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我心中”

|idpi

杨启刚 赵传昌 曹福章 胡振国 周洁 李秀森 严萍 梁北雁 胡庆军 李森铎 李霞 吴金泉 张华 陈海贤 丘锐琪 杨福亮

一寸山河一寸血:致敬革命烈士

(组章)

杨启刚

李大钊

黑暗的岁月,总是需要滚过天际的惊雷,来唤醒那些沉睡已久,麻木已深的灵魂。总是需要一束束锋利的光芒,来照亮那些角落里缺钙的阴影。

先驱者的满腔热血,注定要把破碎的山河染红;每一面雄伟的界碑上,最终都将镌刻着他们光辉的名字。

面对反动军阀的拷打,你保持着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你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就像一朵绽放的鲜花,不必让一条冷酷的蛇,来盘踞它内心的花蕊。

残暴的匪徒把你绑起来,拖走了。刽子手因为不熟悉新刑具性能,把你绞了三次……我清楚地知道,那一天坚决不是鲜花盛开的春天;那一天,决不是,真正的人性的世间。

你在敌人面前沉着镇静、处变不惊,在狱中饱受酷刑,但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最终为革命而献身,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1927年4月28日,你被以“和苏俄里通外国”为罪名绞刑处决,时年38岁。时间在这一天定格,挥泪如雨的世界,为一个旧时代的枷锁放声哭泣。

多年之后,我在初中《中国历史》课本上第一次看到你的照片。八字胡须,坚毅的目光,把我少年时代懵懂的意识瞬间照亮。

你曾说:“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你亲手撰写的对联,更是你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让前赴后继者,沿着崎岖不平的道路,继续砥砺前行。??????????????????

夏明翰

1928年3月20日,春寒料峭的季节,江城滴血的梅花,还没有在噩梦中醒来。

革命家夏明翰在武汉被敌人逮捕,他临刑前赋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28岁的青春年华,就这样戛然而止,却又浩气长存。长江的水,呜咽不止,彻夜难眠。它不仅仅只是在祭奠,也是在用长号,来唤醒千万个同胞。

革命先驱的事迹,将会永远流芳千古。英雄的城市与土地,总会有镰刀和锤头来耕种,总会有一江春水来浇灌千里沃野。

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也融入了一代代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中,构筑起共产党人不可磨灭的精神底色。

后来者啊,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那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在冉冉升起……举国上下,草木葱茏,层林尽染。

方志敏

没有理想和信念,就不会慷慨赴死。没有翱翔的雄风,就不会有逐日的胸襟。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你在《清贫》一文中写道。

狱中狭小的天地,怎能装得下我可爱的中国啊。我可爱的母亲,慈善的母亲,列强的蹂躏,早已让我泪如雨下。

你说:“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

酷暑的烈日与大风,最终还是没有拂去沾襟的黑暗。1935年8月6日,36岁的你啊,在南昌下沙窝,被秘密杀害。

从此,让这座红色城市每年的8月,都披上了痛楚的月光。让每次轻轻地打开《可爱的中国》,都会泪水沾襟,掩面而泣。

叶 挺

他说:“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如此的豪言壮语和磅礴伟力,让许多苟活者,都垂下了羞愧的头颅。让那些变节者,永远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

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是无法用一间囚笼,来关闭他大无畏的精神。视死如归的翅膀,从来就不会折翼。

他们扣押的,只是他的身体。他们扣押不了他的思想,他的意志,他矢志践行初心使命,为国家和民族献出的热血和生命。

叶挺将军,现在是清明,请允许我,以一名战士的名义,给您献上一束新世界耀眼的阳光。

?赵一曼

同仇敌忾的旧时代,共赴国难,提颅前行,便成了一种坚定的信仰。

从四川宜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从黄埔军校到东北抗日联军,你风尘仆仆,一路疾驰。

我们年轻美丽的赵政委啊,我从你遗存的照片里,看到了清澈明朗的眼神,坚毅的嘴唇,看到了你“红枪白马”的英姿。

面对老虎凳、辣椒水、电刑……凶恶的敌人残酷地拷打你,你始终没有吐露一点抗日联军的情况。

你的牙关,咬得很紧,很紧。没有一丝缝隙,让敌人乘虚而入。

——这是年仅31岁视死如归的抗日女英雄啊。在黑龙江尚志县小北门外,罪恶的子弹射进了你昂首的躯体,却射不倒,千万个已经站立起来的母亲与战士。

征 程(组诗)

赵传昌

旗 帜

因为苦难,一粒火星

在嘉兴南湖上燃烧

风助火势,信念炽烈

点燃了原野一片片匍匐屈辱的茅草

你是丈夫,是妻子,是儿子,是女儿

在黑暗里行走,压抑于山的逼近

你需要一把镰刀,收割黎明前黑暗

你更需一柄锤头,敲山震石

逼退堵碍行走的高山

敲爛一级级貌似威严的恫吓

血液的气味风中散发

刀光锋利处,伐不尽挺直不屈的森林

你是一块走上不归路的石子

恒念多弥坚,天空就有多少追随的星子

许多谎言在历史前夜腐烂

当初与你一起燃烧的那些茅草

枯荣新生,长成了先驱手中的利刃和枪杆

一个党派的信仰,不怕血雨腥风

它在历史舞台跌跤爬起,被人民簇拥

终于站稳了前行的脚跟

泪水濯洗容颜,贴在新中国翻开的页码上

而今黑暗散尽,山峦变通途

梦想驰骋,欢愉在祖国每一寸绿色原野

当初先辈用过的镰刀锤头

如今打磨一新传过一代又一代

而手持灯盏的政党

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仍让我心生景仰

热血汹涌。我饱含热泪

一遍遍在七一的这一天

抚摸抱紧历史

并用力攥紧那杆飘动血色灵魂的旗帜!

征 程

是一粒火星的引燃

革命者的眸光才找到方向

征程布满荆棘,刀斧的镌刻

让真理更具棱角

自低处跋涉,蹚过泥泞血雨的河流

信仰的高山,一步一个脚印翻越

那些摧枯拉朽的暴风雨

像苦难的呐喊

黎明,血色战袍飘满晨曦

许多预言,在围剿中倒下

而道路是人心铺展,在崎岖苦难里突围

火把的引领,让拥戴终走出曲折

我们一代代跟随灯盏

信念的步履不会掉队

征程的宽阔里,洒下英明的阳光

我们秉持1921出发的初心

一直保持太阳的颜色

一切都为人民,幸福前方招手

一百年的时光,像春风,像春雨

复兴的春天,让一条康庄大道崭新

四季青翠,朝气蓬勃

如日中天的政党,今天

正引领十四亿国人

迈着铿锵脚步,奋力走向辉煌

力 量

能搬得动大山的巨手

才能托起比山还重的苦难

黑云密布的年代,光明的信仰

有时比暴风雨还猛烈

比闪电,更义无反顾抵近黎明

我所说的力量,是野火灰烬草根的蓄势

是大浪淘沙,一股不可阻挡的激流

是压抑的仇恨,压迫的脊背

手与手交织,把三座大山弄个底朝天

这些力量来自低处

来自苦难,来自没有人权的奴役鞭挞

它迸发的神奇,像一场摧枯拉朽的风暴

这扭转乾坤的力量,让受苦受难的灵魂

终迎来晴天与光明

一百年了,当初一粒火种的微光

而今已铺开九千万初心不改的燃烧

火红的中国,火红的幸福

九千万灯盏照亮前程

每一束光热啊,都像一座火山

喷发出自己无与伦比的能量

红色记忆

曹福章

夜黑脸的时候

像某人的面部表情

一根火柴冒着青烟

在它的心脏点燃

一盏马灯闪烁着一艘游船

灯光下飞针走线

一面红旗跃上历史舞台

小米在真理的肌肉里生根发芽

这对孪生兄弟

就像军民鱼水情

循环在彼此的血管

汉阳造步枪

视线一刻也没有离开瞄准

留有余温的枪栓

像政权的某个零件

凹字形的准星

在长城的缺口中进行创意

一首军歌嘹亮了千遍万遍

嗓子哑了就用拳头和心脏哼唱

阵地上战壕里的一枝树丫一株小草一块石头一把泥土

喷嚏呛鼻的硝烟和血腥

草根开始错位

生长在战士官兵的肠胃

一窝清香的野菜

足可以唤醒满天星光饥饿的眼神

沼泽草地

变着花样吃人

一顶红军帽走着走着就陷了进去

一双手两双手三双手十双手伸出来

却拉不回另一只手

狞笑的沼泽草地

像魔鬼拌动血腥的牙齿

气泡是你们痛苦挣扎发出的信号

也是天堂唯一的眼神

一双脚搀扶着血肉模糊的草鞋

迈过十一个省翻爬十八座大山探过二十四条河流

二万五千里是红色记忆醒着的疼痛

一双双脚长进一双双草鞋里

站立成永久的雕像和历史绝版的标尺

南湖红船(二首)

