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及物性理论的“睡一觉”类借用动量准宾语研究

|idpi

王倩

摘  要:汉语中借用动量词可根据其与动词的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动词、借用动量词间没有述宾关系,如“踢一脚”;一类是动词、借用动量词间有述宾关系,如“睡一觉”。两类借用动量词都可出现在动词后充当准宾语,但二者构成的动宾结构在使用上存在很多差异对立。以及物性理论为基础,对小句意愿性、施动性等方面进行考察后得出,“睡一觉”类借用动量词充当准宾语的动宾结构跟“踢一脚”类借用动量词充当准宾语的动宾结构相比,要求多项及物性特征共现,有高及物性语义特点。“踢一脚”类借用动量结构有明确计数的功能,凸显准宾语部分,跟专用动量词充当准宾语的动宾结构非常相似;“睡一觉”类借用动量结构无明确计数功能,凸显结构整体,该结构的高及物性与凸显整体的性质相互照应,结构的高及物性和凸显整体特征是“睡一觉”类借用动量结构中借用动量词直接出现在动词后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借用动量词;及物性;准宾语;凸显整体

一、问题的提出

汉语中有专用动量词如“次”“遍”“躺”,也有借用动量词。朱德熙指出,借用动量词是指借用名词作动作量词,根据其与动词的关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动词和借用动量词无述宾关系;一类是动词和借用动量词有述宾关系[1](P116)。例如:

(1)a.踢一脚  切一刀  洗一水

b.放一枪  睡一覺  打一仗

例(1a)属于动词和借用动量词无述宾关系;例(1b)则属于动词和借用动量词有述宾关系。两类借用动量词都能在动宾结构中充当动量准宾语。为行文方便,下文简称第一类借用动量词担任准宾语的动宾结构为借用动量1结构,第二类借用动量词担任准宾语的动宾结构为借用动量2结构,专用动量词担任准宾语的动宾结构为专用动量结构。以往对借用动量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借用动量词的性质、范围,可参见李临定[2](P56-65)、邵敬敏[3](P100-109);二是动量词的使用表现、语用意义和实现机制,可参见刘街生、蔡闻哲[4](P48-53),李湘[5](P313-325)。

可以看出,已有研究多着眼于大局,重在说明动量词的整体使用情况,没有对借用动量词内部的差异进行深入探究。本文发现,借用动量1结构与借用动量2结构在语言使用中存在诸多差异,例如:

(2)a.*先打一拳再说——先打一架再说

b.*想办法打一拳——想办法打一架

c.这里打一拳,那里打一拳——*这里打一架,那里打一架

借用动量1结构中的数词无限制;借用动量2结构中的数词有限制。例如:

(3)a.写一笔——写三笔  砍一刀——砍四刀

b.打一仗——*打三仗  摔一跤——*摔四跤

同时,并非具有述宾关系的离合词都能形成“睡一觉”类借用动量2结构。例如:

(4)a.睡一觉  鞠一躬  摔一跤  打一架  见一面  升一级  开一枪  打一炮  打一仗

b.*吃一饭  *喝一水  *坐一车  *看一书  *说一话  *写一字  *花一钱  *洗一澡

本文认为,借用动量2结构在使用上跟借用动量1结构存在对立,且进入借用动量2结构的离合词有限制性要求,这是以往研究鲜少提及的。为了对两类结构存在的差异及借用动量2结构有更深入的理解,本文将在及物性理论指导下对两类结构所在小句进行全面的考察。

二、含借用动量1结构与借用动量2结构

两类小句的综合及物性考察

下面,我们从及物性理论出发,对借用动量2结构进行整体考察。Hopper & Thompson指出,及物性不只是动词是否带宾语的特征,而是小句整体的及物性特征,它表现为及物性十项特征[6](P251-299),具体如表1所示:

