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方案】高速铁路隧道开挖施工方案

|idpi

 新建 XX 至 XX 铁路 XX 标段

 XX 隧道开挖 施工方案

  XX 客专(XX 标)工程指挥部 二 OXX 年 XX 月

 目 录

 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 ........................................... 3

 1.1 编制依据 ................................................... 3

 1.2 编制原则 ................................................... 3

 1.3 编制范围 ................................................... 3

 2.工程概况 ..................................................... 4

 2.1 主要开挖方法及围岩参数 ..................................... 4

 2.2 自然特征 ................................................... 4

 3.施工组织安排 ................................................. 6

 3.1 组织机构 ................................................... 6

 3.2 施工作业部署 ............................................... 6

 3.4 主要机械设备 ............................................... 7

 3.5 施工进度及工期安排 ......................................... 7

 4.施工方法、工艺及要求 ......................................... 9

 4.1 总体施工方案 ............................................... 9

 4.2 隧道洞身开挖支护 ........................................... 9

 4.3 逃生通道施工 .............................................. 19

 4.4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及检验方法 ................................ 19

 5.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 ...................................... 22

 5.1 监控量测 .................................................. 22

 5.2 超前地质预报 .............................................. 25

 6.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 27

 6.1 安全管理小组 .............................................. 27

 6.2 安全技术措施 .............................................. 27

 6.3 隧道应急预案 .............................................. 30

 7.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 41

 7.1 质量管理小组 .............................................. 41

 7.2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41

 8.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 44

 8.1 文明施工 .................................................. 44

 8.2 环境保护措施 .............................................. 44

 9 质量安全管理“十严禁”规定 .................................. 48

 1.编制依据、编制范围

 1.1 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04-2015)

 (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

 (3)《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 9218-2015)

 (4)

 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其他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5)

 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新建赣州至深圳客运专线(GSSG-7 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6)新建铁路赣州至深圳客运专线施工图设计及相关图纸文件; (7)我公司多年来从事隧道施工所具备的技术、机械、设备和施工经验。

 1.2 编制原则 在现场调查基础上,按照“标准化、机械化、工厂化、信息化”的要求,合理布置总体施工组织规划、资源配置,按照专业化组织施工的要求建立科学、可行的施工管理模式及资源配置。按标准化管理要求组织施工,全面实现“六位一体”管理目标,方案采用先进、可靠的工艺,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1.3 编制范围 新建赣州至深圳铁路 GSSG-7 标,旗岭隧道:DK354+520~DK354+846。

 2.工程概况 2.1 主要开挖方法及围岩参数 旗岭隧道围岩级别划分及开挖方法统计表 里程段落 长度(m)

 围岩级别 施工方法 备注 起始里程 终止里程 DK354+520 DK354+538 18 V 明挖法

 DK354+538 DK354+576 38 V 明挖法

 DK354+576 DK354+811 235 V 三台阶临时仰拱法

 DK354+811 DK354+828 17 V 明挖法

 DK354+828 DK354+846 18 V 明挖法

  2.2 自然特征 2.2.1 地形地貌 旗岭隧道属丘陵区地貌,总体地势为中间高两端低,区内植被发育,最高海拔为 110 米,相对高差为 34~92 米,隧道最大埋身约为31 米。

 2.4.2 地质 旗岭隧道隧址区出露的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燕山侵入群,主要岩性为花岗岩。区域内第四系全新统地层主要为发育于沟谷处的冲洪积层及丘陵地带的残坡积层,冲洪积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分布于进口谷底。残坡积层,分布于进口缓坡处及丘坡表层,为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由基岩风化残坡积成。

 燕山侵入岩分布隧道进出口及洞身附近,主要岩层为花岗岩。全风化层,褐黄、灰白色,风化剧烈,除石英外其他矿物均已风华成土状,岩结构可辨,局部夹少量岩块,强风化层,褐色、青灰色,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部分呈碎块状;弱风化层,青灰、灰白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稍发育,局部较发育,岩体较破碎。

 2.4.3 水文 (1)地表水 隧道区谷地内地表水系较发育,主要为丘间溪沟水及水塘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

 (2)地下水 隧道区内地下水类型为空隙水和风化裂隙水。

 (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及与地表水的关系 补给特征:测区地形切割较为强烈,相对高差较大,风化裂隙十分发育,强风化层厚度较厚,大气降水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

 径流及排泄特征:部分大气降水通过裂隙带下渗后,通过包气带后由垂向径流转向水平径流,其中大部分赋存于浅部的风化裂隙中,通过短途径的地下径流后在沟谷中或斜坡部位一下降泉或散流形式排泄,一般径流途径短,径流强度较大,径流深度较小,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大。

 (3)地表水及地下水侵蚀性评价 地表水无酸性和二氧化碳侵蚀,无盐类结晶破坏作用,无氯盐侵蚀性。地下水水样有酸性侵蚀,化学环境作用等级为 H1,无盐类结晶破坏作用,无氯盐侵蚀性。区内碳化环境等级为 T2。

 2.4.4 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 洞身附近存在断层破碎带岩体破碎,可能发生突水突泥。DK354+545~DK354+630 为断层地带,破碎带附近岩体破碎,施工中需加强洞顶及洞身支护、防排水措施,并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

 2.4.5 地震动参数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15)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15)分析:本桥范围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 0.05g 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 0.35s。

 3.施工组织安排

 3.1 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下设管理层和作业层,管理层为五部一室一队一办,即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环保部、计划财务部、物资设备部、综合管理部、中心试验室及精测队和协调办,统一接受项目经理部的管理。

 3.2 施工作业部署 根据节点工期安排和现场便道情况,我部隧道作业队,从隧道出口采取单口掘进。

 3.3 劳动力组织 根据本隧道开挖工程量及工期总体安排,计划进场 35 人,具体安排如下:

