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匾额文化的山西董家岭村蕴涵探析

|

李贺青

(山西博物院,山西 太原 030000)

作为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装饰手段,匾额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研究价值和社会价值。早期,匾额的功能是标名,随着不断的演化和发展,以及文化习俗和大众审美的需求,匾额逐渐综合了地名、表白、祈福、励志等多种内涵,并融入文学、书法、雕刻、绘画、装饰、历史、民俗等①,同时折射宗教、民间信仰、民众心理以及民族欲求等多方面的信息,具有广阔深远的内涵,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是一种特殊的具有深邃蕴涵的文化装饰手段②。

1.1 地理位置

董家岭村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南关镇,北距灵石县城20千米,南邻霍州市和汾西县地界,东距G108国道6千米,与南关镇隔汾河相望。历史上董家岭村是“灵石八小家”之一的赵氏家族生活繁衍的地方,据史料记载,赵家曾在河南等地经商,“逐利江海、据资千万”。

1.2 董家岭概况

董家岭是山西省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处在一个元宝形的山坳里面,东西高差15米,南北高差约40米,建筑群依连绵起伏的地形而建,层楼叠院,参差错落,整合有致。董家岭的空间布局由传统的平面布局变成了独特的立体形式布局,形成了左中右三个组团(从北向南看),右边组团上下一共九层院落,左边组团上下一共五层院落,右九层、左五层暗含了“九五之尊”的意思。在一个山坳里面,董家岭犹如高楼大厦般雄伟壮阔,令人震撼。古村落中心突出、轴线清晰,由陡坎、堡墙构成的边界完整、巧妙,各类建筑依山就势,龙槐、泊池等公共空间见缝插针,传统街巷绵密交织,各类建筑分区而建、功能完善。村落景观雄浑巍然,显示了高超的建造技术和独特的功能性、防御性、节地性。

灵石县是晋商故里,灵石“四大家、八小家”的传说妇孺皆知,董家岭即八小家之一的赵家所在地。董家岭由赵氏家族发家,在遵从天地合一的传统思想下,诞生了赵氏宗祠、私塾、镖局、当铺、油坊院、粮店院、银楼院等基础设施,形成了功能完备、配套齐全的小社会。董家岭现存63处传统院落为明清时期建造,民居类型灵活多样、院落格局完整清晰,是山地建筑、生土建筑与木构建筑的完美结合③。而董家岭不仅体现了三位一体的儒、官、商的晋商文化内涵,更代表了民居中所完美呈现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董家岭民居以三雕艺术见长,而其中匾额更加引人注目。匾额是董家岭民居建筑的主要装饰类型之一,董家岭的传统民居为学者研究明清时期的晋中民居保存了珍贵素材。

匾额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重要的装饰手段。刘致平先生说:“匾额相当于房子的眼睛。”匾额中的“匾”为通假字,通“扁”。《说文解字》中“扁”释义为:“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额”释义为:“挂在门屏上的牌匾。”④匾主要表达义,即义理、感情;
额则表达意,即建筑物的名称和性质等。因此合起来可以这样理解匾额的含义:挂于门屏上,既可作装饰之用,又可表示建筑的名称及性质,亦可反映人们文学艺术情感的牌匾。也有说法认为,横挂为匾,竖挂为额,即是“匾额”。

2.1 匾额的起源

关于匾额的起源历史上并无明确记载,据传或源于周文王时期,或源于汉代。《说文解字注》记载:“汉高六年萧何所定,以题苍龙、白虎二阙。”⑤由此可知,汉高祖六年时,萧何曾写过“苍龙”“白虎”两阙,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这也是文字记录的关于匾额的最早叙述。《后汉书:百官志》记载:“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⑥由此可知,在封建时期,皇帝及各衙署机关常赏匾额对维护礼制人伦、政绩卓著者加以表彰,被称为“扁表”,这在古代是一种无上的荣耀。唐宋时期,中国书法进入鼎盛阶段期,也侧面推动了匾额的发展,一些匾额开始由当时有名的文人泼墨书写,让人大饱眼福。宋代时期经济和艺术都极为发达,此时匾额开始得到更广泛的利用,逐渐进入民间,成为商店的招牌。到了明清时期,匾额开始渗透到平民百姓的生活中,除了寺庙、楼阁、店铺的匾额外,匾额更多的是对建筑物的评价之词,以及封建家庭对生活的向往和对子孙的期许之情。发展到今日,随着建筑形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除了存在多年的老字号和保存至今的古建楼阁还保留这一文化痕迹,匾额已经从历史舞台中慢慢淡出。