这十项特征处于共变系统中,高及物性结构在各项特征上表现高值,低及物性结构在各项特征上表现低值。结构的及物性不是二级对立的绝对概念,而是表现为由强到弱的连续统(continuum)。语言成分及物性的语法语义特点决定其在话语功能中的表现,高及物性结构倾向出现在篇章前景中,低及物性结构倾向出现在篇章背景中。并不是所有高及物性结构的及物性特征都表现为高值,只是该结构及物性总体特征表现为高值。及物性十项参数多是从意义出发的,没有明确的形式标准,下文,我们将从形式出发,对研究对象的及物性特征进行考察。本文发现,借用动量2结构所在小句及物性比借用动量1结构所在小句要高,我们认为,结构整体的高及物性是第二类借用动量词出现在动词后作准宾语的深层原因。

(一)参与者

我们发现,借用动量2结构有论元增容,一些结构内能插入无指代词“他”,表示轻松、不在乎的态度;借用动量1结构则不能。例如:

(5)a.睡一觉——睡他一觉  放一炮——放他一炮  吵一架——吵他一架

b.写一笔——*写他一笔  留一手——*留他一手  吃一口——*吃他一口

同时,两类结构都能插入有指代词“他”。例如:

(6)a.射一箭——射他一箭  扎一针——扎他一针  跺一脚——跺他一脚

b.踢一脚——踢他一脚  砍一刀——砍他一刀  叫一声——叫他一声

就此而言,跟借用动量1结构相比,借用动量2结构有论元增容,参与者数量更多。

(二)施动性

施动性是指施事对动作的控制力,“成人”有高施动性,“婴儿”“动物”有低施动性,“桌子”无施动性。我们发现,只有高施动性施事能进入借用动量2结构,低施动性施事则不能,如例(7a)所示;一些低施动性成分看似能通过祈使句进入该结构,实际上施事仍然是高施动性的,如例(7b)所示。

(7)a.*小狗睡一觉——*婴儿睡一觉——老师睡一觉

b.别吵了,让小朋友睡一觉吧——(你)别吵了,(你)让小朋友睡一觉吧

同时,高、低施动性施事都能进入借用动量1结构。例如:

(8)小狗叫了一声——婴儿叫了一声——老师叫了一声

就此而言,跟借用动量1结构相比,借用动量2结构所在小句对施动性要求更高。

(三)宾语个体性

有生、有指、有定、具体的宾语是个体化的,无生、无指、无定、抽象的宾语是非个体化的,分别对应高、低及物性。张伯江、方梅指出,如果一个名词性成分的表现对象是话语中的某个实体,该成分是有指的;如果提到该名词时仅着眼于该名词的抽象属性,那么该成分是无指的[7](P159)。本文认为,借用动量2结构的中的借用动量词加上“一”后高度个体化,“一觉”是动作直接作用对象,借用动量2结构语义自足,不需要从上下文中获取动作对象——宾语信息,借用动量2结构中的准宾语是有指的。例如:

(9)a.我在这里坐一会子,看着她睡一觉。(张恨水《北雁南飞》)

b.各省带兵的主席都赞成打!我们被日本人欺侮够了,不打一仗事情不了结。(沈从文《长河》)

借用动量1结构中动词后是表示动作次数的动量词,结构缺少动作对象,动作对象信息需要从上下文中获取。例如:

(10)a.然后他走到妻子面前,将面包给她:“你吃一口。”(余华《蹦蹦跳跳的游戏》)

b.每逢公园里有画展,她必定进去看一眼。(老舍《四世同堂》)

在例(10a)中,若无上文信息“面包”,听话人光凭“吃一口”的信息,不能知道“吃”的对象是什么;在例(10b)中,若无上文信息“画展”,听话人也不知道“看”的对象是什么。因此,我们认为,借用动量1结构中宾语是无指的。就此而言,跟借用动量1结构相比,借用动量2结构中的准宾语个体性更强。

(四)宾语受动性

宾语受动性是指宾语受影响的程度,高、低宾语受动性对应高、低及物性。借用动量1结构能说明动作发生次数,描写动作情况,宾语信息要从上下文中获取,宾语受动性不高,在形式上能搭配表示受影响程度不高的小量副词“才”“随便”。例如:

(11)a.在旅途中无论何时我都会在行囊里装上食物,然而只有在饥不可耐时我才会吃一口。(叶芝《神秘邮件》)

b.随便踢一脚吧,脚尖就有矿石发亮。(《人民日报》,1958-06-10)

