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版学术图书的编辑工作策略研究

|

邓素平 陈建华

【摘 要】当今,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在出版领域,各国的学术出版社之间交流频繁,主要表现为学术图书的引进和输出。学术图书的引进出版是不同国籍学者实现学术观点和学术经验交流的重要方式,大量引进版学术著作在国内出版时如何保障质量,成为出版单位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引进版学术图书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难点、原则及处理方法等方面对引进版图书的编辑工作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业界提供借鉴。

【关  键  词】引进版学术图书;
编辑工作;
导向意识;
内容质量

【作者单位】邓素平,湖南大学出版社;
陈建华,湖南大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24.011

学术出版是人类学术成果记录、传播与共享的重要渠道[1]。引进版学术图书的编辑工作在传统本土学术图书编辑工作的基础上多了引进的流程。由于作者和译者双重创作环节的复杂性以及跨文化因素的叠加,引进版学术图书出版工作难度大、编辑工作环节多、时间跨度长。本文主要针对引进版的学术图书的编辑工作进行探讨,着眼于如何保障和提升引进版学术图书的出版质量。

一、引进版学术图书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

1.具备导向意识和把关能力

出版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出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出版单位和出版工作者必须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好内容导向关[2]。导向意识是指编辑在加工图书时,要树立规范意识,严格遵守《出版管理条例》等政策法规,所审内容必须传达正确的舆论导向。引进版图书的作者一般为外籍作者,因图书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学术背景、受教育情况、宗教信仰、政治背景等众多因素错综复杂,图书的内容往往较为复杂,书稿中易隐含具有导向问题的表述。而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政治素养,是导向把关的关键[2]。

2.完整体现译本的学术观点和学术风格

学术图书是相关学科和专业领域中最新的、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从理论研究或者实证研究的角度阐述了学者对某个理论的独到见解,对科学研究方法的革新或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发现等。学术论文具有学科性、创新性和科学性三个特点[3],学术图书较学术论文篇幅更大、系统性更强。编辑在遴选译者时,需要与译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强调翻译工作要充分尊重原作者的学术观点表达和学术风格特点。

3.保障译本图书的出版质量

译本图书的内容质量受原书内容、译者水平和对译本的编辑加工三个方面的影响。在译本进入编辑加工阶段,编辑在对内容質量进行审读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稿件形式质量如结构框架、行文格式、表述形式等方面的审读。引进版学术图书译本的编辑加工要以尊重原著、站在读者视角、消除编校质量差错等为处理原则。编辑在进行编辑加工时需对照原文,校订译文,消除文字差错,对量和单位、数字用法、标点符号用法、外文字母大小写等方面的处理均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数据材料、格式等的处理既要依照规范又要注意前后统一。

二、引进版学术图书编辑工作的难点

引进版学术图书的翻译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对“信、达、雅”这一标准的把握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此外,编辑加工过程中会遇到专业背景知识不足、原书与译本图书体例差异大等一系列的问题。

1.难以全面体现“信、达、雅”原则

(1)“信”的标准容易被忽视。学术图书要能够准确传达作者的学术观点,阐述原书的学术思想。引进版图书是译者的再创作,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应该尽量忠实于原文,保证原书内容的完整性,准确传达原书作者的观点。编辑在收到译稿之后,对照原书,经常会发现存在漏译句子和段落、误译标题的情况。由于有些原版图书在层级上仅仅用字号来区分,在翻译的时候有些译者只注意内容本身而忽视了层级,那么编辑在核对译稿的时候还要将层级进行区分并做好标注。

(2)“达”的要求不易落实。引进版学术图书具有普通学术性图书语言的特点,即表述严谨、客观。但因语言和思维的差异,译者在具体翻译传达原书作者某个观点时,对一些特别难以理解的长句需要调整译文的顺序,进行逻辑上的重组。以英语为例,定语从句修饰中心词的时候,一般在中心词之后,且大多数的定语从句都比较长,因此需要提醒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尽量保持原书意蕴并兼顾中文语言的通达,便于国内读者阅读与理解。