对于匾额的演变,也可以这样理解,匾额起源于两汉时期,在唐代逐渐发展起来,宋代样式内容更加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极盛⑦。

2.2 匾额的分类

匾额种类丰富,式样繁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别。按照匾额的形状区分,可分为竖匾和横匾两种。随着时代、大众审美的变化,匾额的形状也不拘泥于横匾和竖匾两种,还衍生出了手卷匾、荷叶匾、蝙蝠匾等多种形式,这些形状的匾额造型多变,形状优美,可以根据建筑物主人的喜好做不同选择。按照悬挂空间区分,可分为室内匾和室外匾。室内匾一般位于房间内正上方,室外匾则挂在建筑门前,一般为建筑物的名称。按照匾额的材质区分,主要分为木质、石质、砖质匾额三种。此外还有其他材质,如瓷匾、竹匾和金属匾。按照雕刻方式区分,又分为阴雕匾和阳雕匾两种。阴雕匾是将字位于匾面之下,阳雕匾是将字位于匾面之上。按照匾额的题材区分,又可分为牌坊匾、堂号匾、祝寿喜庆匾、字号匾、文人题字匾等各式匾额。⑧

董家岭地处太原盆地与临汾盆地交接处,地缘上属于晋中古村落,村落的发展历程也与晋商历史相关,因此决定了村落晋商大院式的布局观念⑨。董家岭现存63处明清民居,地处王家大院周边。民居以三雕技术见长,匾额是董家岭民居建筑主要的装饰类型。董家岭虽由赵氏家族经商起家,但其“耕读传家”的传世理念和对儒学的崇敬不逊于任何书香门第。董家岭民居多设有匾额(图1),按制式有所区分:大门为屋宇式悬挂木制匾额,大门为砖券式则为石刻匾额。而其中材质不限,石雕、砖雕、木雕均有,虽然匾额的字数少则两个字,多则也只有四个字,却给宅院主人增加了许多儒雅的气息。

图1 董家岭民居中的匾额

3.1 寺庙建筑上的匾额

坐落在村东入口高台处的观音堂,大门上有两块石刻的匾额,一块为“紫气来”,出自汉刘向《列仙传》:“老子东游,关令夷喜望见有紫气浮关。”后遂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旧时表示吉祥的征兆。另一块为“波罗岸”,出自明王衡《郁轮袍》第四折:“我今日呵,前船撑到突星滩,只望你后船慢渡波罗岸。”波罗岸在这里释义为彼岸。这两块匾额被放置在观音堂的门楣上,阐发了被浓缩的宗教微言大义,也是对世人的信仰传播。

3.2 匾额的造型

董家岭匾额包含了行书、楷书和行楷等多种字体。对于匾额的造型,有的采用竹子,有的采用砖雕的花纹。竹子在古代民居中特别常见,竹子有高傲的气质、纯洁的品性,是常被文人墨客推崇的对象。竹子有高洁的气节和具有毅力的外在形象,在匾额四周雕刻上竹子,也更能直观表达民居主人对崇高气节的重视,也寓意着生活与学习能像竹子一样一节一节步步高升。