胡振国

红 船

历史的风云被晨光点燃

而南湖平静

水鸟飞掠烟波

一艘看似静止的红船

却在翻涌的逆流劈波斩浪

在黑暗的旋涡酝酿翻身

红船的红

把一群掌舵人的肝胆

以及华夏子孙祖传的血性

鲜明写照

清澈的南湖

因一艘红船的倒影愈加明亮

南湖的水

激荡着红船里铮铮誓言

波光粼粼

辽阔的湖面升起朝陽

那正是红船起程前进的航向

一把镰刀一把锤

镶嵌一个坚定信念的帆

镰刀的光芒和铁锤的意志

铸就一个不忘初心的锚

泊在南湖的红船

仿佛一座不朽的百年丰碑

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心中屹立

无论雪山草地

无论枪林弹雨硝烟

也无论和平鸽飞越蓝天下广场

红色的万丈光芒

照彻神州寰宇

南 湖

再没有一块水域

比南湖璀璨

像地球上的一颗明珠

闪耀着新中国百年辉煌

袖珍又波澜壮阔的南湖

鸥鸟掀起滔天的巨浪

红船承载三座大山的重压

一道划分新旧两重天的闪电

乌云被电掣所毁灭

一朵凝集了祖国苦难的花朵

在南湖的桨声中怒放

翻开历史稀世生动的扉页

一首激越澎湃的進行曲

从南湖的水底深沉地响起

天上一轮明月

凝望党旗

周 洁

一百年,念出

只需要一瞬间

走过,需要沧海桑田

我只能凝望你啊,庄严的党旗

上面布满了硬骨

风的,天空的,炎黄子孙的

而乌云和苦难却碎了一地

峥嵘,已不是简单的意向

而是一座城,一个村庄

一个人,一条路,一滴水

让记忆对比,老人与孩子的目光

不需要注解,就韵味深长

一百年已经过去了

下个一百年刚刚开始

一个概念:终和起

去见证,去创造,一起撸起袖子

因为,我们有梦想

自信,不忘初心,击水三千里

寻访“焦桐”

李秀森

阳春三月,大地飞红

在您驻足过的这片土地上

盛开着一簇簇蓝紫色的泡桐花

遍地花瓣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沿着您曾经走过的足迹

寻访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

57年了,弹指一瞬间

当年的盐碱地,已变成万亩良田

您亲手栽种下的每一棵泡桐树

吸吮着阳光雨露

都已成林,茁壮地成长为参天大树

哪一棵才是您的化身

和煦的春光里,清风拂面

葱绿的麦浪摇头不语

金黄的油菜花只是绽放灿烂的笑靥

站在景色宜人的古渡口东坝头

眺望黄河落日,余晖斜洒在泡桐林

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让人难以置信,当年的这里

就是洪水泛滥风沙肆虐的大风口

黄河溃堤河床几经改道

十年九涝,沙暴吞没村庄

白花花的盐碱地一道道的沙丘岭

一年到头颗粒不收

饥饿的乡亲四处逃荒讨饭有家难归

临危受命,您在兰考的475天

以人民儿子的身份

走街串户调查灾荒问计于民

脚板踏遍这块贫瘠的每一寸土地

固风沙、防内涝、治盐碱

身体力行,带领36万人民除“三害”

栽种下一道道泡桐林防风固沙

人民公仆,您把心血和生命

全部交给了这块深情而广袤的土地

伫立在您的雕像前

凝望着那张清瘦坚毅的脸庞

感悟您强忍病痛勤政廉洁的一幕幕

您是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植入在数十万脱贫群众的心坎上

孕育成长为共产党人

永远传承弘扬的一种信仰和力量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

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

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在兰考这块土地上

每一棵泡桐都是您竖起的精神丰碑

穿行百年的小红船

严 萍

我手中重若泰山的史册

我眼中浸满热血的镰刀铁锤

我胸中呼啸的百年诗行

我体内汹涌澎湃的炎黄龙脉

我飘摇风雨中的 江山啊

一艘小小的红船 驶来

十三支奋楫的号子发出震天的怒吼

我疮痍的身躯泣血绝唱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遵义会议

两万五千里的史诗后无来者

老虎凳、辣椒水、绞刑架咆哮的白山黑水间

我同胞在铁蹄下流浪

失血的躯体 干瘪的行囊

谁 高高擎起一面不屈的民族大旗

我的挽臂走进乌斯浑河的八女

我的从容走向铡刀的豆蔻

我的毅然拉爆导火索的弱冠

我的十指钉满血淋淋竹签的青春啊

我的呐喊 彷徨 阿Q正传 狂人日记

我的子夜 林家铺子 白杨礼赞和红岩

我千千万万儿女 血染山河

当我吹响南泥湾大生产的号角

当我高唱东方红迎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雷鸣

当我盈满泪水酒酹滔滔俯首英雄的纪念碑

当我红旗飘飘踏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高音

谁 点燃殷红的血书燃起为人民服务的火种

我 就这样从清晨醒来

当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

当两弹一星高高绽放

当悲叹拂去浩劫 春回大地改革开放

当紫荆花金莲花争奇斗艳灿若朝阳

当初心猎猎打赢脱贫攻坚战

当铁肩逆行 2020全民抗疫

你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你带着嫦娥在我皇天后土之上奏响最强的凯歌

你 就是我在异国他乡硝烟弥漫病入膏肓时涕泗横流的那句“包机 带你回家”

我的“一带一路”的胸襟

我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

我的征衣未解又跨鞍的乡村振兴

我的“造福”“共享”“获得感”“幸福感”里气势磅礴的温暖

我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卓绝

我九千一百九十一万儿女饱含热泪打开党史

在东海在鸭绿江在新疆在西藏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在曾母暗沙的万里海疆高举右拳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我的亲仁善邻 协和万邦

我的天将降大任 风雨不动安如山

我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我的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我的亲其师信其道 夫孝德之本

你 用四书五经的神韵激情凝聚璀璨的国魂

一百年的光辉历程

一百年血与火的洗礼

一百年坚定不移的信仰

一百年的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这 是我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厚积薄发

艰苦卓绝的一百年

灿烂辉煌的一百年

劈波斩浪的一百年

这 是我泱泱大国响鼓重锤的庄严然诺

站在历史的峰顶上

诸子出世 百家争鸣 玉璧玉玦 青铜铸鼎 甲骨纸帛 千种文字

你 滚烫的情怀在长江黄河翻腾 一步步给角角落落洒满阳光

百年峨眉 千年长白 万年昆仑 长城绵延 兵马俑雄宏

你 未雨绸缪 金山银山耸立在华山庐山 挺立在皑皑珠穆朗玛 郁郁天山 苍茫的黄土高坡

当我哼着歌儿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您,就是我追梦路上放在心尖上 捧在手心里的

祖国!