 隧道正洞开挖施工人员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备注 1 现场负责人 1

 2 技术员 1

 3 试验员 1

 4 安全员 1

 5 测量员 2

 6 班长 1

 7 电工 1

 8 开挖工 15

 9 机械工、普工 12

 合计

 35

 3.4 主要机械设备 开挖主要配置设备计划表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型号及规格 备注 1 空压机 台 4 20m3

  洞口 2 柴油发电机 台 1 250KVA 洞口 3 挖掘机 台 1 PC220 洞口 4 装载机 辆 2 ZL50 洞口 5 自卸车 辆 3

 洞口 6 风机(风管)

 台 1 1.2*110KW

 洞口 7 风枪(带钻杆)

 把 16 YT28 洞口

 3.5 施工进度及工期安排 3.5.1 主体工程开挖方法 部位 围岩级别 开挖方法 备注 正洞 Ⅴ 三台阶临时仰拱法

 3.5.2 各级围岩掘进进尺指标分析 旗岭隧道暗洞Ⅴ级围岩 235m。

 暗洞Ⅴ级围岩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Ⅴ级围岩按 36m/月计算。

 旗岭隧道正洞开挖进度指标表序号 围岩级别 长度(m)

 开挖进度 所需工期(月)

 1 Ⅴ 235 36m/月 6.5 2 其他影响

 合计

 235

 6.5 3.5.3 计划工期 旗岭隧道出口计划于 2018 年 6 月 1 日进洞开挖(实际进洞时间根据现场安排适当调整),2018 年 12 月 15 日贯通。

 3.6 施工现场布置 (1)运输:钢筋统一在钢筋加工厂加工完成后沿施工便道运至施工现场,混凝土由搅拌站沿施工便道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施

 工。

 (2)用电:本桥在 DK354+840 处附近设 450KVA 变压器 2 台,供应施工用电,全桥需架设临时电力干线。另配 1 台 300KW 发电机,以便停电时备用 (3)用水:就近利用附近池塘,满足施工需要。

 4.施工方法、工艺及要求 4.1 总体施工方案 隧道按照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出口单向开挖,并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不同围岩级别及周边环境选择相应施工工法,科学统筹,平行作业。严格按照“先支护、后开挖、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组织施工。

 隧道开挖前,首先完成洞顶截水沟、边仰坡防护施工。洞口土石方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自上而下分层施工,大型自卸汽车运输,并及时做好坡面防护,开挖一段防护一段。开挖至明暗分界线后,先施做套拱混凝土,再施做暗洞超前长管棚,而后才能进入暗洞施工。

 暗洞段根据围岩情况,Ⅴ级围岩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

 隧道开挖采用多功能作业台架配合风动凿岩机钻眼,实施光面爆破,光面爆破参数通过试验确定,并根据现场爆破效果不断进行调整,严格控制超欠挖。隧道出碴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装碴,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

 隧道初期支护紧跟开挖及时施作,以锚杆、钢筋网、钢拱架、湿喷混凝土等为初期支护,并辅以大管棚、注浆小导管等施工辅助措施,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4.2 隧道洞身开挖支护 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光面爆破技术。隧道施工根据新奥法原理,信息化组织施工。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把监控量测结果反馈施工现场以指导施工作业;开挖时开挖面平顺,严禁超欠挖,使扰动后应力重分布沿开挖面均匀分布,避免产生应力集中。支护及时并及早形成封闭,以避免支护时间过长后围岩松驰后丧失自身强度。

 在施工中必须认真执行“四个及时”,即及时支护、及时监测、及时反馈、及时修改。破碎带施工应严格按照“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方针进行。

 4.2.1 施工工法 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工序如下:

 (1)开挖 1 部上台阶 (2)施做 1 部洞身结构的初期支护,初喷 4cm 厚混凝土,架立钢架。

 (3)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后钻设系统锚杆,底部喷 10cm 厚混凝土封闭(底部设置临时钢架)

 (4)1 部台阶施工适当距离后,施工 2 部台阶(工序与施工 1部台阶相同,必要时底部设置临时钢架)

 (5)开挖 3 部台阶,及时封闭初期支护 (6)浇筑 IV 部仰拱及 V 部填充

 (7)浇筑 VI 部二次衬砌 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步距要求:

 (1)上台阶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大于 1 榀钢架间距 (2)下台阶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大于 2 榀钢架间距 (3)仰拱开挖每循环不大于 3m (4)仰拱及时成环,仰拱距掌子面不大于 35m

 

 

 4.2.2 隧道开挖爆破 暗洞开挖根据围岩情况:

 V 级围岩地段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在隧道开挖作业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爆破,以确保施工安全。采用 YT28 型气腿式凿岩机钻孔,控制循环进尺,避免产生的爆破有害效应超过安全规程规定,V 级围岩循环进尺 1.0m 以内(每循环进尺 1榀钢架间距)。如遇地层较差时,爆破技术人员及时根据现场情况修改爆破进尺及爆破参数。

 隧道爆破器材采用 2 号岩石乳化炸药,采用Φ32mm 药卷。装岩运输采用装载机配合 20t 自卸式汽车运输,直接运至指定位置。

 4.2.2.1 洞身爆破设计 光面爆破对围岩扰动小,又尽可能保存了围岩自身原有的承载能力,从而改善了衬砌结构的受力状况;由于围岩轮廓圆顺、壁面平整,减少了应力集中和局部落石、掉块现象。确定合理的光面爆破参数,是获得良好光面爆破效果的重要保证。

 光面爆破的主要参数有:周边眼间距(E)、最小抵抗线(W)和装药集中度(q)。

 光面爆破诸参数

 参

 数

 岩 石 种类 周边眼间距 E(cm) 周边眼最小抵抗线 W(cm) 相对距离 E/W 周边眼药集中度 q(kg/m) 极硬岩 50~60 55~75 0.8~0.85 0.25~0.40 硬岩 40~55 50~60 0.8~0.85 0.15~0.25 软

