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牧民持续增收为目标统筹推进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idpi

这次县农村工作会议,是新年伊始县委、政府继县委十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人代会、政协会之后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地区农村工作会议和县委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总结“十一五”及2010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分析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全面部署2011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动员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全力开创我县农业农村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为实现赶超进位、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充分肯定“十一五”和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 期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地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围绕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经营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至十一五末,全县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6.36亿元(含农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88元(不含农场),分别完成“十一五”确定目标任务的160.3%、113%。尤其是2010年,各乡镇场、县直农口各单位紧紧围绕“稳粮,强畜,优果,增设施,兴特色,育龙头,壮产业,抓劳务,促增收”的工作方针,克服各种自然灾害,把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狠抓落实,保证了农业农村经济良好发展态势。具体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种植结构调优稳步推进。全县共落实粮食种植面积42.1万亩, 实现总产25万吨,平均单产593.8公斤;
按照特色化、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和商品化的总体要求,全县共落实特色经济作物26.94万亩,酱番茄、马铃薯、制种玉米、色素辣椒、亚麻、甜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已初具规模;
依托县内外涉农龙头企业,落实农业订单58.03万亩;
设施农业生产效益显著,全县亩效益万元以上温室生产面积2500亩。实现种植业农民人均增收348元。二是畜牧业生产呈现良好态势。全县牲畜出栏50.05万头(只),产肉1.7175万吨,产奶2815吨,产蛋750吨,产羊毛1261吨;
全县家禽饲养量达205.6万只。实现畜牧业农民人均增收208元。三是林果业管护质量大幅提升。全县完成造林12723.8亩,新植葡萄5923亩,经济林嫁接2.776万亩,实现挂果面积8.33万亩,果品产量4.58万吨。实现林果业农民人均增收64元。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日处理1500吨杏酱加工项目和投资5000万元建设的葡萄酒酿造项目、投资400万的基质肥加工厂等一批新建项目均已建成投产;投资1900万元建设的优质马铃薯脱毒种薯快繁生产基地项目及投资1000万元建设的生猪屠宰及肉品储藏加工项目也已开工建设。五是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全年共争取水利项目资金4258.68万元,国家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115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228万元,完成抗旱打井31眼,高标准平整土地2.33万亩,修建防渗渠24.6公里,实现了 244户、1171人农村低收入人口脱贫。六是劳务输出工作成效明显。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14期、培训农牧民26383人次,转移28992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120万元,人均劳务创收518元,同比增93元。七是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全县完成庭院改造9376户,村庄整治206个村。八是党的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财政、农业、金融、保险等单位积极落实党的农村各项政策,全县共落实政策性补贴12696.22万元,农牧民人均政策性增收达到808.68元。  

同志们,这些成绩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措施得力,饱含着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智慧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为全县“三农”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向为我县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支持、帮助的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突出重点,努力实现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新突破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推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实现突破性发展,是今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当前农业农村经济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任务,确保2011年全县“三农”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总体要求是:稳粮油,强畜,优果,增设施,创特色,强龙头,壮产业,抓劳务,促增收。继续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整个“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安居富民、定居兴牧”两大工程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实现“十二五”末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和持续快速提高农牧民收入为主攻方向,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大幅增加农民收入。  

