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献良策”议案建议“高言值”

|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期间,来自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与会省人大代表,肩负起人民群众的期望重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认真书写提交议案、建议,传递基层心声、反映社情民意,为加快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献佳计谋良策……据悉,此次大会共收到符合条件的代表议案30件,其中立法方面22件,监督方面8件;
共收到代表建议658条,主要涉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医疗卫生服务、完善老年健康服务、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等方面。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高水平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未来五年的首要目标任务,强调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这些振奋人心的字句,不仅落到了代表们心里,也体现到了为江苏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的议案建议中。

制造业一直是江苏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为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跑出“加速度”,省十二届政协副主席阎立代表在“关于推进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中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提升数字技术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支撑能力、以更新举措推动制造业转型应用场景拓展、以更多层次优化资源要素供给、以更多途径提升安全协同防护保障能力。

中小企业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我省不断对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加大支持和培育力度,一批创新能力强、特色突出、占有优势的专精特新产品和“小巨人”企业迅速成长,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工业经济发展。在江苏金卫集团总经理居黛霞代表看来,政府工作报告在2023年重点工作中明确提出希望“小块头”释放出大能量,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也期盼着能够进一步茁壮成长、勇攀高峰。有感于此,她提交了“关于构建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联盟融合发展的建议”。她认为,应积极借鉴外省先进方式,搭建产业联盟,加强企业互动,助力我省“小块头”企业能够更健康稳健的发展。

同样聚焦中小企业,聚灿光电科技(宿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玉飞代表则关注到部分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动能不足、进度不快的问题,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建议”,提出以梯队建设为抓手,以平台载体为支撑,进一步夯实企业创新基础,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为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为进一步完善顶层制度设计,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江苏迈信林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友志等11位代表提交了“关于尽快制定《江苏省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的议案”。议案指出,制定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既可以填补现行法律监管空白,也可以助力打通技术落地的关键一环,还可以解决保险尚未覆盖等现实问题,是促进和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无独有偶,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陈大鹏与其他20位代表一起向大会提出了“关于尽快出台《关于促进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决定》的议案”,议案认为,我省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经济新动能,开展省级立法具有一定的首创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关系到民生福祉、发展质量。本次省人代会上,代表们咬定“青山”不放松,聚焦做好“水”“碳”“绿”三篇文章,带来了高质量的议案建议。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省人大代表、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参加无锡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治理好太湖母亲湖,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常州市武进区区长恽淇丞等10名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修订《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的议案”,建议对省条例作适当修订,支持地方高标准建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配套电镀工序产业园区,推动解决太湖流域现有电镀企业环境污染问题。据了解,未来五年江苏将全域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江苏盐城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正雄等10名代表带来了“关于加强监督,推动《江苏省河道管理条例》全面贯彻实施的议案”,建议开展河道管理条例执法检查,强化河道管理要素保障,推动河湖长制全面落实。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任务。江苏波司登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其新等代表提交了“关于加快修订《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的议案”,建议在源头减量及高标准资源化利用上加强制度设计,鼓励激励企业发挥污染防治主体作用,实现固废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底线。2021年,我省出台了全国首个省级生态环境领域基础设施“十四五”专项规划。此次大会,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斌斌代表带来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建议从强化关键要素支撑保障项目落地,推动生态产品转化实现利益反哺,完善协同推进机制强化激励约束,发挥国有企业作用引导资本联动等方面入手,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江苏百姓最具幸福感的公共产品。

生物多样性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大会上,江苏汇典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封孝权等来自镇江、南通、泰州的30名代表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关于修改《江苏省湿地保护条例》的议案”。建议从明确湿地保护范围、落实面积总量管控、完善监督及法律责任等方面入手,推动省条例与上位法有机衔接,更好适应我省湿地保护和利用的现实需要。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中心主任刘明代表也关注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与其他9名代表共同提交了“关于加快制定《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的议案”,建议以地方立法推动解决现有制度措施分散、与资源利用冲突、相关部门协同不畅等问题,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作出引领示范。

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江苏省医疗保障条例提交大会审议通过,让更多代表将目光聚焦到医疗卫生领域。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的前沿阵地,任务大、责任重。如何建强夯实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成为代表们关心关注的话题。“保健康重在基层”,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卢红建代表深感推进分级诊疗的重要性,带来了“关于后疫情时代进一步加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建议”,为加强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建设积极献言。他建议,要科学统筹区域医疗资源,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做好分级诊疗衔接。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改善基层机构基础条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均衡分布,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看病钱’‘救命钱’。”随着异地就医人数不断增加,宿迁市洋河新区王园小学副校长姚芳等10位代表关注到欺诈骗保等现象频发,联名提交了“关于加强医保基金管理使用情况监督的议案”,建议开展专项监督活动,推动建立异地就医基金监管激励约束机制,真正让老百姓“看得起病”。

