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内部有多少人反对内战9篇

|

篇一: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内部有多少人反对内战

  

  浅析国民党解放战争失败之原因得民?者得天下——国民党解放战争失败之原因及启?1946年6??1950年5?,国共两?阵营在军事、政治、经济各战线之间进?殊死较量,在中国这块舞台上演绎出?幕波澜壮阔、充满传奇的历史?剧,短短三年时间,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倒,国民党在?陆政权?崩?解,其原因是什么?他的失败给了现在的我们哪些启迪呢?我认为,有以下?个??是值得让我们警醒的。?、领导??指挥失策蒋介?是靠军事起家,打了??年的仗,但是他没有形成概念的军事思想,??泽东有“??军事原则”。他的军事素质跟?相??个地?个天。从纯军事的?度看,蒋的领导??、指挥失策确是国民党每战必输的主要原因。表现在(?)错判形势骄傲轻敌。抗战结束,蒋介?拒绝共产党提出的“和平民主”的主张,匆忙发动内战,扬?五个?消灭解放区,?个?到?个?消灭共军。他错误的认为,其?抗战胜利,国民党军队官兵???涨。可以??作?,乘胜出击,解决共产党这个?腹之患,其?,?寇投降留下?批武器,美国的?持,其三,对国民党军队的战??估计过?。其四、1934年第五次围剿逼迫红军向西突围,1946年春,国名党攻占四平,林彪败退四平街,?直退到哈尔滨。不仅蒋介?,其实国民党许多将领轻视共产党的思想?常严重。他的错误在于只看表?,未见本质,只重有形,忽略?形,他所谓的这些优势在懂辩证法的?泽东看来,只有?句话,“?切反动派都是纸?虎”。(?)防城守地丧失主动。蒋介??常在乎?城?地的得失及国际观感,这种保城守地、延线据点的战略战术教条死板,造成兵?分散,顾此失彼,成为套在他脖?上的绳索,背在?上的包袱。?共产党正相反,失地存?,在运动战中,集中优势兵?各个歼灭。(三)越级指挥错着连连。蒋?向喜越级直接指挥,但只要他参与的基本上没有不失败的。?崇禧当时就批评道:蒋“远离前?,情报不确,判断往往错误”,但是军师长因怕受军法审判,有时明知蒋的指令有错也执?。?如四平战役,林彪向北撤退,原想??作?达到哈尔彬的杜?明被蒋介?的突然下了停战命令。把准备调往东北的两个军调到?东战区。多年以后,国民党军将领?提起内战,都慨叹当年没有乘胜追击林彪将其彻底消灭,以致最终是国民党的政权?东北开始倾覆。(四)、军?涣散、??低落。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兵???,原因是有拯救民族危亡的使命感,有保家卫国的?标,内战爆发,他们不知道为了谁去打仗,没有?标。?且许多?兵是被抓壮丁抓来的,所以当逃兵、当俘虏、不会出现向董存瑞那样的战?就很正常了。加之经济崩溃,军官克扣军饷,后勤保障不到位,前线的战?缺?少吃,到解放区打仗,?百姓坚壁清野,抢也抢不到,这些情况与共产党?部建在连上,进?了诉苦三查新式整军相?,国民党军??低落,军?涣散,焉能不败。(五)谍影重重,防间不?。间谍战在国共内战中起了决定性作?。?个有?的间谍胜过百万雄兵,很多战争的结局根本就是靠间谍来确定的。蒋介?及?级将领?边“谍影”重重。胡宗南机要秘书熊向辉、隐形将军韩练成、国防部作战厅厅长郭汝瑰、刘斐正是因为有他们潜伏在国民党核?部门,为中共提供了重要的情报,还有长期潜伏在国民党军中的何基沣、张克侠、廖运周等,都是带兵的重要将领,他们和解放军?应外合,?到关键时刻,或阵前起义,或诱国军进?解放军包围圈,蒋怎能不败??、经济崩溃民不聊?。国民党代表着?地主?资产阶级的利益,注定了不会关注底层?民的疾苦,四?家族基本上占据了所有的银?,在有些?商业也占有垄断地位,控制国家经济命脉,想法设法搜刮财富。当时中国社会财富?度集中,?地?度兼并,两极分化到不能容忍的地步。在长江流域的华南,百分之??的农民没有??,??都在富裕的地主??。蒋介?发动内战,军费急剧上升,财政?不敷出。?量发?纸币弥补?字。先滥发法币后滥发?圆券,导致?融破产,经济崩溃,纸币贬值,物价飞涨,?百姓最受害。?百法币,1937年可以买两头?,1945年可以买两个鸡蛋,1946年可以买六分之?肥皂,1947年只能买?煤球。另?个向民众增加捐税,?百姓叫民国万“税”,叫国民党“刮民党”。三、贪污腐化祸国殃民在内战爆发之前,国民党已经腐败堕落,“前?吃紧,后?紧吃”,但是在抗战?年中,由于民族危亡上升到了?盾的第?位,国民党内部的腐化堕落的风?得到了某种遏制,但是?旦抗?战争结束,国民党?有种重新掌权的感觉,有种重新得天下的感觉,于是党内政府内的贪污腐化之风,迅速地蔓延。引发国民党全?彻底腐败的就是“接收”,抗战结束,从党、政、军,全有??的接收委员会,所谓查收全国的敌产,或者叫逆产,?少三四百以上,什么东西值钱,什么东西好,从房?到汽车,到??到企业,贴上牌就能接收,最后都收到政府,党政官员,和军队?级将领的私囊之中,如海军总司令部派?天津的接收?员刘乃沂上校,不到半年成为巨富,“有??别墅五六处,姨太太五六个,汽车数辆,?条数百,珍珠数百。成为当时接收中的??丑闻”。国民党上海党部主任委员吴绍澍私吞房舍?千余栋,汽车?九百辆,黄?万余条,还有珠宝?数。这样的接收在??胜

  利声中早已埋下了?颗失败的定时炸弹。”当时?百姓说:“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接收”使?民对国民党的期望变成了失望,蒋介?在丧失政权之后,他曾经说过这样?段话:“可以说,我们的失败,就是失败于接收。”对于国民党的腐败有?个美国?魏德迈看的很清楚,抗战时中国战区的参谋长,内战爆发?个?以后,受美国政府的委托到中国来,在临?的欢送宴会,魏德迈的讲话出?意料,他说:据我的调查,我发现不少政府官员将他们的兄弟?侄安臵于政府,任职于国营和私营公司之中,利?职权不顾国家与?民的福利?谋取巨利。这些?级官吏和军事指挥员完全沉溺于个?的发财致富,因此他断?,“中央政府不能以武?击败中国共产党。四、派系纷争,离?离德。蒋介?在?陆时期,从没有实现真正统?,军阀混战,中原?战,蒋介?虽然取得胜利,但是实际上多采取分化、拉拢、收买、许愿等?段获胜,并没有从根本上使其?服,?如桂系、川系、滇系、粤系、东北军、西北军、?西阎锡?、北平傅作义都是和蒋介??和?不和,有时是公开叫板,特别是桂系,蒋介?两次下野,都是桂系在从中操纵结果。对待党内军内,蒋介?为了巩固权?,玩弄权术,以派制派搞分化统治,其实是搬?头砸??的脚,使国民党各?集团处于窝??的状态,这些派系成员只有利益牵连,?没有远?的?标和宗旨,只顾个?或各?派系利益,根本没有?局观念,和以党国为重的想法。1948年蒋要傅作义撤军南下,傅作义不舍离开察、绥?地盘,说出的理由是:坚守华北是全局,退守江南是偏安,蒋也?办法。淮海战役时,解放军围攻国民党徐州的集团的部队,双?百万?军战略决战,?国民党武汉集团?崇禧却按兵不动,任凭蒋介?怒?冲天、叫天骂娘也视若?睹。特别在军队内部??,蒋介??向把嫡系与?嫡系,划得很清楚。不同军系间存在着尖锐的?盾,在局势危急时,内部冲突更加剧烈。战场上拥兵?重,见死不救,已是常态。孟良崮战役的最后时刻,张灵甫在?杀前发的?封电报上说:“以国军表现于战场者,勇者任其?进,怯懦者听其裹?,牺牲者牺牲?已,偷巧者?为得志……各?为谋、同床异梦,匪诚?可畏,可畏者我将领意志不能统?”。诸如这样的事情在桂系与蒋介?之间更为明显。内讧不团结不仅是国民党政治上的?种痼疾,也是其失去政权的??原因。五、专制独裁?掘坟墓孙中?的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国民党,其领导国民?命的?的,就是要为众?谋幸福,他因为不愿少数满族统治阶级的专制,故要实?民族?命,因不愿封建君主??专制,故要实?政治?命,因不愿少数富?专制,故要实?社会?命。蒋介?完全背弃“民?、民权、民族”的三民主义,他的民众观,以维护?地主,?资产阶级为法度,他的民族观,以国民党的利益?于民族利益为准则,他的民权观,以国民党?党专政和领袖独裁为根本,蒋介?为加强独裁统治,???提倡四维?德(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封建伦理道德作为国民党党员的?为准则,????吹法西斯主义,建?以CC系和黄埔系分?为??的中统和军统两?特务势?,对异见??,频频使?暴?,1946年7?国民党特务在昆明暗杀爱国??李公朴、闻?多,国民党这种暴?引发动荡和反抗,47年反饥饿、反内战的五.?0运动,台湾的?.??起义等。对国民党政权失望的民?,把希望寄托给中国共产党。相对国民党五条失败原因,共产党恰恰与他针锋相对,国民党失败,共产党胜利,其原因说到底还是??向背的问题,揭?了古往今来,政权更替的根本规律,“得??者得天下,失??者失天下”。这对于我们党在建党92年,夺取全国政权执政64年后,具有极为深刻的历史借鉴意义:?是必须坚定不移的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以先进马列主义?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同时?能根据中国?命的实际情况做出有利于中国?命进?的调整,统?全党全军的思想,避免了像李?成、洪秀全?样的结局。“理论?经联系群众,就会变成物质?量”。因此必须要?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先进的思想来凝聚??,将精神的?量转化为物质的?量,充分发挥?的最?的主动性。?是必须坚定不移的反对腐败。要深刻记取那些因腐败?遭?民抛弃、最终倒台的执政党的深刻教训,坚定不移、旗臶鲜明反腐败,要以更规范的制度来预防和惩治腐败,以更?的决?、更有效的措施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以清正廉洁的形象赢得?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持。

  三是必须坚定不移的推进改?。内战期间蒋介?最?的感受就是“?奈”,《建国?业》??蒋介?跟蒋经国说了?句?常有道理的话,你反贪腐,亡党;你不反贪腐,亡国。就是明明知道问题的症结,但没有办法,否则就会伤筋动?。打江?时,??所有决定了?们的?命性,坐江?后出现了许多既得利益者,?命性朝着世俗性转化,当前改?发展进?深?区,?临的阻?和困难越来越?,需要我们拿出最?的勇?与胆量,甚??命性的动作排除阻?,推进改?。四是必须坚定不移的站在多数?民??。“国之命,在民?”。执政的最?本钱在依靠群众、最?危险在脱离群众。这要尊重?民主体地位,发挥?民?创精神,保障?民各项权利,坚持民?优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切?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全意为?民谋福祉,?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的全?发展。

篇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内部有多少人反对内战

  