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是:预计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0.52亿元(含农场),同比增4.16亿元,增幅25%;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025元,同比增937元,增幅18%。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围绕“发挥优势、培育特色、形成规模、提高档次、注重实效、安全管理”的思路,进一步推进种植结构战略性调整,组织生产适销对路、最具市场潜力的优势农产品,形成优势区域布局。一是进一步抓好粮食安全工作。按照“总量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以保证小麦产需平衡为重点,在抓好20万亩冬小麦管理的基础上,抓好正、复播玉米、水稻以及特色杂粮种植,使全县粮食总面积稳定在41万亩以上,总产力争突破25万吨;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0万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40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面积20万亩。强化技术培训,加大物化投入,狠抓生产管理,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实现小麦平均单产450公斤,玉米平均单产达到810公斤以上,水稻平均单产达到575公斤,其它各类作物产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认真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工作,争取完成小麦亩产500公斤高产创建2万亩,小麦亩产550公斤高产创建0.6万亩,正复播玉米高产创建(正播1000公斤、复播500公斤)13万亩。以国家实施粮食战略工程为契机,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加大农田水利、中低产田改造和良种推广等基础性投入,集中扶持建设一批优质、高效、安全的粮食生产基地。二是规模发展特色种植。按照特色化、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和商品化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辣椒、马铃薯、甜菜、番茄等特色产业,巩固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生产格局,力争落实特色作物33.76万亩,其中辣椒6万亩、马铃薯6.13万亩、甜菜5.5万亩、番茄3万亩、瓜菜8.41万亩、油料4.72万亩(其中亚麻1.5万亩);
大力推广辣椒、番茄育苗移栽技术,加大田间管理,确保产量、品质和效益再上新台阶,其中马铃薯、甜菜、番茄等作物亩均效益达2000元以上,辣椒、大蒜达2500元以上。三是适度发展饲草种植6.88万亩,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饲草料。预计全年实现种植业总收入10.49亿元,农牧民种植业人均纯收入2925元,同比增加547元。  

2、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按照“效益调高、结构调优、产业调精、能力增强”的思路,进一步优化设施结构,不断提高农民生产管理水平,形成越冬型温室、秋冬型温室、大中小拱棚和陆地菜园子相结合的蔬菜生产结构,构建现代蔬菜产业体系,着力培育环县城设施农业圈。年内新增设施农业面积800亩,实现设施农业生产总面积13015亩,亩均效益3800元以上,一是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争取财政发展基金,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彻底杜绝空棚现象。二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支撑,进一步加强培训力度,强化技术服务和管理措施,提高设施农业产出率和效益。三是狠抓品种优化、集中育苗、大苗移栽、膜下滴灌、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温室自动卷帘机、温室娃娃、温室旋耕机等先进农业机械的应用,进一步提升装备水平,提高设施综合生产能力,年内落实集中育苗、大苗移栽定植10000亩。四是在抓好重点基础蔬菜种植的同时,积极采取果蔬间作、庭院种植等手段,扩大露地蔬菜、常规蔬菜、精细蔬菜和反季节蔬菜种植模式,力争全年蔬菜总播面积达到3.2万亩以上,实现蔬菜总产5.1万吨以上。五是根据区域特点和优势,引进和探索特色种植,积极发展设施黄姜、花卉、雪莲果、葡萄、食用菌等特色果蔬,充分体现一个基地突出一至两个主导产品的发展方向,逐步实现“一乡一品”专业化生产。六是严格落实“菜篮子”工程责任制,切实抓好蔬菜、肉、蛋、奶等主要农副产品生产,努力保障市场稳定供应。要在人口聚集地积极开辟早晚农副产品集中供应市场,组织蔬菜协会和菜农直接上市供应居民,努力提高蔬菜市场供应能力。  

