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数字媒体环境下艺术与游戏的关系

|idpi

夏洪闽 郑子路

摘  要:西方现代美学对于“艺术与游戏”关系的讨论已有百年历史,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就有“游戏说”。朱光潜先生早年赞同此说,并在《文艺心理学》中将艺术与游戏进行了对比。虽然朱光潜先生在晚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说”,但仍在《谈美书简》中表示艺术与游戏的关系还有待研究。在《谈美书简》发表30余年后的今天,游戏的形式和内容已与朱先生所处的时代截然不同,数字虚拟游戏逐渐取代传统的游戏形式,成为游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数字媒体环境下,艺术与游戏的联系日益紧密,艺术游戏化和游戏艺术化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与游戏;艺术游戏理论;游戏说

自1961年第一款电子游戏《太空大战》诞生以来,大量的电子游戏被开发出来供人们娱乐消遣,激发了强烈的市场需求。电子游戏在数字媒体环境下高速发展,游戏的硬件和载体都得到了质的提升,在游戏开发、设计和制作技术逐渐成熟的同时,游戏者对于游戏的要求也日渐苛刻。作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朱光潜先生在艺术与游戏的关系上有着精辟的见解,他不仅深刻总结了前人的研究,而且在几十年的学习生涯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艺术与游戏的关系。进入21世纪,游戏不再只是单纯的游戏,游戏已如同艺术品一般愈来愈精致,艺术与游戏的界限也变得愈来愈模糊,融入了艺术成分的游戏作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比传统的影视艺术更吸引人。那么,在数字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艺术与游戏的关系又发生了何种变化?

一、艺术与游戏的关系

朱光潜认为:“艺术的雏形就是游戏,游戏之中就含有创造和欣赏的心理活动。”[1]这种心理活动存在于人类脑海中,与艺术创造的想象大抵相同。艺术的创造在展示出来之前,在艺术家的脑海中只是一种想象,这种想象不是纯粹反映我们所看见的事物,而是掺杂了自我情感的想象。在经过自我意志的改良后,想象还具有潜意识的活动。这种潜意识的活动在无意之中激发出来的灵感,与沉浸在游戏中幻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是朱光潜先生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的根据,也是他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西方美学思想中关于艺术起源的各种讨论后得出的结论。

回溯美学历史,早期的“游戏说”由康德提出,他认为艺术和游戏都是自由的、无功利目的的活动。席勒在此基础上提出“游戏冲动”的概念,他认为“美是一种在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之间展开其自身自由的潜在的游戏冲动”,这种“游戏冲动”是艺术创作的动机。斯宾塞延续了席勒的观点,并形成了“剩余精力说”,认为人除了维持和延续生命之外還存在“剩余精力”,游戏和艺术是“剩余精力”的产物。谷鲁斯也是“游戏说”的代表,他用“练习说”代替了“剩余精力说”,认为游戏有实用目的,游戏的实用性表现在它是根据一种普遍的本能而对某种特殊的技艺预加练习的活动。

这些西方美学家对“游戏说”的探索,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学者的认识。在中国近代,最早探讨“游戏说”的是王国维先生。他认为:“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人之势力用于生存竞争而有余,于是发而为游戏。”[2]儿童不需要为生存操劳,所以有剩余精力去游戏,而成年人在工作之余才有剩余精力去游戏,艺术不过是成年人“剩余精力”的游戏。朱光潜在仔细研究西方种种“游戏说”后,首先否定了“剩余精力说”。在他看来,这一观点太笼统,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精力的表现,艺术家并不是利用剩余精力进行艺术创作。人类的精力活动,没有明显的界定,所以不存在“剩余”的说法。其次,他旗帜鲜明地反对谷鲁斯的观点,认为:“美感经验不带实用目的,如果应用‘练习说来解释艺术,则非但艺术与美感无关,即美感也不能脱离实用目的了。”[3]他把艺术活动归纳为“无所为而为”的活动,肯定了王国维“艺术是无功利目的活动”的观点。二位学者的探索奠定了中国美学的基调,为探索艺术与游戏的关系打下了一个稳固的基础。

