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劳动教育培育逻辑与路径探析

|

孙小宁 钱容德

(宁夏大学青年研究中心、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发展,做好劳动教育有助于培育青年正确的劳动精神、形成劳动教育观和劳动素养。2018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1]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劳动教育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2]共青团事业是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竭诚服务青年”“开风气之先”“朝气蓬勃”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要倾注极大热忱研究青年成长规律和时代特点,拿出极大精力抓青年工作,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3]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貌。”[4]劳动精神通过劳动教育来培育,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做好劳动教育,对于培育时代新风貌具有重大意义。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劳动观为高校共青团劳动教育提供理论渊源

“劳动”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之一,是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从两个方面去把握。一是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5]通过劳动,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这样写道:“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6]马克思对客观劳动的前提进行了正确论述。二是劳动本质论: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这样写道:“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
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7]劳动反映着人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劳动指出,劳动主体占有劳动客体。人们通过劳动,可以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劳动光荣,创造伟大。马克思劳动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理论基础,对于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劳动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历史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共青团劳动教育提供文化底蕴

中华民族向来重视劳动教育的培养,看作是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途径。一是对于劳动的赞美和肯定在中国古代著作中多有论述,《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就有大量关于劳动的“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伐木丁丁”“伐木许许”等流传下来的歌谣,晋代文史学家皇普谧在《帝王世纪》中就载有:“‘三皇’之首伏羲重农桑,务耕田”等。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古人勤劳勇敢、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提倡“耕读传家”的价值取向,“耕读传家”作为家规家训,鼓励子孙后代做到勤劳耕作,读书上进。唐末五代章仔钧所作的《章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部将正式耕读传家作为家训,载有“传家两字,曰耕与读;
兴家两字,曰俭与勤”。三是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8]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艰苦奋斗、俭朴生活、永葆劳动人民本色的一生。这些都诠释了中国人民根子里深厚的劳动情怀,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文化底蕴,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做好劳动教育必须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三)实践逻辑: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题中应有之义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同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用了“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来勉励当代年轻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这次,党中央经过慎重研究,决定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9]高校共青团培育劳动教育,是对我国当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正确认识。劳动者素质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与未来,大国博弈说到底就是人才竞争,解决好在关键领域的“卡脖子”技术,就是培养掌握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 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共青团提出殷切期望:“党和人民同样需要一大批这样的先锋分子,党中央殷切希望共青团能够培养出一大批这样的先锋分子。这是党的殷切期待,也是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待!”[10]做好劳动教育是高校共青团的责任与使命所在。当前,社会上出现了青年的劳动素养与社会所提倡的不相适应:集中出现了青少年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方法上不会劳动的问题。面对这种现象,把劳动教育工作在高校抓起来是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高校共青团有责任有义务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青年学生劳动教育。

(一)坚持党的领导,把握育人导向

共青团做好劳动教育培育,要在党的正确思想引领下育人。毛泽东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11]邓小平也曾指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12]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新时代劳动教育、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度重视,高校共青团:一要结合自身工作优势,要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劳动崇高、劳动伟大、劳动美丽意识。二要在正确思想指导下,认识到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三要通过劳动教育使青年学生认识到劳动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从价值引领方向使青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二)遵循教育规律,结合具体实际

教育规律同规律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内在的必然的本质性联系。马克思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形式。“教育要使儿童和少年了解生产各个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要使他们获得运用各种生产的最简单的工具的技能。”[13]不同专业学生在劳动教育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式也各不相同。一是严禁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一刀切”,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发挥学生专业所学与将来就业需要。要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开发灵活的劳动课程项目,避免形式化、工具化。二是在项目的选择与确定、课程资源和场所建设上需因地、因人、因事、因时而变化,不搞千人一面和千校一面。三是在组织形式上,突破班级编制、年级局限,打破家庭、学校、社会壁垒,给足师生自主空间。四是以体力劳动为主,手脑并用,实践第一,做到理论掌握与实践相统一,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实践。通过劳动教育提升育人实效,劳动不是一种简单的体力或者脑力劳动,要把劳动作为促进青年身体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全面发展的实践途径。

