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现状分析6篇

|

篇一: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现状分析

  

  传媒从业者从业生态不仅影响从业者生存与发展,影响传媒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还会对舆论导向产生深远影响。广电产业是一个智力密集型产业,广电从业者作为广电业重要的人力资源,对广电业的政治和经济双重效益的发挥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广电从业者的生存状态和从业环境现状,研究者在2009年8月至11月期间,通过网络向新闻从业人员发送回收调查问卷的形式,共收回广电从业者的有效调查问卷107份,问卷来源于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受访广电从业者中从事电视工作的占86%,广播工作的占14%。从业者年轻化明显,39岁以下从业者超过九成。学习结构层次较高,八成以上从业者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习。受访者身份呈现多样化趋势,近七成从业者属于编外用工。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广电从业者的从业生态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灰色化”倾向。通过与报业从业者生态状况进行对比还发现,广电从业者从业生态在一些方面比报业更迫切需要进行修复和治理。

  职业稳定性情况

  职业年龄偏低,1~2年从业者占到三分之一。从业年限在10年以下的从业者占到83%,其中1~2年的占33%,3~5年的占23%,6~10年的占27%。其余11年以上的仅占17%,分别为11~15年占12%,16年以上占5%。与报纸相比,广电从业者的职龄相对较短。其中从业年限1~2年的广电从业者比报业高出10个百分点,而6~10年从业者的比例比报业低了8个百分点。

  职业变动频率较高,近四成从业者换过单位。其中,在2~3家工作过的占34%,4~5家的占4%,5家以上的占1%。只在一家单位工作过的从业者占61%。与报业相比,广电从业者更换单位频率相对较低,其中只在一家单位工作过的人员比例比报业高出18个百分点。不过这也与广电从业者职龄较低的人员比例高有关。

  职业稳定性不高,但裁员频率低于报业。经常和较常裁员的分别占到7%和9%,而从不和较少裁员的分别为14%和39%。其余31%为偶尔裁员。其中经常和较常裁员的比例报业高于广电,比广电高出6个百分点。

  工作稳定性评价总体一般。认为很不稳定和不稳定与认为很稳定和稳定的均占到33%,分别均为8%和25%。其余34%的人认为一般。

  超过一成从业者有过被单位裁员而失业的经历。其中,有过1~2次的为12%,有过多次的为零。其余88%的广电从业者没有被单位裁员的经历。广电从业者遭遇裁员而失业的比例率比报业低7个百分点,裁员频率低于报业。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安全需求是仅次于生理需求的人的五大需求之一,工作职位保障是安全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现在一些广电传媒单位从降低用人成本、减少用人包袱等角度出发,往往习惯较为频繁随意地裁员减人。如2009年,有关广电从业人员下岗、转会、被炒的新闻就接连不断,有的主持人“下课”后开始“不知道要怎么打算”,并称“我们被踢来踢去,可能失去做主持的自信”。一些广电媒体在行业竞争激烈、长期亏损的情况下也开始大规模裁员,如香港亚视2008年11月裁员63人后,2009年初再次宣布一次性裁员207,人裁员规模达1/3;香港无线在2008年12月裁减212名员工后又宣布再减约50名员工。类似这些情况的发生不仅会给从业人员带来心理上的伤害,而且会给频繁裁员的媒体带来声誉和经济上的损失,不利于媒体的长远发展。

  职业满意度情况

  广电从业者职业满意度较低,超过四成从业者对目前职业不满意和很不满意。两者分别为30%和11%,而认为满意和很满意的只有22%,分别占20%和2%。其余37%的从业者对职业满意度评价为一般。对目前职业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人员比例高出报社11个百分点。广电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从业者的职业满意度明显低于报业,这可能与广电从业者的心理期待较高有关。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广电从业者对记者社会地位评价中等偏高。认为记者社会地位很高和较高的占27%,分别为26%和1%,而认为很低和较低的占17%,分别为11%和6%。其余56%的认为一般。与报业相比,认为记者社会地位很高和较高的人员比例比报业高出4个百分点,而认为很低和较低的人员比例与报业基本相近。对记者社会地位评价,广电从业者略高于报业。

