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视阈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王 涛,高 健,董建荣,史文雅,李 夏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邢台 054000)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支撑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基础,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明确的重要任务之一。[1]“双师型”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对接区域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因此,仅依靠教学经验的逐步积累难以完成培育工作。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指出,应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完善多方参与的培训机制。同时,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还应统筹考虑区域、产业、专业等因素的差异,谋划符合自身特点的建设方案。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高水平专业群,对接装备制造领域,在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方面开展了可供借鉴的探索与实践。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旨在通过扶优扶强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专业群各项建设任务有序开展的根本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同步开展,相互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设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而高水平专业群中技能人才培养、创新服务平台等任务所需有关能力则天然的成为队伍建设的目标。

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建设省域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的目标。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需对接区域产业特色,建设具有特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创新服务平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亦需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合理谋划,设计适合本专业群需求的师资建设方案。

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群是河北省“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河北省第一支柱产业为装备制造业,该学院也是河北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为此,该专业群明确了对接区域装备制造业,服务该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理念。“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关能力亦需与此对应。专业群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掌握装备制造业有关技能,熟悉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专兼职教师互为补充

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和技术性的双重特征。学院专任教师具有较强的理论教学能力,但其技术技能水平,尤其是解决企业一线实际问题的有关能力尚有欠缺。企业技术人员通过具体实践,掌握了一定的解决企业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学院教师队伍在此能力上的不足。[2]专兼职教师在配合过程中,亦可相互促进。[3]

该专业群依托职教集团平台,主动联系区域内先进装备制造企业高技术人员,聘请其到学院兼职任教。兼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企业先进技术、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等融入教学。专兼结合的师资团队在实际教学中协同育人,优势互补,既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可以相互交流促进。

(二)设立产业导师特聘岗位

企业教师不应只担任教学工作,还应更深入地参与到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创新创业、技术服务等项目中。企业导师特聘岗位可以给予企业兼职教师更好的机制保障,也可支撑其开展更为广泛的交流活动。

该专业群承担了河北省国培装备制造类产业导师特聘岗位项目。依托项目支持,专业群聘请国内知名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在一定时期内到学校特聘岗位工作。特聘岗位工作内容既有教学任务,又包括产学研合作、专业建设等各种层面,全方位带动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

(三)适时专职引入企业高技能人才

院校常规招聘中,往往要求硕士及以上学位,这虽有利于吸引高学历人才加入职业教育领域,但也限制了学历有限的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对于教学效果良好的企业兼职教师,以及其他乐于加入职业教育阵线的企业能工巧匠,学校应专门设立企业高技能人才岗位招聘计划。该类人才的专职加入,更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长期稳定发展。

该专业群依据国家和学院有关政策,针对专业技术骨干、高技能人才、具备高水平专业实践能力的能工巧匠等开展聘任工作,为专业群引进了一批深入了解装备制造领域管理理念和技术技能的高技能人才,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开拓了思路与模式。

“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根据证书获取、资格资历等佐证开展认定,更需要根据现实需求,开展系统化的职后培养,保证其素质能力紧随产业发展需求而提升。该专业群依据区域产业特点及自身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探索和实践了系统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后培养体系。

(一)定制个性化培育方向

1.开展创新师资培养工程

高水平专业群由多个核心专业组成,各专业之间紧密协同,也各有特点。依托专业成长的教师各有擅长的技术领域,其培育方向也需有一定的差异。这也能更全面、更系统为专业群发展提供师资支撑。

该专业群开展了“一师一课、一师一技、一师一室”创新师资培养工程。每位教师建好一门精品专业课程、加入一支技术创新团队、立足一个专业实训室。从职业教学与技术服务角度,为自身定制了个性化培育方向。

2.对接“1+X”证书制度

“1+X”证书制度对“双师型”教师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也明确了其能力提升的方向。[4]教师需依据“1+X”证书制度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从思想观念、理论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全面谋划自身发展方向,有的放矢提升自身能力,保证“1+X”证书试点落实效果。

该专业群依据区域需求和专业特点,承接了多轴数控加工、数控车铣加工、数控设备维护与维修、智能制造生产管理与控制、机械产品三维模型设计等各种“1+X”证书的教师培训与考核工作。同时,依据专业发展情况,每年更新“1+X”证书承接类型与数量。专业群实现了“1+X”证书全覆盖,让每个专业、每个教师、每个学生都明确培育和成长方向。

