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

|idpi

姬欣欣

摘 要:我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奋斗与成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呈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尤其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教育素材。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内容应包括厚植家国情怀、心怀敬业精神、勇担社会责任和注重自我成长。高校应重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通过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拓展“第二课堂”新途径、健全全员育人机制等方面促进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10 — 0073 — 0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系统性的要求和准则,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准绳。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要求,培养大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品质,从而为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样态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愿景建立基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是价值观教育的有力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1〕(P172)青年大学生处于价值观成型与确立的关键时期,也是从校园走向职场的过渡期,做好青年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尤其是职业价值观教育,关系到国家发展、民生和社会稳定。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价值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价值观在个体职业领域的呈现,它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选择,也影响着大学生将来的职业态度、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

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现状

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引领,高校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面不断实践、探索、进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明显的成效。职业价值观教育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关于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比较稳定的认识、态度、评价和心理倾向。在教育过程中,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同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相关团体辅导、高低年级学生之间或校友与在校生之间的交流讨论等形式实现。目前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就业指导课程以及相关讲座中明确提出“职业价值观”概念,但多从西方的测量工具量表中对这一概念进行解释和测量,如舒伯(Donald Super)的职业价值观量表、罗克奇(Milton Rokeach)的职业价值因子分类等,以量化的形式对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倾向进行客观描述。这些客观量表虽然也包含国家安全、社会进步、个人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但仅是客观呈现受测者对职业价值观的追求,缺乏价值观层面的教育和引导。高校在职业价值观教育方面,对国家发展需要、社会急缺的岗位需求与大学生的自我奉献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对服务基层、服务他人、成长自我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加大教育力度。

目前,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主要表现为对薪资待遇、工作地点、岗位发展空间、兴趣爱好和专业对口的重视程度,缺乏与国家发展、社会需要的关联性。已有调查和研究成果显示,“新时代大学生的择业标准更趋多元,择业取向呈现出既看重实际利益、也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其中,薪资待遇、工作地点、岗位发展空间是大学生最主要的择业标准。”〔2〕因此,目前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对社会价值的追求不够,高校应更加重视思想引导,进一步明确和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国家、社会和公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克服艰难险阻,不断开创新的成就,高校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应充分运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素材,深入挖掘育人要素,统筹育人资源,使大学生明确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职业选择与自我成长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1.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应具有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3〕爱国主义精神必须贯穿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全过程,成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有国才能有家,无数“小家”汇聚成“国”,所有国人、所有行业人员共同努力才能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转、国家的长治久安。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厚植家国情怀,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一是职业选择方面,大学生应紧扣国家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现状,从基层做起,到国家和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和岗位贡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二是职业发展方面,大学生应该将自身的进步与所在行业发展、所在行业的成就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位,将自我的发展融入国家的发展、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

2.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应包含敬业精神。“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敬业,首先要尊重和了解自己的职业,明悉所选职业的责任和工作要求,致力于职业的发展进步,明确自我在职业发展中的提升路径,認同和不断发掘职业的内在价值,生成职业责任感。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中,“敬业”精神首先表现为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真钻研、进取创新,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为职场工作提供必要的内容性技能。其次,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接受其他教育过程中,注重组织、沟通、协调等能力的培养,锤炼明辨是非、乐观向上、锲而不舍的个人品质,为更好的适应职场积累功能性技能和适应性技能。第三,对待职业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新时代要求大学生必须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因此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中也需要体现“工匠精神”,摒弃浮躁之风,潜心钻研,对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做到精益求精,善于学习新技能,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3.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应担当社会责任。马克思主义中人具有社会属性的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不能孤立于社会而存在。每个生命个体都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作为国家的未来,青年大学生更需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在社会各项事件应对过程中,除了相关行业的专业处置,更有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捐赠者以及坚守自身工作岗位的人员,共同保障了社会的正常运转。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应强调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体现为,一是践行“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自我、善待他人,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二是明确自我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社会是由无数个“自我”组成的,每个“自我”的勇于担责、甘于奉献共同缔造和谐、文明的社会;三是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大学生应树立和加强“公益”理念,不计回报、热心帮助他人,在社会公共利益事业中实现个人价值。任何行业都可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社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保障社会的顺利、有效运行。