生物医药贴近人类生命的长度与质量,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竞争的焦点赛道之一。“各医疗卫生机构都有不少‘沉睡专利’,这是生物医药创新的潜在动能。”泰州医药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丁志强代表深有感触。此次他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希望加快释放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在创新药物和疫苗、医疗器械和诊断试剂、预防和临床诊治新技术等方面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医疗健康产业技术创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复星全球合伙人吴以芳代表深感及时布局抢占产业技术高地至关重要,建议“尽快出台支持政策鼓励细胞治疗产业发展”,制定和完善细胞治疗产品临床应用规范和指南,鼓励产品研发CRO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更好造福广大患者。

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健康江苏建设,人才支撑是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徐州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宫海滨代表多次深入乡村一线调研视察,他发现卫生人才断档断层、青黄不接等问题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此次他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我省乡村医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建议从加强乡村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培养、完善激励机制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入手,让基层卫生人员“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加快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用心打造‘苏适养老’服务品牌,深入推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更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记者了解到,多位省人大代表围绕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向大会提交了相关建议。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我国老年人大多数都在居家和社区养老,社区养老具体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在淮安市淮阴区区长陈张代表看来,受多方因素影响,目前我省在社区养老上还存在统筹不够、内容单一、经费不足等急需改进之处。关注到这个问题后,他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社区养老的建议”,从完善平台、强化指导、丰富项目、加强培训、建立品牌五个方面入手,对社区养老工作提出了一份详尽的“意见建议书”。来自同一城市的淮安广济医药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林代表提出了“关于促进利用低效闲置资源举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议”。她认为,在当前养老服务机构不足的情况下,不少地方由于受用地规划性质等限制,无法新设养老服务机构,制约了当地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建议加强现有资源的清查整理,优先将合适的闲置资源用于建设养老服务机构等民生设施,促进资源的盘活利用,促进全民的服务就业。

江苏老龄化程度较高,常住老年人口超过1800万,其中高龄、空巢独居、重度残疾、失能半失能等特殊老年人的出行问题,引起了南通万达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工程师朱霞代表的关注。她在“关于老旧小区改造与适老化改造同步施工的建议”中表示,要合理关切老旧小区改造与适老化改造需求,施工时尽量同步兼顾,为这些“弱势群体”们打造无障碍环境。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文余代表则着重关注养老健康服务方面,并建议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医疗保障和更高质量的医疗体验。他表示,要从加强老年人就诊服务、推进康养体系建设、构建老年保健文化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苏适养老”品牌影响力。

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普遍应用的当下社会,使老年人共享智慧江苏发展成果是数字江苏建设中的应有之义和应尽之责。南京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史国君代表认为,要更加注重保护老年人的“数字权利”,围绕出行、就医、消费等事项,由社会、家庭、企业等共同形成合力,切实解决好老年人的“数字鸿沟”困难,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化生活,为老年人创造优质普惠的数字生活新图景。

江河湖海,文脉悠长,造就了“水韵江苏”独有的吴韵汉风。“讲好江苏发生的中国故事”“让全省人民享有更为丰富、更为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新时代江苏文化标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些话语,引起了代表们的共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常州市金坛区种植业技术推广中心检验科科长王虎琴代表与其他9位代表一起递交的“关于制定《江苏省红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条例》的议案”中提到,我省红色文化遗存资源丰富,涉及革命领域多,空间分布广,具有重要的党史价值和教育价值,建议通过立法加强红色文化遗存的保护、管理和利用。省社会科学院科研组织处处长陈朋代表亦提出了“关于充分挖掘我省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议”。建议开展省内红色文化资源调查摸底、加强系统规划、完善配套设施、打造红色品牌,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使得民间艺术在当代社会保持生命力并焕发新的生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林玮代表在“关于促进江苏民间艺术保护传承的建议”中认为,应结合民众生活方式,采取开放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保护举措,为传统民间艺术注入新的活力,使其在日新月异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得以传承,实现民间艺术的可持续性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江苏省既是文化大省,也是“非遗大省”,拥有极为丰富的非遗资源,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便多达108项。淮安市文化馆馆长干露代表在提交的“关于构建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设施体系的建议”中表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推动文明交流、增进民心相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她建议拓展公共文化场馆功能,利用公共文化场馆和景区景点、文化街区等增设非遗项目传承体验内容,构建专题非遗传承体验设施与兼具非遗传承体验功能的设施并存的设施体系。南京市盛庄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巧琴代表则关注意到了那些蕴藏着大量历史故事与文化传承的“非遗老字号”,提出了“关于打造我省‘非遗老字号夜市’聚集地的建议”。她表示,“非遗老字号”具有不容忽视的经济文化价值,夜市经济则侧面反映了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平与繁荣程度。促进两者融合发展,以美食带动文化,在打响非遗品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更能打造出崭新的城市文化名片。

昂首阔步启新程,重任千钧再奋蹄。代表们纷纷表示,将认真落实大会精神,充分发挥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优势,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用担当与智慧书写履职答卷,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江苏代表高质量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上海人大月刊(2022年4期)2022-04-14四季的代表作文通讯·初中版(2022年2期)2022-02-05数读江苏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数独江苏华人时刊(2020年15期)2020-12-14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代表通道”新观察人大建设(2020年5期)2020-09-25这个代表咋这么拗人大建设(2020年5期)2020-09-25数读江苏华人时刊(2020年23期)2020-04-13

推荐访问:良策 议案 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