  解放战争时出关之国民党部队......解放战争时出关之国民党部队总计

  首先进入东北作战的是第13、第52军,其次是第60、第71、第93、新1、新6军(另有第94军也属于东北行营,但长期在热河及河北北部作战,并未出关);后调入第49、第53军加入东北战场(另有暂3军等部暂时进入东北作战不计在内)。

  长期在东北作战有:

  第49军(26、79、105师),中央军,国械装备,战斗力较弱,因46年夏在苏中战役中被歼灭主力后重建。

  第52军(2、25、195师),中央军,半美械装备,战斗力较强,但到东北初期其第25师被歼灭。

  第53军(116、130师),东北军,美械轻装备,战斗力一般。

  第60军(182、184、暂21师),滇军,半美械装备,防御战斗力较强但不可靠,初到东北其第184师起义。

  第71军(87、88、91师),中央军,美械装备,战斗力较强,但初到东北其主力师就被击溃。

  第93军(暂18、暂20、暂22师),滇军,半美械装备,防御战斗力一般且不可靠,更缺乏实战经验。

  新编第1军(50、新30、新38师),五大主力之一,辖3个驻印军精锐师。

  新编第6军(14、207、新22师),五大主力之一,辖2个驻印军精锐师和青年军207师(无作战经验)。

  第13军第54师,中央军,美械装备,战斗力一般。(第13军主力长期担任防守热河任务,调归北平行辕指挥)

  第94军第43师,中央军,美械装备,战斗力一般。

  合计为8个正规军25个正规师,占国民党全部正规军的9%,战斗力较强;而其后扩充的大部分兵力都是在东北当地收编的地方武装和利用沈阳兵工厂生产的武器组建起来的新编部队,番号为暂编50-62师等,战斗力极差。

篇三: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内部有多少人反对内战

  

  第5课

  国民党统治危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

  知道在解放战争期间国统区的危机:政治上表现为国统区民主运动的风起云涌,形成反对国民党政府的第二条战线;经济上表现为金元券风潮,金融崩溃。

  理解国民党政权的垮台不仅仅表现为军事上的失败,更是执政能力的失败(集中表现为经济、政治危机的激化)。

  2、技能:

  从历史图片中寻找关键信息分析具体历史问题的技能;从历史事迹中感知历史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国民党的统治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使学生初步掌握从政治、经济多个角度分析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国统区民主运动中的著名人物及其事迹,让学生认识到伟大历史人物的为国为民伟大品质和牺牲精神;并感受到人类历史的每一次前行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历史发展总是在正反两股力量的斗争中波浪式前进。

  二、各栏目的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1947年5月,北平大学生在游行宣言中声明:“目前中国社会一切混乱不安的局面,都是因为政治上的不民主及打内战的关系,所以我们更要求政府,立即停止内战,恢复政协路线,实行民主政治。”这一声明反映了学生什么斗争要求?这些游行斗争起到了哪些作用?

  答:这一声明反映了学生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和平民主的政治要求。这些游行斗争表达了国统区人民追求民主和平的心声,揭露和孤立了国民党政府。形成了反对国民党政府的第二条战线。

  2、造成国民党财政危机的原因有哪些?财政危机给国民党的政治统治带来了什么影响?

  答:国民党财政危机的原因:一内战军费支出急剧增加,财政入不敷出;二滥发法币到滥发金元券,金融系统被破坏;三纸币贬值,物价飞涨,经济基础瓦解。

  财政危机使国统区的广大人民蒙受巨大损失,甚至变得一无所有,挣扎在贫困和死亡线上,使国民党在国统区的民心损失殆尽,加速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二)探索与争鸣

  1947年5月30日,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一篇题为《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的评论。评论说:“和全民为敌的蒋介石政府,现在已经发现它自己处在全民的包围中。无论是军事战线上,或者是在政治战线上,蒋介石政府都打了败仗,都已经被它所宣布为敌人的力量包围,并且想不出逃脱的方法。”

  蒋介石政府为什么会处在全民的包围中?全民包围对国民党的统治和共产党的斗争有哪些作用?

  蒋介石政府处在全民包围中的原因:

  经济上——国民党政府在接收过程中普遍贪污腐败横征暴敛,尤其是以推行法币为幌子盘剥沦陷区的广大人民,造成国民政府和接收大员大发横财,而百姓区苦不堪言。“大接收”变成了“大劫收”。随后内战军费支出急剧增加,财政入不敷出;滥发法币到滥发金元券,金融系统被破坏;纸币贬值,物价飞涨,经济基础瓦解。

  军事上——人民渴望和平,可是国民党于1946年悍然发动内战,把国家又拖入战争,粉碎了人民追求和平的愿望。可是在1946-1947年5月间,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先后被粉碎,第一条战线上蒋介石政府陷入了包围。

  政治上——违背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意愿,推行一党独裁。玩弄假和谈的政治阴谋,最终撕毁《和平建国纲领》,使人民追求民主的愿望破灭。内战爆发以后,镇压国统区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斗争,杀害爱国进步人士。蒋介石政府陷入了国统区人民形成的第二条战线的包围。

  全民包围对国民党的统治和共产党的斗争有哪些作用?

  全民包围是国民党陷入了政治上极端孤立;经济上入不敷出、财政经济陷入崩溃;军事上节节失利的尴尬境地,使国民党民心、士气尽失,加速国民党统治走向覆灭。

  对共产党而言形成了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各民族党派以及广大人民广泛参与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了与国民党统治斗争的两条战线。为中共推翻国民党腐朽政权,实现广大人民和平、民主建国愿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篇四: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内部有多少人反对内战

  

  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军概况(十)

  国军第47师:45军和47军残部合并改编,辖104、125、127旅,邓锡侯川军。47年改编,辖125、127旅。

  国军第48师:48军和84军合并改编,辖138、174、176旅,李宗仁、白崇禧桂军。47年改编,辖138、176旅。

  国军第49师:49军和88军79师改编,辖26、79、105旅,中央化东北军。

  国军第50师(未成):以新1军50师组建,辖50、?旅,陈诚中央军,美械装备。/(2)50师:48年以54师36旅等组建,辖36、新7旅,中央军,半美械装备。

  国军第51师:辖113、114旅,东北军。47年重建,辖41、113旅。

  国军第52师:97军和独立82师改编,辖33、82旅,汤恩伯中央军。

  国军第53师(未成):53军改编,辖116、130旅,东北军,美械装备。

  国军第54师:54军在47年改编,辖8、36、198旅,陈诚中央军,美械装备。

  国军第55师:55军和69军合并改编,辖29、74、181旅,刘汝明西北军。

  国军第56师:56军和95军新17师合并改编,辖163、164、新17旅,潘文华川军。

  国军第57师:98军和29军117师合并改编,辖117、预3、预4旅,中央军。47年改编,辖117、预4旅。

  国军第58师:1集团军前方部队改编,辖183、新10、新11旅,龙云滇军。

  国军第59师:59军改编,辖38、180旅,冯治安西北军。

  国军第60师(未成):60军改编,辖182、184、暂21旅,龙云滇军。

  国军第61师(未成):61军改编,辖66、69、72旅,阎锡山晋军。

  国军第62师:62军改编,辖95、151、157旅,余汉谋粤军(95旅系陈诚中央军),半美械装备。

  国军第63师:63军改编,辖152、153、186旅,余汉谋粤军。48年改编,辖152、186旅。

  国军第64师:64军改编,辖131、156、159旅,余汉谋粤军,半美械装备。48年改编,辖156、159旅。

  国军第65师:65军改编,辖154、160、187旅,余汉谋粤军。48年改编,辖160、187旅。

  国军第66师:66军和86军13师合并改编,辖13、185、199旅,陈诚中央军。47年改编,辖13、185旅。

  国军第67师(未成):预备由5军和18军各抽1师改编。

  国军第68师:68军和原12军81师合并改编,辖81、119、143旅,刘汝明西北军。

  国军第69师:99军和37军60师合并改编,辖60、92、99旅,陈诚中央军。47年改编,辖92、99旅。

  国军第70师:70军改编,辖139、140旅,中央军。47年改编,辖96、139旅;48年扩编,辖32、96、139旅。

  国军第71师(未成):71军改编,辖87、88、91旅,中央军,美械装备。

  国军第72师:30集团军改编,辖34、新13、新15旅,王陵基川军。47年改编,辖34、新15旅。

  国军第73师:47年以73军残部改编,辖15、77旅。

  国军第74师:74军改编,辖51、57、58旅,中央军,美械装备。48年改编,辖51、58旅。

  国军第75师:75军改编,辖6、16旅,陈诚中央军。

  国军第76师:76军和78军合并改编,辖24、144旅。47年改编,辖24、144、新1旅;48年改编辖24、新1旅。

  国军第77师:77军改编,辖37、132旅,冯治安西北军。

  国军第78师:新2军改编,辖新45、新46旅,后改178、179、227旅,胡宗南中央军。

  国军第79师:79军改编,辖98、194旅,陈诚中央军。

  国军第80师(未成):暂3军改编,辖暂10、暂11、暂17旅,傅作义晋绥军。

  国军第81师:81军改编,辖35、暂60旅,马鸿宾回军。

  国军第82师:82军改编,辖100、暂61、新骑8旅,马步芳回军。

  国军第83师:100军改编,辖19、63旅,中央军,美械装备。47年改编,辖19、44、63旅。

  国军第84师:47年以吴化文伪军新10师改编,辖155、161旅;48年扩编,辖155、161、独立旅。

  国军第85师:85军改编,辖23、110旅,汤恩伯中央军。

  国军第86师(未成):新1军主力改编,辖新30、新38旅,中央军,美械装备。

  国军第87师(未成):新6军新22师为基干改编,辖新22、?旅,中央军,美械装备。

  国军第88师:88军主力和28军62师合并改编,辖62、新21旅,中央化川军(62师系中央军)。48年改编,辖49、149旅。

  国军第89师(未成):

  国军第90师:90军改编,辖53、61旅,胡宗南中央军。

  国军第97师:47年以48师174旅和46师175旅残部改编,辖174、175旅,李宗仁、白崇禧桂军。

  国军第202师:202师等部改编,辖1、2旅,青年军,美械装备。

  国军第203师:203师和201师合并改编,辖1、2旅,青年军,美械装备。

  国军第205师:204师和205师合并改编,辖1、2旅,青年军,美械装备。

  国军第206师:206师等部改编,辖1、2旅,青年军,美械装

  备。

  国军第207师:207师扩编,辖1、2旅,辖1、2旅,青年军,半美械装备。48年扩编,辖1、2、3旅。

  国军第208师:31军(208、209师)改编,辖1、2旅,青年军,美械装备。48年扩编,辖1、2、3旅。

  国军第新10师:吴化文伪军新10师改编,辖155、161旅,后改84师。

  国军第暂23师:伪军改编,辖暂45、暂46旅。

  国军第暂24师:张岚峰伪军改编,辖暂5、暂6、暂7旅。

  国军第暂25师:孙良诚伪军改编,辖暂12、暂13旅。

  国军第骑1师:骑5军改编,辖骑6、骑7旅,马步芳回军。

篇五: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内部有多少人反对内战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为什么败的那么快...解放战争中国民党为什么败的那么快呢?很多人对国民党仅仅三年多就彻底失败感到震惊,其实这个结果是正常的。

  大家可以看看蒋介石是怎么说的。其实在开战之前,国民党内部有大量的人是反对跟共产党打内战的。这些人包括张治中、王世杰等。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国民党的财政有很大问题,支撑不了长期战争。蒋介石则回应道,我们的财政能够支持两年以上。