要解释“游戏说”,我们还是要从游戏开始讨论。宗争在“游戏符号学”的基础上,将游戏定义为“游戏是指向不确定结局的、有规则的虚拟作假形式”[4]。他认为游戏有具体的形式和意义,这与朱光潜认为艺术和游戏都是把幻想世界的意象转化为具体情境的自由活动相吻合,这里具体的形式就是游戏的“表现”,这种“表现”出来的游戏世界一定是虚假的。儿童在“过家家”的游戏中虚构出一个家庭,自己成为“家长”打理家务。成年人在棋局里虚构出一个战争世界,自己成为“领袖”统揽全局。游戏者在这种虚拟的游戏中做出假想,使自身在现实世界之外的虚拟世界中得到满足。而游戏的虚拟作假形式也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了新的表现形式,使人们在游戏中能够得到愉悦的快感。这些新发展出来的游戏形式,颠覆了传统游戏的参与方式,改变了人们对游戏的认识和理解。

二、数字媒体环境下的游戏形式

如今在充满高新技术的环境下,传统的游戏逐渐向新兴的游戏转变,数字电子游戏、体感交互游戏和VR仿真游戏等多元化的游戏形式蓬勃发展。这些数字游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将虚拟世界通过数字媒体转化为人们可以亲身经历的现实体验,使游戏者沉浸其中。

(一)数字电子游戏

从游戏的硬件发展来说,数字电子游戏由最早的分离式游戏主机发展为如今的一体式游戏主机,其工作原理大致分为输入、输出和处理信号三个部分。输入部分供给游戏者“扮演”游戏角色;输出部分给游戏者展示正在进行中的游戏画面;处理部分通过数字设备,配合软件程序,将输入信号转化为输出信号。因此电子游戏的软件设计,成为制作虚拟游戏世界的重点。游戏软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由最开始只有平面方向移动的二维游戏,发展到与现实生活相似,可以随意运动的三维立体游戏。游戏内容也由简单的关卡攻克,发展到具有电影版丰富的剧情。游戏已经成为了人类内心情感的一种延续,游戏者会随着游戏情节的展开,得到强烈的感官刺激,引起情感波动。因此,数字电子游戏逐渐成为了一种可以替代音乐、戏剧和影视的新艺术形式。

(二)体感交互游戏

体感交互游戏完全放弃了以往用鼠标、键盘、摇杆和手柄输入的形式,通过肢体动作的变化来操作和体验电子游戏[5]。这种游戏方式只需要利用摄像头读取游戏者的实时动态,通过计算机算法将信号输入设备,再实时同步屏幕输出反馈信号,大大简化了资源配置。这种游戏形式在交互操作上变得更加灵活多样,游戏者可以直接利用肢体动作来操控游戏中的虚拟角色,不仅在心理上能够与游戏产生良好的互动,在生理上也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游戏制作者在设计交互游戏时,需要考虑游戏者在“扮演”游戏角色时思考的内容。同时,游戏表现形式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下,也能够更加融合各类艺术形式,给游戏者带来音乐、舞蹈和绘画等领域的体验。

(三)VR仿真游戏

VR仿真游戏是在数字游戏发展中出现的新的游戏形式,它是高科技的产物。VR是Virtual Reality的缩写,意译为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思性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高级人机界面[6]。这种技术不再是通过传统的鼠标和键盘等形式与游戏者互动,而是以使用者为中心,通过手持手柄读取手势动作信号输入电子设备,配合头戴式VR眼镜媒介输出信号给使用者。其实质是一种模拟真实三维世界的技术,它比以往纯粹在银幕上展示剧情的游戏形式更能激发游戏者的情感,使游戏者能够沉浸在虚拟游戏环境中。这种身临其境的游戏体验直接让游戏者成为故事中的主角,彻底改变了艺术的表现形式,改变了人们对游戏的认知。

以上三种游戏形式具有一个统一的特点:它们都注重游戏的艺术表现。在数字媒体环境下,设计游戏更像是在创造艺术作品。利用游戏形式表达艺术内容,逐渐成为社会活动中为大众广泛接受的新形式。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能够用以往单纯的“艺术起源于游戏”的思维来讨论,游戏已成为一种新的表现方式。艺术与游戏的关系,还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探索空间。

