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近代以来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

|idpi

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第三节《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教案

姓名:杨玲

单位:阳城县职业高级中学校

学科:历史

课时教案内容要求

第 19—20 课时

备: 2021.11.1—11.7 讲:
2021.11.10——11.12

一、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授课班级

202001高侧10班

任务名称

授课形式

新授

授课地点

202001高侧10班教室

班级人数

54人

课程资源

学科网-海量中小学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权威教学资源门户网站! (zxxk.com)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zxls.com)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 (eduyun.cn)

二、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和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能力目标

1.能从特点的时空条件下概述晚晴、民国和新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变化;

2.能依据史料多角度概括中国近现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变化的原因;

3.能通过具体的史实说明古今中外选官制度之间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思政目标

通过对近现代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学习,引导学生增强对当今中国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晚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废除,近现代官员选拔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

科举制与近代文官制度的关系,公务员制度的作用

三、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 主要以讲授法、讨论法、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为主。

(二)教学资源 结构图 时间轴 史料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四、教学实施

课前任务

通过时间轴梳理晚清时期科举制度废除过程。

通过表格梳理并了解晚清时期官制及选官制度改革。

通过表格梳理并了解民国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

课中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程资源

年份

招录人数

报考人数

最高竞争比

2020

24128

1395845

2315:1

2019

14537

1353478

4040:1

2018

28533

1564253

2666:1

出示近年公务员招考情况,用现实问题引入。

提问:

为什么现代很多人争相报考公务员?

现代公务员制度与科举制度有何关系?

观察表格,联系现实问题进行思考,并且带着疑问进入本课学习。

思政渗透: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中国的公务员考试制度,作为国家选拔理政之才的重要手段,承担着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引导学生要从自身做起,勤苦好学,早日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启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从现实落脚学习本节课。

学科网

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一)晚清官制改革——废科举

【观变】

通过时间轴梳理:晚晴时期科举制度废除过程

展示材料: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我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设问:指出袁世凯主张废除科举制的原因是什么?

展示时间轴,从国家机构设置和改革文官录用两方面讲述清政府如何应变。

重点讲述《奏定学堂章程》内容。

通过历史发展脉络,能够回答:科场弊端之积重难返;
四千年未有之变局。

阅读分析史料:

废除科举之路不宜科举制被时人诟病,清政府通令推行学堂教育,同时换取列强信任;

可使留学生为求功名而潜修所学,不受蛊惑;

设立学堂可以培养人才,开启民智,促进教育发展;

总之,可维护清王朝统治。

培养时空观念:

引导学生对这时期的背景有所认识,更好理解废除科举的原因。

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从不同的史料中多角度看废除科举的变化。同时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短时段观历史之变

也从长时段通变。

中学历史园地

(二)梳理晚清时期选官制度的改革

选官制度

制 度

变革内容

影 响

学堂选官制度

留学生选官制度

对应课本梳理时间变化,能够回答1901年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1904年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废科举,设立学堂选官。

引导学生理解选官变革的具体内容。

中学历史园地

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选官制度

结合孙中山思想,阅读教材,民国初期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讲解孙中山五权分立思想,讲述文官考试思想在吸收借箭中国古代和西方三权分立上不段发展。

引导学生认识意义:奠定近代文官制度基础。

提问意义有什么?

(二)北洋政府时期的选官制度

设问:如何保证考试选拔人才?

从三个方面进行讲述:法律:1913年《文官考试法草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具体内容。

铨叙: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甄别: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提问,甄别措施有何作用?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选官制度

阅读教材p40“历史纵横”

民国时期的文官、公务员等级制。

引导学生理解从官吏到公务员的转变。

阅读教材p41“史料阅读”《国民政府公报》第232号,总结1929年第一部《考试法》内容。

引导学生认识影响:奠定近代文官制度基础。

从三个方面了解北洋政府如何选拔人才,能够回答甄别利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总结材料内容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理解历史发展的延续变迁

思政渗透:通过对民国时期中国选官制度演变的讲解,使学生明晰考试制度越来越公平,公正。从而引导学生迁引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中的平等、公正。

学科网

【探究思考】民国时期官员选拔是否有成效?

回忆三个政府所代表的性质,所维护的立意,讲述民国时期官员选拔时期出现的弊端。引导学生思考是选贤任能,还是维护统治?

联系政府性质,能够说出此时官员选拔出现的弊端。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设问:为何要确立党管干部原则?

阅读教材p41“历史纵横”,理解民主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干部一词的含义。让学生结合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作用谈谈确立党管干部的原因。

设问:如何优化干部制度?

(一)通过时间轴梳理新中国干部制度的发展并分析其意义。

(二)通过时间轴梳理新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并分析其意义。

学生阅读材料,理解用人权是最重要的执政权,要保证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政渗透: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中国近现代选官制度发展的渐进性、传承性、创新性,关注中西方文明间的相互借鉴,引导学生增强对当今中国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

课后拓展

科举制度与公务员制度的关系

思考: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

思政渗透:引导明白教育重要性。学生理解人才、与国家的关系。人才是国家进步的源泉,国家需要选贤任能。

课后任务

“材料:少年中国——在国外或中国国内的现代学校里接受教育的人们,其影响远比不那么尊重学问的国家的知识分子广大,这大概是当今中国最有希望的现象。

” ——罗素《中国问题》

思政渗透:引导学生思考人才与国家的关系。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五、板书设计

废科举

学堂选官

留学毕业生选官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民国时期选官制度的变革

干部管理制度

公务员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选官与官员管理制度

六、教学反思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共7篇)

中国近代大学教师评聘制度历史考察—以国立名校为中心

初中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九 近代以来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理论成果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中国 近代 选拔 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