  蒋介石是以自豪的口气回应反对者的,在他看来,国民党的财政能够支撑两年,是一件了不得的事。他认为两年时间足够解决共产党了。

  蒋介石确实对国民党的财政情况是非常了解的。在全面内战爆发两年后(1948年底),国民党的财政、金融就崩溃了。为了挽救经济,国民政府还进行了币制改革,废除法币、推出了金圆券,结果这次改革很快就失败了。

  为啥抗日战争中国民党能够坚持八年呢?其实可以看看国民政府法币的发行速度。1935年11月,国民政府推出法币,到1937年抗战爆发时,法币总发行量只有14亿。也就是说,国民党扩大发行货币的潜力是巨大的。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法币的发行额已达到5569亿元,为抗战初期的360倍。抗战末期法币实际价值只有战前的两千分之一。国民政府已经把通货膨胀政策用到了极限。

  对工业、经济落后的民国来说,“铸币税”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经过八年抗战,国民党已经把“铸币税”用到了极限了。因为法币严重贬值,民众的财富已经被洗劫一空。

  大家可以看一下法币历年的购买力。100元法币,在1937年可买一头耕牛或两头黄牛,1938年值一头黄牛,1939年值一头猪,1941年值面粉一袋,1943年值一只鸡,1945年值鸡蛋2个,1946年值肥皂六分之一块,1947年值煤球1个。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接收了大量的日伪资产。如果这些资产能够用于国计民生,无疑将会大大改善国民政府的财政、经济形势。但这些接收资产或者被中饱私囊,或者成为官僚资本,普通民众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他们甚至还成为“接收”的受害者。

  国民党的财政、金融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民众已经不堪重负。但蒋介石对这一切却是毫不重视,或者说他对自己的军事实力过于自信了,他太相信自己的“飞机大炮”,瞧不上共军的“小米加步枪”。他认为,国民党用6个月的时间就能打败中共。国民政府的财政能支撑两年,时间是绰绰有余的。他没想到,中共的力量远超他的预料;国民党的军事实力没那么强,蒋的军事能力更是极其差劲。

  以上是从财政、经济的角度探讨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篇六: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内部有多少人反对内战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策反与国民党军起义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社会激荡嬗变的历史时期,各种政治?量集团纵横捭阖、或沉或浮。中国共产党在这场没有和棋的牌局背后破冰潜?,导演着波澜壮阔的“和平之路”,从1945年9?到1950年6?共有国民党军118万多?起义(包括和平改编),促使近50%的国?实现和平解放。这不仅加速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分化?解,推进了战争进程,?且对于减少?命财产损失,壮??民?量乃?新中国的建设都产?了重要?深远的影响。本?将尝试从解放战争的发展形势、起义将领的思想动态及中共的策反实践三??对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起义进?探析,阐述其之所以发?的合理性与必然性,以求有裨于该问题的研究。?、策反国民党军起义的军事环境抗?战争胜利以后,中国?民同美帝国主义?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盾已经上升为全国的主要?盾,在政治战线与军事战线上国共两党开始了异常激烈的较量。过渡阶段,中共以谈对谈、以打对打,争取和平但绝不放松警惕。???通过重庆谈判和政协协议宣传了中共和平、民主的主张,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同情与?持;另???中共中央适时确?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针,并对向解放区进犯的国民党军予以坚决的打击,先后歼灭国民党军54万余?。其中在平绥路、上党、平汉路进?的三次?规模?卫反击战的胜利,不仅打破了蒋介?从陆上进军东北的计划,还有?配合了谈判?争。这?时期中共策动了?树勋于邯郸、赵云祥于盐城等相当?批原国民党将领?举义旗,起义?数约占解放战争总起义?数的4%(见表2)①。从1946年6?26?国民党军包围中原军区的第?线部队向宣化店外围发起进攻,全国全?内战爆发,到1948年7?是国民党军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中共军队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阶段。战争第?年,中共军队以歼敌有??量为主要?标,相继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进攻和重点进攻,并在除陕北、?东外的各战场上进?了战略反攻。战争第?年,中共军队开始全国性的?反攻,三军以“品”字之势逐?中原,外线作战和内线反攻同时并存、相互策应,迫使国民党军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实现战争形势的根本性转折。这个阶段中共策反的国民党军起义数量相对较少,规模也有限;但是也有?些重?事件,如原国民党?级将领李济深和冯?祥公开?持国统区的?民民主运动,反对内战。蒋介?认为他们是“公然宣告叛国,此诚存亡危机之秋也”②,影响可见?斑。经过两年作战,双?兵?消长发?了重?变化,由战争初期的3.4∶1下降到1.3∶1,中共军队的机动兵?已??超过国民党军,同时国统区政治、经济陷?危机与中共军队根据地政权?益巩固也形成了深刻对?。1948年7?开始中共军队相继进?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阶段。三?战役歼敌173个师,国民党赖以发动内战的精锐主?部队?乎丧失殆尽,?中共军队兵?在数量(双?兵?对?为0.57∶1)和质量上已经占有绝对优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获得解放,南京处于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国民党反动统治摇摇欲坠。决战期间,中共策反国民党军起义的数量呈明显的上升态势,其中辽沈战役中的曾泽?起义、济南战役中的吴化?起义、淮海战役中的何基沣、张克侠、廖运周起义以及平津战役中的傅作义起义?论在军事还是在政治上都是有相当?影响的事件。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后,?民解放军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进军,猛追穷寇,到1950年6?全国?陆除西藏外,全部解放。战争最后?年双?兵?损失??幅度增加,达到26.56∶1(战争第?年为3.13∶1),策反的国民党军起义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其数量和规模均?幅度提?(见表1、3),实现了绥远、新疆、云南、西康等省的和平解放,成都?战就有5/6的兵团

  头,其数量和规模均?幅度提?(见表1、3),实现了绥远、新疆、云南、西康等省的和平解放,成都?战就有5/6的兵团起义,这?年的起义?数更是占到解放战争中全部起义?数的59%(见表2),占歼敌总数近1/3,使策反国民党军起义成为?军事对抗?解敌?的主要?式③。解放战争发展时期国民党军起义情况的发展态势,有平缓回落也有急剧?涨,但总体上,解放战争发展形势与中共策反?作的效果成正?(见表1、3)。随着解放战争不断向前发展,国民党军队起义总量?论是?数还是建制数④均不断上升,在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阶段尤为明显。其中策反国民党正规军起义的数量亦由战争开始时的低于?正规军起义的数量,到第四年度明显超过?正规军起义的数量,是其的7倍多,此后继续增加。策反的起义将领也不断升级,由最初为数不多的少将、中将提?到战略决战时开始?量少将、中将出现并且有上将?级的将领加?到起义阵营。识时务者为俊杰,在中共的??策动下,原湖南绥靖总部副司令李觉、原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等????的许多起义将领,均“意识到国民党即将垮台”⑤,“国民党统治体系陷于?崩?解”⑥,从?增加了他们的忧患意识和紧迫感,最终丢掉幻想,下定起义决?。但是,由于起义存在发?的不稳定性,所以只要起义还没有真正实现,?民解放军就丝毫不会松懈战?的努?。另外,策反起义的成功反之?推动着战争的胜利进?,如辽沈战役原计划10个?实际只?了52天,淮海战役原计划3?5个?实际只?了66天,平津战役原计划1949年上半年完成实际只?了64天。解放战争与国民党军起义这种互动作?在三?战役以及渡江战役后表现得尤为明显,许多战役以兵不?刃的?式结束。可见,策反?作是以解放战争时期的军事形势为依托,并与之相配合开展的,这种?式体现了军事?争与政治?争间辩证统?的关系。?、策反对象的思想动态1.对国民党政治、经济、军事乃?外交上的腐败有所认知。国民党内滥?职权、贪污腐化、营私舞弊的现象?分严重。在?事调整上普遍的唯“关系”是举,战时逃跑、战后回来接管,兵败犹荣,这种是?不分、??颠倒的风?在国民党内上?下效、习以为常。抗?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官员以“接收”为名,?“劫收”之实,“三洋开泰”、“五?登科”。更有官商勾结,将完好的机器砸碎卖废铁以牟利。杜?明曾直接向蒋介?明述他怀疑郭汝瑰是共产党,理由竟是郭汝瑰清廉得让?难以理解:他?不好??,?不贪财,甚?连??家?的沙发都是打上补丁的!连国民党??都要以是否到处捞银?来判断党派之分,腐败程度由此可见。内战时,每当即将败?麦城,国民党便会蓄意损毁当地的车站、码头、?电?等重要设施及档案卷宗,珠江?桥未能幸免、?丰满电站险遭破坏。此外,蒋介?为了得到美国?持,不惜拿主权当礼包,以致美国的势?渗?到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凡此种种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的做法,造成了国民党与?民群众的离?离德,也使有爱国?和正义感的国民党将领对??的事业和信仰“产?了怀疑”甚?“失去了信?”⑦,这是构成他们萌?改弦更张念头的?个原因。2.对国民党内部?盾重重,且?益尖锐的状况极度愤懑。国民党内派系林?,宗派主义作风由来已久,从中央到地?都有????的反蒋派系,他们在长期的政治、军事?争中与蒋介?貌合神离,积怨或深或浅。蒋介?在1949年初下野时曾说:“我现在不是被共产党打倒的,是被国民党打倒的”⑧。国民党内的派系?争可见?斑。新华社在1946年8?19?评蒋介?五?军事弱点时,就将“中央军和杂牌军的?盾”、“?领意图和下级情绪的?盾”列?其中。在蒋介?“打死敌军除外患,打死我军除内乱”的利?消耗?针下,这些反蒋派系在追随蒋介?进?反共内战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为保存实??各??怀异志。蒋介???三?原则:?黄埔门?,?浙江籍同乡,三亲信嫡系。在此之列的有别,不在此之列的更是有天壤之别。解放战争中,蒋介?袒护嫡系、任?唯亲的做法变本加厉:嫡系将领骄横跋扈,即便位低也是权重,嫡系部队装备精良、常常?功受赏;相反,?嫡系将领则处处受制于?、有职?权,他们的部队多被分割、缩编,有时连最基本的军需物资都得不到解决,却打仗在前、有功?赏,部队不仅受到特务监视,还要受其侮辱。傅作义、肖秉钧等很多起义将领在回忆起这种“排异?、灭杂牌”的政策时,?不义愤填膺,倍感绝望:“追溯过去为反动派作帮凶,搞得国事??、民不聊?,到头来仍被他们猜忌歧视”⑨,“内?痛苦,不问可知”⑩。此外,将领之间,?论是嫡系还是?嫡系,经常为了权与利?明争暗?,部队之间协作很差。战?中只顾??,见死不救的现象时有发?,由分配不公或其他?盾引发的冲突迭起,以??的战略位置定夺别?兵?部署的个?本位主义屡见不鲜。蒋介?更是经常凭空下命令,以致部下在实际?动中?法完成任务。但凡失利,蒋介?从不反观??,部属轻则通令训斥、重则撤职查办。在巨?的?盾和压?下,将领们的“?情虽极端愤懑,但仍尽量压抑,勉强?撑”(11)。?中共的策反?作就善于“把敌?营垒中间的?切争?、缺?、?盾,统统收集起来,”(12)利?之、强化之,并形成与之相反的?形引?,以影响国民党将领们的抉择。3.对?命财产的担忧?于拼死“剿”共的信念。“决定战争失败的精神因素”是“过分发展的?我保存的‘本能’。”(13)蒋介?寄希望于第三次世界?战就要爆发,即可反攻复国,他不断地提醒?线将领们:牺牲?我以完成?我,安慰先总统在天之灵。不过事与愿违的是,在蒋介?的“美好”愿景与“光荣”感召下,将领们处?积虑的却是如何“保全??的?命、财产”(14),以及为“留条后路”?“保存实