 岩 30~45 45~60 0.75~0.8 0.04 ~0.15 ①炮眼数量

 N=qS/ηγ

 式中:N——炮眼数量,不包括未装药的空眼;

 q——单位炸药消耗量,取 q=1.2kg/m³;

  S——开挖断面面积,㎡; S 取 141.08

  η——装药系数,即装药长度与炮眼长度的比值,暂取 0.6;

  γ——每米药卷的炸药质量,kg/m,γ=0.96。

  即:N=(1.2×141.08)/(0.6×0.96)=294 个

 隧道围岩为软岩,故取 E=40,W=50。

  E/W=0.8

  其中掏槽眼 6 个,周边眼 75 个,辅助眼 213 个。

 ②每一循环装药分配

  各炮眼装药量分配如下:

  因为计算炮眼数量时,采用η=0.6,设其它各炮眼装药系数取值:掏槽眼 0.9,辅助眼 0.73,周边眼 0.2 则

 6×0.9+75×0.2+213×0.73=(6+75+213)η

  计算得:η=0.6。所以按上列装填系数进行分配是可以的。

 用 2 号岩石硝铵炸药,药卷直径 32mm,每卷重 0.15kg。

 每循环进尺按 1.0m 计:

 Q=η•L •r 式中:η——炮孔装药系数;

 L——孔深,掏槽眼较其他眼深 20cm; r——每米长度炸药量,r=0.96kg/m; 每个掏槽眼装药量=1.2×0.8×0.96÷0.15=5.6 卷,采用 6 卷;

 每个辅助眼装药量=1.0×0.735×0.96÷0.15=4.26 卷,采用 4卷;

 每个周边眼装药量=1.0×0.2×0.96÷0.15=1.04 卷,采用 1 卷;

  典型断面爆破参数及炮眼布置图:

 起爆顺序 炮孔名称 炮孔个数(个)

 装药量(卷)

 周边眼间距(cm)

 最小抵抗线(cm)

 备注 1 掏槽眼 6 36 40 50 每米炸药用量176.4kg 2 辅助眼 213 852 3 周边眼 75 75 合计 294

  1176

 4.2.2.2 炮眼装药、堵塞及起爆 (1)周边眼及辅助眼采用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其中周边眼为导爆索连接传爆,其它炮眼采用底部放置非电毫秒延时雷管反向起爆装药结构,导爆管传爆。炮孔装药完毕后,炮泥堵塞长度不小于 30cm。炮眼起爆采用非电毫秒延时雷管分段起爆,使用 1、3、5„13 段。

 (2)起爆方式:

 隧道爆破眼中的炸药可采用正向爆或反向爆,但装瞬发雷管的炮眼采用正向起爆,其他炮眼采用反向起爆。即掏槽眼的首段采用正向装药起爆;周边眼采用反向起爆,这样渣块度比较好。

 (3)堵塞方式:炮眼装药后的堵塞要将炮泥堵在与装药相接的部位,这种堵塞方式比堵在眼口的爆破效果好。

 (4)起爆顺序。

 掏槽

 辅助

 周边 4.2.2.3 爆破起爆网络 各段毫秒微差雷管脚线集束于掌子面中央悬挂,用许用雷管起爆。孔内低段雷管一般跳段使用(即 1、3、5、7、9 等),使各相邻

 段间间隔时间大于50ms,以改善爆破效果和防止地震波叠加而产生较大的地震波。另外,为了确保周边眼同时起爆,保证光面爆破效果,还将各孔内的导爆索延长至孔外,用一长主干导爆索顺拱部周边眼进行串联,使每个周边眼孔内有二套独立的起爆系统,确保同时起爆。

 4.2.2.4 钻爆操作 (1)钻眼 ①准备工作:开工前准备工作做到“四查”,即查钻机及支架是否正常;查风水管路到位及牢固情况;查钻头、钻杆、扳手等工具是否带齐;查消耗材料有无备用。

 ②定位:由工班长根据技术部门下达的钻爆设计将每台钻机钻孔范围及顺序分配明确,钻眼前定出开挖断面中线、水平线和断面轮廓线,标出炮眼位置,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开钻。炮眼的深度、角度、间距应按设计要求确定。当开挖面凹凸较大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炮眼深度,并相应调整装药量,力求除掏槽眼外的所有炮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

 ③开口:根据爆破设计及中线水平,选好开口位置,刨去浮石,调整支架角度,使支架与开口处岩面保持垂直。操作时,先供水后供风。先开半风,用力前推防止打滑,钻进 3~5cm 后再调整支架,保持设计规定的角度,开全风,加大推力。

 ④钻进:钻进中充分发挥支架作用,以加快钻进速度,减轻体力劳动。

 一条线:扦子、风钻、气腿必须在同一垂直面上,从后面看是一条线,这样钻机就不会左右摇摆; 中心钻:掌握好支架的进气量,使支架不致忽上忽下,使钻杆始终在炮眼中心位置旋转; 靠边站:一人操纵一台钻机,人要站在钻机的侧后方,使钻机贴在身边,稳住风钻,不使风钻左右摇摆。

