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多学科的《考古学通论》课程与教材建设

|idpi

李大伟 汪常明

摘 要:考古学对于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意义重大,考古学在2011年开始成为独立一级学科后,传统的《考古学通论》教材编写和教学模式,已不太适合现今考古学通论教学使用。《考古学通论》如何面向多学科的学生教学,以及课程和教材建设研究已迫在眉睫。本文对《考古学通论》课程与教材建设的国内外现状进行总结,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想法。

关键词:多学科;考古学通论;课程与教材建设

一、概述

随着近些年考古发掘和研究的持续快速增长,社会大众对考古学知识的热情日益高涨,每年的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不仅是新闻媒体聚焦的重要热点,也是老百姓特别关注的中国历史话题的聚焦点;近些年一些考古十大的发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大众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如何更好地构建中华民族历史,在文献记载还没有出现的时期,考古实物的发现带给了我们重新构建中华民族历史的基石。因此,在目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深入研究和发掘考古学的意义,是非常有价值且非常必要的。

考古学在2011年开始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这意味着考古学的内涵、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任务都将发生显著变化。作为该学科的重要课程《考古学通论》是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专业必修课。同时,近些年来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入,考古学得到不断发展,科技考古作为考古学中一个较为重要的专业方向,具有文理交叉的学科特点。而传统的《考古学通论》教材编写和教学模式,都是以传统考古学研究方向为主设计和考量,主要介绍都是以类型学和年代学为主,而对科技考古介绍较少。本文拟结合广西民族大学《考古学通论》教学经验,探讨面向多学科的《考古学通论》课程与教材建设问题。

广西民族大学在考古学教学和研究方面具有悠久传统,较强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广西民族大学具有全区唯一的科技考古实验室,此外还有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和传统工艺实验室,较多考古学师资毕业于著名考古强校的考古系,并都长期从事考古学研究,授课《考古学通论》课程。目前广西民族大学主要有两个学院开设《考古学通论》必修课(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和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学科专业包括科技考古、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考古学通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考古学有基本的认识和掌握一定的考古学知识理论。但是每个学科对《考古学通论》课程的要求略有差别,例如科技考古专业的学生,考古学一门是专业基础课程;对于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生而言,更加侧重对考古学知识的基本了解,而教课内容不能过于专业化;对历史学学生来说,考古学和历史学的课程内容和方法存在较大差别,因此,《考古学通论》课程要考虑到历史学同学的知识背景,在进行课程考古学特色的同时,又不能太过专业。而对科技考古专业的学生而言,在传统考古学知识的学习下,更应该侧重于对科技考古知识的获取。如何面向多学科的《考古学通论》课程与教材建设,显得极为重要和紧迫。

二、《考古学通论》课程与教材建设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考古学通论》教材的版本不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探索还相对较少[1-5]。目前较多的改革方案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和技巧方面,而在教材内容方面的研究较少。例如张玲《多媒体情境下对考古学科教学的探索》[6]、胡洪琼的《关于高校考古学教学的一点思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7]、李清临的《高校考古专业中自然科学课程的建设问题探讨》[8]、彭长林的《历史专业考古学教学改革探讨》等[9-11],上述文章对考古学理论以及科技考古方面研究较少涉及。而国外比较经典的《考古学通论》中考古学理论和科技考古内容占了相当重的比例。例如伦福儒的《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12],目前已修订版6次,是欧美高校的必备考古学通论教材,其对考古学理论和科技考古的内容已占50%,同时对于最新领域比如工业考古、公众考古等内容也有涉及。

总体而言,国内《考古学通论》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基本上保持传统方式,其使用教材和30年前所用教材差别不大,有关教学改革的研究屈指可数。西方《考古学通论》课程建设和改革进行较快,研究视野具有国际性视角,以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国家起源三大主题为研究导向,在对特定案例进行研究的同时,考古学理论思想不断进行发展,科学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研究不断加强,这些发展经验都非常值得国内借鉴和学习。从已发表的文章来看,目前国内《考古学通论》教学改革还没有从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而根据目前考古学发展的情形来看,这是亟须要做的工作。

