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融合:跨文化视角下的民族文化研究

|idpi

摘要:随着社会通讯行业与交通领域的迅猛发展,各民族文化相互冲突与融合的机会增多。在跨文化视角下,从多种文化相互交融和比较的角度来解释冲突与融合,强调了中国政府的各民族平等原则,从而有效的防止了各民族之间因文化冲突而产生的形而上学理解,对团结各民族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民族文化;融合与冲突;文化视角

前言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一直是全社会学者的研究重点。其中,在跨文化视角下研究民族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该研究方法的研究依据不同文化背景中主体的社会认知、情感生活、价值取向等,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从具体个案中概括出基本原则。当今社会,在跨文化视角下分析各民族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对于各民族的和谐共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跨文化视角下民族文化的现实处境

(一)特质发展与文化共生的价值取向

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相反,当今社会各民族文化呈现多元化的局面。究其根本原因,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各民族文化都会受到历史、政治、自然环境的影响。个性特质是各民族文化存在差异的主要指标。各民族文化特质的发展不仅可以表现在个体与群体、家庭与国家等关系的处理方式上,也可以表现在建筑、音乐等艺术行为中。民族文化特质是区分各民族的重要参考。不同的文化形态不存在高低、优劣之分[1]。

(二)民族中心主义

从本质上来讲,民族中心主义属于信念,是一个民族优越感的主要表现形式。从功能角度来说,民族中心主义可以增强民族内部凝聚力。同时经济权利的归属可以决定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消费者的文化体验被被商品化取代成为新的文化定势。例如,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居住地,游客在履行的过程中对其民族特有文化体验趋于同质化,其具体表现为,高度相似的建筑设计、商品销售方式,已经有很多文化古城都已经接受了强权文化的定势——文化让位与经济利益。

二、跨民族文化视角下,民族文化冲突的多样性

在经典社会学中,达伦多夫等人强调以社会生活的冲突性来解释政权的更替,形成了冲突理论。冲突理论中,将社会文化冲突现象定位社会病态,并将其视为文化变迁的重要标志。民族作为社会主流群体类型,民族文化的冲突成为了普遍的社会现象。在跨文化视角下,不同群体成员用自我行为标准与他人进行交际,导致了各民族文化在语言、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冲突。随着社会的进步,跨文化视角下的文化冲突正朝着多样性方向发展[2]。

(一)文化差异导致的民族文化冲突

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可以理解为民族文化之间的异质性。正常状态下,民族身份不能超越文化直接影响群体的社会人际交往。在政治、语言差异的影响下,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会发生激烈的冲突。各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了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交往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民族文化体系是相对稳定,有别于其他文化主体的民族文化结构。文化冲突是由文化差异所导致的。

(二)文化冲击下的民族文化冲突

在过去的历史中,各民族由于各种原因产生了大量的移民,随之而来的是有文化差异引发的社会问题。文化冲击现象在我国历史上屡见不鲜,例如:元代时期,蒙古地方政权取代了中央政权,蒙汉文化冲突剧增,汉文化的存在形式与蒙族政权的利益出现对峙。元代的文化冲突具有明显的低于特色,其核心在与蒙族文化打破了汉文化长久以来的中心地位[3]。

三、跨文化视角下的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是指,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化经过长期的磨合、交融之后,文化特性相互融合。这样的融合过程造就了很多新型的文化体系。例如,印度民族文化体系、日本大和民族文化体系日耳曼民族文化体系以及阿拉伯民族文化体系等。从我国国内的民族融合历史来看,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体系也是在经历了多次民族融合后才形成今天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民族融合离不开民族文化发展的实践,任何民族文化,只要能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提供帮助,其特有的民族特性可以被忽视。民族文化交融的核心是不同民族文化在经过特定是时期后,相互融合,互不排斥,形成了综合性的文化体系,而并一种具有特性的民族文化。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党宣言》中表达了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都伴随着世界交往与互动而成为共同财产。

总结

各民族发展的过程是其文化辨证统一的过程。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的机会增多是民族文化激烈冲突的主要原因。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其文化多样性的特征比较显著,处理民族文化冲突,促进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是我国政府处理各民族关系的核心工作。所以,在研究民族文化冲突与融合时,应站在跨文化视角下,用健康、科学、发展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民族关系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贻苒.云南民族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分析:民族视角与文化间性的融合——以“红河三部曲”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6):119-122.

[2]唐军,吴舒娟.跨文化视角下《天龙八部》中的冲突与融合释读[J].江淮论坛,2014,05(16):175-180.

[3]陆晨,樊葳葳.跨文化视角下跨境民族的身份认同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5,07(16):9-12.

作者简介:

全杨,女,汉族,湖北恩施,本科,助理馆员,民族文化研究,舞蹈表演。

猜你喜欢文化视角民族文化汉英字幕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文艺生活·中旬刊(2020年8期)2020-11-23科学技术视角下的数字文化浅析新丝路(下旬)(2019年8期)2019-07-17文化视角下秦巴山区移民社会融入困境及消解探析安徽农学通报(2018年2期)2018-06-21文化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新课程读天下(2018年16期)2018-01-23文化视角下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逻辑与实践大学教育(2017年12期)2018-01-16从文化视角看英汉广告翻译的本土化策略速读·下旬(2016年11期)2017-05-09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甘南藏区民族文化因素分析考试周刊(2017年8期)2017-02-17电子商务对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影响网络调研商场现代化(2016年16期)2016-07-02阿勒泰地区青河县民族文化产业及发展趋势科技视界(2016年15期)2016-06-30回族花儿剧《曼苏尔》刍议戏剧之家(2016年7期)2016-05-10

推荐访问:民族文化 视角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