在借用动量2结构中,借用动量词是动作的作用对象,不起描写动作次数的作用,该结构主要是说明动作过程,准宾语受动性高,形式上不跟主观小量副词共现,能搭配表示受动性高的“就想”。例如:

(12)我昨晚一宿没睡。现在就想找个地方躺下来睡一觉。(格非《江南三部曲》)

(五)现实性

解码事件时语态(mode)有现实性、非现实的差别,分别对应高、低及物性。已发生的动作是现实的,现实世界没有发生或在非现实世界中正在发生的动作是非现实的。周韧指出,非现实性结构能出现在假设、报导、条件、让步、可能、疑问、否定、祈使、未来、义务、能力等的语法环境中[8](P167-183)。本文发现,借用动量2结构出现在非现实性语义环境中的能力弱于借用动量1结构,例如:

(13)a.*他偶尔睡一觉——他偶尔踢一脚(低频率)

b.*即使睡一觉——即使踢一脚(让步)

c.*只要睡一觉我就开心——只要踢一脚就忘不了(条件)

借用动量2结构的现实性更高,多出现在表示动作已经发生的现实性语境或动作有很大可能会发生的弱现实性语境中。例如:

(14)a.他们睡得晚,好容易回到自己房间里,就只够忙着吃颗安眠药,好好地睡一觉了。(张爱玲《色戒》)

b.我困得实在不行,只好躲进车库,到汽车上睡一觉。(张洁《沉重的翅膀》)

借用动量1结构则大多出现在非现实性语境中。例如:

(15)a.我每次去从不敲门,因为他告诉我他的门锁坏了,只要踢一脚就行了。(余华《河边的错误》)

b.你攻过来,我攻过去;你踢一脚,我回一拳。(《人民日报》,1977-02-10)

就此而言,跟借用动量1结构相比,借用动量2结构的现实性更强。

(六)意愿性

意愿性动作是指参与者有意为之的动作,非意愿性动作则是指参与者不倾向发生的动作。本文认为,借用动量2结构的意愿性更强,说话人对动作付出了更多的精力、时间。在形式上,借用动量2结构能与表倾向义的词如“最想”“渴望”等共现。例如:

(16)a.调查中,有65%的小学生和近74%的中学生渴望能够达到符合年龄标准的睡眠时间,超过半数的中小学生“最想做的事情是好好睡一觉”。(《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02-26)

b.这场苦战持续4个小时,以至于马丁说他赛后的感觉就是想躺下来睡一觉。(《人民日报》,1994-01-29)

借用動量1结构无强意愿性,只提供动作发生次数信息,简单说明动作情况,不跟意愿副词共现。例如:

(17)a.为防遗漏,在移民左足小趾上砍一刀——这就是移民们及其后裔复形趾甲形成的由来。(《人民日报》,2002-12-02)

b.到北海打个穿堂,出北海后门,顺便到什刹海看一眼。(老舍《四世同堂》)

(七)体

从动作的终点来看动作,已结束的动作对应完成体,未结束的动作对应非完成体,分别是高、低及物性的。本文认为,借用动量2结构在多以完整体貌出现,借用动量1结构多以非完整体貌出现。借用动量2结构可以进入表示动作结束、再开启下一动作的语境中,借用动量1结构则不能。例如:

(18)a.睡一觉以后学习——吵一架再和好——放一炮之后再逃跑

b.*看一眼以后学习——*扎一刀再和好——*打一拳之后再逃跑

我們认为,这是因为借用动量2结构中的动词能表示动作起始,如“鞠一躬”中的“鞠”表示“弯腰敬意”,借用动量词“躬”能够表示该动作的实现,“躬”是“鞠”表示动作的完成标记;借用动量1结构中的动词、借用动量词之间没有这种过程意义,只表示动作简单计数。因此,借用动量2结构能出现在完整体中,表示动作过程完成后开始另一动作,如例(19)所示;借用动量1结构则不能表示动作的终结,也不能开启下一个动作,如例(20)所示。

(19)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灌下一百多片,睡一觉又醒了。(王朔《我是“狼”》)