三、艺术与游戏的相互融合

社会的发展导致艺术与游戏的交集变得愈加密切,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值得我们重新定义。在前人看来,游戏没有客观价值,不必有欣赏者,没有美丑之分。但在数字媒体时代,游戏已经成为了一种艺术作品,具有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包含画面构成、音乐编排和动作设计等多种成分,游戏设计在视觉、听觉和触觉三方面都要表达出美。游戏者对游戏的体验开始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游戏设计者具有更高的艺术功底。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数字化环境下,网络数字游戏的核心内容之一便是社交功能。让体验者们不仅能够在游戏中得到快感,也能通过合作交流情感。目前数字游戏已经成为一种被普遍认可的新媒体艺术,成为继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诗歌、舞蹈、戏剧、影视艺术之后的“第九艺术”[7]。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数字媒体不仅改变了游戏的形态,也深刻影响了艺术的形态。艺术的游戏化和游戏的艺术化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走向,加快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一)游戏的艺术化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带动的不只是电子游戏的更新换代,它还给游戏设计者带来了新的启示。在触摸屏智能化设备高度普及的今天,游戏发展出具有互动特点的数字化绘画新形式。体验者只需在电子手绘板上绘画,绘成的动物形象经过计算机的运算,便能直接生成绚丽多彩的活动形象。甚至,游戏者还能够在整块大屏幕的展示区域里,与自己绘成的动画进行互动,这种虚实结合的游戏体验能够刺激游戏参与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种数字技术的融合使艺术化的游戏实现了全年龄层的覆盖。各行各业的人都能够参与其中,与他人进行互动创造,形成具有高度艺术趣味的游戏形式。这种游戏所带来的教育意义和社交沟通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可以说,游戏艺术化的发展促进了数字社会的良性发展。

(二)艺术的游戏化

艺术的表现形式由以往的舞台、纸张和器具等载体发展到银幕、电视和手机等数字媒体设备。随着科技的进步,立体成像的投影系统成为了表达艺术形式的新媒介。我们以建筑表皮立体投影为例,建筑立体投影就是虚拟建筑表皮进行的再造图像,建筑表皮立体投影是利用影响、声音等加以模拟而生成的人造物[8]。艺术家们利用丰富的数字媒体技术完成互动形式的艺术创作,如艺术团队teamlab创作的无界美术馆中,人们通过肢体动作的变化可以使整个美术馆的环境发生变化,形成一种人与环境交流的新艺术形式,使得每一位参与者都能获得独一无二的艺术体验。这种艺术的游戏化表现,充分展示了艺术具有审美性,交互性的新特征。它非常巧妙的把数字媒体的优势发挥出来,让观众们能够在艺术中得到深切的体会。

游戏艺术化和艺术游戏化都结合了数字媒体时代的高科技特性,展示了人类和计算机交互形成的密切协同关系。设计师和艺术家联系紧密,游戏的设计和艺术的创造,在不同的领域里结合出不同的体验。艺术与游戏的相互融合,影响了人们社会的生产生活,使得整个社会蓬勃发展。在数字媒体环境下只有利用交互实现游戏艺术化和艺术游戏化,才更能实现全民“寓教于乐”的精神追求。

四、结语

艺术与游戏的相互融合,让我们对艺术和游戏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传统中西美学思想家们以艺术起源于游戏,来探讨艺术和游戏的关系。然而,随着数字媒体的快速进步,在艺术的审美性和游戏的娱乐性的共同作用下,促成了一种全新的游戏艺术文化的出现。这种文化开创了现代美学的新思路,也丰富了传统美学的观点,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被大幅度激活,將会创造出更多新的艺术和游戏形式。艺术和游戏的融合关系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人类也将在这种新的文化背景下创造出更有意义和价值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美[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6:59.

[2]王国维.文学小言[M].周锡山,编校.王国维集.(第一册).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2.

[3]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66.

[4]宗争.游戏概念的符号学探索——“游戏符号学”的基础[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1(1):202-212.

[5]张贵.体感交互及其游戏的设计与开发[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6]张巍瀚,吴亚东,张晓蓉,王赋攀.沉浸式环境手势交互评估模型[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41-49.

[7]梁维科.试论数字游戏艺术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4(11):269.

[8]蔡志拓.建筑表皮的视觉艺术表演——浅析建筑表皮立体投影[J].艺术科技,2013(1):105.

作者简介:

夏洪闽,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学硕士研究生。

郑子路,博士,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编辑:高瑾

猜你喜欢数字媒体中国数字广告投放隐患及革新应用方式分析中国市场(2018年35期)2018-11-19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受全息影像技术的影响分析神州·上旬刊(2018年6期)2018-06-28保定市广告新常态研究商情(2018年6期)2018-03-28数字媒体在动漫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新一代(2017年21期)2018-02-12数字媒体三维虚拟重建技术研究软件工程(2017年11期)2018-01-05浅谈数字媒体时代三维动画的变革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8期)2017-09-22浅谈数字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20期)2017-06-14基于OBE理念的数字媒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教育(2017年4期)2017-05-12旅游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结合与发展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2期)2017-03-18黄梅戏在数字媒体环境下的传播途径戏剧之家(2016年18期)2016-10-27

推荐访问:试论 关系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