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38年《新华日报》社论试析党的宣传工作特点

|idpi

摘 要:1938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了第一份大型机关报——《新华日报》,对做好党的宣传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作者通过对1938年《新华日报》社论的研究,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的科学性、理想性、时机性、人民性等特点,以期为新时代开展党的宣传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新华日报》;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 D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0475(2020)10-036-03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宣传工作具有多维内涵。从工作内容上看,包含政策理论宣传、革命文化教育、党员干部培训、文化学术活动、党报出版发行等诸多方面。从宣传对象上看,可划分为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对内宣传指面向中国共产党党内,面向以工人、农民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群众,以及面向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其他国内势力。对外宣传指面向国外,主要面向美国、英国、苏联等外国来华记者、友人等,借助他们的力量破除新闻舆论封锁。本文所指的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主要侧重于对内宣传。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进行英勇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淞沪会战、太原会战等战役后,战争形势日益严峻。1937年9月下旬,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确立;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抗日战争发展至此,中国人民共同抵御外来侵略的决心愈发坚定。1938年1月,《新华日报》正式创刊。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的第一份大型机关报,《新华日报》对做好党的宣传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报刊而言,有评论才有态度、观点和灵魂,而社论更是有“评论之王”的称号,在各种形式的新闻评论中,历史最为悠久,最具重要性,是“代表编辑部就某一重大问题发表的权威性评论”[1],“是最重要的政论,它所涉及的问题都是广大群众最关心的最迫切的现实问题”[2]。笔者对1938年《新华日报》社论进行了梳理、分析、归纳,发现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一、科学性:实事求是,科学揭示抗战时局

1938年,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的科学性:一是有科学的思想引领,二是有科学的观点支撑,三是有科学的实践检验。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致力发扬的作风,并把它作为党的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列宁指出,开展宣传工作要让“真理钻进一切人的头脑中去”[3]。陆定一曾提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4]对于创办初期的《新华日报》来讲,如何在艰苦卓绝、斗争激烈的抗日战争中排除万难,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保证报道的科学性更是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原则,致力于充分考察各种不同情况,找出其中蕴含的规律与联系,经仔细分析和认真考量,再付诸行动。

1938年2月15日至2月25日,《新华日报》分别发表社论《论目前战局》和《再论目前战局》。《论目前战局》指出,“目前战争的特点,是由阵地战逐渐转移到运动战的形势”[5]65,号召紧密团结,巩固局势,从小小的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再论目前战局》开篇写道:“目前日寇作战的方针,较之十天前,是不是起了基本上的变化呢?不是。”[5]68然后对敌人的企图、作战的基本方针、战况发展的原因等方面展开论述,提出坚持在华北作战、坚决抗战、做好在中原会战准备等注意事项,努力“使目前战局的严重性不致扩大起来,而胜利地进行持久的战斗”[5]71。这两篇社论相隔十天,均对瞬息万变的战局、战况等作出了科学分析,对战争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了科学预判,做到了真实性与及时性并重,为中国共产党开展抗日行动和确立工作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南。

除此之外,1938年1月15日的《巩固前线》、1月16日的《保卫河南》、1月17日的《巩固山西阵地》、3月9日的《论山西战局》、2月26日的《论抗战军队中的政治工作》等社论,对当时抗战的局势都作出了较为真实、客观、科学的分析,并积极宣传党的科学理论与思想,致力于介绍各地战斗情况与组织建设情况。正如《新华日报》发刊词所言:“本报愿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战斗中,作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1938年,中国共产党借助《新华日报》这一宣传前沿阵地,用科学有力的文字发出震撼时代的强音。

二、理想性:鼓舞士气,以建设新中国为共同理想

“共同理想”即社会全体成员基于共同的生活条件所形成的带有相当普遍性的社会理想。1938年,人民生活困苦,抗日热情高涨,建设新中国可谓是全体中国人普遍的理想。中国共产党抓住这一热点积极进行宣传。1938年3月17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社论指出,自推翻清政府创建民国以来,20余年过去了,中国虽为独立国家,但实际上并没有完成孙中山先生追求的国际地位和政治经济地位平等的夙愿,还不是真正的独立自由国家。造成这种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帝国主义者利用挑拨离间的奸计,破坏民族统一战线。文章举了两个例子:一是民国初年帝国主义者勾结北洋军阀摧残革命运动与建国运动,二是1925—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顺利开展却功亏一篑,提示大家提防帝国主义的挑拨离间和软化政策。文章还描述了当时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奋起抗战的形势,提出“抗敌便是建国”的宣传标语,指明当前阶段的任务,表达了要建设新中国的美好憧憬。同时指出欧美国家是“少数人做主人,多数人做牛马”,而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的是“根据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精神的,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中华民国”,粉碎帝國主义的铁链后,中华民族将“雄健地站在远东,为世界和平人群幸福而奋斗”[5]4。