一百年风雨,

洗涤出生命的铮亮齿轮

梁北雁

燃烧记忆,冲腾起南湖灵魂的凛然

钢铁一般铸造的信念,划破脆弱肌肤

在波澜壮阔的天地间

一百年风雨,洗涤出生命的铮亮齿轮

飞翔起铿锵有力的铁骨誓言——

七月星空

一百年,一个世纪的艰辛耕耘

用博大精深的爱心

精密编织出七彩绚丽

他们皈依着梦幻的强大与真实

凝聚血汗浇灌的希望沃土

在激情蔓延的旷野

花開的音符,融入赤子的坚定信念

他们一直走啊,从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到井冈山会师——几经湘江拼杀

滚烫的目光,漫过死亡线

冲出四千五百余米高入云霄的恶魔夹金山

冲出红原草原、若尔盖草原、阿坝草原、甘孜草原

那些地狱一样的草地——

把生命的极限,推到举世绝无的高度

那些比诸神更永恒的精髓

深深雕刻在历史的大川、旷野

成为文字无法承受的重量

肉体难以涂抹的画卷——

祭祀的泪水,抚平一百年的风雨伤痕

新世界丰润的摇篮

让勇士们沸腾的镰刀,胜利的斧头

紧紧捍卫着时代充满荆棘的季节

热血凛冽,雄性饱满

倔强的苍鹰,冲破黑夜蒙蒙烟雨

肃穆的回眸

瞭望泣血岁月,让鲜活的旗帜

久久触摸

坦荡无际、丰润美丽的

沧海,云山——

用思想,丈量行走的大河

用意志,放牧丛林,束缚苍狼

一百年,开拓爱情开拓生活的栖息地

那是圣洁的追求

崛起一个新纪元的辉煌——

七月的星空,为曼妙家园,歌舞翩翩

七月的星空,为强大的中国共产党

奋笔疾书——

七月的星空呵,为繁荣昌盛的祖国

挥手诗篇……

那些历史筑牢一百年的路

胡庆军

多少岁月沿着东方古国的风情交汇,在光阴内外书写华夏文明,伴随着红色的印记。

从步履蹒跚开始,在血雨腥风的洗礼中前行,奋起的脚步孕育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走过了一百年。让一种精神,印下了那属于她的独特的印迹,在一艘画舫上诞生的信仰,注定喻示着她的坚毅;用嘹亮的声音向世人宣告,如同一盏明灯,冲破漫漫长夜的黑暗,像初升的朝阳,给沉睡的大地带来了希望的曙光。

可以静静地读一百年的故事,党啊,是从1921年开始的映照着红旗的隆隆炮火,是从1927年南昌城开始的一往无前的嘹亮军歌,是纪念馆中斑斑的血衣,是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庄严宣告的新中国,在中国人的心中,一片神奇的土地上崛起两个一百年的幸福。

一百年的风风雨雨,一百年的励精图治,划破夜空的星在东方闪烁:一把锤头和一把镰刀,让中国革命史翻开崭新的一页,让伟大的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从战争走向和平,从打破一个旧世界到建设一个新世界;从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到改革开放;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精准脱贫、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总是在探索中不断总结出新的经验,在困境中敢于自我完善。你看,困难面前是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奋战在第一线;你看,灾难面前,是共产党员抵御危机、开创着崭新的局面。从她诞生的那一刻起,中华大地就有了一群引路人,中华民族就有了更加挺拔的脊梁骨,冲破了黑暗的灰烬。

一百年的风雨春秋,走过初创时的艰难,走过北伐战争的洗礼、土地革命的探索,走过抗日战争的硝烟、解放战争的炮火,走过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征程。一次次实现历史性的抉择,让中华民族的复兴梦逐渐成为现实。不管是雪山草地还是大渡河的霏霏雪雨,不管是井冈山太行山的腥风血雨,不管是延安窑洞的斜风细雨。一路走来的新中国从单薄走向厚实,从年轻走向成熟。一个政党的辉煌历史,是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一次又一次,如同母亲一样的党啊,领导中国用实际行动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宗旨,我们会想起那一个又一个气壮山河的名字。他们把信仰看得比生命更宝贵,用诺言、用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用奉献拓展一种情怀。

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已成为历史,目光里是生机勃勃、一片繁荣,所有的景象映着日子,昔日的穷乡僻壤,而今牛羊成群、五谷满仓,自强不息的歌儿飘散四方,那些旧时的茅檐瓦舍再也寻不到,林立的高楼、美丽的农村让幸福随处可见。

回顾历史,是缅怀党的光辉业绩,着眼未来,东方巨龙的雄姿让世界瞩目,面对党旗,我举起手臂,再一次大声宣读一遍入党誓词,短短的八十个字,让我体会其中的含义、要求,任重而道远。

一百年的征程是一部奋斗史,从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起航,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从一二十个年轻人开始,携起了广大工农和各个正义之士的手,以坚韧的品质发展,顶住了国内外的各种压力乃至压迫,撑起了共和国的一片天空,带领56个民族走进了幸福和民主,走进了新时代。

踏着光阴的节拍,穿越岁月时空,我们迎着火红的7月行走,让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展现着信念与理想,照耀强国之路。历史的长河因此而波澜壮阔,豪情万丈,用一支巨笔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画卷。

映著大海,一声呼喊托起了地平线上一轮不落的红日,一百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二万五千里长征,遵义会议,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一代代的伟人,一代代的坚强的领导核心,在每一个生死关头,带领人民都能获得成长,那些真正的英雄,捍卫了生命的辉煌,用血与火熔铸的铁锤、银镰砸碎没落和陈旧,将“七一”厚望转化成拳拳之心,用燃烧的生命之火,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着火红的誓言,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一百年,可以写一部长篇巨著,一百年,可以汇成烟波浩渺的光阴之河。当那饱蘸着革命者和建设者鲜血的火红的旗帜随风飘扬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坚实的臂膀和温柔的胸怀,史书里记载的无数的革命先烈,他们用血肉之躯把我们多难的民族抱出了地狱,送上了幸福大道;他们用拳拳赤子之心,抹去了祖国凄苦的眼泪;他们用拳拳赤子之心,换来了母亲幸福的微笑。

这片古老的土地之上的中国呀,从一个军阀混战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安定团结的国家;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变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从一个备受列强欺凌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地位的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带领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真正意义,这是中国人民所向往的美好和幸福。一百年,这是一个时间的结点,这是继续前行的起点,它永远永远都刻骨铭心地在炎黄子孙的心里。党啊,我伟大的党啊,一百年,这是一个欢呼的日子,是一个庄严的日子,是一个伟大的日子。

一百年意蕴就是生命的象征吧,当日子的芬芳渐渐升起来时,岁月便开始摇曳起来,阵阵清香从日子的连接处渗出着,有序地排列,让我又一次看见无限悠远而静谧的春天。

一百年的故事,因那些拼搏、不屈的细节起伏而舞动。

我读红色书信

李森铎

宝贝女儿知道我喜欢纸质书籍,2019年11月11日,她送给我一批纸质书籍,其中有一本《红色书信品读》。为了学习真实的历史知识,我把这本《红色书信品读》放在枕头边,每天起床前阅读一封书信。每读完一封书信,常常使我泪流满面或精神振奋。这些红色书信,是中国共产党的先烈、前辈们相互之间,或者他们与亲友交换看法、交流感情、托付后事的亲笔书信。这些书信真实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它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本书共收录49封红色书信,这些书信感情真挚、文采飞扬、思想主张正确,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那个苦难的年代,硝烟弥漫,战火连天,中国共产党的先辈们穿梭在枪林弹雨中,与反动军阀作战,与日本侵略军作战。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视死如归、忘我牺牲?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答案:是先辈们的爱国爱家思想,是先辈们在黑暗中看到了共产主义的曙光;在那时,他们在战场上、在敌人的监狱中、在行军的路上、在隐蔽的地下工作中,已经预见到了中国的美好未来。中国共产党的先辈是一群智慧的人、精神高尚的人、勇于牺牲自我的人。

1930年11月14日,在浏阳门外识字岭,杨开慧烈士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英勇就义时年仅29岁。在牺牲的前一年,即1929年3月,在给堂弟杨开明的信中,杨开慧烈士写道:“我好像已经看见了死神——唉,它那冷酷严肃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喜欢的事。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有点可怜他们!而且这个情绪,缠扰得我非常厉害——前晚竟使我半睡半醒地闹了一晚!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经济上只要他们的叔父长存,是不至于不管他们的,而且他们的叔父,是有很深的爱对于他们的。倘若真的失掉一个母亲,或者更加一个父亲,那不是一个叔父的爱,可以抵得住的,必须得你们各方面的爱护,方能在温暖的春天里自然地生长,而不至于受那狂风骤雨的侵袭!”这是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的母亲杨开慧,在牺牲的前一年写下的书信,字字血泪!