(3)“雅”的目标不易实现。学术图书的语言需要精炼、简洁、客观、准确。译稿的雅在于精准传达原书的学术思想和观点,保持原书的语言风格,完整保留原书的体例。学术图书译文的雅要以学术的图书语言标准和规范来要求,即文字表达精准、图表清晰规范,同时在不影响原著意思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语言优美、通达,便于国内读者阅读。

2.存在专业背景知识方面的疏漏

引进版学术图书在某专业领域具有前沿性,是最新学术成果或发明的固化。如国外的设计学科率先开设传达设计、可视化设计、可持续性设计等专业课。而编辑因自身的专业背景知识不足,对专业术语、相关组织机构名等敏感度不高,在编辑加工时也会影响学术图书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1)专业术语表达不一致、不准确。在译者的选择上,编辑会兼顾译者的学科专业背景,但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因为图书篇幅较大,往往是分几个阶段或由临时翻译小组共同完成。这导致译作不同部分在专业术语方面出现不一致、不准确的情况。针对此问题,编辑要善于利用学术图书的索引和术语表,要求译者在翻译之初,先对索引和术语表中的专业术语进行查证。最好以英文原文与中文翻译对照的形式建立可搜索和所有译者可同步的索引和术语表,要求译者在翻译正文专业术语的时候统一使用查证后的术语。

(2)国家、地区及组织机构和人名等专有名词的翻译未全书统一。由于引进版学术图书的组成部分较多,正文、索引、注释等部分在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专业术语名等方面统一工作量大、难度大。在《学术出版规范 中文译著》中,对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称、专业术语名称翻译有一项共同要求,那就是保持统一。值得注意的是,通行的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名须采用权威机构公布的规范译名,除通行之外的译名,其在译文中首次出现时,应在译名后括注原文名称。

(3)原书中错误内容在译稿中的处理。引进版学术图书内容中难免出现错误或者指代不明、前后不一致的情况。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发现,可基于译者的角度做注,对于无法修改的错误可直接做页下注“原文恐有误——译者注”;
译者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出的错误,则可在页下注说明推断错误的依据。

3.原书与译本的图书体例差异

(1)目录前内容及编码。在中文本版学术图书中,目录具有分隔文前辅文的作用。目录前的几个部分可单独编排页码,目录单独编码,目录后的正文及之后的内容统一编码。引进版图书一般是从目录前辅文开始,全书统一编码。原书目录前的内容比较丰富,一般包括序、前言、致谢、本书的创新与特色、编委会介绍等,译本目录前可能还会有译丛总序、译丛委员会、中文版序、译者序等。值得一提的是,致谢部分往往比较灵活,有些译者将致谢放在目录前,有些放在图书的最后。

(2)索引与边码。引进版学术图书的索引有综合索引、人名索引、地名索引和术语索引等。索引的条目应该按照原文、中文译名、页码顺序来排列。为了体现学术图书的严谨性和系统性,译本往往会在图书的切口位置加边码,边码为原书的页码,同时在附录的索引部分进行说明:索引中的页码为原书页码,即本书的边码。边码在核对的时候要统一标准,一般可以原书正文(不包括标题)第一句首词来定位页码。

(3)参考文献及图片来源的译与不译。参考文献是学术图书必不可少的组成要件之一。国外学术图书中的参考文献通常包括拓展阅读和参考文献两个部分[4]。目前国内各大学出版社在引进版学术图书的编辑出版过程中,大多采取不翻译的做法,以便于读者进一步查阅文献,追踪学术动态。有些引进版学术图书甚至是直接扫描原版图书后附在中文版相应位置。但笔者认为此法不可取,原版图书并不是所有的参考文献条目都按照规范进行处理,因此,应将文献重新排版,按照原版图书的格式规范进行统一,如书名和期刊名需要斜体、出版社之前统一有出版地,等等。图片来源部分则应在保留原文重要信息的同时,做好重要信息的翻译和整理工作。