3、主攻畜牧业。继续优化畜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安居增畜”工程,着力推进农区畜牧业、草原畜牧业、城郊畜牧业协调发展,不断提升现代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一是狠抓动物防疫体系,确保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疫病防治方针,扎实做好“口蹄疫”、“禽流感”和“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确保防疫密度达到100%。加大畜牧业投入和养殖环节的监管,降低养殖风险,保证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深化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推进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和自治区良种工程、良种补贴项目,逐步建立老虎台乡油鸡原种场、拜城县种羊场扩繁场的配套齐全、育繁结合的畜禽优良品种繁育改良体系,提高良种畜禽扩群速度以及供种能力和质量,坚持走自繁自育的路子。加快实施农区肉羊改良工程,力促养羊业效益最大化,因地制宜地推广冻精冷配、胚胎移植、性控冻精等先进畜禽良繁技术。年内推广优质黄牛冻精3.6万枚,性控冻精0.2万枚,完成黄牛冷配1.8万头,劣质公畜去势9.55万头(只),推广种羊400只。三是以实施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为契机,积极落实以草定畜、禁牧休牧等措施,加大复播玉米种植面积,积极推广秸秆养畜技术,普及青贮、微贮等秸秆综合加工技术,通过“长草短喂、短草槽喂”饲喂方式,合理搭配饲草料,制定科学饲养标准,缩短饲养周期和育肥周期,提高饲料转化率、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力争年内出栏牲畜54.53万头(只),肉类总产达1.87万吨,禽蛋产量0.12万吨,产奶量达0.4万吨,分别增长8.9%、60%和42%。四是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外向型畜牧业。鼓励和扶持企业、专业养殖大户、畜禽营销大户牵头成立养殖专业协会、养殖合作社等,积极引导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开展商标注册,打造品牌。进一步完善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立健全市场营销网络,大力开拓区内畜产品市场。加快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推动养殖小区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发展,实现统一组织生产标准,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品牌,着力提升畜产品档次和质量安全水平,为发展外向型畜牧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五是大力发展家禽业,力争全县家禽养殖量达到220万只以上,年内出栏家禽150万只。六是实施启动三年期的畜牧业县财政贴息贷款1亿元项目,用于发展农区牛羊育肥周期短、见效快的“短、频、快”增收项目。凡具备信贷担保条件,在本县内从事畜牧业生产的龙头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和畜牧养殖农牧户均是贴息贷款发放对象,具体发放条件及发放标准将按《拜城县畜牧养殖业贴息贷款发放及使用管理实施意见》执行,各乡镇场、县畜牧兽医局及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严格把关,确保这项惠及民生工程真正落到实处。整顿和规范养殖小区,积极引导养殖育肥户,年内育肥牛2万头、育肥羊30万只以上。2011年,力争户均养牛同比增加2.2头,户均养羊同比增加20.7只,户均家禽饲养量同比增加65只。预计2011年畜牧业总收入达到5.49亿元以上,畜牧业人均纯收入1693元,同比增加311元。到“十二五”末,全县牲畜存栏达到110.3万头(只),牲畜出栏达到81.73万头(只);
畜牧业总收入9.92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  

4、提升林果业。继续深化“林果业管理增效年”活动,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稳定现有核桃、杏子种植面积,快速扩大葡萄产业发展规模,大力培育和发展果品加工、销售、流通体系,实现林果业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一是加大投入,提高林果产品质量和效益。根据果树不同生长季节需水量和需肥量,实施果树动态监测,引导果农加大对果园测土配方施肥、果树夏季修剪、冬季修剪、疏花疏果、果实套袋、使用生物肥等基础性物化投入,保障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同时在种植、采收、贮藏、加工、检验、销售等关键实现标准化生产,以此提高果品质量和效益。二是大力培育果品营销大户、果品销售加工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果品储藏保鲜、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加大对本地林果保鲜、精深加工、流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大小型龙头企业在项目申报和贷款上的扶持力度,切实解决果品收购、流通等环节上资金不足的实际问题。三是积极开展林果新技术推广和高产攻关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试种和推广葡萄延迟栽培等设施栽培新技术,对已开展的延晚葡萄试种工作,建立健全各项生产栽培管理制度,制定温室大棚延晚葡萄生产栽培技术规程,充分利用山区寒冷气候,将气候劣势转变为优势,拓宽设施果树生产领域,调优设施果树生产结构,力争使山区较寒冷乡镇广大农牧民也能够在葡萄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成为增收的又一个重要渠道。四是要围绕“防治有害生物、防范低温冻害、防御大风沙尘”工作重点,加快林果业灾害综合防控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县、乡、村三级灾害监测预报网络,加快组建林果县、乡林果机械化防治服务队,开展社会化防治服务。要全面落实防控措施,尤其是全面落实春秋两次石硫合剂的喷施工作,对常发性的林果有害生物积极采取杀虫灯、粘虫胶、树干束膜、人工捕杀、挂黄板、铲梗除蛹等措施进行控制,降低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五是加强对现有的县、乡、村三级示范园的管理,狠抓各项增效措施的落实,全年完成特色林果标准化生产2.2万亩,其中:核桃1.2万亩,葡萄1万亩。六是建立长期稳定的果品销售网络和外销平台。通过政策扶持和宣传引导,在全县葡萄种植乡镇分别建立葡萄协会,并以村为单位设立葡萄协会分会,培养和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其信息广、销路畅的作用,提高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严格落实果品无公害生产和采收销售制度,引导农民做好葡萄和核桃采摘后商品化处理,妥善解决杏子制干问题,提高果品质量和效益。加快林果产品外销平台建设,积极参加疆内外举办的各类农产品推介交易会,不断提高特色优质果品的影响力、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努力构建长期稳定的销售网络。年内力争完成造林面积2.1万亩,其中新植葡萄1.4万亩,新增防护林0.7万亩;
育苗750亩,其中葡萄大田育苗50亩;
完成经济林挂果面积9.1万亩,实现果品产量5.2万吨。预计2011年实现林果业总收入1.01亿元以上,林果业人均纯收入475元,同比增加256元。  