  好”愿景与“光荣”感召下,将领们处?积虑的却是如何“保全??的?命、财产”(14),以及为“留条后路”?“保存实?”(15)。前者以嫡系为主,后者以?嫡系居多。?嫡系将领或是为了在国民党内继续?存,或是为?后有可与共产党对话的资本?不?愿拼死打硬仗,他们也没有执?“能搬就搬,不能搬就毁”的命令,这在客观上减少了国家资财的损失。华东、华中相继失守后,信誓旦旦“西南?决战”的蒋介?、顾祝同等国民党?官还未等开战就逃往台湾,把部队甩给胡宗南。只是胡宗南也忙着撤退,还在胸有成?地给属下布置完作战计划后望风?逃了。上级“这样的??其?,竟不告?别的跑了,”下级更是“不愿帮他做替死?”(16),只图各?性命了。显然,在?兵压境的情况下,当“不再?错路”成为“不能同归于尽”(17)的唯??式时,起义就显得尤为合情合理。因此,“?向新?”从最基本的意义上来说是?体的?命得以保全,然后才是政治?命的重新转化。也正是因为有贪?怕死的将领,才有中共“?功赎过,既往不咎”政策的出台,给那些想弃暗投明却?怕共产党清算其罪恶历史的国民党将领以极??舞。4.具有爱国?和正义感的思想基础。很多起义将领都经历过?亥?命和抗?战争,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和正义感,如滇系军阀龙云、卢汉。20世纪初孙中?的?命思想在龙云、卢汉的脑海?有着深厚的根基,他们参加过同志军的反清?争。抗?战争爆发后,全国各族?民同仇敌忾,龙云将滇军主?编成第六?军,卢汉任军长,率4万三迤?弟北上对?作战,期间在鲁南会战中?战台?庄,粉碎?军直下徐州的计划,堪称抗?典范。这种爱国?和?命精神成为1946年潘朔端海城起义、1948年六?军长春起义以?后期卢汉领导云南起义的重要思想基础。?如原国民党第??战区副司令兼新?军军长?树勋,他参加过护国战争、讨伐张勋复辟、五四运动、反封建军阀的?命战争。1931年,“九·??”事变爆发,?树勋出于民族义愤拒绝内战?毅然离开部队。后与原西北将领吉鸿昌取得联系,帮助冯?祥筹建抗?武装。他们发表联名通电,声援冯?祥的察哈尔民众抗?同盟军,并严厉谴责国民党当局的倒?逆施。同盟军成?后,?树勋重新开始了领兵作战,在抗?问题上始终坚持民族?义,曾将变节投敌的上司?友三就地正法。这些经历成为?树勋?后主动与共产党建?联系,战场起义的重要阶梯。再如率部在南京江?起义的原国民党海防第?舰队司令林遵,他出?于海军世家,?幼深受家族祖辈林则徐严禁鸦?、抵御外敌的爱国事迹和为官清正的品德的教育熏陶。林遵参加过北伐?命,抱着海军救国之志赴英学习,并且在抗战爆发后坚决要求回国,积极投?于抗击?寇的战?中。有此类似经历的还有黄樵松、邓宝珊、张轸、程潜、董其武、陶峙岳等?批国民党起义将领,他们的进步思想与?命精神是促使他们产?进步与?命?动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惯性思维,也有?些国民党将领把对蒋介?的忠诚等同于对国家?民的信仰,把?举义旗等同于犯上作乱、离经叛道,他们很难跳出这种君?、师?的特殊?微妙关系的桎梏,胡宗南“?不为也,实不能也”(18)的?奈,可谓是国民党将领对待起义?事态度的典型诠释。因此,将领们要下定“背叛领袖”的决??都需要?个激烈、艰难的思想?争过程。因此,上述情况成为导致国民党将领可能率部起义的内部因素,但由于事件本?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除少数完全主动?觉起义的将领(如邯郸起义的?树勋、贾汪起义的何基沣)外,其余绝?多数将领则需要?量的外部刺激和诱导才能起义,?中共根据将领们的思想动态不失时机地开展策反?作就成为起义发?的关键性推动?量。这种?理攻略有着巨?的?解作?,连蒋介?都认为是使国民党固有的“精神”“斫丧”、“德性”“毁灭”,为“反共战争之所以惨遭挫折的?个基本原因”(19)。三、策反?作的实践展开列宁在领导俄国?产阶级?命时曾指出:“要战胜更强?的敌?”,“必须极仔细、极留?、极谨慎、极巧妙地”“利?敌?之间的?切‘裂痕’”,利?敌?营垒中的“?切利益对?”,“来获得?量的同盟者”(20)。中共承前启后,将列宁的这种思想中国化为对国民党军的策反,并且使这?理论?乎发展到有史以来的巅峰状态。中共对国民党军的策反政策是“发展进步势?,争取中间势?,孤?顽固势?”的统?战线策略的重要内容,是削弱敌??量与增强我??量的完美结合,它充分发挥了中共军队作为战?队和?作队的双重作?。以?战?的?式进?对敌?争是中共军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项重要课题,其根本?的是为了争取和平、民主的实现。中共中央于战争伊始就提出:“坚持??和平民主?场,向国民党军有系统,猛烈的开展政治攻势”,“号召他们反内战的起义”(21)。并且指出:“我们必须学会这些为我们所不很熟悉的?争形式,否则我们就会失败”(22)。中国共产党?在公开和隐秘两条战线上与国民党进?了紧张?残酷的博弈,成功地践?了党中央的策反政策,这??争情况?致包括以下4个环节:1.策反?作是在中共的统?领导和组织下实施的。坚持党的领导是民主?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策反?作作为对敌?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党的统?领导下进?。早在第?次国内?命战争时期以及?地?命和抗?战争时期,中共就独?领导过顺沪起义、渭华起义、平江起义等?系列起义,这些尝试或成或败都为以后的对敌?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解放战争时期,也是中共的对敌?作全?、深?开展并且取得前所未有的?丰收时期。1945年10?25?,中共中央书记处发出《关于成?国军?作部的指?》,中央在军委之内专设国军?作部,王世英为部长,各中央局和分局下设国军?作部,专门进?国民党军队的?作。1948年1?,?将“国军?作部”改为“敌军?作部”,撤销地?党委设?的国军?作部门,只在军队政治机关设“敌?部”,统??解敌军?作。整个解放战争时期,?论是防御阶段还是进攻、决战、追击阶段,从中央到各军区政治部在对敌?针和指?中都多次提到开展对敌政治攻势,分化与争取国民党军以及组织起义等??的内容。即使在停战状态下,中共中央仍然

  中都多次提到开展对敌政治攻势,分化与争取国民党军以及组织起义等??的内容。即使在停战状态下,中共中央仍然提醒全党全军和各界?民,不要将这??作松懈下来。随着局势?渐明朗,到1949年1?4??泽东公开发表了可与国民党政府及其任何国民党地?政府或军事集团进?和平谈判的8条基础,号召国民党军通过?战争的?式加?到?民?命阵营。尔后?泽东在七届?中全会上?将解决国民党军队的?式概括为“天津、北平、绥远三种”(23),其中后两种?式即通过策反?作?解敌军的?式。这样在党中央的统?领导之下,对国民党军的策反?作得以有组织、有系统开展,创造了新民主主义?命时期?解敌军的奇迹。2.策反?作的执?者来源于中共久经考验、最得?的?部,党中央领导,教育争取后的国民党俘虏、投诚?员,国民党起义?员及其他进步??5种?量。在党中央的部署下,选调了?批与国民党势?有各种亲疏关系并且适宜从事策反?作的?部,经过适当训练后打?到国民党政府、军队等部门中,?交朋友、组织?量、俟机起义。?泽东、周恩来等党中央的主要领导?通过传话、递信等?式与国民党将领进?交流,往往对国民党将领消除疑虑,下定起义决?起到?关重要的作?。同时,中共在处理俘虏的国民党官兵时,?分注意对他们的改造和争取?作,指出:要选择其中不顽固的“?部分散放回其原部队,以便扩?我军影响”(24),并且在此基础上进?步提出?胆使?俘虏?解敌军的策略。如?民解放军鲁南军区通过被俘的吴化?部第六军军长于怀安派原该部参谋主任靳?元直接做吴化?的?作。再者,利?国民党起义过来的?员尤其是?级将领现?说法,进?对敌策反,其说服?也是不可?视的。如?野情报部派原傅作义部副师长陈济?对重庆国民党第?五兵团司令兼?○?军军长罗??、??○军参谋长贾应华进?策反,?泽东请张治中电促新疆的陶峙岳、包尔汉起义等。此外,还有?部分有进步思想的??积极帮助中共的和谈努?,如?野?九兵团联络部部长甄华请以兰州上层知名??郭南蒲为?组成的代表团,赴银川劝说马????和平之路。同时,?野?兵团司令王震也请回族上层马丕烈、马良,汉族?绅徐季直、祁?原组成代表团,对马步芳进?劝说。3.策反对象的选择有?个从兵到官兵并重、从?嫡系向嫡系?嫡系兼?有之的转变过程。第?次国内?命战争时期,中共在国民党军中组织的兵变多以失败?告终,周恩来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指出:“我们过去在敌军?作中”,“?直重视在?兵中开展?作,?轻视做军官的?作”,“今后绝不能这样搞了”(25)。周恩来特别强调做好将领尤其是?级将领的?作对于在下级军官和?兵中的秘密党员存在下来、开展党的秘密?作的重要性。另外,兵随将转,做好统帅的?作就能产?滚雪团效应,起到巨?的带动作?,同时还要促进军队内部的团结,这些也成为解放战争时期策反?作的?项重要准则。?周恩来当时所说的“敌军”指的是国民党?嫡系军队。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策反对象由战争初期的以?嫡系军队为重点到后期嫡系?嫡系兼?有之,实现对国民党的全?策反。4.采取灵活多样、缜密机巧的?式?法,对国民党军进?有效策反。(1)知?知彼,在充分掌握国民党军的各种实际情况后对症下药。策反?作?都经过了?个长期的酝酿和磨合的过程,期间各对敌?作部门不断地在国民党军队、俘虏以及?民群众中进?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军队的政治情况、思想动态,通过各种渠道对将领的??经历、性格情绪、社会关系、地位处境等??尽可能做到了如指掌,从?能“从敌?最基本的弱点上来痛击敌?”(26),有针对性地进?策反。如对傅作义进?策反期间,中共更是每天都能了解到傅的神态、?谈以及情绪变化,以便随时改变对策。(2)利??切社会、亲属等?脉资源开展全?位、多?度的策反?作。敌??部对很多国民党将领的策反都是通过多层关系的周转才得以实现的。如对吴化?的策反利?了敌??部李昌?的姨表姐林世英是吴的第三个妻?、李昌?的胞兄李正?在吴部任上尉军需官以及吴的?师刘?衡、吴的旧友王道的关系;对傅作义的策反利?了???傅冬菊,傅作义的亲信前绥远主席刘厚同、华北学院教授杜任之以及傅的?级幕僚李腾九的关系等等。这种内线攻?对于国民党将领转变到起义的道路上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3)多管齐下,各策反部门相对独?或者相互配合。由于策反?作本?的机密特性,所以就算对同??部队进??作,也可能形成彼此互不交叉的平??作模式。如镇江起义的国民党海军第三机动艇队,从1947年夏到1949年春,就有苏北军区第?分区公安局长江直属?作站、苏南?政公署和中共上海局策反委员会3个系统,都分别进?策动起义?作。各系统都是单线联系,直?起义之前,也没有形成统?的领导起义组织。?“两航”起义则得到了中共?港秘密组织、驻?港情报机构以及?会组织的共同配合。(4)以点带?,对起义军队和反正的原国民党官兵加以宣传,发挥其?范效应。如对?树勋(27)和王克勤(28)的宣传。中央于1945年11?12?发出了《关于扩?邯郸起义宣传的指?》,解放?报于1946年12?11?发表《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的社论,号召国民党官兵怠战、罢战或起义。这样通过树?将领或?兵的典型,把民主和平的精神具体化,使其具有更加普遍、?动的号召?,达到动摇、?解国民党军?,形成多?诺?牌效应的?的。(5)利??盾、激化?盾、制造?盾、解决?盾。对彼??盾的利?是转换双??量对?的有效?式,策反?作在此基础上不仅要激化?盾,甚?还要在敌?阵营中制造?盾并且主动解决?盾,这种“?事??”和“雪中送炭”的策略对于化敌为友、促成国民党军起义起到了助推作?。原国民党第??兵团第??五军第??三师师长黄?华就回忆道:“当部队缺粮时,解放军竟将煮得热腾腾的?粥送到我前沿阵地,?兵吃后,有?将碗钵摔破,解放军却只笑?笑便?开了。这怎

