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校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原因分析及康复策略

|

文 / 张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国家实力不断提高,体育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表现,对于体育人才的培养是目前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大量体育专业和体育学校的建设是国家对于体育实力发展培养的重要手段。体育建设除了要有专门的教学体系和教学课程,日常训练的强度和方式也尤为重要,因此体育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基础教育着手,一些有体育天赋的孩子从小接受系统的体育训练,才尽可能发挥孩子的体育潜能。但是体校在进行体育训练时往往会出现运动员的损伤问题,这是一个普遍发生的问题。相关研究表明大量运动员在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会严重影响其训练情况和身体健康,打破运动员原有的训练进度和训练计划,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合理的治疗,可能会持续影响其后续的体育训练。损伤较轻的运动员会在后面的训练中严重影响实力的发挥,损伤较重的运动员甚至会中断其运动生涯。因此体校训练中的运动损伤问题是需要得到重视的重要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分析当前学校内部损伤的具体原因,大多数运动员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运动损伤的,根据不同的原因讨论可施行的康复策略。

运动员不仅会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运动损伤,在赛场上也有运动损伤方向。在日常训练中,若训练计划不够科学,训练强度过大,极易造成运动损伤。赛场的运动损伤则具有突发性,竞技性的高强度体育运动所造成的损伤的随机性很高。在进行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由于紧张造成的运动动作不规范很容易引发运动事故。研究发现,体校的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发生运动损伤的风险为80%左右,由此可见这一问题的普遍性。如表1的结果显示,862名运动员中,有700名学生曾出现过运动损伤,发生过运动损伤的人数占比达到总人数的2/3[1]张俊龙,都玉华,张勇.学校体育训练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及恢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9(1).。

表1 不同区域的体校862名运动员受伤情况分析

根据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在不同阶段的出现概率如表2所示[2]张现.中学生体育训练常见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6).。

表2 运动员不同阶段运动损伤发生情况分析

在准备活动中出现的概率为2.5%,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训练阶段出现运动损伤的比例较大高,两项占比达到48.4%和31.6%,在实战比赛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概率达到15.6%。这一结果说明,体校运动员中,运动损伤发生原因主要发生在专项训练、身体训练过程中。

2.1 准备活动不充分

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是十分重要的,高强度的体育训练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为了防止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损伤,在运动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可促使运动员的身体适应后续运动状态,使之能够快速反应,确保学生在高强度训练开始前,身体能够对各项刺激形成适应,这样身体机能能够适应激烈的运动活动,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目前,很多运动损伤,都是因为在训练前未开展适当准备而引发的,尤其是在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时,运动员机体负荷相对较高,身体遭受压迫,因此运动损伤发生的风险明显增加,尤其是学生身体状况同专业的运动员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大部分的学生年龄不大,身体的发育还不完全,神经运动系统和新陈代谢的能力发展的不够全面,所造成的运动损伤会更加严重。总之,运动准备活动显得尤为必要,当前很多体校没有将运动准备活动作为教学训练过程的必要环节是需要进行明确改善的[3]贾国位.课余体育训练的运动损伤与防治研究[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4).。

2.2 训练强度不合理

训练强度的规划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训练水平,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不合理的训练更容易导致学生的运动损伤,在体校的长时间训练过程中过度的训练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的不合理,忽略了学生的身体发展情况,大多在体校训练的学生年龄不够大,身体内部的神经系统和肌肉关节还发展的不够成熟,主要表现在进行高强度的体育训练时,肌肉关节更容易受到损伤,因此过大的训练强度会加重学生的身体负荷,严重影响学生的运动水平,体校教练需要进行系统的训练强度安排,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安排科学的训练,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与运动实践相结合,密切关注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在运动员的运动过程中弹性的调整运动计划,最大程度地发挥运动员的潜能,还有在篮球、排球等需要团队训练的运动中,需要教练培养队员的团结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防止出现碰撞伤害等情况的出现。

2.3 运动员自我保护意识不足

体校运动员的年龄基本集中在20岁之下,身体和生理发展都不成熟,关于运动和比赛的经验都不充分,运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足,造成严重的运动损伤的情况也很常见。例如足球、羽毛球、篮球等运动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过于激动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竞技体育在比赛过程中容易出现冲撞的情况,这与运动员年龄较小生理发展不成熟,容易激动出现矛盾的因素息息相关。因此需要教练进行合理的指导,帮助运动员树立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在运动过程中相互碰撞导致的运动损伤情况出现[4]郭红志.大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的运动损伤预防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2.4 运动员运动状态不佳

运动员的运动状态严重影响了其发挥,一些运动员有一定的运动周期,运动员本身的精神状态,会对其运动效果造成直接影响。这是因为,在竞技场中,运动员不仅需要具备合格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应具备过硬心理素质,且在运动或竞技比赛中,需要集中注意力。因此,体校教师应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精神状态加强关注,在日常训练中,注意结合学生精神状态,对训练强度做适当调整。体校学生部分年龄较小,在解决问题时各项能力存在欠缺,极易将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到训练中,这种不良的训练状态往往导致运动损伤概率的大幅度出现,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或动作和标准要求不符,身体协调性不佳,这些均可导致体育训练中出现运动损伤。教练需要对学生的动作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且积极指导,防治学生因心理状态或精神状态不佳而出现运动损伤[5]宋晨.学校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原因分析与恢复方法[J].才智,2012.。

对于体校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做好事前预防,其效果远远优于受损之后的康复。这就需要体校在组织运动训练时,做好以下几点。