  近八成广电从业者认为工作压力较大、很大。其中认为很大的占44%,较大的占35%,而认为较小和很小的只有1%。认为很大的人员比例比报业高出5个百分点,但认为较大的人员比例比报业低8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广电从业者对工作压力评价指数与报业差异不大。

  收入低、人际关系复杂与工作不稳定是从业人员三大主要压力来源。三者分别为37%、28%和15%,占80%。其余认为“自我能力不足,力不从心”和“其他”的仅占两成,分别为7%和13%。与报业相比认为“收入低,生活压力大”与“人际关系复杂,内部竞争压力大”的人员比例高于报业,分别高出4和3个百分点,而认为“工作不稳定,职业发展压力大”的人员比例低于报业9个百分点。

  超过五成广电从业者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其中,收入1500~3000的占39%,1500以下的占13%。而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仅占22%,8000以上的占8%,5000~8000的占13%。其余月收入在3000~5000的占27%。经过加权平均后,人均月收入为3674元,低于报业3840的收入水平。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受访的广电从业者中1~2年的新从业者比例较高有关。

  超过一半从业者对当前收入不满意或很不满意。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分别占33%和21%。而认为较满意和很满意的仅占13%,分别为11%和2%。其余33%的认为一般。认为很不满意的人数比报业高出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广电从业者对收入满意度略低于报业。

  工作自主性评价较低。超过四成从业者认为当前工作者自主性程度较低和很低,而认为较高和很高的不足两成。其中认为较低和很低的分别为28%和16%,认为较高和很高的分别为15%和1%。其余40%的从业者认为一般。广电从业者对工作自主性评价与报业相差不大,总体略低与报业。

  近八成广电从业者认为当前新闻工作的竞争程度为很高和较高。两者分别为35%和39%。而认为很低和较低的只有5%,分别为4%和1%。其余21%的从业者认为一般。认为很高和较高的人员比例比报业低8个百分点。广电从业人员对新闻工作竞争程度的评价总体低于报业。

  超过七成广电从业者对自己身心状态的评价是比较疲惫和很疲惫。两者分别占44%和30%。而感到比较有活力和充满活力的分别只有7%和2%。其余17%的感到一般。身心疲惫指数与报业基本接近。

  近六成广电从业者较常和经常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担心。两者分别占25%和33%。而较少和从不担心的分别仅为2%和0。其余40%从业者为偶尔担心。经常和较常为自己健康状况担心的广电从业者人数比报业少4个百分点,而较少和从不为自己健康状况担心的人数同样也比报业少4个百分点。广电从业者对自己健康状况担心程度总体低于报业。

  职业信心不足,认为自己会一直在新闻业干到退休的人员比例只有13%。这一点与报业相同。而持大约再干若干年、目前还没拿好主意态度与不知道或没想过的人员比例分别占到44%、36%和7%。

  职业忠诚度偏低,七成以上从业者愿意改行。71%的广电从业者表示如果有机会转换工作会考虑改行,比报业高出9个百分点。明确表示不会和待考虑的分别占11%和18%。总体来看,广电从业者职业忠诚度低于报业。

  新闻工作表面看似一个光彩夺目的职业,实质却是一个充满竞争与压力的职业。激烈的职业竞争与稳定感缺失,就连一些知名主持人也深有体会。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2009年的记者节上就感叹,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现在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

  有关专家指出,由于新闻竞争日益激烈,工作紧张、压力大、休息不好、饮食没有规律等原因,“许多新闻记者处于亚健康状态,精神紧张、失眠、胃溃疡、胆囊炎、代谢系统疾病等成了这个行业的主要职业病”。

