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父亲在疼》:写到了普通人的内心深处

|idpi

王晓

里下河还未成为文学流派的时候,穰草与里下河人的生活就已密不可分。穰草就是稻草啊,只要火柴一劃,就会被点起。庞余亮说自己带着洗不净的穰草味在写作。

庞余亮的家乡和我的家乡只隔一片茫茫湖水。大地之上,藤蔓纵横交错,何况人呢?认识庞余亮是必然的。多年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也在那个时候,读到了单篇《半个父亲在疼》,一下子呆住了,还没有看到哪位作家,如此掏心掏肺写自己父母亲所有那些明亮的、灰暗的、包括阴暗的心理。打破了我们通常对舐犊情深的理解,不是冰心对纯洁母爱的歌咏,不是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不是龙应台对背影的凝望,那是一种另类,百转千回里饱含着深情厚谊和中年解读。

重读《半个父亲在疼》,已是一本散文集,获得江苏省第七届紫金山文学奖。荣誉加身,我想从中寻找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奢侈的到底是什么。这本散文集分四小辑,大都旧事短章,父亲、母亲、故乡、大学、读书、写诗……最后一篇篇名就叫《寂寞小书》,寥寥数行,是作者对这本书的自我评价:寂寞之作。那些过去的惆怅、泪水和欢笑都有痕迹,都已安放。

这四辑我最喜欢前两辑,一辑写父亲,一辑写母亲,都和盘托出,毫无保留,真诚之外,能闻得见里下河人都熟悉的穰草气息,庞余亮是把故乡一直带在身上的作家,是会向生活索取素材的作家。

开篇《四个“我”都在证明》,不足千字,将父亲、母亲和作者的半生浓缩进去,那是一部可以写长篇的家庭内部纠葛,呈现里下河村民普遍的命运。时光容易将人抛,每个人都会被自己甩在漫长的铁轨上,山川寂静,此生寥落。

散文创作不像小说需要虚构,也不像诗歌天马行空,得有个可抒发的实体,这是难的地方。正如作家张炜的一篇文章所言,如果将作家的全部文字看作一篇篇通信或对话,大概在潜意识和意识中写给父母的最多。

这本散文集中,我以为写父亲和写母亲的二辑,写到了普通人的内心深处。著名文学评论家汪政先生也说,庞余亮是一直生活在小地方的大作家。他一直生活在小县城,创作在小县城,但文学成就蜚声于外。这个小地方的视线、触角和生活最本真的内核牵扯最多,也和更多的普通人情感同频共振。

庞余亮在诗歌、小说、散文、儿童文学等多个文类中穿行、切换,实现“文学转场”。但他说:“散文是最奢侈的写作。因为你要和盘托出自己。”读完这个集子,我发现庞余亮本质还是诗人。

母亲带给作者的生活费是用一根穰草捆着的烂角票,母亲做的丸子……母亲的恩施,子女无法偿还,唯有孝感,再无孝行。这本书献给文盲父母,也献给自己消逝的青春。427F0DCD-0849-4BF6-9BD3-4381515DB5A4

猜你喜欢 散文集普通人散文 普通人的梦做人与处世(2022年4期)2022-05-26向这些普通人致敬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2021年11期)2021-12-16我与风锦绣·上旬刊(2021年5期)2021-05-14普通人拜登阅读与作文(英语高中版)(2021年3期)2021-04-19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西部散文选刊(2021年12期)2021-01-16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西部散文选刊(2021年12期)2021-01-16生与死的尊严(散文)作品(2019年3期)2019-09-10摭谈散文集的整本书阅读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19年3期)2019-06-11从逻辑隐喻看培根《散文集》翻译的隐性逻辑连接速读·下旬(2016年4期)2017-05-10Mac 30周年CHIP新电脑(2014年3期)2014-03-13

推荐访问:半个 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