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大学生情绪管理的策略

|idpi

丁涤资

摘  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造成了巨大影响。面对重大疫情,大学生既要关注身体健康,也要重视情绪和心理健康。在疫情中,大学生会因担心身体健康导致害怕、恐惧,会因关注各类消息导致悲伤、愤怒,会因居家在线学习导致倦怠、焦躁,会因就业、升学压力导致焦虑、失落。高校应开展广泛深入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使大学生尤其是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健康素养,帮助其减少负性的情绪反应。

关键词:新冠疫情;情绪;大学生;高校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冠疫情对高校教学和生活的影响无时不在,已经发展成高校教学和管理中的长期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大学生本人还是高校,在关注疫情和学业的同时,也应当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情绪健康,为重新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一、新冠疫情下大学生的负面情绪特征

新冠疫情危机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必然会对情绪产生影响。大学生会面对各种各样疫情相关信息的爆炸式流通,还需要适应全面的线上教学状态,完成学校安排的各种学习任务。在这样的情境下,大学生将较长时期处在有压力的情绪中,孤独、焦虑、沮丧、恐惧等负性情绪状态就会出现。具体说来,大学生的不良情绪有以下一些方面的内容。

第一,因担心身体健康导致害怕、恐惧。大学生在返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乘坐了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受到极个别特殊的“无症状超级传染者”新闻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因担心自己或家人的身体健康而感到害怕、恐惧。疫情下,有些大学生产生了疑病心理。体温稍微升高、偶尔咳嗽几声、身体稍有不适就怀疑自己被感染了。因疑病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又会使个体心神不宁、坐立难安,形成“疑病——焦虑——心神不宁——焦虑再度增加”的惡性循环。

第二,因关注各类消息导致悲伤、愤怒。疫情防控需要公众减少外出,大学生响应政府号召长时间待在家里,他们只能通过电视新闻、网络媒体和各类社交软件获取信息。大学生应当关心时事,但24小时不间断的疫情报道、封闭的居家隔离环境等都会使个体对疫情过度关注,加上某些只为夺人眼球而夸大报道的负面新闻和谣言夹杂其中,如果过度沉浸于社会性的负面信息中,反而会产生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负性情绪。

第三,因居家在线学习导致倦怠、焦躁。受疫情影响,春季学期延迟开学,国内各高校纷纷采取了网络授课的方式让大学生“停课不停学",能够在家中继续课程学习。学校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安排一周的课表,由老师根据课程需要选择合适的线上平台进行授课和作业布置。许多大学生都是首次体验网络授课,加上受假期中作息不规律、未能及时调整学习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对网络授课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进而对他们的情绪状态产生影响。

第四,因就业、升学压力导致焦虑、失落。面临毕业的学生也有焦虑。如按照往年情况,疫情初期应是春季招聘开始,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好时机。但疫情严峻,许多企业都未能及时复工,或是复工后还未恢复正常的生产和运营,企业招聘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受此影响,寻找实习或正在求职中的大学生普遍呈现出不安、焦虑、失落等负性情绪。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也面临重重困难:申请院校迟迟未予回复、托福雅思考试取消等等。这些大学生们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中,虽身在家中,却感到前途茫茫,倍感焦虑。

二、高校对大学生情绪状况的管控策略

就疫情形势来看,新冠肺炎的流行可能还有较长的一段时间,如果不解决大学生疫情期间的各种焦虑和抑郁问题,可能严重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为此,高校要及早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状态,采取相关措施合理予以情绪疏导。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多渠道科学宣传普及新冠知识。高校教师要向大学生普及新冠肺炎的传播特点和预防措施,帮助学生科学理性地看待疫情。当学生学习了新冠肺炎的科学知识,掌握了有效预防、降低感染风险的措施,恐慌情绪会随之缓解。高校教师还要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权威媒体和官方渠道的信息,增强内心的稳定感。

第二、提供渠道疏导学生情绪。高校要提供让学生表达情绪的机会,正常化疫情期间的各种情绪,提供人际支持。通过开展线上分享会、开展征文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分享疫情期间的情绪感受,让压抑已久的情绪得到释放和缓解。通过科普文章、在线讲座等方式,介绍大学生情绪的特点和疫情期间容易出现的情绪状态,教授学生调节情绪的方法。

第三、引导学生适应疫情下的学习和生活。高校教师要引导学生规律学生生活作息,定期锻炼身体,做到劳逸结合、适度娱乐。规律的生活作息,能够帮助学生重新找到生活的掌控感,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减少对网络的依赖。定期锻炼身体能够增强身体免疫力,提升学生的精神状态,从而促进积极情绪的产生。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感,提升自控能力,增强学习自主性。

结语

由于大学生初次面对公共突发事件,难免不知所措,急需获取科学的疫情防控行为指导。高校应开展广泛深入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使大学生尤其是非医学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高校和家庭应及时关注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引导其正确认识健康状况,提高其健康素养,有助于减少负性的情绪反应。

参考文献

[1]西南大学新学工创新中心课题组,孙楚航.新冠肺炎疫情对青年大学生影响研究基于全国45所高校19850名大学生的实证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20(4):43-48+12.

[2]赵春珍.“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8):1-3.

[3]蔡欢乐,朱言欣,雷璐碧,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行为和心理应对:基于网络的横断面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20(2):152-155.

[4]钟梦婷,熊真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在校大学生心理状况及影响素研[J成医院报,2020,15(2):163-168.

[5]黄韵芝,张兴伟,肖颖,等·大学生新型冠状病毒知识、防护技能与压力应激反应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9):1361-1366.

猜你喜欢 新冠疫情情绪高校 疫情视域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法制与社会(2020年16期)2020-06-29武汉高校大学生疫情期间焦虑与英语学习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20期)2020-06-19新冠疫情给医院应急管理体系带来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时代人物(2020年1期)2020-06-03新冠疫情下我国餐饮企业的财务困境研究会计之友(2020年9期)2020-05-13小情绪风流一代·青春(2019年3期)2019-03-20小情绪风流一代·青春(2019年2期)2019-02-24高校期刊运用新媒体之困境探讨新媒体研究(2018年5期)2018-05-23小情绪风流一代·青春(2018年4期)2018-04-19小情绪风流一代·青春(2018年2期)2018-02-26以高校党建推进综治工作的路径研究青年时代(2017年34期)2018-01-09

推荐访问:疫情 情绪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