(三)适应社会发展,体现时代特征

倡导“适合的教育”,致力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需要从以下几点去把握:一是当前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行业技术的变革与进步,使得劳动呈现出“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新的劳动形态,劳动精神培育坚持新技术支撑,促进学生对于先进技术、行业发展前沿的了解,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二是不断深化产教融合,面向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创新教育组织形态,加强校企合作,合作育人,完善人才教育的“供给端”和“需求端”。三是劳动精神培育的过程中,劳动意识教育及时跟上,教育学生诚实合法劳动,提高学生的劳动创造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等。

(一)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普及劳动科学知识

劳动教育课程是培育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对劳动精神的培育起到积极作用。一是劳动教育课程要落到实处,要在“实”字上做文章。劳动教育课程要做到结合不同专业学科特点,做到有机融入。二是学校对劳动教育课程高度重视,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课程学分、课时,对劳动教育老师进行考核,从课程开设上确保劳动精神的培育。三是要对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方式方法进行创新,课程内容要体现时代特征,教学内容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案例来源生活,实践教学可操作,如理工科同学实验操作、田野调查、新闻专业同学新闻采访等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劳动资源。四是劳动教育课程最终目的是对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素养的培养,大学生要做到热爱劳动,自觉主动在日常生活中参与劳动实践。

如今,我们身边有太多的“躺平”“丧文化”“佛系文化”等流行文化充斥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年轻人面对生活压力,放弃努力,安于现状,不愿承担责任。因此可以通过劳动教育课程在思想上对广大青年端正思想,认识到“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青年学生通过劳动教育课程,在思想上,要树立尊重一切劳动和劳动者,反对身边的不劳而获、坐享其成、贪图享乐等行为。在实践上,广大青年学生能够强化自己的责任担当,积极并且愿意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去塑造完美的人格。

(二)开展丰富校内劳动,深化劳动教育价值

高校共青团劳动教育培育重在实践。实践中才能把劳动教育育人功效体现出来,依托学校实践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劳动教育活动。一是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劳动教育实践。宿舍是大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的场所,宿舍环境卫生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精神状态有着重要影响。当前大学生宿舍卫生存在垃圾桶垃圾不倒、被子不叠、桌面不整理等行为,学生思想上自由散漫,要把做好宿舍卫生与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结合起来。通过劳动教育培育,意识到环境卫生对安全健康的重要性。二是学会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关系到大学校园环境卫生、节约资源、校园卫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当前大学生对于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垃圾分类知识掌握不够等情况,可以通过劳动教育培育,动员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实际行动种、宣传垃圾分类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进行学习性劳动。主要通过劳动去学习,劳动不是干苦力,也不是出蛮力,劳动是一门大学问,掌握劳动学习知识、学会劳动技能技巧。注重理性思维培养、美感培育、心智塑造。四是开展校园公益劳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感悟美的含义、探寻美的形式、追寻美的价值,把真善美植入学生内心,使其心灵也以美的形式得以呈现出来。

(三)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

暑期社会实践是学校劳动教育从课堂理论向实践维度的延伸。实践是做好劳动教育的举措,可以提高大学生吃苦耐劳、实践调研、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高校共青团须从以下把握:一是理论普及实践,引导广大青年深入基层,通过面对面、小范围的形式将当前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取得成就、主要任务、发展前景讲清楚。二是深入基层调研乡村振兴,实施教育关爱、爱心医疗、科技支农等项目,帮助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促进乡村公共服务等。三是开展美丽中国实践,到农村基层、县域城镇和城市社区,围绕环境污染治理、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气候异常监测、资源开发、自然灾害预防等,开展环保知识普及、社会调查研究等,为美丽中国发展建言献策。

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工作在共青团指导下已经成为高校共青团劳动教育的鲜明特色,积极动员了广大学生参与,丰富和拓展了劳动教育的形式。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将劳动精神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提升大家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实践中去观察世界、发现我们身边发生的变化、提高思考能力、服务社会能力。

(四)鼓励家庭劳动,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

劳动教育除了学校之外,家庭劳动教育同样不可忽视。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时期著名的教育家,认为劳动教育应当坚持经常性和连续性原则:“只有经常不断地劳动,才能丰富精神生活。只有当孩子从事那种必须经常对它进行思考和操心的长时间的劳动的时候,劳动活动的创造性质才会在他面前展现出来。”[14]家庭劳动使劳动教育呈现连续性,形成良好家风。家庭劳动做好劳动教育需从以下把握:一是家长转变思想观念,除理论学习外,注重家庭劳动教育,帮忙做家务,为家庭劳动教育的实施创造一定的机会。二是要以劳动观养成为目标,劳动教育对于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美好未来、劳动能为孩子带来“获得感”“收获感”。三是与家庭父母一起劳动,注重劳动成果的分享,通过劳动,体会父母不易、劳动价值、感知生活意义。家庭劳动丰富了劳动精神培育的形式和实践路径,通过家庭劳动,对家庭关系的沟通起到桥梁作用,优化家庭内部关系,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从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做好劳动教育培育,必须坚持统筹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资源。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劳动培育资源的开发、对劳动育人的环节加强监管与监督,保障劳动教育培育的环节不打折扣。