 ⑤拔钎:钻孔满足设计深度后,不宜多钻,及时拔钎转移。在整体性较好的岩石中,可停风拔钎,停机时先关水后关风。在破碎岩石中,为克服阻力钻机应带风转动拔钎。

 (2)装药 ①装药前作业班组对爆破器材的规格类型按技术交底进行核对,并将炮眼内的泥浆、岩屑清除干净。

 ②作业班组按技术交底进行装药、堵塞和爆破线路连接。

 ③装药完成后,由专人对装药质量进行检查。

 ④药卷规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购买。

 (3)起爆 起爆采用非电毫秒雷管。装药前,电灯及电线路应撤离工作面。

 装药时,可用矿灯照明。

 ①起爆主导线敷设在电线和管道的对侧,当设在同侧时,与管道、电线等导电体的间距必须大于 1.0m,并应悬空架设。

 ②多工序掘进依次起爆时,对主导线的连接必须检查;确认起爆顺序正确后方可起爆。

 ③所用爆炸材料能防水或采取防水措施,连接线采用塑料导线。

 ④起爆电源使用专用起爆器,起爆器保持干燥,并不得用湿手操作。

 ⑤必须湿式钻眼。

 4.2.2.5 控制要点 (1)采用光面爆破技术和微震控制爆破技术,严格控制装药量,以减小对围岩的扰动,控制超欠挖,控制洞碴粒径以利于挖堀装载机装碴。

 (2)隧道开挖每个循环都要进行施工测量,控制开挖断面,在掌子面上用红油漆画出隧道开挖轮廓线及炮眼位置,误差不超过5cm。

 (3)钻眼必须按设计指定的位置进行。钻眼时掘进眼保持与隧道轴线平行,除底眼外,其它炮眼口比眼底低 5cm,以便钻孔时的岩粉自然流出,周边眼外插角控制在 3~4°以内。掏槽眼严禁互相打穿相交,眼底比其它炮眼深 20cm。

 (4)装药前炮眼用高压风吹干净,检查炮眼数量。装药时专人分好段别,按爆破设计顺序装药,装药作业分组分片进行,定人定位,确保装药作业有序进行,防止雷管段别混乱,影响爆破效果。每眼装药后用炮泥堵塞。

 (5)起爆采用复式网络、非电起爆系统,联接时,每组控制在12 根以内;联接雷管使用相同的段别,且使用低段别的雷管。雷管联接好后有专人检查,检查雷管的连接质量及是否有漏联的雷管,检查无误后起爆。

 (6)开挖中注意观察石质的变化情况及爆破效果,及时调整钻爆设计。

 (7)控制隧道底超欠挖,保证底面平顺。保持临时排水系统畅通,防止积水浸泡围岩。

 4.2.2.6 光面爆破技术措施 为了取得理想的爆破效果,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下列措施进行操作:

 严密组织:光爆钻孔时,应由专人统一指挥协调,认真实行定人、定位、定机、定标准、定数量的岗位责任制。

 测量定位:先由测量班在掌子面测出炮孔位置,并用十字线标定,钻孔过程中严格控制炮眼方向。

 掏槽:掏槽眼炮孔超钻 100~200mm,并加强装药。

 钻孔:分区按顺序钻孔,刷帮压顶钻孔时,固定技术熟练的司机施钻,提高钻孔的速度和准确性。开口时慢慢推进,特别是要控制好周边炮眼的钻孔精度和外插角,达到定位准确,开挖轮廓平顺,炮孔末端齐整的要求。

 清孔验孔:钻完一孔后及时进行清孔验孔,炮眼检查的标准为:“准、直、平、齐”;炮眼深度符合设计要求,各炮眼相互平行,孔底要落在同一平面上。炮眼验收合格后,清除孔内的碴粉,准备装药;对不合格的炮孔要坚持重钻。

 装药联线:选用低爆速、低猛度、传爆性好、威力大的炸药,并与岩石的波阻抗相匹配的炸药。各类炮眼采用合理的装药系数,周边眼选用小直径药卷不耦合装药,事先将药卷按照设计间距固定在小竹片上,然后轻轻地送入孔内;掘进炮眼连续装药,掏槽眼药量要加强。炮孔采用机制炮泥堵塞,炮孔最小堵塞长度不得小于 300mm,联线应确保内圈眼的爆破效果和周边眼同时或分段起爆。爆破网络检查:装药联线完成后要对整个爆破网络进行全面检查,在确认整个网络无误后方可起爆。

 不断优化爆破设计:每次钻爆完成后,技术人员与爆破人员一起检验爆破效果,主要检验石碴块度是否均匀、周边眼炮痕保留情况、炮眼利用率等,根据爆破效果及围岩实际情况,调整钻爆参数,以求取得更好光爆效果。

 4.2.2.7 盲炮处理 盲炮是指预期发生爆炸的炸药未发生爆炸的现象。对于本工程项目中出现的盲炮,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来处理。

 (1)处理盲炮前由爆破领导人定出警戒范围,并在该区域边界设置警戒。处理盲炮时无关人员不准许进入警戒区。

 (2)派有经验的爆破员处理盲炮。

 (3)导爆索和导爆管起爆网路发生盲炮时,首先检查导爆管是否有破损或断裂,发现有破损或断裂的修复后重新起爆。

 (4)不应拉出或掏出炮孔中的起爆药包。

 (5)可打平行孔装药爆破,平行孔距盲炮不应小于 0.3m。为确定平行炮孔的方向,可从盲炮孔口掏出部分填塞物。

 (6)盲炮在当班处理,当班不能处理或未处理完毕,将盲炮情况(盲炮数目、炮孔方向、装药数量和起爆药包位置,处理方法和处理意见)在现场交接清楚,由下一班继续处理。

 (7)盲炮处理后,仔细检查爆堆,将残余的爆破器材收集起来销毁。在不能确认爆堆无残留的爆破器材之前,采取预防措施。

 (8)盲炮处理后由处理者填写登记卡片或提交报告,说明产生

 盲炮的原因、处理的方法和结果、预防措施。

 4.2.3 装碴运输 采用无轨运输。开挖后采用侧卸式装载机和挖掘机装碴,运碴采用大吨位自卸汽车运碴。

 为提高出碴效率,缩短循环时间,保证安全,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装运碴设备维护保养,备足易损配件,发现故障及时排除。