  在职业竞争的重压下,一些记者、主持人,有的患有严重疾病,长期带病工作,有的甚至英年早逝。比较典型的事件是2009年8月,浙江卫视年仅28岁当红新闻女主播梁薇在出差上海期间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在上海病逝。类似的还有“汪涵病到不能讲话,无奈停录《天天向上》”等报道。这使人不由感叹他们光鲜背后不知隐藏着多少磨砺与艰辛。

  职业保障情况

  超时工作现象严重,近八成从业者每天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上。其中,在8~10小时的占49%,10~12小时的占19%,12小时以上的占7%。而每天工作在8小时以内只有25%。每天工作在8小时以内的人员比报业少4个百分点,而在8~10小时的比报业高出14个百分点。超时工作程度广电总体高于报业。

  超过三成广电从业者基本不能或不能享受到双休权利。两者分别占17%和14%。完全能和基本能享受到双休的分别为7%和25%。其余37%的从业者只是有时能享受。与报业相比,广电从业者完全能或基本能享受双休的人员比例比报业低18个百分点,而不能和基本不能享受的比报业高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广电从业人员享受双休权利的程度明显低于报业。

  35%的广电从业者基本不能和不能享受到国庆、五一、春节等法定节假日。两者分别占25%和10%。完全能和基本能享受的分别占13%和25%。其余27%的从业者只是有时能享受。与报业相比,广电从业者完全能和基本能享受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人员比例比报业低12个百分点,而基本不能和不能享受的人员比例比报业高17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广电从业者享受国家法定节假日的程度明显低于报业。

  享受带薪休假权利比例较低。45%广电从业者从没享受过带薪休假权利,而全部能享受的只有19%。其余36%的从业者只能部分享受。享受带薪休假权利情况广电从业者与报业相差不大,但总体略低于报业。

  劳动合同签订率不尽如人意。虽然85%的广电从业者与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但仍有15%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签订率明显高于报业,比报业高出10个百分点。这说明广电行业用人比报业更趋规范。

  近三成从业者所在单位没有为其上缴“三险一金”。72%的广电从业者所供职的单位为其上缴了“三险一金”,但也有28%的没有上缴。“三险一金”上缴率比报业高出10个百分点。广电从业者法定福利保障水平明显高于报业。

  采访设备配备水平明显高于报业。52%的广电从业者所在单位为其配备了相机或DV机,而报业的配备率只有11%。其余配备录音笔、笔记本电脑和汽车的人员比例分别为16%、5%和15%。什么都没配备的只有12%,而报业什么都没配备的高达58%。广电从业者采访设备配备程度远高于报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采访技术需要和新闻生产的方式不同。

  记者证申领率较低,超过四成从业者属于“无证驾驶”。58%的广电从业者所在单位为其申领了记者证,但没有申领的高达42%。记者证申领率比报业低13个百分点。

  职业安全情况

  57%的广电从业者在采访中遭遇过辱骂、诋毁,比报业高出6个百分点。其余,自己没有遭遇过,但同事遭遇过的占34%,自己和同事都没有遭遇过仅为9%。广电从业者在采访中遭遇过辱骂、诋毁的频率总体高于报业。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60%的广电从业者经常或偶尔在工作中受到过恐吓、威胁。其中经常遭受的占6%,偶尔占54%,两者比报业低6个百分点。而没有遭遇过恐吓、威胁的只有40%,比报业高出6个百分点。遭受恐吓、威胁的频率广电从业者低于报业。

  34%的广电从业者在工作中遭受过人身攻击。自己没有遭受过,但同事遭受过占51%。而自己和同事都没有遭受过的只有15%。在工作中遭受过人身攻击的频率广电从业者略高于报业。

  11%的广电从业者因为工作遇到过法律纠纷,但遭受比例远低于报业32%的水平。其余,自己没有经历过,但同事经历过的占62%,比报业高7%,自己和同事都没有经历过的占27%,比报业高14%。因为工作遇到过法律纠纷的程度广电从业者远低于报业。