三、《考古学通论》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大部分学校考古学专业依然属于历史类学院下面(少部分成立单独的考古学院,如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等),但是从2011年开始,考古学已属于一级学科。国家对考古学学科的重新定位,《考古学通论》课程与教材建设更应该进行改革,从教材编撰,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因此,在考古学已经成为一级学科的背景下,结合现在文博专业的国内发展趋势,传统的《考古学通论》的教材模式已不太合适现在的文博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其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一)科技考古信息技术介绍较为简单

目前的考古学课程内容,大量篇幅都是以传统考古为主,集中在考古年代学和类型学上。当今世界科技信息飞速发展,很多科技信息技术都应用在考古研究上,例如航空航天遥感探测,地球物理探测,數据建模分析、同位素生物考古分析等。考古学课程对这些科技信息方面介绍较为简单,多数介绍都是一笔带过或者忽略,学生很难理解科技考古原理及应用。科技考古在国际学术界目前的研究是日新月异,以同位素生物考古研究为例,古人类稳定碳氮同位素的分析研究手段已非常成熟,国外已常规应用到考古遗址的研究中,并取得较好研究成果;同时对古人类其他同位素的研究手段也日益成熟,例如锶钙硫同位素分析,国内目前的考古学课程内容对这些国外已常规使用科技考古研究手段介绍非常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考古学和世界考古学的接轨。

(二)实践教学手段较少

目前考古学的实践教学主要是以田野考古发掘和整理为主,以训练学生基本的考古实践操作能力,以能发掘、整理、撰写报告为总的培养目标。随着考古学理论和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考古学的分化也越来越细,植物考古、动物考古、环境考古、生物考古等开始成为考古发掘和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植物考古为例,大部分考古发掘都会发现植物遗存,早期的考古实践教学中,多是利用肉眼来判断大植物遗存的种属,继而在考古报告中进行简单报道,基本没有专业的植物考古教学课程参与实践教学,这在新时代考古方面是非常不足的。目前,从考古发掘和研究的角度来看,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地层学和类型学的实践教学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开展多方面的教学实践手段,例如对考古遗址中植物、动物的基本鉴定的实际教学,使考古发掘的成果更加立体化。

(三)科技考古实验室教学缺乏

考古学学科分类中属于文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技考古实验室的教学发展。科技考古实验室教学需要场地、设备等,包括不同类型和功能的仪器,例如用以观察植物化石的不同型号显微镜,观察石制品微痕的扫描电镜,对陶器表面进行分析的能谱分析仪等,以目前国内文理科分化较为明显的特征下,考古学想要争取到考古实验室的建立和高效运营是有一定困难的。高校管理者常规的思维是会投入较多实验设备经费给理科、工科,因为这些学科会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产出,而投入文科领域的实验室,不能立竿见影,或者直接生产出经济效益。因此,高校在科技考古实验室这块的投入相对较少,在缺乏科技考古实验室硬件设备的基础上,科技考古实验室教学就只能停留在文字和图片学习的层次,没有真正的实践教学,很难培养出有科技精神的新一代考古工作者。

(四)区域性教学课程不够明显

《考古学通论》教学总体上的内容还是以介绍中国考古为主,而如何结合本地区特色,让学生首先认识到身边的考古,继而有学习考古的热情,喜欢上这门课程,传统的考古学通论课程教学内容还没有达到这个要求。例如在中国历史的课程教学中,国家一直在推行地方历史本土化教学,这个很值得考古学课程学习,广西地处中国西南边疆,更加富有地方考古本土化特色;例如边疆与东南亚古代文化的交流和研究、铜鼓的泛东南亚传播及影响、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带来的双向文化和经济传播等考古本土化特色,这些都非常值得在本科生的考古学通论课程中进行重点讲授。

四、《考古学通论》课程与教材建设的建议

本文根据考古学一级学科的新要求,将针对上述《考古学通论》教学存在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思维和教材建设等内容方面着手。新教学内容的选择,包括国外考古学理论选择,科技考古中国化内容选择,让《考古学通论》在结合国外教学的同时,更加和中国本土化教学有机结合。主要建议如下:

(一)《考古学通论》教材、教学内容改革

借鉴和学习欧美地区学界关于考古学理论和科技考古的前言内容,结合中国考古发展的实际,编制新的教学教材,主要增加考古学理论、科技考古、工业考古和公共考古等内容及相关新进展。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教学内容,使中国的考古学教材内容与国际考古学教材内容接轨。

(二)联合教学与实践教学

目前高校考古学教育联合教学与实践教学已非常成熟,高校的考古学教学根据联合教育所需,在培养传统考古学研究人才的同时,已开始更多关注科技考古教学课程的开展;多学科视角进行考古学教学活动,显著提高教学效果;高校考古学专业加大和本省考古单位及博物馆的合作,在教材中加入当地考古热点工作,以广西为例,应加强史前考古和汉代考古的研究内容,加重其内容在研究中的比重和重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接触博物馆内的史前考古文物和汉代文物,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有效,并且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三)加强科技考古实验室实物标本教学

考古遗物是考古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考古学通论》教学中,在讲到各类考古学文化、各个时期典型性器物时,在课堂中展示考古实物标本,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对于学生理解考古学教学内容也更为直观,更有帮助。同时,通过科技考古实验室,对实物标本进行科技分析教学,例如使用金相显微镜对不同时代的陶瓷标本进行分析,微观视角的研究结合传统陶瓷考古的分类分形研究,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考古学本质。

(四)加强广西地方史和区域考古教学

《考古学通论》教学还应加强地方文献史料的学习和建设。增强区域考古,结合地区特色进行教学。例如广西旧石器时代的手斧研究、合浦汉墓与海上丝绸之路考古是目前国内外考古热点,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将使得考古学学习更有现实感、使命感,必将大大地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总之,教学内容创新:加入考古学理论、科技考古等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创新:多学科视角进行教学、田野教学和理论结合、实验室科技考古与传统理论知识学习。

结语

总而言之,《考古学通论》课程与教材建设应适应新的考古学学科和理论发展、增添新的考古学理论和科技考古的教学内容,科技考古实验室实物标本教学和加强广西地方史和区域考古教学,用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且与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机结合。同时,还要积极探索适应当地考古文博系统人才培养特点的《考古学通论》课程与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1]张之恒.中国考古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1-583.

[2]張之恒.中国考古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353.

[3]陈英民,李友谋.中国考古学通论[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1-372.

[4]段小强,杜斗城.考古学通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7:1-365.

[5]蔡凤书,宋百川.考古学通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8:256.

[6]张玲.多媒体情境下对考古学科教学的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05):181-183.

[7]胡洪琼.关于高校考古学教学的一点思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1):150-152.

[8]李清临.高校考古专业中自然科学课程的建设问题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2(08):55-58.

[9]彭长林.历史专业考古学教学改革探讨[J].凯里学院学报,2015,33(01):163-166.

[10]耿超,历史学专业考古学通论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文物春秋,2018(2):46-49.

[11]毕经纬.试谈高校考古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J].新课程研究,2015(8):76-77.

[12]伦福儒.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1-645.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与改革工程项目,面向多学科的《考古学通论》课程与教材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18JGA154)

作者简介:李大伟(1984— ),汉族,陕西西安人,博士,广西民族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考古;汪常明(1978— ),汉族,湖北通城人,博士,广西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考古。

猜你喜欢多学科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信息安全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与实践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年27期)2021-11-08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读与写·上旬刊(2020年7期)2020-07-21青年论坛在全科医生规培中的作用及意义中国医药导报(2020年13期)2020-07-04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在导弹总体设计中应用科技与创新(2019年11期)2019-09-05基于工文艺多学科背景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设计(2019年5期)2019-04-01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科综合的意义与技巧读与写·下旬刊(2019年1期)2019-02-27基层医院建立脑卒中中心模式的研究中国卫生产业(2019年34期)2019-02-10多学科视野:土司研究的新路径民族学刊(2018年2期)2018-06-21多学科综合护理对严重烧伤患儿创面的修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中国美容医学(2017年3期)2017-06-26抗拒遗忘,在事迹与心迹之间找到平衡点文教资料(2017年10期)2017-06-20

推荐访问:通论 考古学 多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