 (2)设专人养护道路,保持道路平整、无积水,定期铺碴维修。尤其雨季,设专人及时排除不安全隐患。

 (3)加强洞内排水与照明,保持洞内有良好照明和路况。

 (4)加强通风,保证洞内空气新鲜。

 (5)教育出碴汽车司机遵守交通规则,礼貌行车,严禁带故障行车和酒后驾车。

 (6)在洞内安装色灯信号,按照轻车让重车、下坡车辆让上坡车辆的原则,由专职调度员组织洞内运输车辆的行驶,避免发生塞车。

 (7)施工便道经常洒水,防止尘土飞扬。

 4.3 逃生通道施工 隧道施工时在 V 级围岩地段预先设置逃生管道。逃生管道设置于边墙角处。

 管道采用壁厚不小于 10cm 的Φ800mm 的承插钢管(钢管长 6~8m每节,钢管间采用安全可靠套管连接,套管长度不小于 2m),从衬砌工作面布置至距离开挖面 20m 以内的适当位置,管内预留工作绳,方便逃生、抢险、联络和传输各种物品,承插钢管纵向连接可采用链条(或 u 型插销)等措施,防止坍塌时将钢管冲脱。逃生管道在二衬台车移动就位过程中,临时拆移时应逐节拆除,严禁一次拆除到位,以碎石确保逃生管道的效用。逃生管道在经过掘进台阶时,按顺延台阶布置,安装 135°(或适当角度)转接接头顺延。

 4.4 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及检验方法 隧道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及检验方法严格按照《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执行 4.4.1 洞身开挖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及检验方法 主控项目:

 (1)隧道开挖断面的中线和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采用仪器测量; (2)隧道开挖断面净空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开挖应严格控制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 1m2 不大于 0.1m2)侵入衬砌应小于 5cm。拱脚和墙脚以上 1m 内断面严禁欠挖。

 检验数量: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采用自动断面仪等测量仪器测量周边轮廓断面,绘断面图与设计断面核对。

 (3)光面爆破前,必须根据钻爆设计图标出或用凿岩台车准确确定炮眼位置。钻孔时,必须应按照钻爆设计要求严格控制炮眼深度、间距和角度。掏槽眼的眼口间距和深度允许偏差为 5cm。辅助眼眼口、眼底间距允许偏差为 100mm。周边眼的间距允许偏差为 5cm,外斜率不大于孔深的 3%~5%,眼底不应超出开挖断面轮廓线 15cm。

 检验数量:每一循环检查全部掏槽眼和 10 个周边眼; 检查方法:测量、尺量。

 (4)隧道开挖进尺符合设计要求。V 级围岩上台阶每循环开挖不大于 1 榀钢架间距,IV 级围岩不大于 2 榀钢架间距。边墙每循环不大于 2 榀钢架间距。

 检验数量:每一循环检查一次;

 检查方法:测量、尺量。

 (5)隧底开挖轮廓和底部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隧道范围石坚硬时,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 1m2 不大于 0.1m2)侵入衬砌应小于 5cm。

 检验数量:每一循环检查一次;

 检查方法:用仪器测量底部高程,用自动断面仪测量周边轮廓断面,绘断面图与设计断面核对。

 (6)边墙基础及隧道底地质情况应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内无积水、虚渣。

 检验数量:每一循环检查一次;

 检查方法:进行地质描述。

 (7)隧底开挖不得破坏基底加固处理桩体,开挖时必须预留桩顶 30cm 土体人工开挖。

 检验数量:每处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观测、仪器测量。

 (8)隧底、仰拱开挖进尺应符合设计要求。软弱围岩隧道仰拱每循环开挖进尺不大于 3m。

 检验数量:每一循环检查一次;

 检查方法:测量、尺量。

 隧道允许超挖值见下表:

  一般项目:

 (1)炮眼装药前应清理干净,装药是严格按照钻爆设计控制每个钻孔装药结构、装药量和堵塞方式。周边眼堵塞长度不宜小于200mm。

 检验数量:每爆破开挖一循环检查一次;

 检查方法:对照钻爆设计资料,观察、计算单个和剩余药量,检查仪器检定报告。

 (2)光面爆破的炮眼痕迹保存率,硬岩不小于 80%,中硬岩不小于 60%,并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

 检验数量:每爆破开挖一循环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对照钻爆设计资料,观察,计数检验炮眼痕迹保存率。

 (3)水沟开挖位置、基底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靠边墙的水沟底与边墙基础同时开挖,一次成型。

 检验数量:每一循环检查一次; 检查方法:观察,仪器测量。

 5.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 5.1 监控量测 根据项目部统一安排,隧道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均聘请第三方专业队伍施做。隧道洞口安排专人负责配合第三方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并负责将成果转达至施工现场,指导现场施工。

 5.1.1 布点间距及量测项目:

 (1)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布置断面间距:

 Ⅴ级围岩为 5m。

 (2)地表下沉布置断面间距:

 H≤B 时,纵向测点间距为 5~10m。

 B<H≤2B 时,纵向测点间距为 10~20m。

 2B<H<2.5B 时,纵向测点间距为 20~50m。

 H 为隧道埋深,B 为隧道开挖宽度。

 (3)隧道监控量测项目 必测项目: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拱脚下沉;净空变化;地表沉降(浅埋段)。

 选测项目:围岩压力;钢架内力;喷射混凝土内力;锚杆轴力;隧底隆起;围岩内部位移;爆破震动等。

 5.1.2 不同工法断面布点个数 (1)地表沉降

 

 (2)周边位移、拱顶下沉

  观测施工要求:

 ①对已布设好的测点要做好保护工作,不允许测点被破坏,以便影响监控量测工作的连贯性。(若有破坏应及时恢复)。

 ②对已布好的测量点,若喷锚后覆盖应及时清理干净。

 ③对已布设的测点悬挂标识牌(有编号,里程,布设日期,监控量测负责人等。

 ④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内容包括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工作面稳定状态、围岩变形等,当地质情况基本无变化时,可每天一次,观察后绘制工作面略图并做好地质素描、数码成像,填写工作面状态记录及围岩级别判定卡。对已施工地段的观察每天至少应进行一次,主要观察喷射混凝土、锚杆、钢架等的工作状态,以及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⑤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埋置深度较浅地段,其观察内容应包括地表情况、地表沉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等。