5、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扶优扶强龙头企业。继续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对全县2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使其真正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积极协调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加大对涉农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由县上设立一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重点龙头企业在农产品收购中的银行贷款贴息、高新技术应用、产业链延伸等方面的补助支持。各相关单位要在重点龙头企业办理相关证照、农产品运输、等环节予以开通绿色通道。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区内外、疆内外企业来我县投资建厂,着力构建“龙头+基地(中介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框架,力争每个产业、每个农产品有一个农业龙头企业,年内力争完成制糖项目、畜禽深加工项目、膳食纤维、玉米油、葡萄酿酒、辣椒酱加工项目及有机肥制造项目的引进、建设工作。继续加大对农副产品加工园区的基础设施投入,逐步建成在全疆领先的高科技的农业产业集群园区。二是科学提升产业基地。通过实施品种改良工程,测土配方项目、优质玉米基地建设项目、马铃薯脱毒种薯项目、拜城油鸡扩繁项目、优质葡萄基地建设项目的一批普惠型农业高科技项目,全面提升我县农业产业化基地水平,力争全县落实订单面积达到43万亩以上。三是实施品牌战略工程。今年县上将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品牌发展战略工程,主要用于扶持各龙头企业、协会在品牌创建、商标注册等方面的补助,各相关单位要积极引导完成拜城鹰嘴豆、拜城玉米的农产品商标注册以及“克孜尔”葡萄集体商标注册工作,力争把“天牛”牌系列玉米加工产品、“疆达”牌系列马铃薯加工产品、“尼格尔”系列保健食品等创建为“新疆名牌”,力促完成“拜城油鸡”的地理证明商标认证工作,年内力争完成农产品有机认证3项。四是培育搭建营销平台。依托温州援拜机遇,组建“拜城县温州援拜农业合作发展有限公司”,对我县农产品进行整合包装、宣传推介,以此促进拜城县农副产品营销平台的建设、发展,确保我县特色农产品在内地市场站得住、立得稳。同时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扶持培育力度,使其真正成为农牧民自主创市场的“领头雁”。全县力争新增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企业1家,自治区级重点农业产业化企业1家,地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企业2家。  

