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辅导有效策略

|idpi

王宏新

摘要:在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的影响下,小学生的思想意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并产生较多心理问题。小学班主任教师应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注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及时发现学生内心存在的不良情绪,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心理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实现促进小学生健康、稳定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辅导;辅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340

引言:在当前数字化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教育不仅要将理论知识传输给学生还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只有在身心素养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够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教学地位,正确的心理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促使学生思想境界获得提升,学生思想、兴趣、能力等多方面可以在正确的心理环境引导下获得快速的提高。

一、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模式过于刻板,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差异

每一名小学生由于其性格爱好、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的不同,在心理情绪的表现方面也会展现出较大的差异。并且小学生年龄偏小,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困难往往不敢与他人进行沟通,由于学生遇到的困难不尽相同,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这就说明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不尽相同,对于教学需求也有所不同。但在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刻板,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仍然以知识传输为主要教学内容,按照课本要求学生记忆并理解相关概念和定义,这些教学内容并不是学生实际需求的,所以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学习兴趣和情感认知。甚至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还强制要求背诵相关知識,这样就导致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一定的逆反情绪。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不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在负面情绪影响下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也会导致学生对知识产生误解或错误的认知,不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二)教师专业素养不足,无法科学完成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虽然不是小学教学中的主要考试科目,但是对学生未来发展与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大部分学校与教师仍然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学生的唯一评价方式,所以对心理健康课程建设重视程度不足,大部分学校并未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主要由其他课程教师兼职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储备,没有心理咨询证,所以在教学中只能够根据课本的教学内容来加以延伸,没有对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心理环境加以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如同虚设,并未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二、合理展开小学心理辅导策略

(一)应正确掌握心理辅导的方法

较多教师认为心理辅导是引导小学生走出“黑暗面”的措施,不过由于小学生的思想活跃,没有固定的模式,实施心理辅导具有一定的难度且无章可循。其实,实施心理辅导的方法是有章可循的,小学生的思想较为单纯,存在的不良情绪也会表现出单一化,教师可以采取沟通的方式,比如利用某事件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或者是采用心理测试题的措施判断出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渗透心理辅导,利用语文课文中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引导学生学习,促使小学生在爱模仿的特性下可以依照课文中的积极面开展一切活动,实现心理辅导有效渗透的目标。

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某位学生的眼神在看向自己时有些闪躲,甚至在提问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低下头。通过学生这一举止我们可以判断出学生害怕教师提问他,害怕回答错误或者无法回答而受到批评。教师可以分析一下这位学生的学习能力,站在学习能力的角度提出能够让学生正确回答的问题。当这位学生发现教师并没有批评自己,而是鼓励自己时,会根据教师的话语而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当回答正确并受到教师的赞扬时,他会改变以往“眼神闪躲”“惧怕回答”的思想,而此时教师还应继续渗透心理辅导:“遇到困难就要积极解决困难,而不是害怕,当你解决困难后会发现困难也并不是那么可怕”。学生经历了教师所说的这一过程,会对教师的话产生深刻的理解并形成积极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思想意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小学教学阶段学生拥有良好的兴趣爱好,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小学生内心素养相对薄弱,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自我心理抗压能力相对薄弱,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够正确认识外界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加强自我心理调节。基于此,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兴趣爱好,在兴趣爱好活动中能够发挥个人长处,找到个人闪光点,从而建立自信心。

(三)科学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相对分散,教学重点容易混淆,许多教师很难衔接好中小学教育,学生基础不扎实。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困难,很难有效学习,甚至会产生厌学心理。还有一种情况是,学生盲目地跟随教师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只听从教师的教学,忽视自身的差异,这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而成绩无法提升,产生自卑心理,变得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教师应重新定义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在生活中洞察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提高与发展。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科学解释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健康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注重心理辅导的实施过程,应将心理辅导贯穿于管理全过程的始终,并通过加强交流与沟通的措施掌握小学生的内心世界,针对其存在的不健康心理因素进行有效的引导,促进学生健康并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金娜.以人为本理念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策略研究[J].才智,2017(27):86-87.

[2]鲍龙文.提高小学班主任心理沟通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成才之路,2017(9):19.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小学班主任 数学思想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16期)2019-06-17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有效教学策略赢未来(2018年9期)2018-09-25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新班主任(2018年1期)2018-05-14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设计考试周刊(2018年25期)2018-02-07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的提高策略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年21期)2017-04-12企业新员工(大学生)成长的心理辅导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31期)2017-03-08浅谈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沟通艺术东方教育(2016年13期)2017-01-12中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优势和策略广西教育·B版(2016年5期)2016-07-07班会课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年24期)2016-01-07我们的班主任等小星星·阅读100分(低年级)(2009年4期)2009-04-29

推荐访问:小学生 心理辅导 策略