 ⑥拱顶下沉及净空变化应在同一断面进行,并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加大量测频率。净空变形量测在每次开挖后尽早进行,初读数在开挖后 12h 内读取,最迟不得大于 24 小时,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处读数。

 5.1.3 监控量测频率 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及拱顶下沉量测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量测频率见下表。实际量测频率应在表中根据变形速度和距开挖工作面距离选择较高的一个量测频率。

 监控量测频率表

 位移速度(mm/d)

 量测断面距开挖工作面距离 量测频率 ≥5 <1B 2 次/d 1~5 (1~2)B 1 次/d 0.5~1 (2~5)B 1 次/2~3d 0.2~0.5

 1 次/3d <0.2 >5B 1 次/7d 注:B 为隧道开挖宽度。

 5.1.4 数据处理及工程安全性评价 (1)数据处理 根据测量数据,绘制位移-时间曲线或散点图,在位移-时间曲线趋平缓时进行回归分析,以对推算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即位移出现反常的急骤增加现象,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安全状态,应及时加强支护,必要时停止掘进,采取必要的措施。

 变形稳定条件:

 根据位移变化速度,当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速度在小于0.2mm/d 时,拱顶相对下沉速度 小于 0.15mm/d 时,可认为围岩达到基本稳定。

 (2)工程安全性评价 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处理分析,及时对工程进行安全性评价。工程安全性评价根据设计位移基准分为三个等级,工程安全评价及对策见下表。

 工程安全评价及工程对策:

 管理等级 距开挖面 1B 距开挖面 2B 施工状态 Ⅲ U<U 1B /3 U<U 2B /3 可正常施工,并向各方汇报监控结果 Ⅱ U 1B /3≦U≦2U 1B /3 U 2B /3≤U≤2U 2B /3 现场技术负责人及时复核结果,并上报各方,监理单位立即召集有关各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处理意见,加密监控量测频次,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Ⅰ U>2U 1B /3 U>2U 2B /3 结果经现场技术负责人确认后采取应急措施,加强现场观测,防止发生危害,并上报各方,建设单位立即召集有关各方进行综合评价,制定处理方案 注:U-实测位移值;U1B、U2B-位移控制基准值,B-隧道最大开

 挖宽度。

 5.2 超前地质预报 超前地质预报是做好动态设计、动态施工的重要环节,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地质调查、超前探测等方法进行预报。在开挖过程中及时核对围岩级别并反馈预报结果,如发现与设计不符时及时提出,以便修改支护参数或开挖方式,确保施工安全。

 (1)隧道超前预报工作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照图纸提供的地质资料,预报地质条件变化情况及对施工的影响程度。

 ②预报可能出现塌方、滑动的部位、形式、规模及发展趋势。

 ③预报可能出现突然涌水的里程段、涌水量大小、地下水泥砂含量及对施工的影响。

 ④预报软岩内鼓、片帮掉块地段及对施工的影响程度。

 ⑤预报岩体突然开裂或原有裂隙逐渐加宽的位置及其危害程度。

 ⑥对隧道将要穿过不稳定岩层,较大断层作出预报,以便及时改变施工方法或采用应急措施。

 (2)超前地质预报频率及方法 ①地质条件复杂地段 地质素描:每施工循环一次 长距离弹性波反射法贯通:距离 100m 左右,不超过 150m,搭接长度不小于 20m; 地质雷达贯通:每次探测长度不大于 20m,搭接长度不小于 5m; 中长距离超前水平钻 1 孔贯通:距离 30~50m,搭接长度 5~8m,异常地段增加 1 孔超前水平钻; 加深炮孔 3 孔贯通:炮孔长度 5~6m,孔深超循环进尺 3m 以上 ②地质条件较复杂地段 地质素描:每施工循环一次 长距离弹性波反射法贯通:距离 100m 左右,不超过 150m,搭接长度不小于 20m; 异常地段地质雷达贯通:每次探测长度不大于 30m,搭接长度不小于 5m; 中距离超前水平钻 1 孔贯通:距离 30~50m,搭接长度 5~8m,

 加深炮孔 3 孔贯通:炮孔长度 5~6m。

 ③地质条件中等复杂地段 地质素描:每施工循环一次 异常地段长距离弹性波反射法:距离 100m 左右,不超过 150m,搭接长度不小于 20m; 异常地段地质雷达:每次探测长度不大于 30m,搭接长度不小于

 5m; 异常地段中距离超前水平钻 1 孔:距离 30~50m,搭接长度 5~8m; ④地质条件简单地段 地质素描:地质条件相同地段,每 30m 一次;地质条件变化地段每循环一次。

 旗岭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计划工作量表:

 序号 隧道洞身 围岩级别 地质复杂程度分级 长度 超前地质预报计划工作量 地质素描 弹性液反射发 地质雷达 超前钻探 加深炮孔 TSP203 或TGP12 m m m m m m 1 DK354+520 DK354+846 v 中等复杂 326 326 200 30 137 0

 6.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6.1 安全管理小组

 根据项目部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成立现场安全管理小组,负责现场安全检查、监控。

 项目部安全质量部按专业配备专职安全检查工程师,施工队配置安全员,班组设兼职安全检查员,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6.2 安全技术措施 6.2.1 隧道施工一般安全措施 (1)任何人进洞必须佩戴安全帽和其它防护用品,遵章守纪,听从指挥;同时加强安全保卫,禁止闲杂人员进入。