方志敏烈士在国民党的狱中撰写了《可爱的中国》,这封信曾由鲁迅先生代为保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开发表。方志敏烈士在这封信的结尾写道:“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地艰苦地奋斗!把各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这是方志敏烈士在1935年5月的呐喊,喊出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心声。1935年8月6日,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仅36岁。

左权是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将领,牺牲在了抗日的战场上,生前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参谋长,兼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1940年8月,参与指挥百团大战。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机关突围转移时,在十字岭与日军激战,壮烈殉国,年仅37岁。左权牺牲后,延安和太行山根据地为其举行追悼会,并改辽县为左权县。1937年9月18日,左权给叔父左铭三写过一封家信。在这封信中,左权写道:

“叔父!我虽一时不能回家,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愿以我的成功的事业,报你与我母亲对我的恩爱,报我林哥对我的培养。

……

“卢沟桥事件后,迄今已两个多月了。日本已动员全国力量来灭亡中国。中国政府为自卫应战亦已摆开了阵势,全面的战争已打成了。这一战争必然要持久下去,也只有持久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红军已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改编为第八路军,现又改编为第十八集团军。我们的先头部队早已进到抗日的前线,并与日寇接触。后续部队正在继续运送,我今日即在上前线的途中。我们将以游击运动战的姿态,出动于敌人之前后左右各个方面,配合友军粉碎日敌的进攻。我军已准备着以最大艰苦斗争来与日军周旋。”

毛岸英参加过苏联的卫国战争,回国后又分别去中国农村和工厂工作。毛岸英是毛泽东的长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1950年11月25日牺牲于朝鲜大榆洞。1951年1月2日,周恩来给毛泽东和江青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原文如下:

主席、江青同志:

毛岸英同志的牺牲是光荣的。当时因你们都在感冒中,我未将此电送阅,但已送少奇同志阅过。在此事发生前后,我曾连电志司黨委及彭,请他们严重注意指挥机关安全问题,前方回来的人亦常提及此事。高瑞欣亦是一个很好的机要参谋。胜利之后,当在大榆洞及其他许多战场多立些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烈士墓碑。

看每封书信时,好像他们就站在你的面前,和你在聊天。看过这些红色书信之后,我似乎有点懂——这49封红色书信的写作者,他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全部目的是为了拯救中国,让中国独立富强,不受外敌侵略;让中国人自由富裕,不受压迫和剥削——这个崇高目标,是这49位作者的人生追求。

今年是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全体中国人民都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苦难与辉煌,继承先烈和前辈的嘱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建设好网军、火箭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部队、陆军航空部队,要保卫好中国,建设好中国。今天的中国,要大力发展各类教育,培养各类产业工人和技术员,让人人有工作、有工资、有房子、有养老金。在此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今天的中国人,必须清醒着,每个中国人都要勇敢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时刻准备着保卫中国,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如果哪一天,我为中国的美好未来牺牲了,这篇文章就算我留给世界的一封信。

父与子

李 霞

王军是一大代表王尽美之孙。

那晚,他一时陷入哽咽。

那时我们几人在一起吃饭。他讲到父亲王乃征。他说,住院的父亲,那天晚上除了起床有些困难,其他状况还好。没有睡觉的他,下半夜,让我把《参考消息》拿到跟前,说你举着,我看看。我取过报纸照办。没有想到,父亲就在那一刻,走了……

那最后一次父子相依的场景,一定已特别刻入王军内心,近十年过去,触碰,依旧清晰如昨。

清晰如昨的还有他有次陪着父亲参观他的学校。那是20世纪80年代,王军从连队进入石家庄陆军学院深造,意气风发,作为现代军人,他感到颇有必要领着当年只是土八路的父亲看看他们的现代化教学,以及现代军器。对此,骄傲、得意无不显现在脸上。不动声色的父亲跟着他踱到学员队门口时,停下,问,单双杠呢?王军有些不解,说,这里是高级陆军学院,培训的是团以上干部,要单双杠干吗?接下来,父亲看似漫不经心的一番话,却给了王军深刻醒觉:

你知道贺龙元帅吗?军衔比你高啊,抬枪就是十环。

彭德怀是元帅吗?抬枪就是十环。

你将来别管当多大官,你回去是要带兵的。带兵你要跟士兵打成一片,干什么都得在前边。

那时王军的父亲已近离休年龄,正军级。从1937年参军走上革命道路,戎马倥偬大半辈子。参加过解放战争时期著名战役“四保临江”、三大战役之一“辽沈战役”。从任连长、指导员,到沈阳军区科长、处长、部长,再到吉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没有哪一步,不是扎扎实实认真走出来的。

醒觉了的王军,以后不管什么训练科目,他一定要站在全连的前面。投弹射击,五公里负重越野,百米障碍……

陆军学院毕业,王军成绩优异。成为一名更高级别军官完全没有问题。但未想到,最终,父亲又建议他回到了连队。用王军自己的话说,吧唧,又把我弄连队去了,说在连队待的时间短了。父亲说,你可以当军官,你才能不错,还行,但短了,应该再回去。

王军明白,立世做人,即使不是革命烈士王尽美的后代,父亲那一辈人不为条件所困、踏踏实实真学实干的作风,也是自己要努力看齐的标杆。起码,要对得起自己名字中的“军”字。

再后来王军给女儿起的名字“王丹娃”,也不无看出某种精神文化在王家的不断传递。这是后话。

再次回到连队的他,虽然只是一介连长,但各方面的出色成绩已引起军部重视。有次,军里的首长让他去讲课,给出一个大题目《毛泽东军事思想》。就此,他感到较为吃力的同时,全力以赴作准备。讲课反响很好。之后作训处处长找到他,赞赏说,没发现一个连长不错嘛,有什么想法可以跟我谈谈。

会有什么想法呢,同窗战友们大都进了城,他还在大山沟里带连队,几乎见不到什么人。但他不想枉了父亲一份期待。“知子莫如父。”唯有在连队踏踏实实,好好历练。

历练的过程,也是他加深理解父亲的过程。干就干好,有一身过硬的军事本领自不必说,还有,便是做人的低调。父亲命令式对子女们规定,禁止向别人提到与王尽美的关系。以至前前后后,王军当兵十几年,带过两个连队,从士兵到军官,从连队到机关,直到离开部队,也只有很少的战友知道他家族的历史。

包括调入到地方。

包括到退休。

直至退休两年后。

有一天——七一之际,单位一领导提个花篮闯到他那里,说,老领导,想不到啊,咱这里还有位名人后代,给整了个花篮敬上……

今年是王军退休后的第三年。此次回故乡,是今年内第二次。第一次6月份,参加故乡诸城为祖父王尽美诞辰120周年组织的纪念活动。如今时隔5个月,应茂腔剧团邀请,再次从居住的沈阳千里奔回,参与《王尽美》剧本研讨。我们几个探究王尽美革命足迹的同好,也得以第二次与他见面。

研讨活动结束,有了属于他个人的自由时间,又适逢周六,就一起驱车到他祖父母的居住地等处转转,也就有了那天晚上我们一起吃饭,他回忆起往事时情到深处的哽咽。

那天晚上,末了,他说,我讲述的关于我们父子之间的故事,如果你们搞创作需要这样的素材,完全可以换掉名字,以免别人以为我在弄什么高大上,只需知道我们的父辈曾经有人这样干过,如此就好。

我理解他,理解他依然的低调和低调的来处。但我并不赞同他改弦易辙,换成他人的故事。真实存在,永远有其他形态无法替代的优势。来得耐人品咂。更富生活和生命流淌的质感。

忠诚的战士

吴金泉

攻打总统府

陈启龙当兵时,只有16岁,比肩上挎着的枪高不了多少。入伍的新兵顾不上训练,便随着部队直接上了前线。当时,陈启龙在苏北军区二十五军中兵站服役,因三团卫生队需要骨干,把他调到了新兵三团卫生队。他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随部队横渡长江后,直抵南京,包围了南京总统府。总统府的高级官员早随蒋介石撤离了南京,留守的残兵败将不堪一击。解放军冲进总统府,看到蒋介石的画像,怒火冲天,一名战士对着画像上的蒋介石就是一梭子子弹,把画像打了几个透明窟窿。战士还要扫射,被班长挡住了,班长说:“这些都是有价值的文物,不要破坏了。”

这时,来了两位首长,其中一位个子矮点的首长说:“把这里打扫干净,保护起来。”