(二)丰富培育手段

1.定期开展企业实践

定期开展企业实践是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依靠个人随机选取企业的方式,虽可短期解决实践企业短缺的困境,但其实施效果受到了组织谋划、企业选取、机制保障等方面的制约。校企联合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岗位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该专业群依托职教集团,发展了一批长期稳定的装备制造类合作企业,落实每5年一个周期的全员企业轮训制度,提升教师企业实践经验。教师参与企业研发与生产任务,在真实生产环境中提升对接产业发展的能力。例如,在校外,该专业群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共建全国首批智能制造教师实践流动站试点,在先进装备制造、智能制造领域为教师提供稳定的实践场所;
在校内,该专业群与区域龙头企业共建省级机电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以企业生产加工项目助推教师实践能力提升。

2.依托校企协同育人项目

校企协同育人项目由产教双方联合发起,双方共同定制培养方案,充分调动双方资源,培育对接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在用人需求的激励下,企业对于此类项目的参与热情较高,乐于选派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亦能够接受院校教师在企业开展教学工作。在该类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充分沟通合作,在育人过程中共同提升自身双师素质。

该专业群依托在区域装备制造领域的优势,建设了一批校企协同育人项目,如现代学徒制试点、订单班、产教特区、工程创新班等。通过该类项目,专业群充分调动了企业参与积极性,专兼职教师团队得以建设。

3.承接国培省培项目

职业教育国培省培项目在“双师型”教师建设中可以起到高端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为保证国培省培项目的实际效果,一般需经充分调研、系统设计、具体实施、跟踪反馈、组织验收等阶段。这样的组织设计,保证了项目能够切实对接培育“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实际需求。作为承办方,更是在实施过程中建设了本单位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依托区域装备制造领域优势地位,该专业群承接了一系列国培省培项目,如“企业导师特聘”“教师企业实践”“中高衔接协同研修名师工作室”“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和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等。在各类项目的承接过程中,团队双师能力得到系统提升,同时也将团队建设成果分享给兄弟院校。

4.贯彻以赛促教理念

以赛促教既是人才培养理念,也是指导“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该专业群建有河北省机械制造类技能大赛基地,支撑以赛促教理念的贯彻。“双师型”教师队伍在课程系统化建设、大赛承接与参与等方面全面对接产业需求,既提升了自身双师素质,也在各类国家级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反映了团队建设的效果。

5.重视国际先进职教经验交流

教师团队需积极吸纳国际先进职教经验。该专业群除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外交流学习外,亦积极引入国际职业标准。专业群入选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智能制造领域的试点专业,借鉴“双元制”办学模式,安排教师团队进行师资培训,助推双师团队吸收国际先进职教理念。

(三)重点建设与整体提升并重

师资团队教师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在团队建设中应分层培养,注意重点培育和整体提升并重。[5]单个教师的“双师型”能力提升不足以支撑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系统化、广泛性、可持续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作为专业群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1.重点培育

承接师资建设类项目是开展师资重点培育的有效手段。该专业群依托大师工作室、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等一系列项目,重点培育一批对接产业发展,技能精湛的领军人才,发挥其带头作用。

2.整体提升

重点培育可以建设领军人才,团队整体提升才能支撑专业群可持续发展。该专业群立项河北省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领军带头人带动团队整体成长。同时,推动企业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与教师双向流动,并针对不同教师开展分层培育,建设了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协同共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对接产业需求,基于校企协同,与专业群建设同步开展,互为支撑。随着各类政策的不断更新,校企人员的流动必然更加顺畅,培育“双师型”教师的手段亦将更为丰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应不断开展内部诊改,探索和实践对接区域产业发展,更加符合专业群特色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双师型高水平双师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中国外汇(2022年12期)2022-11-16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6期)2022-07-13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林秀娟 茶业“双师”海峡姐妹(2020年5期)2020-06-22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中国外汇(2019年23期)2019-05-25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中国体育教练员(2017年3期)2018-01-19“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推荐访问:建设 教师队伍 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