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联动: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学科路径建构研究

|

洪优萍

摘要:本文基于“白马湖”好课优质学习基因、优质学习标准,立足信息技术学科特质,从学习目标、学习情境、学习活动、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五个维度构建了“五维联动”学科路径,并就如何实施提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五维联动;信息素养;学科路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2)12-0061-03

随着笔者所在区域深度学改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科好课范式的建构与实施也在逐步推进,信息技术学科基于好课优质学习基因、优质学习标准,立足实践性、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等学科特质,以“真学习”为主线,以“深学习”为路径,以“会学习”为指向,从五个维度构建学科路径,以期实现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 “五维联动”学科路径的提出与建构

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课标》)的引领下,信息技术课程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紧扣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学科大概念,对学科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学习内容的迭代更新赋予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新的内涵,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需要建构“五维联动”的学科路径来引领教学实践。

“五维联动”学科路径就是从学习目标、学习情境、学习活动、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五个维度开展联动学习(如下图)。具体解读如下:融合学科核心素养,系统化地制订学习目标,依据分阶目标引领学习;联结学习生活,创设真实情境调动学习,保持“真学习”;给学生深度体验的学习活动,通过问题驱动引发思考,设计学习支架,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深度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参与“深学习”;以素养为导向,创设平台互动交流、评价反馈,能将知识迁移运用到新的真实情境中去解决问题,实现“会学习”。

● “五维联动”学科路径的基本要义

1.目标融合素养促系统领动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信息技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融合素养的学习目标,需要教师用系统观深入解读课程标准,梳理各年段的教材体系,领会教材中所蕴含的素养水平层级,根据学习内容细化与描述学习目标,以此来系统地引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2.知识联结生活助情境调动

核心素养是在特定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和态度,让学生置身真实问题情境,亲历复杂的问题解决过程,才有利于学生感悟、理解、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联结生活的学习情境,需要教师用素养观深入理解知识体系,让知识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链接,通过真实情境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帮助学生建立新知与旧知的联系,让学习与经验产生关联。

3.活动深度体验以问题驱动

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学生在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反思过程中逐步养成的一种思维习惯。深度体验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用学生观去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活动,通过问题驱动,引导他们亲身体验与经历知识的发现、形成、发展的过程,从而理解学科本质,感悟其所蕴含的学科思想,形成学科思维。

4.方法可見思维有支架助动

从教走向学,更需要关注的是学生“如何学”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个体的综合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思维可见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用思维观去设计学习支架,遵循学生的认知序列,提供给学生从浅入深、从表及里的学习支持工具,从而帮助学生深度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本质。

5.知识迁移运用引评价互动

素养导向的评价需要关注其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以及迁移运用的综合表现。迁移运用的学习效果,需要教师用整体观去设计多维度、全过程的互动评价,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实现知识的高通路迁移,逐步帮助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 “五维联动”学科路径的实施策略

1.基于“真学习”主线建构课堂逻辑

保持“真学习”的主要特征体现在真问题、真参与、真输出三方面。基于这三大特征,从“五维联动”学科路径的五个维度来设计学习主线,在学习目标中明确素养指向,在学习情境中提出真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用合适的学习方法来支持学生真参与,在学习效果中迁移运用实现真输出。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理解“真问题—真参与—真输出”这一课堂逻辑,基于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中不同的学习模块,建构相对应的学习主线。

以浙教版初中信息技术《语音合成技术》一课为例,语音合成技术属于人工智能单元中的一课,属于人工智能学习范畴中的分支。本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语音合成的应用、语音合成的原理、语音合成的体验,理论性较强,也较为抽象,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走向技术原理,从表层走向底层。学习主线设计如表1所示。

2.立足“深学习”路径组织活动序列

参与“深学习”的主要特征体现在深体验、深发现、深协作三方面,这也学生保持真学习的具体表现。在五维联动中,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对学生实现“深学习”至关重要,活动是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活动,只有在学习活动中深体验,才会产生质疑,形成协作,从而实现新知和旧知的关联,逐步建构新知。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知识进行深度学习,厘清知识的内在结构,梳理其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与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深学习的学习活动和真参与的学习方法。以《语音合成技术》一课为例,其活动序列组织如表2所示。

3.指向“会学习”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实现“会学习”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会指导、会迁移、会创新三方面。学生学习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能用学科方法或学科思想去解决实际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从而逐步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要聚焦学科素养,着眼于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语音合成技术》一课的学习中,在学习了语音合成技术原理后,要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如表3所示。

● 结束语

信息技术学科“五维联动”学科路径的建构与实施,可以有效推进与深化区域常态课中好课理念的落实,实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学教方式的变革,发展学生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数字胜任力与社会责任感。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 改变教学方式,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新课程·小学(2016年10期)2016-12-12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探析成才之路(2016年36期)2016-12-12论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从信息流的维度探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科教导刊(2016年9期)2016-04-21

推荐访问:建构 素养 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