团长双腿并拢,敬了个军礼,高声说道:“是,邓政委。”然后,分派警卫排担任警戒,把总统府保护了起来。

陈启龙站在队伍当中,在老兵的指点下,才知道那位矮个子首长是邓小平政委。

后来,因朝鲜战争爆发,陈启龙随部队北上抗美援朝。那时,陈启龙已经是医务班的班长了。

血战三所里

1950年11月27日黄昏,冰封大地,白雪茫茫。三十八军兵分两路向嘎日岭和三所里疾进。他们要与时间赛跑,抢在美军前面占领三所里,把美第八军围歼在那里。

上午7时,部队急行军14个小时,在荒山野岭穿越了72.5公里,终于提前5分钟赶到了三所里。

仅仅5分钟时间,美军先遣分队就乘车到达了三所里。

志愿军发起突然攻击,将这股美军连同驻守此地的南朝鲜军一个治安连全歼,占领了三所里及其附近高地。

“闸门”关上了。

三所里是大同江上的重要渡口,为南北交通要道,占据着重要的军事位置。三所里被志愿军占领,卡住了敌集团军的咽喉,抄了美军的后路,美军企图南北夹击夺回三所里。

一场突围与反突围的恶战就此在三所里打响了……

陈启龙随着救护队穿行在战场,头顶敌机在山谷轮番轰炸,重型炸弹落在山坡的各个角落。敌机在空中犹如疯狂的游龙,时而翻卷,时而俯冲,机枪喷射着罪恶的子弹,机尾吐出一枚枚炸弹倾泻而下。山谷腾起了一股股沖天巨浪,掀起树枝,血肉模糊的人的肢体,被抛向空中。

敌机又一次来了,陈启龙带着救护队躲进山洞,人还没有完全进入洞口,一颗炸弹便在洞口爆炸了。指导员掩护战友进山洞,最后一个撤入山洞,刚到洞口,一颗炸弹便爆炸了。指导员被炸弹的气体卷入洞内,一只脚的脚后跟被炸弹皮劈去。陈启龙在北边的山洞,他纵身跃起,扑向山洞,被那股气体抛起,浮在空中停留了一会儿,又被重重地抛在地面。巨大的气浪把他震昏了,等他清醒过来,却发现眼前一片黑,身上被什么压着,压得他呼吸困难,喘不过气。他动动身子,才知道身上盖着的全是土,便从土里往出拱。他拱出土堆,爬到洞口,向山谷看去。洞口被炸了一个大坑,面积有一间房子大,有二三米深。山谷中,他们救护队和炊事班的驻地已被敌机夷为平地,只能看到一个连一个的弹坑,其他的全消失了。

战斗在激烈进行,打得异常惨烈,山坡到处都是死尸,鲜血染红了雪地。救护班的战士钻出山洞,陈启龙看山坡上倒着一个伤员,正艰难地向上爬着。他命令一个战士去救,那个战士还没冲上山坡,便被子弹击中牺牲了。接着,又跳出了一个战士,迅速迂回着向山坡冲去,随着一声巨响,他的右肩膀被炸掉了。

陈启龙两眼冒火,看着倒下的战友,愤愤地说:“我上。”

班里的战士拦住他,说:“班长,你指挥,我们上。”

陈启龙说:“我是毛主席的兵,共产党员,我不上谁上?”便冲出山洞,迂回着向山坡冲,子弹密集地射过来,打飞了他的帽子,打穿了他背上的水壶。他隐蔽起来,从侧翼绕了过去。他看到前面有几个美国鬼子,正躲在坡上的壕沟里向他射击。这时,从敌人的对面射出密集的子弹,掩护陈启龙向山坡冲。陈启龙已靠近了那几个鬼子,他猛然站起身,端起冲锋枪,对着那几个鬼子就是一梭子子弹。几个美国鬼子正和对面的志愿军对射,没防备侧面,被陈启龙一梭子子弹全干掉了。

三所里围歼战,一一三师提前5分钟抢占了三所里,切断了美第九军逃跑的退路,把美军分割包围、各个击破,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朝鲜停战后,陈启龙随部队回国,调至空军部队学习,于1958年退伍回乡。

毛主席的兵

1960年,陈启龙响应党的号召,支援边疆建设,随大批复员军人、支边青年来到新疆,在吉木萨尔县光明大队安家落户。当时,新疆的生活很艰苦,他卖了许多随身物品贴补家用,勉强度过了饥荒。后来,由于他经多识广,思想先进,劳动踏实,被社员选为生产队长,又逐步升级,担任大队长兼民兵营长,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乡村的建设和发展贡献着力量。

陈启龙在任十几年,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热爱毛主席,最早有毛主席像时,他去新华书店买了一张毛主席的画像,就是那时办公室和农户家都挂的毛主席的标准像。与众不同的是,陈启龙花了80块钱,让木匠做了一个精致的相框,把毛主席的画像镶在里面,便于携带。他每搬一次家或到一个新的地方,都会带着毛主席的那张像,第一件事就是把毛主席的像挂在墙上,反复看着,直到整齐满意了,他才去干别的事情。

许多年过去了,办公场所和住户家墙上很少见毛主席画像了,但陈启龙家正墙上依然挂着那张毛主席像。

一次,县上的一位下乡干部去陈启龙家,猛然看到了正墙上的毛主席像,他想收藏,便向陈启龙提出,愿意出一千块钱,让陈启龙把毛主席像给他。陈启龙毫不犹豫地说:“你出一万也不行,我是毛主席的兵,毛主席的像不能卖。”

陈启龙真是毛主席的兵,80多岁了,还一直把毛主席的像视为珍宝,走到哪里带到哪里,恭恭敬敬地挂在墙上。他的儿孙都很尊重他,把他当成毛主席的好兵,陈家人的骄傲。

陈启龙有一个爱好,年轻时喜欢唱歌,老了依然喜欢唱歌。他不会唱现在的流行歌曲,脑子里记下的全是老歌。他现在儿孙满堂,晚年生活很幸福,在家庭聚会或婚嫁喜筵上,他会即兴唱上几首歌。别看他快90岁了,嗓子却清脆洪亮,双手随着歌声挥舞着,像乐队的指挥,打出强有力的节拍。唱着唱着,他的歌声便变成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仿佛自己又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把人们也带入深深的沉思中……

陈启龙是毛主席的兵。是毛主席忠诚的战士!

父亲的“初心”

张 华

我的父亲张文礼,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兵团职工,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荣获新疆兵团二级劳动模范称号。

在父亲不多的照片中,有一张是年轻时父亲骑在马上的。那天阳光很好,高大的枣红马通身毛色发亮,微微散着热气,父亲一身旧军装英气逼人地向远方眺望着。这张照片定格在我的脑海中,似乎也预示着父亲大半生与马的不解之缘。

团场职工眼中的“张班长”

从1950年开始,父亲就在原猛进农场三站八队担任饲养班班长,认识的人叫了他一辈子“张班长”。在连队,喂马养马是顶顶重要而艰巨的工作。草料严重匮乏,马匹数量不足,多是老弱病残。这个烂摊子让父亲寝食难安。

春耕時节,父亲在连队周围开垦荒地种植玉米,以备秋季为马匹补充精饲料。秋忙季节,繁重的劳作严重透支着马的体力,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每天中午趁职工休息,把卸了车的马群赶到附近的草滩上吃草,保证不耽误下午出工。下午收工,父亲再把马群赶到远处草滩,让马儿吃饱。为了让马儿第二天早上再美美吃上一顿,父亲索性和马群露宿野外,靠水壶里的凉水和玉米饼熬过凉气袭人的漫漫秋夜。严重的胃病就是那时落下根的。天麻麻亮,父亲就把吃饱喝足的马群赶回连队套车装车。一月下来果真应验了马不吃夜草不肥的俗语。整个秋收,马儿干劲十足,不但没掉膘还上了膘。父亲可是一天24小时连轴转啊,眼窝深陷,瘦脱了形。年幼的我一个多月没见过父亲,猛地看到一个胡子拉碴的陌生人进来,吓得大哭。父亲红着眼圈用粗糙的手掌抹去我脸上的泪珠,高高举起我说:“是爸爸呀!”