  粮时,解放军竟将煮得热腾腾的?粥送到我前沿阵地,?兵吃后,有?将碗钵摔破,解放军却只笑?笑便?开了。这怎能不使?感动?”(29)(6)注重起义时机选取的策略性,发挥起义作?的最?化。“荫蔽精?、长期埋伏、积蓄?量、以待时机”(30),对于时机选择要特别注意,既要使我?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要使起义超越简单的?数上的作?,起到?则影响局部战役?则震撼国民党当局的重?意义,?平时要荫蔽埋伏,不失时机地向我?提供秘密情报。如中共地下党员、原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在国民党营垒中潜伏近20年,于淮海战役发起之际,率部2.3万余?战场起义,策应了淮海战役,为顺利完成中间突破起了?关重要的作?,被?泽东誉为“淮海战役第?胜利”。?如中共特别党员、原国民党国防部第三厅厅长郭汝瑰利?合法?份为中共提供了?量军事情报和绝密?件,三?战役后?设法担任国民党第???兵团司令兼第七??军军长,成功率部1.5万余官兵于宜宾起义,为川南地区40多个县城的迅速解放创造了条件。此外,“御林军”国民党警卫师在师长王晏清率领下于南京近郊起义,“太?军”预备?部训练团第?总队在国民党国防部陆军预备?部局少将局长贾亦斌的率领下于嘉兴起义,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领导的北平起义,国民党海军中两?王牌“重庆号”和“灵甫号”起义等不少国民党军在中共策反政策的影响下举旗倒?,在国民党朝野上下引起了不?的震撼,使中共军队取得了政治、军事上的双赢。但客观??,由于历史发展有其??的规律,是任何个?活动所?法抗衡的,因此,策反起义对解放战争的作?只是加速,?不是决定性的。(7)宣传?式多样化。对敌?作部采取放“思乡曲”,?线喊话,媒体报道、评论,张贴简明?有煽动性的标语,?射?箭、发炮弹或者放风筝等?法向敌军散发传单,以各种名义给国民党军将领写信,组织联欢,送礼物等?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宣传中共民主和平的主张和优待俘虏的政策,标明时局利害,打破国民党军队中的欺骗宣传,动员国民党军?举义旗,将功赎罪。(8)建??功制度,提?起义者和策反?作者的积极性。?泽东在1947年的《双?宣?》中,提出了区分对待国民党?员的?针,即“?恶者必办,协从者不问,?功者受奖”。中共“对于起义加?本军的蒋军部队和公开或秘密为本军?作的?们”,“给予奖励”(31)。1948年8?5?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发布了《政治攻势?功条例》,对于在策反?作中有成绩者均可记??四等功。虽然起义者和策反?作者的?动初衷与?功毫??系,但是?功制度的建?使策反政策的实施体系更加正规和完备,极?地减免了国民党军对起义的思想顾虑,对起义产?了?定的拉动作?。中共进?民主?命的政治意图既是解放战争不断?向胜利的决定性前提,也是策反政策得以成功实施的逻辑起点。?策反?作以战争形势为依托,且与军事打击并?不悖,?者?应外合、相得益彰,共同促使国民党将领举棋不定的思想最终外化为率军起义的具体?动;国民党军起义反之?加速战争进程,并且推进策反?作的顺利开展,这样就形成了战争形势、中共的策反?作及国民党军起义三者间的良性循环。起义的?为发?是众多合?综合作?的结果,这些?量中既有动?也有阻?,当动?的总值?于阻?总值时,起义就?到渠成了;反之,则起义计划流产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在所有的条件都相同时,由于量化的?重差异也可能产?多种不同的结局。就动???,总的说来,全国解放的?趋势应该是最重要的外动?,政治前途这?根植于起义将领内?的价值考量则是促成起义的最根本性内动?,它的附加值便是?命财产得以保全。当然,少数政治觉悟程度较?的国民党起义将领(如刘善本)除外。不??喻,起义的决?下起来还是相当有难度的,不仅因为这对每个?来说都是重?的??拐点,更是因为事情本?充满变数,没有?能笃定打开这只潘多拉盒?之后的凶吉,正如傅作义在起义之前决然地说:“我是准备冒着三个死来做这件事的:第?,?年来,我不断对部属讲‘戳乱、剿共’的话,?今天秘密地来个180度的转弯,他们的思想若不通,定会打死我;其次,这件事如果做得不好,泄露出去,蒋介?会以叛变罪处死我;再者,共产党也可以按战犯罪处决我。”(32)吴化?在起义通电中更是不忘以赞许的?式提醒中共信守诚诺:“解放区上下此种相见以诚与?为善之胸怀,实?令?感动。以化?过去之罪孽深重,错误重重,犹能获得如此待遇,更?以证明中共与?民解放军???致及宽?政策之真诚;?蒋贼种种威胁之词,适?暴露其荒谬拙劣与?耻欺骗之卑劣?理。”(33)但是当南京政权陷于全民的包围中败相毕露、??回天,当共产党的局部胜利乃?全国解放的?趋势难以逆转时,国民党将领们必须为??的政治前途?暗?思忖对策,起义就成为?个难以回避的话题。在起义通电中,公开的起义原因是对国民党祸国殃民政策的不满以及对民主和平这?群情?义的认可,并且所有的电?在这点上基本上是?致的。但事实上,由于?法突破阶级局限性的瓶颈,很多起义将领对?命本?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和认识,也没有因中共的规劝?真正幡然悔悟,有的竟把共产党取得胜利等同于从前的改朝换代,他们的政治取向在根本上取决于权利的诉求和利益的分配,这也是长期军阀、派系?争所形成的定式思维。在起义前的谈判协定中,起义后的政治地位及其私?财产问题?乎成为所有将领关注的要点。湖南起义前陈明仁更是以能否保住其省主席和兵团司令的位?作为其是否起义的筹码。原国民党西康省主席刘?辉也曾坦?地说:“我的反蒋,不是为了?命,?是基于个?的政治野?。同样,我的亲共,也不是为了?命,?是基于个?政治上的利害”(34)。但由于本?所特有的敏感性,仕途问题只能处于鲜有触及的灰?地带,为?多数起义将领所避讳,也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我们特别深?的探究。从结果上来看,原国民党起义将领在新中国从中央到地?的政治、经济、军事、?化等很多领域和部门都有任职,也可谓各得其所。在中共军队的开国将帅中,就有3位上将(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2位中将(孔从洲、曾泽?)和5位少将(邓兆祥、刘善本、张全珍、林遵、巍镇)是原国民党的起义将领(35)。?那些跟随蒋介?的国民党?官的命运就各有千

  (邓兆祥、刘善本、张全珍、林遵、巍镇)是原国民党的起义将领(35)。?那些跟随蒋介?的国民党?官的命运就各有千秋,但总体上并不尽如?意。这种?照可以?致从1948年12?25?中共公布的国民党头等战犯的最后结局中参见??。这些?对中共来说都是涂炭?灵,罪?恶极的;从另?个?度来说,也都是在国民党内位?权重的?级将领,为蒋介??下过汗马功劳的。43名战犯中除6?(36)弃暗投明外,其余近20?的??均以惨淡收场。他们随国民党到台湾后或者不受重?,或者逐渐失宠,有的即便被授予?官,也是有名?实,终究难逃凄凉的宿命。值得注意的是,蒋介?在离开?陆前也有?份暗杀?名单,在这份名单中有4?(李宗仁、?崇禧、傅作义、卫?煌)也曾在中共通缉令之中。他们既是“国??可杀者”,?是蒋介?的政敌,是为蒋所不容的?,但是由于选择的不同,先后??陆路线的傅、李、卫受到国家和?民的礼遇,他们也利???的影响为争取海峡两岸统??尽?尽?,??台湾路线的?崇禧却只能像趴在玻璃窗上的苍蝇,有光明没前途。这样看来,不管出于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起义的国民党将领的确通过投向?民阵营的?式延续了??的政治?命,并起到了?命的意义,也赢得了?民的尊重。?中共善于把握解放战争形势,善于利?国民党将领的?理动态,则是策反国民党军起义成功的关键之所在,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共总揽全局和应对复杂局?的能?。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共产党掌握国家政权,这些国民党起义将领也随之顺势?为,由“暂时的利?”变为“长期依靠”。正如?泽东在会见傅作义时形象地说:“今天,我们是姑舅亲戚,难舍难分”(37),诚哉斯?。注释:①本?数据来源于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民解放军全史(第五卷)中国?民解放军战史(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起义投诚》,解放军出版社1994-1996年版。②蒋介?:《本?反省录》(1947年11?30?),转引?长舜等编:《百万国民党军起义投诚纪实》,中国?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1533页。③解放战争最后?年起义、投诚、俘虏及毙伤?数占歼敌总数?分别为:29.1%、16.4%、54.5%。④?正规军没有绥署总部和兵团部绥区部这两种建制。⑤⑦(11)(14)(15)(29)(32)蔡惠霖、孙维吼编:《光荣的抉择——原国民党军起义将领回忆录》(上),中国?民解放军国防?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84、33、465、30、82、468、154页。⑥⑨⑩(16)(17)(34)蔡惠霖、孙维吼编:《光荣的抉择——原国民党军起义将领回忆录》(下),中国?民解放军国防?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411、434、402、411、131页。⑧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第782页。(12)《?泽东选集》第1卷,?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页。(13)刘红松:《军事?理学》,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第51页。(18)朱汉?:《胡宗南的未遂起义》,《炎黄春秋》2007年第6期。(19)蒋介?:《苏俄在中国》(1957年12?),转引?[?]古屋奎?执笔,?吉?等编译:《蒋介?秘录》(下),?西?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06页。(20)《列宁选集》第4卷,?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25页。(21)(24)(26)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件选集》第1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81、353、426页。(22)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件选集》第1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24页。(23)(31)《?泽东选集》第4卷,?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4、1238页。(25)蔡惠霖等主编:《百万国民党军起义投诚纪实:续集》,中国?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379页。

  (27)?树勋是原国民党第??战区副司令兼新?军军长,他于1945年10?30?率新?军和河北民军1.3万余?在邯郸起义,这?事件对于我军取得平汉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28)王克勤原是?名国民党?兵,在平汉战役中被解放参加?民解放军,他屡?战功,被评为?级杀敌英雄。1946年?共产党,1947年鲁西南战役中不幸牺牲。(30)《?泽东选集》第2卷,?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3页。(33)《吴化?等起义通电》,中国?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起义投诚——鲁豫地区》,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版,第51页。(35)受中共派遣打?国民党中的地下?作者和解放战争前就被策反但继续在国民党内?作的将领除外。(36)除傅作义、程潜和平起义外,李宗仁于1965年、翁?灏1951年、卫?煌于1955年回归祖国,杜?明1949年被解放军俘虏,1959年?民政府宣布将他特赦。(37)《北平国民党军和平改编》,中国?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起义投诚——冀晋察绥平津地区》,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第167页。

篇七: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内部有多少人反对内战

  

  在解放战争中,国军22个兵团中有8个兵团起义,他们都是谁?