3.3 民居上的匾额

民居上的匾额内容或歌颂功德,或表达志向,或教化四方,内容大多有典故,多出自《论语》《孟子》等经典。这些匾额造型各异,题材、字体、材质也各不相同,除了装饰民居外,更表达了民居主人内心深处的心理诉求。民居门楣上匾额内容多为诗礼传家、安居乐业之类。还有一些窑洞、砖木结构的进户门走马板也做了木雕匾额,其内容以处世哲学、讲学教化居多,如“化善泽祥”“养气机”“为善乐”等。其中一处民居大门上的匾额为“耕读第”。“耕读”是耕读传家的理念,“第”即府邸,为民居主人所居住的府邸。“耕”是用自己的能力勤于耕作,满足生活的温饱要求,自食其力;
“读”即要读圣贤书,接受礼教规制的教化和圣哲先贤的熏陶,潜移默化学习做人的道理。所以,“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这里所说的“读”,是读圣贤书,先为做人,后取仕途。因为在古人看来,做人第一,道德至上。还有一处民居匾额为“居仁由义”,语出《孟子·尽心上》中“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说的是做人做事要遵循义理,不悖仁爱。整个董家岭村对于儒学的尊崇,反映了其对“学而优则商,商而优则仕”的深刻见解,使整个董家岭由内而外地散发着浓厚的书香气息。融会在董家岭建筑装饰中的儒学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赵氏子孙后代知诗书而懂礼仪。儒学思想的精髓不仅仅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同时也是赵氏家族走向辉煌所秉持的信念。

董家岭匾额中最为突出的,即当铺院主院上下两排6孔窑洞门楣上的匾额,内容为“慎德居”“忠信笃敬”等。“忠信笃敬”出自《论语·卫灵公》:“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即言谈举止忠诚自信,行为上严于律己,即使到了别的国家,也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言谈举止粗鲁狂妄,行为粗鄙野蛮,就算在家乡,难道就能取得尊重吗?其包括了两个方面,一“言”、一“行”,时常在言语上检讨自己,在行为上审视自己,这才是做人做事的准则。这些匾额反映了董家岭人民内敛的个性,修身以治国的情怀追求,以及对山居生活的乐观和自得。

建筑装饰是建筑文化的体现,不仅起到装饰的作用,而且通过视觉上欣赏、心理上理解、思想上沉淀后,能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⑩。匾额作为不可或缺的建筑装饰手段之一,其题材、字体、材料、造型等是经过民居主人和匠人的深思熟虑和提炼加工的,不仅带有当时社会的艺术水平和审美观念,也反映了董家岭村人民的自然观、民俗观、伦理观和宗教观。

4.1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儒学在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史上占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在儒学思想的渗透下,中国古代建筑必然受其影响。儒学在天地、自然之间的认识具有独到之处,它认为“地载万物,天垂象;
取材于地,取法为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取之天地,而顺应天地,讲求顺应和谐而非对立,从而形成“天人合一”的境界。董家岭地处山坳,具有依山傍水、随坡就势的特点,利用自然的特点逐层建造,基本结构保存着窑洞和木构筑物固有的结构规模和构筑方法,人为创造和天然趋势自然调和。在董家岭有两处民居的门楼上挂着“蕴山辉”“西辉远映”的匾额,写到远处的山、西南方向的晚霞,极富生活情趣,让人在游览中学到了知识,也收获了感想,让人回味无穷。

4.2 地域特色的民俗观

由于历史文化、生活习俗、审美、人文以及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差异,董家岭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地域的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观。董家岭民居装饰题材细节之中处处可见民居主人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景,这实际上是当地居民基于当地自然经济的生存观念的如实表达。中国古代民居装饰中,有一些是人们熟知的民间观念,如董家岭砖雕、木雕的装饰题材中,麒麟和龙、凤是上古先民创造出来的吉祥瑞兽,是人间福禄寿喜的祥兆和人丁兴旺的使者;
蝙蝠、梅花鹿表示福禄,象征着主人对幸福、顺利生活的美好祝愿等。董家岭匾额中也有“天赐福”“凝瑞气”的美好愿望。