  20%的广电从业者因遇到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在工作中遭受过意外伤害。没有遭遇过的占56%,自己没有遭遇过但同事遭遇过的占24%。在工作中遭受过意外伤害的比例,广电从业者比报业低9个百分点。

  46%的广电从业者认为记者最需要法律支持。20%的认为需要政府保护。认为需要意外伤害保障体系和专业培养的分别占到17%和10%。其余7%的选择其他途径。

  广电从业者的职业安全状况用“堪忧”来说一点也不算过分。由于广电报道视听兼备、图文并茂、现场感强、感染力强、实证性强等特点,使得广电舆论监督的效果较其他媒体更为有力,这也导致了一些黑恶势力对进行舆论监督的广电从业者进行报复阻挠力度的加大和手段更为残酷。此类事件每年都屡屡发生,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公开见报的记者被打事件就有30余起。

  然而,对于记者屡屡被打事件,目前还只能靠呼吁加强保护来降低记者被打的风险,有关学者出于无奈甚至建议记者采访时要带上防身物品来加强自我保护。如著名法律学者贺卫方就认为:“有些地方权势无所顾忌,所以一些敢言的媒体在采访遭遇危险时也处于弱势”,为此他建议,“记者以后外出采访时随身携带防身物品,必要时反击自卫”。

  对当前媒介从业生态的意见看法

  广电从业者认为影响媒介从业者三大主要因素依次为单位内部制度、宏观体制与单位自我发展压力。三者分别占19%、17%和15%。其余选择上级管理部门、内部企业文化、社会文化意识、广告公关等外部压力和其他的分别占14%、12%、8%、6%和1%。

  52%的广电从业者认为当前从业生态对舆论导向有负面影响。认为没有影响和有正面影响的分别占22%和26%。

  对于“您对改变记者从业生态有何建议?”的问题有近一半的受访广电行业人员提供了自己的宝贵意见,具体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呼吁加强新闻立法,保障记者权益。其次,呼吁加强宏观体制及相关配套制度改革,完善媒体内部管理制度,改善不合理的宏观微观制度。第三,建议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收入与保障,增强归属感。第四,建议加强职业监管,提高职业门槛,加强行业自律,实行采编与经营分开。第五,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对记者的保护,提供更多支持,希望社会对记者给予更多关爱理解。此外,还有一些持无奈、自嘲与调侃态度。认为“感觉新闻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罢了,和理想相去甚远”,认为“有建议也没用,解决不了”,调侃“记者有风险,入行须谨慎”等。

  从调查结果中有关数据来看,广电从业者虽然存在年轻化程度、学习结构层次、采访设备配备水平较高,以及因为工作遇到过法律纠纷比例低于报业等优点,但是,也存在诸如从业者职业年龄偏低,职业变动频率较高,职业稳定性、满意度较低,工作压力较大、人际关系复杂,收入满意度低、工作自主性评价较低,职业倦怠指数高、健康状况堪忧,职业忠诚度偏低、劳动保障水平低,采访中遭遇过辱骂、恐吓、人身攻击与意外伤害的比例较高等众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多不利因素。这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灰色化”的从业生态,需要从国家宏观体制、企业用人制度和社会人文环境的方面进行修复和治理,以便构建更加健康绿色的广电从业生态,更好地发挥广电从业人员的能动性、创造性与建设性,为做大做强广电产业,促进社会和谐做出更大贡献。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篇二: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现状分析

  

  广播电视编导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广播电视编导是指在电视、广播等媒介上策划、组织和制作节目的工作,是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核心技术之一。目前,随着广播电视产业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编导行业也在迅速壮大,但同时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将分析广播电视编导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1、人才短缺问题

  尽管广播电视编导行业发展迅速,但随之而来的是人才短缺的问题。一方面,行业内的编导人员数量仍然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现有编导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高质量的编导人才相对比较稀缺。