  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在各条战线上遭遇连败,先是蒋介石针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相继泡汤,紧接着在1948年9月到1949年初,我军发动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总共历时142天,彻底歼灭了国民党军有生力量154万余人,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赖以维持的军事力量基本被我军消灭,蒋介石的独裁集团也到了最后时刻。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国民党22个带有数字番号的正规兵团里有不少国民党将领弃暗投明,不愿继续打内战,选择站在人民的一边,率领部队发动了战场起义,极大地推动了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在解放战争时期8个发动起义的国民党兵团司令都是谁?他们后来又都是什么样的结局呢?

  第一位:第19兵团司令张轸

  率先起义的兵团司令官是国民党第19兵团的张轸,1949年5月,我军在武汉的东面强行渡过长江,突破了蒋介石在中部地区精心布置的长江防线,准备拿下湖北省最大城市武昌。而此时驻守在武昌的第19兵团司令张轸决定率部2.5万余人在武汉金口镇临阵起义。张轸起义的这一举措让国民党高层大吃一惊,迫使国军指挥官白崇禧放弃坚守守卫武汉的想法,继续向南撤退,让解放军没有花费太多伤亡就解放了武汉地区。起义后的张轸受到了四野第12兵团司令肖劲光将军的热烈欢迎,后来被我军任命为第51军军长。建国后改任张轸为湖北军区副司令员。1953年后,张轸转入了地方工作,在国家体委任职,之后回到老家河南担任过副省长。到了晚年时的张轸,曾题写"中华文明五千秋,炎黄子孙遍全球,台湾儿女思祖国,国共风雨宜同舟"的诗句寄赠给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表达了两岸和平统一的美好愿望。1981年,张轸病逝于郑州。

  国军时期的张轸

  第二位:第1兵团司令官陈明仁

  张轸在武昌的起义,深深刺激了此时正在长沙布防的第一兵团司令官陈明仁。陈明仁是黄埔一期生,蒋介石的得意弟子,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虎将,早在大革命时期陈明仁就亲率敢死队攻入惠州城内,蒋介石十分欣赏他,命令全体官兵向他举枪致敬。抗日时期的陈明仁率领远征军攻克了号称坚不可摧的松山要塞,立下大功。到了解放战争后期,陈明仁渐渐与倾向和平的湖南省主席程潜接触密切,不愿再打内战。1949年8月,陈明仁率部7万7千余人宣布起义,长沙也得到和平解放。

  毛主席接见陈明仁,同陈明仁握手

  和平起义后的陈明仁被任命为我军第50军军长,受邀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在北京陈明仁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并被选举为全国政协委员。毛主席还请他到家中做客,谈到陈明仁起义时,毛主席笑着讲到:“两军相战,各为其主嘛,别人起义有条件,有条件我们好办,你没有讲条件,反倒让我们难办”,毛主席的这番话也间接证明了陈明仁的深明大义。建国后,陈明仁被我军委任为湖南军区副司令员,到了1955年授衔时,被授予上将军衔。1974年,陈明仁病逝于北京。

  1955年授衔,陈明仁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三位:第九(十一)兵团司令孙兰峰

  和陈明仁一样,孙兰峰也加入过黄埔军校,不过他并非蒋介石的嫡系将领,而是北平傅作义的嫡系,1928年就在傅作义手下担任团长。孙兰峰在傅作义军中地位很高,被称作傅作义手下的“两虎”其中之一。解放战争时期,孙兰峰被傅作义任命带领第十一兵团镇守绥远,后来,孙兰峰同我军作战失利,第十一兵团部队被打散,孙兰峰侥幸逃了出来。收拢残兵败将后,孙兰峰部被改编成第九兵团继续同解放军抵抗。1949年1月,北平守将傅作义和平起义,让我军兵不血刃的顺利进入北平。同年9月,傅作义亲自来到老部下孙兰峰的绥远驻地,劝说孙兰峰别做抵抗,率部起义,这时的国民党对孙兰峰仍不死心,仍许诺给孙兰峰重金待遇和西北军政副长官之职。孙兰峰也看透了国民党许诺的越多,越证明无法兑现,在傅作义的劝说之下,孙兰峰答应老首长,决定率部起义。建国后,孙兰峰离开部队,转到地方工作,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1987年因病去世,享年92岁。

  第九兵团司令孙兰峰

  第四位:第七兵团司令裴昌会

  裴昌会是山东潍坊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先是在北洋军阀孙传芳手下任职,后来转投国民党。在抗战时期,裴昌会曾和八路军并肩战斗,多次抗击日军北进,两支部队关系相处得也非常好。在抗战结束后,裴昌会极其反感国民党发动内战的行为,在1948年,裴

  昌会曾对参加过共产党的朋友李希三表达过不满,在朋友的劝说下,裴昌会也表达了想要率领将士起义的决心。1949年7月,到达川陕公路的裴昌会曾动过起义的念头,但由于胡宗南封锁太严,裴昌会并没有太大把握。一直到了11月份,频频战败的胡宗南自身难保,裴昌会终于迎来起义的时机。

  国民党第七兵团司令裴昌会

  在起义后,裴昌会先后担任民革中央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后来一直在重庆工作,任重庆市委副主任委员等职,于1992年去世,享年96岁。

  第五位:第十五兵团司令官罗广文

  罗广文是重庆忠县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来在黄埔军校担任少校兵器教官。在解放战争时期,罗广文担任过国民党第十五兵团司令。1949年10月,蒋介石不甘心失败,为了保住西南一隅之地作垂死挣扎,亲自从台湾飞到重庆指挥,并做出"确保重庆、保卫四川"的部署。这时罗广文的弟弟罗广斌已经成为了共产党员,暗中几次向哥哥传达了共产党的政策,劝说罗广文尽早起义。这时的罗广文自己也对蒋介石独裁专政十分不满,反内战情绪高昂,于是在12月率部起义。在建国后,罗广文前往济南工作,不过可惜的是他在1956年因病逝世,年仅51岁。

  第十五兵团司令官罗广文

  第六位:第二十兵团司令官陈克非

  陈克非1903年出生于浙江天台,自幼好学的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政治科,次年毕业。陈克非抗战爆发后,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诸多战役,还在1944年参加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作战。在解

  放战争时期,陈克非曾担任过国民党第二十兵团司令,在四川郫县率部起义,后来担任过解放军第五十军副军长,1955年转业后的陈克非担任湖北省民革常委等职务。1966年9月,陈克非投江自杀,终年六十三岁。

  第二十兵团司令官陈克非军装像

  第七位:第十八兵团司令官李振

  李振是广东梅州兴宁人,早年在广东地方部队粤军中任职,后加入国民革命军。解放战争后期,李振先后被胡宗南派往西北和西南战场,到了1949年冬天,李振的部队被解放军层层围困在成都。由于李振与叶剑英私交甚笃,叶剑英曾派自己的弟弟找到李振的妻子,劝李振不要再跟胡宗南一起打内战了,李振听后对叶剑英十分信任,也决意率部起义,保全成都和绵阳地区重要物资不受战乱破坏。1949年12月,李振孤身一人前往刘伯承驻地,和刘伯承面对起义事宜,李振的赤诚之心也深受刘伯承称赞。

  起义后的李振在川东军区任职,晚年的李振主要在家写回忆录和自传,1988年1月20日,李振在成都病逝。

  第八位:第二十二兵团司令官郭汝瑰

  郭汝瑰的一生堪称传奇,是我党插入国民党内部最大的红色间谍。

  人称“郭小鬼”的郭汝瑰出生在重庆,是黄埔五期生,1928年加入共产党后与组织失去联系后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在抗战时期的武汉会战中,郭汝瑰敢于直言献策,指正了蒋介石布防的不足之处,并说出了自己的见解,陈诚听了颇为赞叹。凭借出色的谋略,郭汝瑰得到了陈诚的特别青睐,提升他为第20集团军的参谋长、暂五师师长。渐渐地,郭汝瑰受到了薛岳、陈诚等各路长官的认可,后来成为了陈诚的“土木系13太保之一”。在解放战争期间,郭汝瑰一年之内三次升官,担任国防部作战厅长,这时的他重新与我党建立起联系,为我军提供了大量绝密情报,从而为我军在解放战争中获胜立下了汗马功劳。

  郭汝瑰

  到了1949年,郭汝瑰被蒋介石任命为第22兵团司令官,守卫四川重镇宜宾,老蒋本寄希望于郭汝瑰这个奇才,让他为守卫西南出力,可谁也不知道他居然是我党的特工。为了率部起义,郭汝瑰提前就开始积极准备,他早就把自己的亲信调入第22兵团,只委任自己信得过的人担任师长、旅长。同时,以各种理由剪除了所部72军的顽固分子和特务,做好了官兵的思想工作。

  按照和地下党组织商议的计划,1949年12月在解放军刚刚入川

  的时候,郭汝瑰在宜宾地区通电起义,起义十分顺利,破坏了蒋介石固守大西南的计划。全国解放后的郭汝瑰先后担任过南京军事学院教员、江苏省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出于国家需要,郭汝瑰的身份一直没有公开解密,他也一直从事文史工作。最令人肃然起敬的是,郭汝瑰在古稀之年,还亲自主编了六百多万字的《中国军事史》和厚厚两大本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填补了中国军事科学研究的空白。

  建国后,出于国家安全保密的需要,一直到80年代,郭汝瑰的真实身份和成就才被公布出来,“郭汝瑰是我党在国民党内部最大的红色间谍”,这个消息一出来就震惊了世界。1997年,郭汝瑰因车祸去世,中央军委在他的追悼会上,肯定了他的贡献,给予了他很高评价,赞颂他的一生是“惊险曲折、丰富深刻的一生”。

篇八: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内部有多少人反对内战

  

  浅析解放战争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最终溃败,南逃至台湾。多少年来,国民党溃败的原因一直让很多人深究,到底国民党败在哪里呢?