4.3 由古至今的伦理观

晋商多偏重儒学,晋商谋生的思想观念大抵是儒贾相通,在潜移默化中,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儒学的约束和支配。董家岭的民居院落是因地制宜,随势建造、随机布局,单个民居院落都是由大门、院落、厢房、正房围合而成的三合院或者四合院,这体现了儒学中的“中庸”之道。而不同的民居交错组成的整体布局不同于以往民居的均衡对称,对称均衡的单个院落在地形的起伏下,随机组成的院落布局使整个村庄与大自然统一和谐。在中国伦理思想的深刻影响下,在地形限制、人际关系、等级制度的限制下,富甲一方的赵氏家族也不敢在建筑体量上有丝毫逾越,因此董家岭民居并未见有极其奢豪华丽的地方,远望过去,浑然一体,完整自洽,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匾额中体现伦理思想的有“耕读第”“为善乐”“益三思”“居仁由义”“忠信笃敬”“树德”等。

4.4 传播教义的宗教观

除了受到儒学的深刻影响外,董家岭的匾额文化还受到宗教的影响。晋中地区多信仰佛教和道教,宗教信仰也成为当地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民居建筑的表现。民居建筑装饰图案运用的大量山水和鸟鱼虫兽,是一种对“师法自然”的表述,表达了古代人民对闲适生活的态度。佛教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在匾额文化中,匾额造型常出现象征圣洁的莲花座,也有卷草、万字纹等,这些都是佛教文化的体现。村东入口处观音堂的两块匾额—“紫气来”“波罗岸”,用最简练的语言,站在世外的角度指点世人,或述说人间疾苦,或谈论禅道,用最深入浅出的语言延伸出最深刻的道理[11]。匾额将宗教哲学与装饰艺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安静又神圣的环境里揣摩着一字一句的宗教信仰,体现了宗教建筑中匾额的价值。

综上所述,匾额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装饰手段,是当时建造技术与人文艺术的有机结合,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匾额在一定程度上是当时社会文化的载体,是匠人对于艺术和信仰的升华,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董家岭民居始建于明清并延续至今,其匾额作为建筑装饰手段,当中蕴含着的强烈艺术感染力、深刻文化内涵、丰富的社会人文价值与历史学术价值,成为董家岭人民智慧的结晶。匾额是具有多种功能的文化载体[12],也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文物,它与古代人民生活密不可分,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应当对匾额文化进行系统性保护与研究,广泛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从基础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凝聚力和生命力[13]。

注释

①黄华.古匾上承载的历史信息[J].东方收藏,2013(11):18-20.

②窦贤鹏.民居建筑中的匾额文化探析[D].沈阳:辽宁大学,2012.

③魏宇.晋中山地传统村落生态适应性及保护发展策略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5.

④李艳华.简论传统匾额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8.

⑤王凯.中国建筑中的匾额文化[N].海南日报,2017-10-09(B10).

⑥李艳华.匾额文化初解[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2):130-134.

⑦柳林,姜媛媛,刘俊骏.中国传统牌匾文化内涵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3(3):57,129.

⑧秦帅男.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匾额[J].美术教育研究,2017(4):23.

⑨朱向东,王崇恩,王金平.晋商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16.

⑩王金平,阎宇晶.从建筑装饰风格看王家大院的人文意蕴[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6.

[11]周娇.中国匾联审美文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

[12]林声.中国匾文化初探[J].社会科学辑刊,1995(6):120-126.

[13]张远东.匾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J].学术交流,2013(4):162-164.

猜你喜欢董家匾额民居明镜自高悬,一块匾额的多重解读思维与智慧(2022年21期)2022-07-28A nonlinear wave coupling algorithm and its programing and application in plasma turbulencesChinese Physics B(2022年6期)2022-06-29民居摄影中华民居(2022年1期)2022-04-12民居书画中华民居(2022年1期)2022-04-12Neoclassical tearing mode stabilization by electron cyclotron current drive for HL-2M tokamak*Chinese Physics B(2021年7期)2021-07-30民居智库中华民居(2021年2期)2021-05-24乃琼寺旧藏匾额“灵口远徼”考释西藏艺术研究(2020年3期)2021-01-18Effects of trapped electrons on the ion temperature gradient mode in tokamak plasmas with hollow density profiles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0年5期)2020-06-14璿题云榜 景以名传 清代避暑山庄里的匾额与楹联紫禁城(2020年4期)2020-05-20匾额下的刺猬读友·少年文学(清雅版)(2019年1期)2019-05-09

推荐访问:匾额 探析 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