  2、技术更新换代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进步,广播电视的技术手段也得到了不断改善升级。而面对新技术的应用,广播电视编导人员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自己的技能和工作方法,否则将被淘汰。

  3、市场竞争压力

  现代的广播电视行业正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大量的电视台和广播台争夺着有限的市场份额。因此,广播电视编导行业也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压力,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4、编导品质不高

  尽管广播电视编导行业在广告市场中占据很大的比重,但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广告内容质量不高,缺乏创意;另外一些广告过于刻意,使观众有些反感,这都会影响到广播电视媒体的形象和收视率。

  要想解决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短缺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问题。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让更多的人才涌现到这个行业当中来。

  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新技术,熟悉新技术的应用方法,提高自己的技能素质,才能够适应一个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这也就意味着,在新技术的出现后,广播电视编导人员要学习掌握新技术,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技术水平上。

  3、市场创新思维

  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广播电视编导人员不仅要有创新思维,还要有策划和营销思维。通过市场创新思维,为广播电视媒体量身定制更加合适的广告,便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并为广播电视媒体带来更高的收视率。

  4、质量管理

  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工作质量,尤其是广告创意内容要保持高质量。要想让观众接受广告,编导人员首先得为广告打造出更有价值的内容,避免随意拼凑、低俗劣质等低劣广告质量的问题。

  五、结论

  随着广播电视产业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编导行业越来越重要。但同时也面临着前进的阻碍,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必须不断地进步和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够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篇三: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现状分析

  

  118研究·展望与研判广播电视编导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分析摘要: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进步,我们的生活开始慢慢走进多媒体时代,出现的媒体形式越来越多,电视、广播、杂志、网络等不断地创新突破,给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广播电视行业中广播电视编辑就占据着重中之重的位置。笔者将就广播电视编导职业发展的现状出发,对广播电视编导职业的未来展望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见解,希望能够为今后广播电视台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的理论建议。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职业发展;未来;展望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34(2017)11-118-02DOI:10.19483/j.cnki.11-4653/n.2017.11.043文/张炜前言广播电视编导队伍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着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目前,随着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繁荣发展,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同时对广播电视编导的素质及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广播电视编导职业发展现状1.1良好职业发展前景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从没有到有,从两级办台、四级办台发展到制播分离,最后又到流媒体、自媒体,由于广播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从业人员尤其是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省级电视台就有40多家,省级频道含有500多家,城市频道的数量更是上万,这些电视台的正常节目运作都需要大量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职业发展前景空前良好[1]。1..2要求高素质、高能力我们在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评价的时候,普遍的评价标准都是节目是否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是否能够符合受众的口味,是否能够让受众引起共鸣,这些标准就要求广播电视编导在对节目进行策划的时候,充分发挥自身的核心作用,了解大众的兴趣、需要,明确节目的主题方向,设计、创作出能够吸引大众的内容,对节目的整个运作流程都要进行统筹安排,做到运筹帷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节目的品质。1.3缺乏创新能力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引来了模仿之风,一旦某家电视台有了收视率比较高的原创型电视节目之后,其他电视台就开始竞相模仿,严重阻碍了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在原创性方面的发展,同时还阻碍了广播电视编导在职业上的良性发展[2]。但归根到底,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广播电视编导工作者缺乏创新能力,不具备创新意识,使广播电视原创型节目越来越少,节目走向趋同化。2.广播电视编导职业未来展望2.1建立完善公平的职业发展机制广播电视行业如果想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编导人才难招收、难留住的问题,创建一套科学的人才招聘、激励以及培训等方面的职业发展机制,辅助广播电视编导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首先,在招聘的时候,一定要采用公开公正的选拔制度,根据应聘人员的兴趣、爱好与工作职位对应聘人员的能力、素质等需求之间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实现对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整体综合素质[3]。在对广播电视编导进行激励时,要向擅长管理、精于技术、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方面倾斜,让薪酬能够与业绩挂钩,同时还要保证编导人才的物质生活,以此来激励人才热爱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其次,需要建立一个能够长期使用的培训机制,将聘任制及淘汰制贯彻到培训过程中,对广播电视编导正式上岗之前的准备工作要严格把关,并且还要定期对编导人员进行培训,让广播电视编导工作者能够时刻了解时代发展,掌握最新的工作理念以及操作技能。最后,相关部门的管理机构要做好人力资源的规划工作,将实际工作的内容与现阶段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紧密地结合,创建一套完善可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还要激活媒体内部机制,为广播电视编导的未来发展扩展空间[4]。2.2提高广播电视编导素质与能力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树立一个爱岗敬业、紧跟时代发展的工作理念,坚持不断地学习广播电视编导方面专业的理论知识,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意识,及时对节目创作理念进行更新。