  1、在政治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人民迫切需要建设一个和平,民主和法制的社会主义的新国家。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顺应了这一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提出了建设一个和平和具有广泛民主的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前途就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这一政策是符合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的,得到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如:毛泽东在这一时期赴重庆与蒋介石国民党进行谈判并发表了《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而国民党却要推行一党专制,实行封建的独裁统治,国民党的这一政策违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受到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对。如:蒋介石在这一时期发出了《剿共手本》,并挑起了内战,破坏了中国和平民主的进程。在政治上国民党实行的政策是行不通的。

  2、在法律上,国共两党和各界民主人士通过民主协商签订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停战协定》和《双十协定》。但是,国民党竟然撕毁了《停战协定》和《双十协定》,首先挑起了全国范围的内战,这样国民党就失去了中国绝大多数人民的支持,从而加速了国民党在中国的失败。

  3、在军事和经济上,国民党先是全面进攻,由于占领的地区过多战线拉的过长,缺少民众的支持,导致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失利;以后改为重点进攻,同样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也是缺少民众的支持,国民党重点进攻以失败而告终。相反的共产党转守为攻,如: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拉开了全国战略反攻的序幕。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在经济上中国共产党依靠工人阶级,扶持民族工商业,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的农村土地所有制,使农民“耕者有其田”,因此,获得土地的农民积极踊跃参军参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国民党军队撤出了祖国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以上所述的是政治原因,但是,以往各种著作中述及解放战争时,大多认为1946年夏拥有430万军队。几百架飞机、几百艘舰艇的国民党军队在军事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我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及个人的研究,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讨的。

  我个人认为,国民党当时的确是有较为强大的人力物力、有美国的支持、有

  日军的遗留装备,但这只是战争的强力而不是直接的实力,国民党军事实力被远远高估。

  1946年夏季的国民党军事实力远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强大,在从战略思想到战役战术、从后勤补给到军制训练都有很多严重的问题,甚至在历来被认为最占优势的武器装备方面也并不适应这场战争的需要。可以这样说——在1946年夏季内战全面爆发时,国民党方面没有将其大部分战争潜力转化为实际的作战实力,其在军事上的某些方面实际处于劣势,而另一些方面未能发挥其优势,国共双方战争实力的天平一开始就倾向共产党方面,战争的结局在开战时就已经定论。

  我认为,国民党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军事力量严重失控。

  1、军事力量的拥有并非是指军事人员和装备的多少,更重要的还有人员的士气与训练程度,武器装备对战争的适应性及部队的后勤保障能力等等。

  先就战争的最基本条件“人”而言。国民党方面虽然拥有430万军队,但它包括了近百万后方人员,一百多万的作战能力很差的非正规部队,其实际可用于野战的正规部队不过二百余万。抗战结束后,国民党既大肆裁军(并不单指杂牌军,也包括非同一系统的嫡系部队),将大批有作战经验的军官和士兵赶出军队。

  2、就军队的主要武器装备来说。在中国军队与日军作战中,日军伤亡大多是因迫击炮造成的,而据战后统计在华战死的日军将领也绝大多数死于迫击炮弹,足见国共双方对迫击炮的运用均佳。而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不但未能继续发挥这方面的特长,还打量削减部队迫击炮的配备,首先将重迫击炮从军师两级裁掉(少数杂牌军除外),代之以美制山榴炮或日制山野炮。后又减少团以下单位的中轻型迫击炮数量,代之美制无后坐力炮、战防枪、火箭筒等。共产党方面又没有坦克和装甲车,也少有碉堡来当靶子,这些新式却没有目标的武器给解放军缴获后,却正好用来打国民党军的碉堡和坦克。共产党方面不但使用缴获的各种轻重迫击炮,还自制中轻型迫击炮加强火力;而国民党方面却以装备少量山野榴炮为满足。其实国民党军就是美械主力师或整编旅也只辖8-12门75mm山炮,军或整编师辖8-12门75mm野炮或12门105mm榴弹炮,都难以支援军或师的整个攻击正面。这样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陆军的装备对面攻击能力是加强了,对点目标的能力则明显下降。换句话说,新的装备更适合对已经投降的日军作战,而对共军作战是狮子打蚊子,是根本找不到作战目标的武器。

  3、就力量的组织来说一个军事集团只有将其拥有的人力物力通过良好的方法组织起来,才能形成战斗力,而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军却基本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努力。

  首先是指挥机构的设置。抗战开始时,国民革命军的指挥机构是按总部-战区兵团-集团兵团(兵团,路)-军-师-旅-团,共8级才到战术单位;1940年后简化为总部-战区-集团军-军-师-团,6级指挥机构;这极大提高了部队的作战指挥能力。可是抗战结束后,国民党为了照顾论资排辈及抢占地盘等非作战使命,又将指挥机构扩编为总部-行营(行辕)-绥靖公署(战区)-绥靖区-兵团/整编军-军(整编师)-师(整编旅)-团共8级,切出现大量机构重叠、人浮于事。从统帅部到最基层的战术单位都经常发生上级越权指挥,下级不听命令的严重影响战斗力的情况。而共产党方面,从抗战后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各种指挥机关虽名目繁多,但实际上只有中央军委-战略区(新四军、八路军各师,后为野战军)-军区(新四军各师,后卫兵团)-纵队-师(旅)-团,总共只有5-6级。约米尼就谈到过“当其它各方面条件相等时,战争的胜利往往属于机构较简单的一方”。这样比共产党多两级机构且指挥不灵的国军安有不败之理。

  综合以上所述,国民党在抗战后期将消灭共产党又摆上议事日程起就在军事方面发生了许多错误。首先在力量的拥有方面没有保留基干人员及训练补充兵源,没有使用适应该战争的武器装备、没有将旧式的补给方式改进以跟上新的战争节奏;其次在力量的组织方面没有建立适用的指挥机构和指挥系统、没有做好部队的团结、没有组织起适应于这场战争的编制编成、没有搞好军队的针对性训练和组织配合;再后在力量的使用方面没有正确地完成从抗战向内战的转换,没有完成战略展开、直至在开战的第一轮战略攻势中没有发挥其主要实力。最终由于这三方面的综合因素,国民党在其名义上的军事力量与实际的作战实力有很大的差距时发动了与共产党的内战。“在一场战争中最初的进攻视最有力、最关键的,以后的进攻只是其的补充和延续”。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已经将战争的开始说得很清楚了。国民党从抗战结束倒内战开始阶段中没有正确的拥有、组织、使用军事力量,在其实际处于相对劣势时就以想象的优势投入一场进攻中去了。就像一位西方的哲人所说的那样——“许多政府对于本国的军事实力究竟有多大,几乎是全然不了解的,对于他们所发动的战争在军事上应具备哪些条件又几乎是漠不关心的,而军人们却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些政府地野心、冲动和失策投入

  战争中去”。

  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固然主要在政治方面的原因,但在战争中所表现的军事错误却直接造成其全面进攻的失败。国民党在政策上坚定地企图消灭共产党,而在实际工作缺乏准备,只满足于兵员装备的数量。而在战争中,特别是在现代化战争中,军事实力根本不是简单地数字统计,而是整个军事集团将其适用于战争的人力物力经过合理的组织,科学的使用所体现出的适用于这场战争的综合能力。故此,国共双方经过三年内战以国民党全面失败而告终并不是偶然的,从军事上来讲是其在战争开始前就已经决定了的,是国民党在军事方面的准备、组织和使用上的错误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篇九: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内部有多少人反对内战

  

  解放战争时期部分国民党军起义失败的历史启示

  解放战争时期,在战争形势和中共策反的双重作用推动下,国民党军共有118万多人高举义旗,通过和平的方式走到人民阵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乃至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有不少起义失败了。本文将对那些失败的起义进行系统剖析,分析其失败原因,探讨其规律,总结其教训,以期使人们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为全面、客观的认识和理解,并丰富该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起义失败

  解放战争时期,在战争形势和中共策反的双重作用推动下,国民党军共有118万多人高举义旗,通过和平的方式走到人民阵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乃至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有不少起义失败了,按照次数的不完全统计,起义失败率约为9%。是什么原因导致起义计划未能实施或中途失败;抑或成功后即又反叛?这种失败是必然还是纯属巧合?如何评价其失败?其失败对我们又有哪些启示和借鉴?凡此种种疑问,学术界尚未有人作专门的论述,本文将尝试对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起义中部分失败的情况进行系统剖析,分析其原因,探讨其规律,总结其教训,以期使人们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更为全面、客观的认识和理解,并丰富该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

  一

  以通电声明“脱离蒋介石集团,加入人民阵营”为标志,起义的成功实现必然意味着起义者性质的根本转变,由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转变为无产阶级人民中的一员。但事实上,这种质变程度却根据起义动机的不同而有所分别。由于无法突破阶级局限性的瓶颈,很多起义将领对革命本身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和认识,也没有因中共的规劝而真正幡然悔悟,他们的政治取向在根本上取决于权利的诉求和利益的分配,这也是长期军阀、派系斗争所形成的定式思维。原国民党西康省主席刘文辉就坦白地说:“我的反蒋,不是为了革命,而是基于个人的政治野心。同样,我的亲共,也不是为了革命,而是基于个人政治上的利害。”这样,起义就存在着不彻底性、暂时性、不稳定性,甚至虚假性的特点。因此,无论战争形势如何变化,在起义者的起义动机不纯,起义后的改造又收效甚微的情况下,起义者思想上的反动本性及其扩大化便极易致使起义功亏一篑。

  最具典型的表现为起义后俟机反叛,如郝鹏举,他1922年参加冯玉祥部队,深得冯器重,却在中原大战的关键时刻叛冯投蒋;后相继投靠胡宗南、汪精卫、陈公博门下;抗战结束他被蒋收编为国民党第10战区第6路军总司令,又再次竭力巴结蒋。在被推向内战的头阵,处境岌岌可危之时,于1946年1月9日郝鹏举在台儿庄率部反蒋起义;起义1年后在蒋软硬兼施之下,他竟悍然叛逃投蒋,并捕杀我联络人员,进攻解放区。诸如此类的还有:1945年12月16日临城起义的原国民党抗日挺进军第12纵队司令何志斌,起义9天后率部叛变;1946年5月23日东明起义的原国民党山东保安第17总队司令杜淑,起义1个月后率部

  叛变;1949年8月4日长沙起义的程潜和陈明仁的部分下属,起义当天率部4万余人叛变;1949年12月11日普安起义的原国民党贵州保安第272师师长余启佑,起义2个多月后率部叛变等。这些事件说明:反蒋投共、抑或叛共投蒋,都是由其阶级局限性导致的政治短视,是长期以来在纵横捭阖的国民党统治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养成,皆与信仰无干,也绝非朝夕间就可改弦易辙的,必须“要经过痛苦的激烈的脱胎换骨的革命过程”。

  陈毅曾指出:“一只旧式的军阀部队,不经过彻底改造,绝不能担负伟大的民主斗争任务。”也正是因为思想工作的扎实到位,才有众多国民党起义将领在起义后义无反顾地继续为人民、为社会贡献力量;才有尽管蒋介石能事用尽却徒劳无功;才有纵使联合行动不成,势单力薄,也毅然“下定坚心,自己单干”;才有起义就算几经失败,仍矢志不渝、终成正果。因此,干好革命事业必须因势利导地加强思想教育和改造工作,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思想工作方法,并且狠抓落实、长期不懈。此外,不但上层的思想工作要做,中下层的工作也不可或缺,以提高士兵的革命觉悟,充分发挥其主动精神,这样战略协同、上下一盘棋,才不至在遭遇外部破坏时因凝聚力的缺失而使计划窒碍难行,也不至在将领反叛时部队轻易被拉走。总之,对起义者进行更多耐心、细致的改造工作尤为重要,以彻底剔除其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旧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的观念和作风,使他们真正由间接的同盟者变为直接的同盟者。