父亲精心喂养的马匹膘肥体壮,当时还有几匹马被选为军马,成为一时佳话。《一〇一团志》有这样一段记录:“50年代,张文礼担任喂马工作,十几年如一日,精心喂马,除了喂马,经常抽空打草,利用混合草喂马,节约马草37万多斤,马料13万多斤。利用野外放马时间,用马尾、马鬃拧成570多条拴马用的细绳,新编和修理390多副马笼头。找废铁打成马嚼子396副,为国家节约几千元的资金。”

在职工眼中,一米七五,黑黑瘦瘦的张班长,似乎怀揣一个小宇宙,永远不知道什么叫苦和累,永远没有休息天节假日,简直就是特殊材料做成的。其实,哪有什么特殊材料,只是父亲是个执念的人,只要有益于集体、连队的事一定会用百分之二百的气力完成好。这应该就是父亲干工作的“初心”吧。

70年代中期,父亲主动请缨到艰苦、偏远的三营十五连工作,当时连队不允许自家养猪,大人孩子长年尝不到肉味。父亲决定干自己的饲养老本行——养猪,并在党小组会上立下军令状,春节,要让全连每家都能吃上肉。职工们都觉得这个“张班长”太能夸海口,就凭猪圈里那群皮包骨头、要死不活的猪?当时缺饲料、缺猪圈、缺人手,就是不缺闲话。

难!真难!困难似乎与父亲如影随形。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难,要我们共产党员干啥用?”看着一穷二白、破旧不堪的猪场,父亲清楚只能靠汗水硬砸了,大不了白手起家,再来次创业。父亲采取苦干加巧干的办法。先在猪场旁边种植了一大片甜菜,等甜菜叶子长大之后,每天采摘甜菜叶子与麸皮烫煮制成混合食料。不经意间,父亲发现,猪更喜欢吃隔夜剩下的发酸的食料。经过摸索,父亲精准地把煮好的食料发酵发酸,再喂给猪吃。吃这种独门秘籍食料,猪饿得快,吃得多,父亲又喂得勤,眼见得小猪噌噌噌地长。源源不断的甜菜叶子从夏天吃到秋天,秋天收获的甜菜疙瘩又接茬一直吃到冬天。父亲吃住都在猪场,俨然一个“猪”总司令,长架子的、催膘的、哺乳的、出栏的,科学分类,喂养的饲料和次数皆量身定做。

父亲对待工作是有一些“痴”的,喂马时满心满眼只有马,养猪时满心满眼又只有猪,只要对猪上膘有利,哪怕脱几层皮也要做的,焉有养不好猪的道理。

春节能否吃上猪肉成了职工们茶余饭后消食的话题,猪场成了全连人最牵挂的地方。

父亲没有食言,春节前夕十五连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家家分到了四公斤猪肉,这是连队有史以来第一次,全连男女老少吃着香喷喷的红烧肉,都夸张班长真乃一“神人”!只有母亲和我们看着父亲驼得更厉害的脊背,一阵阵剧烈的咳嗽,知道年龄不小的“拼命三郎”这一年付出了多少心血啊!

在十五连孩子们眼里,张班长还是个“大善人”。那时连队普遍都穷,十五连距离团部又远,孩子们听说过冰棍,但没吃过。父亲回家和母亲商量,把家里的全部积蓄拿出来给连队买了个冰棍机。酷暑天里,冰凉在孩子们嘴里融化了,清凉在父亲心里融化了。

退休后的父亲一天也没闲着,十五连远处的沟渠、地头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育苗、挖坑、植树。如今那一排排参天白杨,应该是父亲生命的另一种延续吧。借用叶嘉莹先生的话,“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不忘初心,不改本色,就是坚守的力量。

母亲眼中的“公家人”

父亲在母亲眼里是“公家人”。相濡以沫,只有母亲最懂父亲。母亲本来也是团场职工。1963年,母亲在生养了第二个孩子后,身体大不如前,家里家外都是母亲一个人扛着,父亲一点忙都帮不上。为了家,为了孩子,母亲只好咬着牙、流着泪退职了,放弃了自己大半辈子的经济保障。退职的母亲没来得及休息一天,父亲就把铁锨磨得贼亮,母亲成了张班长手下不拿一分钱的工作帮手,不在编的半个公家人。田地里、马棚里,相跟着出现在父亲左右。

铡草是个又脏又累又费神耗时的活儿,常常是父亲掌铡刀,虎口处挣开的伤口愈合又裂开,缠着的布条上血迹斑斑。母亲跪着续草,膝盖上用一块皮子裹着。尽管这样,母亲的膝盖还是磨得红肿破皮,钻心的疼痛让母亲走路一瘸一拐。跪的时间长了,母亲站起来两眼发黑就是一趔趄。等我们稍大一些,就全家总动员,都加入到铡草、种玉米、锄草的行列里。母亲心疼地说:“老张,你把我搭进去也就罢了,别太苦了孩子们。”母亲知道父亲是个“老顽固”,听不进去,就大包大揽替我们干,常常收工回来连做饭的力气都没有,父亲吃着吃着晚饭就睡着了也是常事。

幼时眼前的固定画面就是父亲、母亲淹没在成堆成堆、令人绝望的草垛中间,满头满脸,连眉毛上都是灰尘。有点色彩的就数父亲和母亲戴的花套袖。为了阻止父亲衣袖的破损速度,母亲总在夜深人静的灯下给父亲缝套袖,帆布的,各色碎布拼凑的。

60年代中期,母亲腹部长了个不小的良性肿瘤,需要在农六师医院(当时在柳树庄子)做手术,一天天托人捎话让父亲务必抽空去一趟医院,等了一个星期,万般无奈之下,13岁的大姐签了字,母亲才被推进手术室。第三天父亲在放马间隙,骑马来到医院,一只脚站在病房里,一只脚站在病房外,吝啬到走至母亲病床前的时间都没有。失血过多,虚弱到极致的母亲,强睁着眼看到父亲的嘴唇在动,却一个字也听不见,母亲急切地想问问最牵挂的孩子们,嘴张了几张,说不出话来。就这样,母亲和父亲谁也没有听到彼此说的话,父亲狠下心来匆匆追赶他的马群去了。母亲独自一人硬是熬过了术后危险期,与死神擦肩而过。谁让母亲嫁了个“公家人”,“公家人”就是舍了小家为大家啊。

女儿眼中“如山的父亲”

作为家里唯一的男性,父亲在四个女儿和母亲心里从来都应该是遮风挡雨的顶梁柱,家里的一片天啊。

母亲要生小妹了,是7岁的二姐陪着母亲坐着连队的病号车到团医院住院的。二姐单薄的小身体在一群大人中间来回穿梭,买饭、照顾妈妈都落在二姐肩上。看着一直昏昏沉沉睡着的母亲,二姐生怕母亲睡过去醒不过来了,怯怯地叫着“妈妈”、“妈妈”。她多么盼望父亲能突然出现在身边给她壮壮胆,换她睡一会儿。母女三人回到家,父亲愧疚地说:“没办法,大黑马和枣红马都要产崽,实在离不了人啊。苦了你们娘仨了。”

大姐高中毕业分配工作,不知是领导照顾还是运气好,分配到了团部附近的副业队,那可是多少人盯着的肥缺,大姐咧开笑着的嘴还没合拢,父亲就来到团部,要求张文礼的女儿到连队接受锻炼。大姐被气晕了,喊道:“做你的女儿真倒霉,除了吃苦吃苦,啥好处也没有。”父亲听了嘴唇直哆嗦,瞪着眼睛吼道:“共产党员的家人不是好当的,还想要捞到什么好处?你要对得起一个老共产党员女儿的身份。”大姐拗不过,回十五连种地了。大姐手里的铁锨、镰刀都是既锋利,又省力,谁说父亲不心疼女儿?

二姐高考落榜,回到连队承包瓜地,瓜地距离居民区挺远,一个女孩子家浇水偏偏排在后半夜。黑漆漆的夜里,二姐绝望地堵着一个个跑水的口子,远远看见患有老气管炎的父亲一路咳嗽着,颤巍巍地走来,二姐叫了一声“爸”,就哽咽得说不出话了,父亲站定喘了一阵,倒过气来,说:“硬气些。你要对得起一个老共产党员女儿的身份。哪有过不去的坎,有爸在。”

“要对得起一个老共产党员女儿的身份。”这应该是父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对我们姐妹影响最大的一句话。虽然,我们也抱怨过、委屈过,在我们的成长中,父亲给予我们的爱和关注实在太少太少。为了工作,我们可以犧牲掉,为了集体,我们可以牺牲掉,我们总是被牺牲掉的那部分。但在潜意识里,父亲何尝不是我们四姐妹心中耸立的那座丰碑,我们又何尝不是以父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着一步步走过来的?姐妹四人中三位是人民教师,一位在邮电局工作。父亲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姐妹,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也经由父亲的血脉遗传到我们身上,乃至我们的下一代,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我们哪一个不是顶着几项有分量的荣誉称号。这种传承算是对得起父亲的养育、教导了吧!算是对得起一个老共产党员女儿的身份了吧!