篇四: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广播电视编导现状与分析

  作者:曹阳阳

  来源:《活力》2016年第03期

  [摘

  要]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电视节目编导队伍的现状,提出了对电视节目编导的素质要求及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编导机制,以提高电视节目编导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电视编导;现状分析;创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信息时代突飞猛进,资讯潮流的历史性飞跃加速了广播电视事业前进的脚步。中国电视经历了从节目时代到栏目时代再到频道时代的迅速转变,频道专业化、节目精品化、栏目对象化等对电视栏目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电视节目编导是电视栏目的创作核心,电视栏目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视节目编导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电视节目编导是否具有全面、过硬的专业素养因此成为电视传播竞争胜败的关键。

  一、当前电视节目编导素质现状分析

  从电视节目编导队伍的现状来看,可以说是数量庞大,具有审美意识和相当高的艺术鉴赏力,有协调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也懂得经营。但是目前的编导队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新形势下对电视节目编导新的具体的诉求相比整个编导队伍的发展时间比较短,专门受过电视业务训练的人员比例不大,普遍“重实用轻培训,重经验轻理论”,人员流动过于频繁;业务全面、综合素质好的复合型、应用型知识结构的编导专门人才奇缺;科学管理相对滞后,薪酬体系与岗位权责缺乏有效匹配;思想道德水平参差不齐等等阻碍了编导行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新形势下对电视节目编导综合素质的要求

  (一)优秀的政治素质和服务意识

  作为一名电视节目编导,首先要锻炼思想,陶冶感情,培养一种宽阔的胸怀、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与此同时,还要研究电视传播特性和受众心理需求,从而以更好策划创作出为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作品。

  (二)电视专业素质

  随着非线性编辑技术和虚拟演播室技术在电视节目中的大量应用,使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作为一名电视编导应该站在电视艺术的最前沿,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更新和掌握这些前沿专业知识,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进行创造性的发挥,推动电视节目创作向前发展。

篇五: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现状分析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业情况

  1.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艺术摄影、音响设计、音响导演、撰稿、编剧、制作、社教及文艺类节目主持人等方面工作。

  2.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

  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才编导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之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就业前景日趋广阔。毕业生可从事影视文化传播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需要掌握哪些能力

  1.掌握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敏锐的观察生活和捕捉社会发展走向的能力,以及用广播电视手段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3.熟悉党和国家新闻及文艺宣传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广播电视的理论前沿的技术发展的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能力。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业方向有很多,就业前景也比较广阔,但大家还是要在专业上努力学习,争取学习地更深入。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最后一块有待开发的地,毕业生可从事影视文化传播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可在各级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编导、艺术摄影、音响设计、音响导演、记者、主持、策划或行政主管、业务主管以及编辑、编导等专业人员。泛指从影视艺术衍生出来的众多文化产业组织和管理工作。

  比如:文化经纪人、影视制片人、媒体策划、文艺编导、文娱记者、双语主持、影视编剧、影视导演或各种影视节目的助理;还有报社、出版社、杂志社、文化厅局、广播电视厅局、宣传部委、教科文卫等国家组织等事业单位的策划管理人员。

