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基于习近平体育工作重要论述的引领

|

屈植斌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并从国家顶层设计的角度全面审视体育的价值,既强调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要性,又重视体育教学的基础性,并从“中国梦”的战略高度要求发挥体育精神。[1]标志着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全民健身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体育从远古走来,是民族文化识别的标识,反映了特定时代人类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是族群认同教育的重要手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没有全民健身就没有全民健康是人类社会一致认同的体育价值观,尤其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人类对健康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人类从全民健身迈向全民健康需要大量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共同参与。如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成为关键所在。2020年,全国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学校体育、体育文化、体育产业、经济体育、群众体育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总体要求与科学研判,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2]以科学研究为引领,促进体育实践的全面发展,通过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体育工作效率,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构建多元化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使命。[3]而要发挥体育在建设体育强国与构筑“中国梦”中的真正作用,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话语体系,促进全民生活方式的积极改变,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重点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体系并建设内涵丰富体育元素的人居生态环境[4]。综上所述,习近平体育工作重要论述涵盖了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大领域,这四大领域又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人才培养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进行的社会文化再生产活动,受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人文历史等因素的影响,而政治取向是影响人才培养发展走向的决定因素。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体育是青春、健康与活力的标识性存在,与人民幸福、民族未来休戚相关。在社会体育领域,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数量与质量缺陷是这一矛盾产生的症结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5]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以促进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导向并建设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在“两个一百年”大局中积极谋划参照国际通用的普适性评价指标体系推进体育产业、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协调可持续发展[6]。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体育与人全面发展的关系,指出,人才培养是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是打造政治思想过硬、业务能力一流、符合时代潮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需求的社会体育人才的重要思想保障。[7]因此,在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发展全民健身的宏观理论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应当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体育治理理念。首先,应该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等四个自信贯穿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促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对国家政策制度的高度了解,促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形成服务社会的专业自信与为社会体育不懈努力的理想与信念。其次,应当着重将“全民健身”《“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体医融合”“生态体育”等国家政策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深度融合,让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能更清晰地认识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市场定位与历史使命,让他们看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具有广阔的实践舞台与美好的市场前景。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终极取向它,是为社会发展服务,2016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要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能力作为主要依据。[8]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自二十世纪末以来,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经过不懈的探索,在课程设置上逐渐走向了模块化发展的道路。[9]但我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依然存在人才培养规格与个体发展的矛盾、课程设置学科建设与术科发展的矛盾、新型师资力量与传统师资力量之间的冲突等矛盾。[10]而在具体的实践环节,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存在实践课程内容缺乏专业特征、实验课程内容缺乏逻辑关系紊乱、创新创业活动缺乏与教学实践环节的有机融合等不足。[11]在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建设进程中,国家、政府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教育、就业等政策导向的政策方针,已经与专业建设的发展步伐不能完全同步。更为重要的是,现行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在课程设置上忽视了个体发展的现实需求。[12]笔者通过对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等地部分高校的实地考察发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与体育教育专业相差无几、课程体系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自信。基于此,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当以市场为依托并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尤其各高等院校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与办学定位,制定科学合理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一,健身康养成为体育保健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运动人体系列课程应当有针对性地开设保健按摩、体质健康评估、运动处方、运动营养管理、中医骨伤康复、户外救生等专业课程。第二,在术科课程方面应该增加健身气功、太极拳、导引术、八段锦、易筋经等养生保健体育项目,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保健市场的就业竞争力。第三,体育市场营销是提升体育产业业绩的关键所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当合理开设广告设计、营销管理、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理论课程,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市场营销能力。第四,休闲体育、户外运动、定向越野、索降、溯溪、真人CS、垂钓、攀岩、高尔夫、沙滩排球、冰雪运动、滑草、滑沙、沙漠卡丁车等项目成为人类回归自然、与自然近距离接触的重要媒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应当根据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运动基础等特征开展这些课程,贵州省可以根据贵州打造户外运动大省的政策优势积极开展户外运动、攀岩、体育旅游等专业课程,让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贵州体育产业的发展,全面提升贵州体育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人类在对原有文明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原动力。协同创新是创新发展到一定层次自动衍生的产物,协同创新决定了协同学理论必然会广泛运用于指导创新实践并形成新的认识与理论[13]。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能够有效推动技术革新、制度变革、体系优化、文化创新,协同创新是促进国家创新体系不断演变的行动基础,高等学校协同创新的本质追求就是通过加强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来培养优质的创新型人才,以服务于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从资源整合的性质来看,高校协同创新主要涉及校内与校外两个层面,[14]高等学校与企业、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之间的协同发展是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的发展方向。[15]高等学校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体育市场的蓬勃发展服务。因此,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当坚持市场导向,全面创新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高等院校应当采取多种形式的实践教育,如,高校与商业健身俱乐部、体育产业经纪公司等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实习基地,定期或不定期的选派学生到俱乐部与体育产业经纪公司进行社会实践。第二,以效益最大化导向,引进俱乐部的教练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传授攀岩、户外运动、普拉提、瑜伽、真人CS、器械健身健美等课程,一方面可以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术科技术水平;
另一方面可以节约高校的办学成本,促进高校与商业健身俱乐部之间的信任并构建相对稳定的社会网络结构;
第三,积极推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与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经济管理、产品设计与开发等专业的合作,拓展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理论视野,实现不同专业、不同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节约办学成本。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是他们未来走向社会的必备素质,针对当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环节的种种不足,高等院校应当有的放矢强化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实践能力。第一,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上应该全面考虑增加实践课程比例,将原来的校外实习期从一个月适当延长至3个月或者半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时,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社会实践重要性的相关信息。第二,人类通过长期大量的身体运动形成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体系,并由此促进了人类体质健康水平的向上发展,从全民健身向全民健康的跨越需要人的身体参与才能有效实现。体育作为一种独特的身体文化,用时间感知生命,用脚步丈量世界,用动作领略空间,用姿势传递美感,优美的舞姿、潇洒的动作是给受众形成良好的视觉感观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推广全民健身与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当构建以运动项目为核心的课程内容体系,由此通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参与社会工作帮助广大民众形成参与体育运动的体育自觉,形成健康科学的体育价值观与消费观。第三,国务院在2014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体育是激发创造、塑造未来的重要力量。[16]我国经济社会改革急需新的经济增长点,欧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体育产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体育产业的发展急需符合市场需要的体育专业人才。体育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素养。首先,高等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参加体育创新创业大赛等拓展学生创业能力与创新精神。其次,高等学校应当积极组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参加校运会等各种类型的竞赛裁判工作,全面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执裁能力、竞赛组织编排能力与赛事管理能力。第四,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校园辩论赛,全面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应急反应速度。第五,利用“互联网+”等网络媒体,鼓励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网络体育营销活动。第六,高等学校应该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创造各种条件并提供一定的经费资助,积极鼓励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成立各种类型的体育产业发展社团,促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合作,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还能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交流,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等进行改革是落实国家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教学效果,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举措。在发展“健康中国”,筑建“中国梦”,发展体育产业等时代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成为适应时代呼唤的人力资源产品,将在促进社会发展及经济结构全面转型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作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出现的新型专业力量,依然存在着种种因素的制约与实践空间的不足。在此,通过习近平中国特色体育重要论述探索新形势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旨在为提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专业人才体育产业体育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年5期)2017-05-17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年5期)2017-05-17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2016体育年中国科技信息(2016年20期)2016-12-08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我们的“体育梦”学苑创造·A版(2016年9期)2016-10-10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新闻传播(2016年19期)2016-07-19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新闻传播(2015年7期)2015-07-18

推荐访问:体育 论述 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