(一)加强统筹协调,多方强化保障

统筹推进劳动教育发展,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育人。一是学校在思想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劳动的重要讲话精神,实现劳动教育的时效性,通过劳动教育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挖掘独具特色的劳动资源,增强育人实效。二是统筹好、利用好身边的劳动资源,善于挖掘新的劳动资源,开展先进模范人物进校园宣讲活动,发挥好先锋模范带头引领作用。三是要落实好责任清单,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和做好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不停表面,不做面子工程,要对学院开展劳动教育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更正。

(二)加强师资建设,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教师在劳动教育发展过程中传道授业,配齐师资力量关系到劳动教育的质量。一是加强劳动教育教师对于新形势下做好劳动教育的认识,从思想高度对劳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必须认真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学理性与劳动教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重。二是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造就一支高素质、正规化的教师队伍,做好新时代劳动教育,承担起劳动教育的任务。三是协调多方力量,对于劳动教育师资力量短缺的情况,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聘任企业中优秀的技工担任教师。四是加大对劳动教育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转化,促进劳动教育课程取得重大成果。

(三)加强资源开发,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共用

劳动教育必须重视劳动资源开发,劳动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素材来源。一是要不断丰富理论资源,为实践奠定基础,不断满足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二是定位要清晰,做好主题定位、价值定位。三是推进机制建设,完善内外部机制,探索开发路径,强化学校实践。四是从百年党史中、时代发展中开发劳动教育资源,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担当,同样一个时代的“劳动”承载着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的脉搏,要从丰富的资源中开发劳动素材。

(四)加强督导评价,保障劳动教育实践进行

完善的监督体系可以确保劳动教育质量的提升。学校层面: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发展,落实到位;
学院层面:针对各学院劳动教育课程,组织进行听课、实践观摩等,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深化劳动教育课程改革;
建立完善的学生劳动教育素质评价体系,量化办法,完善奖励机制;
教师层面:对劳动教育过程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考核,将其纳入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鼓励老师参与到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来;
学生层面:劳动教育从态度上端正,行为上积极参与,效果上提质提效。

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加强做好劳动教育,着眼于党和国家未来,发挥劳动教育在培养人才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劳动教育”是新时代砥砺前行、创造美好生活的有力实践。

(一)立德树人:培育青年大学生正确价值观

劳动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劳动中走向成功,创造价值源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进取。高校共青团重视劳动教育课程,对于青年成长成才至关重要。通过劳动教育,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全方位育人,对于青年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培育大学生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培育大学生劳动价值观,认识劳动是实现人性至善至美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育才增智:提升学生的实践与创造能力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劳动教育是创造幸福生活的第一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说道:“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丰富了劳动的内涵,“创造性”成为劳动课程的代名词。“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实践的。”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最主要的实践之一。劳动教育让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书本上,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劳动中体会到获得知识的乐趣,对学生思维开拓、创新能力培育、人格健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强劳动教育课程,提升创造能力,推进中国由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转变。

(三)时代新人:培养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重视劳动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备能力素养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总书记寄语青年“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语青年”。当代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青年要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做好劳动教育课程,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增强实干本领,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总之,共青团做好劳动教育培育,是立足新时代党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的回答,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和劳动作出的重要讲话精神,关系到亿万青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共青团培育劳动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2年5期)2022-05-25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科普童话·学霸日记(2021年5期)2021-09-05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6期)2020-07-21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8年4期)2018-05-02热爱劳动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7年5期)2018-02-10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科学大众(中学)(2018年2期)2018-02-01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当代工人·精品C(2016年6期)2017-01-12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中国共青团(2016年9期)2016-11-11抗洪中的共青团中国共青团(2016年8期)2016-11-11

推荐访问:共青团 劳动教育 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