(1)强化思想教育:要强化体育运动目的性教育。教学训练中,需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思路,将安全教育作为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体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安全教育的宣传,提高师生的警惕之心,尽可能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推进素质教育。

(2)加强准备活动:在运动训练前,需加强准备活动,注意准备活动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机能情况、准备活动内容和负荷、天气情况等。准备活动包括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项准备活动,尤其是对于易受伤部位,应加强准备活动,对有伤的部位,在准备活动中需高度谨慎(如图1为运动员在训练前做热身准备活动)。另外,还应观察运动场地有无障碍物,做好运动场地的准备。

图1 运动员在训练前做热身运动

(3)对运动负荷合理安排:运动员的运动负荷是否得当,对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有直接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运动损伤的发生风险。如果运动负荷过小,则无法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升,而如果运动负荷太大,则会导致学生在运动中,机体承受过度负担,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疲劳问题,身体协调性能明显降低,这教学效果反而会下降,且学生在运动中更易出现损伤。因此,为减少损伤,教师及学生均应根据运动训练原则,结合学生训练水平、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特征,对运动负荷合理安排。

4.1 物理康复策略

物理的康复手段对于运动损伤的康复是普遍的手段,在体校的训练过程中发现运动损伤时对于伤势进行初步的控制,根据伤势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医疗手段。我们说的物理康复手段是指第一时间避免伤势情况扩大的控制疗法,对于伤害的简单处理避免伤害的进一步扩大。例如冷疗法,通过温度的降低使得运动员伤口周围的组织血管进行收缩,由于血管的收缩使得血液的流通速度变慢,避免伤口的扩大和充血,进一步保护运动员的运动神经,采用冷疗法就是保护运动员的运动神经,在运动员没有送到医院之前防止出现大规模的充血等严重问题,此外对于运动员的体位保护也尤为重要,当运动员出现骨折或者关节移位等运动伤害时,应该疏散人群,将伤员平躺,防止二次伤害发生。例如在篮球运动中出现运动员脚下不稳导致摔倒使得踝关节出现错位,这时就应该让运动员平躺不动,等待医生的到来,如果帮忙的人不具有基本的救助知识,采取错误的方式造成运动员的二次伤害,不利于运动员的后续康复。

4.2 中医理疗策略

中医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表现,相对于西医疗法来看,我国中医疗法对于人体的副作用较小,从长时间来看更有利于运动员伤势的恢复,对于后续的运动水平恢复有重要作用。我国传统中医采用的药物对于治疗跌打损伤有奇效,例如生活中常用的云南白药、红花油等,将它们涂抹在患处会减轻患者的痛楚,药物中含有的植物成分使得运动员肿痛部位的温度上升,促进其血液的循环,快速地缓解患者的疼痛。此外还可以内服中药试剂帮助运动员调理内分泌,起到恢复元气的作用。内外兼用的中医理疗方法对于减轻运动员的肌肉损伤和恢复身体系统具有良好的功效。

4.3 按摩康复策略

实践证明合理的按摩可以有效缓解运动员的伤势,最大程度地缓解运动员的伤痛,将按摩放入到伤员的治疗中,这种策略需要得到体校的广泛采纳。体校可以调整两种方式将按摩法应用于运动损伤的治疗中,一种是专门聘请按摩师对受伤成员进行定期的按摩治疗,一种是在学校内部开设按摩课程,让有按摩知识的专业技师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帮助学生系统的学习按摩理论,实现按摩技巧的普遍掌握,在运动损伤发生时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和控制。

4.4 训练康复策略

科学合理的训练对于运动员的康复有重要作用,根据实践表明,运动损伤之后对于运动员的康复训练十分关键,通过动力和静力相结合的训练方式可以使得学生早日康复。动力训练主要是指通过跑步、屈伸等方式恢复运动员的肌肉和韧带(如图2),静力训练是指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加强训练强度,提升运动员的新陈代谢水平,对于损伤部位开展一定程度的复建,帮助运动员早日恢复以往的运动水平,此外还可以通过对于损伤位置的定向训练逐渐恢复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度,实现损伤康复进程的顺利进行。总之,训练康复策略对于运动员后续的能力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体校针对于伤员的恢复需要安排科学合理的复健活动,根据伤员身体恢复的具体情况进行训练的安排。

图2 运动员康复训练示意图

综上所述,体校的教学与训练需要将运动损伤的管理充分考虑,运动员的损伤问题是目前体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和实战比赛的训练需要充分结合其身体发展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安排。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运动员在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训练阶段出现运动损伤的概率最高,因此体校要密切关注这两个阶段的训练安排,防止训练强度不合理导致运动损伤的事故发生,此外体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要得到重视,精神状态不加会严重影响其运动水平的发挥,教练应该重点关注运动员的心理健康,防止由于精神状态不佳出现运动事故。最后对于损伤后期的健康管理,体校应该采取多种方式的康复策略,普及运动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运动损伤知识的学习,在伤害发生时及时进行控制和管理。

猜你喜欢体校体育训练运动员“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运动精品(2022年3期)2022-08-12体育训练教学中的平衡发展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营养健康与体育训练结合的思考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年21期)2019-11-14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冰雪运动(2019年2期)2019-09-02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少年体育训练(2019年12期)2019-02-25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新体育(2018年8期)2018-08-05青少年体育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体育风尚(2018年10期)2018-01-28紧贴实战落实《大纲》要求推进航空体育训练创新发展军事体育学报(2016年2期)2016-06-15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海外星云(2015年15期)2015-12-01

推荐访问:体校 损伤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