(20)大家也不洗脸,穿着运动衣裤到外面跑一圈。约摸六点五十分返回来,打仗一般冲进洗漱间刷牙洗脸……(路遥《平凡的世界》)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睡一觉”类借用动量2结构所在小句的及物性要高于“踢一脚”类借用动量1结构所在小句。在高及物性影响下,本不是动量词的成分如“架”“觉”能借用为动量词作为准宾语,直接出现在动词后。与借用动量1结构所在小句相比,借用动量2结构所在小句凸显结构整体,小句的施动性、宾语个体性、宾语受动性、意愿性、现实性等七项特征更强。

三、借用动量2结构的数量特征

上文我们在及物性理论指导下,对两类借用动量结构做了综合考察,认为借用动量2结构有高及物性。下面,我们将从结构的数量特征出发,进一步证明借用动量2结构不同于借用动量1结构,前者凸显整体,其语义重点不在于对动作进行计数,而是在于凸显动作过程。

(一)三类结构的数量特征比较

借用动量1结构中的借用动量词能对动作的数量、时量进行描写,根据借用名词的意义,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即工具量词、器官量词、伴随量词。例如:

(21)a.工具量词:扎一刀、喝一罐、写一笔、砍一斧子、打一棒、吃一锅、抽一鞭子;

b.器官量词:看一眼、踩一脚、吃一口、留一手、拍一掌、打一拳、掴一巴掌;

c.伴随量词:跑一圈、绕两圈、喊一声、叫一声、绕一匝、迈一步、送一程。

在借用动量1结构中,被借用的名词有的是跟工具义有关,如工具量词是人造的工具,器官量词是人本身具有的“工具”;有的是跟动作结果有关,如伴随量词“一圈”是动作“跑”的伴随结果。本文认为,借用动量1结构中的借用动量词在语言使用上跟专用动量词相似,借用动量2结构中的借用动量词则跟专用动量词差异较大。

首先,在形式上,专用动量词能跟数词自由组合,组合的数词无限制,结构有精确计数功能,如例(22a)所示;借用动量1结构中的量词同样对数词无限制,结构有精确计数功能,如例(22b)所示;借用动量2结构中的量词对数词有限制,只能是“一、两、几”,结构无精确计数功能,如例(22c)所示。

(22)a.吃一次——吃三次——吃十次  说一遍——说十遍——说二十遍  吃一顿——吃七顿

b.吃一口——吃三口——吃十口  跑一圈——跑十圈——跑二十圈  扎一刀——扎七刀

c.睡一觉——*睡三觉——*睡十觉  打一架——*打十架  放一炮——*放七炮

其次,一些专用动量结构后可跟名词,一些借用动量1结构也可以,而借用动量2结构则不能,分别如例(23a)、(23b)、(23c)所示。

(23)a.吃一次饭、吃一顿饭、说一番话、进一次城、去一趟北京、说一遍话;

b.吃一口饭、跑十圈步、喝一罐可乐、吃一锅饭、叫一声爸爸、绕一匝电线;

c.*睡一觉床、*打一架朋友、*鞠一躬长辈、*打一炮敌人、*开一枪犯人。

再次,专用动量结构中的专用动量词可以作为定语修饰名词,借用动量1结构中的借用动量词也可以,而借用动量2结构中的借用动量词则不能,分别如例(24a)、(24b)、(24c)所示。

(24)a.一次旅游、一次游戏、一顿饭、一番话、一阵风雨、一趟列车、一顿臭骂;

b.一锅饭、一罐可乐、一口菜、一手好字、一嘴谎话、一匝电线、一步路;

c.*一枪武器、*一觉白天、*一躬礼貌、   *一架坏人、*一仗战争、*一军敌人。

从三类结构上述三个方面的表现来看,借用动量1结构跟专用动量结构更相似,借用动量2结构跟借用动量1结构、专用动量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

本文认为,借用动量1结构中的借用动量词跟专用动量词在语法功能表现上非常相似。这种相似的深层原因是在于,借用动量1结构中的借用动量词借用自名词,被借用的名词是离散的,有数量特征,跟数词搭配无限制,因此,能借用为动量词,能出现在动词后,表示动作量特征充当准宾语,如例(25a)所示。借用动量2结构中的借用动量词虽然也借用自名词,但这类名词是连续的,名词所代表的实体或概念没有完结或终点,因此,不具有数量特征,跟数词搭配存在限制,如例(25b)所示。