《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这篇社论从回溯历史出发,举例说明当时的严峻形势,又对要建设的新中国提出了设想,为全国人民的奋斗指明了方向。在同时期社论中,提到建设新中国这一话题的不在少数。如1938年2月5日的《刷新庶政与抗战》、2月18日的《争取抗战形势的好转》、3月13日的《政训与新运》、4月4日的《国民党临时代表大会的成就》等。这些社论或回溯历史,或举例论证,或分析时局,或刷新观念,总是围绕着建设新中国这一主题,提出建设新中国的路线,憧憬新中国的面貌,号召民众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这样一来,就明确了建设新中国的目标,并逐渐使之成为当时人民的共同理想,使1938年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作更具凝聚力与鼓舞性。

三、时机性:抓住时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新华日报》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发行的,一方面,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报属性,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报道党的重大事件、组织生活;另一方面,由于面对复杂多变的办报环境和生活经历、教育背景等不尽相同的受众群体,党的宣传工作开展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新华日报》自成立之初便努力调整自身,以更好地适应客观环境,在宣传工作中突显时机性。1938年3月12日,正值孙中山逝世13周年,《新华日报》发表社论《纪念中山先生》,在文章最后指出:“当着今天——民族自卫战争剧烈地进行着的今天……我们应该高举他的代表我们伟大民族伟大思想的三民主义之旗,我们应该忠实地遵循他的三大政策之路,结成铁一般的队伍,紧携着手,迎接强盛独立之中国的来临。”[5]89社论用充满感性又不失理性的话语,激发着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共同抗战的決心和信念。

每逢重大纪念日,《新华日报》总会发表专题社论,如1938年3月8日的《“三八”国际妇女日与中国妇女》、3月29日的《黄花岗革命先烈纪念》、5月1日的《纪念“五一”劳动节》等。在纪念相应的人物、群体的同时,《新华日报》社论总是由纪念日说起,联系抗战斗争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联系到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去,既使人们学习了革命的经验与教训,又宣传了党的理论,还避开了一些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视线,维护了自身发展,有利于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四、人民性:不忘初心,充分调动群众力量

毛泽东曾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6]在各方面条件十分艰苦的抗战时期,团结和依靠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重要基础。如2月2日发表的《政府与民众协力扑灭汉奸》、2月3日发表的《动员千百万农民参加抗战》、2月16日发表的《如何动员工人群众积极参加抗战事业》、2月21日发表的《论抗战时期的民众运动》等一系列社论,都强调发挥群众力量的重要性,积极宣传动员群众的方法和路线。

值得一提的是,《新华日报》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作为办报方针,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观点。《新华日报》自创刊起便设有《读者信箱》栏目,许多读者的来信与提出的问题都曾被刊载其中。创刊号中《我们的信箱》一文还表示,凡是看本报的人,都是给本报写文章的人,不管是做工的、种地的、看店的,还是当兵的,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与工作性质都不一样,只有集思广益才能让报纸真正反映全国的抗战动态。这样一来,《读者信箱》便成了《新华日报》广大读者们的天地。读者们反映的各种问题,也成为《新华日报》撰写社论的重要素材,党与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

另外,2月12日发表的《伤病与难民问题》、2月13日发表的《救济和保育我们的儿童》、2月14日发表的《怎样实施抗战教育》、2月19日发表的《青年武装问题》等社论,都从不同方面照顾到了不同人群的需求,而且大都是最紧迫的需求与最亟待解决的问题。群众需要什么思考什么,中国共产党就努力做什么、解答什么。有了这样的工作思路与方法,群众的力量才能被真正调动。

参考文献:

[1] 范荣康.新闻评论学[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188.

[2] 彭菊华,郭光华.实用新闻写作[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262.

[3] 列·沃伊塔西克.政治宣传心理学[M].邓中本,钱树德,译.成都: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45.

[4] 陆定一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322.

[5] 新华日报论评集[M].顽强出版社,1938.

[6]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责任编辑:刘中雁】

【作者简介】 田玉(1995—),女,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建。

猜你喜欢 新华日报宣传工作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伙伴(2019年11期)2019-12-14抗日战者时期中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科学与财富(2019年18期)2019-07-1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新民周刊(2017年43期)2017-11-22不忘初心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全国新书目(2016年7期)2017-02-27浅谈《新华日报》华北版的战时舆论宣传策略采写编(2016年5期)2017-02-16浅谈宣传工作在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下旬刊(2016年10期)2016-11-04浅议如何加强企业宣传思想工作世纪桥(2016年10期)2016-10-31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提高共青团宣传工作有效性的研究科教导刊(2015年23期)2015-10-14暑假期间中外主要节日一览中学生英语·阅读与写作(2008年8期)2008-12-19添笔游戏青年文摘·上半月(1985年2期)1985-11-01

推荐访问:社论 宣传工作 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