  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人才编导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之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就业前景日趋广阔。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现代第四大媒体的网络的升温,网络艺术方向的毕业生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无论在电台、电视台,还是在网络公司,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都将会大有用武之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主要去向为:记者、策划、节目编导、摄像、编辑、撰稿、制片、后期制作、剪辑,乃至灯光、场记。也可以在电视台的频道成立的栏目组中担当制片人,这样你就能管理一个栏目组了。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业前景:广播电视编导是为适应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而设立的一个比较新的专业。编导涵盖的范围很广,既不同于普通纸媒体的编辑,又不同于电影电视剧的导演工作。一台精彩的文艺晚会或者一个精致的新闻专题片,除了摄像、记者等前期工作人员,编导的工作贯穿于整个节目制作始终。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业方向包括七个个模块,包括电视编辑、文艺编导、新闻编导、影视剧编导、专题片编导、音乐编辑及网络艺术等方向。

  影视编导专业就业方向

  主要面向传媒行业,在广播电视台、电影制片厂、影视制作公司、文化传播公司等其他企事业单位宣传文化部门,在影视编导相关岗位,从事影视编导、栏目策划、栏目编导、电视导演、文案撰稿、影视作品制作、文案策划宣传、新媒体宣传等工作。

篇六: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现状分析

  

