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青年责任与使命

|idpi

双碳背景下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2020年9月是个重要的日子。在这一天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许下了预计在2030年达成“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作为一个在全世界拥有重大影响力的世界大国,中国率先在世界做出了表率。为全球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实际行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至此时代的书本翻开了新篇章。在这双碳背景下充满着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作为华北电力大学的优秀学员又承担着怎样的责任与使命呢?下面请跟我一起了解“碳达峰”与“碳中和”,肩负起时代给予我们的责任,为这一伟大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首先,我认为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碳?什么是“碳达峰”与“碳中和”?碳是指人类生产生活中排出的各类温室气体。1997年制定的《京都议定书》规定需要控制的温室气体有6种:分别是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为了便于统计计算,人们把这些温室气体按照影响程度不同,折算成“二氧化碳当量(CO2e)”。所以大家常常用二氧化碳指代温室气体。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是温室气体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经济发展由高耗能、高排放向清洁低能耗模式的转变。而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指一年)人类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碳达峰碳中和是二氧化碳排放轨迹由快到慢不断攀升、到达年增长率为零的拐点后持续下降的过程,直到碳排放量与碳清除量相抵,实现碳中和。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程,就是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从相对脱钩走向绝对脱钩的过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的提出将中国的绿色发展之路提升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未来数十年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之一。

那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努力达成“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呢?这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提到,1880—2012 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0. 85 ℃。随着气候变暖的不断加剧,气候变化给人类造成了巨大威胁,例如沿海洪涝和风暴潮、内陆洪水、海洋生态系统及服务丧失、陆地生态系统丧失、极端高温和极寒引发的健康问题等,可以说,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非传统安全问题。而解决这一重大问题的最有效的的办法之一就是严格控制碳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愿景是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的目标之一,也是确定发展目标和选择何种发展道路的重大战略决策。从发展观来看,“双碳”目标要求高质量的发展和高水平的保护;
从新时代目标来看,“双碳”目标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
从新发展格局来看,“双碳”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

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大决策,凸显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和大国担当,向世界释放了中国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和美丽世界建设的积极信号。这项强化气候行动的新目标不仅为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指明了方向,也为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了强有力抓手。

了解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意义,那我国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又需要做什么呢?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将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为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引领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革命的重大战略机遇,通过低碳发展推动并引领能源低碳革命、绿色低碳工业体系创建和城镇化低碳发展,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从而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我国目前承诺的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仅为30年左右,这样的转型力度前所未有,其实施需要付出比发达国家更大的努力。对此,必须统一认识,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合力,动员全社会力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实现预期目标,要将数字化和低碳化相结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加强数字经济以及高新科技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数字化来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加强建筑和交通的节能和能源替代。要改变能源结构,提升非化石能源的占比。正如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所言,要实现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峰,“十四五”非化石能源占比要达到20%左右,到2030年要达到25%左右,只有这样,到2030年之前非化石能源发展才能满足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增的能源需求,而化石能源总体上不再增长;或者在化石能源当中天然气有所增长,但煤炭的消费下降,石油消费量趋于达到峰值,天然气增长带来的碳排放能够被降低煤炭消费量所减少的碳排放抵消,从而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既是一场深刻的能源、技术和产业革命,也是一个结构转换、动能转变、低碳转型的艰苦过程,必须系统谋划“碳中和国家”建设方略和路线图,久久为功。需要加快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及分解落实机制;处理好源头控制与增加碳汇等重大关系,严控一些地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反弹等苗头性问题;加强碳中和国家战略制订和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及顶层设计,加快研究碳达峰后经济社会深度脱碳路径。

“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任重道远,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全国人民举国同心,社会各界各出其力,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作为华北电力大学的学子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我们又肩负着怎样的责任与使命?

首先我认为我们当奋发图强,认真学习,努力汲取知识,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加强技术创新。争取在不远的将来参与对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离激元人工光合、微矿分离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作为华电的学生我们不仅于此,电力系统相关的技术和创新也有助于达成双碳的目标。目前我们可以发展的方向有很多,比如特高压输电技术,有了这项技术我们可以克服我国能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将清洁能源丰富的西部所生产的洁净电力以较小的损耗运送到能源需求较大的东部。这样一是减少了能源的损耗,节约了能源,且有利于新能源的推广和使用,能减少很大一部分碳排放,这有利于双碳目标的达成。

其次我认为我们华电青年可以倡导绿色生活,参与碳达峰全民行动,听从政策宣传教育引导,提升自我绿色低碳意识,自觉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主动将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加快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在学校生活中,推广使用远程办公、无纸化办公、智能楼宇、智能运输和产品非物质化等技术,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不断推广绿色建筑、低碳交通、生活节水型器具,深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宣传,普及垃圾分类常识,稳步推进垃圾精细化分类。培养市民形成绿色出行、绿色生活、绿色办公、绿色采购、绿色消费习惯,着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构建绿色低碳生活圈。双碳”目标的达成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能只靠国家、政府、各大企业的努力,更需要我们全社会动员起来,让节能减排深入人心,让绿色低碳成为共识。例如,从个人做起,自备餐盒、手提袋,拒绝一次性用品;
随手关灯,让节约用电成为习惯;
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真正做到绿色出行,这一些都是我们为降低碳排放应尽的责任。作为一名大学生,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我们还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他人,借助新媒体平台积极宣传、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持续引导,以扩大碳达峰、碳中和的社会影响力。

谨以记录我一人之小我,代表所有华电青年在追求双碳精神路途中的责任与担当。“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接棒前行,以我身为笔,我汗水为墨,共同创建绿色中国!

责任与使命演讲稿

使命任务与岗位职责

结合疫情谈谈医学生责任与使命2020

做一名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员工“与企业一起成长”

疫情防控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推荐访问:使命 青年 责任 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