 (2)进洞前进行登记并接受洞口值班人员检查,经班组长点名,并执行进洞挂牌、出洞摘牌制度。

 (3)施工中发现隧道内有险情,工班长、领工员必须立即在危险地段设立明显标志或派人看守,并迅速报告施工领导人员及时采取处理措施。若情况严重,要立即将工作人员全部撤离危险地段。

 (4)在洞口或适当处所,设置急救材料储备库,储备防火、防水、防毒器材,支撑用料,各种适用工具等。备品要保质保量,并不得随意挪动,使用一次后立即进行补充。

 (5)隧道开挖时要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在浅埋段指派专人观测地面变化有无沉降,确保施工的安全。

 6.2.2 隧道开挖安全技术措施 (1)隧道施工洞内设专人指挥调度,三管两线设专人管理,保证照明、通风、排水良好,道路平顺畅通、灯光明亮。设置好运输线路安全信号标志,确保洞内运输安全。

 (2)专职安全员上岗必须佩带安全人员袖标,凡进洞人员必须带安全帽。

 (3)搞好超前地质预报,把断层破碎带作为重点防范对象,注

 重围岩监测和观察,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随时注意围岩的岩质和分布情况变化,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掌子面填充物的性质、涌水量,锚杆是否挖断,喷混凝土是否产生裂隙。当围岩变形量无变缓趋势或喷射混凝土产生较大的剪切状态时立即停止开挖,采取辅助加固施工。做好隧道监控测量,根据监测资料,判定围岩的稳定性,超前指导施工,保证安全。

 6.2.3 洞身爆破安全技术措施 (1)开挖是隧道安全控制的最重要环节,针对不同地质情况,采取合理的开挖方案,严格控制循环进尺,选择最佳的爆破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2)浅埋段、破碎带地段隧道开挖要采用机械开挖或浅孔控制爆破方法。爆破后加强监测,根据监测和地质情况及时调整爆破参数,保证爆破安全。不良地质隧道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稳步前进。

 (3)配备足够的抽水设施,确保排水顺畅。

 (4)凿岩机钻眼时,必须采用湿式凿岩,严禁在残眼中继续钻眼。

 (5)隧道爆破作业按《爆破安全规程》操作施工,洞内爆破时,必须统一指挥,所有人员撤至不受有害气体、振动及飞石伤害的地点,安全距离大于 200 米。

 (6)爆破后必须经过通风排烟,且至少相距 15 分钟以上,才准安全检查人员进入工作面。经过检查和处理确认安全后,其它施工人员才准进入工作面。

 (7)瞎炮处理必须设立警戒区,瞎炮必须由原爆破手按规定处理。

 (8)隧道开挖中,围岩量测是施工管理的主要环节。根据不同地质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9)隧道开挖后及时进行施工支护,围岩量测数据有变或喷砼表面开裂、地表出现裂缝时,要视为危险警告信号,必须立即通知施工人员撤离现场,待加固处理后再行施工。

 6.2.4 装碴与运输安全措施 (1)采用无轨运输方案的隧道,隧道内空间狭窄、作业面小,运输量大、车辆频繁,为保证安全,必须制定一套调度、信号、避让、洞内物料存放等制度。

 (2)建立有效运输规章制度、作业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每次爆破后,先保证通风达到 15min 以上,再进洞,待找顶、清危完成,保证掌子面安全的情况下,再进行装碴;工作人员进出隧道走预设通道,不得在运输范围内随意走动;非工作人员严禁进入、运输场地;

 较大坡度地段、洞口平交道、施工作业地段以及有障碍物地段,必须设置明显的标志,汽车通过以上地段时,必须减速鸣号。

 6.2.5 不良地质段安全措施 (1)对于隧道洞口段、软弱破碎带、富水带等不良地质地段,采取超前支护、短开挖、弱爆破、早封闭、衬砌紧跟等处理措施,有水地段先治水后开挖。严格按设计规定进行锚喷支护,加强围岩及支护监控量测,控制围岩的变形量,防止坍塌。不良地质地段围岩自稳性能力差时,先打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必要时施做大管棚,围岩压浆固结岩体后再开挖。及时安装钢架,加强支护。

 (2)按照“预支护、短开挖、快喷锚、勤量测、早衬砌”的施工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隧道开挖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

 (3)及时有效的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结合施工图纸,探明前方地下水的含量、压力、分布等,提前发现涌水、涌泥、塌方的可能性及征兆,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

 (4)加强围岩监控量测频率,随时注意围岩动态。严格按设计规定进行锚喷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量,防止坍塌。

 (5)派专人负责,加强安全警戒措施,防止突发事件发生。

 6.2.6 防突水、涌泥安全措施 (1)对突水涌泥,要根据本隧道的实际情况,编制好防止防突水涌泥的安全应急预案。

 (2)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每次循环进尺均要仔细核对地质情况图,并加强对掌子面的支护。

 (3)要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对裂隙透水地段采用小导管注浆处理加固,施作注浆孔时,孔口加防突水装置,防止突水涌泥的发生。

 (4)备足排水设备,以应付突水涌泥。

 6.2.7 安全用电措施 做好现场用电工作,电力设施定期检查,专人负责用电设施引接、维修和更换;供电线路采用 380/220V 三相五线系统,作业地段使用36V 安全电压照明;动力线采用架空电缆线,不得使用花线;电气设备要有可靠的保护接地;电工、电焊工等特殊工种必须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现场用电必须有专职电工负责,严禁非专业人员操作、维修电气设备,严禁私自接线。

 施工现场配电系统设置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实行三级配电、三级防护。分配电箱与开关箱的距离不得超过 30m,开关箱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得超过 3m,配电箱周围有足够的二人同时工作的空间和通道。

 开关箱由末级分配电箱配电,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分别设置。

 每台用电设备必须配置各自专用的开关箱。开关箱内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二台及二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