4.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应注重自我成长。国家和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行业也在不断变化,身处行业中的每个人都需要不断成长才能与时俱进。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内容必须注重个人的自我成长,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在职业中获得发展的内动力。首先,大学生应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基于自我认识、职业职场探索、生涯目标决策、行动规划与实施等方面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能让大学生全面、持续的认知自我,也能充分、真实的认知外部世界,从而对个人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有利于个人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自我成长需要具备内省自律的个人品质。新时代大学生应增强自我反省和自律意识,在自我探索、自我反省、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中达到人格的不断升华和能力的不断提升,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观也需要经常审视和理清。第三,大学生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出真知,大学生应重视投身实践,将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在职业中能够不断发展自我、获得成长应成为大学生的职业追求。

三、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实现路径

高校应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确定和完善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教学体系,明确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同时发挥优秀典型的榜样力量,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结合国家发展和时政热点,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明确提出“职业价值观”的概念,职业价值观教育应贯穿于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做到早重视、早引导、早教育。一是要充分结合思政课关于职业价值观的知识点。利用、挖掘国家和社会重大事件的价值观要素作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素材,通过典型事例、典型人物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大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树立职业理想、培育敬业精神、增强创新意识,以主人翁的姿态将个人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起来。二是将职业价值观教育纳入专业教育体系。在课堂教学主渠道,有效发挥“课堂思政”的教育作用,将职业定位、职业认知、职业现状、职业发展路径、职业目标、该行业在国家乃至世界的作用发挥等方面的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中的价值观教育资源,帮助大学生形成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三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可邀请行业专家和业界精英为学生讲述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状态,引导学生以职业生涯人物访谈、小组讨论、观点分享等方式,深入理解职业价值观的内容,加深对职业价值观的理解,实现教育内容的输入和教学效果的输出。

2.搭建职业价值观教育平台,拓展“第二课堂”新途径。“第二课堂”中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现实、明确社会责任、认识职业本质、深入探索职业发展路径,增强职业认同感。一方面,社會实践的地点应进一步拓展。高校社会实践地点中除了重视西部、农村,还应将社区——城市社会管理的基本单位作为大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群众的重要载体。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剧,社区的管理作用也越来越突出,“第二课堂”应紧密联系人民群众,让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各项能力的培养真正“接地气”。另一方面,专业实习的内容应进一步充实。专业实习不仅是对技能的锻炼、课堂知识的检验,还应作为学生认识职业本质、了解职业现状、明确职业发展、认同职业价值的的重要渠道。因此,在专业实习中应穿插专业与职业的联系、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危机与挑战等内容,引导学生不断充实和淬炼职业价值观。

3.营造职业价值观教育氛围,健全全员育人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首先,高校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在职业价值观教育方面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领作用、优秀校友的榜样示范作用和同学之间的影响激励作用,营造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经世致用的校园文化,传播富有使命感、责任感、成就感的职业价值观。第二,重视家训家风的影响力,引导学生挖掘优秀家风家训资源,了解家庭成员对所从事职业的认识、发展路径和职业愿景,提炼家庭成员的职业价值观要素,从家庭中汲取职业价值观的养分。第三,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和支持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人才管理等方面有些企业和机构借助大数据整理和大量实例样本研究,成果丰富,高校和社会应共同承担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职责,帮助学生全面、科学的认识自我、认识职业,从而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李祖超,杨柳青.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现状与特征透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8).

〔3〕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1).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职业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中国学校体育(2019年4期)2019-07-22大学生“双创”进行时瞭望东方周刊(2018年4期)2018-02-01浅谈职业价值观塑造对高质量就业的影响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12期)2018-01-20浅析大数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创新策略祖国(2017年22期)2018-01-02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高中时代(2017年9期)2017-12-2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探索医院先进典型的培树方法科技视界(2017年24期)2017-12-09家校联手加强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培育探索广西教育·B版(2017年5期)2017-07-15构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教育体系报刊荟萃(上)(2017年6期)2017-06-19以职业价值观为依托的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研究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5年7期)2015-09-07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机制及路径选择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3期)2015-06-12

推荐访问:视域 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