革力度,改变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状况,整合力量、激发活力;完善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举办高质量、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机构;健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制度,推进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坚持就业创业并举,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是要开展综合改革,完善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机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我省承担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重要项目之一。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最为紧密,改革要求也最为迫切。要深入开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突破制约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全面激发高校办学活力,大力促进高校特色发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服务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努力把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成为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先导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先行区。要以项目为抓手,遴选一批试点项目和试点高校,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教育评价制度、招生考试制度,加快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健全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等。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高新技术开发区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改革产学研合作方式,促进高校主动融入区域技术创新体系。要创新优势学科成长培育机制,推进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优势学科,为创建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提供支撑,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出更大贡献,形成“学科高原”和“学科高峰”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是要推进多元办学,完善民办教育自主发展机制。发展民办教育,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增强教育发展活力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省民办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民办高校学生的比重已经超过1/4,但民间资本投资教育占教育总投入的比例仅为0.3%,而江苏是民营企业最多的省份,这意味着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为促进我省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省政府办公厅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要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完善民办学校管理机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使有利于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适宜教育发展的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推动教育发展的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职责,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出资或捐资办学,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的途径。省政府已明确,有国有资产参与举办的从事学历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民办学校可以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其教职工可参加事业单位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出资人不要求取得回报的民办学校,在有办学结余的前提下,按规定可从办学结余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奖励出资人。市、县(市、区)政府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鼓励民办学校发展,奖励和表彰对发展民办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同时,对优质民办教育资源,要积极探索民办公助、政府购买的新机制新模式。各地要进一步清理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性政策,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完善财税、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和捐赠教育的激励机制,健全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障制度。要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监督管理,推动民办学校规范办学,培育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民办学校。鼓励支持民办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体制机制优势,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努力办成一流的优质品牌学校,使全省民办教育的规模、质量和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四、努力为推进教育改革创造良好条件

现在,我省教育改革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工作思路也比较清晰,关键在于抓好组织实施。这就需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一是要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推进教育改革作为一项全局性的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几年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强化责任意识,明确目标责任制,扎实加以推进。为加强对全省教育改革工作的领导,省政府成立了由多部门参加的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审议教育改革的重要政策措施,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改革工作,协调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各地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加强对本地区教育改革工作的统筹协调。要结合实际制定各项重点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增强改革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要加强对教育改革工作的检查指导,把握改革进程,掌握改革动态,总结推广经验,督促整改问题,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二是要强化协调配合。教育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有关部门既要明确职责、分工负责,又要加强协调、相互支持,形成推进教育改革的整体合力。教育部门要全力以赴,认真制定落实具体推进措施,并对重点难点问题加强研究、出谋划策,做好政府的参谋助手。发展改革、财政、编制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在推进教育改革中都承担着重要任务,要站在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高度,做教育改革的促进派,主动做好相关工作。其他部门也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三是要强化经费保障。资金投入、财力保障是实现教育改革目标的关键。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健全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保障体制,保证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保证教育改革所需资金。教育经费投入能不能用在刀刃上,能不能保证资金安全,群众十分关心。要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严格资金使用监管责任制,提高使用效益,确保资金用得清楚明白,达到预期效果。

四是要强化宣传引导。推进教育改革,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寄予厚望。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深入宣传推进教育改革的理念、意义和政策措施,宣传改革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宣传改革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清除人们对教育改革的疑虑和误解。同时,要多做统一思想、增进共识的工作,合理引导社会预期,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认识到解决教育发展体制机制深层次矛盾需要一定时间,改革目标任务的完成具有探索性、渐进性和阶段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改革的良好氛围。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按照国务院有关部委要求,今年年底前要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任务。据国务院纠风办介绍,目前全国尚未完成清理规范任务的学校有140所,其中我省就占了近一半。前不久,国务院纠风办等六部委对我省清理规范工作进行了检查,对面上情况特别是个别县(市、区)的工作不够满意。各地要按照国家和省里的部署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抓好工作落实,确保按时完成清理规范任务。一是要加大工作力度。国家检查组明确要求,江苏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必须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如不能完成或清理规范后仍不符合规定的学校,20xx年春季学期一律执行当地公办学校的收费政策。各地要按照进度要求,迅速开展清理规范工作,确保清理规范全部到位。二是要依法清理规范。改制学校形成原因复杂,涉及利益群体多,清理规范难度大,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清理规范工作,做到依法清理、依法规范,切实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和学校正常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规范为公办学校的,必须执行公办学校办学政策;规范为民办学校的,必须符合“四独立”要求,并按规定履行审批登记手续。三是要强化督查问责。各地要切实履行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责任,建立协调处置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把改制学校清理规范要求落到实处。省政府尽快将组织专项督查。希望各地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精心组织,确保按期完成。

同志们,教育发展事关百年大计,教育改革关系千家万户。我们要以党的xx大和xx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扎实工作、攻坚克难,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各项工作,不断开创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两个率先”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荐访问:全市 讲话 教育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