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北大荒

|

□陆启明

电视上偶然看到一部关于今日黑龙江的纪录片,熟悉的画面让我思绪万千……

作为曾经北大荒开拓者中的一员,那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时刻牵动着我的心,如今的“北大荒”早已升级成为“北大仓”,现代化的耕种方式虽不复曾经田间劳作的艰苦,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却一直在这片黑土地上薪火相传。

电视机上的画面一帧帧地跳过,那一望无际的田野绿意盎然,我想不仅仅是我,每一位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工作过、奋斗过的人,心中都会油然发出一声呐喊:北大荒,我爱你!

如果你有幸踏上这片沃土,你会看到每颗稻穗中都隐藏着一段艰苦创业的故事。

这里曾来过十万转业官兵,他们将荒原变农场,从此人间烟火在这片土地升腾;
这里曾来过二十万的支边青年,他们从祖国各地奔赴而来,将心中理想与祖国建设融在了一起;
这里曾来过五十多万的城市知青,贫瘠的土地在他们的劳作下逐渐麦浪涛涛,粮仓初显;
这里曾来过数以百万计的拓荒者,每一位拓荒者都在这片黑土地上留下青春与汗水,每一位拓荒者都在这片黑土地上刻写下奋斗者的诗句。

人们眷恋着北大荒,是因为这里的精神不朽,垦荒人们用生命书写着北大荒精神。

当年,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十万官兵转业到了这片黑土地,在这里扎根结果。那时的北大荒,只是一块贫瘠的土地,他们只能住在茅草屋中,夏天遮不住雨,冬天挡不住风,又有蚊虫叮咬。就是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用坚强的意志为后人打下坚实基础,也树起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知青们的到来,为北大荒增添了无限生机,他们和转业官兵一样,在建设北大荒中贡献了自己的青春,把躺卧了数百年的荒芜土地,耕耘成一片鲜活的沃土。

不过,如果你以为北大荒精神仅仅是这16个字,那就大错特错了。几十年的赓续传承,让北大荒精神犹如一首不朽的史诗,直到今天,这首诗依旧没有写完。

回顾来路,为建设北大荒而奉献青春、牺牲生命的故事依然在这片黑土地上流传。

为抢救国家物资英勇献身的知青烈士金训华、新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梁军、被北大荒誉为“云雀姑娘”的刘瑛……这些青年,在花一样的年纪里用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看着电视里的纪录片,我的思绪逐渐在现实与回忆中拉扯,往昔的一幕幕像是过电影般在眼前回闪。

那时的夏季干燥炎热,需要节水抗旱,田地里干旱土地裂开。于是,我们用马车、牛车、拖拉机等装载一切可以用上的装水工具,从远处的水井拉来水后奔向干旱的田地。有了水的滋润,秧苗终于可以直起腰杆子,在太阳下绽放微笑,这微笑同时绽放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在北大荒遇到雨天同样是个关卡,阴雨连绵,救灾大军便会筑起一座座人墙,用锹挖、用镐刨,直到把雨水引到灌渠里才算作罢。常言道,人定胜天,在这片土地上这句话尤其适用,正是每个拓荒者的不懈奋斗,才有秋天的硕果累累,才有金色的收获,才有收获后的笑声朗朗。

在浩良河林场,茂密的森林遮蔽着无数的生灵,也为北大荒的建设提供着丰富的木材来源。那时,我们每天走在山路上,肩扛着伐木的工具,脚踩着白雪,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就这样一路走一路留下车辙和脚印,一步一步将伐出的木材运到几百里外的基地。只砍不种,资源总有耗尽的一天。于是,我们在砍伐的枯木间栽种树苗,等待着树木的年轮一圈圈变大,人们便在参天大树的绿荫下放声高歌,唱来唱去,还是那句心底的歌:北大荒,我爱你!

在兴凯湖农场畜牧排,记得有一次宿舍起火,所有人的物品烧了个精光。这时,连队的领导和其他宿舍战友,拿出自己的衣物赠与我们,同时邀请我们到家中暂住几日。那时的人们纯粹、热情,在你帮我、我帮你中,携手度过艰难而快乐的时光。

在桦川县宝山农场,冬季兴修水利,全团各连都派出自己的尖刀排。大冬天,零下几十度,风吹到脸上跟刀子扎在皮肤上一样,官兵们硬是用两年的时间,一个个身背土方,建起一座宏伟的大型水库。

抚今追昔,记忆中的北大荒依旧是那样鲜活。我将思绪拉回,眼前的屏幕里正在播放秋天丰收的硕果。画面中,大豆金黄,稻谷飘香,小麦穗儿随风摇曳,一片繁荣景象。人们用木掀扬起喜悦的收获,籽粒飘向天边,共庆美好的时光。看着画面中的人们笑容是如此幸福,我的内心也涌上了一股满足感。我们是开荒者,他们是守业者,在代代延续中,北大荒精神始终焕发青春的生机。

北大荒是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承载着梦想,蕴藏着希望,我爱这片土地,正如这片土地爱着每一个奋斗过的垦荒者。

推荐访问:北大荒 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