三、提升引进版学术图书质量的路径与方法

1.预测译著领域可能涉及的政治性问题

由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的差异,国外学术图书会出现与我国现行政策法规等不相符的内容[5]。引进版学术图书,尤其是社科类图书,在文字描述、表格、地图中都有可能出现政治性问题。因此,编辑应加强政治理论和出版政策法规的学习,提高导向意识。在前期调研引进版学术图书的阶段,需充分考虑图书的内容、作者的政治背景等多方面因素,對拟引进学术图书的政治性做一个综合评估。

(1)不遗漏显性的政治问题。原书的作者在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述的时候,如国家或地区的划分,在相关内容的表述上可能存在明显的政治问题。对于原书中出现的与我国《出版管理条例》第三章第二十五条中明确规定的任何出版物不得含有的内容,要进行删除,坚守立场。要杜绝“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内容,学术图书,尤其是社科类学术图书的审稿,但凡涉及地区和国家划分、民族宗教、政治敏感等问题,要经过多方查证,做到改必有据。

(2)善于发现隐性的政治问题。显性的政治问题易于发现,只要多质疑、多查证便可消除。但有一些隐性的政治问题隐藏在地图或者表格中。因此,对于地图类的隐性问题,除了使用标准地图,还应按照要求向相关管理部门送审。针对表格中不易发现的政治问题,编辑应对表格描述内容进行多方查证。

(3)对文化差异中的“无心之过”不能掉以轻心。不论是显性的政治问题还是隐性的政治问题,很多时候并不涉及作者的政治立场。例如,由于历史的原因,朝鲜半岛被分割成南北两部分。南部国家的名称英语是the Republic of Korea,又称South Korea,现在规范的汉语译名是“韩国”而不是“南朝鲜”;
北部国家的名称英语是North Korea,现在规范的汉语译名是“朝鲜”而不是“北朝鲜”。西方国家的作者常常使用Korea或South Korea来称呼韩国,用North Korea来称呼朝鲜,这是不妥当的。Korea既指现在的朝鲜半岛,也指历史上在朝鲜半岛上建立的朝鲜国,但它不再单独指称现今朝鲜半岛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如在书中出现单用Korea时,要注意区分,译成汉语时要使用规范的称谓[6]。

2.做好编辑的前期沟通与准备工作

引进版学术图书在完成引进流程后进入翻译阶段,编辑应在图书进入翻译阶段前与译者进行充分的沟通。编辑需了解作者和译者的专业背景、专业的基本情况和表达特点,以保证学术图书翻译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可读性。

(1)了解作者和译者的专业背景。编辑在引进版学术图书引进前应大致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如国籍、教育背景、学术背景等。编辑可通过原书的作者简介、网站上关于作者的背景介绍、版权代理机构提供的作者基本信息加深了解。对于有些作者是组织机构的情况,编辑也可通过上述渠道了解其宗旨、写作本书的意图。译者的专业背景同样重要,学术类图书的翻译要求译者有较高的专业水准、较强的外语学术语言阅读能力和中文写作能力,最好找到与原著的专业领域相同,在海外和国内从事相关研究的译者,也可采取语言翻译人员与专业研究人员合译的模式。

(2)了解专业的基本情况和表达特点。每个学科领域有特有的表达方式和表达特点。引进版学术图书的编辑加工最好由具有相同或相近专业学科背景的编辑负责。如引进版的设计学科读物,在理论讲述之后,一般会配有访谈类的案例分析。因为是读物,对理论的讲述语言不应过于学术化,对访谈人物尤其是知名设计师对话的翻译,应尽可能符合人物性格。整体来看,对译者专业基本情况和表达特点的了解,有利于编辑提升译稿内容质量。