 配电箱进、出线在箱底进出,并分别成束回 PVC 套管保护;配电箱内的连接线采用绝缘导线,排列整齐,不得有外露带电部分;箱内设置铜质的保护零线端子板和工作零线端子板。

 固定式配电箱安装高度底口距地面大于 1.3m,小于 1.5m,安装牢固;移动式配电箱安装高度底口距地面应大于 0.6m,小于 1.5m,有固定支架。

 配电箱门配锁,有防雨、防砸措施;箱内保持清洁,不得有杂物。

 所有配电箱、开关箱每月进行检查、维修一次。

 建立现场用电定期检查制度,做到施工现场每月检查一次。对于检查中发现的不安全因素,必须及时处理并履行复查验收手续。

 6.2.8 高空作业的安全措施 (1)安全技术交底认真进行,不走过场,交底内容详尽全面,要层层交至施工一线作业人员,并履行签字手续。

 (2)施工现场必须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标牌,向施工人员警示高空作业等危险性工作场所存在的安全风险。

 (3)特种作业岗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4)高空作业要严格落实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等安全“三宝”的使用:进入施工现场的职工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高空作业点必须设安全网。

  (5)大型施工机具必须经过检验或验收,特种设备必须经法定检测检验机构检验后方可使用。

 (6)加强对高空作业等危险性较大施工作业的安全日常巡查,发现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立即暂停施工,并迅速组织隐患整改,在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整改完成前不得进行施工作业。

 6.3 隧道应急预案 6.3.1 危险源分析 隧道暗洞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由于在施工中围岩的地质超前预报、地下水的探测均存在局限性,加上隧道本身施工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工作面受到限制,人员、机械比较集中,交叉作业多,另外还可能受不良地质危害的影响,所以施工现场存在很多危险因素,施工时需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排查,确认危险源,制定相应应急预案或处理措施。

 隧道施工主要存在以下危险因素:

 (1)事故灾难:暗挖隧道坍塌冒顶、暗挖隧道内突水突泥、暗挖隧道内裂隙不明气体冒出导致人员中毒、隧道触电事故、易燃品火灾和易爆品爆炸事故、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和机械伤害等 (2)自然灾害:台风、暴雨、洪水等

 (3)公共卫生事件:事物中毒等 6.3.2 应急预案 我项目部根据隧道施工中的危险因素,成立应急救援领导组,负责旗岭隧道应急工作。下设作业层,作业层人员为隧道作业班组,人数约为 100 人 。

 应急救援领导组:

 组

 长:李春晖

 副组长:姚玉贵

 李长城

 邹

 伟 组

 员:余镇江

 耿明星

 蓝建辉

 南

 柏

 沈晓璋

 韩保华

  李惠华

 胡焕鹏

 陈

 菲

 陈家强

 李

 浩

 李桂发 隧道应急救援领导组下设设应急救援办公室、安全保卫组、事故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专家技术组、善后处理组、事故调查处理组等八个专业处置组。

 各救缓组职责:

 项目经理李春晖:在项目应急救援工作中全面负责,为应急救援总指挥。

 (1)应急救援办公室

 负责人:韩保华

 陈

 菲 主要职责:负责“预案”日常的管理工作,负责重大事故的报告,通知指挥组全体成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在实施应急救援任务时与其他处置组协调工作,按照经理的命令调动抢险队伍,机械物资及时到位,实施抢险救援工作。

 (2)专家技术组

  负责人:姚玉贵

 余镇江 主要职责:具体负责应急抢险的技术支持和防范再次发生灾害的技术措施,为抢险救援和事故调查提供技术保障,制定救援处理方案 (3)事故救援组

 负责人:李长城

  耿明星 主要职责:负责应急小组事故救援工作,调动和安排施工班组,根据救援处理方案组织现场救援。

 (4)安全保卫组

 负责人:陈家强

 胡焕鹏 主要职责:组织力量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道路进行警戒、控制,组织人员有序疏散。

 (5)医疗救护组

 负责人:李惠华

 李桂发

  主要职责:组织医护人员迅速开展对伤员的急救,有必要时应立即与 120 急救中心联系,请求增援,并派人在路口等候指引。

 (6)后勤保障组

 负责人:李

 浩

  沈晓璋 主要职责:迅速组织车辆运送抢险队伍及抢险物质,必要时立即切断主电源,并与医疗救护组协作保障所需物品的使用。

 (7)事故调查组

 负责人:李春晖

  南

 柏 主要职责:负责对事故现场勘察取证,查清事故原因和事故责任,

 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防范措施,提出对事故及责任人的处理意见,配合上级调查组工作。

 (8)善后处理组

 负责人:邹

 伟

  蓝建辉 主要职责: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对伤亡人员的医疗、抚恤、安置等工作,并于保险公司协调理赔事宜。

 应急救援领导组组长发布启动本应急预案命令时,各处置组无条件地服从应急救援领导组的安排,立即投入到应急救援的行列。

 6.3.2.1 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1)本施工现场可能发生触电伤害事故的环节 与外电高压线之间不达安全操作距离或防护不符合安全要求;临时用电架设末采用 TN-S 系统、达不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要求;雨天露天电焊作业;不遵守手持电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照明灯具金属外壳末作接零保护,潮湿作业末采用安全电压;高大机械设备末设防雷接地;非专职电工操作临时用电等。

 (2)预防措施 ① 施工现场做到临时用电的架设、维护、拆除等由专职电工完成。

 ② 在建工程的外侧防护与外电高压线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达不到要求的,要增设屏障、遮栏或保护网,避免施工机械设备或钢架触高压电线。无安全防护措施时,禁止强行施工。

 ③ 综合采用 TN-S 系统和漏电保护系统,组成防触电保护系统,形成防触电二道防线。

 ④ 在建工程不得在高、低压线下方施工、搭设工棚、建损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

 ⑤ 坚持“一机、一闸、一...

推荐访问:隧道 开挖 高速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