父亲晚年喜欢回忆,话也多了。我最爱听的就是1966年国庆节,父亲作为新疆代表团的一员,受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周年国庆大典,作为观礼代表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毛泽东主席接见了全体代表,周恩来总理宴请全体代表,并与新疆代表团合影留念。

这的确是父亲一生的高光时刻,其实哪有什么高光时刻,不过是一直逐光而行。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兵团职工,一辈子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也说不出什么豪言壮语,但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概括这样一个老共产党員的一生,父亲担得起。

写到这里,想起了纪弦的诗歌《你的名字》,以此献给我心目中最伟大的父亲,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张文礼。

刻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在树上。

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

父亲教我写好入党申请书

陈海贤

高中毕业以后,我在乡村小学代课半年,向小学生讲《我爱北京天安门》。之后内招,又在父亲所在的供销社工作了四年,在夏秋两季为村民送一些农用物资和生活用品。通过几年的基层生活,让我对农(牧)民、对农村、对农业有了最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到了边远的山乡,一些企事业单位大量招干招工,全国各地都是一片热土。正是用人之际,我是城镇户口,有资格参加县上组织的招干招工考试。当时也分不清工商、税务、银行与工厂企业的区别,觉得能离开家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好了,所以,对自己招干让别人顶替了也感到没有什么,这件事是后来父亲在人事部门的老乡告诉母亲的。父亲也说,这没什么,不管干什么,都是为人民服务。从这也可以看出来,我的父亲是只有“大家”没有“小家”的,这是母亲常常抱怨父亲的地方。

第一次写入党申请书,是写在“纸”上。记得那时还在乡供销社工作,期间,父亲由县城下放到乡里来,由于工作能力强,好像干的是文秘和统计工作。在当时,并没有打字机之类的现代化办公设施,全是手工作业,手工记账、手工写稿、手工统计等等。父亲的字、父亲的文章、父亲的忠厚在全乡乃至全县是出了名的,而父亲的算盘也是打得出神入化,月终盘点、季度核算、年终报表等,都是父亲在操持,虽然当时供销社人员有五六十号人,但父亲总是最忙的,虽然不苟言笑但人缘却极好,因为他总是善于帮助年轻人,在他们迷茫的时候给一些思想上的指引。

由于父亲能干,有好名声,我在供销社工作,也沾了父亲的光。乡党委组织部门找到我,问我入党的事,并征询了父亲的意见,让写一份入党申请书。二十多天过去了,父亲问我入党申请书写了没有,我回答说没有。又过了十多天,父亲又问我入党申请书的事,我回答说还是没有写好。当时我对写入党申请书一事并没有太在意,而父亲是写了十多次入党申请书,但都因为海外关系通不过。所以,父亲对于我入党的事情还是很在意的。他把写好的入党申请书交给了我,我也随便找了上高中时没有用完的作业本,抄写了一份就交上去了。入党申请书交上去不久,我就到外地工作了。调档案的时候,父亲又到乡党委组织部门把我的入党材料提取出来装入档案,一并转入新的单位,这也是后来组织部门考察时,认为我写入党申请书比较早、入党动机明确的主要原因。

第二次写入党申请书,是写在“嘴”上。80年代初,我进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工厂建在北疆的一处荒滩之上,离县城约有3公里的路程,招录的两千多号人清一色的年轻小伙姑娘,有一部分是技校定点培养的技术人才,有少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党员不多,团员不少。从入得工厂,看到这设备堆积如山,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的场面,从小没吃过多少苦、见过多大世面的我打了“退堂鼓”,卷起铺盖就回家了。在家待了几天,一看也没有什么事可干,不去工厂上班又怎么办?父亲默默地找了县人事部门的朋友,打了招呼,才保留了我的名额。父亲亲自送我到工厂门口,下得车来,什么话也没说,我能感到父亲的无奈和期盼。退路没有了,只能好好干。两年中,我下定决心要干出个样子,挖管沟、扛钢管、学电焊、装机器,从一个学生真正变成了一个产业工人,有一次夜间煤场着火还与大伙舍身扑救,不能让国家财产受损失,这是发自内心的想法。自己不甘心当一名工人,希望能从事一个自己爱好的职业,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为了能写好这份入党申请书,我让父亲写了一份,又结合自己思想实际,把自己的入党动机、对党的认识认真地写上去,郑重地交给了党支部书记。好在当时写入党申请书的人并不多,字写得还算好、遣词造句还算上乘,档案中又有一份入党申请书,内部审查和外调都通过了。

1987年7月1日,我与其他20名青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面向党旗进行了庄严的宣誓,老党员给我们别上了党员徽章,党委书记与我们合了影,26岁的我激动不已,再加上有10对青年举行集体婚礼,这个日子我记得非常清楚,终生不忘。之后,工厂建成投产,机关各内设部门和机构陆续在充实人员,我因为是党员,平时也写写宣传报道和板报,被点名选调到了党委办公室从事秘书和宣传工作。现在回想起来,应该说,当时自己入党,还是掺杂了一份功利心、利己心的。

第三次写入党申请书,是写在“心”上。后来,自己的工作岗位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自己也从小县城来到了大都市,也担任了党支部书记,党龄也随着岁月的更替逐年增长,党性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升华,热爱党、忠诚党的初心使命沉淀在心田、扎根于脑海、深入到骨髓。虽然挫折过、伤心过、埋怨过,但对党的认识和热爱却愈加深、愈加强、愈加真。我会主动去学习党的历史,从波澜壮阔的党的历史中汲取人生前进的营养;我会自觉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自己家庭、本人生活、社会面貌去感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变迁;我会对照党章中共产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去干好自己分内甚至分外的每一份工作;我会经常对照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从自己所在单位、主责主业和致力于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的世纪伟业中,感悟到前行的动力,净化自己为人民服务的灵魂。

第三次的入党申请书,虽然是无字的、无纸的、无形的,但它才是真正的、唯一的、终生的。实际上,父亲入党的时间比我晚,直到他退休的前一年才入的党,而这时候的我,已是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父亲虽然形式上入党时间晚,但在思想上早已入党。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在为中国共产党献上衷心祝福的时候,更需要我们每一名党员在实际工作和本职岗位上为党旗增光添彩,用行动践行自己面向党旗举起右手的宣誓,担负起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担负的使命,用一生去守护这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江山。

我更加坚信,对父亲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人民群众举在头顶,把对党的忠诚写在父亲长眠的边疆,用热血和汗水浇灌好脚下的这块热土!

100岁的太爷爷,100岁的党

丘锐琪

太爷爷如果还在的话,今年100岁了。我记得奶奶收藏了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经常翻出来看。“孩子,看,这就是你阿太,骑着高头大马,他可是共产党的团长,是军官哩!”年幼的我看着照片里那瘦黑严肃的面孔,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太爷爷18岁就应召入伍了,离家的那天,新婚的太奶奶哭得梨花带雨。奶奶刚出生没几年,太奶奶就因思念成疾去世了。奶奶的记忆中,太爷爷很少回家,但经常写信给她。他在信中语重心长地对奶奶说:“阿梅,阿爸很想在家陪你,但是仗还没有打完,国家还很动荡,我还不能回家。你一定要好好念书,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小学三年级时,太爷爷给奶奶寄来一张骑着白马的黑白照片。可怜的奶奶经常仔细地摩挲着这一张仅有的照片,想念着远方的太爷爷,想象着太爷爷的音容。

奶奶说太爷爷从军以后,每个月的月钱除了一两元自用,剩下的全都寄回家,其中包括奶奶的学费。奶奶谨记太爷爷的谆谆教诲,除了必要的家务农活,剩下的时间都用来学习,每回考试都是第一名。可惜好景不长,在奶奶读初中的时候,太爷爷被打成右派,家里断了经济来源,书也读不成了。奶奶默默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几年后经人介绍嫁到了隔壁村的爷爷家。