  2019.10新闻传播NewsDissemination业界探讨浅谈广播电视编导现状与发展对策许金(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陕西西安710130)【摘要】广播电视编导隶属于艺术学的范畴,当前我国编导专业虽然在广大高校已经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众多高校也纷纷开设相关专业,但就总体水平来看,我国的广播电视编导总体水平较国际水平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与此同时,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方向也应该充分考虑到受众的特征变化,受众是大众传媒的对象,受众对于广播电视编导所展现的东西有着最直观的感受。当前,广播电视编导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在考虑受众心理变化的基础上,加快实现角色和功能转换。我国广播电视编导近几年来的发展速度较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基于对我国广播电视受众的心理变化和特征变化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以促进我国广播电视编导的快速发展。【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发展现状;发展对策广播电视编导在大众传媒以及信息传递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广播电视编导担任着十分重要的幕后联网技术的成功运用极大程度上简化了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提高广播电视编导工作方式的同时也能充分带动受众的积极性。(二)受众的心理变化受众的心理变化是广播电视编导需要认真考虑的第二大因素。广播电视编导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大众传媒,将好的作品传递给消费者。为了更好地实现广播电视编导和受众之间的信息传递,一个合格的广播电视编导就应该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时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赋予消费者许多新的能力,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同时也拓宽了消费者的信息传递和发送渠道。在此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必须加快更新传播内容的脚步,同时要充分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要结合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拓宽传播渠道,全方位打开受众接收信息的通路,促进广大受众全方位地接受所传播的内容,同时广播电视编导也应该针对受众的心理变化提供受众感兴趣的传播内容。二、广播电视编导的角色转换(一)心理角色转换新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要实现角色转换首先要实现心理角色的转换。广播电视编导必须从心理层面意识到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从意识层面认识到时代赋予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广播电视编导才能认识到其行业和角色的重要性,才能激励其更好地担任大众传媒的角色。广播电工作,为我国传媒行业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当前环境下,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新媒体环境对传统的广播电视编导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传统的广播电视编导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广播电视编导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广播电视编导首先要充分考虑受众的变化,同时要看到当今时代赋予行业本身的机遇和挑战,看到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瓶颈,针对受众的变化和自身的优劣势做出战略上的发展转变。与此同时,高校在培养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人才时也要注重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改善高校的师资结构,加快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脚步来促进我国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良性发展。一、新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的变化(一)网络技术的成功运用广播电视编导的首要任务是担任大众传媒的载体。新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要想更好地实现自身职能,就必须要对所处的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在简化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同时也给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广播电视编导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所赋予的特殊能力,抓住信息技术所赋予的契机。传统的广播电视编导在工作方面存在许多阻碍,导致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质量下降,而互【作者简介】许金,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822019.10新闻传播NewsDissemination视编导心理角色转变就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一方面从心理上认可时代和受众的变化,与此同时也认识到广播电视编导这个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加快实现广播电视编导的功能转换。(二)功能角色转换当今环境下,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和传统的广播电视编导相比在功能和角色扮演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广播电视编导仅仅担任一定的幕后工作,且工作流程相对较为简单、工作方式缺乏创新性。随着新技术的普遍运用,广播电视编导不仅要将完美的作品呈现给消费者,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功能上的转变。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不仅仅是作为广播电视的主创性人员,重要的是要致力于行业发展的前沿,洞察受众的兴趣爱好,输送有价值、受喜爱的传媒作品。为了实现有效的信息传播,广播电视编导工作人员也要加快转变工作方式,实现功能转变。三、广播电视编导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一)人才培养方向进入误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目前虽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就总体来看,我国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发展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具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开设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高校在数量上占据了较大的劣势。除此之外,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相关专业,但是报考的学生却并非因为兴趣使然,而是因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相关要求较低,仅少数高等院校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重点学科加以重点关注和培养。这种人才培养的思路和理念严重阻碍了我国广播电视编导的快速发展。(二)师资力量有限广播电视编导隶属于艺术学的范畴,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提高了对文学艺术的重视程度,但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仍然需要一个特定的过程。广播电视编导行业在我国的重视程度较低,就业渠道狭窄,很多学生不愿意从事相关行业或者没有机会从事相关行业。在高校中,除了个别以广播电视编导为重点学科的高校外,在普通的高校中,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师通常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高校在招聘教师时对于学历的要求较高,没有充分考虑到实践的重要性,导致许多优秀的编导教师因学历问题而被拒之门外。这也是阻碍广播电视编导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四、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对策(一)创新培养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广播电视编导培养过程中,许多高校侧重于传授给学生众多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但是事实上,广播电视编导是需要到现场去进行相关指导的,只知道理论知识而不知道实践知识很容易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失业界探讨误。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培养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参与实践来学习更多的临场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更好地让学生领悟理论的内在精髓,而理论的意义就在于指导实践过程。高校在培养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人才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提供能被市场环境所接受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二)优化教师结构、开设合理课程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相对薄弱的重要原因一方面体现在人们对于该专业的重视程度较低;另一方面体现在高校广播电视编导师资队伍的结构不合理。高等院校的教师队伍普遍需要较高的学历而忽略了对于实践能力的考核。具有较高的学历并不意味着实操能力强。而广播电视编导在工作过程中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较强的临场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此,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优化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师资队伍结构、强化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师资队伍力量,通过加强院校交流、增开实践课程、参与现场交流等方式来创新编导专业的课程结构,通过高薪引起、拓宽编导人才招聘渠道等方式来强化师资队伍力量。结语综上所述,广播电视编导作为大众传媒中的重要角色,在当今信息化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其发展面临着众多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大众传媒的一部分,广播电视编导要想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首先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受众的需求,从而实现广播电视编导的心理角色转变和功能角色转变。基于当前的时代和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要针对市场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优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从而促进广播电视编导的良性发展。■参考文献:[1]赵孟秋,张昊鹏.浅谈新时期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定位及人才培养[J].才智(26):149-150.[2]刘梦.浅谈现实环境下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J].新生代(下半月),2018(1).[3]杨晓晨.浅谈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J].西部广播电视,2018(1).[4]胡杨.浅谈“全媒体”发展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启示[J].参花(下),2017(5).[5]王云,邱杨.浅谈“全媒体”发展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启示[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12):38-42.[6]沈国良.浅谈新时期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定位及人才培养[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11):203-203.83

推荐访问: 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现状分析 编导 广播电视 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