6、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扎实开展好“基础设施建设年”和“高效节水管理增效年”两大活动,加大以水利为中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配套建设,继续做好木扎提河大型灌区四期第二年度续建工程建设项目。二是做好水利项目前期工作,年内完成红旗北干渠大型灌区规划及卡拉苏河、亚塔什中型灌区工程项目和黑英山乡亚曼牙草场新建渠首工程、黑英山乡喀拉果勒灌区富民兴牧水利工程、黑英山乡阿勒吞阔什灌区富民兴牧水利工程、老虎台乡克台克吐尔草场支渠改建工程、阿合布隆南岸干渠工程、种羊场阿恰里草场工程等六个富民兴牧工程项目的前期审查工作。三是争取实施卡普斯浪河城市应急防洪工程、中小流域治理木扎提河阿合布隆防洪工程、台尔维丘克河和卡普斯浪河灾害防治水土保持项目、米吉克乡农村饮水改扩建工程及山洪灾害预警监测项目的建设工作。四是要把节水农业作为加快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方向和关键环节来抓,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加大节水滴灌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今年将新增农业高效节水滴灌3万亩。五是继续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年内完成平整土地5万亩,修建防渗渠20公里,渠系配套建筑100座,落实“供水到户”面积39万亩,改建临时性梢石坝35公里,解决1000户5000人饮水安全问题。六是加大财政扶贫资金的争取力度,年内争取财政扶贫资金170万元,启动实施10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年内完成脱贫人口1187户6512人。七是进一步增加农机装备总量和农机作业总量,年内争取国家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1000万元以上,用于补贴全县购买补贴目录所列机具的农民个人(农场职工)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县农机部门要加强购机补贴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等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切实加强对享受补贴机具的管理。继续大力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和玉米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力争年内玉米机械化精量播种面积突破3万亩,玉米机械化收获15万亩;
大力推广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全县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率达95%以上;
同时在察尔齐镇、大宛其农场、大桥乡等引进推广甜菜机械化收获技术,在米吉克乡、温巴什乡、良种场等引进推广机械化秧盘育苗技术,并积极抓好辣椒机械化收获、烘干和粮食烘干、水稻机械化插秧等机械化技术的引进推广。  

7、继续抓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工作。一是坚持“贴近农民,方便农民”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咨询服务、广播电视等手段,多形式、多层次、多途径地对农牧民进行法律法规知识、权益维护、公民道德、双语、就业政策等方面的培训,积极引导我县青壮年农牧民、40岁以下的农村妇女向非农产业转移,年内力争完成培训3000余人次。二是立足于县域特色经济的发展,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开展农、林、畜等方面实用技术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科技意识,年内力争完成培训7000余人次。三是从农牧民的培训意愿出发,以二、三产业为重点,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切实增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拓宽其创业渠道,提高受训人的转移率,年内力争完成培训800余人次。四是把宣传工作作为“先导工程”来抓,从市场观念、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初、高中毕业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学技术,树立“谁有技能,谁就先致富”的思想,促进农民自愿转移。五是加强与县内企业的联系,根据用工企业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需求,开展“订单”式技(术)能培训,减少苦工,增加技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稳定转移就业。2011年,全县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5万人次,人均劳务创收606元,人均劳务增收100元。  