(3)参考权威译本。一些学科的经典译著大多为名家名译,历经时间和读者的考验,并且经过多次修订和不断优化,在内容质量上非常有保证。编辑在进行引进版学科领域图书加工时,可以参考权威译本,这有助于规范专业术语的相关表达,了解学科表达的方式和规范,提升译稿质量。

3.从图书质量保障与提升角度把握译稿内容和体例

在对译稿进行审稿时,遇到导向问题要坚持原则,在保持原书风格的同时,还要与我国相关规范标准做到无缝对接。

(1)在导向立場上必须“寸步不让”。把好政治导向关,是出版工作实现自身使命任务的基础,也是出版企业稳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2]。不论是显性的政治问题还是隐性的政治问题,一经发现,要对全书内容进行同类问题核查处理,坚定立场。

(2)在表达风格上坚持“多就少改”。对译本的内容和体例,应以原书为纲;
忠实于原文,保留原书的表述风格和呈现方式,做到多就少改,一旦修改,须做到改必有据。在编排方面,译文的各部分应按照原文顺序排列,译文的篇章结构和内容应与原文保持一致,如有删略,应做必要说明。译著增加的编委会名单、序言等应置于目录页之前,不列入目录。译著增加的附录、索引(或译名对照表)、译后记等,应依次置于译文之后,列入目录。

(3)在规范标准方面力求“无缝对接”。引进版学术类图书会涉及专业学科知识、名词术语、计量单位、图表公式、数字、字体、参考文献规范等问题。译稿的编辑加工需依照我国出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如《译文的标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标点符号用法》《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范》等。在对组织机构名、地名和人名的翻译方面应该按照学术出版规范的相关标准来执行。

组织机构名应采用权威机构公布的规范译名,若无通行的译名,组织机构名称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应在译名后括注原文。译名一般都有固定的译法,但错译的情况时有发生。

地名的翻译要使用外交部官方网站上的规范译名,也可查阅由中国地名委员会编的《外国地名译名手册》。地名翻译中还有国名误译的情况,如将澳大利亚译为澳洲,澳大利亚和澳洲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

人名大多数情况是按照音译,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对名人的译名按照惯例;
一般人名可以音译为准,也可参照一些工具书,如新华通讯社译名室编的一系列姓名译名手册(英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意大利语等)。比如,对Robinson这个人名的翻译,手册中推荐的译名为鲁宾逊,括注“曾译‘鲁滨逊’”,而在Robinson Crusoe词条内容为“鲁滨逊    18世纪英国小说家迪福所著《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由此可见,人名的翻译应在两个基本原则上多查阅资料、多求证。

引进版学术图书的编辑需要做到尊重作者,与译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忌直接篡改作者的创作意图;
改必有据,不能只根据个人经验妄改;
严格依据我国出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编辑加工,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做一个有立场有担当、识内容识风格、懂规范懂标准的学术图书编辑。

|参考文献|

[1]吴平. 学术出版的价值与意义[J]. 出版科学,2019(6):5-8.

[2]韩惠言. 出版导向把关:态度、能力与规律[J]. 中国编辑,2019(10):9-11.

[3]张积玉. 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的几个问题[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1-81.

[4]杨石华. 参考文献:引进版学术图书扩容的一个潜在宝库[J]. 科技与出版,2016(1):44-47.

[5]王佳蕾. 谈引进版科技类图书的编辑加工重点[J]. 出版发行研究,2016(5):58-59+54.

[6]中央宣传部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案例[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猜你喜欢原书译者学术白马和马可以是同一匹马吗格言·校园版(2022年6期)2022-03-27《绥远通志稿·文征》辨误手记语文学刊(2022年6期)2022-02-14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22年3期)2022-02-08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中国博物馆(2019年2期)2019-12-07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水浒传》在日本江户时期的传播名作欣赏·评论版(2018年3期)2018-03-22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外语学刊(2014年6期)2014-04-18学术时代人物(新教育家)(2013年3期)2013-08-21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外语学刊(2010年2期)2010-01-22

推荐访问:引进 学术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