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设计“微比赛”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

吕存款 丁媛媛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学校,215021)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理念中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落实“教会、勤练、常赛”要求,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由此可见,“赛”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体育课堂教学的各阶段有着不同的学习目标和重点,比赛的形式也应有所区别。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体育比赛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发生,实现特定的学习目标,因此,无论是组织规模、比赛形式、比赛目的、比赛规则等都应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适应课堂教学情境,多数属于规模小、时间短、简易化的“微比赛”,其具有形式灵活、组织便捷、教学目的性强的特点,以更符合体育课堂教学的需要。

在运动技能教学初期,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了解学情,才能为接下来更好地完成教学做好准备。为了达成以上目的,可以设计、运用“完整体验型”比赛,帮助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体验体育比赛的乐趣,完整了解所学运动项目,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兴趣。以此为目的设计的体育课堂“微比赛”,在设计时强调以学生现有的经验为基础,以学生能够参与并获得成功为目标,设置简单、适宜的比赛规则、比赛场地及比赛器材。

“完整体验型”的“微比赛”一般多应用于单元教学的前期。如,在篮球单元教学前期,教师通过降低篮筐高度和扩大篮圈直径(用呼啦圈等物品代替篮筐)等改变器材的方式,或通过允许学生适当走步等改变篮球比赛规则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初期进行相对流畅的比赛,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提升后续学习的积极性。

在技术动作学习期,教师通过示范、讲解等传授技术动作的结构、身体姿势,接下来就需要通过各种身体练习促进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技能。在此阶段,应设计“动作练习型”的“微比赛”,达成提高技术动作完成质量、提升学生运动技能的教学目标。因此,可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设计以完成技术动作质量为胜负评价标准的比赛形式。如,在篮球传接球教学中,可以以学生传接球的准确性作为传接球质量的评判标准,从而设计、组织学生进行一定距离的对呼啦圈传球比准的“微比赛”,以提升学生的传球准确性。

由于同一个动作,其完成质量标准可能是多样的,因此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动作练习型”比赛。如,篮球传接球,既可以以传球准确性作为完成该动作的质量标准,从而设计传球比准的“微比赛”,也可以以传球距离作为完成质量的标准,从而设计传球比远的“微比赛”。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学生学习的客观情况等,灵活制订比赛的评价标准,以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动作完成质量。

当学生能较好地做出技术动作时,并不代表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熟练应用该技术动作,换言之,就是学生会做该动作并不代表学生会用该动作,还需要掌握该技术动作在什么情境用、在什么时机用,以及怎么用等。要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就要设计“动作应用型”的“微比赛”。在学生已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上,将动作技能与特定的比赛环境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认知动作在运用中与相关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在特定环境中做出合理动作的能力。

如,学生在较好地掌握了篮球传接球技术动作之后,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传接球动作在特定环境下正确的应用时机、合理的传球方式及将球传给合理的同伴等应用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在特定环境中合理应用传接球技术的能力。为了达成以上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4VS4或6VS6的传接球比赛,以最先完成连续8次传接球的一方为获胜方。通过比赛,能够提升学生根据对手及队友的位置、移动方式、移动方向等,合理运用传球方式,在正确的时机将球传给正确的同伴的能力,让学生在比赛应用中进一步理解传接球技术动作与同伴、队友的位置、移动、体型、状态等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在特定环境下对传接球的应用能力。

在各项技术动作学习完成之后,教学应该进入战术学习阶段,每个运动项目都有一些固定的战术需要教授给学生,如,篮球运动中有突分、传切、策应、掩护、联防、区域防守、半场盯人等。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战术,才能更好地参与比赛、完成比赛、享受比赛。战术的学习与训练只有在比赛情境中进行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战术、学会战术,因此,需要设计“战术练习型”的“微比赛”,以达成提升战术能力的目的。即围绕所学战术所需的特定情境设定比赛的空间(区域)、时间或情境条件,以战术完成情况作为比赛的评判标准,以学会、掌握该战术为目的。

如,篮球运动中半场区域防守战术教学,可以设计在半场区域,防守学生落位后比赛开始,进攻方完成1次进攻后互换角色,以阻止对方进球成功或延迟进攻方进球时间作为比赛的评判标准。“战术练习型”比赛的组织时机既可以是在比赛中根据赛场出现的各种情况随时叫停比赛进行讲解、示范,然后以赛代学,也可以在战术学习之后再组织比赛以赛代练。

在学生对各种技战术学习完成之后,需要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和平台,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热情,享受体育比赛的乐趣。此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型”的“微比赛”。借鉴该运动项目的竞技运动比赛规则和评判标准,组织组间进行对抗赛,以检验学习成果为目的,让学生充分感受竞技运动的乐趣,展示自我在运动中的魅力和激情。

如,在篮球教学中,按照各组抽签情况排定对阵表,根据对阵表安排各组进行全场5VS5的篮球比赛,最后各组按照进球数进行积分排名。“成果展示型”比赛的规则以该运动项目的竞技比赛规则为主,但其规则并非完全照搬成人竞技比赛规则,教师可以根据学情进行适当调整和创新。如,为激发个别因体质等原因不擅长该项运动的学生参与比赛,可以设置每组这样的学生投进1球得双倍分数的特殊规则,或者限定每组有篮球特长的学生的上场时间等,以达成通过规则激发每名学生积极参与比赛、享受比赛的目的。

教育中任何评价都应具有教育的引领性,需要以育人为目的,如果体育比赛仅注重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的评比,则会忽略体育在其他方面的育人价值,因此,体育课堂教学中应围绕育人价值设计“综合教育型”的“微比赛”。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技能学练情况,还需要对学生在小组学练中表现出的团结合作、勇于拼搏等体育品德,以及遵守规则等文明行为进行记录评分,在单元学习结束之后,教师根据各组在学练、比赛中的各种行为表现评分汇总,颁发综合比赛奖,从而引导学生在学练过程中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达成育人目的。这需要在教学前期,先告知学生比赛形式及评价标准,如,从服从管理、团队协作、勇于拼搏、规则意识等4个方面考核学生在运动技能之外的表现。在服从管理方面,发现不服从安排、指挥的每次扣1分,发现有顶撞、不文明言语行为的每次扣3分;
在团队协作方面,发现与同伴间消极合作的每次扣1分,同伴间发生争吵的每次扣2分,有打架行为的每次扣4分,故意协同他人孤立同伴的扣5分;
在勇于拼搏方面,发现消极参与学练和比赛的扣2分,故意放弃比赛的扣5分;
在规则意识方面,发现学练中故意违反纪律要求,比赛中出现故意犯规行为的每次扣2分等。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设计体现育人功能的“微比赛”,才能让比赛真正成为有效的教学方式。

猜你喜欢传接球战术动作犬用战术头盔小学科学(学生版)(2021年10期)2021-12-28提高学生足球接控球能力游戏三例校园足球(2020年12期)2020-03-28——以“移动+篮球传接球练习方法(水平三)”单元为例">“教方法”视角下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以“移动+篮球传接球练习方法(水平三)”单元为例读与写(2019年30期)2019-11-26关于中小学传接球教学的三点思考校园足球(2019年9期)2019-09-10动作描写要具体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2018年3期)2018-04-17脚内侧快速传接球教学设计运动(2017年3期)2017-05-17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宠物世界·猫迷(2016年3期)2016-04-23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2015年4期)2015-07-07巧用翻边战术军事历史(1990年1期)1990-08-16用“狼的战术”打伏击战军事历史(1984年1期)1984-08-21

推荐访问:教学质量 课堂 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