奶奶说爷爷是个忠厚老实的人,值得托付。爷爷虽然在县里税务局工作,但工资不高,家中老母又身患重病,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奶奶体恤爷爷的辛苦,也深知只有勤劳才能致富,在村里工作十分卖力,经常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儿,挣了不少工分。后来靠读了几年书成功当上了生产队会计,又被选为大队长,还入了党。在奶奶的带领下,生产队的分工更加明确,奖罚更分明,村里的余粮越来越多。有的村民见奶奶一个外来的媳妇,居然干起了大队长,还帮家里盖起了新房,分外眼红,便信口胡诌道:“你爸爸是右派,你也是右派!我看你家的房子就是贪污村里的钱盖的!”奶奶怒目圆睁道:“我家的房子都是我用工分挣来的物资、自养的猪、自家的地跟人置换的,每一笔都来之不易,我记得清清楚楚,不信你找人来对质!”之后在证据面前,说闲话的人哑口无言,而奶奶始终相信,她崇拜的太爷爷是一名忠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绝不会做背叛党和人民的事,而她也绝对不会。

几年后,太爷爷平反了。他是无罪的。从监狱出来后,他定居在了云南,那个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爷爷奶奶此时也带着孩子离开广东农村,到城里生活。爷爷在税务局升了官,奶奶则在煤矿公司上班。爷爷是一名老党员,一生为官清廉,两袖清风,连自己的女儿进单位都没有走过后门。据当年的面试官说,明明他的上司就是爷爷,但爷爷却一声不吭,所以直到姑姑入职后他才知道这一层父女关系。我总觉得,爷爷平日虽然话不多,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被儿女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渐渐地便成了屹立着的标杆。

父亲高中毕业后在供电局工作,没多久就入了党。在他的信念中,像爷爷奶奶那样的党员就是他学习的榜样。几年后由于工作勤勉、表现突出,父亲被外派到下属企业担任负责人。在位期间,他尽心尽职,因为管理严格,得罪了一些宵小之徒。那些人认为拿了工厂几根灯管、几个劳动工具有什么了不起的,反正是国家的东西,嫌父亲多管闲事。在职工大会上,父亲严厉地批评了这些人。他说,作为共产党人,要尽共产党员的职责;是企业的领导,要尽到领导的责任;管理条例就在墙上贴着,共产党员条例就在脑子里刻着,时刻不能忘记。后来的岁月里,父亲也一直践行着他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很少与权贵打交道,也不会“来事儿”,只知道以诚待人、以质取胜,赚的都是良心钱。

80年代初,改革的春风吹到了我家。两位叔叔摩拳擦掌想去深圳发展,问父亲去不去。父亲说他是家中长子,两个弟弟都可以走,但是他不能走。叔叔们赶上好政策,投资成立了电子设备公司,生意蒸蒸日上,之后还双双买了房子,在深圳安了家;而此时父亲管理的国有企业也迎来了私有制改革。父亲用所有积蓄做投,接下了这个他苦心經营多年的企业,又扎扎实实干了二十多年。父亲说,他相信,只要守住底线、努力工作、用心生活,无论在哪里都能得到幸福。

2011年,正在读大四的我站在党旗面前,昂首挺胸,高举右拳。我终于踏上了一条长辈们都走过的路,可是我真的准备好“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了吗?我的心充满了忐忑,因为我知道这不是一句玩笑话,而是无比庄严的、沉甸甸的誓言。不知道长辈们当年是以怎样的心情立下这誓言,又是如何践行自己的承诺呢?

太爷爷的青年时期,中国战火纷飞,能够活下来已是不易,可他偏偏背井离乡、戎马一生,舍小家,为大家,选择走了一条千难万险的路。保家卫国是他践行诺言的方式。

爷爷奶奶的青年时期,新中国创立不久,百废待兴,他们在自己的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地服务群众,为城市化建设铺开一条崭新之路。清廉为公是他们践行诺言的方式。

爸爸的青年时期,中国打开国门,实行改革开放,他选择留在家乡,接受私有制改革,走出了一条国富民强的创新之路。诚信经营是他践行诺言的方式。

那我呢?学业完成后,来到美丽的新疆,主动报名到南疆参加“访惠聚”工作。一路走来,我不断在经历和成长;我看见了中国的伟大崛起,感受到了祖国的日益强大。我想,我的青年时期,大概是在走一条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吧!我觉得,无论在哪里,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在自己的岗位上点燃青春,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就是共产党员践行诺言的方式。

太爷爷今年100岁了。如果他还在的话,他一定会和故交坐下来喝茶闲聊,一同回忆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峥嵘岁月。看到子孙后代幸福的生活,他们一定绽放最欣慰的笑容……

开着轿车去赶集

杨福亮

过去不可想象的事,但如今变成了现实。

2020年7月,回河北高碑店探親,开着弟弟们的轿车,拉着年迈的母亲,我们去了邻村的几个集市。母亲神情自若,脸上透着幸福的微笑。路过村里的街道,一排排砖墙瓦房慢慢闪过,几位在村头聊天的乡亲投来祝福的目光。乡村集市上红的绿的商品和农副产品琳琅满目;穿着各式时尚服装的人们在集市上攒动。坐着小汽车赶集,成了现代农村生活的一道风景。

我们村坐落在距乡上和县城十多里的偏僻地方。小时候出行,这样的距离只有靠两条腿丈量。上中学时我每天都要来回走完二十多里的乡村小路,春天田野一片荒芜,偶尔一片绿色是稀疏低矮的麦苗,夏秋两季几处与头齐的玉米瘦弱地目视着我们,冬天是寒冷望不到边际的皑皑白雪。姑姑家在北京房山,每次串亲都是先步行十多里赶到松林店火车站再乘坐市郊列车往返,一路上要过几个村庄,那条弯曲的马路感觉好长好长。

那阵儿,因为家里大人少小孩多,只有父亲一个壮劳力,每年家里的收入,够吃都难保障,家里的经济状况是村里倒数一二的。关于车子,那更是不敢多想。记得我家的第一辆手推车还是父亲自己做的。那是一辆由一只独轮组装的木制车子,父亲推着它出过工,载着弟弟妹妹串过亲。我推着它给猪圈垫过土,给田里送过农家肥。那时,看到别人家骑着自行车出行时,最奢侈的想法就是盼望自家也有一辆像样的自行车。

80年代初,改革的春风已经在冀中大地吹遍。父亲总是说,现在的时代,遍地都是金银,就看你捡不捡了。他一再告诫我们要趁着这大好年景放开自己的双手好好勤劳致富。他就是这样的带头人。从那时起,父亲做起了菜籽生意。他与村上几位志同道合的乡亲一起骑自行车长途跋涉百公里,把京郊或其他地区菜园的优良菜种卖给需要的菜农手里,一方面解决了菜农的需要,一方面为菜园打开了菜籽的销路,更重要的是为我家增加了收入。就这样,我家从原来的贫穷户,慢慢变成了富裕户,很快家里就购买了第一辆自行车——永久牌。这辆自行车就成了我们走亲串友唯一的坐骑。驾着那辆崭新的“永久”,走在乡间的马路上,天空像洗过的蓝布蓝得透明,太阳温柔地像妈妈的手抚摸着头顶,麻雀叽叽喳喳像少先队员在唱歌,路边的庄稼像整齐的士兵,列着雄赳赳气昂昂的队伍,我着实在村里村外张扬了许久,也为家里自豪了许久。

不久,父亲因上了年纪,不能骑车走东串西,于是就改行开起了豆腐作坊。他做的豆腐筋道、味香、量足,很受周围村民的喜爱,收入也越来越高。在父亲的带领下,两个弟弟也都经营起了自己的产业,除了种好那几亩地以外,他们一个在家搞起了养殖,一个与人合作干起了工程建筑。虽然不在同一个行业,但他们都遵循着父亲的教诲,凭着自己诚实合法的劳动创造着自己的美好生活。

我是吃公家饭的“工人”,与农村的他们相比,我的生活是随着社会发展而改变的。一双儿女大学毕业后一个在上市公司做文员,一个考取了国家公务员,经济收入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增长。如今,他们都成家立业,经济上都慢慢丰厚起来。我和他们因工作的需要先后都购置了自己的轿车。节假日,我们有时开着各自的小车,有时开着其中的几辆下乡踏青、农田赏景或郊游,日子过得美满而温馨。

现在,不论在外地工作,还是回老家探亲,出出进进都是以车代步,用两条腿丈量大地是我们现在锻炼身体的需要了。

开着轿车去买菜,开着轿车去赶集,开着轿车走亲戚,开着轿车去旅游,已经成为中国千家万户的常态。

推荐访问:在我 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