8、大力实施“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工程,积极稳妥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各乡镇场要把“两大工程”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坚持安居与富民相结合,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益地规划实施,把“两大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治、庭院改造有效衔接,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同安排,同推动,务求农民得实惠。一是从新农村示范村中选择20个村民小组作为示范点,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试点带动、分布实施、整村推进” 的原则和“一村一规划、一户一方案”,全面完成1297户安居富民建房任务。按照平均每户建筑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的标准改造扩建,做到户型合理,卧室、客厅、厨房、餐厅、浴室、水冲式厕所、热水器、采暖等住房设施和功能齐全,生活污水处理覆盖面达到90%以上。二是抓好产业培植。要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富民”的关键措施和安居工程结合起来,在庭院改造过程中按照“三区分离”的总体要求,考虑养殖区和种植区的产业规划,积极发展庭院养殖业、林果业和塑模拱棚蔬菜种植,按照“一村一品”、“一组一特色”的模式充分发展农区畜牧养殖业、葡萄和特色作物种植业、小型加工业、服务业,使庭院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三是开展以“五清五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并取得成效。以“五清五改”(清垃圾、清路障、清渠道、清林带、清庭院;
改房、改院、改灶、改厕、改圈)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步伐,搞好村庄整治绿化和庭院美化,年内完成60个自然村村庄整治和3000户农户庭院改造。四是着力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全面实施示范村“五通五有”工程,做到村庄规划合理,居民点建设集中连片,通村公路实用、便捷、畅通、硬化;
加大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力度,组织和落实好2010年度1500座新增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工作,力争实现当年建设、当年验收使用;
示范村要有一个以上的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点,每个行政村或相邻较近的几个村设一个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五是实施县级抓点、部门包村工程,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投入。全县38名副县级(包括享受副县级待遇)以上领导分别包一个乡镇场或一个示范村(点),71个县直单位和23家规模以上工矿企业全部参加帮扶工作,要求三年内每家企业投入帮扶资金不少于50万元,每个县直单位落实帮扶资金不少于5万元。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规划为龙头,以物资帮扶为主要措施,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着眼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形成全社会关心、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工作格局,同时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援疆帮扶和社会各界捐助资金,扶持试点村建设。  

三、强化措施,全力确保农业农村工作有效落实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关键在领导,根本在落实。全县上下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形成合力,真抓实干,确保农业农村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农村工作,在领导分工、机构设置、干部配备上都要向农业农村工作倾斜;
分管领导要把农业农村工作时刻拿在手上,靠前指挥,一线督战,确保农业农村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成效。各涉农部门要在调整农业结构、指导农民生产、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上多出思路,做好文章。县建设、交通、国土等部门,要在村镇规划、城镇建设、道路建设等方面加强指导,积极帮扶;
县粮食、工商、质量监督等执法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维护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粮食部门要在小麦价格随行就市的基础上不折不扣落实小麦敞开收购直补政策,充分保证农民种粮利益;
县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在农民生产、劳动技能培训以及文体、卫生设施建设上倾斜政策,提供支持;
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为“三农”服务的意识,研究制定符合农村特点的信贷办法,为农民提供高效、及时、便捷的金融服务,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保险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好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
气象、防雹等部门要主动靠前服务,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完善强农惠农的政策,认真履行本部门强农工作职责;
宣传、文广等部门也要积极参与支持农业农村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  

2、加大投入力度。各乡镇场、相关部门要从抓项目编报入手,结合我县农业资源优势和产业定位,认真研究上级政策,顺应市场导向,明确农业项目投资方向,加强项目策划和包装,对上报的项目,要紧盯不放,密切配合,勤跑、勤找、勤汇报,加强沟通,全力协调,把更多的项目争取回来。要打破条块分割,突出建设重点,整合捆绑涉农项目,增强项目带动示范效应。同时,要积极探索,开辟引进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实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解决建设资金筹措困难、投入不足的问题。  

3、抓好典型示范。农业农村工作要坚持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工作方法,把抓点示范作为推进落实的有效手段。各乡镇场、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要牢牢树立抓亮点、抓特色、抓精品意识,亲自谋划、组织,真正做到在点上出经验、出特色。今年,各乡镇场、各涉农部门在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上,都要培植1—2个亮点,特别是各乡镇主要领导要至少牵头抓好1个农业产业示范园,带动和促进面上工作整体快速推进。  

4、强化督查检查。县农办要组织协调农口各部门,加强对农村重点工作的日常抽查检查、重点督查巡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度,有奖有罚,督促乡镇场把功夫下在平时,把力气花在每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中。各乡镇场、县直农口各部门也要研究制订具体的督查考核办法,加强对所属村组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要以农牧民持续增收为目标,统筹协调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再接再厉、同心协力、锐意进取,扎扎实实做好全县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为“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至2015年末全县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4.31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27元。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立足本职,动员全县农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到“十二五”建设中来,不断巩固成果,开拓创新,为进一步完善和稳步推进农村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农牧民 增收 全县 统筹 农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