(25)a.一刀——两刀——五刀  一罐——三罐——十罐  一眼——两眼——七眼  一圈——六圈——九圈

b.一觉——*两觉——*五觉  一仗——*三仗——*十仗  一躬——*两躬——*七躬

同时,借用动量2结构中的借用动量词跟借用动量1结构中的差异较大,不具有离散性,对动词有高度依赖性,不能脱离动词单独出现。因此,借用动量1结构中的借用动量词可以出现在“一+借用动量词+VP”结构中,借用动量2结构中的借用动量词则不能。例如:

(26)a.一刀杀向敌人  一棒打在头上  一屁股摔地上  一巴掌打在脸上  一步走到终点

b.*一仗打到天亮  *一躬鞠到九十度  *一军将走敌人  *一嘴插进聊天

本文认为,借用动量1结构中的借用动量词跟专用动量词相似,具有离散性,跟数词组合无限制,该结构具有明确的计数功能;借用动量2结构中的借用动量词对动词有依赖性,跟数词组合存在限制,计数能力弱,没有精确计数的功能。

(二)借用动量2结构对应离合词的限制性数量特征

本文发现,并非所有离合词中的第二个语素都能借用为动量2结构中的动量词,只有当离合词本身有数量变化时,对应的借用动量2结构才合法,如例(27a)所示。广义的“量”不仅指事物个数、动作次数,还能指动作进行的程度、动作进行的状态等,“睡觉”的结果按程度可分为“睡得好”“睡不好”,“睡觉”的进行状态可分为“睡得长”“睡得短”,本身有量变的离合词“睡觉”有对应的借用动量2结构“睡一觉”。与之相比,“洗澡”则只能表示“洗澡”的动作,不能说“洗得好”“洗不好”“洗得长”“洗得短”,例(27b)中的词都跟“洗澡”一样,不涉及动作的程度、状态量变,因此,没有对应的借用动量2结构。

(27)a.睡觉——睡一觉  摔跤——摔一跤  打架——打一架  鞠躬——鞠一躬  见面——见一面

b.洗澡——*洗一澡  毕业——*毕一业  操心——*操一心  散步——*散一步

“睡一觉”类借用动量2结构对应离合词数量特征的限制性要求,反映了借用动量2结构本身与数量特征有密切关联。与对应的离合词相比,借用动量2结构虽然只增加了“一”,但结构整体凸显出主观大量意义。例如:

(28)a.冯同志几天没有睡觉了,你叫他放心睡一觉吧。(《人民日报》,1980-11-27)

b.我说,人都见不着怎么吵架?等过年放假有功夫,我和他商量着吵一架。(《人民日报》,1990-12-06)

可以说,从离合词到借用动量2结构的转变,反映出说话人心中该动作需付出的努力、时间、决心更多,动作程度进一步加深。根据语言的象似性(iconicity)原则,借用动量2结构在离合词基础上增加“一”,更多的音节代表了施事更强的意愿。就此而言,借用动量2结构能表示跟对应离合词相比完成难度更大、完成所需精力和时间更多的动作。

(三)借用动量2结构整体的数量特征

首先,借用动量1结构有精确计数功能,借用动量2结构没有精确计数功能,其结构重在凸显动作整体过程。例如:

(29)a.你说的有点道理,它趴下,咱爷俩也好好睡一觉。(莫言《牛》)

b.记者疾步围着旗杆跑一圈,看表,仅3秒即完成了一次“环球旅行”。(《人民日报》,1995-05-08)

例(29a)中的“睡一觉”不是指“睡觉一次”,而是指“睡觉”的整个过程;例(29b)中的“跑一圈”则突出动作“跑”的量是“一圈”,着重计数,而不是“跑”的过程。

其次,由于“睡一觉”类借用动量2结构无精确计数功能,所以一般表示不确切动量。例如:

(30)妈妈清早往外跑,跑到邮局打电报:“荣儿荣儿你记牢,代我狠狠打一炮,打得准,打得好,一炮轰走美国佬!”(《人民日报》,1961-05-01)

例(30)“打一炮”中的动作“打”的对象不限定于精确的数量“一炮”,其结构的整体意义偏向于“打炮”这一行为,实际数量可能是“三炮”“四炮”“n炮”。也就是说,“睡一觉”类借用动量2结构整体构式义更强,不突出宾语,而突出结构整体。

本文认为,借用动量2结构凸显结构整体,不凸显准宾语;借用动量1结构凸显准宾语,不凸显结构整体。借用动量2结构凸显整体的特征,使借用动量2结构与借用动量1结构存在多项对立。第一,借用动量1结构的准宾语能提到句首作主题,借用动量2结构则不能。例如:

(32)a.一口都没吃——*一觉都没睡

b.一刀都没砍——*一架都不吵

第二,借用动量1结构可以出现在对举语境中对准宾语进行比较,借用动量2结构则不能。例如:

(33)a.我吃了一口,他吃了两口——*我睡了一觉,他睡了两觉

b.我砍了一刀,他砍了两刀——*我打了一架,他打了两架

c.这吃一口,那吃一口——*这鞠一躬,那鞠一躬

第三,借用动量1结构可以出现在对比焦点中,借用动量2结构则不能。例如:

(34)a.炊事员肚子饿得咕咕叫,可是他们连一口也舍不得吃!(杜鹏程《保卫延安》)

b.*连一觉都舍不得睡。

四、结语

本文从及物性理论出发,对借用动量2结构和借用动量1结构所在小句的及物性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借用动量2结构所在小句在参与者、施动性、宾语个体性、宾语受动性、意愿性、体、现实性特征上有更强的及物性,是高及物性的;借用动量1结构所在小句则是低及物性的。

同时,本文还从数量特征方面对借用动量2结构、借用动量1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借用动量1结构中的借用动量词是离散的,搭配数词时无限制,能表示动作的精确计数,借用动量1结构中的借用动量词在句法功能上跟专用动量词更接近;借用动量2结构中的借用动量词是连续的,没有明确的起讫点,搭配数词时有限制,不能表示精确计数。我们还发现,只有本身有程度量变的离合词才有对应的借用动量2结构,借用动量2结构与其对应的离合词相比,有动作程度的主观大量义,有更强的意愿性,可以表示说话人花更多时间、精力完成的动作。就结构整体而言,借用动量1结构重在表示精确动作计数,借用动量2结构重在表示动作的过程。借用动量1结构凸显准宾语,借用动量2结构不凸显准宾语,突出的是结构整体的意义。

我们认为,第二类借用动量词之所以能直接出现在动词后充当准宾语,是受到了借用动量2结构所在小句整体高及物性的影响。借用动量2结构的高及物性特征和借用动量2结构的数量特征在许多方面不谋而合。第一,借用动量2结构不精确计数,不突出准宾语,表示动作过程,恰恰符合高及物性借用动量2结构多提供前景信息的篇章特征;第二,借用动量1结构精确计数,凸显准宾语,结构整体表示动作次数,是对动作发生情况的说明和描写,又恰好吻合低及物性借用动量1结构多提供背景消息的篇章特征。结构的高及物性不仅使名词能借用为动量词有了充当准宾语的可能,还使结构凸显整体意义,表示推动事件进程的强动作义。就此来说,借用动量2结构的高及物性和结构凸显整体的特点是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李临定.现代汉语动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0.

[3]邵敬敏.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选择关系[J].中国语文,1996,(2).

[4]刘街生,蔡闻哲.现代汉语动量词的借用[J].世界汉语教学,2004,(3).

[5]李湘.從实现机制和及物类型看汉语的“借用动量词”[J].中国语文,2011,(4).

[6]Hopper,P.J. & Thompson,S.A.Transitivity in Grammar and Discourse[J].Language,1980,(2).

[7]张伯江,方梅.汉语功能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8]周韧.现实性和非现实性范畴下的汉语副词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5,(2).

推荐访问:宾语 物性 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