  二

  起义工作极具复杂性和艰巨性,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尽弃,甚至后患无穷,这在国民党各个军种的起义中均有所表现,但在海军起义的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由海军自身的特点所决定:一是其驻防地与解放区距离较远不便接应,且中共缺少与护航相配套的军事力量,加之海军流动性较强,在起义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上只能见机行事,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尽管事前双方有联络,但在发生不测时,解放军通常也是鞭长莫及、爱莫能助。起义一方孤军奋战,力量对比悬殊,风险固然大得很多。二是由于海军分工相对细致繁杂,起义必须有航海、通讯、轮机等多个部门不同技术兵种人员相互配合、协同作业才能完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演化为致命的隐患,因此,起义的发动阶段最为关键,如果没有形成严密坚强的统一领导,则极易导致内部分裂,以至失败。相对而言,空军的机动性较强、单独活动的时间又较多而便于操纵,且机组成员少又便于沟通和掌控,只要抓住时机哪怕只有一个人也可以完成起义,成功几率较大。因其军种的差异及各自起义凭借的条件不同使得海军起义比陆军、空军更有难度,这也是构成海军起义高失败率的重要原因。

  如原计划于1949年4月4日吴淞口发动起义的“昆仑舰”。该舰编制110多人,其中起义骨干有陈健藩、沈勋、何礼汶等10人左右,但是由于中共策反工作渗入较晚,舰上大多数官兵对起义的思想准备并不成熟。起义决定仓促,舰上又临时装载了200多名上海海军机械学校师生员工,还有约40名官兵的国民党陆战队警卫排,个个荷枪实弹,外加副舰长、轮机长、航海官等人的不少亲友搭

  客,就无形中给起义增加了不小阻力。更加火上浇油的是,计划起义的当天,舰长、航海官等原本赞同起义的官员态度发生重大改变,他们对解放区的艰苦生活、对自己在国统区的财产、对家眷安危等问题顾虑重重,并试图说服陈健藩放弃计划。与此同时,士兵的情绪也发生动摇,预备好辅助行动的枪支也被枪炮官没收,轮机长与值班士兵相互推诿以致任务无法执行。最终由于起义组织内部意见分歧巨大,计划搁浅,起义失败。事后,舰长沈彝懋及其子沈勋又未听劝告及时躲避而遭逮捕牺牲。“昆仑舰”的不幸说明:起义前的准备工作十分重要,任何细枝末节都不可疏忽大意,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

  组织起义既需要胆识也需要缜密的策划。很多成功的将领在酝酿和组织起义之时,通过调离重点职位上的反动分子,启用骨干人员;诱捕、隔离顽固分子或可能破坏起义者;切断通信封锁消息,或保持无线电联络以迷惑敌人;犒赏部下,妥善安置官兵生活等方式,统筹兼顾,严密部署,为起义铺平了道路。如卢汉策划云南起义时的准备工作就相当细致:以经费不足、人满为患为由,拒绝国民党陆军司令总部、西南军政长官公署等机关移驻云南;反对在省训团内训练国民党“忠贞党员”,敷衍搪塞白崇禧、沈醉等人在昆明进行各种反共活动的计划;对国民党中央驻昆明各机关、工厂、仓库等单位的人员物资进行清点,并严令保管;调走糜烂地方的第89军,暗中作梗使蒋介石派一个加强师进驻昆明的计划落空,并对第26军、第8军进行策反;赶运卢汉自己掌控的第93军集结到昆明,移驻第74军东进至楚雄、禄丰一带,扩编保安部队;反对“九九肃整案”解送重庆办理,并趁机将被捕人员先后全部释放;秘密与中共中央、中共云南地下组织接触,接济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队以武器;派代表赴香港、广州联络起义;向军官们渗透保家为民的思想和民主正义之精神;以开会为诱饵扣押李弥、余程万、沈醉等7名国民党高官于五华山;在粉碎蒋介石猖狂反扑的战斗中,每军特发10万大洋以振士气等等。云南起义及其之后的昆明保卫战尽管历尽艰险,但终能克敌制胜,这与领导者的精心部署不无关系。

  可见,起义计划必须周密严谨,要在对现有情况深入分析、对现有条件合理利用的基础上,使工作的开展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

  三

  从决定起义之后到尚未真正成功之前的每一秒钟都面临着失败的可能,而由于情况瞬息万变,起义组织者难免千虑一失,遂造成计划未能实施或中途夭折。其估计不足的危险形势主要有4个方面:

  1.错信他人而使反对者借机告密,或保密工作不周而不慎泄密。前者如:策划太原起义的原国民党第30军军长黄樵松被其深信不疑的部下戴炳南出卖;策划浙江起义的原国民党浙江省主席陈仪被其最挚爱的学生汤恩伯出卖等。后者如:国民党暂编第23师46旅旅长乜庭宾策划的靖江起义;原国民党南京警卫部队第97师师长王晏清策划的南京起义等。

  2.准备不充分,对突发事件没有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又缺乏斗争经验,不能合理优化各种革命资源而使起义受挫。如:1949年2月2日,L-5型通讯机上

  海起义后因机械故障而坠毁,起义人员李愚、刁家平受伤;1949年3月7日,C-47型运输机汉口起义后因飞机油尽,唐宛体、李学冕等起义人员弃机跳伞而幸免于难;1948年12月16日,原国民党空军第8大队中尉飞行员俞渤、陈九英等人组织的B-24型轰炸机南京起义,由于投弹系统发生故障而使准备轰炸南京大校机场和国民党政府“总统府”的计划未能实施等。

  3.警惕性不高,被暗藏于起义营垒内的反对势力蓄意破坏。在起义营垒内的反对势力自始至终都是存在着的,他们在情势所逼、无路可走的状况下会跟随起义,但是他们也决不会放弃任何可乘之机,与主张起义的一方针锋相对,甚至发生军事冲突,给起义带来严重破坏。如:1949年5月1日,航海官陈万邦等组织“永兴舰”起义时,在舰上顽固分子的煽动和反扑下,起义官兵全部殉难;1949年6月10日,原国民党第19绥靖区副司令兼第3纵队司令刘希程策划的灵宝起义,也因内部发生激烈交火,刘被迫撤退,而使起义功亏一篑。

  4.国民党当局阴谋扼杀。起义对于国民党来说就是“背叛党国”,是为国民党当局所不能容忍的,因此他们必然采取种种措施剿灭起义部队、扼杀起义。其措施主要有:威逼利诱,对起义者不断施压,促使一些贪生怕死、见利忘义之徒变节反叛;国民党当局在对某起义有所察觉后,便会坚决铲除参与骨干,以绝后患;加强监视和戒备,发现起义后立即围追堵截,散发悬赏传单,引发部队溃乱或哗变,致使起义部分或彻底失败;国民党特务还通过制造谣言、组织顽固分子游行示威、砸毁报馆和交通、袭杀中共联络代表等方式进行干扰和破坏起义。如,1946年5月15日由原国民党整编第38师副师长孔从周领导的巩县起义,1949年2月22日原国民党海军“接29号舰”代舰长刘建胜等人发动的青岛起义等,很多起义均在强大的敌人追击下寡不敌众而失败。另外,杨杰、陈仪、张权、陈万邦、毛却非等很多起义将领,他们壮志未酬,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可见,起义的风险性极强,但是只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对形势的发展必须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同时克服偏听偏信、意气用事的主观主义、保守主义作风,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尤其要在执行中加强监控和调整工作,讲求工作的策略性,这样既充分利用环境而不受制于环境的变化,又可规避风险,实现计划的良性运作。林遵、陶峙岳、张轸、程潜、刘文辉等在策划起义的过程中险遭扣押、软禁或围歼的将领,都是化险为夷的表率。

  四

  “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长期艰苦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有朝一日化理想为现实,而时机选取的失误对很多起义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灵甫舰”先是在准备起义的途中,遭遇英国驱逐舰的胁迫而未能行动;第二次又计划去香港加油后便起义北上,却在抵达香港时被英当局强令扣押并封船收回,致使该舰起义计划完全毁于一旦。侯镜如任原国民党军天津、塘沽地区指挥官时,因服从上级调遣南撤上海,错失本可以留下部队配合解放军加速解放津塘的绝好机会而追悔莫及。赖锡安在任该兵团部作战处长兼第318师副师长时,也因该师主力尚在杭州等原因,未能在解放军渡江时争取起义而深感遗憾。有些起义一时失机,却可来日方长,但对于那些失不再来、无法复制的良机,一

  旦犹豫不决或认识不清,就会造成起义的永久性失败。

  很多起义都是把握时机、果敢行动而一举成功的,既避免了我方不必要的损失,又起到了小则影响局部战役、大则影响整个战局的重要作用。如:中共地下党员、原国民党第3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在国民党营垒中潜伏近20年,利用合法身份为中共提供了大量军事情报和绝密文件;于淮海战役发起之际,他们巧妙摆脱冯治安的控制,并改变计划,比预定时间提前2小时率部火线起义,策应了淮海战役,被毛泽东誉为“淮海战役第一胜利”。中共地下党员、原国民党第85军第110师师长廖运周潜伏敌营22年,在淮海战役最关键时刻,以请缨充当突围先锋为契机率部开往解放区,举事顺利,并彻底打乱了黄维兵团的部署,为加速淮海战役最后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黄安舰”上的起义将领利用修竣试航和元宵节舰长回家之机,于青岛港起义,首开国民党海军起义之先声。昆明起义更是事先无既定日期,而是卢汉根据蒋介石要在云南实施反共计划的动向和起义准备工作业已就绪的情况,果断地利用1949年12月9日张群第4度来昆明这一千载难逢之机决然起义。在扣押张群于卢汉新公馆的同时,又以张群之名召集国民党中央驻滇各军政首脑于卢汉老公馆紧急开会,并将他们一网打尽。此外,国民党海军中的王牌“重庆号”起义,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1个月内的8人4次驾机起义等,不少国民党军的举旗倒戈正是由于对时机把握得恰到好处,使我军取得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双赢。可见,“时机”的内涵有二:确保起义成功的“时机”和配合解放战争胜利的“时机”。二者往往又是统一的。

  需要指出的是,有很多起义尽管由于发起时机不当而失败,如:“御林军”国民党警卫师在师长王晏清率领下的南京近郊起义,“太子军”预备干部训练团第1总队在国民党国防部陆军预备干部局少将局长贾亦斌的率领下的嘉兴起义,都是由于在被国民党当局觉察的危情之下,不得已而仓促行动,后又遭追击围剿致使部队溃散,起义失败。但这些起义事件本身就是反对内战的郑重宣言,是对国民党统治集团祸国殃民政策的无情鞭挞,对以和平方式解决战争问题的有益探索,对后继国民党军起义的伟大感召,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最有力的预告,因此虽败犹荣。

  总之,起义要想获得真正成功并不容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这些起义失败的教训为更多起义的成功提供了宝贵经验,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统战工作者和国民党军起义将领就是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周密的策划、审慎的部署以及果敢的行动创造了战争史上兵不血刃的奇迹。

推荐访问: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内部有多少人反对内战 解放战争 内战 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