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

吴丽芬 蔡小君

(1、厦门弘爱康复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6;
2、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6)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及多发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主要是因冠状动脉出现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从而致使心肌供血不足,最终导致心肌细胞发生功能性坏死[1],近年来其发病率显著上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优化了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选取的主要治疗方法即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该治疗方案在重建血运,恢复心肌供血,降低死亡率方面有显著优势,但PCI术无法推迟冠状动脉硬化的生物学进展,患者术后仍存在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复发的风险[2],这使得患者手术效果及术后康复进程无法保证,因此,加强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而快速康复护理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3],但关于快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影响的报道较少。对此,本研究将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在痊愈过程中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作用及其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我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4例,所选者均接受PCI术治疗,依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心电图、血清酶学等检查所确诊;
(2)满足PCI手术治疗指征,并接受PCI术治疗者;
(3)意识清楚,无障碍沟通;
(4)使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目的及意义予以明晰,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主要有四点,分别为:(1)以往曾接受PCI术治疗者;
(2)合并进展性急性心肌梗死者;
(3)合并恶性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心脑血管、肿瘤等疾病者;
(4)合并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者。

1.2 方 法

基础护理是对照组的主要实施内容,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措施的基础上辅以快速康复护理,护理措施如下:

1.2.1 基础护理 术后绝对卧床3 d,穿刺侧肢体严格制动,第4 d起指导患者主动活动,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限定活动时间、次数等;
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疾病知识宣教。

1.2.2 快速康复护理(1)心理护理: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心理疏导方案,以稳定其情绪。向患者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包括发病机制、PCI治疗的目的与优势、术后可能达到的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向患者讲解快速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以及该护理模式在PCI术后的护理优势,以解除患者不安焦虑的情绪,从而提高诊疗与护理的配合度。(2)呼吸训练[4]:指导患者调整呼吸,使呼吸频率控制在每分钟10-15次,吸气时头颈部、胸肌、腹部、四肢等逐渐用力,在完全吸气后屏息5-10 s,而后缓慢呼气并放松双手,以使全身肌肉得到放松。于睡前、醒后各训练1次,每次重复训练20次,每次训练间隔约2 min。(3)饮食干预:控制患者食物和水的摄入量,告知患者每日饮食以高纤维素和维生素类为主,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以25-30 g/d为宜;
术后1-3 h内饮水400-500 mL,24 h总饮水量≥2000 mL,保持大便通畅。(4)运动指导与训练[5,6]:术后第1 d,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指导其进行腹式呼吸以及关节被动活动训练,并指导患者进行穴位按摩,3次/d,3 min/次;
术后第2 d,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训练,指导其进行伸肘、屈肘运动,并小范围活动肩关节,同时对患者上肢、肘关节、腕关节进行伸展、内旋、外旋等被动训练,训练强度渐进式增加,3次/d;
术后第3-4 d,协助患者下床,并指导其床旁活动,首先训练患者在床旁站立(以10-15 min/次,3次/d为宜),而后逐渐过渡至行走训练(50-100 m/次,2-3次/d),同时嘱患者三餐进食时保持坐位;
术后第5 d,指导患者在病房内缓慢行走,以100-200 m/次为宜,3次/d;
术后第6 d,指导患者进行走廊内行走训练,每次15 min,可根据患者的情况延长行走时间,同时可增加上下楼梯训练,2-3次/d;
术后2周内,嘱患者可适当提高步行速度、增加活动距离、慢爬楼梯等,当其步行速度及活动量接近正常水平时停止。

1.3 观察指标

(1)心功能 干预前后采用多普勒彩色心脏超声仪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以及心排血指数(CI)。

(2)康复效果比较 ①血管并发症:比较术后深静脉血栓及穿刺点出血等发生情况;
②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两组干预后3个月发生猝死、心律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症状。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并使用n(%)表示计数资料,进而开展χ2检验;
选用±s表示计量资料,并予以进行t检验。并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两组患者从不同维度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有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及Killip心功能分级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通过采取护理干预,从各项心功能指标的角度看两组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
且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后其LVEF、CI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LVESV、LVEDV水平则明显降低,在受干预的两组开展比较,主要是各项心功能指标,二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s)

注:观察组干预前后比较,t LVEF=-7.22,P<0.01,t LVESV=9.209,P<0.01,t LVEDV=7.505,P<0.01,t CI=-7.466,P<0.01;
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t LVEF=-4.46,P=0.001,t LVESV=5.508,P=0.001,t LVEDV=4.541,P=0.001,t CI=-2.691,P=0.001。

?

2.3 两组干预后康复效果比较

经护理干预,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为14.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然而,对比两组的深静脉血栓及穿刺点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干预后康复效果比较[n(%)]

3.1 快速康复护理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虽在开通阻塞血管、重建血运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术后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仍是必不可少的。快速康复护理可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增加冠脉血流灌注,改善心肌收缩力,进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7]。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护理干预,两组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
且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后其LVEF、CI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LVESV、LVEDV水平则明显降低,在受干预的两组开展比较,主要是各项心功能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快速康复护理不仅有助于扩张动脉血管,重建血管通道,还可增强血流灌注及循环,增加心肌供氧量,进而达到保护心肌组织的目的。

3.2 快速康复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快速康复护理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一种可靠、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在该护理模式下是将多种有效的护理措施相结合,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生理、心理创伤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8,9]。有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进行PCI手术后仍有40%及以上的患者可发展为微血管阻塞,这可能与左心室功能障碍及心室重塑有关[10],进而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故而科学的、系统的护理干预在减少PCI手术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本研究分析可知,通过采取护理干预的方式,观察组中心血管发生不良反应现象的比率为14.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然而,通过对比两组的深静脉血栓及穿刺点出血发生率,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护理对心功能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的患者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对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本研究病例仅来源于我院,病例数较少,并且患者随着身体功能的恢复,运动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因而,仍需采取加大样本量再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心功能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年12期)2021-06-09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9年6期)2019-08-13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18期)2016-01-20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3期)2016-01-06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医学研究杂志(2015年11期)2015-06-10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36期)2015-03-11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中国医药科学(2015年2期)2015-02-27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推荐访问:康复 心肌梗死 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