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声劝导胜过高声呵斥

|idpi

胡运玲

那个被妈妈高声呵斥的小男孩

那天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个小男孩。他四五岁的样子,正是不老实的“多动年龄”,在座位上一点都不安分。他的妈妈就盯着他,他一有点小动作就大声呵斥,整个车厢都听得清清楚楚。

小男孩用脚踢前排的座椅,妈妈训斥道:“不是给你说不能踢了吗?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知道吗?”妈妈的声音很大,引来好几个人的目光。

小男孩见大家都在看他,妈妈也在瞪着他,不悦地噘起嘴。他不踢座椅了,改用小手敲击车窗玩。妈妈又高声呵斥:“不能敲!你怎么这么皮啊?就不能老实待一会儿?你再这样,以后我不带你出来了。”

安静了没一会儿,小男孩又嫌坐车没意思,喊着:“我想下车!我想下去玩……”妈妈又高声呵斥:“快到了,别闹了。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

就这样,一路上不时传来这位妈妈大嗓门的呵斥声,但是她的呵斥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小男孩不但依旧做着各种调皮的小动作,而且被妈妈训斥得越来越烦躁和不开心。到后来,小男孩根本听不进去妈妈的话了,由着自己的性子调皮和闹腾。妈妈也拿他没办法。

这位妈妈的训斥,听来虽然句句在理,但是她采取的这种高声呵斥的方式却是不恰当的,并没有真正起到劝导和教育孩子的作用。

相对于高声呵斥,轻声劝导反倒让孩子更能听进去。我也经常带孩子坐公交车,在车上孩子也是各种“扰民”的小动作不断,但是我从不会当众大声呵斥,而是轻声劝导两句,孩子就乖乖听劝了。

正所谓“有理不在声高”,教育孩子同样如此,说教不在声高,而在走心。

为什么父母越大声呵斥孩子越不听话?原因就是我们只是高高在上地指责,并没有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孩子的感受。

首先,孩子觉得很丢脸。被呵斥,是件自我感觉不光彩的事,尤其被当众呵斥,更会让孩子觉得尴尬,面子挂不住。一旦孩子感觉到面子丢了,就会由一开始的不好意思变得愤怒起来。被这种情绪裹挟的孩子,是很难再听进父母的话的。

孩子会觉得,反正我已经做错了,反正爸妈已经批评我了,反正别人都已经知道了我的不好了,也就没什么好畏惧、害羞的了,干脆我行我素,破罐子破摔,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其次,孩子把跟父母对着干当成了一种发泄不满的方式。面对父母接连的呵斥,孩子心里也开始对父母有所不满:不满父母的暴脾气,不满父母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干,没自由,不满父母的种种说教。

这个时候,孩子心里既生气又委屈,于是会做出其他调皮的事,以此故意气父母,故意对抗,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

当父母越管教孩子越不听话时,父母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及时停止,不要再继续训斥下去了。可以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换一种方式来处理,比如轻声劝慰,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轻声劝导的实操性建议

那么,当孩子犯了错,家长怎样轻声劝导孩子才会听呢?

建议一:简短点化

当孩子做出不该做的行为时,特别是在公众场合,我们不便当众揭穿,让孩子难堪。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简短点化”的方式来提醒孩子。

就拿前面讲的公交车上的小男孩为例,如果他用脚踢前排的座椅,我们可以简单点化他一下:“宝贝,脚,椅子。”孩子都很机灵,一下子就会明白大人的意思,就是不要再用脚踢椅子了。

简短点化,就是不完全指出孩子的不对,只提取关键词点化孩子,是提醒,也是制止。

孩子的不好行为没有被完全揭穿,孩子觉得没有丢面子,也就更加顾及自己的面子,此时就能及时收敛自己的行为。

建议二:用肢体语言代替口头呵斥

其实孩子都很聪明,他们能分清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父母允许做的,哪些是父母不允许做的。当他们做错了事,有时根本不用说出来,一个眼神他们就能明白。因此,家长要学会用肢体语言代替口语劝导孩子。

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想要他停止喧哗,家长可以把食指放在嘴边,做出“嘘”的肢体动作,孩子就会意会,从而控制自己的声音。

当孩子要做一件不能做的事,家长冲孩子摆摆手,孩子就会明白“哦,不能这样做”,从而自我约束。

当孩子哭闹不止时,家长把孩子搂在怀里,轻声安抚,比高声呵斥孩子闭嘴更有效。

点头是允许,摇头是不行;微笑是鼓励,瞪眼是禁止……这些肢体语言,都能向孩子无声地传达一个准确的意思。聪明的孩子大都能立馬心领神会,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同时也保留了面子。

建议三:陪孩子找点乐子

很多时候,孩子调皮并不是故意气家长,而是太无聊了。他的种种调皮,只是想找点事做,不让自己觉得太没意思。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主动出击,陪孩子找点乐子,帮孩子打发无聊,孩子自然就不会无理取闹、调皮捣蛋了。

比如,带孩子坐车时,孩子在车上无聊,我们可以陪孩子玩个小游戏,如一起数窗外经过的公交车有多少辆,讲个故事等。

再比如,带孩子出去玩,孩子不愿走路光让大人抱,我们可以跟孩子边走路边找点乐子,像比赛看谁跑得快,大人故意跑慢点,让孩子觉得自己跑得快就更有劲跑了。

再比如,孩子在家无聊光看电视,我们如果能好好陪孩子玩一会儿,和孩子一起画画、玩“枪战”,孩子就不会再调皮和看电视了。

建议四:提前讲好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在很多事情上,家长可以跟孩子提前讲好规则,鼓励孩子依规则行事,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

当孩子言行出格时,我们只需轻声提醒“我们之前说好的哦”,孩子往往就听劝了。

这样做的好处,还能让孩子从小养成规则意识,做事更有规矩,服从管教。

当孩子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时,家长的提醒方式有很多种,并不只有高声呵斥才叫管教,很多时候,温柔劝导,真的比高声呵斥更有力量。

【编辑:花洁】

推荐访问:劝导 呵斥 高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